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劍在秦代以後不再作為普通士兵的武器。(刀和劍到底有何異同)?

劍是如何一步步退出士兵的武備


劍雙刃,刀單刃

不同的結構導致了用法的根本不同,

劍的擊法有:抽、帶、提、格、擊、點、刺·攪、壓、劈、截、洗、雲、掛、挑、抹、削、扎、圈等。

刀以劈砍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還有、截、攔、崩、抹、帶、纏裹等刀法。尤其是纏頭裹腦,刀能這麼使,劍你纏裹一個?分分鐘把你自己削開。

劍法的特點是:輕快敏捷、瀟洒、飄逸。

刀法的特點是:勇猛快速、氣勢逼人,剛勁有力。

而且劍或者刀本身也有許多分類,無法一一說完。


我不喜歡用「刀」或者「劍」來區分這兩種東西。

實際上刀劍並沒有嚴格的定義上的區分,在功能上的差別也非常小,不存在本質上的優劣。

但是可以這麼說,在中國,單刃的武器逐漸取代了雙刃的武器。

首先是單刃武器的製作成本要略低一些。雙刃武器需要研磨和保養兩道刃,並且需要一個堅固的中脊來保證武器本身的剛性,這讓製作和養護成本極大的提高。單刃武器可以用一個比較厚的刀背來保證武器本身的剛性,單刃也便於保養。

其次是訓練成本,雙刃武器要發揮雙刃的作用,並且使用者還要注意不被雙刃傷害自己,無疑需要比較大量的訓練。相對而言,單刃武器的訓練成本低很多。

最後,無論雙刃還是單刃,短兵器始終不是古代戰爭的主武器。古代士兵的主要武器一直是長柄武器。作為副武器,單刃武器有成本和訓練優勢,逐漸在中國古代取代了雙刃武器在軍隊里的普及度。


對於底層士兵來說,特別是步兵

結成槍陣是很重要的

然後,對於指揮官的角度而言。普通下級士兵很多時候就是消耗品,一個數字的概念。

在國家統一供應武器,裝備統一的情況下。

最下層士兵,能省就省,裝備夠用就行。反正死了也不心疼

你要是所有人都配備一把劍,這個花銷就大了去了

軍官階層的,督戰隊的。中國古代的話一直都有不少佩劍的例子。多數是用於指揮,或者是騎兵衝鋒主武器(長槍)打丟了以後在戰場十分混雜密集的情況下使用的。理解一下步槍子彈打完了用手槍的情況

佩刀是因為在有甲的情況下,屠雜兵比用槍高效率多了。(特別是鎮壓沒有正式武器和鎧甲的農民起義,震懾力比槍大很多,刀傷的視覺衝擊力比槍的貫穿傷大多了)


這個問題顯然是兩方面:剣在秦以前是否作為普通士兵的武器,和秦以後的狀態

首先剣在西周也就是貴族佩帶炫示,短到惹人憐愛

春秋的青銅劍在吳越人手裡成名,出土何止千百,精加工的、有銘的也非常多,普通士兵是否能擁有一把,這很難說。同時吳越製作的矛、戈也同樣精湛和名滿天下。

青銅劍剣這個現象,除了直身雙刃這種對稱結構利於鑄造,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吳越間的人更尚武更好勇鬥狠,更看重剣這種徒步用的私鬥兵器。

再往後,戰漢時鐵器發達,鐵劍也提高了性能和長度,但作為戰陣兵器無疑仍然實用性缺如,作為地位象徵倒是淵源有自非常合適。

從戰國的秦簡公六年「令吏初帶劍」到東漢人說「劍,檢也,所以防檢非常」,都能看出來,剣是個人械鬥兵器;作為戰陣兵器,她是先天不足後天不夠的。

至於刀劍區別:剣都是劍身直而雙刃;刀則基本是彎的,從商代刀到漢刀到清末牛尾刀,作為劈砍器,無論彎得深淺,無論內彎外彎,她得是彎的才好用!直不楞登的刀也有,歷史上少又少,當代龍泉多又多。

貼上三支漢劍

再貼上一把南北朝或唐初的一把直刀,希望各位看得出,直刀並不真是照字面「直不楞登」


實際上我覺得刀和劍的區分很模糊:

你要說直者為劍,曲者為刀吧,漢代的繯首大刀會微微一笑很傾城。

你要說單刃為刀,雙刃為劍吧,諸刃唐刀一聲狂笑。。。

最高贊「諸器之王」說的用法,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刀能做的,劍一樣可以做,各種劈砍切削穿刺絲毫不差。

