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力發電(煤電)現況如何,發展前景如何,發展的掣肘在哪裡?

看到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72655/answer/14310966後有感而問。


感謝邀請。

兩個表格可以說明:在「正常狀況」下,火力發電已經成為徹底的賠錢業務。

2004—2010年,中國火電投資不僅在結構佔比上從70.17%直線跌落到28.29%,而且在絕對數量上也從1437億元/年下降到1050億元/年,徹底淪落為電力投資領域的棄兒。

在長期壓制電價的現行機制之下,除了「上大壓小」、熱電聯產、尖峰油氣機組等特殊領域,幾乎已很少再有常規煤電機組引起投資者的興趣。

發現貼不了圖:點這個鏈接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2f03130100z6tq.html 我們雜誌四月刊做了個封面報道《失落的火電》


急踩剎車仍逆勢增長,三問「十三五」煤電怎麼辦?

煤電,被政府部門列入過剩產能名單並引發國家領導人關注,這在以往並不多見。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接連發布三個文件對煤電來了個「急剎車」。與此同時,煤電新增裝機卻出現了逆勢增長。 「文件發布後,產出效果還需要一定的時間。5、6月,各省發改委沒有新批准的煤電項目,這是積極的信號。短期已見效果,長期還需進一步觀察。」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表示,「煤電調控政策應繼續加碼,確保2016年之後不再新審批項目,2019年之後不再新投煤電項目。」

在「去產能」成為「十三五」規劃關鍵詞的背景下,煤電的定位如何理清?以何種手段去產能?規劃中應當考量哪些因素?電力市場化改革進入實操階段時如何做好不同發電種類的平衡和有序的替代銜接?都是「去產能」需要回答的問題。

8月8日,由能源基金會與無所不能主辦的「急剎車後,煤電如何去產能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表示:鑒於2016年上半年的煤電錶現,「十三五」中國煤電去產能任務將異常艱巨。

一問:急剎車後,煤電為什麼逆勢增長了?

中電聯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火電新增裝機2711萬千瓦(其中煤電2149萬千瓦),同比多投367萬千瓦,電源裝機總量同比增長113.7%,超同期電力消費增速8.6個百分點,過剩進一步加劇。

為什麼上半年有了急剎車文件後,裝機規模反而逆勢增長了?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袁家海教授表示,「急剎車」文件發布之後,5到6月份,新建煤電還處於撲朔迷離的狀態,仍有13個項目共計1550萬千瓦開工建設,「這說明文件發布之後,產出效果還需一定的時間。」

華能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趙勇,從博弈論角度作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如果回顧一下近十幾年來中國房地產的調控,以及每次調控政策和隨後市場、行業的反應,再來看電力行業出現的這種現象,就不足為怪了。」

「每個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急剎車是什麼情況,肯定是往前沖,你踩的越死,沖得就越猛。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投資者,你正在投資建設一個火電廠,原計劃2018年或者2019年投產,現在政府連續出台了這樣三個限制性文件之後,你會做什麼樣的反應?」因此,趙勇認為:政策的出台節奏和力度把握上面還有一些值得調整或者值得優化的空間。

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展規劃部副主任薛靜看來,今年上半年裝機規模較高有三點原因:

一是東部地區隨著大氣污染排放治理,一些工商業和居民供熱燃煤鍋爐被逐步淘汰,以熱電聯產機組替代形成新增裝機;

二是我國批准建設12條「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特高壓線路,就需要西部配套煤電基地建設,通過與新能源發電捆綁組合來輸電。這類煤電機組建設投資目的是為了全國尤其是東部地區的污染治理,也是煤電尚需要作為主力電源的地區調整結構的措施和手段之一;

三是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投資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上半年新增火電中僅新疆就新增了900多萬千瓦,其中500多萬千瓦是農墾地區工業發展配套的自備電廠。

「急剎車」文件之後,短期效果已經顯現:2016年上半年,火電完成投資379億元,同比下降了6.4%。但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根據中電聯前不久發布的報告,預計全年新增電力裝機1.2億千瓦,其中火電5000萬千瓦。

按照華北電力大學的研究,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國在建煤電項目1.9億千瓦;待批或已經提交地方發改委或者環保廳等待批准的項目還有1.6億千瓦。在這1.6億千瓦項目中,約有1.1億千瓦可能緩建、緩批。但有1.9億千瓦在建項目的情況下,預計煤電將在2016、2017、2018三年中年均投產5000萬千瓦。

二問:過剩的煤電該如何去產能?

