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丈夫明白在育兒中爸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孩子快兩歲了,但是孩子爸爸幾乎不會主動參與到育兒過程中,工作忙是一個原因,不上心成分也很大,回家逗孩子幾分鐘就是玩手機,不然就是躲起來睡覺,嘮叨過很多次,爭吵過很多次,可是似乎並不能讓他發自內心愿意參與,我的工作也很忙,我的收入也可以跟老公媲美(業餘收入除外,老公會炒股)。老公總會說自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我更希望他能多陪陪孩子,賺錢的事情我還可以做一部分,但父親的角色我替代不了,求助,怎麼才能讓老公明白並真心接受這一點呢?
我也不明白這麼明白的事兒有什麼不明白的,他實在不明白就換個明白的。明白了?
奶爸這件事天生的少,基本都靠自產自銷^_^
其實我一直覺得男人除了體力,其它都沒有女人進化完全,特別在生兒育女的事情上,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女人因為十月懷胎、哺乳好像天生懂得如何去處理親密關係,而男人特別很多中國男人,是最不擅長親密關係的,不懂如何撒嬌,不懂如何柔軟。
培養奶爸不僅可以減輕自己負擔,有利家庭和諧,對爸爸們也是絕佳的體驗。他們終於有機會體會到另一種生活,感受到那麼多的喜怒哀樂。
簡而言之,幫助男人們完成這個進化,哈。誰叫他們沒有先天優勢呢?只能辛苦媽媽們了。
好的心態是第一位的,媽媽們在培養奶爸時一定要堅持這個態度,如此便能不抱怨、持之以恆、想方設法,直到奶爸出爐。如果是為了寶寶的感受,為了自己輕鬆,容易陷入開始—失望—放棄—重新開始—失望—放棄的惡性循環。
畢竟現在已經有媽媽直接選擇精子銀行,像點菜一樣點精子,選擇最佳基因了。爸爸們能做奶爸的機會要珍惜哦。^_^
家有超級奶爸的媽媽親身支招,這個真心是最重要的。在一個幼兒園的門口,總會看到一位外籍爸爸準時等著他的孩子。
他的海拔很高,在女人堆里總,極為顯眼。
「你不工作嗎?」旁邊的老人總是好奇打聽。
「工作。」他總是操著不流利的中文應著。
偶爾,他也會看電腦、接電話,但看孩子過來的時候,總是立馬關上電腦、掛掉電話,高大的身軀總會蹲下來,等他的孩子跑到懷裡。
後來,這個外籍爸爸問 :「為什麼中國餐館裡、學校門口、遊樂場都是媽媽和老人陪孩子,中國的爸爸去哪了?」
是啊,中國的爸爸去哪兒了?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媽媽和孩子的心聲啊!每當提到教育孩子,很多人會理所當然的以為這是媽媽的責任,現實生活中,總會聽到很多媽媽們抱怨,生了孩子好像對男人的改變不大,負點責任的爸爸可能更賣力的賺錢了,但是其他的業餘生活,幾乎沒有影響。
記得看成龍的採訪,他說有一次去學校里接房祖銘沒有接到,因為兒子已經上了中學,他還跑到小學去接。聽眾或許一笑了之,畢竟大哥的星光耀眼。可是對於當時小小的房祖銘來說:他有一個出名的爸爸,卻極少得到父愛的眷顧,又是那麼的可憐。
一項調查顯示:即使是尚處於朦朧狀態的嬰兒,他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焦躁不安、食慾減退、抑鬱易怒等"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典型癥狀。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越小,罹患綜合征的危險更大。
雙親均在、但缺乏父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患"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可能更大。少時患綜合征的孩子,中學輟學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高出3倍。
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 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父親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嬰兒期:加速母子分離。在嬰兒期,孩子主要依賴母親,從媽媽那裡吮吸生存所必需的乳汁。因此,看似出生時早已剪斷的臍帶,實則還存在於母子的心中。此時,父親恰恰要充當加速母子分離的角色,以便形成正常的等邊三角的家庭模式。
兒童期:規則的代表,效仿的對象。這時孩子面臨重要的人生髮展任務――性別角色認同。心理學研究發現,父親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比母親更重要。此時,父親必須給孩子建立規則,引導男孩向男人的方向發展,教他們勇敢、理性、負責任、敢於參與社會活動、關注世界等。懦弱和疏離的父親是將兒子推向同性戀隊伍的「罪魁」。另外,美國學者認為,對於女孩,父親則要告訴她們,女孩子是什麼樣,她們與男人的區別在哪。
青春期:超越的標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迅速覺醒,不再認為自己是孩子,有了強烈的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崇拜父親了。男孩開始看不慣父親,甚至覺得爸爸窩囊;女孩則把對異性的崇拜從父親轉向同齡人。父親開始成為孩子超越的標杆。
現在還在每天奔波於工作應酬中而不著家的爸爸們,是時候給自己敲響警鐘了, 套用央視那句廣告語告訴你:別讓等待,成為遺憾。家庭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爸爸們不要拿工作忙為借口,孩子才是你們最大的財富,就算你們事業多成功,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成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最大失敗。所以爸爸們,從此刻起,您可以適當的放下手中的工作,這樣做:
1 首先必須做到,愛媽媽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爸媽恩愛、夫妻關係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如果父母經常爭吵,孩子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2 和孩子一起玩兒、一起運動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放下父親的架子,丟下其他煩心事,專心陪伴孩子玩樂,不僅能建立親密的父子關係,更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3 尊重孩子,說的話要做到,不能失信於孩子孩子的心靈世界是需要我們大人慢慢去融入進去的,孩子也渴望得到尊重,所以,只有做到尊重孩子,你才能走入孩子的心靈去和孩子溝通交流,並且一定切記答應孩子的事說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4在孩子面前放下那幾乎不離手的手機陪伴孩子不是所謂的陪坐在孩子身邊,而眼睛卻死死的盯著手機的屏幕在看,這樣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覺得自己都不如那個手機。放下手機,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你會發現,孩子的笑臉遠比手機來得精彩。
5做個「不缺席」的父親家庭聚餐、孩子的生日、學校的運動會、家長會,爸爸們盡量都別缺席,即使默默的當一個觀眾,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備受關注和注視,對孩子來說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爸爸的出席讓孩子有很多的安全感。
有爸爸愛和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其實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無論工作多忙,多累,每天抽出十五分鐘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心靈會得到滿滿的幸福感,同時你也會收穫孩子最純真的愛。錢可以再賺,工作可以再找,業可以再創,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我們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在孩子心目中無比偉大形象的爸爸們,緩緩你們那每天匆匆忙忙的工作腳步,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也留下你們的足跡吧!