從結構上來說,無非就是劍輕了一點,但是刀上血槽設計合理的話,也重不到哪裡去。。。


瀉藥

秦朝步兵最多的兵器是超長槍。

而且我認為刀和劍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只是刀相對來說性價比高而已。


刀更結實,成本更低。

劍除了刺傷外很難致命,但刺擊為什麼不用矛呢?劈砍方面又不如刀,所以並沒有太好的適應性。


應該和經濟性有關。特別是由於性能需求+生產工藝+工時的綜合考慮,刀比劍更經濟。

比如青銅劍時代,劍的性能主要以刺為主,生產工藝主要是鑄造而成的,這樣雙面刃的劍可以獲得很好的刺殺效果。當然這也和設計思想沒有走單面設計有關。

到了鐵劍時代,最初工藝較為落後,鐵質偏軟,設計與青銅劍較為類似。但是隨著材料工藝的迅猛發展,中國鐵劍變得極其細長。春秋時代的劍一般不過是五十厘米,戰國時代就迅速發展到七十到一百。西方人看慣了西方式的「胖劍」,再看中國劍就有「纖細」的感覺。這是因為中國的鐵器材料更加先進,可以用更加細窄的結構保持更好的強度和韌性,達到更長的長度和硬度。於是這個時候中國的長劍越來越長,一些出土古劍甚至達到一米四的長度……如果羅馬人拿著他們的小短劍和這樣的劍格鬥……當然這就扯遠了。

由於設計思想的改進是較為遲滯的,所以劍在最初是佔主導地位的。然而到了漢代,刀迅速成為制式裝備。我們看當時的刀劍可以知道,刀劍都是比較窄而長的,加工時同樣都要先生產刀條/劍身,然後對刃部進行處理。在大批量生產時,刃部處理環節,生產一把刀的時間要遠遠短於劍。這樣,大批量生產刀,就可以顯著節省工時、加快裝備速度。作為正規軍的普及型常備裝備,刀在縮短生產工時上優勢十分顯著。

而在性能上,秦漢刀劍同樣都是直身,都可以執行刺殺功能。在性能上劍並沒有顯著優勢。劍唯一的優勢是雙刃,刃部的使用時限更強,問題是這實際上是一種溢出的性能,由於刀劍平時都是可以保養的,所以使用者從來都不需要雙刃劍這種超長的使用壽命和作為備份的刃部。刀的單面刃設計,可以將刀柄也相對特化,對於握持者來說,這樣優化也是極為有利的。這就更加導致背面刃毫無意義,劍的雙面刃設計也就越發多餘。同時,雙面刃的實戰意義很低。比如說很難通過壓著背面刃的方式推動前面的刃去殺傷敵人,實戰中敵人也很難通過抓住刀背的方式爭奪刀的控制權,而在戰鬥中,單刃的刀在出鞘備戰時可以用刀背保持安全性,劍就不行了,自傷的危險係數較高,特別是騎兵使用時。所以單刃刀相比於雙刃劍功能其實增加了,同時操控性也更強。這就必然導致刀對劍的淘汰。

在大型陣列中,刀盾兵是流傳很久的一個兵種。但是根據考古發現,比如說永始四年東海武庫的記錄,劍和盾的比例是一致的,學者推測西漢時代的兵種配置應該是劍盾兵而不是刀盾兵。這大概是因為劍盾兵在交戰時更加符合刺殺的需求,或者刀劍交替還沒有完成。

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中國刀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都是直的。到了唐代甚至出現了專門將刀尖開雙面刃,做成劍尖結構。這就同時具有了劈砍與刺殺的性能,劍就完全不具有實戰優勢了。

在退出實戰的過程中,劍作為禮器的地位逐漸上升。這種耗費工時、保養麻煩的工具逐漸成為地位身份的象徵。


謝邀 首先,劍在漢代仍然是軍隊的主要裝備,漢劍還是很出名的,而刀和劍的區別在於劍用來刺,刀用來劈砍,劍的形式是兩面開刃,中間則加厚,加粗,加寬以防止劍斷裂,所以,早期戰場上的劍都是比較短的,很長的那種劍一般用於裝飾,沒什麼殺傷力。而刀一般是一面開刃,刀背會做的很厚,而且,和劍相比,刀不易斷裂,能做得更長一些,到了漢代,鍊鋼技術開始發展,劍和刀的鑄造開始全面使用鋼鐵,劍變的薄,窄,長,更有殺傷力。即漢劍。同時刀也開始變長,變得更有殺傷力,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環首刀。至於劍的退出,則與當時的戰車漸漸退出,以及騎兵的出現有關,戰車的退出,騎兵的興起,使得單純的刺已經不能成為有效的殺傷方式。劈砍,則開始隨騎兵的興起而興起,刀,也就開始取代劍了


