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會不會成為21世紀初最大的一個騙局?

真的有成為主流能源的可能嗎?


不是騙局,絕對不是!

本文不從資本角度,而從發電能力角度解讀。

介紹一個概念「能量回收期」:能量回收期指一個光伏發電系統全壽命周期內所消耗的能量除以該系統的年平均能量輸出,單位為年。即光伏發電系統幾年內能把自己壽命周期內消耗的能量回收回來。顯然,回收期愈短愈好。能量回收期是判斷可再生能源的指標之一。

目前,光伏發電系統的能量回收期在1.3年左右。系統壽命起碼25年,說這是騙局,你在逗我?

以下引用自【解析】光伏電站的能量回收期到底有多長? -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1、光伏組件的生產 單晶硅組件:
硅料→單晶硅棒→單晶方棒→單晶矽片→單晶電池片→單晶組件
多晶硅組件:
硅料→多晶硅錠→多晶方棒→多晶矽片→多晶電池片→多晶組件
具體如下圖

2、光伏電站的能耗情況
下文數據來源於: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1)設備
以60片、270Wp多晶硅組件為例。

2)組件輔材
以60片多晶硅組件為例,玻璃重量為12.93kg,每噸光伏玻璃耗能350kg標煤,按1kWh等量0.1229kg標煤計算,光伏玻璃耗電為0.142kWh/W,鋁邊框2.8kg,按每噸耗電1.335萬度,鋁邊框電耗為0.144kWh/ W,組件層壓等耗電約為0.06kWh/W。
3)電站輔材
每100MW電站需支架鋼材5000t、鋼筋1500t、各類電纜850km,支架鋼材和鋼筋的能耗為0.3kWh/W,電纜能耗約為0.01kWh/W,升壓變、逆變器等按0.05kWh/W計算。
4)單瓦耗能
綜上所述,270Wp組件的總耗能為406.57kWh,單位耗能為1.5kWh/W。
3、光伏電站的能量回收期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多年平均的年總輻射量為1371kWh/m2;一個1MWp的光伏電站、採用36°固定傾角的分散式光伏項目,年峰值小時數為1628h,按照80%的系統效率考慮,則:
首年發電量 = 1000kW ×1302.4h× 80% =130.2萬kWh
考慮到10年衰減10%,25年衰減20%,25年平均的年發電量約為115.7萬kWh
1MWp光伏組件平均的年發電量為115.7萬kWh,則單瓦發電量為1.157kWh。
光伏電站的能量回收期為:
1.5kWh ÷ 1.157 kWh/年 =1.3年

光伏被戴上的「高耗能」「高污染」兩頂帽子,已經在去年正式摘下。2016年11月,光伏行業進入發改委「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名錄。

關於印發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6年版)的通知(發改產業〔2016〕1982號)

關於光伏組件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請參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053035

行業發展現狀、行業簡單科普,請參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88410/answer/9843958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12146/answer/167361046


不會,光伏代表著能源利用的發展趨勢之一。

能源全球聯網後,光伏調峰不就是個笑話嗎?

儲能技術突破後,光伏也不將是問題。

制氫與氫燃料動力普及,富餘電力也有了出路。

短期看,電採暖,電動汽車(調峰),光電牆(特斯拉),都是好點子!

從能源利用的趨勢來看,光伏/風能/水力/生物質/潮汐/光熱/核能/各種化石能源....等等,多能互補,多法互補這是必然的趨勢。


首先,你要知道,光伏發電的理論基礎來源於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

其次,你要知道,光伏是唯一的恆星能源,也就是你星際旅行中也能用的能源,其他的能源形式在太空殖民中不是用不了就是用不久。

最後,你要知道,你不能把光伏想成設備,而是把它想成植物,光伏電池的轉化率(2017年)是植物的40倍左右。植物的太陽能轉化率是0.5%~1%,然後植物被馬被人吃掉,轉化成勞動力的比例是0.02%~0.03%,也就是原始的太陽能光伏轉化率應該在0.03~0.01%之間。而普遍太陽能的轉化率是17%左右,再經過輸電和電機釋放,效率在20%左右,所以,太陽能的勞動轉化率大概在3.4%左右,是植物的700-1000倍,這樣的太陽能植物你願不願意種植呢?


