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是否被高估?


謝邀請。

韓國電影看得很少,很喜歡奉俊昊與朴贊郁,其餘的關注不多,所以我的觀點太片面了,就不扯了。

一定要說的話,在粉絲群里,韓國電影肯定是被高估的,簡單來講,作為一個東方文化演繹下誕生的電影影像,其並沒有孕育其獨有的文化歸屬。做對比的話,日本有黑澤明、小津等大師中的大師,中國有王家衛、姜文以及早年的張藝謀等。

朴贊郁拍的《小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看似是個很東方的故事,但是其內核與拍攝的模式還是很西方式的手法,尤其是敘事結構。


這個問題要全面的看,韓國電影包含的類型很多。如果說我們僅僅去看《熔爐》,《辯護人》,《殺人回憶》的話,自然是比我們國家的好很多。但是,如果僅僅除去這些電影呢?韓國電影有過李安,張藝謀一樣的人么?韓國有過黑澤明樣的人么?即使是金基德,也僅僅是一個準電影大師,水平差不多和國內第六代導演等於或者接近。

如果說以奧斯卡等西方電影基準為標杆的話,國內電影有過三次提名《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而韓國為零。如果不以西方電影基準為標杆的話,那麼我們再去誇讚《熔爐》,《辯護人》,《殺人回憶》的話,就沒有了意義。因為這些商業片大都沿襲的是西方的電影製作套路。可以說韓國導演學習能力很好罷了。

因此來說韓國商業電影確實製作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如果說整個電影產業的話,底蘊是不足的。因此國內電影在除去商業片的領域還是有遮羞布的。


早就想聊聊韓國電影高估這事兒了。

據我對韓國電影的有限了解,韓國電影被評價最高的是災難/政治諷刺類型下的一批電影。如果此處的「估」是指各公眾號及普遍影評對這種類型電影的極高的「評價」,那麼我認為,是的,高估了。

必須要說在前面的話,韓國電影,尤其是此類電影,無論從精神內核的選取,還是電影工業的品質支撐,都是非常值得令人稱讚的。當下(2017年10月)的中國電影行業,實事求是的講,還比不過人家。雖然我朝影視劇發展勢頭越來越讓人驚喜(詳情參閱我對《白夜追兇》的系列化不要臉打call)。

我最早接觸到的這類韓國電影是《恐怖直播》。

當時看完,四個字的觀後感:驚為天人。

中日韓同屬一個文化圈,我們喜歡的東西相似,我們的價值觀相似。同樣的,我們身上的一些個臭毛病,也特別相似。譬如「老虎和蒼蠅們」的故事。

其中,中國還不敢拍這類故事,也拍不好。日本人他她吧容易跑偏走極端,一不留神就拍到全劇沒一個好人,爾虞我詐血肉四濺,到結尾有時候都沒一個活人。

唯獨韓國,穩穩噹噹兒的,把東亞文化圈那些個「老虎陰險,蒼蠅叮人」的故事,講得特別好。

這批電影,不僅講出了基層的官僚迂腐,高層的鬥爭猶豫,更不吝於把老百姓的小市民心態,那些個貪生怕死,軟弱不堪,都淋漓盡致的描繪了出來。

一般來講,這類電影都是從日常生活切入,掃過幾個人物,埋幾個伏筆,而後進入第二個階段,災難。

災難面前,人人驚慌失措,主人公呢一定是在災難最前線的,而且一定有親情的羈絆。此時呢,救自己救家人是主要的。

接著官僚們開始反應,但礙於結構腐朽,人人自私自利,反應的很緩慢。原則是能壓就壓,壓不住就喊上一層領導們壓,一路喊到總統層面,壓不住了,開始準備雷霆手段。

與此同時,主人公經過災難的洗禮,從一枚小市民,慢慢變成了一個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的大韓民國公民之典範。

之後的發展每部電影就各自有安排了。有的是完全悲慘,有的是主人公身死震國,還有的是被主人公救下的人大團圓。

不過倒是有一點相似,主人公大多沒有好下場。

---------------------------------------------------------高估的分割線-------------------------------------------------------

