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大家如何判斷?

自媒體經過前兩年的蓬勃發展,已經展現出很多優勢和特點。目前,我感覺自媒體已經到了一個拐點,找到商業模式的將繼續,沒找到商業模式的將面臨更多困難。尤其是在傳統媒體學會了自媒體的運營套路之後,一旦發力,將對市場產生很大影響。對於自媒體的未來發展趨勢,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趨勢之一:內容專業化——更垂直、更長尾、更可信

首先是從業者更加專業化,草根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隨著國內傳媒行業繼續洗牌,預計將有更多傳統媒體人投身於自媒體,他們將把更多新聞專業主義的規範注入到自媒體的內容生產中來。未來,類似高曉松的「曉說」、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王凱的「凱子曰」、遲宇宙的商業人物、秦朔的「秦朔的朋友圈」等專業化運作方式將成為頭部自媒體內容的主流生產方式,並且不斷塑造自媒體公信力,而那些主要靠文摘、資訊整合的生產方式註定會沒落。

其次是內容生產更垂直。目前,從互聯網金融、母嬰到旅遊,幾乎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已形成一批少

數頭部自媒體。未來,這些頭部自媒體預計仍將保持內容的高度垂直,並在專業度上繼續提升。相比以整合既有資訊、以搞笑逗樂為主、帶有濃厚草根氣息的自媒體,聚焦高質量原創性內容生產的自媒體將更容易獲得資本注意,並贏得更高估值。

最後,內容開發更長尾。自媒體的內容生產還將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類似餐飲老闆內參這樣,把上游供應商、下游餐飲實體店與用戶全產業鏈打通的做法將得到更多同行的效仿和升級。此外,基於內容的周邊產品開發也將更加活躍,比如關注二次元文化的自媒體將更多地進入到電商領域,關注情感問題的自媒體還有可能與線下心理諮詢沙龍相互結合。

趨勢之二:組織機構化——從個體戶走向公司化

與第一代自媒體大都以個體戶方式的生產內容相比,未來自媒體若想更為穩定地生產高質量內容,還需要搭建完整的團隊,以機構化的方式運作,以便為後期的商業化提供各種組織介面,在組織形態上將朝公司化的方向轉變,並且一些頭部自媒體將加大從傳統媒體引進人才的力度,以壯大其內容生產實力。

以視頻類自媒體「二更」為例,該自媒體目前的運營團隊已超過 100 人,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設有分公司,已經接近一家傳統新聞類周刊的人員規模。未來,除了少量頭部自媒體繼續保持個人化運作之外,絕大多數頭部自媒體將朝公司化、機構化方向發展,在組織架構上將日益接近新媒體公司。

與此同時,一些從傳統媒體也開始推出一些類似自媒體的賬號,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俠客島」,《北京青年報》的「團結湖參考」,都是傳統媒體試圖建立人格化、試水粉絲經濟、與自媒體爭奪用戶的嘗試。但是自媒體有別於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文本表達的更加自由、激勵機制的完善。

可以預見,在人格化、粉絲經濟的道路上,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必將狹路相逢,而非漸行漸遠。

趨勢之三:投資常規化——更多優質自媒體將被投資

目前,在新媒體的陣營中,自媒體仍然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資本的介入。騰訊科技企鵝智酷調查表明,2015 年自媒體對微信公眾號的投入力度加大,2014 年約 53% 的運營者對公眾號進行投入,2015 年這一比例上升到 64%,且各個投資區間的投入都有所上升。這說明自媒體正經歷著優勝劣汰的過程,且資本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只有投入資本、增強實力,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分析已獲投資的自媒體發現,具有以下兩個特徵的自媒體融資成功率更高。第一個特徵是專業垂直,相比較而言,垂直自媒體更容易獲得融資,最近半年,已經有 12 缸汽車、有車以後、車早茶、玩車教授等四家汽車類自媒體獲得了融資。第二個特徵是創始人有媒體高管經歷,「一條」創始人徐滬生曾擔任《外灘畫報》執行主編、「新榜」的徐達內曾擔任《東方早報》副總編、「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是央視《對話》製片人、「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曾擔任《鳳凰周刊》副主編、「商業人物」創始人遲宇宙曾任《中國經濟周刊》主編等。從總體上看,投資界對自媒體仍然處於零星投資狀態,其中由吳曉波牽頭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表現最為活躍,多投資於垂直自媒體的第一名。

趨勢之四:運營規範化——強化內容授權與平台自律

自媒體經歷較長時間的野蠻生長,「侵權者生,不侵權者死」已經不再是主流自媒體團隊的共識,隨著司法、行政以及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平台治理力度的強化,正版化與合規運營已經成為自媒體商業化的主旋律。自媒體由「野蠻」走向「文明」,既是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與內容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自媒體持續發展與升級迭代的必然趨勢。

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國內自媒體平台均不斷建立完善其平台的侵權通知刪除制度,強化了版權授權與利益分享機制,持續加強自媒體知識產權保護。另外,微信公眾號平台於 2015 年 1 月公測上線「原創聲明功能」,通過相似文本比對技術以及快速處理機制構建原創保護生態,推動自媒體內容保護由被動時代跨入主動時代。並且,微信還將其技術能力向外輸送,幫助其他內容平台上的用戶更便捷的向微信進行版權侵權投訴,知乎與豆瓣都相繼開通微信公眾號侵權投訴渠道,帶動了自媒體知識產權生態的整體凈化。同時,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媒體自發進行內容授權與付費轉載,法律自媒體高杉 LEGAL、法律讀庫、知產庫等均建立了完善的內容授權付費機制,在平台自律方面起到良好的標杆作用。


關於自媒體的核心問題是雖然聚攏了人氣,但並沒有商業模式,廣告效果很差 的思考,結合我們的自身的經驗來說是這樣的。

我是江西南昌的知乎之友

一下是我們做的例子:

我們早在2015年就在用新技術作自我營銷(720全景圖 VR圖片),之前我們的作品在我們南昌獲取了將近200萬的點擊量,我們在後面推廣的多個南昌夜景作品也獲得了極大的反響,但在後面我們在這塊可以獲得的回報越來越小,雖說我們有著諸多的技術能力在身,但是還是無能為力把這塊做大做強。好在我們團隊是多向發展,新技術做的不好(主要是市場獲利能力上不夠),我們沒有放棄,反而加大研發力度,只為我們之前堅信的一個大的目標,只是有可能我們還沒有摸索好,以下是我們兩個作品展示鏈接,歡迎欣賞和提寶貴意見

720雲全景攝影網

中國江西網VR頻道 _中國江西網――全國重點新聞網站


自媒體的核心問題是雖然聚攏了人氣,但並沒有商業模式,廣告效果很差,除了部分植入式的,而且自媒體基於網路,難以展開更多的廣告。

自媒體現在商業模式大多是做社群,做培訓,做產品甚至做電商,我覺得可能這也是最好的選擇了,不管你做什麼內容和形式的自媒體,總歸裡面有一個能做的方向。

自媒體本身不是官辦,實力較弱,不要去嘗試官辦媒體在做的事情,如何差異化競爭是要考慮的核心問題,但是天下文章大一抄,我覺得還是先琢磨琢磨如何利用新技術或深厚的經驗,把自己打磨打磨光亮再考慮商業模式的事情吧


推薦閱讀:

西湖區吳彥祖阿混是何許高人?
推薦引擎這個概念由來已久,為什麼至今都沒有一家獨立公司依此做大?
國外的計算機類教科書是否比國內的好?還是因人而異?
知乎大V有哪些不傷感情的變現方式?

TAG:互聯網 | 新媒體 | 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