不請自來。這是我在自己公眾號上面發的文章,把這個給你老公看,應該會有作用。
近日偶然在微博上刷到一位奇女子。看圖吧:
哈,多麼犀利的言辭,多麼有趣的媽媽,思路清晰三觀極正。必須贊一個!
「喪偶式育兒」這個新詞引起了我的好奇。順手百度一下,還發現了其他三個新奇的組合:「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統稱中國女人四大不幸。
如果您不是特別明白其中的含義,「喪偶式育兒」說的就是家庭教育當中父親這個職位的缺失。爸爸更多的將時間傾注在事業、工作、社交當中,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我相信正在經歷「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們一定秒懂,是嗎?
作為一名早教從業者,在自己的早教中心確實也發現這種情況。幾百名早教會員,上課一名父親都見不到,最多來了在教室外面玩手機,或躲在車裡抽煙。你說大哥你來都來了,就不能進去看看?我們也曾戲稱,寶寶們的爸爸啊,真的是比奧巴馬還忙!
自己也曾經與一些爸爸溝通過,他們的說法是「這東西就是媽媽的事,我們大老爺們摻合啥… …」嗯,由此可見,在家中很多的爸爸也基本不參與到孩子的育兒過程中。比如:
嗯,是這樣的。各位媽媽們,你們是不是也正遇到這種情況?在這裡我要鄭重的呼籲各位爸爸,真的不要忽略孩子的教育!也不要讓自己的妻子在生活的苟且中掙扎!啪啪啪,敲黑板,Aaron老師要劃重點了!
今天從兩方面來和爸爸們聊一聊「父親」和「丈夫」的職位問題。話題有些沉重,大家要不要喝口水先。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抑鬱症的成因,我們百度一下:
抑鬱症發病可能與生物因素、生理因素、社會應激因素等有關。1.生物因素遺傳: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的親屬,罹患抑鬱障礙的危險性明顯高於一般人群,患病風險比一般人群高很多; 2.心理因素:與人的性格有密切聯繫;3.社會因素:常見生活事件如喪偶、離婚、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軀體疾病等。
好了,仔細閱讀後我們可知,抑鬱症成因基本可以概括為3點,即遺傳、性格和成年期打擊。我們不可知兩人是否有家族的遺傳抑鬱症史。關於兩位明星事業上的坎坷,各位看官可以自行百度。今天我們要聊的是抑鬱症的病發和性格的關係。
對早期教育有過了解的親們肯定知道,一個孩子童年是否得到父親足夠的關注和陪伴,是對性格有著影響的。
「美國父職倡議組織調查顯示,親生父親在生活中缺席的孩子,陷入貧困、吸毒、捲入犯罪行為及出現情感、社交、 心理行為 等問題可能性高出3倍」。
帶著該調查的結論,我們來探究一下兩位男星的家庭。第一位男星的父親是一名海員。
嗯,我們可以看出他童年時期和爸爸的相處機會很少,這對他的性格的塑造是有一定影響的,再加上事業的壓力,患上抑鬱症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再來看另一位巨星,他出身優越的家庭,但父母分離,聚少離多。
由此可見,這位巨星的童年生活與父母聚少離多。這塑造了他憂鬱的性格,敏感會體貼他人,但內心不可避免的會比別人想的更多,壓力更大。加上演藝圈的風風雨雨,患上抑鬱症的風險同樣就會大大增加。好了,這是我對兩位男星抑鬱症成因中性格方面進行的一點淺顯的分析,總結起來,父親在童年教育和陪伴的缺失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用我自己的話說,與爸爸接觸少的寶寶,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會落後些,當然這不在今天討論的範疇。但同時還普遍存在焦慮、多動、有依賴性等表現。而爸爸對育兒的參與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聰明,適應力更強,在爸爸精心照顧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更加寬容,更富有責任感。
當然,您說我平時工作忙啊,累啊,回家就想睡覺啊。
嗯,我能理解您,我也是一名父親。
但是,真正的高品質的陪伴,不是讓您陪孩子玩,一玩玩一宿,畢竟不是在網吧。真正高品質的陪伴,只需要15分鐘,每天15分鐘。在這15分鐘您只要不玩電話,不打遊戲,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陪他聊天、做遊戲都可以。但是心思從事業的重壓,職場的不愉快中抽出來,放鬆的陪伴孩子。每天只要15分鐘,就可以給孩子比較充裕的陪伴。
所以,每一天15分鐘,想必大家都能做到。
如果您連15分鐘也欠奉,那麼我覺得這不是能不能陪伴孩子,而是想不想陪伴的問題了。
把打dota和聯盟的時間擠一擠,總會有的。
如果你問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爸爸更重要還是媽媽更重要?
我會告訴你,都重要!
孩子是兩個人的,不要讓育兒成為媽媽的專利。
產後抑鬱隨著最近對抑鬱症的討論增多,產後憂鬱這個名詞也被多次提及。二者有相似之處,但也不盡相同。產後憂鬱指:產後抑鬱的婦女往往有強烈的悲傷, 憂慮或絕望的感覺, 難以處理日常事務。 如果不進行治療, 產後抑鬱會加重,病程也會延長。實際上,大約70-80% 婦女在分娩後有產後消沉。 大約在寶寶出生後2-3 天, 她們開始感到抑鬱,焦慮及心煩意亂。 她們會莫名其妙地向新寶寶, 丈夫, 或其他子女發火。
嗯,大家看重點,70-80%的婦女在產後有不同程度的憂鬱消沉。你有關注到你的老婆情緒的變化嗎?
作為一名新手爸爸,我深切的感受到帶孩子就像玩遊戲升級,每天每小時每秒都面臨著不同的新問題。尤其是坐月子的一個天,每時每刻都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
怎麼給孩子洗澡?
肚臍包著還是怎麼著?
吐奶了怎麼辦?
這體重怎麼漲不上去是不是餓著了?
拉綠粑粑怎麼回事?
奶少了,會不會沒有?
孩子總哭,嚇著了吧?
孩子一放下就哭鬧,是不是抱皮實了?
輔食怎麼弄啊?
