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學生在本地找工作有多難?

應屆留學生指澳洲八大本科畢業。找工作指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

聽說沒有 PR 就根本找不到與專業對口工作?但一些大學(如悉尼大學)不是有 placements 嗎?

應屆留學生拿 PR 到底有多難?

疑問源自於認識的幾個澳洲 top3 讀出來的哥哥姐姐現在都澳洲本地在做端盤子一類的工作,讓我十分苦惱是否應該放棄國內大學去澳洲就讀,畢竟若花一大筆錢回國文憑當 211 用實在是…


從UNSW畢業也有五年了,換了三份工作,皆為正式工作,到現在才算是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

首先,重事說三:找工作不難,找工作不難,找工作不難。

其次,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說難,也不難。

最後,PR其實不是個問題,只是很多人認為他是個問題,並把自己的不足歸結於PR上,所以慢慢的就變成了個問題

作為一個在澳七年的土鱉,在此傳授一些人生經驗:

1. 上學期間,不要全身心撲到作業上,除非是超大型企業錄取應屆畢業生的Graduate Program,土澳公司很少看成績

補:你是想走學術圈刷學位的,第一條不成立。

2. 上學期間,不要去刷盤子端茶送水,除了能給你買張去度假的機票,對你的未來毫無意義。

補:你是那種完全不缺錢開著路虎送外賣只為了泡妞打法時間的二代,第二條不成立。

3. 上學期間,多去參加各種Volunteer,越大的公司,行業內知名度越高的越好,這件事重要,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補:如果是學校內部的Volunteer Opportunity,不要參加,第三條不成立。

4. 上學期間,不要停止去發簡歷,第一份工作可以找的比較lowB一點,工資不怎麼好的(比如gumtree上面的一些工作),但一定要是行業內的,僱主能夠給你出具reference的。

補:工資低於州最低工資,僱主不是善茬,擺明了要壓榨你,直接走人,第四條不成立。

5. 上學期間,英語「盡自己努力」去學好吧,至少要聽得懂別人在說什麼,至少Email能明白怎麼寫,至少簡歷明白怎麼寫,至少面試的問題你能對答如流。

補:畢業後打算當職業代購,微信屏霸的,第五條不成立

6. 注重人際關係,去結識那些你看上去以後會對你有所幫助的人。事實上70%的工作機會都是朋友之間相互介紹的。這點無論中外,都是一樣,老外還專門對這個發明了個專有名詞:Potential Job Market,我現在所在的公司HR甚至在內部發郵件,能介紹一個合適的人我們甚至有獎金。

補:識人有術,若對方有仗著自己幫忙來要求你這要求你那,第六條不成立

-----9月25日更新

這周五的monthly review,manager給了不少好評,我想這6個月的probationary如果之後不喝醉酒拳打CEO腳踢HR,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先前不少知友在評論區提及reference check的問題,這裡我把這個問題展開一下。

土澳這裡找工作非常看重兩點,一是local experience,二是reference。第一點不提了,這裡僅僅說下第二點。

1. reference就是你的簡歷中提到的你的working history,原則上只要你寫上去的,新公司的HR都會進行背景調查,當然你也可以把一些不太好的黑歷史不寫上去,這樣人家就不會查到了。

2. reference是比你自說自話的experience更強的存在,通常新公司的HR會向referee問很多關於你的問題,有時候一些問題還很刁鑽。

3. reference基本上是要以誠信為本,不應該把一個煮飯大媽硬說成是你的Director,這樣的行為涉嫌嚴重的個人誠信問題。即使順利入職之後被發現,華人小公司可能還會不了了之,但是洋人的公司是會被造成嚴重後果的,越大的公司後果越嚴重。

4. 雖說是不要弄虛作假,但是你倒不必去找你的HR給你開reference,你只要找你直接manager,或者是team leader就可以了。通常這些人都是你每天都打交道的,也容易說明白你的職責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容易幫你說好話。

5. 新公司做reference check的時候通常會審查referee的Email,title,公司業務等,所以務必要留referee的企業郵箱。

6. 綜上所述,你在學習期間應該越早找volunteer,internship越好,沖著名氣大的公司去找,因為一份有分量的reference勝過千言萬語。

7. 對於IT專業的同學,除了reference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拿得出手的東西,即你們曾經做過的project,這個是和reference等同的存在,甚至有時候會更加重要!選一個你們拿得出手的自己做的項目,放到Github上去吧~

8. 不要自作聰明複製別人的代碼說是你做的,要知道Github都是CTO級別的人看的,為了看你的coding style是不是足夠優秀,你覺得CTO用Google用的怎麼樣?