煤電產能過剩已然成為共識。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6能源綠色發展論壇」上,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何勇健就很明確地指出,煤電行業有潛在風險。

「去年煤電的發電利用小時創了近30多年的最低水平,全國平均4300小時,很多省份煤電利用小時甚至低於3000小時,預計今年的全國平均煤電機組利用小時將低於4000小時,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狀態。」何永健說。

此前,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也表示電力行業特別是燃煤和火電的盲目投入特別突出,必須堅決停建、緩建一大批煤電項目。「任何再投入都會造成新的系統經濟損失,而且也不會有新的經濟效益產生。」

對於如何去產能,考慮到中國在過去十多年裡推行的「上大壓小」政策及其實施情況,中國華電集團科研總院多相流專家谷吉林認為,應當區別看待煤電產能過剩與其它行業產能過剩。「發電廠的特點是發電不能儲存,電網用戶沒有負荷,發電廠就不能運行,發電廠容量產能放在那兒不運行也不會有太多成本浪費。如果去產能把現有電廠拆了或者炸掉,這個應該是既沒必要也沒有意義。」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煤電去產能應該考慮三種因素:一是如果市場供大於需,那就是停建或者緩建;二是考慮煤電有沒有競爭力;三是應環保要求的煤電退出機制。

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對於目前國家能源管理部門出台的有關限制當前煤電產能的做法表示了認同和支持。他認為,煤電去產能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加大電能替代力度,從需求端擴大電力消費市場,消化過多電力產能;二是要通過「等待」,靠時間或市場的恢復消化產能;三是採取法律的、行政的可行手段嚴格限制新建設燃煤機組。

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

對於實際操作,袁家海給出的建議是:淘汰3000萬千瓦、封存4000萬千瓦、改造4000萬千瓦,同時兼顧不同地區的實際:「『十三五』期間繼續淘汰瀕臨退役的小火電,當然淘汰要分省區情況。如果這個省區(或臨近聯網省區)沒有太多可再生能源增長需求,處於絕對過剩狀態,該淘汰就要淘汰;如果這個省區有可再生能源靈活性的需求,即便是瀕臨退役的煤電也可暫時封存,今後再擇機淘汰。」

對於煤電去產能,業內有過一種擔心,那就是在大量可再生能源入網的情況下,煤電的去產能將影響電網調度的靈活性。 對此,袁家海的研究團隊根據目前已有的需求側響應試點,給出了2020年最大負荷為10億千瓦,按照3%的需求響應比例,可形成至少3000萬千瓦的響應能力。

薛靜認為,必須認識到當前對煤電過剩的認識應該為相對過剩和結構性過剩。「對東部地區來說是結構性過剩,東部地區要通過對一定規模煤電機組進行改造來形成靈活深度可調峰的機組,並提供相應的市場機制以滿足市場需要;西部地區則是所謂的相對過剩,西北地區目前正處於陣痛期。」

對於實際操作,袁家海給出的建議是:淘汰3000萬千瓦、封存4000萬千瓦、改造4000萬千瓦,同時兼顧不同地區的實際:「『十三五』期間繼續淘汰瀕臨退役的小火電,當然淘汰要分省區情況。如果這個省區(或臨近聯網省區)沒有太多可再生能源增長需求,處於絕對過剩狀態,該淘汰就要淘汰;如果這個省區有可再生能源靈活性的需求,即便是瀕臨退役的煤電也可暫時封存,今後再擇機淘汰。」

對於煤電去產能,業內有過一種擔心,那就是在大量可再生能源入網的情況下,煤電的去產能將影響電網調度的靈活性。 對此,袁家海的研究團隊根據目前已有的需求側響應試點,給出了2020年最大負荷為10億千瓦,按照3%的需求響應比例,可形成至少3000萬千瓦的響應能力。

薛靜認為,必須認識到當前對煤電過剩的認識應該為相對過剩和結構性過剩。「對東部地區來說是結構性過剩,東部地區要通過對一定規模煤電機組進行改造來形成靈活深度可調峰的機組,並提供相應的市場機制以滿足市場需要;西部地區則是所謂的相對過剩,西北地區目前正處於陣痛期。」

袁家海告訴記者,從目前國家出台的政策看,跨部門協同調控機制正在形成,市場化調控進度加速。7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就《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開徵求意見,《通知》明確:加快縮減煤電非市場化電量,加快放開用戶參與市場交易;2017年3月15日,新投運煤電不再安排發電計劃。同樣是在上月中旬,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調峰機組優先發電實行辦法》中,對熱電也給出了明確規定,明確調峰機組調峰深度要求,推進深度調峰改造,系統調峰困難地區,嚴格限制現役純凝機組供熱改造。

三問:「十三五」煤電規劃多少才夠?