上面幾段看下來,大家應該已經明白我認為這些電影被高估的點了吧……

沒錯,就是太套路

相似的開頭,相似的人物,相似的發展,相似的收尾。

每一部拍的都十分震撼,但又驚人的相似。

這些相似還沒什麼,最相似,也是最體現出「高估」二字的,是相似的精神內核。

也就是對官僚體制的「無情」諷刺批判

十多年間,十餘部電影,完全相同的內核。最開始幾部看下來,還會感受到韓國電影圈筆耕不輟,揭露社會黑暗的決心之大。

但一部部看下來,看到了今年的喪屍災難,核電站災難,隧道災難,花式的拍花式的演,竟然還是完全相同的內核。不得不讓人覺得,

與其說是「針砭時弊」,倒不如說是看透了觀眾口味,投其所好吧。

如同台上一名激昂慷慨,侃侃而談的講師,到頭來你發現他她原來就是為了賺點錢,並不是真的care她他講的內容。甚至一場場講下來,中心思想都不帶變的。一批批的觀眾來了又走,唯獨講師與他她的故事不變。

此時看到那些誇讚該講師「思想深邃」,「敢講敢言」的言論,你怎麼看?

我?我是看不下去了。出於對喪屍題材的熱愛,我看了《釜山行》。另外兩部,以及今後預計停不下來的那些部,大概是不會看了。

當然了,無論人家動機如何,拍出來的片子水準都是很高的。只不過缺了這「動機」,我是覺得再不必捧它們思想內涵有多高了。

就如同韓國的美女們。美不美?真的是美。但都是一個模子整出來的,為的是賺錢,這美吧…似乎也沒那麼美了。

順便借著韓國電影的tag,懷念一下當年第一次看《假如》的時光,還有《橡皮擦》,總之表白孫女神就是了。


被吹的很厲害的幾部韓國電影,都有著一些國內想看卻看不到的要素。

直面社會問題,如:性侵未成年,校園欺凌,腐敗政府,性別歧視,社會不公等。

反抗強權,如:反抗貪官,反抗日軍,反抗富人等。

揭露人性本惡,如:有錢人囂張跋扈,沉迷酒色,貪生怕死等

韓國電影在拍攝上確實有可取之處,在劇本上也很用心,演員素養也是一流,但這都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國內影視圈歪風邪氣持續太久了,以至於很多人都對國產失去了信心,對所有國產都抱有輕蔑的態度,這要是國內劇組,演員,投資人咎由自取的結果,對韓國電影的追捧有一部分是出於國產電影的報復心態。

還有我一直覺得國內觀眾對韓國電影的好評,是因為國內明明存在同樣的問題卻沒有被解決,所以需要個宣洩口罷了


謝邀。不過近10年沒看過韓國電視劇,也許時間更長。能想到的上次看韓劇還是小學的時候看的藍色生死戀。連太陽的後裔都沒看過,被人說好像外星人一樣。不過真心不喜歡看偶像劇。幫不了題主。不好意思。手動捂臉。


韓國電影有沒有被高估?

當然沒有啦~

如果所謂的深度就是指敏感題材,所謂的影響力就是指豆瓣,所謂的成就就是自嗨,那韓國電影確實沒有被高估。

很多在國內被捧上天的韓國電影存在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拍片子只有情感上的宣洩,沒有客觀理性的思考。

很多韓影都只反映了主角有多麼多麼慘,XX毒菜磚制,社會不皿煮滋油,但是反思在哪?社會意義在哪?解決方法在哪?也就是說,韓影只能滿足觀眾最基本的感官體驗,讓觀眾「笑出來,哭出來,吼出來」,然後就沒啦~這種片子就好比西餐廳里精美別緻的水果沙拉,看上去豪華高檔,實際上一點營養都沒有。

在中國,韓影尚且能憑藉比較發達的電影工業體系批量生產此類作品來獲得比較高的評價;而在電影業更發達的歐美,韓影就討不到好處了,別說中國日本,就是連印度都不如,無論獎項還是票房。

當然,韓國從政府到民眾對於影視產業的態度和支持力度,比起國內某局、某部和某協以及一群談及娛樂必捆綁政治的搞事群眾,還是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被高估理由如下

韓國電影起步晚,比較受好評的一些電影作品和作者的特點都比較典型,缺少電影藝術成就很高的成熟作品,同樣缺乏藝術成就很高的作者。這點不是我空穴來風,哪怕不願意自己研究,可以去查一查韓國電影和代表導演的國際獲獎數量和再權威媒體上熱度,一比便知。

