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白蠟桿是槍之下材,那現在國內以白蠟桿做槍桿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主流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說這樣的話的人是什麼人。

手臂錄的作者吳殳,他是個——

精分啊!

精分是什麼意思?就是他的書裡面經常自己噴自己,舉個例子啊

他前面說了槍不要有旁支之類的,以單純為最強。有旁支的叉耙戟什麼的都是給廢物用的垃圾。(國內很多人都用他這個說法標榜自己的門派好單純好不做作)

然後到了後半卷,他興緻勃勃地說他發明了一種叫「筅槍」的東西,就是在槍上裝個橫枝,用來格對方的槍,非常好用,他已經練這個東西好多年了,滅人無數,你們不服來戰。

欸?那你是罵自己廢物垃圾嗎?

然後還有他前面說槍術貴乎簡單,像跳舞的都是垃圾。

後面說石敬岩最擅長跳槍舞,簡直神妙絕倫,他開過一個槍舞培訓班,當時跟他學的人像a君,b君學了之後都武功大增,但是石敬岩這個人特別保守,他開舞蹈班居然不帶我!我好怨念我好憂傷!詛咒你的槍舞早晚要失傳。

這段看得我都笑出來了好不好!你剛罵完槍舞大垃圾,換我是石敬岩我開班也不帶你啊!才不是什麼保守的問題好不好!

還有他說漁陽老人老劍仙說了,劍只能刺不能砍,用來砍的都是傻逼。(這句話流毒極廣,現在動不動就有書獃子跳出來對著我們的對練視頻喊你們的劍居然砍劈!根本不是正宗中國劍blabla)

但是後半卷說他的長刀術時,說他的刀法砍槍技術就是從漁陽老人劍法里的砍劈技術改編的,非常牛逼。

漁陽老人一定和你一樣是個精分啊!甚至其實漁陽老人就是你的馬甲吧?

等等,你前面才說了刀無破槍之理,企圖拿刀破槍的傻逼無不驚槍而亡啊。。。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又比如他噴馬家槍雖然厲害,但是太高深,不能用來教人,只有神人畸形人才能學會。這種東西早晚等著失傳吧!

然後後面又說我的峨眉槍很厲害,是高深武學,不能用來教人,反正你們這些傻逼教也教不會的。

好吧,他沒說錯,因為馬家槍和峨眉槍現在確實都失傳了。

還有他說對練必須認真不能兒戲,槍槍都要刺實。

然後噴程沖斗的徒弟們對練太認真,槍槍都實捅,想捅死人嗎?粗俗!

我猜他捅別人時都很認真,結果有一天被別人認真捅了。

總之手臂錄+無隱錄 就是這樣一本大精分書。你信了其中一句話奉為神明,你很快就會發現後面被他自己啪啪打臉。

——終於轉入正題

關於槍材也是這樣。

吳殳曾經說過沙家竿子這種東西就是大垃圾,因為用的長槍太長,而且前面是軟的。而且有抽打技術,不純粹。

然後又說沙家杆子在戰場上超好用,因為夠長遠遠就能捅死人。有抽打技術,可以抽對方兵器敲對方腦袋。還有程沖斗槍法抽地彈起再刺,簡直神作

呃呃,大垃圾為什麼又說它超好用?吳殳又精分了嗎?

並沒有!

因為吳殳是超級鄙視戰場技術和軍人的。

他多次說過戰場槍法是家奴技術,渣滓所用。不得已而才用之。(原話如此)

還噴當兵的都是垃圾,有能力的誰會去當兵?

所以沙家杆子,少林槍,程沖斗槍法等,雖然在戰場很牛逼,但是依然在我們吳殳心裡是大垃圾。

吳殳判斷槍材好壞的標準,是這個東西適不適合一對一游場競技。

白蠟桿這種超長而軟的東西,在一對一時太長不好操控,格擋的動作太大,要抖起來才能防禦,當然是留給在戰場上給家奴炮灰渣滓用啊。

加上吳殳說過軍隊里都是下等人,下等人用的白蠟桿當然是下等武器,沒毛病

對不起,那些沒看過手臂錄但是標榜自己是戰場技術吳殳真傳的門派 ,你們崇拜的吳殳給你們啪啪打臉了。——下等家奴渣滓戰場槍法,你們也配姓吳?

