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目前國內哪些地名是無法追溯到古代的?

即直到1840年以後才首次出現,且與該地歷史地名沒有淵源的地名,如中山市。限鄉鎮級及以上地名。


上海虹口區和楊浦區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地名叫「大柏樹」,地處交通要道。逸仙路,中山北一路,邯鄲路,汶水東路和曲陽路5條主幹道在這裡交匯,那裡同時也是內環線,中環線和逸仙高架路的交匯點。停靠大柏樹站的公交有幾十條,地鐵3號線也有「大柏樹站」。住在上海市區東北片的人就算沒去過這個地方,對這個地名也大多有所耳聞。「大柏樹」附近並沒有柏樹,這個地名非常年輕,是1988年被創造出來的。

一二八抗戰的時候,日軍在太倉登陸之後朝上海進攻。當時大柏樹附近是寶山進入上海市區的交通要道,但是並沒有約定俗成的區片名。日軍佔據此地後把它命名為「大八辻」。關於命名為「大八辻」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路口交叉的形態像一個「八」字,因此得名。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以第一次上海事變中戰死的第九師團的林大八的名字命名的。「大八辻」後來演化成「大八寺」,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這個地名依然保留著。

1983年,有市民指出「大八寺」這個地名帶有明顯侵略色彩,引發了廣泛的討論。1986年,上海本地的《新民晚報》刊發文章,呼籲「大八寺」改名,同年前寶山縣長等政協委員也提出了相同提案。1988年,「大八寺」正式改名為「大柏樹」,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家裡有一本1989年出版的《上海公交手冊》,裡面的「大八寺」已經全部被改為「大柏樹」,可見當年改名工作做得挺迅速,也挺徹底的。

7號線和13號線交匯的長壽路地鐵站附近老地名為「大自鳴鐘」,在小說《繁花》中作為主人公小毛的家也出現過。這個地名也是和日本人有關的。當年那裡是日本紗廠及棉紡廠聚集的地方,勞苦大眾聚居。日本人為了提示工人按時上下班,在長壽路附近設了一個很大的鐘,到點就自動報時。所以那裡叫「大自鳴鐘」。這個地名一直留存到上世紀70,80年代左右,隨後隨著城市建設慢慢消亡。我爺爺那一輩的人還知道這個地名,爸爸這輩的就不太清楚了。我們現在說起那一片,要不說「長壽路地鐵站附近」,要不就以那裡的一個購物廣場稱它為「亞新」。7號線開通前夕有人提議把長壽路站命名為「大自鳴鐘站」,最終這聲音沒能形成氣候。

「大自鳴鐘」附近有一條里弄叫「正紅里」,是以工人運動領袖「顧正紅」的名字命名的,還有一個紀念館,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顧正紅當時就是普陀日本棉紡廠的工人,他的犧牲引發了隨後的五卅運動。


以近現代人名命名的。

如題主所說的中山市。

其他這樣的地名暫時想到以下幾個:

陝西省志丹縣,名源劉志丹(1903-1936);

山西省左權縣,名源左權(1905-1942);

黑龍江省尚志市,名源趙尚志(1908-1942);

河北省黃驊市,名源黃驊(1911-1943);

吉林省靖宇縣,名源楊靖宇(1905-1940)。

評論里還有補充。


目前工作所在地:中國涼都—六盤水市。

1964年,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精神,國家計委和煤炭工業部經過調查對比,決定在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六枝、盤縣、水城三縣境內建立煤炭基地,六盤水這個組合性的專名由此而得。接著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後改特區)作為煤炭基地相繼成立。

1966年,中央批准成立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指揮部。

1967年10月,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成立,六盤水開始成為一個政區,下轄三個特區。

1970年12月分隸安順地區、興義地區、畢節地區的郎岱縣、盤縣、水城縣分別與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特區合併,合併後仍稱特區,隸屬六盤水地區。

1978年12月,地區改為省轄市,市革命委員會駐水城特區。

1987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消水城特區,分設鐘山區、水城縣。市人民政府駐鐘山區。