換奶粉怎麼辦?親愛的媽媽們,在關心孩子的每時每刻,也請你問問自己:「你還好嗎?」
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都在學習,都在成長。親愛的爸爸們 ,不要讓你的愛人獨自承擔成長的壓力,在你的老婆感覺力不從心時候,你有沒有輕輕的抱抱她,問候她一句:「親愛的,你還好嗎?」
產後抑鬱,不僅是媽媽自己承受煎熬,極端的時候還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看圖:也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案例,說的是一名男子下班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妻子掐死了8個月大的寶寶,然後上吊自殺了。男子悲痛欲絕的找到了妻子的日記,發現妻子自生產後,就感受到自己的不被重視,引發焦慮、多疑等心裡障礙。
一步一步的越來越懷疑自己,懷疑人生。而平時也很少和丈夫有溝通,最終選擇了這條路。
而前一天,鄰居還看到她在小區裡帶孩子散步。這就是典型的產後抑鬱導致的惡果。
這名男子完全沒有get到妻子的異樣,他在丈夫這個職位上,真的是失敗的。
也許他是一名好老闆,亦或是好員工,那又怎麼樣呢?國外我也曾了解過,一名產後抑鬱的母親,親手殺害了自己的6個孩子。這種案例很多,百度上都可以了解到,但是我國對抑鬱和產後抑鬱的關注太少,以至於很多的人還感覺,產後抑鬱就是矯情,真的很悲哀。
親愛的男性朋友們,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岳父鄭重交代過你的事情,但每月按時按點上交工資卡或者單純的給老婆鈔票買買買,這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啊!
當你每天累得像狗往床上一癱,你的妻子在家也沒閑著啊!
帶孩子也不輕鬆好嗎?
家務活真的那麼好做嗎?
如果油鹽醬醋那麼簡單為什麼人還要追求詩和遠方?
有的男人真的不是不成熟,而是他成熟起來,也就那樣。
在這裡還是提到我的一個寢室的室友。(貌似我朋友圈就這麼大????)前幾天他也有了自己的寶寶,很幸福。某天深夜他微信我諮詢了關於新生兒的問題,我比較好奇啊,這些事情,月嫂不應該囑咐么?
一問之下,原來他和妻子沒有顧月嫂,兩個人自己帶孩子。不是想省錢,畢竟人家是准一線城市的小康之家,不差這月嫂錢,而是同學不願意錯過陪伴孩子的成長,再加上工作時間寬鬆,才選擇了自己和妻子帶孩子。
妻子坐月子,更多的工作就都落在了一個20多歲男人的身上,自己換尿布、自己餵奶粉、自己做月子餐… …
剛得知這個事情,我真的是冷汗直流,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開啟了地獄模式的人生啊!!!
但是人家就是做到了,並且樂在其中!
親愛的各位爸爸們,你們工作真的忙嗎?
你們有空還是多陪陪自己老婆孩子吧!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說的。
再次的呼籲各位男性同胞們,請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和對老婆的關心中。能盡情讓老婆孩子買買買很好,用心的陪伴更為重要!謝謝!
0424
本人是一名父親,一名早教中心經營者,一個逗逼。
歡迎你關注我的公眾號:有一隻熹
http://weixin.qq.com/r/SzuwqBDEyU22rVTL925Z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今天對兩位男星討論,只是想呼籲各位爸爸切身的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環節中,不要增加更多的「喪偶式育兒」,沒有其他更深的含義。
關於他們抑鬱症的成因也只是簡單的從性格上入手加以分析,並未下任何定論,請不要想當然的望文取義,謝謝。
素材均來自於百度搜索,你搜也能找到。
爸爸與小孩情感連接的建立,比媽媽與小孩情感連接建立更慢,所以這需要時間和適當的過程。
可以試試給父子(或父女)創造兩人單獨相處的機會,比如媽媽周末加班,讓爸爸帶一天孩子。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時間太長以免爸爸應付不了,最好還要給提前安排一下行程,以免爸爸偷懶或者想不出來帶孩子玩什麼。
多來幾次,逐漸加長時間,讓父子倆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慢慢地,爸爸和子女的親子關係會自然地提升,到時候爸爸就會自動上心了。靠洗腦和哄騙,沒辦法,中國的大老爺們就是不愛帶娃。我會經常給我老公說一些爸爸帶娃的重要性,但注意,不是說一些聽得耳朵起繭的老話,而是拋出一些新觀點(大多是我從各種育兒書上偷看來的),讓他覺得耳目一新才聽得進去。你要是光說「別人家爸爸都帶孩子balabala……孩子需要爸爸參與教育balabala……我一個人帶很辛苦你分擔一下啊balabala……」,這種話聽起來跟日常生活的背景噪音一樣,不打動人心。比如我最近跟我家孩他爹說「書上說,媽媽跟孩子玩一般都是比較平靜溫和的遊戲,而跟爸爸就能玩得比較刺激,騎大馬坐飛機,這種興奮的刺激是媽媽做不到的。咱兒子不能老玩些溫和的遊戲呀,需要你來培養男子漢氣概」。於是我老公從遊戲中抬起頭來說「可我每次把他舉起來坐飛機,他都說怕要下來啊」,我說「哪呀,他明明表情很興奮的,嘴上說不要,身體誠實得很呢!」 我老公就大笑著接受了這個說法。同時每晚給他規定的一個帶孩子的時間段,倒不一定每天都是固定的點開始,你隨時可以假裝有事讓他去帶半小時(都不需要是什麼正經事,我就說我要打遊戲都行),並且通過耍賴延長一點時間。當然這期間你最好告訴他能和孩子玩什麼,因為男人不願帶孩子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不知該怎麼帶。比如我們前面已經洗腦過他可以騎大馬坐飛機了,然後你可以告訴他今天買了泡泡水可以吹泡泡,可以在地上放塊布拖著孩子跑……盡量給他提供玩法參考,把他的時間塞滿,否則五分鐘後你可能會發現他在和孩子看電視或玩手機。並且盡量是能讓孩子興奮的遊戲,孩子歡樂的尖叫聲會讓他父愛萌發更有參與積極性。唉,反正為了騙男人去帶孩子,當媽的也操碎了心,攤手。
感情是要培養的,付出越多,感情越深,人性本賤。與其為孩子爭取父親的陪伴,不如為自己爭取空間。,媽媽也需要出差加班和同事閨蜜聚餐。你做的多了,他自然就做的少了。要學會放手,允許他試錯。孩子摔了累了餓了哭了喝了可樂吃了薯片冰淇淋,不要指責,相信他也有父愛本能。多誇誇他越來越能幹了。還有就是其他答主已經說過了,遠離老人。我花了2年培養出來的好男人,和我爸媽同住了三個月就打回原形了。趕緊搬家,重新花了兩年重新培養。說多了都是淚。