其實這裡已經說的明了,戰場槍要的是長,硬不硬倒不太重要,要說戰場,戚繼光用的槍杆子還有大毛竹做的啊。大毛竹比白蠟桿軟多了。

還有秦良玉的白桿兵啊,就是以白蠟桿聞名的啊

最後,吳殳還噴刀盾兵呢,說戚繼光智障,居然推崇刀盾兵。用刀盾兵就是找死。你們千萬別學戚繼光。

吳老師這句話一出,古今中外的刀盾兵都斯巴達了。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吳殳的「槍材以白蠟為下」是不變真理嗎?

我無所能,因敵成體,如水生波,如火作焰

——吳殳和吳殳

這句手臂錄里的話,開宗立義的意思就是——我們吳殳是測不準的。完全由對面的立場來決定。

所以你打開手臂錄其中一章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你看到的是哪個吳殳在說話。

嗯,往好處想,是吳老師在用各種精分言論來教育我們,盡信書(殳)不如無書(吳殳),一定要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吧。

--——————戚繼光的分割線——————

順便提一下戚繼光。戚繼光寫的書都是很實在的。但是總有人要斷章取義,比如說戚繼光其實早就噴過硬槍。說硬槍比不上軟槍,但是總有人選擇性失明。抓著他說「槍腰要硬」這句話來做證據,其實人家全文是槍梢輕細,腰硬重。——意思是這樣配重的槍才靈活。

更有某些門派聲稱自己是戚繼光真傳見肉分槍戰場硬槍傳人。

這裡貼一下戚繼光對於軟硬槍全文評價。再打一下這些戰場硬槍戚繼光真傳黨的臉

戚繼光說的很好了,你們這些見肉分槍黨沒有不輸的。你有神技,但是槍比我短一寸你就死了。

明明白白地說南方殺倭全靠竹長槍,細軟根本不是問題。

戚繼光說了,硬槍終不能勝長器。

那些戚繼光粉,吳殳粉,你們能不能把他們的書都看完了再出來吹戰場上硬槍天下無敵啊。


時間是清晚期。也就是現代人觀念中的「拳種」成型的的時候。

@虎襲來 石電用的游場槍確實是硬木杆的,還挺沉。記得《手臂錄》裡面有記載,說石電的槍幾斤重,吳殳自用的幾斤重,程宗猷天生神力十幾斤……具體數字忘了。

但白蠟桿是戰場槍向游場槍轉變的結果,這個結論沒錯。

清初禁武,這個在歷史上確實有記載。但是很快這個禁令就就鬆弛了。

這一時期,長槍比武少了,徒手比武多了。也是現在武術界中太極、形意、八極這些拳種形成的時候。

所以這一時期武術的訓練更強調能力的遷移。一個訓練要兼顧多種素質,即所謂「脫槍化拳、脫刀變掌」之類。白蠟桿比硬桿槍更適合這一點。

蘿蔔酒的神文雖然扯淡,但抖/扎白蠟桿練聽勁其實沒說錯。馬長勛先生的文章也支持這一點。

這個時代的白蠟桿,和手臂錄中沙家竿子「以步法撤出」的用法並不相同。

具體到個人體驗,比如扎槍之後,撤步封槍纏砑,相當於打一個形意橫拳。這個動作腰往右轉,槍往左(外圈)封,如果用硬槍就不能這麼用。應該扎完之後跟步,再封槍。

使用軟槍,增加了靈活性,但是要槍根不失中,避免「槍頭正搖」的弊端,就需要功力。

所以白蠟桿槍的用法,類似於戚繼光推崇而吳殳貶低的楊家槍——追求均衡。

現在太極、八極等拳種的槍法一般都叫六合大槍,也印證了這一點。

對於楊家槍,吳殳貶低為「騾槍」。其實這個名字正好體現了它均衡的特點。

但清末的楊家槍(六合槍)與戚繼光時代的楊家槍又有不同。戚繼光是取楊家槍易於上手的特點。

而清後期的六合槍,更強調功力。刪除了一些側閃步的用法。

這點又類似吳殳所說的峨眉槍的思想。

其用法和訓練體系之間是有一定矛盾的。這個矛盾,就是為了使經由槍術訓練獲得的能力,更易於遷移到徒手搏鬥上。

但是這又造成了成才率低的問題。


首先————選一段:「槍材以徽州牛筋木為上,劍脊木次之,紅棱勁而直,且易碎,白蠟軟,棍材也」。————這個是《手臂錄》裡面的,靠譜。

然後根據一些網上的說法,用白蠟桿如何如何的,一般都是在說民國的一些前輩的————一般還會形容一下,前輩練得多,白蠟桿都給盤成紅色的啦,之類的(有誰盤過嗎?盤成紅色了嗎?求借我切一截看看木質是不是白蠟木的…)

