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發怒,情緒失控,過後卻能想明白自己不該發怒,但下次遇到問題,照樣情緒失控,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1 生活中常常見到一些人,氣性大,特別愛生氣,一有不順心就暴怒,俗稱暴跳如雷,另外還有一些人特別愛自己跟自己生氣,有時會像一個自我燃燒了的BUG一樣,對外界不聞不問,自己在那閉門折磨自己,直到把自己折磨夠了,才罷休。 愛生氣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愛跟別人生氣,一種是愛跟自己生氣,但本質上根源都在於跟自己生氣,只不過那種能把氣灑出來發在別人身上的,使用的是外歸因;氣發不出來轉而發泄到自己身上的使用的是內歸因。 但不管是內歸因還是外歸因,生氣本質上都是一種攻擊,是一種當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時產生的懲罰,有時這種懲罰指向別人,有時指向自己。注意的是我這裡提到的「當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這個條件,尤其要注重的是「自己」兩個字。 大家都知道氣大傷身,生氣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能改變自己愛生氣的毛病?當別人把怒火發到自己身上時,又該如何避免成為暴怒的犧牲品,讓自己備受心理傷害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愛生氣背後的心理機制。 2 有兩種原因會導致一個人愛生氣,一個是過於強大的超我,一個是全能自戀。 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的人可能都知道,在一個人的人格結構里,我們常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 所謂的超我就是我們人格中的理想自我,它由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組成,是人格的高層領導,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它是我們行為和意識的內在監督者和審判者。 那些愛自己跟自己生氣的人往往是因為個體人格結構中的超我很強大,標準很高,所以經常會發生自己的所作所為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情況,這種情況下,超我就開始發揮作用,對自己展開嚴厲的批判和懲罰,個體就會對自己嚴重不滿意,於是產生內疚、自責等情緒,也就會出現自己跟自己生氣這個現象。 所以說自己跟自己生氣這個梗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跟自己的理想出現差距時出現的補償行為,個體藉由這個補償行為也就是自己懲罰自己,讓自己的超我得以滿意,所以每當生活中我們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績或者干砸了一件事時,我們就開始了自己跟自己生氣的折騰,背後的原因是我們藉由這通折騰讓超我忘掉那攤不好的事,或者不再關注那攤不好的事。 現實生活中你跟一個人說「你自己跟自己生氣,不就跟自己過不去嗎」,一般情況下,他是能理解這句話,但是他依舊不理解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是什麼梗,因為在經常愛跟自己生氣的人的心裡,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正常反應,而自己跟自己過得去才是一種不好的反應。他們會覺得「事情都這樣了,你怎麼還這麼淡定,跟無事人一樣?」"事情都這樣了,還好意思待著,太沒臉沒皮了"。 通常情況下,自己愛跟自己生氣的人都會有一個嚴厲的父母,也通常情況下,他們父母的反應模式也是這種自己愛跟自己生氣式的,這就一方面決定了,這類人一定會在幼時人格形成時內化有一個強大的超我,另一個方面這些人潛移默化的學習父母的反應模式,從而完全意識不到這種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反應有什麼問題。除非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時,才會有覺察和反思的發生。 一個過於懲罰性的嚴厲的追求完美的超我,正是我們內在父母的體現,所謂內在父母也就是通過在幼時內化父母的要求、規則和教訓,把它們變成自我人格的一部分,從而實現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的超我,它們內化到我們的人格結構里,實際上反應的是父母的聲音,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和理想。 所以當我們自己跟自己生氣時,其實反映的是我們內在的父母在跟我們自己生氣,因為我們做的不夠好,所以這個內在的父母生氣了,內在的小孩也就是我們自己需要懲罰自己,去討好這個內在的父母,讓他不要在生氣,所以你看上去的他自己一個人在那折騰自己,其實是兩個人在折騰,只不過這兩個人住在一個人的身體里,一個是父母,一個是孩子,一個在懲罰另一個。 自己跟自己生氣它表達的其實是早年我們不合父母預期和達不到標準時,父母對我的行為和態度,當我們長大了,就會自動的形成了一個內在的父母,以代替現實中的父母繼續實施早年的行為。