這個問題我有一些經驗,目前來說我丈夫比我帶孩子的經驗要多,而且對孩子的感情比我還深厚,尿布洗澡換衣服抱孩子基本都是他來,我就負責餵奶。。。我覺得題主錯過了一些比較好的帶動時期,比如剛出生的時候,估計從剛出生開始丈夫操心的就很少,又沒經歷生產的痛苦,男人自然對自己成為父親的感覺很不明顯。還有就是父母原因,我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是誰帶,你全職還是他的父母或者你的父母在幫忙帶,一開始沒有跟丈夫明確孩子是自己的,不是上一輩父母的責任這個問題,就會造成現在的情況。解決辦法的話,我建議首先老人先放手,兩歲多的寶寶就算白天父母都去上班,晚上也有時間可以陪伴,這個時候堅決不允許婆婆媽媽插手,放在自己身邊,並且和丈夫明確一個問題,孩子是兩個人的,孩子未來的生活條件是共同創造的,同樣孩子現在的撫養也是雙方共同的責任,所以不能以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作為理由放棄撫養責任。必要的時候多給丈夫和孩子單獨一起的機會,比如不允許婆婆媽媽幫帶,你又出去買菜或者去忙別的事情,給丈夫單獨帶孩子的機會,而且是硬性要求其必須帶的機會。還有就是和孩子的溝通上,你要給孩子傳輸一個概念,就是爸爸是個很棒的人,會很多東西,他很厲害,盡量建立孩子對爸爸的崇拜和認可,家裡有個小粉絲很崇拜自己,自己多少也要關注自己的小粉絲的成長吧?而且你需要和自己的丈夫說,孩子對你很崇拜,盡量從行動和一些教育上起帶頭作用,讓丈夫有更多的參與感比較重要。我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培養老公對於孩子的責任感,我懷孕到生產到坐月子,丈夫是主要照顧我的人,當時他請了兩個月的假專門來照顧我,懷孕期間晚飯也是他來做,我沒有請我的婆婆伺候我的月子,媽媽也只是搭把手,所以丈夫對孩子非常的在意和關注。題主需要抓緊時間,不然將來也很難建立很好的父子關係。
父親在整個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有學者經過12年的跟蹤研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得越多,他們在學校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
為什麼會這樣呢?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以下,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方面的原因。
第一、父親在性格的培養上幫助更大
母親總想保護孩子,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傷害。她們不讓孩子參加有一點危險的活動,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她們使孩子更柔弱、更膽小一些。
有時孩子摔倒,並沒有哭,可是母親卻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淚揉出來了,而父親往往不是這樣,父親看到孩子摔倒後都要觀望一會兒,發現孩子自己實在爬不起來才會拉孩子。
男性喜歡冒險,因此父親對孩子的冒險行為也會適當給以鼓勵,如果孩子從高台階往下跳,母親往往會嚴厲批評,可是父親就不是這樣,父親會過去說「你跳下來,我接住你」
第二、父親在教育孩子時更有計劃
大多數母親雖然對孩子期望較高,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沒有明確的計劃,與母親相比父親在教育孩子時有更強的目的性。父親想要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品質,發展哪些方面的特長,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母親在這方面要差一些。
第三、父親與母親的教育內容不同
男性往往對歷史、人文、哲學上面是要普遍好過女性的,雖然大多數男性的知識屬於多而不精,但是對於教孩子的話還是足夠了。女性往往是在某一方面非常擅長非常深入,而且她們更願意給孩子講一些童話故事,涉及人文地理的東西比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
第四、父親與母親的教育理念不同
男性通常是比較缺乏耐心的,不會手把手的教孩子做什麼,總是鼓勵孩子自己摸索,孩子自己能動手做的事,父親一般都不會幫忙,而且父親往往態度很強硬。母親就不同,她們會擔心孩子不會做擔心孩子做不好,所以會盡量的去幫助孩子。
第五、父親帶孩子對孩子身體更有幫助
父親對孩子的衛生沒有那麼在意,孩子很容易接觸到很多「不幹凈」的東西,這對孩子的免疫力反而是有幫助的。
男性更熱衷與運動,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不但養成了孩子的運動習慣,對健康有益,而且無形中就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力。
第六、探險精神
男性喜歡探險,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如果孩子把玩具拆開,母親往往會罵他一頓。而父親卻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再教他把玩具裝好。另外,父親對新生事物比較感興趣,這也會激發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男性一般比較愛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七、動手能力
在孩子的眼裡,母親繡的十字綉太過於複雜,而且每天都在綉勾起不了他們的興趣,相對而言父親更愛和器械打交道,爸爸修東西的時候孩子往往都會過去跟著看,爸爸從機器上拆下來的東西孩子也更願意拿在手裡玩兒,問爸爸這個東西有什麼用。
當家裡有類似積木這種東西的時候,母親通常都是讓孩子自己玩,但是爸爸一般都是自己先拼個東西出來讓孩子玩兒。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應該各司其責,父親和母親的教育對孩子而言都是有必要的,不能把教育孩子完全交給媽媽,心理學家認為,應該由父母誰來照顧孩子更多些,在孩子不同年齡是不同的。在孩子小時,母親應該多負些責任,因為這時候孩子需要細心的照料;孩子長大以後,父親應該多教育,這是因為孩子大了心理特點有變化,照顧過細他反而會反感。這個時候,父親就該義不容辭地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盡到自己的為父之責。
把截止到目前的14個答案全部看完了……
作為20出頭的未婚女青年,唯一的感想就是:還是先別結婚生孩子了養孩子好難,還要培養父愛?▂?