1999年2月,國務院批准撤消盤縣特區,設立盤縣,以原盤縣特區行政區域為盤縣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紅果鎮。至此,六盤水市轄一特區兩縣一區,為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鐘山區。

2017年4月,根據《民政部關於同意貴州省撤銷盤縣設立縣級盤州市的批複》,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盤縣,設立縣級盤州市,以原盤縣的行政區域為盤州市的行政區域,盤州市人民政府駐亦資街道鳳鳴北路1號。盤州市由貴州省直管,六盤水市代管。

—————————————————————————

順便吐槽下這兩個行政區:

常州市新北區(常州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無錫市新吳區(無錫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這兩個高新區洗白的行政區名太Low!


地名當然不僅僅包括各類行政區劃的名稱。不過既然題目限定「目前」和「鄉鎮級以上」,這裡僅梳理一下目前(2017年6月)地級以上行政區劃 名稱中無法追溯到古代的,而 如 「平原省」 這類現代中國曾經出現的地名,就不在討論範圍中了。

縣級行政區劃名稱 符合這種標準的非常多,我會在近日,在我的專欄 球事 - 知乎專欄 中單開一文介紹這種情況。至於 鄉鎮行政區劃,由於精力有限,還是留給不可預見的未來吧。

關於甄選標準,我總結了以下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一些新地名是由幾個古已有之的地名合併而成,算作無法追溯到古代。例如 三沙、武漢。這類似於英語的 字母縮寫,實際上也是新造名詞。

第二,一些新地名 由 已經有的地名/政區名 加上方位詞/形容詞(東南西北中新源 等) 得來,算作無法追溯到古代。例如 湟源縣,雖然 湟水 這條河流是 歷史上就有的名稱,但用 湟源 的取名 指代特地的一片區域 卻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第三,一般情況下,新成立的縣 如果直接用 當地的山川河流固有的專名命名, 這屬於地名命名的通則,不算 無法追溯到古代。不過我會盡量註明這種情況。例如 太白縣、五峰縣,均是近現代取境內 的山川 命名。但如果 當地的山川河流 並無固有專名以此命名的縣則當然也算是無法追溯到古代,如 平頂山(不過有人考證 這座小山古代就叫 「平頂山」)。

第四,新地名 詞源為 非漢語名稱的,如果是意譯 而非音譯,則 算作無法追溯到古代。音譯的話,則按原語種詞源追溯。詞源如果僅為 無書面資料證實的傳說,則亦 算作 無法追溯到古代。

第五,行政區並非新成立,但改用 當地 山川河流等 非行政區地名 的固有地名命名,且 歷史上 從未使用這種命名,則 也算作 無法追溯到古代。最典型的例子 大概是 黃山市了。

截至2016年末,中國大陸地區有省級行政區劃 34個,含23省(含台灣省,未實際管轄)、4直轄市、5自治區和2特別行政區;有334個地級行政區劃,含293個地級市、8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

此外,共有940個市轄區、363個縣級市、1377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合計2851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中國也設立多個具有縣級行政許可權的管委會,但由於不屬於行政區劃,暫不屬於本文的 範圍鄉鎮級和村級行政區劃包含 8016個街道、20654個鎮、10169個鄉(蘇木)、990個民族鄉(民族蘇木)(合計39829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99935個居委會 和 571794個村委會(合計671729個)。

下面我將分別說說省級和地級行政區劃的名稱,肯定有不準確的地方,還麻煩各位讀者指出。

省級政區:

新疆 可能入選。雖然 新疆 兩字 早在18世紀就作為通名出現,指代伊犁將軍轄地,但正式作為這一地區的專名應該還是在 1877年 左宗棠的《統籌新疆全局疏》中吧。而作為行政區劃名稱的新疆則已經遲至 1884年 清政府設立新疆省了。

地級行政區劃:

華北、山東和內蒙古

山西 晉中市:1958年,原山西省榆次專員公署 改名 晉中專員公署,後來 專區改地區,2000年代 改地設市,便成為今天的「晉中市」。晉中 作為一個專區/地區的名稱,指代 山西中部,這 沒什麼問題。但改著改著晉中 就成為了一個 城市的名稱,總覺得哪裡怪怪的。所以啊,強烈建議 河北三河市 也改名叫 「京東」市 得了。

山東 淄博市:臨淄是個古地名,但淄博市其實是個新城市,因原境內轄淄川、博山兩縣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區專員公署,1955年3月9日設立淄博市。

山東 濰坊市:1948年,濰縣解放,取濰城、坊子首字命名 建立 濰坊特別市。

內蒙古 通遼市:哲理木盟 90年代 撤盟設市,用 盟駐地 通遼市 的名字指代整個盟的行政轄區。而 通遼城 的名稱最早能來自於 一九一三年,巴林愛新荒務局呈奉天都督的呈文

去年十二月,會同卓里克圖親王暨在事漢蒙各員,履勘查巴林塔拉(白音太來)西北平甸一區,南臨大道,西枕遼河,東倚平岡,北憑廣野,地勢高爽,永無水患,而水陸之使,尤為他處所不及,擬即設立鎮基,定名通遼

內蒙古 烏海市:1975年,海勃灣市和烏達市 合併建立烏海市,地名取原兩市首字合併而成。

另外有兩座新型城市的名稱大家會以為很新,但其實古已有之:

#河北 石家莊市:石家莊名稱來源本地的「石家莊」村,和 北方常見村落名稱「李家莊」,「趙家莊」一樣,是用村裡的大戶宗族的姓氏命名而已——但實際上這個村落姓石的人並不多。石家莊的名稱最早在 1535年的《重修毗盧寺碑記》就出現了,原本是軍屯村,由馬、於、谷、趙、殷等姓氏的軍屯官兵定居成村,而姓石的軍官地位最高,故名石家莊。

#山東 東營市:明洪武年間 這裡就有了「東營村」。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從此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部分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城鎮。

東北

因為東北開發時間比較短,很多地名無法追溯到古代。

遼寧 盤錦市:「盤錦」一名取盤山縣和錦州市的首字而得名。光緒年設 盤山廳,1913年改置盤山縣,1986年設盤錦市。

遼寧 大連市:大連的得名是個謎。但在 多種說法中 其得名都是 近現代的事情。這裡僅取其一:1899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將這裡原本的名稱 青泥窪 改名為 達爾尼Дальний (遠方),1905年,日俄戰爭獲勝後,日本將「達爾尼」諧音改名為「大連」。

遼寧 丹東市:1965年,安東市 改名 丹東市。改名大概出於中朝友誼的需要。另外 安東 的建制則始於光緒年間。

吉林 延邊 朝鮮族自治州 : 1902年 清政府 在局子街(今延吉市)設延吉廳,同年設延吉邊務督辦公署。因這裡地處三國交界的邊沿,常以「延邊」概稱。

吉林 四平市:得名於哈大鐵路上的 四平街 站。光緒四年,設置奉化縣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光緒二十四年,沙俄修建的東清鐵路南滿洲支線在今四平設站。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7月,南滿支線全線通車,正式定名為「四平街站」。而 四平街 作為一個漢語地名,應該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 1840年吧。

吉林 白山市:白山市地處長白山區。東北依據山川河流起名的市名其實不少,但 只有 白山是 建縣/市之後 又改回 山川名稱的。1994年,渾江市更名為白山市,目的應該也是發展旅遊業。但比較弔詭的是,長白山 應該只有在 白山黑水 並稱的時候 才有 「白山」 的叫法,單把 白山 兩字從「長白山」中拎出來起個名字,青海的旅遊小鎮 也可以學它,自稱是「崑山」了呢。