從目前已經披露的蛛絲馬跡看來,「十三五」能源規劃大局已定:電力過剩跡象明顯,不同電源之間更需要協調。從更早前公開徵求意見時所透露出的政策信號來看,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都已有了明確目標,獨未見披露煤電目標。國家氣候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曾撰文寫到,「十三五」期間煤電即使零增長也能滿足中國未來電力需求。

中電聯電力市場首席專家胡兆光認為,考慮到備用率的問題,從滿足最大負荷角度看,我們也不再需要新建那麼多煤電了。「我們有5%的煤電約8000萬千瓦的裝機每年利用不超過50小時,這是很大的浪費。我們可以通過需求側響應來有效避峰,從而避免在供給側再上不必要的裝機。」

這個觀點在袁家海所在的華北電力大學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預計在6.22到6.99萬億千瓦時之間,「十三五」期間用電量年均增速2.29%到4.73%,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為9.10萬億千瓦時。以此來倒推「十三五」電源規劃,即使取4.25%的電力需求增速,在核電、風電、抽水蓄能基本明確的情況下,2020年煤電裝機達到9.2億千瓦是為峰值,但這個數字2016年上半年就達到了。「也就是說,從滿足需求上看,煤電規模現已經觸頂了。」袁家海說。

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袁家海和他的團隊建議將「十三五」煤電規劃目標定在9.2億千瓦。「確保2016年之後不再新審批項目,2019年之後不再新投煤電項目,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袁家海說。但他也坦承,「十三五」煤電調控任務異常艱巨:「按照現在的匡算,保守可能是過剩1.6億千瓦,實際數值可能高於這個數。經濟上計算,一個60萬千瓦的煤電,按照4500利用小時數,整個項目運營期的總經濟價值收入,包括初始投資,稅金和稅後利潤約是105億元。如果1.6億千瓦煤電擱淺,不僅初始投資收不回,不能為國家和地方貢獻稅收,浪費的數字就是2.8萬億。」

實際上,外界所看到的新增煤電裝機,大多還是過去產能的集中釋放。目前的情況是:各個發電集團對於要不要再建設煤電總體思路是清晰的,他們對於煤電的積極性已不同以往。

以趙勇所在的華能集團為例,華能集團的煤電板塊,無論從體量還是佔比,在五大發電集團中都是最大的,「怎麼樣去應對這個問題,怎麼樣把這個問題對華能集團的影響降低到最小,也是我們今年『十三五』期間一個重要的課題之一。」趙勇說。

趙勇對此有切身體會:以往那種用燃煤發電市場份額和裝機份額來保證企業發電量份額的邏輯,在進入新常態之後完全不存在了,原因是如今的燃煤發電在電力系統中起到的作用變了。「我們燃煤發電越來越多的擔負起為電力系統,特別是為可再生能源提供調峰服務的功能。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兩年火電利用小時數大幅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而且我們認為這種現象不是一個短期現象。」

形勢變化太大。因此,華能集團也在重新審視其「十三五」規劃,儘管這個規劃還在不斷修正並未出爐,但總體的方向已定:「我們不會繼續把煤電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向,也不會讓它在投資裡面繼續像前五年、前十年占那麼大的比例了。一方面是因為經營形勢不允許,另外國家相關政策包括配額制、碳市場的要求也不允許我們這麼做,不允許我們把煤電作為最大的投資領域或投資方向了。」趙勇說。


我國主要用煤炭發電。

說一個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預測(至少到2050年),新能源佔比仍然較小,火電一直是支撐電力工業健康發展的主力電源。其中煤電佔比很大。