9. 很多時候工科/IT崗位的面試可能會涉及一個whiteboard test,這個往往是現場給你出題的,是一個比較難的測試。因為同時考驗你communication, presentation, technolog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但是如果有這種測試,通常面試官會提前告訴你來做準備。YouTube上有很多whiteboard test的example,多看看會有好處。

暫時就這麼多,占坑待更


開宗明義,找工作不難,找理想的工作很難很難。擁有合法居留簽證的前提下,出去打打零工一點也不難,想一畢業各大投行的Offer到你面前來,很難很難。

其次難也是得分專業的。本文探討的角度僅從以普通和不錯的平均分畢業的商科專業留學生來說。可能知乎上都是澳洲學術精英,門門HD不在話下,但至少我生活中接觸過的大部分人,都是以C和D作為平均分成績畢業的,我個人相信這些人是占求職人數的大部分的。在這裡就不要跟我扯什麼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這樣的雞湯了,第一金子很稀有但很多人都只是石頭,第二金子不會發光,除非有光給它照,你就算是金山金塊,要是沒光線,也就跟黑石頭差不多。最後請注意,本文全部基於商科專業畢業的留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在澳洲職場上求職而言,請各位讀Phd和Research的學術大神們繞道。

各位小留們你們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出去大街上一問同樣面孔的華裔留學生,大部分回應都是學商科的吧?我還沒算其他國家來的留學生。澳洲就這麼點大市場,競爭難度可想而知。雖然例如IT也難,但和商學院畢業的學生比,還是好太多了。很多不是商科畢業的小留們,的確可以聊聊怎麼不用PR做求職敲門磚。

其實我真的不想每天宣揚什麼唯PR論,但那是我發明這個概念的嗎?是澳洲商科畢業生在求職市場的現狀,在實在辨別不了大批量來自不同國度的非英語母語畢業生的優劣程度情況下,用有沒有身份來辨別豈不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更不要提什麼保障本地人就業這樣的政策了。

又有朋友肯定要講了,我讀完商科畢業了之後不是還有457和其他偏遠地區工作簽證可以擔保我嗎?沒錯是有這麼一類別的簽證,可問題是有多少公司願意這麼干?

1. 移民局會問為什麼有相同學歷背景情況下你要去僱傭一個外國人,偏遠地區僱主擔保還需要記錄面試求職過程,公司覺得解釋起來好麻煩。

2. 移民局會審核你的公司財政狀況是否符合僱主擔保的要求,公司覺得提交起來好麻煩。

3. PR擔保下來萬一員工辭職了咋辦,我豈不是做了活雷鋒?麻煩。

4. 萬一審批流程長,材料準備周期久,像你簽證今天到期我的材料今天才準備好遞交,沒趕得及續上Bridging Visa咋辦?我可是正等著用人呢,麻煩。

其他政策變動暫且按下不表,就這麼幾個現實的表面問題,你就知道為什麼在商科畢業生招聘市場唯PR論不無道理了。可能很多人又會講了,那像Commonwealth之類的銀行裡面坐著那麼多年輕的小姑娘,各個客戶經理旁邊坐著的實習生MM,難道她們都有身份?很遺憾,不管她們身份怎麼來的,她們就是有身份才能進得了這門檻。再說了,別人也許是保養好呢,而且人家身上各種考的證,霸王級英語口語和廣東話你咋就忽視呢?不過有一點我是認同各位贊我和噴我的朋友們的,那就是無論如何你的英語要好,要很好,等到了雅思4個8的程度,我覺得你也不用擔心簽證了,因為就讀會計要有這本事,要不你已經拿到綠卡或者可以給公司證明你很快能拿到綠卡。

當然,如果家裡人在這邊有資源,例如有某位符合僱主擔保資質的親戚開的公司,那你可以去諮詢下正規中介如何辦理僱主擔保。又如果你手握大客戶資源或者能促成一筆大單,那不少本地僱主也是歡迎你加入的。最後我不怕報復地說一句,凡是知乎上一口一個花錢買僱主擔保名額或者一開口就是僱主擔保很簡單我們可以辦理之類的回答,請各位知友們擦亮雙眼,勿踩雷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評論我直接給刪了,有些私信我也懶得回了。某些朋友跟我爭什麼呢?跟我扯了半天「我找工作就沒看簽證問題,呵呵呵我還不是找到啦」。啰嗦到最後一問,我是學IT/Engineering的!那你跟我說什麼?這不就是就是澳洲普遍存在的情況嗎?商科學生嘮叨沒PR找不到工作,然後IT/Engineering的出來啪啪打臉。我就這麼說:我認識的學習其他專業的人,除了傳媒,設計之外,尤其是STEM Major的,只要能順利畢業基本都沒太擔心找工作的簽證問題,原因是什麼自己去揣摩。另外對各位提供稅號和銀行賬戶給公司之後,然後說「看到沒,別人不關心我啥簽證」的朋友們嘮叨一句,你真的以為你的公司不會知道你的簽證狀況和到期時間?不信的話,去CBA在線申請個信用卡,第二第三步就可以清楚看到你的簽證狀況。

