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埋怨?

比如一家人出去乘車,車很擠,要趕著到站下車,一家人手裡還拿著大包小包東西,爸爸埋怨媽媽反應慢,到站了不懂怎麼靈活得擠下車,不懂怎麼借力下車門口的台階,媽媽埋怨孩子開小車,到到站了還沒反應過來,差點錯過下車。

為什麼導致這樣的原因呢,因為天氣嗎,天太熱渾身大汗,人難受心情就不好。或者天太冷,人凍得打顫,人難受心情也不好。或者更深層原因是家庭條件不好,為生存發愁,所以心情好不起來等等,種種原因

該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埋怨呢?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我身邊從來沒有這樣的人:他在自己的父母、外婆、哥哥面前時,永遠彬彬有禮、言語得體、溫柔客氣;但在同學們面前,很快就容易失去耐心,從而埋怨、諷刺甚至謾罵。長此以往,他的朋友很少,但我與他去他家玩時,能感受到他家裡人打心眼對他的喜歡。不是源自血緣關係的喜歡,而是那種喜歡和他在一起的喜歡。

我這個同學是一個很少見的特例,我們身邊更多人與他相反:在同事、朋友面前無比寬容,在親人們面前任性恣肆。

就比如我的父母,我父親在家裡幹活比母親少得多,而且父親偶爾幹活還不那麼利索,掃地漏一角、洗衣碰倒洗衣粉都不罕見。母親經常嗔怪:「你看你掃地都掃不幹凈」,「你看你洗衣服 都洗不好」,結果父親幹活愈少。

後來我建議母親換個說法:「掃得不錯,要是能把邊角都掃了就更好了」「下次記得找個盒子專門放洗衣粉,倒了好幾次了」。母親不太認同:「老夫老妻還這樣說話,多累啊。」雖然嘴上不認同,母親說話時還是注意了許多。現在父親幹活比原來多多了。

其實花心思換個說法不是委屈自己讓自己累,而是理解對方認真經營彼此的關係。

在我看來,除非是純利益的社交關係,但凡交往雙方有感情上認可的,如果希望這份關係長久保持親密和平等,都離不開經營。具體來說,需要做到兩點:一是雙方基本獨立,而不是一方完全依附另外一方;二是雙方能夠更多提供鼓勵、肯定、建議等正能量,而儘可能少地生產負能量。

而埋怨,是我能想到最大的負能量製造器。

或許有人會說:我的壓力、疲勞等負面情緒難道不能在最親密的人面前發泄出來?那麼親人的意義何在?

我的答案是:負面情緒可以在至親之人面前發泄,但決不能以埋怨等方式。因為埋怨不但不能發泄負面情緒,反而很可能將負面情緒乘以二。

埋怨我能想到在這個世界上最沒有用的東西:它沒有哪怕任何方面的正面意義,既不能提供問題的解決辦法(反而很有可能浪費了時間),也不能幫助預防未來類似事情的發生。同時,它必然對傾聽者的心情有一個負面的影響。

舉例,丈夫驅車回家,到了需要拐彎的路口竟然沒有拐彎,反而徑直開過去了。其實丈夫犯這個錯誤的真正理由是一時走神。副駕駛的妻子如果埋怨說「你怎麼回事啊?」「想什麼呢?」「這個路口怎麼都可能走錯呢?」「你太不用心了。」相信這些話不會有任何意義:丈夫不可能時光倒轉重新開一次,以後丈夫也不會對這個路口的印象更深刻,反而丈夫一天的好心情就此無影無蹤,到家後本想給妻子燒的好菜也沒了做的興緻。

我認為妻子正確的說法是:「沒事沒事,繞回去就行唄,正好從湖邊過看看風景。」既緩解了尷尬,又溫暖和歡樂了彼此。 例二,妻子工作中把領導交待的一項工作忘記了,事後才突然想起來。忘記的真正原因是當天工作任務太繁雜。丈夫如果埋怨:「你怎麼這麼不上心」「你不是第一次這樣了」「那也不是你忘記的理由啊」「這事再怎樣也不能忘啊」之類,不但於事無補,更會讓妻子心情煩亂。 我認為理想的反應有兩類,一是解決問題:「趕緊跟某某打電話,看明天早晨早到單位一會兒能不能把這項工作補上」。二是提出未來預防此類問題的建議:「下載一個工作記錄APP,把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都記下,忙完一件事就拿出手機看看接下來的工作,堅持一段時間,形成習慣,減小忘記工作的概率」。

但凡那些經常在親人面前埋怨的,大都是對彼此某種關係不太滿意,也許是嫌他最近對自己關注不夠,也許是嫌他掙錢少,也許是希望她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也許是嫌她最近花錢大手大腳。但這些不滿意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為自己也知道這些不滿意是不成立、說不過去的。所以就需要通過埋怨將小事放大,通過斤斤計較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這些喜歡埋怨的人大多可以被冠上一個「不成熟」「精神承受能力弱」的標籤,他們需要更理性,同時需要肩負起更多責任。簡而言之,他們需要成長。

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委屈自己至親的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愛自己與自己愛的人都很幸福。

也許你無法做到馬上不再埋怨,但至少請你理性上明白和認可:埋怨是錯誤的,是需要改變的。

加油,別再讓埋怨影響你的生活。


推薦閱讀:

爺爺再婚,我家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
如何勸說家人同意買日系車?
我是長子,為什麼父母什麼都怪我,弟弟做錯事不責備,什麼錯都是長子的錯?
爸媽很晚才生下我我還沒長大他們卻已經老了我應該早點成家讓他們安心嗎?

TAG:生活 | 心理學 | 家庭 | 家庭關係 | 人際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