沒有被高估,理由如下

進入21世紀後電影就像進入一個藝術大師井噴時代的暮年期,以至於商業電影,娛樂活動逐漸成為電影的主要代名詞。在這種電影藝術發展的頹勢下,韓國電影發展的速度就像坐火箭一樣飛速上升,在這段時間內,韓國電影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和希望,這點上來說國內觀眾對韓國電影期望高,無可厚非。

總結

韓國電影水平總體建立在過去近一個世紀的電影藝術思想浪潮的洗禮之後,以商業類型片為主,有成熟的技術技巧,在藝術性和複雜性上有所欠缺。如果結合電影的發展來看韓國電影就有點拿來主義的味道,好處是觀眾接受度高,迎合了主流觀眾的觀影需求,還有自己的類型特色。壞處是缺乏創新,陷在類型題材的死路里,難以提高。


這問題看著生氣

怎麼高估了?別人敢拍的電影,我們這邊還不敢讓人看。不是說看不到的就是好的,但你如果長期看不到別人拍的東西,不是閉門造車么?然後就一種語境,哪有什麼高估不估的,我大中華最牛!

本來同樣的文化體系,地緣接近,膚色相同,韓國那點事他怎麼也不可能有我泱泱中華枝繁葉茂。但如果你是認真的看過一些韓國的電影,對比一下國內的電影,怎麼比呢?去掉一批最高分,去掉一批最低分,你會發現韓國電影整體水平就是比國內高。

這還絕對不是某些題材他能拍我們不能拍的問題,從劇本到導演手法,從鏡頭到特效,從美術到音樂各方面認真的看,差距就在整體上,在基本功上。


與其說是被高估 其實我覺得是與我們國產電影的相較之下的結果

我們有好片 但是不夠多 電影院里充斥了很多粉絲電影 我會看 但我不會用心的看

韓國電影是有很多不錯的 熔爐 素媛

也有很爛的 看不懂講什麼的real 沖著雪莉看的 感覺演技沒那麼尬 但是沒意義 跑偏了

作為不會分析電影的人我也不評價一些電影情節 了。有段時間是很喜歡看電影的,評價都是以主觀感受。

作為曾經喜歡韓國娛樂文化幾年的人來評價吧

他們的文化產業無疑做的比我們更發達的 他們人口少 明星多 要想成功 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我們國家快餐明星是好很多的 記得snh48一個妹子模仿韓國明星舞蹈的視頻 被韓粉罵跳的爛

但是真的一看就是沒有經過練習的啊

韓國人感覺階級觀念很清楚 在他們明星階級里 笑星最低 偶像組合 歌手 電視劇演員 電影演員逐漸提高 無疑可以看出他們在演員方面的推崇的 所以電影比我們國家相對質量較高也無可厚非。

推薦一部電影 恐怖直播 場景很少 代入感很強 全憑演技撐

當然現在覺得韓國明星沒什麼意思了 沒落了真的 最多沒事看看綜藝看看美顏我真的老了覺得之前太年輕太傻逼

看到有人贊了 想補充一下對於我對電影好看的看法 代入感強 我就在那個場景裡面 而不是上帝視角去了解他們的事 看著一點感覺都沒有


因為題主沒說在哪裡被高估,也沒給具體案例說誰在高估,所以我只是截圖來聊聊,高不高估,看客自己知曉就好。

1、豆瓣電影,篩選電影-大陸-科幻。按照評分排序,得到以下結果。

豆瓣電影,篩選電影-韓國-科幻。按照評分排序,得到以下結果。

韓國科幻類別裡面,有漢江怪物這類再國際上排得上名的怪物類電影,也有《釜山行》這類喪屍題材電影,中國科幻類電影裡面,又任何一部能拿出手的嗎?沒有!

中國電影在盲從跟風,什麼火拍什麼,韓國卻在不斷的嘗試,並且嘗試出結果。


贊同西戈、有發未全僧的回答。

電影是講故事的藝術。故事的範圍和題材可以很廣泛。

無論高估低估,韓國電影,在反映社會現實這一類型的片子上成績斐然。

除了其他答主已經說過的《辯護人》、《熔爐》、《素媛》等等,這種社會影響力巨大的電影,還有《漢江怪物》、《釜山行》、《隧道》等作品。而《老男孩》已經穩定居於IMDb Top 250 榜單前70名,《殺入回憶》前200,《小姐》也已經殺入榜單。