還有種朋友我是更無語,爭論了半天來句「雖然我有PR但我的公司沒看重這個」,真謝謝了。最後請各位講述著「我親戚、我同事、我同學、我朋友」(排名不分先後)故事的知友們,替我答案舉報一下,或者點個反對以及沒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著對答案負責的態度,我還是想更新一下,現在非移民專業留學生想要憑自己的實力留下,已經近乎不可能了。明年起,457簽證將成為歷史,新的TSS簽證要求3年的全職經驗,對於留學生來說,近乎等於關上了留下的大門了,所以請讀者們來澳洲前好好掂量下要不要就讀移民專業。


不多加個人背景了,這篇答案討論澳洲面試技巧,直接說乾貨。

首先你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咱們再聊(問題篇幅為非乾貨):

1,你真心喜歡澳洲嗎

好多人,真的是好多人。一邊罵著澳洲綠卡的要求多麼苛刻,彷彿綠卡的設置就是為了限制我們中國人而誕生的;一次次的考雅思刷PTE考翻譯證。想方設法加分甚至被移民中介忽悠跑去偏遠地區呆上幾年。折騰半天拿到綠卡了,發現:我擦,找不到工作!說好的綠卡到手,美好生活在我手呢?!

於是有人拋棄綠卡就回國了。

是的,有很多人是不屑於澳洲綠卡的。

有人工作了幾年,發現還是國內老爸所創立的家族產業掙得多,就回去了。

掙得沒有澳洲多?沒關係啊,國內美食多,朋友多。澳洲除了悉尼墨爾本的市中心外,其他地方過了八點基本沒人了。這叫什麼「生活」?

2,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嗎

你可以懶惰,但你至少得獨立吧?

你可以「知足」,但也不能讓家人喝西北風吧?

你可以奮鬥,哪怕願意付出家庭和諧為代價。如果這是你想要的話。

「我老婆竟然不理解我工作忙沒空理她?這一點都不支持我,離婚!」

你可以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選擇任何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沒有必要別人告訴你什麼是「精英」,你就去健身去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書看3000部電影去學習繪畫書法八種外語跳舞游泳攝影。

然後所有東西半途而廢。

你有病嗎?早幹嘛去了?

當然有人要說不試怎麼知道。請記住,試的前提是不影響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的大前提下去試。你用本科時間去看3000部電影去說走就走,然後掛科。

我真的認為這不是個明智的選擇。至少對於大部分並不是天賦異稟的人,不是。

3,你做好為你自己的決定負責的準備了嗎

第一代移民是比較痛苦的。哪怕你本科就來了,很多習慣語言文化,還是骨子裡的中國人。你要知道你的下一代,也許對中國文化一點都不感興趣,你能忍受那種失落嗎?也有可能他對中國文化異常感興趣,還埋怨你當初幹嘛不把他生在中國。你會在心裡暗罵:這個小兔崽子,老子當年多辛苦啊才在這個國家紮根,你現在倒想回去了!

還有,你的父母不可能永遠年輕,他們年老了願意過來嗎?還是你回去?回去的話,工作怎麼辦?不適應國內的文化怎麼辦?在國內幾乎沒有人脈怎麼辦?在澳洲工作,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歧視,怎麼辦?

回答了這三個問題後,得開始工作了吧?我們正式進入找工作的面試環節。

每個專業不一樣,但總的來說,PR是前提。沒有公司願意找一個隨時可能被移民局趕走的人,這個不難理解吧?

儘可能早的接觸整個社會

我manager的孩子研究生一年級,申請了KPMG和TELSTRA的internship,都拿到offer 了,正在選最後要去哪個。

international student呢?學校的placement,沒資格參加;校外的internship,沒資格參加;沒有工作簽證,不可能找到工作。

這是不公平嗎?你交了學費,人家local也沒比你少交多少(你可以查查八大的學費,你和local差多少。有人質疑學費的問題,其實我讀書的時候本島的大學都幾乎是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兩倍。學科不同學費也不同。但總的來說他們local要上學,也不是那麼便宜的)。他爸媽或者他還交稅呢。人家不先滿足自己國民的需求而把機會給你讓你捷足先登,那才是不公平吧?

如果不缺錢的話,可以去做volunteer啊!我在塔斯馬尼亞幹了三四份volunteer後,來墨爾本的第一個星期做的事情就是搜墨爾本的會計相關的volunteer的工作。我不要錢也不給錢,打雜總能幹吧?

Google不像百度那麼沒良心,所以一般都能找到靠譜的。當然安全意識很重要,不要上當受騙,可疑的點一定要想到,不要被沖昏了頭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2,面試準備

A,OK,順利畢業了,經過努力雅思,翻譯證考出來了,PR順利下來了。開始找工作了。

你要做好準備,一個月找不到工作,很正常。

我記得我入學莫納什的時候學校還發信息說莫納什的畢業生就業率是很高的,平均畢業32天(具體不記得多少天了,三十齣頭)找到工作。

記得哦,這是平均,是包含所有專業所有學生的。

好好修改你的CV,cover letter。不懂的話多琢磨,多找資料。不要老是問「大神」,「大神」有可能是家裡蹲大學的摳腳大仙。網上資料那麼多,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甚至研究生畢業生,找資料不難吧?你還可以尋求學校里career hub的幫助,讓他們幫改CV和做一個模擬interview。學校是各種無償服務都那麼多,為什麼你不知道用呢?