吉林 松原市: 很新的地名,1992年 由扶余縣 改稱。松原是「松嫩平原」 的意思。

吉林 通化市:1877年 設治,始稱 通化。通化 含有 通歸王化 的意思。

黑龍江 大慶市:1959年 大慶油田成立。後來在大慶油田 基礎上崛起的 這座城市 就被命名為大慶市 (所以東營也曾經有叫勝利市的機會)。

黑龍江 綏化市:這裡原來叫北團林子,1885年,清 在此設置 綏化直隸廳。綏化有安撫教化 的意思。

黑龍江 雙鴨山市:最近很有名的城市。1954年析集賢縣設雙鴨山礦區,得名 境內形如雙鴨的兩座山。1956年改設雙鴨山市。但 雙鴨山 的這兩座「山」 其實只是兩個小丘,而且現在已經消失了,名稱最早的記錄也不可考,得名應該不會比雙鴨山礦區的成立早太久。

黑龍江 雞西市:1941年析密山縣置雞寧縣,1948年改雞西縣,以在雞冠山之西得名。

華東和華中

江蘇 連雲港市:1936年,析東海縣的部和灌雲縣的北部設連雲市。

江蘇 南通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說法肯定是自古以來,但這裡的其實是修飾詞,用來和北方的通州區分。南通兩字成為地名專名 還是在 辛亥革命後。那時全國廢府州廳改縣,為與 北方的通縣 區分,南方的通州遂改名為南通縣。

安徽 淮南市 1950年以淮南礦區為中心設淮南市,以在淮河南岸得名。

安徽 淮北市:1971年改濉溪市為淮北市。以在淮河北岸得名。

安徽 馬鞍山市:1956年以馬鞍山礦區為中心設市,礦區得名附近形似馬鞍的小山。這座小山 似乎 只是類似於「雙鴨山」那樣的小丘,名稱不一定是正式名稱,暫不可考。

安徽 黃山市:1983年以太平縣及歙縣、石台縣部分地與黃山管理局合併設置黃山市(縣級),以黃山得名。但這個黃山市 其實只是現在地級黃山市下的黃山區,地級黃山市的改名則源於 1987年,徽州地區撤銷,升級為黃山地級市,而境內原來 太平縣 改名成為的 縣級黃山市,則改稱 縣級黃山區。

河南 平頂山市:新中國成立的新城市,因建在「山頂平坦如削」的平頂山下而得名。

湖北 武漢市: 1949年合武昌、漢口 和 漢陽縣城設武漢市。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得名於其地理位置。

#湖南 張家界市:作為風景區的張家界 其實在七十年代末 才被世人知曉,那是這座城市 尚名為 大庸市。作為地名,張家界最早見於建國後設立的張家界鄉和張家界國營農場,相傳,這得名於 漢代張良在此地隱居。但這種傳說考證起來很有難度,並不排除是近現代人穿鑿附會。

華南

廣東 中山市: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25年廣東國民政府將孫中山的故鄉香山縣易名為中山縣。

廣東 珠海市: 1952年建立漁民縣,1953年改名珠海縣,因位於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

廣東 湛江市 本為法租界 廣州灣,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收復,借用歷史上本地的縣名 椹川縣 設湛江市。

廣西 貴港市:原名 貴縣,1988年改貴港市,改名源於 始建於1955年的貴港港。貴港港 似乎是全國 內河港口中 能夠排名前十的。

廣西 崇左市:1949年,崇善縣及左縣解放,設立龍州專區。1951年,龍州專區更名為崇左專區。1952年崇善縣與左縣合併為崇左縣。

海南 三沙市:西沙中沙南沙各取一字,2014年設立。

西南

四川 攀枝花市:攀枝花 本來是 這裡 工礦區的名稱,類似於 雙鴨山、馬鞍山。1965年3月,為開發攀枝花鐵礦資源,著手組建城市,初名為攀枝花特區。1965年5月攀枝花特區改名為渡口市。1987年,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