Graphics

你要是問前景,我只能說,煤炭肯定還是會在很長一段時間繼續用,煤炭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我也是剛剛加入火電行業半年,是做火電的前期發展工作。以上的回答感覺有點片面。目前來看中國70%-80%的電都是火電廠發出來的,相比其他光伏、風電及水電的季節性和區域性,火電是最穩定的了,只要有煤炭就能發。而我國最多的能源就是煤炭,所以就目前來看,短時間內煤炭和火電為主的能源結構是不會改變的。目前很多預測,到2050年火電在發電中的比例能下降到50%就很不錯了。所以說火電目前的投資還是有的,在煤炭豐富的地方,如貴州、新疆,發展坑口火電廠對當地的經濟是很大的促進。而煤炭用來發電是目前最環保的利用方式了,未來的新型煤化工產業由於投資巨大,還沒有成型。但是放在長遠來看,火電廠肯定是越來越沒人投資的,隨著新能源的不斷成熟,煤化工等新的清潔利用煤炭的行業發展起來,火電廠將會慢慢的關閉,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估計能實現不再新建火電廠的目的,之後火電廠將會慢慢關閉吧。


樓主提的三個問題,我作為一個火力發電的從業人員,分別說下我的感受。

首先是煤電的現狀。煤炭發電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受燃料成本制約最嚴重的發電行業,從07年到12年燃煤的成本不斷上漲,而上網電價(即電廠賣給電網的電價,我們生活中的電價電網還需要在這個價格上面提升個幾毛錢)是由發改委規定的,不像煤價一樣隨著市場波動上升,而是持續保持一個較低的狀態。所以在這段時期基本上中國的所有火力發電廠都是持續的在虧本發電,情況慘淡。但從2012年開始,煤價開始不斷下跌,從12年年初的1000RMB每噸降到現在大概650RMB每噸,所以只要火電廠保證能發夠一定的上網電量,還是有利潤空間的,不至於虧損。置於賺多賺少還是主要看火電廠裝機容量的大小,大機組的利潤比小機組好很多。

然後是發展前景,這個就要和其他發電方式比較了。火力發電的最大優勢是在於在相同的前期投入的情況下能最快速的滿足由於經濟發展而不斷上升的電力需求,也就是說火電的裝機容量可以設置的很大(水電和核電類似)。而且中國最多的化石能源就是煤炭了,照這樣持續燒下去燒個一兩百年問題不大。相比於光伏,風電來說,單位投資的發電量會大很多,也容易和電網配合調整負荷。但由於火電並非清潔能源(儘管現在火電也在不斷提升環保水平,脫硫脫硝,除塵等),而且發電的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來說火電是最落後的一種發電方式。前景來看至少我國目前80%以上的電力供給都需要通過火電(水利資源開發有限制,風電,光伏的成本高,建設慢,收益慢),所以未來至少50年還是可以平穩發展的,等到清潔電源都發展完善了,可能火電的壽命也就差不多了。

最後是發展的掣肘。火電本身的缺陷性就不說了(不環保,不可再生,燃料成本等等),現階段的關鍵還是電價和煤價的矛盾。我國是個很神奇的國家,前面說到的,煤炭市場化但是電價卻是定死的,稍微漲個2毛錢發改委就會覺得國家要崩潰,所以一直都抵死要壓低電價。所以電價還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只有電價全面市場化,隨著煤價(即發電成本)不斷波動這樣的矛盾才能完全的消失。不過電價市場化這個東西有太多的問題牽涉其中,電力體制不斷改革還是沒有徹底的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就是要解決電網公司和發電公司直接的矛盾,這個就是更複雜的事情了,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所以火電的發展還是完全看國家政策的。。。。

By the way,其實核電才是完美能源啊!幾乎沒有燃料成本,高容量,清潔能源!只是民眾的擔心造成了這種最優秀的發電方式一直無法在中國完全普及開來(美國,法國等國家的電力供給基本都來自核電)。而人類史上唯一的兩次核電站災難(福島和切爾諾貝利)在我看來其實完全可以人為避免的(優化選址和防止誤操作)。


火力發電在中國電源結構中始終佔主要地位。2011年1-12月,火力發電業銷售收入總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之和)達到12717.077億元,同比增長18.06%;利潤總額達到205.943億元,同比下滑32.92%。2012年1-3月,火力發電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3426.505億元,同比增長15.27%;利潤總額達到116.265億元,同比增長335.50%。但火力發電對環境的污染實在太大,雖說很多地方政府對現在對這一塊的監管還不是很嚴格,但大趨勢還是不會變的。