得到面試通知了,記得問清楚公司名字,給你打電話的人的名字,面試時間。實在擔心自己弄錯的話,可以禮貌的說:可不可以給我發一封confirmation email,把地址和時間都發給我。一般來說別人都是願意的。

OK,知道時間地址公司名字職位要求了。

Google。把你能在網上找到的任何關於這家公司的資料總結起來:公司的文化,企業的產品,公司的主要客戶,主要director,你的部門經理,甚至Google review上之前員工的評價。都可以讀一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么。

B,在網上找到20-30個常見的interview questions做準備。

會計的話,一般firm會問專業性的問題。四大是肯定會問的。如果你申請的是tax accountant職位,面試前你是不是應該把tax law的lecture slides快速過一遍?

但是總的來說,都是問behaviour questions。

一般來說就是最常識的回答模式了:STAR+PL

S:situation

T:task

A:activity

R:result

P:principle

L:learning

工作了才發現,原來那些看起來假大空的詞,真的是工作上最重要的,下面我會結合我面試的經驗來簡單回答以下問題並用到STAR+PL method:

-team work

問:當你和上級或者同事有不同意見時,你是怎麼處理的?

答:首先來說,我認為在工作中遇到不同的意見,是很正常的。比如說我之前在一家accounting firm工作的時候,因為主要工作是做稅法這一塊,而每個會計對稅法都會稍有不同的見解。有一次對於一個deduction的percentage的問題,我和我的manager有不同意見。他希望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就讓我回去找資料,我就找到資料回去和他討論,最後結果是他的說法是對的因為我少考慮了一個問題。從中我學到了很多,而且自己找出自己的錯誤及疏忽點,會讓這個知識點更牢固。我的原則是我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但是不會盲從。當然最重要的是從整個團隊的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

這個問題的背後的故事就是,如果你是生性很aggressive的人,可能工作不久就會因為意見不合和同事吵架。當然有的工作崗位不需要「和稀泥」的人,你大可以表現得更自信。面試答題一定要注意隨機應變。

-time management skill

問:你有沒有工作量很多的時候?你是怎麼安排時間的?怎麼疏解自己的壓力?

答:首先我作為一名在澳洲五年半的國際留學生,我相信我自己的獨立能力是很強的。在我本科期間我同時做三份志願者工作一份實習並且我還是full time student。我必須得學會怎麼去平衡我的學習生活,課外生活和個人生活。其次我之前的工作經驗中,manager經常會在我已有的任務中加給我臨時的任務。我的處理方法是:和manager交流好哪一些是緊急的哪一些是次要的。並且緊急的任務如果我真的沒有辦法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我會提前和manager打招呼,解釋原因希望可以延長時間或者尋求他或別的資源的幫助。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沒有公司願意找一個不靠譜的人。幹活拖拖拉拉,不能完成的工作不提前說到最後一分鐘才暴露,措手不及太可怕了。

-interpersonal skill

問:我們公司比較多元化,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人,你要怎麼處理這樣的差異?

答:我很喜歡接觸不同文化的人,因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才能讓每個人與眾不同。我本科時候最好的幾個朋友,有法國的,英國的,澳洲的,非洲的,馬來西亞的。我覺得我有足夠好的交際能力去處理人際關係。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吧。我前年在一個非盈利組織做second hand stuff銷售員的時候,我創下了那個店開業以來的最高日銷售額。因為我能很用心的去記住每一個常客的喜好,並在他們來店裡時給他們適當的推薦,所以他們都喜歡在我值班那天來買東西。我想這與我的interpersonal skill是離不開的。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你的交際水平如何,能不能有效率的去解決問題。

-你未來三年五年有什麼計劃?

問:你既然以前在會計事務所工作過,現在來到公司的環境的話,未來三五年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你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偏專業的還是偏交際能力的?

答:我喜歡兩者結合的工作,既可以讓我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提高我的soft skill。這就是我為什麼申請這個工作的原因。我覺得就個人而言,firm的工作有點壓力過大而且交流不多我不太喜歡。我未來三五年的計劃是希望能考出CPA,並且熟悉整個business process,好好打好職業的基礎。我算是職場的新人,所以你要是問我太長遠的計劃,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以前會覺得會計無非是記一些公式算一些數。但是在工作中實際運用課本里所說的「professional judgement」,這是我覺得會計這個職業很有魅力的地方。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公司不想招一個做不了一年就走人的人。他們想知道你的規劃和他們的預期是否契合。

突然發現已經寫了好多了。就不再細說了,我想大家也看懂我的意思了。雖然我們只是剛畢業的學生,沒有太多經驗可談,但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提前準備,理順來。然後自信自然的回答,就好了。

不要罵我打腫臉充胖子哈。我的經驗是只要是有面試機會我一定會抓住並拿下的。至今為止包括實習一共五個面試(我們塔斯馬尼亞大學留學生是有資格申請placement的。^_^),都拿到了。畢竟我一到presentation類似狀況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當然我也不是只會「和稀泥」的人。

今年找工作的時候有一個entry level的business analyst的職位,在經歷了aptitude test-HRbusiness manager的面試後,最後的CEO+Business manager面試環節,他們問了我一堆專業問題但和business analyst不相關的題。

-Dick smith倒閉了,你Tax law 考了HD,能從tax的角度分析這個倒閉的影響嗎?