貴州 六盤水市:1970年,取 六枝特區、水城特區和盤縣特區的首字,將這片地區命名為六盤水地區,後改地級市。

貴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1956年成立,在貴州南部。

貴州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成立,在貴州東南部。

貴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1年成立,在貴州西南部。

雲南 臨滄市:1954年緬寧縣改臨滄縣,以地臨瀾滄江得名。2003年撤地設市。

雲南 迪慶藏族自治州:迪慶州成立於1956年,下轄 德欽縣、中甸縣(現在的香格里拉市) 和 維西縣。 迪慶州的治所在中甸,但名稱來源則是 德欽——其實 德欽 和 迪慶 只是對藏語 Dêqên 的不同音譯。 德欽 的名稱本是來源於 境內 德欽林 寺院,是藏語 「極樂太平」 的意思。但將 德欽Dêqên 再譯成 迪慶 並作為自治州的名稱,則是兼顧了漢字意思和藏語發音的全新詮釋。

雲南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1953年建自治區,1956年改自治州。「德宏」,傣語意為「怒江下游」,作為漢語德宏在建立自治州時第一次出現,但傣語中「德宏」是否為專門指代這一區域的專名則暫不可考。

西藏 林芝市:這是和「迪慶」相似的例子。林芝是藏文尼池( nying khri )或『娘池』(nyang khri)一詞的新譯,nying khri 意為「『娘』氏家族的寶座」。但同時,這裡的確盛產藥材林芝,所以在解放後,測繪隊的同志根據當地的物產特點,把「尼池」寫作「林芝」,作為林芝縣的縣名和林芝地區的地區名。2015年撤林芝地區與林芝縣改設地級林芝市。

西藏 山南市:源自噶廈政府設立在這一區域的 洛卡基巧,其中 Lhoka 就是山的南邊的意思,而 基巧 則為 行政區的通名。但 這個基巧 究竟是 清朝設立還是民國設立暫時不可考證。新中國成立後,漢語名稱採用意譯,將這一地區稱作山南地區。後改地設市。

西北

青海 海東市:以處青海湖之東得名。原 海東地區,設置於1978年。

青海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處青海湖之西得名。1954年「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成立。

青海 海南藏族自治州:以處青海湖之南得名。1953年建自治區(即自治州),1955年改自治州。

青海 海北藏族自治州:以處青海湖之北得名。1953年12月31日建立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州。

青海 黃南藏族自治州:1953年建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州,以地處黃河之南而得名。

甘肅 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南部的意思,1953年 甘南自治區在夏河縣拉卜楞成立,1954年甘南自治區改為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肅 隴南市:也是甘肅南部的意思。1985年,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

甘肅 臨夏回族自治州:民國八年改導河縣為臨夏縣,以瀕臨大夏河而得名。1934年 設「臨夏督察專員公署」,解放後仍為「臨夏專員公署」。1956年11月19日,成立臨夏回族自治州至今。

甘肅 金昌市:1981年設立。取1962年設立的金川鎮 和 這裡原本設置的永昌縣各一字。

新疆 塔城地區:雖然名稱源自清廷設立的 塔爾巴哈台將軍,但塔城兩字正式成為標準的漢字地名,已經遲至 1913年塔爾巴哈台併入新疆省,並改為塔城縣。

新疆 克拉瑪依市: 「克拉瑪依」,維吾爾語「黑油」之音,因市區東北部的天然瀝青山丘「黑油山」而得名。漢字 黑油山 最早見於清朝末年的《新疆圖志》等書,而維語最早對 「Karamay」 這座山丘的記載則不可考,但考慮到北疆多民族混居的歷史 和 Karamay城相當晚的歷史,維語記載如果有也不會顯著早於漢語太久,所以也列在這裡。

台灣地區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由於台灣地區並沒有地級行政區劃,這裡僅討論 台灣轄省,省轄市 和 直轄市的情況。

台灣所轄 直轄市 六個: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省轄市 三個: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

