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能在明治時代迅速完成工業化?


按點來說

1.「經濟方面」相對於中國,船小好掉頭,日本的自身經濟量小,相對容易轉移產業鏈。而且在轉型過程中,原來的各個強藩的財政支持功不可沒,國家的經濟政策參考列強也起了大作用。向國民發國債等經濟措施,絕對是高瞻遠矚。

2.「歷史方面」自日本在唐時派遣大量遣唐使來學習中華文化,並自成一脈,實行大化改新看來,日本就有向先進文化學習的經驗。江戶幕府時期雖然日本閉關鎖國,但是還是同朝鮮、清國和荷蘭進行交易。在國內有「蘭學」的課堂,通過於荷蘭的交易一直保持著對歐洲文化的認知,這點和清朝就很不一樣,像前期的多數維新志士,多數都是在「蘭學」的課堂上受到啟蒙。在「黑船來航」後,日本國門被美國強迫打開。加上到中國的日本維新志士親眼所見,中國的利益被列強瓜分,中國人受盡西方人的屈辱,清政府卻腐敗無能,更是激發了要把日本建設為先進國、工業國的信念,使自己國家不受到列強的殖民統治。

3.「政策方面」在西南戰爭後,倒幕派的成功後,日本明治維新掃清一切反對勢力。明治政府立即著手轉型日本的社會,「苗字必備令」、「廢藩置縣」、「散發脫刀令」等等現代化政策下,「大日本帝國憲法」日」頒布後,日本迅速從封建國家轉型成君主立憲國家,這為國家工業化的完成,備下了基礎。

4.「上下一體的國民」明治維新伊始,庶民們對機器毫無認知,認為那是吸魂的東西,為了召集工人去工廠工作,明治政府直接強制貴族的女兒、小妾先去工廠工作帶動普通百姓。明治維新時原來的貴族、士族帶頭改變傳統的事比比皆是。整個日本充滿朝氣,現在中國的改革開放猶如當時。國家建立工廠給各個原來的強藩經營,現在大家看到的三菱,三井都是當時所建。皇族也為國家捐款捐物,二戰時世界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就有皇室節衣縮食帶頭捐款的功勞。

還有一方面,明治維新前,日本庶民男子的識字率就高達50%,而當時的英國才不過20-30%,高識字率對國家政策的下達,法律的宣傳等等都是有巨大作用的,對國家的工業化更是有如神助。

總之,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日本國家迅速工業化的成功,是值得我國所借鑒的。如今時過境遷,想大清統治階級之頑固不化,民眾愚昧無知,光有李鴻章、梁啟超等人又有何用?結果只能被淘汰在時代中。

手機手打,以後想到其它點再做補充。


交通問題好解決,到現在,日本的交通都以海運為主,很少有內陸運輸需求,稍微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很快國內市場就形成了。再搭上殖民地經濟的末班車,工業化的基礎就有了,只不過規模小了點,不過螺絲殼裡做道場,也給它發展起來了唄!


1.英國扶持

2.日俄戰爭,甲午戰爭的勝利。

3.日本國內奮發圖強。

外因: 日俄戰爭的勝利為日本贏得了英國盟友的地位,英國的扶持為日本工業化帶來了技術來源。甲午戰爭的勝利直接為日本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內因:明治維新促進了日本近代年輕人奮發圖強,力圖一口氣掌握西方技術,追趕歐洲發達國家。

政府對外排出留學生,考察團。對內實行高賦稅,積累工業化資本。

結論: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利用優越的地緣環境,賭徒般的贏得了兩場極為重要的戰爭,迅速完成了近代化工業系統。但是日本工業化之後,原來本來就羸弱,並且為工業輸血的農業並未得到反哺,日本國內財閥財團加速斂財,導致了日本國內階級矛盾激化,日本政局動蕩。

日本的特權階級為了轉移矛盾,加速了對外侵略的進程。

從歷史角度來看,日本近代工業化的結果是成功的。但是過程卻是失敗的。


剝削農業跟商品傾銷。講真的話,就日本戰爭賠款那麼點錢根本不夠。


那是日本的工業水平與西方工業化水平差距不大吧。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公羊傳》的九世復仇這一大復仇理論?對今天的國際形勢有什麼幫助?該不該對日本也加以報復?
在駐日美軍不干涉的前提下,警視廳機動部隊如果發動政變,陸自能夠在一周內鎮壓之么?
仙台媒體中心的採光通風是如何通過那13個管體實現的?
日本料理到底有多好吃?
如何評價日本「一個人的車站」?

TAG:日本 | 國家 | 工業化 | 明治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