這年頭,女人不止要看育兒教材,還要看育夫指南,累啊
看了題主的問題,不禁聯想到熱門美劇《摩登家庭》的一個場景:兩個爸爸因為缺席了女兒在幼兒園的第一次舞蹈表演,懊惱悔恨在草地上痛哭。
當然戲劇里一定存在誇張效果,但歐美家庭用對大事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每一個成長紀念,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會因為錯過而自責萬分。作為一名地產中介,劇中的父親工作也很忙碌,但他從來沒有因為工作而忽略了孩子,也從不會在孩子邊上拿著筆記本工作。剔除掉喜劇成分之後,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有很多值得中國父親學習的地方。
題主想讓丈夫明白育兒中爸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首先需要讓他明白父親角色的功能和意義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
第一個是在母子共生狀態時
從懷孕開始,胎兒在母親體內成長,直到10個月後出生。嬰兒大約在出生後2個月走出「自閉狀態」,與母親逐漸形成一個積極的、新的保護層,這就是嬰兒與母親的「共生圈」。如果母親在這個過程中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並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孩子就可以較好地從與母親的共生圈中走出來,順利開始他的個體化與分離進程。然而,這種母子的分離過程並不容易,母親和孩子都要面對分離的焦慮。而父親在這個階段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在整個「共生」過程中,父親可以分享母親與孩子的親密,並把分享逐漸轉變成獨特的、具有第三者功能的角色。父親——這個處於外界且特別的人,可以幫助母親和孩子從共生的二元體中解放出來,順利進行分離。
第二個是孩子3~6歲階段,也是俄狄浦斯情結時期
孩子完成性別認同,表現出對異性父母的崇拜,對同性父母的認同,也就是說,女孩學習媽媽做女人,男孩學習爸爸做男人。嬰、幼兒期父親角色的存在,使家庭形成穩定的三角關係,孩子處於父母的聯合保護之下,更有安全感,而安全領地的不斷擴張,為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安上了助推器,在興趣的引導下去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三個是青春期
孩子的心理發展漸漸成熟,這意味著他們開始按照成人和社會所制定的規範生活,開始關注「自我」,關心自己與他人的內心世界,開始了解、接納和逐漸掌握更多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社會角色,更多運用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來衡量和評判許多社會現象,並對自己的未來角色進行定位和認同。因此,父親角色也成為孩子發展的標杆和超越的對手。[1]
從傳統的養家者演變為孩子的同伴、保護者、引導者、老師等多重角色(Lamb,2010),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並具有母親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親參與教養狀況對學前兒童社會技能的作用》[2] 一文中根據取樣分析了400 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父親,數據如下圖: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遠不止智力,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品德等多方面。還有研究顯示,缺乏父愛的孩子,中學輟學率及成年後犯罪率均高出2倍;假如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幾率則高出3倍。而耶魯大學一項持續12年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可見,全身心地撲在事業上,也許會換來更殷實的家境、為孩子贏得更好的起飛平台,卻不見得能讓孩子感受更多父愛,心理成長地更順利。
種種的數據都表明,父親在成長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題主不妨建議丈夫從以下7個簡單的小舉動開始改變,逐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
1.每晚孩子睡覺前,給孩子講點男性化的故事。
即使你有應酬,也盡量安排在8點前結束,趁孩子睡覺前回家,留出一段親子時間。也許很多男人會說,我要陪客戶啊、要加班啊。即使你真的身不由己,一周撥冗一兩天總可以吧?比如給孩子講段《西遊記》,講段《水滸傳》。
2.每天吃飯的時候跟孩子聊天,問問孩子「今天開心嗎」。
爸爸們常常一回到家,就懶得開口了,彷彿說不賺錢的話就是巨大的浪費。以至於很多爸爸常常連自己的孩子上幾年級都搞不清楚。多問問孩子,今天上課好玩嗎?交了新朋友嗎?告訴孩子你當天的見聞,哪怕是路上看到兩隻狗打架……這能讓孩子和你對彼此的生活都有參與感,一切感情生疏都是源於溝通不足。
3.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儘力參與。
很多爸爸對孩子的愛好一無所知,可是,尤其是男孩,他們的愛好需要爸爸的深度參與,比如足球、軍事、航天、航模等愛好,簡直是父子倆增進感情的最佳切入點。
4.絕不缺席孩子的生日、演出或典禮。
很多家長不太重視給孩子慶生,其實慶生是表達愛意的最好方式。你用心為孩子慶生,他會感受到你是愛他的。一個感受到愛意的小孩子才能快樂成長。」
5.生病時孩子很脆弱,請陪在他身邊。
大人生病時都難免脆弱嬌氣,更何況是孩子,這時爸爸的陪伴有可能事半功倍。
6.用男人的方式,對待孩子的「緋聞」。
怎樣處理感情(包括友情、親情和愛情)是每個人都要學習一輩子的事,但爸爸可以用男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如何去愛。《真愛至上》里的小男孩在爸爸的鼓勵下,追到機場向心儀的女孩表白——聰明的爸爸,會當好孩子的愛情教練。
7.陪孩子旅行,玩冒險遊戲。
說實話,帶孩子旅行簡直比上班還累。但孩子一旦長大,你想累都沒門呢,他會嫌棄你是老古董。[3]
父親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美素佳兒一直提倡的「共同體驗,共同成長」理念那樣,在忙碌的工作中空出一些時間,放下手機,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體驗中與孩子共同成長,不要讓「爸爸」在孩子生活中「隱形」。
[1]孟馥.(2008年)《父親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2]劉麗莎,李燕芳,呂瑩,李艷瑋.(2013年).《父親參與教養狀況對學前兒童社會技能的作用》
[3]咪蒙,《願意陪孩子瘋玩的男人,最性感》
http://mp.weixin.qq.com/s/z1iWoza733mKJKfdRLTcCA
我媽老叫我生孩子,我說不生,老公老出差,兩周才回來一次,怎麼生,然後她說,是你帶孩子又不是他帶,然後我就震驚了,沒說話。
剛好自己開了一個公眾號,會邀請很多為人父者一起分享經歷和經驗,一起探索父親在育兒中的作用與方法。第一次請到的朋友叫李顏,是廈門32how咖啡的主理人,他的分享讓我受益良多,也讓我找到了把這件事情堅持下去的動力。 安利一下公眾號:小時間/xshj1985《給男人多點耐心,他會慢慢長成一個父親該有的樣子》