基隆、高雄 為 原名 雞籠、打狗 的再譯。其餘地名中,似乎除了嘉義市以外,均為清朝建省之後才成為專有的名詞,時間已經是近代歷史了。

最新的地名為新北市,2010年命名。


「梅縣區」、「輝縣市」、「津市市」等。

雖然古代也出現過行政區劃通名變為地名一部分的情況,但近現代以來這種情況大規模增長。純粹的地名中,「X縣」這種地名專名近代才有。

另外,各種方位詞相關的地名,例如「東城區」、「西城區」也是近代以來才有。

當然,在土鱉領導的努力下,出現了「城區」、「礦區」、「南郊區」、「郊區」、「老城區」這類無厘頭的名字。更別提「香港特別行政區」這樣的名字了。此類名字基本沒有期待名字應有的作用,不加以精鍊概括,也不考慮信達雅,而直接武斷得將某一個方面的含義直接充當為名字。好比某個人給自己取名為「一個人」。

最後還有一類是土鱉領導自以為是,打著方便群眾旗號,用同音字粗暴地替換原有地名,搞出了很多奇葩地名。

例如醴泉縣被改為禮泉縣;葭縣被改為佳縣;鄠縣被改為戶縣;盩厔縣被改為周至縣;鄱陽縣被改為波陽縣(這個型號很早就修改回來了)。


吉林省松原市。松原一名是1992年建地級市時命名的,取松嫩平原之意。

江西省共青城市,這名字本身就不用解釋了。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巴彥淖爾一名源於五十年代甘肅的阿拉善劃歸內蒙後,命名為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巴彥淖爾盟」,但現在經歷了行政區劃的頻繁變動,已經從阿拉善(巴彥浩特)漂移到臨河了。


深圳市福田區:

原名深圳市上埗區,因諧音「上不去」被更改,起源於科學館一帶的上步路。

勘誤,哈爾濱市【副省級市】,佳木斯市【地級市】的名字源出滿語,是可以追溯到後金代的。對此,寬城子,盛京和達里尼笑而不語。

值得肯定的是,近來行政區更名,很多時候都能復用古地名資源,這對城市文化底蘊的積累幫助很大。


我家旁邊的五角場就是一個例子……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實施「大上海計劃」修築的五岔路口,命名為五角場

再講一個比較奇葩的例子。

甘肅隴南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為武都專區,以公署所在地武都縣命名。1970年全國「專區」改名「地區」,武都專區遂改為武都地區。

1985年武都地區改名隴南地區。2004年隴南地區改為隴南地級市,同時武都縣直接改為武都區。


我家啊!新疆石河子市。

這是一座新中國成立後在一片荒涼的戈壁灘上由軍人選址、設計並建造的新城。1950年,解放軍在此屯墾戍邊,變戈壁為綠洲。這裡曾是兵團總部所在地,也是首個實行「師市合一」體制的城市。

詩人艾青在這裡度過了15年,寫下過這麼一首《年輕的城》:「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座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跟新疆大多數地方不太一樣,在石河子,漢族所佔人口比例特別高(95%左右吧)。事情是這樣的——50年代,兵團人力不足,中央從幾個人口大省(河南、山東、四川、江蘇等)調集支邊青年,其中以河南為主。而這件事情的直觀結果就是,團場里有些維吾爾族一開口就操著濃重的河南腔:「按碟教可哩木(俺爹叫克里木)」。是一個叔叔下團場調研回來跟我們說的,哈哈哈印象太深刻!

哎,放一張前年夏天在郊區隨手拍的圖吧~有點想家了。


在成立一個新的行政區,尤其是合併多個行政區或者析置出一個新的行政區時,往往會採取組合命名或者是衍生命名的方法。因此,這些地名往往也是無法追溯到古代的。

比如:

2017年,河北省縣+新+容城=雄安新區

2007年,新疆昌吉州泉市+烏魯木齊市山區=烏魯木齊市米東

1981年,遼寧省嶺縣+庫縣(各一部分)=鐵法市(現已更名調兵山市……)

連雲港及其部分轄縣的名字也是類似的來歷,只不過時間早一些。

現在的連雲港地區原為海州直隸州,1912年改為東海縣。

同年,析置灌雲縣(河+台山)。

1935年,東海、灌雲各一部分析置連雲市(島+台山)

1948年,東海縣境划出一部分設立新海連特區(浦+州+雲)(後改為新海連市)