-Enron的scandal是怎麼回事?你能大致描述一下嗎?

-Quick ratio是用來幹什麼的?inventory turnover怎麼算?FOB和其它的運輸方式有什麼不同?你知道marketing的七個P是什麼嗎?

.......

好傢夥,四十分鐘面試把經濟金融會計市場營銷管理學的知識都問了個遍,還輕蔑的來一句,你不是剛畢業半年嗎?剛剛那些ratio怎麼回答得那麼慢。

xbwjsydiwndjaofbsjwgeifhb!

我剛剛對於Dick Smith倒閉問題還有Enron scandal問題可是相當於臨場寫了兩篇essay啊哥哥..

最後讓我問問題環節,我忍住氣說:

-我在Google review上看過貴公司前員工的一些留言,有好的評價也有不好的評價。有的人提到說公司的文化比較stressful,我想請問一下作為公司的CEO,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他臉紅了支支吾吾了五秒鐘和我扯:我們啊..就是 professional啊……工作的時候就是要認真做工作的事情。評價有好有壞,很正常的

嘛...

然後隔了一個星期他們給我打電話讓我去上班,我說:不好意思,我已經找到工作了。

如果功力不夠,不建議和老闆抬杠。但是要記住,除了親人沒得選,其它所有東西都是雙向選擇。別把自己給委屈了。

PS:你工作後就會發現,生活不會因為你拿到文憑或者拿到PR或者找到工作而停止。各種crap會等著你。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but you"ll gonna love it.


是十分難,太多人都說澳洲護士好找工作,我來說說我的經驗。

在澳洲八大中掛科率最高的一所大學裡畢業,三年穩穩讀下來,第三年時沒有pr無法參加本地人的computer match,說是要等他們第一輪完後看有沒有空位才會考慮留學生。第一輪結果出來了,我打電話發email去各個醫院問,都招滿了,沒有空位。留學生希望比較大的是私立醫院,但是現在其實本地護士學生找到實習年的人數也一年不如一年了,一個空位就有幾百人申請,肯定還是本地人優先然後最後考慮留學生。

那麼說說我的情況吧。我在大三時的上半學期就把英語這個關卡給拿下了,然後在養老院工作了一年左右時間。PR在畢業後的第四個月頭就批下來了,榮幸的趕上了兩個大醫院的mid year intake的收人時間(名額都非常之少),然而並沒有進,大概是我簡歷和面試太爛了吧 。

順帶一提,我畢業第二個月在之前實習的一個小醫院裡拿到了一份兼職的工作,但那時在忙簽證那些事,拖了許久,上了三個buddy shifts,某天經理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想要offer我一個 grad year! 我整個開心炸了!從去年開始,我就一直想要一個實習年,因為護士有沒有實習年真心特別重要,很多有post graduate program的大醫院都要去申請人都要經歷一個實習年。

再次特別需要感謝當時實習帶我的護士,她在那個醫院工作了二十幾年,她今年已經退休了,她看中了我,說我是她那年遇到的最好的護士學生,在經理和護士總管面前說了我許多好話,所以我才能拿到這份工作,不然我估計還一直在養老院里洗屁股呢。

我原先還對這種引薦方式有點介意,後來去見了我以前做home care的僱主,跟他說了這件事,他對我說:「這是對你的最高評價,人家選擇你,不是因為你的簡歷寫得多好看或者是你的面試表現得多好,而是看中了你工作時的表現。」 這樣一聽我的內心都要飛上天了~

總之,我的運氣真心是特別好,遇到了貴人。

我的其他留學生朋友呢,成績比我好很多的學霸兩人組,畢業後也沒找到護士工作,在一家連鎖診所里做醫生助手兼職前台;另一個學霸同學呢,在一家診所內做前台;我的好朋友,原本在護士中介上班,然後在一家非常大的診所里找到了護士工作,後來有醫院給她offer,她拒絕了,因為她在努力轉行中,希望以後能夠回她的家鄉發展。

原本和我應該同時畢業的一個朋友,因為掛科了晚一年畢業,她的機會和運氣真心是比我們當時好一點。去年剛好有一個私立醫院提前招好了一批人,結果臨時改整個實習年的政策,導致一大批人直接跳槽,年底又重新開了申請,500多個人申請10個人的位置,我朋友就進了,朋友那時已經考了natti口譯,所以一畢業就能直接移民不用等州擔保。這個私立醫院在我們那年時是明確不收留學生的。