如果下面的也靠譜的話,後來白蠟桿流行大概是戰場槍退出歷史舞台,而江湖槍開始佔據武人的主流的時候吧。

另:白蠟樹也分種類的…

速生白蠟生長速度快,當年嫁接苗可生長至3-4米高,米徑2cm-2.5cm。2.干型好,樹榦通直,一般不會出現普通白蠟的歪干劣性。

對節白蠟,落葉大喬木,高達19米,胸徑達1.5米,樹皮深灰色,老時縱裂;營養枝常呈棘刺狀。喜光,稍耐寒,耐乾旱、瘠薄,適應性強。產中國湖北等地,北京等地有栽培。播種繁殖。行道樹、庭蔭樹。並被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對節白蠟生長緩慢,壽命長,樹形優美,盤根錯節,是園林、盆景、根雕家族中的極品,被譽為「活化石」和「盆景之王」。


白蠟槍桿的傳說最早起源在哪,不大好說,但現在網上成套的「理論體系」基本出自當年西西河論壇的蘿蔔酒之手,就是這篇:

轉貼:《騎兵武術——大槍》作者:蘿蔔酒

這篇文章出現得很早,我記得大約05、06年的時候西西河上就有了。關於題主的疑問,摘抄其中一段:

大槍幾年前很難買到,連知道的都很少。這兩年不知是何故, 一下子就流行開了, 是個八十歲以下的,幼兒園以上的,都搞幾根來玩,彷彿不「抖大槍」就練不了拳。大槍搞成了潮流,並不是好事,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大槍的質量明顯下降。

我師傅有一根杆子,只有兩米六長,但比我買的三米二的還重。 那根杆子是八十年代初買的, 一看就是懂行的人種出來的, 最少有十年樹齡,而現在的杆子有三年樹齡就已經很高檔了。那根杆子是我師當年走遍全國以武訪友時,偶然在河北一個小店花了六十塊錢高價求來的。據說是一個老師傅種來自用的, 一共就二三十根。 那可真是根好杆子啊!沉重密實,表面發青,沒有一點疤節,筆直如切,槍頭不比槍把細多少。發力一抖,桿身直震,桿頭振幅雖不大, 但持久; 現在的杆子,生長太快,裡面的纖維少,存不住能量,一受力桿頭就彎,擺幾下又停了。大槍桿要是按實戰軍器的要求來種植,必須從白蠟樹苗只有一米高時就開始修剪,不允許長任何側枝,只能保留樹頂的很少的幾片葉子,為的是限制其生長速度,並使樹榦筆直。當軍器用的杆子不可種在山上任其亂長, 要時時關照著, 萬不能長蟲, 一受蟲害就留下疤了, 還不能種得太密, 如果光照不好,就會長彎。 一片向陽地, 種上一百根, 十幾年關心下來,能成得了三十根就不錯了, 這麼辛苦是要值那麼大的價錢。八十年代初的六十塊錢,一個半月的工資了。也就我師傅這樣的武痴才捨得買,也只有真正好武之人才會去種那沒用勞什子。

這位蘿蔔酒是計算機工程師出身,曾到美國留學,相當能侃,當時台灣民主正風光,他曾放言「大陸若武力犯台,我就駕機去保衛台灣」,可見是個心直口快的大嘴巴。。。他還有一部「老拳師的故事」系列,也很有意思。如今看來,他的兵器理論有明顯的 民科範兒,但勝在深入淺出,而且穿插各種武術軼聞,所以不管信不信的,大家都很愛看。關於其中的紕漏,早就有批駁的文章,樓上也已經有答主貼出來了。


