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道德經》有無相生的看法?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我的理解是,有無是相對的。

有就是無,無就是有。

就像雞和蛋,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蛋是從雞那裡來,雞也是從蛋那裡來。

也說不清雞和蛋,誰是有誰是無,

誰在前誰在後。

有無,無有,無限循環。


你們都被某師傳染了一種訓詁句讀障礙症是么

整天TMD把古人一句話解出無數種內涵 美其名曰漢字之勃大莖深

老子沒工夫跟你們玩一語雙關 把很簡單的事搞得辣么玄妙有個卵用呢

有木有好好的上學讀書啊 你們覺得是小學生活好還是初中生活好啊

回頭好好補補小學吧

↓↓↓↓簡牘版就醬↓↓↓↓

↑上面:……猷難之 故終亡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 惡已 皆知善 此斯不善已 有亡之相生也

↓下接:難易之相成也 長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呈也 音聲之相和也 先後之相隨也 是(以聖人居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下一簡就是我名字的出處……有有方有無 有難方有易 有長方有短 有高方有下 有音方有聲 有先方有後

就這麼幾句話 有歧義嗎 有嗎 有嗎有嗎有嗎

道道名名有有無無 過分解讀文字的遊戲有意思么 沒機霸意思

五千言就把你玩得團團轉 想入這個門 還有百萬言等著你呢 不如趁早死心


道經第十一章: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卅就是三十,三十輻古代馬車的規格。轂是車的構件。埏埴,就是和泥。埏是揉,埴是土。牖就是窗戶。大意是說沒有虛,車子怎麼安裝?瓷器怎麼放東西?屋子怎麼住人?「有」是利,「無」才是用,「有」是可用之物,「無」才是用途本身。

既然名可名,非恆名也,這就涉及到老子的名相論了。簡單說,道是絕對的,而名相只是人類的分別心所創造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美之為美,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什麼是美,就拿個不美的概念和它做比較,才催生出了惡,沒有「有」何來「無」?沒有「矮」哪兒來的」高」?所以從名相的角度來說,有無是相生相伴的,相互依存的。這也是老子強烈辯證法的體現。


大學時一位老師曾經有個很有趣的比喻,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大家買房子買的是無還是有呢?其實是無,就是中間掏空的地方到底有多大……

但是為了這個呢,外面圍著的牆就叫做有。

買房的人不會在意【有】的大小,只會在意【無】的大小,而賣房的人也突出【無】的大小來當做賣點。

這就叫有無相生。


大家都說的好有道理,我就從理論上面講一講好了。

費曼有一個反物質理論,世界上找不到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甚至每一滴水,每個原子都有不同的屬性,但唯獨電子都是一模一樣的,宇宙中的所有電子都找不到任何差異。全宇宙的空間、星體和物質,都一個電子在不同時空的分身。它從大爆炸開始,在時間軸上前進,直到宇宙末日,又掉頭回去,逆行到宇宙誕生……無休無止的循環。

這世間的萬物,諸如你我,晚風,朝露,寒冰,烈火,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都是由電子組成。不僅有無相生,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月星辰花草樹木,是你是你都是你(????ω????)


人都說了有無是一體的

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你跟老子較什麼勁!


哈哈哈哈,有八個贊了。繼續修改下,添些內容,添些腦洞。

道德經可以作為哲學書看,也可以作為養生、權謀、管理、兵法、為人處事甚至笑話書看,甚至當成無上修仙法門看。

老子升天了,魯迅掛了,馬克思也死了。 先賢如他們本人是沒法蹦出來,教育我們這些萌呆後輩,他當初寫下這些文字到底是想傳達個什麼意思。 所以啊!~別太信他人的解說翻譯,只管看著他們的文字加上自己有限的學識嘗試站在先賢們的立場開腦洞理解。下面拋磚引玉敲敲我理解的道德經第一段,歡迎點贊更歡迎噴。

道可道,非常道。這個世界的本質或者說規則、規律(道)是有跡可循的。至少老子本人是看的清清楚楚,但是老子很難向我們這些萌呆描述這個世界的本質、規則、規律(道)是怎麼個有跡可循法。老子本來什麼都不想說,但是老子出關逍遙時被某個臭粉絲逼著不得已才寫下這個鳥道德經的,所以老子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艹艹艹,看下面老子不整的你們不要不要的。