就我所在私立醫院機構,study day時我去了,全維洲,貌似就兩個留學生,一個我,還有一個亞洲人臉孔(並不確定她是不是留學生)。所以就算私立醫院說實習年收留學生,那也只是收非常非常非常之少的個別人,很多都是原本就在醫院裡面做EN做了好多年然後補讀了RN課程然後直接在那個醫院裡拿了這個graduate nurse的名額。

總之吧,護士留學生,基本上沒找到實習年的,只能找護士中介做,但是在中介里的話 一出一點小問題,人家馬上不會再給你工作,而且都是臨時工,非常不穩定。

居然絮絮叨叨地拍了這麼一大片回答,請原諒我這麼話癆


說實話,挺不容易的。如果畢業之後立即回國,找工作也許不會這樣難。

2016年12月1日遞出了第一份工作申請,3個月後獲得一家NASDAQ上市公司的實習機會,將近半年後收到一家全球性上市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 offer。

可是在最開始的3個月內,申請的26家公司,沒有一家成功,只有6家獲得接觸機會。但是這三個月的積累仍然是有意義的,讓我能更加從容地應對graduate program。

這篇回答大概將分為6個小節。

  1. 《數據會說話》
  2. 《「志在必得」的第一次面試》:第一次總是狼狽的
  3. 《以考代練與樂透》:以何種心態面對挫折?
  4. 《一家神奇的公司》
  5. 《微小建議:申請每份工作之後,記得存檔哪些文件?》

@心有林夕 獲得 5163 次贊同,15246 次收藏。

大概被收藏3次才能獲得1次贊同,好可憐。

這篇回答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另外兩篇同時構思,依次寫成的。

  1. [實習篇] 中國留學生怎麼在讀書期間找到澳大利亞當地的實習?
  2. [經驗積累篇] 澳洲留學生在本地找工作有多難?
  3. [Graduate Program] 澳大利亞新移民找工作是一種什麼感受?
  4. [番外] 在澳大利亞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5. [番外] 澳洲的華人工作環境如何?

本回答收錄於 澳大利亞 留學、工作、移民 - 收藏夾。

數據會說話

從2016年12月1日投出第一份簡歷開始,到今年2月24日停止申請非Graduate Program,期間一共申請了26家公司。其中,20家公司直接失敗或石沉大海,只有6家公司獲得接觸機會(3家現場面試後失敗、2家coding test之後失敗、1家電話面試後失敗)。大結局是26家公司無一成功

今天在統計這些數據時,我很驚訝,本以為這段時日理應申請過100份以上的工作,其實並沒有。但這些數據確實是準確的,因為Git歷史(.tex文件)與Dropbox中保存的PDF文件一致地記錄了前述的日期和數量。這一點也將引出這一篇的微小建議——記得留存每一份申請的簡歷、求職信以及另外一份重要文件

從行業角度分析,不同行業的就業難度是截然不同的。儘管本科與碩士都是電子工程,但我獲得的現場面試機會(包括Graudate Program和實習),反而IT背景比例更高一些。「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在澳洲,電子/電氣就不是歷史的行程。

Careers Online

Careers Online指同一類網站,即學校的職位搜索引擎。這類網站相對於Seek與LinkedIn,更多的是team leader或HR直接發布的招聘信息,而且更加貼近畢業生的水平。通常,申請方式是直接發送簡歷、求職信與成績單到指定郵箱,有時甚至會有聯繫電話

從統計數據來看,獲得接觸機會的6家公司,4家來自學校求職網站,2家來自Seek,0家來自LinkedIn。

「志在必得」的第一次面試

我在12月1日遞出了第一份工作申請,職位在Careers Online發現,直接發送簡歷、求職信及成績單到經理郵箱。非常幸運,不到一個小時收到回復,預約時間進行電話面試。

因為從來沒有進行過英語電話面試,所以非常心機的選擇了最後一個時間段,希望能多一些準備時間(然而並沒有因此多準備 我的錯)。之所以這樣緊張,是因為此前打各種客服電話從未能有效地交流過。記得第一學期結束後搬家需要斷網,還要請高中同學幫忙打電話搞掂這個事情。因此,在電話面試這件事上是非常不自信的。

事實上,電話面試聽懂英語的難度比面對面要高,一方面語音信號有失真,另一方面無法通過嘴型和手勢獲得額外信息幫助理解。當時非常擔心和經理打成一個平手,即我聽不懂他說什麼,他也聽不懂我說什麼,豈不迷之尷尬?

好久沒有說英語怎麼辦?