關注有幾天了,一直沒說話,在等幾個裝逼犯。結果沒出現

國內練大槍的圈子就那麼大,幾個主流門派的練習者我都接觸過。所以大家怎麼練的我還是比較清楚的,但我從沒聽過誰說白蠟桿是槍之下材

槍桿要有彈性,不能柴。這是必須的,以前玩過一根很硬的槍桿,一磕碰震得虎口發麻。但我常用的是一根古法規格的牛筋木,頭細尾粗,也硬,但有彈性,玩很久像玉一樣舒服。

白蠟桿是好東西,撥攔挑扎都來得。但練起來很艱難,而且優勢並沒有那麼大,所以慢慢變成功力桿。我們私底下對白蠟卻真的是比功力,差一點點就非常明顯。

以前台灣那邊練大槍的來內地交流。他們是非常正統的北方槍。用我那種,用炭纖維,用竹竿。

倒是日本和香港把白蠟桿的練習保留下來了。來過幾批人內地學

_

下面是私貨

這麼久,我也沒見過戰場槍是怎麼個樣子。碰見的各地練槍的,攻擊模式細節不同,不過還是大差不差的。

所以我不清楚,有些人言之鑿鑿的戰場槍,他是怎麼知道的


六點半棍貌似只用坤甸木,近來也各種白蠟桿了。

大概是練的和打的有些不同?嗯嗯。


有人說這個問題先問是不是,我覺得是,至少不適合做戰槍是板上釘釘。白蠟神話形成時間我估計和站樁成了神話,內家拳成了玄學產自一個時代。

有些人啊,古人留下很多辯證的充滿實用智慧的武術書籍,你們偏偏不學不看不理解,天天說些玄之又玄還摻雜民族主義的東西。不好好動腦不好好實踐,凈在這說出一些脫離科學和現實的東西。真是令人捉急。


謝邀

所謂白蠟桿是槍之下材這種說法,無非就是明代吳殳《手臂錄》里寫的:「槍材,以徽州牛筋木者為上,劍脊木次之,紅棱勁而直,且易碎。白蠟軟,棍材也。」秦良玉白桿兵只說白木,雖然一般被認為是白蠟桿,但是畢竟證據還沒釘死。說不定是別的什麼白色木頭也不一定。所以我就不提了。咱單說古籍記載吧,咱們看看別的槍法古籍是怎麼說的。

明代程沖斗《長槍法選》中有提及:「其木色有稠木、有檀木、有檢栗木,皆大木取小劈刨而成,多不堅牢易斷。必選生成者為上,有檕條木,有牛筋木,有茶條木,有米枯木,有拓條木,有白蠟條木。各處土產不同,各名其異。惟取堅實體直,無大枒枝節疤者為上。」

看見沒?白蠟條木入選槍桿材質提名,白蠟桿表示要感謝CCTV,感謝MTV,感謝一直支持它的武術愛好者們。既然要問什麼時候開始的,那看看作者生日吧。程沖斗(1561-?)吳殳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死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我們可以認為《長槍法選》記載的白蠟桿比吳殳所說的「白蠟軟,棍材也」早大概一百年左右。

------------------------------------------前排廣告位-----------------------------------------------

合作媒體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軟桿是用來練的,上陣肯定還是硬木。


用白蠟桿最大的好處是「便宜!」「便宜!」「便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第二就是隨著明末清初,兵器沒落,拳法盛行。有了槍 --&>拳的這麼一個衍化過程。這個過程的代表在於內家三拳的興盛。特別在內家的理論下,「抖彈」成了大家一個津津樂道的詞。而這個用白蠟桿練功最好體現。這時候大杆子很多變成一種練功器械,或者互相融合。和原本本質上的槍已經漸行漸遠了。

第三隨著民間安定團結,戰場武術慢慢變成江湖械鬥。動輒3米+的槍也不方便,槍輕量化,短小化也成為一種趨勢

第四 隨著表演和健身武術的盛行。細、小、輕、彈的槍桿材料當然更受歡迎。但是這些都和本質的大槍關係意義不大了。


《南明史》秦良玉傳

太保既歸馬氏,農隙簡練士卒,精勁冠諸部。善用長矛,以白木為之,不假色飾。厥後屢立戰功,石砫白桿兵遂著名天下。秦良玉與夫馬千乘整飭土政,培訓軍伍,練出了一支戎伍肅然、所過秋毫無犯、為遠近所憚的石砫土兵。因執鋼矛帶鉤、尾有小鐵環,以硬雜木為桿的白桿槍,故稱白桿兵。 《馬氏家譜》


產量高,便宜,加工簡單。


什麼時候還真沒法考證。不過一般習練者用白蠟桿那簡直是必然趨勢,因為白蠟桿真的超~實~惠~!