為什麼說道可道,非常道呢?因為名(相)可名(名稱),非常名啊。你說什麼是名可名,非常名。好吧~這就問題來了吧。老子隨便向你們解釋一下什麼叫名可名,非常名。我們約定把石頭(相)取名叫石頭(名稱),石頭才叫石頭。把太陽取名叫太陽,太陽才叫太陽。可是想想在我們沒約定好把石頭取名叫石頭之前,石頭叫什麼呢?再說說太陽他么的又叫日,又叫sun,真他么讓老子煩。更何況這個道是老子沒跟你們這些萌呆約定好,就強行把道取名叫道。這讓老子怎麼跟你們這些萌呆描述,老子命名這個道是個什麼道。老子把這個道不止取名叫道,老子還把它取名叫大,叫玄、叫逝,叫遠,叫一,叫無。 哈哈哈,略燒腦吧,老子他就是這麼個傲嬌貨。叫你個臭粉絲逼老子他寫道德經。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該殺千刀的中國古文字。童鞋們結合前面兩句讓我們開腦洞理解下老子當初是用什麼語氣、節奏說這句話。又怎麼被那個臭粉絲用文字記下,然後再被我們這些後輩看到的。大部分童鞋這樣斷句的、無 名天地之始,有 名萬物之母。也有部分童鞋這樣斷句的、無名 天地之始,有名 萬物之母。更有部分童鞋這樣斷句、無 名 天 地 之 始,有 名 萬 物 之 母。下面誰去招魂、驅鬼讓老子本人從墳墓里蹦出來,批斷下誰的斷句更貼近老子本人意思。我個人更傾向第二個斷句 前面一句正在說名可名。 下面繼續開腦洞,用到愛因斯坦的一個公式E=MC2,物質既是能量,能量既是物質。所以它們本源上是一體的,能量壓縮後既是物質,物質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能量(核能既是最為淺薄的物質轉化為能量)。從目前物理科學能知已知的物質都是由電子,質子,中子組成。所以木炭跟磚石沒什麼區別,黃金跟鐵本質上也沒什麼區別。在一定條件下,黃金可以變鐵,鐵也可以變黃金。科學已證實電子、質子、中子還可以繼續分割為夸克。夸克可以繼續分為正夸克跟反夸克。夸克還可以分割嗎?我想應該是可以的,分割後會是能量嗎?或是其它的什麼?且不管就命名它為一吧。 這個腦洞一開,嘿、就全部說的通了。天地萬物開始時是不存在(混沌)的、或者說是一樣的,混沌化為能量?好吧。萬物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能量(或者說混沌)啊。能量怎麼命名?命名為一?為大?為逝?為無?為能量?都沒有你我,誰來命名。後來啊能量聚集在一起,大爆炸。就有了電子,中子,質子。電子,質子,中子再聚集在一起有了萬事萬物。三生萬物啊。道(混沌?)生一(能量?)、一生二(正夸克跟反夸克?)、二生三(電子、質子、中子?)、三生萬物。 天地(萬物)的源頭是混沌(不分彼此)是沒法用名來把它們區分開來,當混沌化為萬物後才有了名把萬物稱為萬物。 福生那個無量天尊。南無那個阿彌豆腐。

故常無欲 以觀其妙,常有欲 以觀其徼。不要問我怎麼這樣斷句,是因為第三句。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老子讓我們這些萌呆跟老子一樣純客觀、純理性、不帶任何感情色彩(故恆無欲)去觀察、感受這個世界的本質、規律、規則(道、妙)。也許我們就能像老子一樣找到這個世界的本質、規律、規則。 如果我們有幸找到了,即可稱為悟道之人。 悟道之後該怎麼做呢?那就主觀的帶著自身慾望(恆有欲)判斷一下我們找到的這個世界規律對我們有什麼幫助,有多大的幫助,我們該怎麼去利用這個道。(這就叫術,術為道的用法。儌 範疇 邊界)。 所以啊~良心大大的老子說這句話是在教我們這些萌呆後輩怎麼去悟道,悟道後又怎麼掌道。·················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兩者是指什麼?當然是指觀其妙的妙(道)啦,觀其徼的徼(術)啦。我們純客觀純理性觀察這個世界的本質、規則、規律(道、妙),然後主觀用腦想想我們觀察到的這個道對我們有什麼用處,我們該怎麼利用這個道(道的用法即稱它為徼或術)。此二者一個是世界本質、規律、規則(道)一個是自然規律的用處(術),就統統把它們把它取名叫玄(道.術)吧,玄之又玄啊,是啊、玄之又玄。老子的眾多道法道術(道.術)皆出此門。