我只能說,對比其他亞洲國家,韓國的導演,還保持著前進的活力。


沒有,只是部分影片在豆瓣上被高估了而已。


只是在中國少部分人群中被高估了。


是被高估了。

韓國主流電影整體比中國主流電影有上進心,但也沒那麼神,比如《軍艦島》《釜山行》就明顯過譽了

但你也別怪部分國人崇洋媚外,中國電影暫時沒有什麼好的主流電影能打韓國電影的臉,網劇倒是有幾部。同樣是票房冠軍,《計程車司機》再過譽,至少是有想法有進取心的,你再看看咱國內票房冠軍,老梗集《羞羞的鐵拳》……

還是期待林超賢的《紅海行動》能帶來奇蹟吧。不過話說回來,去年同樣帶來奇蹟的國產片《湄公河行動》也是林超賢的手筆


題主這麼問也是有原因的,看看四周 知乎、豆瓣、公眾賬號對韓影讚不絕口

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

歸根結底是韓影題材不限,敢於自黑

人物更加真實,劇情上更加寫實,說白了足夠接地氣

原因在於韓影是遵循人性來拍攝電影

這麼拍電影,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戳中觀影者的G點

但是,僅限於商業片

一、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主流觀影群里,商業電影的比重一定是大於文藝片的

而韓影電影工業發展良好,商業片自然占多數

我們看到的韓影大多為商業片

再來看大陸,隨便找幾部國產的文藝片,或者說是不那麼商業的片子

2011年,顧長衛《最愛》,豆瓣7.2

2014年《歸來》17萬+的評論,張藝謀導演,7.7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其實2015年就已經上映了,只不過不是在大陸

2016年《八月》7.1 評論人數也有2萬+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大陸這樣狗血的電影怪圈裡

我們的文藝片一直是最穩定的輸出

先說導演:婁燁、賈樟柯、顧長衛、陸川、李揚、田壯壯……

再說作品《盲井》《天浴》《孔雀》……此處省略一萬字

更別提張藝謀、陳凱歌他們了

再看韓影:金基德、洪尚秀、林權澤(已經80幾歲了,可以忽略不計)

其他奉俊昊、朴贊郁根本算不上文藝片,或者獨立電影的導演

明星的商業片占多數,文藝片少的可憐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話題

在商業片面前,我們可以說是完敗給韓電影

或者說敗給了他們成熟的電影工業

但是,我們習慣性的拿韓影的商業片跟大陸比

大陸的商業電影剛起步,注意:商業電影

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看起來很傻

但是我們非常樂意這麼做

這樣的對比其實很不公平

既不客觀,也不中立

二、自媒體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在讚美韓影?

無非是自媒體+影評人,他們沒辦法寫出敏感 的話題

(知乎會一直讓你改改改,豆瓣直接刪)

作者們雖然不能明說,但可以進行引導啊

後台的評論炸鍋了

什麼不敏煮啊 ,不夠freedom啦 ,明諷暗喻的全來了

一個個群情激奮,熱情高漲,只看評論就足以讓人高潮一個月

這個時候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國內電影

關鍵他們只想著商業片,從來沒有把文藝片算在考量範圍

最後,網民了解電影的平台和渠道就那麼多:豆瓣、知乎、時光網、公眾賬號……

作者們都這麼說,很容易讓閱讀者產生錯覺

與其說是高估,不如說是自媒體+評論這幫人帶了一波節奏

這就給了好多人一個假象,以為韓影水平很高

從商業片來說,韓影短短20年發展成熟,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論藝術性,他們還差的遠!!!!

這是韓影的硬傷,也迎來了他們電影來的天花板

我們現在所有的局面,只有一個原因:光電局(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以上


那要看你從哪方面看了

按藝術性來說:韓國電影一直被高估,中國電影有許多名作,老一輩的《城南舊事》《藍風箏》《霸王別姬》《小城之春》等,新一輩的《頤和園》《三峽好人》《小武》《長江圖》《路邊野餐》等,這是韓國電影難以企及的高度,韓國藝術電影有一個大問題,太過矯情太過煽情,不懂得剋制,如果這一點改不了韓國電影永遠上不了檯面,這也是為什麼三大電影節韓國電影得獎少的原因。