又不需要上戰場面對鐵馬大甲,對練里軟硬區別也不是那麼大。軟就軟一點吧,勝在實惠,彎了裂了看不順眼就換毫不心疼。

說說大家點名的幾個槍材的價格問題。

我不知道明代的牛筋木跟今天的牛筋木是不是一回事,至少在今天,這個名為牛筋木的文玩,要足夠做槍桿的長度的,幾乎找不到。

來自與一位銷量不錯的電商店主的交談記錄。特鳴謝。為避免廣告嫌疑關鍵信息全部打碼。

最後你乎鍵武圈很厲害,有些答主在完全沒讀過《手臂錄》和新書《長兵短用篇》的情況下就敢漫吹吳老和戚老槍學,譬如沒翻開過論語就大談孔聖。


這個問題必須由有歷史跨度的人才能回答,就是經歷過演進過程的人。道聽途說的太多。本人想換個角度說下,說不對請見諒。 就說練槍的都是什麼人?首先是內家功夫行家,最起碼是系統專業搞武術的。這些人很少遇到,遇到也不認識,人家也不來討論用什麼槍桿的問題,和我們大眾沒話可說。他們應該比較低調的。然後,多數人是玩票的也喜愛武術的大眾,真是耍花槍的。就像戶外圈的,搞一身的名牌行頭,嘴炮全世界,其實就是偽驢友。說那些玩票的偽練家,就是給人看的,給人練的,沒人關注他,公園裡沒人跟他搭話估計就沒有練下去的動力了。還有一些人是喜歡武術,就想嘗試一下,鍛煉身體,也沒想練一輩子,一時興緻玩玩。可能沒多久就不玩了,也可能大眾休閑項目一樣真練了多少年。自己就是這種,呵呵。目前,大家說的都是裝備,燒裝備比真練簡單,無非花點錢,不受什麼累,不用吃什麼苦。搞一些專業的裝備,不是用的而是用來看的,說的。是不是有附庸風雅的感覺? 都是玩,也無可厚非,圖個高興。我只想說,喜歡武術,喜歡練槍,先練起來,無論白臘桿還是隨便一根木頭長棍,無論是基本功還是套路,找個依據練,找找感覺,就算有感覺了,白臘桿還不夠用的么?經濟實惠首先,不就是大眾健身用么,以後水平高了自然也知道用什麼更好。現在好槍桿要上千塊吧,哪天不練了就成雞肋了不是。沒事就胡說了一通,就當說我自己吧,平心靜氣的自己好好練,到頭來我們真不是給別人活的。 不好意思煩擾大家了。


看到好多人關注了這個問題(我自己也關注),但都沒有人回答。我見識少也沒辦法回答,我就好奇想請教一下「既然白蠟桿是槍之下材」的出處?


白蠟桿練槍的時候挺好用啊沒傳說的那麼軟,手感也不錯。


貌似戚繼光(評論里@曹宇狼提到了,是吳殳)說過「戰槍游場必敗,游槍戰場必敗。」

軍陣槍和民間槍選材標準不同吧?我讀書少,說錯了不要罵我。

我讀書少,果然一會兒就被挑出錯了。

臉快被打腫了


我以為你們說的是可以突突突的槍。


清朝中後期吧。

一是清朝沒人穿鐵甲了。

二是清朝耍把式的人多,有彈性的桿舞起來好看


白蠟桿便宜,而且軟,可以抖出花來。很多自以為懂的練習者一看,哇,抖成花了啊,高手!比如前一陣武版推崇的於承惠在《箭士柳白猿》里抖的棍花。好不好?好!然而也就是練功用用了,那些從裡面看出真東西的也是呵呵了。抖棍花是一股橫勁,譜云: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橫勁那麼明顯也就沒用了,而白蠟太軟根本用不出來起橫不見橫,真打起來一出棍花就露怯了。當然我不是針對於老,我是說在坐的各位,都是垃圾。得罪人太多,匿了。


這有個老師傅練大槍 問他的槍杆子說是用的老藤木


合格的軍用矛必須能插在土裡尖頭朝前抵得住敵軍騎兵衝鋒的衝力把敵軍騎兵紮成刺蝟。白蠟杆子什麼鬼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徐曉冬約戰武當掌門賀曦瑞?
中國傳統內家拳招數能否運用於ufc中?
為什麼徐曉東團隊里有些人一面挑釁傳武另一面卻對國內冷兵器團體選擇性失明?
腎的部位遭到猛烈擊打之後人真的會喪失行動能力嗎?
怎麼看待奧運柔道銅牌得主被小偷打這件事?

TAG:歷史 | 搏擊項目 | 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