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件事父母就不必親自動手了,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所以就會發生我恨不得自己打自己兩個耳光這種自我懲罰的行為,就會發生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跟自己生氣的現象。 3 另一個導致一個人愛生氣的原因是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是一個人在嬰兒時認為自己會無所不能的狀態,也就是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萬物都受控於我,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神,我可以無所不能的一種感覺和認知。一般情況下,隨著個人心理的成長,全能自戀都會漸漸消退,一個人由全能狀態轉變為部分全能狀態的過程,也就是逐漸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是誰,我的邊界在哪裡的過程。 但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的人這個全能自戀的部分沒有被很好很健康的現實自戀所取代,就會發生事情一旦不如他意,就會出現暴怒的情形。 自戀性暴怒背後是一種我希望能掌控一切,我可以為所欲為的全能自戀,它本質上還是對一個理想自我的執著。自戀性暴怒比較可怕的是,當受挫時他經常會使用外歸因,即一個人把怒氣往外發,其實這也是一種維護他自身全能自戀的防禦機制,即通過懲罰別人,對別人發火,把問題歸結到別人身上,而逃避自己全能自戀感受到威脅的境地。 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自我欺騙策略,本質上也是心理不夠成熟的表現。 有意思的是,自戀性暴怒的人容易欺軟怕硬,他選擇發火時並非不會不考慮對象,而是會選擇對象,在那些讓他覺得安全、發火要付出的代價很小的人面前他們更容易發火,這時候承受他怒氣的人一定不要被他的怒氣鎮住,而真的認同了發火的人發起的攻擊,一旦認同這種攻擊,就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而真的認為自己就應該為所有不合理的事情負責,從而成為一隻替罪羊。 一種成熟的做法是,意識到一件事情的做成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一件事情牽扯到多人時,構成事情成敗的因素絕不是由於一個人導致的,所以要把事情的成敗客觀化,把自己和事情的邊界分開,這樣當別人把怒火發到你頭上時,就不會被別人帶著走,從而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而當面對一個習慣性暴怒的人時,務必看清他背後的心理機制,你不是他暴怒的原因,他自身的癥結才是,所以千萬不要內歸因,如果此時你內歸因了,恰好接受了自戀性暴怒的人投射過來的外歸因,立馬就成了一對施虐受虐的關係,既他可以每次都找出你來發火。 4 對待一個習慣性脾氣暴躁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學會不卑不亢,不對他的脾氣和怒火投入感情,可以用熟視無睹策略來進行,久而久之,他的攻擊性投射攻不破你,自己就會泄氣,就放佛他每次發射過來了很多刀劍,但是你穿著厚厚的盔甲和鐵壁,他的刀劍找不到下刀的地方,最後只能自己扔了刀劍。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人開始經常對一個人發火,但另一個人很遲鈍,根本不做反應,久而久之,這個發火的人也會感到很無趣,因為當你不做反應的時候,一個人自己在那裡扯天扯地的憤怒就成了一個獨角戲,噹噹事人意識到自己在唱獨角戲而另一個人無動於衷,甚至在津津有味的欣賞看大戲的時候,發火的人也只好自己乖乖收斂,一方面這個很無趣,另一個方面當他覺察出你在看他出洋相時,會對他造成震懾感。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對人發火,發怒或者自己愛跟自己生氣的人,這些愛生氣的習慣又影響了自己的生活的話,務必需要加強一些對自己的了解,有意的增加對自己的覺察,想想自己屬於哪種愛生氣的人,背後是否有一個強大的超我在掌控自己,這個超我的存在有意義嗎?或者是否具有全能自戀的特點,我生氣背後的需求是什麼,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破除外在的那些假認識,會讓你對自我的認識更清晰。一個更清楚地自我也就讓你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情緒浪費。 佛教有一個術語叫「我執」,所謂的「我執」就是非要外界按照我的標準來,如果不照著我的來,就會讓我痛苦,難受,嚴重的我執會導致自殺。「我執」就是有很多假認識,假自我。破除我執,也就是了解一個真實自我和世界的過程。 除此之外,以上說的兩種情況不一定適應於親密關係中的發火,發怒,關於親密關係中的生氣可能會更複雜,以後專門再講。 最後,希望這個文章對那些愛生氣的人可以提供幫助。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如果喜歡,請轉發至朋友圈。 關於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身心靈成長專家, 更多文章,掃碼關注「工業時代的月亮」。