利益相關,行業內人士。

不會是個騙局。

國家大力支持的。現在技術越來越先進

成本越來越低。十年之內肯定低於火電成本(其實算上碳排放之類的成本,光電跟火電現在差不多)

但是很難成為主流(因為光電白天有晚上沒有,對電網衝擊大)

國家未來規劃,以核電帶光電風電,火電將被最大限度地遏制


我覺得認為什麼光伏解決原油進口能源危機之類的,直接看中電投2016年的國家能源規劃報告,看看2020/2030電力結構光伏能佔多少比例再來吹噓。考慮到這個報告中對風能的樂觀程度高到令人側目,說明在給可再生能源的樂觀評價方面作者真的已經盡全力了。

光伏和風能,安心做點單個點的分散式節能就好了,非要建一大堆以併網發電為目的,現在實際情況是這種布置得越多,越要建火電站調峰。現在都已經在搞光伏和風能用4-10倍的成本來電解制氫來消耗電能緩解棄風棄光伏了,這不是騙局什麼是騙局?

中電投報告顯示未來主力就是發展水力發電,但是2025全國水電開發完畢,然後就是風能和核能,光伏發電量連個零頭都沒有。其實我認為風能也是垃圾,BP的能源展望風能的比例就遠低於中電投,我的建議就是直接把大量核電站建到朝鮮,輸電過來。首先以核電站消耗朝鮮核材料民營化,朝鮮漫長的海岸線和河流豐富發展核電站非常好,第二用電費收入維持朝鮮政權穩定,第三風險轉嫁而且可以以此為理由駐軍。一舉三得。

最後,所有自帶乾糧前來抽死我的各位光伏和風能業界人士,我不看評論區,所以您隨意。


老丁說村裡去了安太陽能發電的,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裝,但看到左鄰右舍瘋狂的熱情,非常著急地要拿身份證貸款安裝。

老丁這個守財奴,肯貸款裝太陽能發電,這得有多大的誘惑!

我趕緊攔下來問個仔細,農村老頭老太,已經成為新時代行騙的重災區。

原來設備公司聲稱,每家安裝村民僅需向銀行貸款五萬便可安裝太陽能發電機。這五萬,以每月1500元的還款額以發電獲利抵扣,如遇陰雨天,獲利不足以抵扣還款額,差額由設備公司墊付。並且,公司承諾,6-8年便可回本。

這簡直就是不勞而獲的教科書級案例。

這哪是設備公司,這簡直就是福利院。

我打電話問設備公司:

「這貸款是村民以個人名義貸的么?」

「是的,如果發電獲利不足以償還,公司幫村民墊付。」

「如果公司不給村民還,那這筆款項是村民自己承擔吧。」

「你這是什麼意思,公司為什麼不給村民還?」

「村民發的電並在哪家電網了?」

「你問電網幹嘛,我們有專人跑電網和銀行,你現在應該考慮的是自身信用、安裝品牌問題。」

「因為網傳現在光伏發電併網困難。所以我想了解下咱們這邊有沒有這問題。」

「咱們並在A電網公司了,這個技術很成熟了,你應該考慮的是自身信用問題!」

掛完電話,我給A電網公司致電:

「光伏發電併網現在困難么?」

「現在可以併網,需要審核,安裝完成後,村民要申請,然後由安裝公司出具合格說明。」

「合格就可以併網了吧!」

「設備公司出具合格說明,然後我們會再審核!」

「我是XX村的,現在補貼政策如何?」

「你們村不歸我們管,你打電話給B電網吧。」

那麼問題來了:

1、貸款問題,如果設備公司中途申請破產,那麼已經給銀行抵押土地證的村民咋整!

2、電網都是設備公司公關的,關於併網問題,村與村之間都沒有統一的補貼政策,電網跟村民沒有直接協議,如果設備公司攻下哪個關鍵人物同意臨時收電,中途收回補貼也沒毛病嘍!

3、入電網需要通過嚴格審核,但貸款完才有安裝資格,設備公司你拿什麼保證一定幫助村民成功入網!

4、一家野雞公司,被信任的理由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信任呀!」

5、即便村民萬里挑一運氣好,碰到良心公司,真的承擔他們的貸款,電網也非常道德的嚴守最初承諾,那設備維修維護呢,政府降低補貼的風險呢,真的坐等十年便能收回成本么?

問題重重,村民熱情卻很高,老丁安裝的理由便是別人都安,要騙都被騙,怕什麼!群體湧入,個體的理性會降低,受騙之後的沮喪感會變小,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呀!

光伏發電從整體上是利國利民,但對於欲從中獲利的個體呢?正因為它過於明顯的優勢才極有可能成為陷阱之上的乳酪!