雖然現在電力發展到如今,火電無疑是所佔比重最大的,由於電網系統的存在,如果大面積停掉火電勢必會對電網造成巨大的衝擊,雖然新能源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很多對負荷的調節卻很弱,為了維持電網的穩定,只能通過控制火電和核電負荷。如果電網系統崩潰,整個國家停電,那後果是不言而喻的


電力10年工作經驗告訴你 如果你非要選擇這個行業的話 核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火電屬於高耗能產業 未來肯定是要逐步的減少的 可預見的核電是中國的未來 再一個就是新能源了 主要是風電和光伏 但是新能源註定只能是配角 掣肘主要就是煤唄 畢竟這東西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首先火電主要原料就是煤炭,煤炭不是可再生能源,現在世界上最年輕的煤是褐煤,其次火電是中國的主要電力供應,佔據核電,水電,太陽能,風電的70%,現在中國正在發展核電以替代大量消耗能源的火力發電,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不是太陽能、或者風電替代火力發電這個主要能源呢?一一分析一下,風電,國家大力給補貼的一個能源,但就風電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大草原這些區域,並且不是內蒙天天都有颳風天氣,如果某一天風和日麗沒風,可以想想什麼後果。第二也是清潔能源,每發一度電都給補貼的清潔能源太陽能發電,如果夜間怎麼辦,夜間用電量也是非常大,各個家庭的家用電器下班之後都開起來。還有水利發電,是利用大壩高低水位差衝擊發電機葉片進行發電,如果日日夜夜的這麼放水,水位差很快就會下降。所以只有核電能替代火電主要能源,核電與火電的原理大致相同,都是用高溫過熱蒸汽去衝擊汽輪機葉片,只是上半部分不同,火電靠煤炭加熱水冷壁內的水去產生蒸汽發電,核電是利用水去給核反應堆降溫產生的蒸汽發電。就火電來說日後幾十年內仍然是主要能源之一,畢竟中國核電也剛剛發展起來。以上僅代表個人見解,有分歧意見忽噴。火電站運行小職員一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只會越來越少,燃煤發電也註定要逐漸被其它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所代替。但目前還遠沒到時候,目前燃煤發電機組仍然是我國最主要的電源,其它電源的發電量也只佔少部分。目前燃煤發電重點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更高的參數更大的容量,例如現在的超超臨界參數百萬千瓦機組,可以有效降低發電煤耗;二是超低排放,根據國家規劃,近幾年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將逐步降低至燃氣機組的水平,可以極大程度上減少燃煤機組的污染物排放量。


中國報告網有自己獨立研發部門。部門成員分…

儘管最近幾年,我國發電企業工業供汽項目建設速度很快,但仍然有很多地區的工業用汽緊張,工業用汽的市場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工業企業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未來我國的工業用汽需求量和城鎮居民採暖熱力需求量都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此
外,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在使用小鍋爐供熱,根據國家能源和工業發展政策,這部分供熱的小鍋爐應該被改造或取消,而這些熱能供應的空白,要由發電企
業填補。

如果把當前30% 的既有工業鍋爐和20% 的既有採暖鍋爐改造為熱電聯產供熱方式,將可形成近20 Mtce 的節能能力。根據有關統計數據,到2020 年,我國發電企業的熱電聯產裝機容量將由目前的139. 8GW 增長到220GW左右,但仍然無法滿足工業和居民對於熱力的需求量。

綜上所述,如果到2020 年,從新增熱電聯產裝機、對現役凝氣火電機組進行供熱改造、對既有的部分小鍋爐改造為熱電聯產供熱等方面,進一步推動發電企業集中供氣市場的發展力度,將會形成1Mtce 以上的節能能力,從而為實現我國「十二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推薦閱讀:

舊手機應該如何處理?有哪些回收渠道?
當今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是否都曾經歷了「先發展工業再治理環境」的過程?
一個國家能不能沒有化工產業 ?
中國的社會向來就是「髒亂差」的嗎?
我認為煤炭發電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什麼不能像其他國家一樣更多使用燃氣發電和核能發電?

TAG:環境保護 | 發電 | 火力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