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英語學習中磨耳朵要背單詞嗎?
先回答你的問題,在磨耳朵階段不需要背單詞。下面再給你介紹一下什麼是磨耳朵,怎麼磨有效果。(如果想了解更多幼兒英語啟蒙的方法和獲得免費啟蒙資源,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幼趣英語啟蒙)磨耳朵指的是一切有關英語聽力上的輸入活動,輸入內容可以是兒歌,動畫片,也可以是故事。輸入的形式分為泛磨和精磨。
量化磨耳朵時間
之前有個媽媽跟我說:「現在的家長都非常功利,很多時候去報個課外班,都會問孩子學多長時間會看到一個怎樣的效果?」她說沒有人會投入了時間和金錢,而不在意結果。是的,正是因為父母這種迫切的心情,使得許多培訓機構不得不「領學」,把小學的知識放到幼兒時期教,把初中的知識放到小學時期教。雖然眼前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收穫,但這只是一層浮在上面的泡沫,輕輕一碰就碎了。該建立的語音意識沒有,該訓練的辨音能力沒有,該培養的英語思維沒有,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很容易就把孩子對於英語的興趣給破壞掉了。幼兒的語言輸出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當我們把能為孩子做的都做好了,是否能耐心地等一等,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時間和心力去慢慢打磨的。
磨耳朵也是一個需要慢慢積累的過程。有些家長在磨耳朵初期看不到孩子的變化就放棄了。對於無形、未知和不可量化的事情,我們總是憂心忡忡和充滿焦慮。所以我希望幫助大家把這件事情量化起來,可以更好地堅持下去,在一本幼兒英語啟蒙書中提到了磨耳朵的4個階段:
100小時:在這個階段以激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為主,孩子會偶爾有模仿性地輸出。
100-300小時:在這個階段孩子可能會執著於聽幾部動畫或故事的音頻,執著於看某套書,可以開始整段複述。
300-700小時:在這個階段提供給孩子用英語交流互動的機會,最終孩子可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
700-1000小時:在這個階段結合繪本閱讀,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英語思維,達到交流自如的境界。
小動作,大學問——磨耳朵的好處
1.營造語言環境: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專家克拉申(1982)說:「我們要想習得一門外語就要沉浸在這門語言的環境里,在語言環境里我們可以聽到這門語言的使用。這個過程就好像幼兒習得他們的母語一樣,一開始並沒有下意識地學習語言的形式和規則,而只是生活在母語環境中。」磨耳朵的其中一個好處正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語言環境,它能提供給孩子的是純正的發音和地道的語言使用方法。我教過一個小朋友,他在兩歲半以前就開始堅持每天磨耳朵,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就發現他的發音很純正自然,這都是磨耳朵的結果。在他三歲的時候,我給他看《迪士尼神奇英語動畫片》,小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非常專註,你和他說話他是不會搭理你的,所以剛開始我也不知道他看沒看懂,但是過了五天我再去他家,他已經把我給他的兩集動畫片連續看了五天,我再陪他看的時候他已經自己主動跟著動畫片說英語了。讓我印象特深的是有一集裡面蹦出來一隻兔子,然後動畫片里就說one rabbit(一隻兔子),然後又蹦出來兩隻兔子,動畫片里說two rabbits(兩隻兔子),接下來三隻,四隻…….然後又飛出來小鳥one bird, two birds, three birds……不要小看這幾個畫面,它完完全全讓這個小朋友學會了複數-s的用法。後來我們在讀繪本的時候,我會根據故事圖片問他How many flowers/balls/apples are there?(圖上有多少花/球/蘋果?) 他從來沒有回答錯過,多於一個的,他都會自動在單詞結尾加上-s。即使是小學生,中學生他們在口語和寫作中,也經常會忘記加-s。其實這個知識點不難,但是要真正地做到掌握它,有點難,因為這不符合我們漢語的使用習慣,我們從來不會說「兩隻兔子們」,「三隻鳥們」。在這個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中,他通過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掌握了這一個知識點,而作為老師,我沒有費任何口舌給他講解。語言的習得不就應該是這樣么?浸入,感受,理解,輸出。而不是將一切語法使用規則記在腦子裡,等到要輸出的時候,邊調動記憶邊拼湊,輸出完了,才發現,「哎呀,又少加了一個-s」。
