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經濟增加值)是怎樣被計算出來的?
主要是在美國或者中國的比較常用的調整方法
經濟增加值,英文簡稱EVA,是一種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
一、經濟增加值產生的背景
經濟增加值的產生是源於企業經營目標的討論。早期,大家普遍認為企業經營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即追逐經營利潤。這個觀點是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那個時候的企業,大概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規模很小,一般都是私人經營、自負盈虧,投資者和管理者往往是一個人,不存在委託代理的機制問題。到了20世紀,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進步,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經營企業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原來的企業所有者開始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經營企業,而自己只是負責提供資金等各項資源。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出現分離,這個時候委託代理機制開始形成。
委託代理機制產生以後,就有了股東與經理人的概念。此時企業經營的目標就變成了給股東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不是僅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股東投入很多資源,當然要求獲得更多的回報,這就是資源使用效率問題,綜合考慮資源的投入與產出。
因此,評價一家企業好壞,就看這家企業是否能給股東帶來更多的財富,於是1989年思騰斯特公司提出了EVA的概念。他們認為,股東投入的資源是有成本的(機會成本),只有企業的盈利超過投入資源的機會成本,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經濟增加值衡量的是企業對投入資本的使用效率,比如同樣是獲得了100萬凈利潤的兩家公司,A企業投入了50萬資本,B企業投入了200萬資本,很顯然A企業對資本的使用更有效率,A企業能給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EVA的定義和計算
經濟增加值是,企業的稅後凈營業利潤減去包括股權和債權全部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後的剩餘所得。
EVA=稅後凈營業利潤-資金成本
=稅後凈營業利潤-資金總投入X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1、稅後凈營業利潤:
此處的稅後凈營業利潤,是經過相關調整後的利潤。EVA認為傳統的會計處理方式會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的真實業績,因此需要對某些會計科目的處理進行調整。
稅後凈營業利潤=(營業利潤+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研發費用的調整+市場開拓費用的調整+員工培訓費用的調整)X(1-所得稅率)-遞延所得稅資產本年增加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本年增加額
其中,關於研發費用的調整,會計準則中的規定是研發過程分成兩個階段: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產生的費用全部費用化,開發階段的費用有條件的資本化。
EVA認為,這種劃分涉及到人的主觀判斷,結果不可靠,因此計算EVA的時候要對研發費用做調整,即全部發生的費用都資本化,然後按年分攤。
類似的處理包括市場開拓費用和員工培訓費用。
EVA這樣處理的目的就是,減少人為干預的影響。類似的可以推廣到其他會計科目,只要感覺這個科目處理的有問題,就可以相應進行調整。
關於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所謂遞延就是未來,EVA只考慮現在,未來發生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再說,現在把遞延項目再調整回來。遞延所得稅資產將來可能是要抵稅的,那麼現在不允許抵,要加回來;遞延所得稅負債也是類似。
2、資本總額
資本總額包括債券與股權,債券是債權人投入公司的,股權是股票持有人投入公司的。兩者的區別就是對公司剩餘價值的索取權不一樣。
考慮到會計處理中人為影響因素,對資本總額也需要進行調整。
資本總額=資產總額+計提的各項減值準備-在建工程-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金融資產-應付賬款-預收賬款
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券成本X權重+股權成本X權重
三、EVA價值評估模型
所謂EVA價值評估模型,就是將未來幾年的EVA進行折現,與累計的資本投入相比較,看一下公司的內在價值如何。
EVA的計算結果,僅僅是某一年的經濟增加值。如果企業持續不斷的投入,則僅僅計算EVA就不能準確反映未來幾年企業真實的狀況。
因此引入了EVA價值評估模型的概念,該模型反映公司未來的價值增值及增值能力的持續性,體現公司的內在價值。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資本運營和戰略財務決策》一書,作者 邱創 蔡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