哈哈、有八個贊了。我嘗試來給大家瞎講個道、術的例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之道就是人心,人心既是人之道。人之術就是行為,行為既是人之術。 好!我們怎麼來悟這個人之道呢? 從這兩句話下手 (故常無欲 以觀其妙、譬如打坐啊~站樁啊~念佛啊~太極拳~練字~茶道~釣魚啊各種動功、靜功、咒語、觀想等等。等達到沒有雜念(常無欲)的時候再細細觀察自己的心靈。)(常有欲 以觀其徼。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哈哈哈哈哈,大家一起來修仙啊~修道啊~修真啊~揮一揮小手就能飛天遁地~排山倒海~金錢美人啊。哈哈哈哈哈哈。想想都有點兒那個小興奮。福生那個無量天尊!!南無那個阿彌豆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啦啦啦啦啦~腦洞告一段落。 若滿一百贊,再繼續更新後面的理解。畢竟老子懶我更懶~~


有來才有去,有得才有失。得失等概念是根據自己觀念的改變而改變的,比方說你很看重這把椅子,你失去了它,那你就感覺失去的很多。你對椅子不甚在意,那麼你失去了也就是失去了一把椅子。你本來就覺得椅子無用,甚至幾乎當他不存在,那失去了這把椅子,你的態度可能就是,哦,沒了啊,沒了就沒了,就成了幾乎沒有失去。

有無也是如此,你說不清物質上到底有沒有,思想上你覺得沒,可能物質上的確存在,不過你一輩子也碰不到,那對你來說也就和的確沒一樣。有無的標準呀,到底有沒有呀這種東西是不必深究的,老子的哲學是簡單的,不必往複雜了去。

有無,得到和失去,長與短,美與丑,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某個情況下相對的,也是可以轉變的。

沒有有的概念就沒有無的概念,沒有無的概念也就沒有有的概念。

假使,天下萬物你都有,那你就不知道什麼叫無,假如你什麼都沒,那你也就沒了有的概念。

有無不是絕對的,是相互依存的,也可以從無到有,從有到無。

的確不必糾結無之前有或者沒有,莊子糾結過。得出個關於事物概念很奇妙的感嘆,感嘆了下這種概念的轉變與循環。

然後說不必糾結那麼許多,模糊,隨遇而安就好。

我也是這個態度,一件事弄不懂了,我覺得懂不懂分的清不清不重要,那就隨他去吧,不懂就不懂,知有涯,多點少點,區別不大,也不重要,再說沒有一個所謂正確的標準,得到的結論是可以不同的,怎麼樣的結論都行。


「無」是體,「有」是用,即體顯用,即用顯體。一言以蔽之,體用不二。故云「相生」。同出者,同出於「道」,然「無」乃「道」之體,故可等同於「道」,「有」則只是「無」之顯用

何為體?何為用?舉太陽言之,太陽是體,其昭明之光是用。


有無相互轉化,老子說名可名,非常名,他不會跟你糾結什麼是什麼不是什麼,重點在生字上,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中的有、恃、居,會轉化為無、累和去,不有則不無,不恃則不累,不居則不去,故無憂。生、為和功成是一個過程不可逆,你要追求的是無不生,無不為,無不功成,就這。


我覺得,有,無,相生。

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有,無相,生。

無相,沒有個具體形象,用意識想出來的東西。

比如,丹田中的氣,啥形狀啊?充滿了再壓縮,最後成了一個雞蛋,雞蛋中孕育個雞,額,這就是元嬰嗎?