從商業性來說

韓國電影要比中國電影好的多,首先故事就講的完整一點,情節也足夠緊促,但也就如此而已。

至於說敏感事件什麼的,拍也要拍的好,假如拍太帶有個人情感個人表現,那麼再好的題材也是沒用的。


我覺得沒有,它是個什麼水平,大家看的清清楚楚


我一直都看歐美的電影,日韓的電影基本不看的,但這幾天看了《熔爐》《辯護人》《素媛》《殺人回憶》,我也只看過這四部韓國電影,單論這四部電影,挺不錯的,能夠直面和反思一些社會問題,直面人性。

相比較下,中國能夠直面文革,直面性侵幼童,直面變態殺人狂的電影太少了。我覺得不僅僅是廣電審查的原因,那些電影人就真的沒有問題嗎?我們這些觀眾就沒有問題嗎?恨死微博了,娛樂至死,戲子誤國。電影反映社會現實這一功能,在我國直接廢掉了。

李楊導演的《盲井》閃耀柏林電影節卻在國內不能上映,《盲山》改了結局才能上映。賈樟柯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他早期的一部作品《小武》在國際上也有一定聲譽,但在他的《賈想》一書中卻提到某第五代導演向廣電總局打小報告,說他的這部電影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因而被叫去談話。有一部叫做《心迷宮》的電影我十分喜歡,也是改了電影名字和結局才能過審。賈樟柯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導演,他以及李楊的作品都是敢於直面中國社會不好的一面或者陰暗面,可是有多少人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的作品呢!

我只看過上面提到的四部韓國電影,可能有點以上比下,還不夠格評論韓國電影吧,僅僅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吧,如有不足和錯誤歡迎指正。

以上


大概大二喜歡上了韓國電影,前前後後看了有幾十部了,不敢說自己對韓國電影有十分深刻的見解,但還是在這裡發表下愚見吧。

先說自己的看法:韓國有「改變國家的電影」,單單如此句話所講,韓影就並未被高估。

韓影里,有《熔爐》、《素媛》這樣按真實事件改編並且促使國家法律修訂完善的電影;

《恐怖直播》這樣勇於揭露政府陰暗面的電影;有《我愛你》、《我腦海中的橡皮擦》這樣感人至深的愛情電影;有《孤膽特工》這樣的硬派打戲電影;有《七號房的禮物》、《回家的路》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溫情電影,也有《辯護人》《計程車司機》這樣敢於直面歷史錯誤的電影。 不得不說,在許多類別中,韓影都有十分傑出的佳作,這些電影都代表著韓國電影的高度,是值得認可的電影,對這些電影的評價都是清一色的好評並且絕非過譽,所以但就這方面而言,私以為韓影並未被高估。

另外,南北朝鮮以往的緊張時期也催生出很多描述兩方間諜的電影,像諜戰吧,又帶有點別的東西,如《隱秘而偉大》和最近我看的《義兄弟》,並且我在看完《義兄弟》之後發現韓影中,人與人之間,通過日常小細節所展現出來的溫情非常打動我。回顧以往,也確實如此,韓影中的小小溫情,彷彿是他們電影中獨特的調味劑,處處可見,卻並不讓人反感,而是頗感溫暖,可能真情,也是最能夠從觀影人心中,悄然打動他們的一個韓影元素吧。

如下,貼一點自己喜歡的電影截圖,在電影方面回答確實很少,也知自己並非能大作回答之人,就讓我再次小小發揮一下吧~

---《義兄弟》

--《隱秘而偉大》

--《我愛你》(這裡是自己看了以後很感動而發的微博)

不過真要說的話就是韓影在電影類別上不甚豐富,好似風潮一般的,大部分韓影傾向於犯罪,揭露,直面現實方面,愛情和親情電影雖然也有,但分量的確不如韓國老牌的犯罪和人性類別的電影那麼多。前幾天我還想找找看美食類別的韓影看看,在豆瓣卻是空手而回,這也可以說是韓影的一個局限吧。

以上,謝謝觀看


廢話,高估太多。一句話堵他們的嘴,韓國很難拍出真正意義上帶走哲理宏觀的電影,這是地理原因,眼界生而狹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方的納努克》是第一部紀錄片?
那些電影適合和女友一起看?
有哪些讓人哭到睜不開眼的電影?
《思悼》里,英祖為什麼非要用餓死這樣殘忍的方式殺死兒子?
有哪些為失敗者立傳的電影?

TAG:電影 | 電影史 | 韓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