有一位朋友去年參加Deloitte AC前,已經在國內連續生活3個月,並沒有機會英語。她的解決辦法是AC前一天,在酒店對著鏡子英語自言自語8個小時。很遺憾,我當時忘記問她對著鏡子究竟需要說些什麼才能被Deloitte錄取。像不像,三分樣,我的做法也很簡單:列印幾頁behavioral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寄望於通過一遍一遍的朗讀,獲得英語語感。

第一次電話面試大約進行了50分鐘,有behavioral questions,但大部分是技術面試。職位是PHP Web Developer,具體問題大家可以自行腦補。此前很擔心的「打成平手」的情況並沒有發生,一方面是口音相對標準,另外一方面是技術性問題在心中也有所預期。

信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不斷嘗試與挑戰,在一次一次戰勝困難後慢慢積累起來的。這一次經歷之後,基本對電話面試「脫敏了」。

一周後收到現場面試邀請。現場面試相對簡單,技術性問題也算行雲流水。只不過當時回答behavioral questions和提問環節不如現在熟練。當時面試結束後異常開心,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然而出現了一點小意外。

While we were impressed with your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after reviewing your credentials we have determined that your qualifications do not suit our needs for this position. We sincerely regret that we cannot offer you employment with our organization at this time.

以考代練與樂透

回溯到初三那年,1000米是中考必考項,體育課每周都會有相應的訓練。最開始成績並不理想,體育老師祭出一記人生哲學:「以考代練」。大概意思是何時獲得9分(滿分10分:3分38秒),何時可以不再參加模擬考試。否則,每節體育課模擬測試一次,權當練習。

第一次被拒絕是很難過的,基本是希望帶來失望的惡性循環。多次碰壁之後,漸漸學會及時地調整預期,也慢慢地發展出一種「買樂透」的心態:下注越多,一直不獲獎的概率越低(geometric distribution)。樂透並不會因為買的更多而提高單次的中獎概率;然而,單次面試的成功概率是可以通過練習與反思不斷提高的。

投簡歷就是為了獲得面試機會,再好的mock interview也不如實戰真實。能不能錄取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面試積攢經驗。

這種心態在後期的Graduate Program申請時更加重要。

最終能不能錄取真的不重要。能到video interview,就可以獲得練習video interview的機會;如果有幸獲得Assessment Center和終面邀請,更可以積攢相應的經驗。

期待「畢其功於一役」,多半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有再多offer,最終也只能選擇一份工作。試得足夠多,總有一份會成功。

未想到當初體育老師一句「以考代練」,十年之後竟對我很受用。

一家神奇的公司

今年1月6日通過Careers Online申請一間公司的Junior Developer Graduate position。這家公司在LinkedIn可以找到7名員工,Twitter有80多名粉絲。神奇之處在於招聘過程中,線上測試、video interview和assessment center一應俱全。(我猜測是因為購買了招聘公司的全家桶。)

這家公司的線上測試系統由Talent Q提供服務。線上測試大概有三大提供商,Talent Q(Coca-Cola Amatil)、SHL(PwC和Telstra)以及Revelian(real estate和AECOM)。很慚愧,只有這麼小的樣本。

SHL最中規中矩,Revelian最像遊戲,Talent Q最難。Talent Q號稱resonsive test,即這輪做的好下輪會變難,這輪做的不好下輪會更簡單。然而Logical Test中,全程只有兩道題會做,我也沒有發現它變簡單。[微笑]

這家公司給我第一次參加one-way video interview的機會。

What is a One-Way Interview? http://help.sparkhire.com/knowledgebase/articles/49568

Spark Hire, Sonru, Montage, Vieple, HireVue等幾家服務商大同小異

準備過程依舊是朗誦behavioral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大法。上半身行頭和現場面試一致總沒錯,不再贅言。結果,準備3個小時,面試一共3個問題,6分鐘結束。[微笑]

下一輪便是第一次AC,大概內容是設計一款App。先是兩個人討論,而後小組討論並彙報,接下來兩個小組合併、相互折衷並彙報,之後是問答環節。最後有一項獨立任務:每個人針對兩個特定問題進行3分鐘presentaion。

儘管AC之後出局,但卻為以後的graduate program assessment center完成了富貴的經驗積累。從「以考代練」的角度出發,這家神奇的公司提供了一次完美的練習機會。

日後,盡量別教今天的汗白流。留低擊傷你的石頭,從錯誤里吸收。

——陳奕迅×黃偉文《葡萄成熟時》

申請每份工作之後,記得存檔哪些文件?

最開始申請工作時是非常緩慢的,平均一天能遞出兩份簡歷就很不錯了,因為每一份申請都需要按照Job Description修改簡歷和求職信,而當時所投職業類型又非常雜亂。針對特定崗位的直投包括網頁開發者、嵌入式工程師和數字信號處理工程師,Graduate Program有軟體工程、項目管理以及諮詢。因此也建議大家盡量能保持專註。不要像我一樣,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職業發展完全取決於時下能有怎樣的機遇。換言之,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每一份遞交申請之後,記得保存好相應的簡歷和求職信,因為Graduate Program等3個月才收到回復都是很正常的,簡歷和求職信可以幫助你回憶起當時是怎樣誇自己的。此外,一定要記得保存Job Description。很多職位過期便會下架,如果日後可以獲得面試機會,這些當時保存的Job Description將是異常寶貴的參考資料。

如果你使用Chrome瀏覽器,可以很輕鬆地將網頁通過列印保存為PDF文檔。最好這些文檔可以使用Google Drive保存,因為Google Drive和Gmail的全文搜索功能非常強大。

如果之前沒有養成及時整理郵箱的習慣,為求職註冊一個專用郵箱也是不錯的選擇。首推Gmail與Outlook,前者搜索功能強大,後者在大陸地區可以直接訪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knock on wood 願好運繼續!