2008年進入光伏行業,一直在國內一線光伏企業工作,做過研發、運營管理、銷售、項目開發和管理。

關於國內的光伏行業,有一些數據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全球產能的大頭,屬於國內企業及其在海外投資設立的工廠。

2. 中國在2015年已經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大概45GW。在剛過去的2016年,國內新增裝機量在30GW以上。按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到十三五末,國內累計裝機量要達到110GW以上。

3. 按目前的技術水平,光伏系統的能量回收期(製造此系統所消耗的能量除以此系統每年產生的能量)大概在2年左右。光伏系統的壽命在20年以上,在此期間,如逆變器等少量部件可能需要更換。從國內實際使用的案例看,最老的單晶組件已經有30年的壽命。

4. 目前,在有些應用場合,光伏發電已經實現了用戶側平價上網,即每度電的發電成本在1元以下。到十三五末期,國內的光伏發電應該能實現發電側的平價上網,即成本和彼時的火力發電持平。


作為一個光伏行業小透明。我覺得不會是一個騙局。

但是從尚德 英利 漢能 等風光一時的巨頭一個個步入困窘,讓我深刻覺得從業者不是被清潔能源的美夢迷住了(大多光伏產品生產也有很大污染)。就是暴發戶心裡覺得我這產量大市場大我就是老大。盲目擴張收購國內外公司,最後都撐死了。

本身是個一點一點發展的朝陽行業但現在技術產品應用起來大多不能保證比傳統能源省錢,你普通一個小戶型屋頂全上太陽能電池,加個儲存電瓶。一套下來十多萬。還有維護成本。。十多萬夠你交多少年電費。說是二十年三十年,實際運用15.6年就不錯了。電池片技術不同環境不同轉換率隨著時間衰變情況也不同。

光伏公司的錢一般從這幾個渠道維持

前些年靠著清潔能源的口號政府瘋狂補貼,在歐洲雙反之前大量傾銷出口產品。(我同事前幾年在英利一個公司。號稱產線一天賺一台跑車的錢。)

投資者自己有大把現金,xx企業xx發電站印鈔機一樣也架不住燒光伏(光伏行業深入開發技術是非常燒錢的)

靠賣一些產品例如光伏電站的組建,無人機類設備的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產品支持

一個又一個光伏企業產生多少得意一時的首富,都是沒多久就步子走大了扯著蛋。如果不是想靠著這個光鮮旗幟撈一筆錢忽悠一下上市就跑路。這其實恰恰是一個要日夜耕耘的行業。真想靠清潔能源改變能源大局。還非常遙遠。


光伏不會成為主流的,主要原因有2點,其一佔地面積太大,如果大力發展會嚴重佔用農用地,其次分散式光伏在城市發展小打小鬧可以,再進一步完全影響城市建設的。其二光伏發電效率太低了,20MW的光伏一天的發電僅僅10萬多,這還是光照很好的情況下,而火電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光伏沒法成為主流供電。 國家只是暫時支持光伏,光伏只是作為火電向核電過渡的產品,而且現在光伏已經逐漸沒有國家的補貼了,平價上網了


從砂石等材料提煉硅,經過切割,濕化學處理,製成矽片,然後高溫通過化學反應製造出電極,最後上導絲,包裝。一系列過程是高耗能,高污染。電池片可用二十年,之後會變成難降解固體廢料。風能其他新能源類似,從能量熵角度看,產出遠小於投入。照人類現行能源粗獷使用模式發展,環境承載力會先歿於能源開採力。人類發展是矛盾和驟變中前進。騙局談不上,是發展必然。


謝邀。從發展的角度看不是騙局。

預測至2020年,國內的55%的石油資源需要靠進口,因為國內已探明的石油儲存量僅能維持到2020年,天然氣至2040年。煤炭還能開採200-300年。哥本哈根會議中,中國承諾在2020年前將CO2排放量降至2005年的40%至45%。

放幾張幾張德國的Axel博士講到的最新的光伏國際技術發展路線圖 (ITRPV)

[From 1998 to 2001 Dr. Axel Metz headed the PV department at ISFH. From 2002 to 2012 he was with SCHOTT Solar as director RD solar cells. Currently he is managing director of h.a.l.m. elektronik GmbH, a worldwide leading supplier of IV-testers for PV cells, modules and systems located in Frankfurt, Germany.]