2. 培養語言興趣:在國家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把培養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興趣」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時候我們覺得這種沒有辦法用分數來衡量的東西不重要,但是我們好像錯了。我以前教的四年級班裡有一個女生,她對英語沒興趣。儘管父母在外面給她報著培訓班,但是她依然上課不聽講,下課不寫作業,單元測試基本次次不及格。我在第二學期搞了一個每月學英語歌的活動,每月指定學生學唱一首英文歌,月底的時候可以唱給我聽,然後換取印章積分。當時在《冰雪奇緣》最火的時候,我讓學生學《Let it go》,過了兩天這個女孩就拿著歌詞到辦公室給我唱歌,這首歌的歌詞難度是大學英語的水平,但是她都唱對了!這只是開始而已,她後來漸漸地開始期待上英語課,參與課堂活動,也按時完成作業了,成績自然也上去了。所以興趣的力量在英語學習里不可小覷,它可以成就一個學生,為他打開一扇大門。
磨耳朵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興趣的過程,磨耳朵的資源就是激發孩子興趣的利器。從上一部分精磨和泛磨的介紹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多大的孩子,都要利用兒歌來進行磨耳朵訓練。原因是兒歌的節奏韻律性強,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興趣,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辨音能力。美國專家提出了關於培養嬰幼兒語言興趣的3R理論,即Rhythm(節奏)、Rhyme(韻律)、Repetition(重複),由此可見兒歌完全符合3R理念,是培養孩子語言興趣的優選資源。
3.提升辨音能力:幼兒的耳朵十分靈敏,他們可以區別發音的細微差別。Jennifer L. Anderson(2003)等研究學者發現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可以同樣出色地完成分辨母語和非母語的聲母音位對的任務,但是隨著他們逐漸建立了母語的音位系統,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磨耳朵就像一個收集資料的過程,在長期磨耳朵的過程中,孩子收集到了各個音素的正確發音,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有能力分辨出正確的發音。如果在輸入的過程中不能正確地辨別發音,就會直接導致輸出的發音也是錯的。有位爸爸和我分享了他兒子磨耳朵的成果,兒子3歲之前偶爾聽過一些英文兒歌,3歲之後開始經常給他看動畫片,講繪本故事給他聽。現在兒子的辨音能力很好,哪怕是一點點的發音錯誤都會被兒子聽出來,有一次爸爸給兒子讀睡前故事,已經很晚了,爸爸著急睡覺,所以把cat的發音不小心讀成了cait,兒子立刻就指了出來。
實名反對第一個回答的匿名同學第一段「兒童是按句子輸出的」這一觀點。
就算沒有任何語言學知識不知道兒童語言的發展是單字/詞——電報句——完整句,只要接觸過幼兒,也不應該產生如此巨大的謬誤。仔細想,誰家父母得瑟孩子說話不是「我兒子會叫媽媽了!」,哪有張嘴就是會說「媽媽我餓」的,能說「媽媽!餓!」都是過了一段時間了的。兒童的語言習得是通過無意識的發聲(和模仿其他人發聲)並觀察父母及旁人的回應來不斷推測語音的含義的,單純的聽得多了是不能學會說話的。另外該答主最大的問題是將母語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混為一談。它們完全是兩回事。
——————————————
下面答題主問:首先說結論:即使是磨耳朵,也是需要一定的辭彙量的。在培養興趣的階段可以不強求,但是不能零基礎。完全零基礎直接聽英語母語者的演講除了懵逼沒有任何作用。給兒童「磨耳朵」,最有效的音頻素材應該是辭彙、語法簡單,語速較正常語速慢一些的音頻材料。然後說解釋:母語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過程。
