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印光大師蕅益大師蓮池大師等祖師大德 都弘揚過儒家 為什麼有人要反對儒家?

印光大師開示:貴校四語.盡性學佛.盡倫學孔.道學為體.科學為用.實為學道不易之宗旨.自儒者以詞章為事.遂將學道之法.變作學藝.曷勝痛惜。而今之新學.多皆捨本逐末.能如貴校之宗旨者.實不多見。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方能盡性學佛。試觀古今之大忠大孝.與夫發揮儒教聖賢心法者.無不深研佛經.潛修密證也。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復其本具之佛性.非但體一.即用亦非有二也。此實也.所云佛化之儒宗.不過表示其實而已.有何不可。然在家學佛.必須深信因果.恪盡己分.戒殺護生.至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修持。所言恪盡己分.即慈孝友恭等。然世之不治.國乏賢人.其根本皆由家庭無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責任更重.是以光屢言教子為治平之本.而教女為尤要者.以此。倘常以此與學生說.俾同以此相倡導.則不患不見治平之世矣。

——《文鈔》之《復安徽萬安校長書》


我本人學佛,主要是依止成觀法師,就我本人的所知所悟,我是反對如明代的蕅益大師、蓮池大師等人,把」釋、道、儒「三家,或是其中的兩家混為一談的說法。雖然他們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廣開方便之門,讓更多的人接受佛法,但這樣做的結果並不好,因為這會使得」佛法「世俗化,而佛法的」俗化「是末法時期,佛教的一大」毒瘤「。現在很多人,都是把」佛法「和一些不相干的東西混為一談,比如所謂的社會慈善、比如所謂的茶道、比如所謂的音樂、比如所謂的治病、比如所謂的科學等等,於是如今的佛教,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雜燴,但佛當初講佛法時,是講」十八不共法「的 ,也就是佛法是不與世間法相混雜的,而」道教「、」儒教「以佛教的義理,本是」外道「(這個詞本是中性,沒有貶義),佛弟子可以了解,但是不應將其與佛法混雜。

對於印光大師所說——「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我個人會持一定的保留意見。但是整體來說,印光大師的說法,並沒有什麼太多的不妥,因為佛法雖然是出世間法,但是對於世俗的人倫、道德,佛法是不能相違背,也就是學佛這人,肯定是要遵守世俗的理論道德,也就是學佛之前,要先學會做人,所以儒教提倡的」忠孝仁義「與佛教本不矛盾,但是說到根本,佛教最終會超越儒教的」忠孝仁義「,因為儒教的說法,以佛教來看,只能是方便法,而不是最究竟的解脫之法,所以」儒教「之法,是不能真正斷煩惱、出三界、斷輪迴的。

其實就我個人的體會,明代的」蕅益大師「、」蓮池大師「等高僧大德,包括之後的」印光大師「,他們之所以會打算將」釋、道、儒「三家合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對於佛教的「密教」部分並不完全的通達,實際佛教是有自己最為正統的」方便法門「——這就是佛教的」密教「部分,所以佛教原來本不需要去借鑒」道教「、」儒教「的方法。遺憾的是,由於中土歷次的毀佛運動,唐代以後,密教在中土已經絕傳,到了明代,由於當時統治者的禁止,密教的餘緒都徹底斷絕,之後還得以流傳的」准提法「、」穢跡金剛法「都已經不全。所以密教這一塊的缺失,使得中土的大乘佛教並不完整,於是在度眾生的方便法門這方面,就顯得沒有佛教自身的殊勝方法,於是在度眾生、弘揚佛法時,就顯得捉襟見肘。於是這也使得密教絕傳之後的一些高僧大德,試圖開方便之門,吸納」道教「、」儒教「的學說,希望藉此讓佛教得以弘揚,也許表面上是有效果,但從根本來說,是有害於佛教。這就如現在,一些人說自己信佛,卻把佛當神來拜,實際這種所謂的「信佛」人越多,正信的佛教衰敗得會越快。

其實最終,還是要搬出佛說的「三皈依戒」,正信的佛弟子,是不應該將「外道」的學說混入佛法之中,因為這是有違「三皈依戒」的。不過佛弟子為了度眾生的方便,是可以了解各種世俗的學說,比如密教的阿闍梨就需要通「五明」,而「五明」的一些內容,就是世俗的學問,但是佛弟子並不能因此而犯戒,所以佛弟子想將「釋、道、儒」合在一起是不妥的,而像凈空法師那樣,想把「佛教」、「道教」、「儒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合在一起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弟子規》只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個秀才所作,是清朝為了維持統治的一個工具,清朝剛成立,怕人造反,就利用孝道思想叫人別造反避免殺頭,從它產生到現在的二三百年間,從沒看到有大德偉人提倡!它能算是儒家的經典嗎?

印光法師批駁弟子規

《弟子規》死氣沉沉。佛教讚歎活潑潑的父子、兄弟、姐妹乃至人與人之間關係。只有這樣才轉動了仁義禮智信,而不仁義禮智信所轉。正如《道德經》所言:「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扔,reng,四聲)之。(實行禮的人見沒人響應或回他的這個禮,就揚起胳膊強迫他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面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薄)也,而亂之首也。」佛教的仁義禮智信是在不壞道德基礎上活潑潑的隨緣覺悟一切如母眾生,

《弟子規》卻是在失去道德的基礎上死氣沉沉的給人枷鎖。父母即是父母,又是子女;子女即是子女,又是父母。無始以來互做父母故。沒有框框活潑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佛教所宣說。
  韓歐之毒小,程朱之毒大。由程朱以後之理學,無不偷看佛經,無不力闢佛法,以致成此大亂。皆由此諸先生,門戶之見致之也……學佛之要,貴盡倫理,如是學佛,方為真佛弟子。若不盡倫理,則為佛教罪人。佛遇父言慈,遇子言孝,世間善法,均不遺棄,唯不許人煉丹運氣。世間外道,偷竊佛經,自造經典,反謗佛法。謂彼之法,乃六祖所傳,和尚此後均無法,法歸他們在家人。惑世誣民,莫此為甚。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


儒家,佛家,外在表現是不同的,但是在最高的體認上,我認為是一致的。印光大師說的對,盡性學佛,盡倫學孔,這只是在於我們認識不同。我們在非常低的水平上不免妄言,如果能向大師學習,身體力行,那就能更接近真理了。

其實要注意不能心外求法,這是不好的。佛教與時俱進也很好呀,只是會不免更加世俗化,那麼人們對佛教的認識會有點偏頗。擔憂。


你別再拿凈空法師提問了,再問凈空法師會讓你黑死的。看來凈空法師的弟子很蠢,本來是為凈空法師洗地的,結果表明完全徹底地抹黑了凈空法師,同時也從另一方面表明凈空法師確實稀鬆。除了胡說還行,沒什麼乾貨。


弟子規不是儒家經典。心學王陽明更是批的清談佛教體無完膚。說到底,只是給正統思想提供了嚼舌根的娛樂性話題。


推薦閱讀:

基督教徒不能跪拜祖先是怎麼開始的?
如何理解「人若害怕受苦,就不能屬於受苦的那一位」?
有人相信曾經的諾亞方舟嗎?
聖母瑪利亞的形象?
信耶穌者所獲的,有沒有不信者無從獲取/難以獲取的?其他宗教信仰者呢?

TAG:佛教 | 宗教 | 凈空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