(李顏口述,小時間整理編輯)
一 那是我第一次為錢而工作,真正懂得了愛2007年孩子出生後,我就成為了眾人口中的一名父親。像很多父親一樣,雖然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但因忙於工作和事業,不斷想在這個社會證明理想和抱負,實際上並沒有對他付出太多的關注和愛心,和他之間的溝通除了衣食起居之外並無其他。
而真正讓我意識到並明白父親這個角色,是在那次事件之後。
2013年底,我的事業遇到瓶頸,時常感到糾結和焦慮。而孩子身上流淌著我的基因,有時我會看到他在重複我不夠堅持、沒有毅力這些弱點,會感到特別憤怒。他6歲那年,有一次正在下棋,到了做作業的時間,他就在做與不做之間搖擺,準備要放棄。我就發火了。其實憤怒不是對他,而是對自己,因為看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在他身上體現。我突然覺得,如果他沒有辦法克服這個問題,這輩子就完蛋了。
我情緒失控,對他大聲吼。他懵了,但他無法阻擋我那種負能量,只剩一條路,就是既然我無法對抗世界,那就毀滅自我。他拿著桌子上的文具盒砸自己的頭,又跑去拿刀要自殺。
當時我深深感受到心上被捅了一刀。我彷彿看到小時候的我。當你去對抗一個好像很正確的外部世界,你說也說不過,打也不可能,你沒有任何辦法去對抗,也沒有能力去消化掉這些強大的負能量,就只能傷害自己毀滅自己。
我看到他是那麼無助絕望,他才6歲啊,居然會出現如此極端的情緒。那一剎那,我突然明白了,不是孩子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那也是我覺悟之路的開始。
就在那一刻我產生了一種念頭。
——作為一個父親,我可以為了兒子放棄所有,哪怕毀滅自己,我也不能毀滅他。
我突然明白了什麼是愛。
愛是什麼?就是你可以為他做任何事,為他犧牲所有,不顧一切地為他付出,沒有道理可言。我想用我後半生的所有,去挽回之前對兒子造成的傷害。因此,我放下了很多事業上的焦慮和憤怒。
我明白一切憤怒都源自於對自己無能的抗議。
後來我退出了和別人合作的公司,開始找事做。之前工作都是為了理想,為自己喜歡而做,而這是我第一次為錢工作,真正懂得了愛。
這是我人生極大的轉折點。
從那時起,我就像變了一個人,很多觀念開始變化。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以前老要去追求什麼宏大的理想,偉大的夢想,因為心中完全沒有著落。
有了著落,心定下來,你就是自由的。
最早我理解的自由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後來是想不幹什麼就能不幹什麼,而現在,越來越覺得自由並不是無拘無束,而是各種想和不想、能和不能的約束平衡,有平衡才有自由。
我們被公司約束,被家庭約束,追求本身也是一種約束。
所有有關係的人都是約束,但恰恰就是不同關係的約束,給到一種平衡感。
就像車輪,中間為軸,每個輻條都往外拉,所以它才形成那樣一個穩定的狀態。
那個狀態你才是真正自由的,平和的。
二 如刺蝟般,把刺拔掉,慢慢靠近溫暖彼此這幾年我有三個命題。
孩子在改變我,讓我做一個更好的父親。
老婆在改變我,讓我做一個更好的丈夫。
第三個正在努力做的是,對媽媽更孝順,跟媽媽之間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因為我發現跟母親之間沒有親密感,是我心裡的一根刺,也是我身上很多問題之源。
我並沒有指責母親的意思。
我從小就很獨立,和她沒有親密感,或許才希望做一些大事情,來獲取自信心。她也有原生家庭的問題,從小就處在一個充滿不安全感的世界裡。她很好強,希望自己能力很強來獲取安全感,不想依賴我們。我能理解,當年那種匱乏的時代,匱乏的心理造成了她的認知是這個模式。
互相沒有依賴,就沒有親密感。
因此,我的原生家庭也影響到我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我很少抱兒子,也很少對他直接表達愛。但另一方面我也有這樣的觀念,就是男人之間還是要有一定的距離,我要成為他的榜樣。我骨子裡比較大男子主義,比較認同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
其實我也能感受到兒子想和我親近。他很怕蛇,但前年有一次去長隆野生動物園,他卻買了一條蛇的玩偶,每天晚上都抱著它睡覺。只因為我是屬蛇的。我知道他內心是很想和我親近的。
我現在相信一句話,只要你心裡有,對方也是通的,一定能感覺的到。
三 我希望兒子是個不聽話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認為一個很棒的孩子就是聽話乖巧、學習成績優秀的。在兒子小的時候,我的觀念也是小孩子最好聽話一點,他不乖的時候會覺得心煩。但是現在我認為——聽話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
因為在未來,
所有的知識都會被資料庫替代,
所有的管理工作會被軟體替代,
所有的體力工作會被機器人替代,
唯有創新的思維能力是無可替代的。
我希望他有能架構思維的能力,同時具備敢於探索新世界的能力。
比如說玩遊戲,以前我是完全不允許的,但他會偷偷玩,甚至撒謊。這讓我非常生氣。但這個時代,電子遊戲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有些需求和慾望是無法阻擋的。那麼只能用疏導的方式與他溝通,而不是阻攔。
我告訴他,你可以跟大人談條件,學會跟人談判,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你不要撒謊,男子漢應當光明正大地去要,不管是爭還是吵。
這點我自己也有反思,以前我很嚴厲,總是對他說不行,所以他就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我是做創新工作的,所以也希望他有勇於去嘗試的意識。有些東西不是得不到,是有可能得到的。以前不允許你的事情,不代表現在也不允許。比如以前爸爸不允許你一個人在外面騎車,現在允許了。以前不允許你亂花錢,現在你有自己的零花錢。
事情是變化著的,也是可以談判的。勇敢去說yes,也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所以現在有時候我會刻意地讓步。他很想玩遊戲,我就問他覺得什麼時候可以玩?玩多長時間?協商一致後,我就讓他玩。
有一天他給我看一款建造遊戲My Craft。我挺吃驚的,哇,一整個城市,有高樓,有酒店,酒店裡面有床有洗澡間,各種設施都有,都是用方塊一個個建起來。一個城市啊,他用半年多時間在建造一個城市啊。
遊戲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浪費時間,要完成這樣一個遊戲,是需要很強大的思維和構建能力的。兒子玩得很專註,他的思維能力很強,這點我覺得他遺傳了我,都是屬於 CPU型的。
四 我從來不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以前我是非常講究理性的人,認為凡事都有一個道理和規律。現在更相信人的情感,明白認知都是個人的,沒有絕對的真理,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你的世界觀也僅是你的認知而已。
比如前幾日我和妻子有點小摩擦,她抱怨我每次下班到家都很少交流,沒有親密感。而我的認知是我原生家庭就是這樣的,這樣的方式是正常的。每天我在外面就是不停的說話,講道理,回來講這些你們肯定也不愛聽。我認為家人之間不一定要通過說話表達愛,最好的陪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各做各的事情。但是她就不這麼認為,因為她的原生家庭就是熱熱鬧鬧地在一起交流,但我的家庭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每個人都會受自我認知的影響,你以為絕對真理的事情都是你的過去塑造的認知。