圖中的光伏系統成本價格是美國和歐洲的平均成本價格。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日照強度和不同的政府補貼,但是預計未來十年,光伏電價會降低30%(不包括政府補貼和其他)。而光伏的普及現在還處於類似於植物生長的singulation這個階段,接下來很有可能是指數的上升。今年中國的光伏發電平均電價在 1元/千瓦時左右,在未來幾年內很有可能到0.6元以下。做這個假設還是基於使用壽命為25年,如果按壽命大於30年預測的話價錢會更低。

光伏組件的成本從2008年的$4.5美元/w到現在$0.4/W, 十年之間下降了近90%,這和施正榮博士分不開,雖然曾經不可一世的尚德一去不復返..

下面放幾張馬丁教授的roadmap講座PPT。2015年,全球清潔能源發電量超過了其他電力來源。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目前已經超過了煤電。據預測,在下一個25年中,68%的裝機容量來自可再生能源,光伏發電最終會佔有其中一半以上。而現在的價格已經能和風能相匹敵,在未來價格下降速度會快於風能。所以值得期待,歡迎指正。


不是騙局,也不會是主流。

根據中國能源藍皮書2015,中國經濟藍皮書2016、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報告2016等政府報告來看,光伏、光熱、聚光、都是國家的重點戰略方向,這是正經的國家力量驅動,配套了大量法律、政策資源,資源慣性已然形成,不是某一個人一腦熱的想法,因此不是騙局。

但是由於核心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突破進展,說白了就是現階段是光伏雖好,可不要貪多哦的狀態,以後真哪方面有了突破,那時才能再說淘汰落後技術之類的問題,沒準那時現有的光伏光熱概念都不適用了,現有產業鏈全過時了呢。

跟核聚變一樣,光電現在處於一個在重點戰略發展,但具體花落誰家還沒譜的階段。


不會是個騙局,畢竟國家花費大量資源對這個行業進行支持。

但是,目前,光伏電站的建設其實還是蠻亂的,大量補貼指標控制在有人脈的商人手中,用於倒賣,新能源公司的擴張也很瘋狂,工程建設過程管理也比較混亂。國家正在逐步地降低和取消補貼,等到補貼完全取消,大潮退去,讓那些瘋狂的雜牌軍死一死,然後就知道現在光伏行業到底如何了。沒有國家補貼,還能控制成本,獲得足夠利潤,繼續活下去的公司才有前途,這個行業才會有前途。

另外,光伏行業還有兩個難題要解決,一是土地,大規模集中式地面電站佔地面積大,國家土地政策對此類用地的控制越來越嚴格;二是送出,土地好拿的地方往往比較偏僻,發展落後,自身消納能力有限,電發出來送不出去,光伏板只能在場區曬太陽。

光伏發電要成為主流我認為是不可能的,不過,應該會成為很好的補充,特別是分散式光伏。

對了,順便說一下,目前,水電上網電價兩三毛,由於經濟增長緩慢造成發電容量過剩,水電要自己去找到終端用電客戶去談電價賣電,而且水電運行非常穩定。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要接近一塊錢。你是顧客你選誰?


十大精準扶貧之一的光伏扶貧政策2014年十月提出,真正的發展是在2016年,2017年必將是分散式光伏發展的最佳時機。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產品的壽命:中國第一批光伏電站建設在西北地區甘肅,經過了二十多年後照樣能發電,光伏太陽能電池板每年都會以百分之0.2到0.4的在衰退,在安裝光伏發電設備的時候選擇可靠的供應商質量是沒問題的; 二、成本,目前光伏扶貧的形式以政府為主導,以分散式電站的為抵押向銀行貸款,政府貼息,發電賣給電網,除去銀行的貸款剩餘的就是收益,根據不同地區的光照情況回本時間不一;目前一二類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方陸續鋪開來,隨著硅太陽能電池成本的下降三類地區發展有望。


蟹妖~

利益相關:業內 江蘇某光伏電力公司

我的觀點是:不是騙局

首先,來看一下最近的相關國家政策:

2017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要求推進非化石能源可持續發展,包括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2020年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散式光伏6000萬千瓦、光伏電站4500萬千瓦、光熱發電500萬千瓦。

光從數據看,五年間,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增長168倍,確實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而過去的高速發展,一方面得益於市場本身看到紅利和發展苗頭的剛需,一方面得益於光伏作為政府手中的一張名片,類似於高鐵(我國光伏技術在世界也是第一梯隊的),各途徑大開綠燈,補貼上面就很誘人。