第二語言習得最有效的輸入是比學習者現有水平略高,但可理解的輸入(i+1)。誠然,題主給孩子「磨耳朵」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語感,但如果完全不能理解,孩子是不會像新生兒一樣在生存的壓力下去努力學習的,他只會走神。但是如果他能聽懂其中一部分,他會很興奮,很自豪,甚至一些比較外向的孩子會喊自己的父母老師:「媽媽我剛才聽見XXXX了!是XXX的意思!」如果家長給予鼓勵,那麼他就會獲得成就感。這樣的狀態,對他的英語學習才是有利的,他才會有動力好好學。
另外,韻律節奏什麼的……咱能先說對,再說好嗎。
很多人都認為:磨耳朵嘛,不就是給孩子聽聽,每天播放365次「ABCDEFG」,聽不懂也OK呀,反正孩子的耳朵會變靈,將來聽力水平也會棒棒噠。但真是這樣嗎,嗯,還好我有王俊凱。
磨耳朵是英語語音輸入積累的總稱,孩子可以通過其提高英語。但單純英語聽力是無效的,如果未選擇正確的方式,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就像一個一心一意為愛豆的迷妹,採取了錯誤的方式,蓬頭垢面供養愛人,最後他卻喜歡上清純女大學生。方法很重要,用正確的方式磨耳朵,吳亦凡也會踏著七彩祥雲來娶你。
什麼是正確的磨耳朵呢?
1. 互動+精聽+泛聽互動。
單純播放童謠不過是增強了孩子自動識別噪音能力。在生活場景中互動,孩子對英語產生條件反射,才是打開的正確方式。學習初期,家長需經過專業培訓與孩子進行日常互動,讓孩子不僅在課堂而且隨時隨地能夠互動。我們時常看到父母拉著孩子說,「這是什麼?」,但如果有一天你聽見大街小巷的「What"s this?」,中國孩子成為native speaker指日可待。
精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精聽很重要,選擇有故事情節的動畫或讀本,讓孩子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進行聽力理解。這樣孩子極易產生興趣,反覆聽仍不覺厭倦,最後這些聽力就內化為知識庫存的一部分。
泛聽。選擇孩子可理解的素材泛聽,保證大量語言輸入和積累。底盤穩,才能在往後的英語學習中信手拈來。
通過互動、精聽和泛聽的結合,孩子英語學習效果棒棒噠!
2. 不同階段有不同側重點
0-1歲:以聽為主,建立對英語的好感度。
寶寶在一周左右就已經能夠對人聲作出反應了。淺淺一句「你醒一醒」換來夜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媽媽在襁褓中對寶寶的低語也是充電十分鐘,效果兩小時。1-3歲:視聽結合,培養語感和理解能力。
該階段寶寶難以專註,但已經能辯別不同聲音。此時家長應嘗試每天多次放兩三分鐘英語動畫童謠,誘導孩子模仿,說唱,並注意提問,通過反饋,觀察孩子是否理解,最後輔以互動遊戲進行強化。
3-6歲:精聽為主,泛聽為輔,提高拼讀能力。
3歲後,孩子對字母產生興趣,聽熟悉的童謠時即使不看視頻,也能來段freestyle。此時家長需加強與孩子的互動,同時針對其感興趣的點,誘導孩子更加深入的學習,熟悉常用辭彙,從而提高英語能力。
磨耳朵常見困惑
問題1: 「要讓孩子聽懂為止嗎」回答1:「聽懂不是最終目的」 磨耳朵並非以聽懂為目的,而是希望孩子在學習的同時產生興趣。家長要正確地與孩子互動,並精準地把握孩子的興趣點,從而為孩子挑選合適的素材,讓孩子覺得英語有趣,做到真正的愛上英語。我要學習,而非要我學習。 問題2: 「孩子磨耳朵時容易分神怎麼辦」回答2:「可能是孩子對材料不理解,父母要選擇孩子可理解的材料」 家長應該找跟孩子接受能力相當、孩子感興趣的原版繪本或動畫片等資源,這樣才是有意義的輸入。磨耳朵並非瞎聽,家長應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易懂的教材,當孩子能聽懂,自然就不存在一心幾用的問題。
如何快速正確磨耳朵到這裡你大概已經了解互動是讓磨耳朵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但家長的互動往往步入各種誤區,而意識到時孩子已錯過學英語的最佳時期,導致一步慢,步步慢(早教誤區,詳情戳我)。
我們的課程就應運而生,讓你的磨耳朵效果最大化!我們定期高頻為親子間提供有趣而實用的互動方式——通過大量的講故事、生活場景互動的課程,並輔之以知識講座、一對一輔導等;我們選擇靈活的學習時間,讓家長和孩子隨時隨地能聽課。我們以最物美價廉的方式,讓孩子磨最好的耳朵,戴最貴的耳環!