混沌初開,形如雞子。難道跟這隻雞差不多?

不胡思亂想了,等雞出來了就知道了。


有無相生裡面的「有」和「無」是相對的概念,就好比長和短,胖和瘦,遠和進,需要它們倆共同存在,另一方才有意義。當你定義某一特徵是「胖」的時候,和這個特徵相對「非·胖」或者「瘦」(雖然不嚴格)就已經定義了,這個就是「相生」。好比你掰斷一根筷子,掰斷成的兩節是一起出現的,沒有說誰先誰後的問題。

注意「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的「無」,和前述不一樣。這裡的「無」更應該作為「虛空」或者「混沌」來理解。比方說雞蛋(以下的蛋都當做雞蛋理解)問題,雞和蛋是相生的概念,它倆是同時定義的。但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變化的進程中那個被定義為雞或者蛋的那個生物,在這個被定義的階段之前,它就不能叫雞或蛋,不管你叫它原雞野雞什麼的,總而言之它不能叫做雞,它是「非雞」。那總的進程就是「非雞非蛋」生出「雞與蛋」,也可以說「無雞無蛋」生「雞與蛋」。從無到有,也就是無生有,或者「有生於無」。無生有 和 有無相生 都涉及到邏輯概念


從體上講,有無不能相生,有就是有,無就是無,無中不能生有。從相上講,有無可以轉換,有相、無相的體都是一個。世界本來一體,才會發生轉換。世界如果不是一體不二的,現象上就不會改變和轉換了。


你沒看見的,管它叫無;

能看見的,管它叫有。

你的視力、你的儀器只能決定你能看到什麼,卻證明不了它本來是什麼

莊子說「夏蟲不可語於冰」,人不過是「四季蟲」。


古人樸素的世界觀,無指的是空間,有指的是物體


老子的思想是非常妙的,建議通讀道德經,很多東西,說出來反倒沒那麼妙了。


呵呵。

不是"有無相生",是"有無之相,生也"。(這6個字是帛書版本,逗號是我的理解)

如果解為有無互相生的話,

  • 那麼高下互相盈么?那麼不是蘋果砸牛頓腦袋,而是牛頓腦袋和蘋果互相砸了。

  • 那麼前後互相隨么?小狗咬自己尾巴呢?呵呵

要理解這句話,需要了解有、無、相、生這四個字的在道德經成書之前的意思,這裡主要參考甲骨文和金文的一些資料。

  • ,「又」是「有」的本字,甲骨文又像手張開,有所抓持,金文加肉(月),另造有代替。

  • ,說文解字「亡也」,隱匿不見的意思,可參照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七十五:L部首系列字。

有與無(亡)是可把持感知與隱匿不可感知的概念對。

  • ,甲骨文本義為用眼睛觀察一棵樹,即對一個目標的總體觀察。甲骨文相中的木的位置是有變化的,可以在右側,也可以在目的上部。破譯甲骨文字之一百六十八:相 省

  • ,甲骨文字形來看,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本義:草木從土裡生長出來。長出來了,就由無(隱匿不見)變成有(可持/見)了。

這樣就可順利解讀為「分辨有和無的話,讓其出現、可見、emerge就知道了」。

這樣解是符合上下文的。

  • 章首提到的美和惡(類似現在的厭惡的惡wù),善和不善的分辨(知)是因為人們頭腦的定義而對照出現的
  • 這種對照都是人為的間接物,聖人無"為",章尾講應行不言(頭腦認識的言語表達)之教(知行合一),因為身教是傳遞"道"這種隱性知識的更好方法。

BTW,

有和無在第一章就有提到,但是道德經第一句就講了名相的不確定性,他不會像編程時先claim一個有和無的絕對定義,因為他講的那個道是連續動態的,只不過是否被你感知到而已。

另外,我不會告訴你複雜系統的重要特性就是湧現性emerge的。


推薦閱讀:

道教修鍊看道德經怎麼樣?
《道德經》中,「沖氣以為和」的「沖」字作何義解?
道德經是否推崇愚民統治?

TAG: | 道德經書籍 | 莊子人物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