對待一切事情,所有的人,都應當用一個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明白這些道理後,無論在家庭生活中還是事業中我都在不斷的調整,我和妻子的關係也越來越好了。當我發現自己慢慢在改變,孩子也在改變。
我的觀念就是我從來不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
五 向內求,心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我很贊同心學大師王陽明的思想。他說,「孝敬父母的道理肯定不在父母身上,對待朋友的道理也肯定不在朋友身上。」向外求,所有世間的道理是求不得、求不盡的,因此,只有向內修自己的心。我們的一切價值觀,一切快樂和煩惱,都是源自我們的心。
我時常想,假設地球是不動的,那麼整個宇宙,所有東西都是圍著地球轉的。
那個靜止的點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這就是宇宙的法則。
那麼當你的心定的時候,你就是宇宙中心。
中國傳統文化里也有這樣的思想。儒家經典著作《大學》中,有句很經典的話——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明白了這一點,遇到各種問題都自然而然會有解決的方法。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我特別深刻地感受到這點,並以我的經歷驗證了這個說法。
我處理那麼多公司、團隊的事情,每天都有那麼多的問題,一會要研究管理學,一會研究互聯網,一會研究產品,一會研究硬體,一會研究軟體,一會研究咖啡,一會研究瑜伽,怎麼可能研究窮盡這些東西呢?但是當我掌握了這個心學觀念之後,就可以擁有強大的能量處理所有事情,因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相通的。
很多人說我這幾年的變化好像上了一趟佛學院。其實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向內修自己的心,使得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我們的家人,特別是孩子也能敏銳的感受到並潛移默化地產生許多正能量。
這也是為人父母最為要緊的事了。
-------------------------------------------
刀爸說
聽李顏說到兒子拿刀的那段故事,我的心裡不禁一顫。因為那幼小的孩子的衝動,也源於眼前這個溫文爾雅、包容若水的男人。我無法想像當年的他發怒的樣子。
每個女人似乎生來就自帶母性,孩子一出生抱在懷裡的那個瞬間,你就本能的去給他餵奶。她們似乎不需要做預先練習,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至少及格的母親。
而對於男人來說,他們沒有經歷十月懷胎的過程,也許正是少了那樣血脈相連的日子,他們沒法和女人一樣從孩子一出生就深刻的感覺到和他的緊密粘連。
雖然他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擁抱這個新生命,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他,可是卻找不到最合適的方式。有時候,弄傷了孩子,也弄傷了自己。
有孩子並不能讓男人成為一名父親,養育一個孩子才可以。
很感動於李顏為孩子做出的變化,是源自於他內心深處的自我覺悟,也是多年的讀書和思考賦予的能量。世上並沒有一開始就完美的父親,我們都在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之路上孜孜努力。
給男人多點耐心吧,他會慢慢長成一個父親該有的樣子。
我寫過一篇關於我們家爸爸的轉變的文,照搬過來:
笑媽的好朋友臨近預產期,對於即將到來的夜奶生活,朋友悲觀地預測,老公不鼾聲如雷吵得母子倆睡不著就燒高香了。笑媽表示,你這麼想就對了。
寶寶生下來,「爸爸」在很大一部分家庭只是個稱謂,要靠寶寶的成長和媽媽的努力才能「激活」這個角色屬性。當然,肯定也有不少讓人羨慕嫉妒的「別人家爸爸」,比如半夜命令昆凌回去睡覺,他自己起來溫母奶喂寶寶的周杰倫小公舉。這種爸爸笑媽今天暫時不提。
媽媽們剛生完孩子,荷爾蒙急劇下降,新媽媽手忙腳亂的生活跟夢想中差太多。家人大都忙著伺候那個小傢伙,如果是堅持親喂的母乳媽媽,那更是夜夜無法安眠。兩三個小時,甚至更短就要醒來喂孩子。忍著強烈的困意和疲累,小心翼翼地喂寶寶。如果寶寶是個吃完就睡的天使寶寶那還好,要是寶寶不幸有腸絞痛每天半夜嚎哭一兩個鐘頭,媽媽真是想和寶寶一起大哭一場。就在這麼狼狽的時刻,爸爸很有可能在旁邊打著均勻的鼾聲,為你好不容易努力平息的壞情緒又給添上了一把火。但爸爸第二天也要辛苦地早起去上班,你的火只能自己強壓下去。
對於新上任的爸爸們,這個陌生的家庭成員就是一個新奇的大玩具,下班回來逗一逗,玩一玩,「爸爸」這一角色就扮演到位了。上班間隙不跟同事聊天,改成打個電話問問孩子今天吃了幾次奶和回家先洗乾淨手再抱孩子他們就感覺自己為當好一個爸爸做出很多努力了。「哎我不會弄」「我怕把他弄疼了」更是成了有些爸爸不給寶寶洗澡,剪指甲,換尿不濕的絕佳借口。
媽媽們在剛生下寶寶的時候雖然有強大的母性本能支撐,但很多時候也是有些手足無措的,特別是寶寶哭鬧甚至生病的時候,真的非常需要爸爸們的支持和分擔。媽媽們也不是聖人,很多時候對於爸爸們的不積極更多的不是理解而是內心的抱怨。隱忍一點的媽媽可能會覺得自己像快患上了產後抑鬱症,脾氣直一點的媽媽可能就跟爸爸吵上一架了。
其實也不能全怪爸爸們,因為媽媽十月懷胎,寶寶早已在媽媽的肚子里與媽媽建立了情感的紐帶。孕早期的嘔吐、孕中期的胎動、孕晚期的宮縮無一不在提醒媽媽這個小生命的存在,媽媽們有十個月的時間來從身體上和心理上都調整為做母親的最佳狀態。這種切身的體會和集中的「上崗培訓」爸爸們是永遠不會有的。
那媽媽們就要永遠扮演「假性單親媽媽」的角色嗎?反正笑媽是在給自己做心理建設默默接受、定期抱怨和被笑爸稱之為「羅里吧嗦」的悉心叮嚀中發現,他好像也隨著笑笑一起,慢慢地成長了。
一開始笑爸的對笑笑的情感發生微妙變化是笑笑開始學話了,好玩了,和爸爸有互動了,爸爸心理上可能才真正和孩子有了具體的聯結,也許這時的某一瞬間,才會「叮!」的一下突然意識到「這就是我的孩子啊!我是他的爸爸了。」
就這樣慢慢地,父子間交流越來越多,感情越來越深,到了笑笑十七個月時笑媽有幾天感冒發燒很不舒服,沒精力幫笑笑進行洗漱、睡前安撫和奶睡。笑爸也就硬著頭皮給笑笑沖牛奶,洗漱,耐心哄他睡覺,告訴他媽媽為什麼不能陪他睡覺,爸爸也很愛笑笑。
那一次因為笑爸對笑笑的耐心和愛,我們順勢也給笑笑斷了奶。我在寶寶監視器里看到爸爸長達一個小時的耐心安撫,聽到終於傳出笑笑和爸爸熟睡的均勻呼吸聲,知道對於笑爸,「爸爸」這個角色不再是一個下班回來隨手逗幾分鐘孩子的生疏稱呼,而是愛與責任。
之後的每一天,只要不是加班晚歸或笑媽單獨帶笑笑旅行,我們家每晚都是爸爸給笑笑洗澡,陪笑笑遊戲,給笑笑念繪本猜謎語哄他入睡。
外出吃飯笑笑也從來都是跟爸爸坐在一側,爸爸給笑笑戴圍兜、洗手、幫他晾好分好他的食物,讓吃貨笑媽可以安心連貫地享受完一餐飯。
笑媽很多時候依然在帶孩子和教育孩子上和笑爸有很多分歧,也會時不時地忍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幼兒教育的好文章分享給笑爸,但是也知道笑爸基本上是不會看完的。他覺得自己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笑媽覺得有些不太科學,但到現在,隨著笑笑的成長,其實不僅笑爸每天都在進步,笑媽的心態也已經調整得很好了,爸爸媽媽天生屬性不同,又何必強求爸爸費勁心思去做他們不擅長的事說不喜歡的話?只要爸爸們用心地想陪伴小朋友成長,那念叨孩子一身玩得髒兮兮和少吃點不健康的零食這類的嘮叨和啰嗦留給媽媽就好,爸爸陪孩子無所顧慮地瘋,自由自在地玩難道不是每個孩子都由衷喜歡也對他們的成長有益的嗎?