現在你只需添加呱呱學語為好友,並諮詢小編即可一鍵獲得課程詳細信息(詳情戳我),另外快快加入我們呱呱學語小分隊,免費獲得高清無碼教育資源和一手教育諮詢!
http://weixin.qq.com/r/RzuaghjExUW6rVzh925V (二維碼自動識別)
開始學英語就讓孩子去認字母、背單詞,這是一個錯誤的方法。
如果說中文的學習難點是認字,那麼英文的學習難點就是積累辭彙量,我國的教育要求小學畢業生掌握600-700個英語辭彙量。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一個5歲的孩子在上學前應該有2500-5000的聽力辭彙。
那麼,要如何擴大辭彙量呢?是從小背單詞?
美國孩子積累單詞的過程是和閱讀密切相關的,她們不是單一地學單詞、背單詞,而是在聽故事、讀故事、學知識的愉快過程中完成的,通過閱讀所掌握的單詞是牢固的,而且基本都會用。
反觀我們的辭彙教學手段,還停留在讓孩子抄一抄,並寫出中文釋義的階段,這樣孤立地用漢語釋義記單詞,勢必記了忘,忘了記,即使記住了拼寫和意思,也不太會運用。
記一個單詞有意思、拼寫、用法三個維度,缺一不可,單詞不用,就會被遺忘。家長總是在問:如何背單詞?我孩子總是記不住。
單詞拼寫的練習是有必要的,但是更好的方法是先有「音」和「義」,再去把「拼寫」和「音」結合起來。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像美國孩子一樣高效記單詞,那麼,我們就應該給孩子建立一個「單詞音」的庫,先聽懂大量的單詞,然後開始學習讀和拼寫,通過「自然拼讀」這個工具,學會閱讀,訓練拼寫,閱讀和拼寫相互促進,但是拼寫肯定會落後於閱讀,小朋友認識的詞肯定會比會寫的詞多。
我們再來看一下什麼是「磨耳朵」?
磨耳朵是指,多次重複性地給孩子輸入可理解的內容,這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孩子聽的內容中有99%都是能聽懂的,只有1%不會,而這1%孩子會根據語境猜出來,輕鬆地聽懂一遍,聽完一本,再進入下一本,這種進階快,輸入量大,過程愉快,才是高效的磨耳朵。所以,磨耳朵就是給孩子建立「單詞音庫」的過程,在兒童外語啟蒙中聽力輸入絕對是一切技能的基礎。
磨耳朵的關鍵不在於聽懂每一個單詞,而在於熟悉英語的韻律節奏、培養語感。孩子們需要理解的是整句話的意思,而這種理解都是放在情景中去實現的,和情景對應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要給孩子大量的英語語音環境,英語學習之初,不必讓孩子認字母背單詞,而是讓他聽到各種各樣的英語語音,就像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聽中文一樣的,等孩子的英語內話儲備到一定程度,孩子自己感興趣了,自然就會習得。
最主要的還是多聽多說,寫是最愚蠢的辦法,交流都是口語,
建議關注下「3Q樹」微信公眾號,在說·英語板塊進行課程免費註冊可以獲得兩節免費(價值300元)的北美外教1對1口語的試聽課。可以先試著聽聽
如果年齡小,肯定不應該背。
不要給壓力。
培養興趣要重要的多。
人類的語言智能是獨有的也是與生俱來的.想當初我們的小寶呀呀學語時,他們重複模仿不斷地說吧說吧,多麼刻苦認真.看電視學會廣告語,上街學會叫賣聲,和 奶奶學會山東話,和姥姥學會東北腔.小寶是語言天才吧. 學英語和學漢語一樣簡單.多聽,多說,多看.給小寶選一套好教材,選一位好老師,同時和小寶一起學.俺家毛毛四歲開始學階梯英語,我和他一起學.平日里一 有機會我們就用英語溝通交流比方吃飯"上學路上"公共汽車上"隨時隨地說.目前毛毛已經可以寫小作文了. 學英語務必要從小學,小寶越小語感越好.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貝英友兒童英語產品特色:
-主要針對3-9歲的中國孩子及其父母設計; -既有按年齡層清晰劃分的分級讀物,又有趣味性更強的各類主題故事繪本; -先進的ASR技術可精確判斷孩子發音問題,並通過原音對比,引導孩子發音純正; -每個繪本故事都有精心設計的遊戲,引導孩子閱讀理解,寓教於樂; -多媒體閱讀指引,讓家長快速掌握和孩子進行英語繪本的親子閱讀; -配備有大量免費視頻課件供用戶體驗,進階則可按需付費學習; -支持在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在智能電視上與手機互動使用。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用中文來對照著思考一下就可以。想想孩子在會說話之前,他們的聽力積累從哪裡來?是不是需要我們把他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轉化成他能理解的話語?還是我們只管說,一遍一遍地重複,而且重複的是句子,而不是一個音、一個字?應該說,孩子在會說話之前,他們是儲存了大量的聲音信號在大腦中的。人的大腦如何處理這些語音信號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孩子聽得多了,達到了一定程度,再結合具體的場景,就能夠自己說出來。開始可能是模仿,但又不僅僅是模仿。他們是按句子輸出的,而不是按單字輸出的。
磨耳朵的關鍵不在於聽懂每一個單詞,而在於熟悉英語的韻律節奏,培養語感。中國孩子從小就開始聽各種中文兒歌童謠,英語國家的孩子也是如此訓練語感的。我們的英語啟蒙完全應該走同樣的路。首先得讓孩子大腦中儲存足夠多的語音信號,他們才能區分各種信號的不同,所謂的辨音能力就是這樣形成的。
最近,聽了很多孩子的朗讀音頻,最突出的一個感受是:其實這些音頻的好壞不在於具體單詞的發音好不好,而在於音和音之間的銜接,尤其是那些小詞,如 it/is/and,和前後詞之間的銜接中所體現出來的語感上的差別,另外還有意群的劃分,怎樣斷句,怎樣區分重音、弱讀等等。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在接觸中文之初,也不知道每一個詞的意思,我們成人並沒有一個字一個字地解釋,英文也是一樣。孩子們需要的是理解整句話的意思,而這種理解,都是放在情境中去實現的,和情境對應得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上來了。而那些死摳單詞的聽力輸入方式,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拿出單個的詞都知道,但是放在一起,組成一個句子、一個段落,由於中間的省略、連讀、弱讀等等變化,由於缺乏整體理解能力,即使是一句非常簡單的話,也難以理解其完整的含義。從這一點上來說,一定強調聽懂了多少個單詞才算聽懂,這種方式只能限制孩子的聽力積累,尤其對孩子的韻律節奏訓練不利。而韻律節奏訓練是比單個詞的發音更重要的語感訓練。
所以我們家長不用刻意去讓孩子一個一個背單詞,讓孩子自己多聽,在大量的信息被輸入後,孩子自然就慢慢掌握了這些單詞並能夠隨口讀句子,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不管什麼語言,他能理解的越多才越覺得好玩。推薦閱讀:
※Anki 如何指定學習某張卡片?
※求好用的手機聽力軟體,適用於一句一句聽寫的!不要扇貝聽力!!!?
※按照特定字母順組記憶的背單詞訣竅是否有道理?
※英語中,有沒類似中文無一字重複的千字文、四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