秦代時秦國步兵裝備的主要是長矛、戈以及青銅劍。

受限於當時的冶煉水平劍的長度較短(秦劍算是比較長的了至多也就1-1.2米),青銅較脆主要殺傷方式是刺,與電視機的情節不一樣幾乎無法用于格擋和劈砍。

當時步兵主要不著甲或輕甲,戰場上步兵的主要殺傷方式是弩箭及弓箭,主要突擊力量是戰車。在這種情況下長矛用來結成陣型維持陣線保持距離,劍主要用來短兵格鬥,還是比較適合戰場的。

到了漢代鐵器開始大面積應用,而隨著箭矢殺傷力的提升步兵們為了提高生存能力不得不裝備盾牌,一手裝備盾牌的時候用劍作為格鬥武器一個是不太靈活再一個是殺傷力不足,這時步兵需要一種揮砍型的近戰武器,環首刀就這麼出現了。

後來的戰場逐漸被箭矢和騎兵統治,步兵逐漸往重型化發展,劍這種刺戳型的兵器對著甲目標殺傷力更低,揮砍型的刀雖然也面臨這個問題但畢竟刀一半砍一半砸比劍好得多。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刀比劍的製作更簡單,劍需要兩邊開刃,而刀則只有一邊開刃。


這主要是由材質決定的。

秦代的武器主要還是青銅製品其優點是堅硬,容易打磨的非常鋒利,其中精品在很多春秋戰國古墓中屢有發現。缺點是比較脆,劈砍起來容易斷裂。所以利於刺而不是砍。這就要求製作成直型的

鐵製品雖然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是成熟製法是在漢武帝時期由西域傳過來的,這時的鐵已經同時解決了堅硬和韌度,這就可以做成有弧度的刀了


說到刀劍,其實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文化現象

比如 刺客,早期的殺手們都用的是青銅短劍,靠 刺 的方式殺人,所以才叫 刺客。

劍 的使用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就產生了相應的武功,稱為 劍法,劍道。善用劍的人,稱為 劍客。每次讀到這個詞,總是讓人聯想到 大俠。佩劍也成為中國上流社會的標誌。

而刀使用簡單,你看古惑仔打架,基本上都用大片刀。由於時間出現較晚,使用者魚龍混雜,所以雖然也出現了刀客一詞,腦海中卻難免浮現出打手,保鏢,甚至土匪的形象。


不過客觀地講,正因為使用簡單,刀才能大規模裝備部隊,是兵器發展上的進步


劍威力小,造價高,雙刃根本在實戰中也沒用。

主流的武器是槍,現代的拼刺也只有這個,距離最長,速度最快。哪些花活兒就沒啥用了。


可能是因為上面沒人,後面有人吧


主流是矛和弩,在抗日戰爭八路軍還用過長矛打鬼子。弩就不用說了,西漢吊打匈奴的神器。

短兵相接就是用短兵器,武器儘可能長,對方死得比自己早就行。劍比較短,容易斷,但並非就不是主流。


劍一直都不是主流士兵裝備

青銅劍由於金屬強度的問題,一般只有五六十公分,同樣的原因,劍的使用忌諱也較多

劍由於長度限制,對陣的時候,第二排的士兵根本沒有殺傷力

古代作戰,尤其是先秦,應該是雙方排成方陣互戳,而不是電視上演的人員穿插一對一互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戈矛才是一般士兵武器


之前是步兵作戰,後來與北邊的游牧民族交戰,面對騎兵,短劍幾乎沒有什麼威力,所以兵器也逐漸更新換代。

刀是砍,劍是刺。用哪個也取決於對方盔甲的防禦程度


推薦閱讀:

為什麼描述中弓箭手都是一群身子脆弱的人?
瑞士山地為何能誕生出天下無雙的超長槍方陣?
如何評價紀錄片《古兵器大揭秘》 里對冷兵器的介紹?
中國和英國弓箭的區別是?英國古代弓箭是長弓,而中國是短弓?
刀和劍在實戰中各有什麼優缺點?

TAG:歷史 | 武術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