最後來分享幾條笑媽「奶爸養成」的經驗和教訓:
1.多跟爸爸分享寶寶好玩的事,在爸爸角色沒有「激活」之前,別讓他們每天下班回家聽到的都是媽媽的抱怨。
2.要讓爸爸意識到,孩子是你們倆的,媽媽獨立帶孩子並不是天經地義。
3.發文章講道理不如在爸爸做到一件育兒事時的鼓勵。很多男人心裡住著一個小孩,要是批評講理他們的逆反心重著咧!笑爸就曾跟笑媽說過,你不要總是說我這做得不對那做的不好,這隻會讓我覺得既然你看不慣我做的事那你自己去做,我就樂得清閑。笑媽也慢慢在改正,告訴自己其實尿不濕穿得太松漏一次換洗就好,能有什麼大不了?爸爸偶爾帶孩子吃一次薯條之類的垃圾食品能對他身體造成多大影響?他們倆都很開心不也很重要嗎?畢竟是親爹難道能沒有分寸?
4.不要因為寶寶不要爸爸只要媽媽就放棄父子相處的機會,小朋友和爸爸相處時間越少就越生疏。媽媽可以試著給爸爸和寶寶找一些只屬於他們倆的遊戲,建立寶寶對爸爸的信任和依賴。笑笑在周末爸爸陪著兩整天和平時忙得一兩天見不到面對爸爸的態度就是不一樣的。
5.與其怨氣衝天地抱怨爸爸只看電視,打遊戲,不如自己手頭找點其他事情占著,再溫柔地請爸爸幫忙做一些育兒相關的事。比如「老公我在洗衣服,幫忙把寶寶尿不濕換一下吧!」這樣時間久了爸爸就在不知不覺中熟能生巧了,其間可能還會發生很多爆笑趣事,增加爸爸對帶寶寶這件事的興趣。
6.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寶寶的時候,不妨和寶爸出去二人世界一下,別讓爸爸覺得有了寶寶他在你心裡就沒有了位置。
站在父親的角度回答一下!不會帶,哭了不會哄!因為一直都在外面很少在家感覺孩子跟我也不是很親!沒有形成依賴!
歪果仁好有愛的說!侵刪!!!我也一直在思考跟lz一樣的問題,我也至今不能讓老公充分參與到兒子的成長中,確實這個問題有點普遍性和歷史原因了。
我們都嘗試了說教。很多次晚上,等兒子睡了,我們都躺在床上的時候,跟老公談心,希望他多陪陪兒子,多陪陪我。不要回家總是玩手機、玩電腦。好像一副家務、帶孩子應該我來做。我說沒有應該,我嫁人,不會為了來當保姆。我們因為相愛,有了愛的結晶,要互相相愛,要為了這個家付出勞動-做家務,要愛我們的結晶-孩子,孩子也是人,跟我們一樣,他只是小,不能夠太完全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他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你要尊重他並且像跟我相處一樣與他相處,跟他交流溝通。給予他充分的愛,不讓原生家庭帶給他不好的影響。老公會聽,但是其實不會往心裡去,改了一陣立馬又不行了,一直覺得小孩子這麼煩,沒耐心。
我也嘗試了,自己忙別的,讓他不得不帶小孩。這個倒有點效果,但是這個也怪自己,有時候他泡的奶粉溫度不合適,我要說他兩句,他就又有借口不做這不做那了。這個一定要堅持,自己一定要找點一定要做的事情,讓老公沒借口,必須帶小孩,雖然是機械的一些行為,但是畢竟也算給孩子陪伴了。
最黃金期就是生完孩子那個時候了,不然生活的模式定下了,老公也會比較難以改變的。我懷孕的時候,跟老公一直很憧憬有孩子的生活,畢竟新的身份,每每談起會很開心和期待。他也做好了要認真做好爸爸的感覺。生完第一天,他看到我很痛,會很心疼我,也因為第一次看到兒子很激動,雖然手足無措,但是內心是有心去學習的。可是後來就變了,月子由我媽來照顧,又有婆婆幫忙,我老公就成了看客,我也因為剛生產完不能監督。出了月子我媽回家,由婆婆幫忙帶孩子,我老公已經加入不進來了,這也因為他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影響,他媽會包辦他的一些生活雜事,所以一旦小孩有問題,我婆婆會立馬去處理,我都有種被剝奪母愛的感覺,人嘛都懶,也就懶的去加入就此錯過了。直到現在。
唉,回家繼續做老公思想工作,跟他規定每天晚上陪兒子15分鐘,閱讀玩耍也要,監督去了。
唉~每個爸爸情況都不一樣。我是全職媽媽,我不知道該怎麼勸說老公,我只會嘮叨,發脾氣。當然,他也一直都有參與的。只是有時候我覺著還不夠……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把孩子交給我一個人,不在參與,只是忙自己的事兒。那我就帶著孩子回娘家,既然他可有可無,那我就少給一個人做飯,挺好。目前我老公都是盡量參與的。希望堅持!
讓孩子天天主動喊爸爸啊!爸爸帥,爸爸疼寶寶,爸爸親親寶寶……萌化他。我家老公就是這樣被丫頭俘虜了,還嫉妒丫頭跟我好,呵呵。
話說回來,男人成熟得遲,一下子改變很難,等孩子大點,玩遊戲、玩積木、踢球、放風箏啥的盡量讓老公參與。比如商量好,陪孩子玩5分鐘,後面慢慢10分鐘,20分鐘地累積,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愛上孩子,陪孩子玩的!
等孩子上幼兒園,盡量讓老公參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家長學校。
還有就是,盡量多參與或者發起朋友之間的家庭聚會,也就是三、四個家庭帶孩子一起的那種。選擇男人對孩子有擔當的家庭一起是最好的,朋友的潛移默化或許也會改變他。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感謝邀請,祝好!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是想要爭取的,越是逃避,害怕得不到,害怕失望?
※和學心理學的人交朋友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們家鹿晗「反映了現代追星的怎樣一種心理?
※不看綜藝節目,不關注任何明星,甚至不認識目前的紅人很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