1961年,新海連市改名為連雲港市(島+台山+口)

此外,1996年,當時的淮陰把灌南縣給了連雲港。這個縣是1958年從灌雲縣(當時也屬於淮陰)里分出來的,灌雲之南。


那些民國初年在邊疆地區新成立的縣,不少名稱無法追溯到古代。比如青海的共和、同仁,內蒙的化德。這些地名都帶有當時的時代特色和安撫邊疆的意思。

還有新中國特定時期出現的地名,如黑龍江的大慶,江西的共青城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新建城市,如北屯、昆玉都是新取的名字。

如果街道、公園名稱也算地名的話,那更多了。各地的解放路、人民路、建設路、中山公園、紅領巾公園……數不勝數。(當然不算,不是鄉鎮級別以上……)

另外,兩個地名合併的新地名,比如淄博、廊坊,不能說沒有追溯,只是可以追溯到多個來源。


順著題主的思路,捋了河南省內的。

二七區(鄭州):因紀念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大罷工而得名,與之相關的有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堂等景點。

西工區(洛陽):1914年北洋政府在洛陽老城以西大規模興建兵營,當時叫「西工地」,簡稱「西工」;後吳佩孚、河南省長公署、國民黨中央黨部先後進駐過此地。(曾短暫地做過陪都)

平頂山市:因建在「山頂平坦如削」的平頂山下而得名;1953年國家大規模開發平頂山煤田,1957年設立平頂山市。

新華區(平頂山):1969年平頂山市城區設置新華區,後曾一度撤銷。另外,河南省新鄉市、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省滄州市也均設有新華區。(新鄉市新華區已於2004年更名為衛濱區)

衛東區(平頂山):1969年置衛東區,以處市區東部得名,取保衛東方,捍衛毛澤東思想之意。

紅旗區(新鄉):前身為新鄉市第三區,此後先後更名為二區、和平區人民委員會、和平人民公社、紅旗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9月,恢復紅旗區人民政府,撤銷紅旗區革命委員會。

焦作市:1898年,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地區進行較大規模的機械化煤炭開採,成為焦作的雛形。1910年,清政府置焦作鎮,1945年置焦作市,1948年改焦作縣,1949年改設焦作礦區,1956年設焦作市。焦作的名稱來源有三種:「煤業作坊」、「焦家作坊」、「焦棗」諧音。(屬於來源不可考系列……)

解放區(焦作):前身叫市內區,1958年最終易名為解放區,因區機關坐落在解放路而得名。(此地叫解放區,那其他地方呢……)

中站區(焦作):還是跟煤有關,以作為附近煤炭發往外地的中轉站得名。

博愛縣(焦作):1927年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從沁陽縣析出一部分,並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之意,設博愛縣。

民權縣(商丘):1928年馮玉祥主豫時,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之意,劃睢縣北三區、杞縣北五區,設民權縣。(馮玉祥在河南做了好多事)

社旗縣(南陽):因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莽」而得名。據說1965年10月國務院審批此縣時,周恩來總理建議將賒旗鎮改為社旗,即將「賒」的一聲字改為「社」的四聲字,寓意為「高舉社會主義紅旗」。(這個一半一半,勉強列入)

新縣(信陽):1933年以新集鎮為治所設經扶縣(劉峙圍剿有功,蔣介石用其字「經扶」為縣名以示表彰),1947年劉鄧大軍攻克新集後,根據劉伯承、鄧小平提議,改「經扶縣」為「新縣」,意即人民獲得新生,過上幸福生活。