16年,是光伏行業一個轉折前的預兆年,在電站和大光伏項目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各廠商正式打響了分散式的戰鬥。也就是說,接下來小而精的多點開花式光伏項目會逐漸占重頭。

我國能源佔比中,火電一直是遙遙領先的。決定光伏未來的一是成本,二是效率。降本增效是永恆話題,那麼在現今通過研發技術和工藝手段不斷提高,成本的確逐漸降低(比如近幾年多晶電池片使用比重逐漸壓過單晶電池)國家補貼也在縮水。隱隱嗅到一個氣息,國家也希望改變光伏一個尷尬的稱呼——吃補貼飯的。但是說到底,光伏發電的限制還是很多而且較大,要替代火電現在的發電量和穩定性,其實並不是最報以期望的。與其說光伏發展是為了替代能源結構,不如說希望以技術最領先的光伏行業作為一個楷模,引導其他能源產業興起,也是作為一個摸索,逐漸形成可再生能源作為最大程度的補充,儘可能減少火電。


謝邀。

不是一個騙局!

回答這個論題實在不需要太多論據來支撐了。就從二個方面簡單講一下。

一,宏觀:

1、全球市場光伏發電前10年需求量。

上面這個數據就說明一切。

2005年到2015年期間,各國出於自身能源匱乏、或能源比例失調、或者環境保護的訴求、或是自身日照資源稟賦…德國、日本、美國、義大利、西班牙、中國等國都出台過一系列扶持光伏政策。政策大分為兩類:1、法律保障。2、光伏補貼扶持。這些政策是各國光伏持續具備發展和利益催化作用。

2、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環保

與風能、水能、核能相比,光伏是開發潛力無限但是開發比率是最低的能源類型。2014年中全球只有0.9%的電力來於光伏發電,風電3.1%,水電16.6%,不可再生能源77.2%。太陽能持續過程中不產生廢棄物、不影響環境,沒有核廢物泄風險。

3、使用成本低

隨著硅料、矽片、電池、組件、組件裝配系列、電站各設備、工藝與技術的快速更新、各大光伏廠家規模擴張使得各環節成本攤薄。在發電成本上晶硅電池的度電成本己降至約0.14美元/度,即光伏發電己實現居民用電上網平價。在中國基於工業用電。

二、微觀:中國近五年發展

「十三 五」規划到2020年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為159GW。2015年累計裝機容量超43GW,就是說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8.39%。


謝邀,光伏發電相對於火電,是一種比較奢侈的發電方式,不過還好有政府補貼,每個地方的補貼標準也不一樣。

隨著材料學的發展,太陽能電池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也不在局限於傳統的硅材料,轉管率也隨之提高。現在有一種多元化合物太陽能電池,據說沒發現功率衰減 。

but,光伏發電目前最大的瓶頸在於儲能,想想曾經的手機電池,再想想現在的手機電池,是不是對儲能裝置的發展也充滿了希望,哈哈,不過目前光伏發電項目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併網發電,(PS由於需要逆變,儲能裝置依然不可或缺 )。

再說說歷史吧,我國最早研究光伏發電的是西交(如果我沒記錯),1987年太陽能電池1W是40多塊,現在多少錢就不用說了,哈哈。

光伏目前雖然不是主流能源,但不代表不是發展趨勢,我們還是對光伏充滿希望的。

今天初五,大家新年快樂哈

––––––––––––––––––––––––––––––

2017/06/19/更新

––––––––––––––––––––––––––––––

評論區有提到蓄水儲能,把回復也貼在這裡吧。

蓄水儲能不僅僅限於光伏發電,包括大電網,對於光伏發電,當發出的功率大於消耗的功率時,可以使用儲能裝置把電能儲存。蓄水儲能,也就是你說的抽水儲能,在上下游設置兩個水庫,在電力負載低谷或者豐水期,利用電站的剩餘能量把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用電高峰期把上水庫水放出,驅動水輪機發電。但凡是儲能都會有損耗的,這個在所難免。


21世紀最大的騙局不應該是「21世紀是生物學的時代」么?光伏發電就算是騙局,也只能屈居第二了。


不是騙局,但是會被人拿來做詐騙的虎皮大旗。你要了解才能介入。


光伏發電不會是騙局,光伏發電公司忽悠老百姓裝號稱無需投資,幾年回本,還能賺錢幾十年的工程可能是。


推薦閱讀:

求太陽能熱水器排行榜?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不能在車身上裝上太陽能薄膜給電池充電?

TAG:太陽能 | 新能源 | 太陽能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