發怒,情緒失控,易暴躁等等,這些都是人際交往中的弊端,不利於解決問題,甚至會激化矛盾。當遇到你無法忍受的情況時,先在心底默念"冷靜、冷靜、冷靜"然後看著對方,對自己說一句"Ta不值得我生氣。"最後心平氣和的繼續交流。"怒氣傷肝"得不償失的事兒,相信沒有人會范第二次了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你愛自己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
可以考慮去看心理醫生進行藥物調理,幫助緩解情緒失控的問題!如果排除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明顯的生理方面的原因,可以再考慮做心理諮詢幫助改善!如果排除了生理原因,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內心積壓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沒有及時表達,當達到內心能夠承受的限度時就會尋求釋放,一點小事也容易引爆,尋找到這些情緒源頭,改善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問題!但心理諮詢的起效會慢一些,就像中醫,在於調理;藥物作用能更快的幫助緩解情緒問題,雖不「治本」,但能有效「治標」也是好的,可以考慮在服藥的同時進行心理諮詢。祝好!
每次記錄情緒失控的具體情況,一有空拿出來看看、反思,不斷強化心裡真正認同的自己,重複,重複,再重複。關鍵問題是你是不是真的想改。
我也是這樣的人"每每都很懊悔"但每每遇事又難以自拔"我覺得這和性格有很大關係"也是不成熟的表現"改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我也在努力克服中"按我老大的話說"經歷的太少
我覺得有時候情緒失控,是因為自己對事態,人際關係,自己情感等等這種東西掌握不夠。我的經歷是,某些事情當我失去對局面的掌握時候,才會暴躁,發怒,其實情緒失控是自己心虛的一種體現。就比如老虎不會對綿羊發怒,老虎只會琢磨怎麼吃掉它。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與閱歷,經歷的多了,當你處理自己的事情得心應手了,就不會產生這些不良情緒。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意見與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你好,謝謝你的信任!下面,我們來共同分析一下這些問題的成因。「容易發怒,情緒失控,過後卻能想明白自己不該發怒」,聽上去情緒的控制是一個很大的困擾,說出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很難再收回來,也很容易傷害到別人。我們需要對憤怒的情緒有更多的了解,否則下次遇到其他引起我們憤怒情緒的事情時,我們仍然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心理諮詢的方式達到這樣的目的。因文字內容有很大局限性,希望以上的分析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祝你早日調整好狀態與心情。
多經歷一些事情,時常總結遇到的問題,慢慢就會覺得有些事情根本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沒必要發怒,那樣不僅不酷不可愛,而且很傻。當你真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的時候,你會包容很多事情,甚至是不會再把這些屁大點的事放在眼裡 心裡。因為你知道那樣是很幼稚可笑的。
只能提供一點點個人經驗。
遠離那些讓你老是發怒暴走的人。
再有就是,如果一個人老是來惹你,不妨給他吃個教訓
情緒失控時都是忘記了自己在幹什麼,也就是失去了自我覺知,
所以可以通過練習自我覺知的方式,控制情緒,
具體方法是,事後思考情緒失控的原因,比如這件事你到底介意什麼才那麼生氣,思考怎樣避免介意的事情發生,
同時留心有哪些事情會讓自己安靜和冷靜,比如一個人待著,聽歌,下次不開心時去做這些事。
最後,不要過於責怪自己,責備也會讓你陷入負面情緒里。
加油,沒事的( ′﹀` )你想解決煩惱嗎?你想更受別人的歡迎嗎?你想你的人際關係更和諧嗎?你想把你的委屈憤怒一吐為快嗎?那還等什麼,趕緊來聯繫我吧!QQ微信826969784
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還能幹點什麼。
我也同樣。年齡大點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目前國內心理學研究存在哪些困境?
※我總是對人際關係很敏感,特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該怎麼辦?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怎麼解釋歡樂頌安迪,是因為身世和成長環境,從而有心理問題和障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