就說一個

國內各種叫「城區」、「東城區」、「西城區」、「北市區」、「南市區」、「新市區」、「礦區」、「郊區」的縣級行政區or市轄區

——這一看就是近現代才有的東西

講真

第一次看到上述這些行政區名的時候

我真是目瞪口呆

不客氣的說

這取名字水平分明就是小學沒畢業嘛~

——諷刺的是,上述這些行政區名,居然還出現在部分有成百上千年歷史的老城市裡面(就不點名了),而非最近這一百年里才有的新興城市


青島市。1898年建城,之前青島不是城市的名字,只是一個島名,離此地最近的城池是即墨縣城。而名為青島的島嶼有很多,並非特指。

石家莊市、棗莊市。都是近代興起的城市,建城之前都只是村莊,石家莊是因為處在兩條鐵路相交處(鐵路樞紐)而興起,棗莊是因為煤礦而興起。

加格達奇區(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隨著開發大興安嶺林業資源而建立的城市,此地原來是原始森林。

深圳市。1978年建城,之前只是廣東省寶安縣管轄的村莊。圳的意思是水溝。

東營市。隨著開發勝利油田而建立的城市,建市之前,是隸屬於山東省濱州地區的一塊鹽鹼地。

浦東新區(上海市),建區之前,大部分土地屬於原川沙縣。


北京內城上的建國門、復興門、和平門。這三個城門均非北京城明清建城時期所建,而是在近代北京城牆失去其防禦工事的作用後才在城牆上開鑿的。從命名上也能看出這三個門與其他城門(崇文、宣武、朝陽、阜成、安定、德勝、東直、西直、東便、西便、正陽)之間的畫風迥異。

和平門開鑿於1926年,用來連通南新華街與北新華街。原名新華門,後為避免與中南海新華門混淆故改稱和平門。

復興門與建國門開鑿於1937年,用來連通北京城東郊與西郊。因未設門洞門扇而被稱為「豁子」,一說稱「長安門」與「啟明門」。在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後改稱復興門與建國門。


羊角自造地名?


三沙市


我大武漢市!!(我不管我要強答…漢朝叫夏口…唐朝叫江夏…宋朝叫鄂州…哪那麼多啥淵源都沒有的口亨…)

哎,建國之前都沒有的市…

近代的時候叫:漢口市,武昌市,漢陽縣…

所以為啥這三個地方氣質差別這麼大╮(╯▽╰)╭

因為本來就不是一家人(╯﹏╰)

不過!這樣武漢就更好玩啦~

歡迎大家來武漢玩兒ε-(′?`; )


解放以後的:黑龍江大慶,湖北紅安(原名黃安),還有紀念革命烈士的:黑龍江尚志(原名珠河)、吉林靖宇(原名濛江)、陝西子長(原名安定)、陝西志丹(原名保安)、山西左權(原名遼縣)。//聽評論區說這個不算:內蒙古鄂爾多斯(蒙語宮殿的意思,原來叫伊克昭,大廟的意思)

近代的:烏蘭浩特(蒙語紅色的城,原名王爺廟,現名與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有關),中東鐵路沿線的哈爾濱、海拉爾、滿洲里……


潮州市潮安勉強算吧…

本名海陽縣,大致範圍是現在潮州市除了饒平縣以外的地界。

民國時,叫了一千多年的潮州海陽縣跟叫了幾百年的山東海陽縣重名,改名叫潮安。

倒不是說潮安這名字不好聽,挺好的,但是潮州三陽少了一陽。倒是沒肝病了2333

不過少了一陽,導致後來汕頭經濟特區成立時,分市的原海陽地方直接叫潮州,又導致為了文化歸屬三市扯皮。

汕頭不願叫"潮州文化",用以前的潮汕鐵路來命名"潮汕文化",而府城遺老們則堅決用"潮州文化"以示正統,對"潮汕文化"嗤之以鼻。

如果以前不是讓名字,那現在就算分市了,潮州也該叫海陽市,也就不會去扯這些皮,也就不會去搞這些文化分裂,也就少了些扯淡多做了些實事吧,我猜…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推薦閱讀:

如果你召喚遊戲王怪獸參加聖杯戰爭,你會選擇誰?如何設計能力?
為什麼是中國發明了馬鐙,而不是精於騎射的牧族、西亞牧民或歐洲?
如何搞清楚自己是哪一民族的後代?
古巴導彈危機時已有洲際導彈?
為什麼我國在清朝時仍舊用弓箭?

TAG:歷史 | 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