最後的最後,感謝曾經與我分享知識與見解的朋友們,也感謝你能夠有耐心讀到這裡。


先找相關工作經驗和實習很重要。

說說自己的經歷;

我09年大學畢業,學的環境管理還有城市規劃,10年去了悉尼,感覺工作機會多些。

等PR的時候找工作或者實習,基本都被沒有PR為理由拒了...

拿到PR後找對口工作,基本都被沒有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為由拒了...

然後就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做了warehouse sales,然後一邊找對口工作,期間還去tafe讀了個OHS Cert. IV課程。

一年半以後,辭職進入現在的公司實習(沒工資那種),然後實習期三個月各種埋頭苦幹,為了不跟家裡要錢,晚上還要去做清潔,那段時間比較累。實習結束後,頭兒覺得我還行給我轉了temp.簽約到年底,並且許諾如果工作期間有空缺就把我塞進去轉正式員工,當時小激動。可惜到了年底也沒能成功,遺憾離開,不過跟頭兒還有HR部門的幾個人都混得比較熟,因為平時一起抽煙和咖啡啥的,他們拿了我的簡歷說有機會就幫我,我當時以為他們是說說而已,為了安慰我。誰知到了第二年初的時候,公司下屬一個專門做基礎設施建設的分公司的HR打電話給我說有一個職位,問我有沒有興趣入職,果斷『say yes』...去面試那天,那個HR說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職位一出,總公司的HR和頭兒直接把我的簡歷直接給她,並且讓她不要再找其他人了...然後我就一直工作到現在了...

我真心覺得留學生一下找到正式工作很難,建議先找實習經驗,工作期間一定得努力工作,不是說讓你裝逼什麼的,就是說要踏實肯干,努力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懂就問。還有就是要跟所有人搞好關係,建立network,原來老有人告訴我說西方人工作只看能力不看關係什麼什麼的,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回事兒,公司里很多人都是其他熟人介紹進來的。千萬不要混日子。

希望題主可以找到工作。題主是學什麼專業的,我們公司現在似乎又在招人哦...


因為留學生永遠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當然覺得難。我自己的經歷是,在快畢業前在一個地方實習,剛好遇到一個職位空缺,是3年合同,我的工作能力不錯,和同事關係也比較好,於是大家幫我聯繫了那個工作的未來上司,聊起來也很不錯。當時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但那個部門負責人說,就算我想要你,你也必須過了HR這一關。於是我主動去找HR了,一聊之後,HR無情拒絕了我,她說我的簡歷就算投了也根本不會通過的,未來上司完全看不到你的簡歷。暫且不說我還沒畢業,就算畢業了也必須要有一個大於3年並且可以全職工作的簽證。那時我學生簽證還有3個月就到期了,就算去續TR也只能續1年半。當時我特別生氣,覺得這群澳洲人做事怎麼那麼死板,害我白白錯失良機。

現在自己從學生成為了僱主,說實話,從僱主角度考,我也不想請一個留學生,先不論留學生的素質和英語水平如何,光是一個不確定的簽證,就讓人望而卻步。因為澳洲用人成本太高,最低工資全職目前是690刀左右每周,還要交super,也就是說我請一個人一周至少準備750+的成本,而且這個人不是一來就可以幹活,熟悉工作能獨立上手,少說也要培養2-3個月,留學生簽證PSW最多只有2年,你們覺得會有一個僱主會請一個只能正式上手干1年多的員工嗎?還難保這個人會不會突然簽證出問題或工作出事了就跑回國了,你要僱主去哪裡找一個人來頂你的位置?誰賠償僱主的損失?

因此,唯一倆倆配對成功的,就是不想付標準時薪的華人老闆和穩定性低的中國留學生。因為華人老闆喜歡罵人,工資低,留學生工作都是各種不負責任,給華人老闆特別差的印象,然後華人老闆就更不願意給高工資,然後留學生就更是隨便幹活,各種跳槽,形成一個留學生總是抱怨黑心華人老闆,華人老闆總是亂罵不負責任留學生的惡性循環。

個人認為,華人老闆其實是留學生在澳洲第一份職業的最佳選擇,只有華人老闆不會卡你的簽證,英語,代價就是工資低一點(並不是說低於法定工資,試用期工資少是合法的),但也是你積累工作經驗了解行業的最佳途徑,少點錢就算是師傅領進門的學費,華人老闆也不是傻子,碰到一個好員工也不會虧待你,甚至會主動擔保你(在僱主擔保這個問題上百分百是華人老闆給力,很多白人公司連這個是什麼都不知道),但萬一遇到太摳門的老闆,等你有PR工作經驗英語又足夠勝任工作之後,完全可以去找正規白人公司,那時你發現找工作一點都不難了。


我在西澳珀斯呆了七年半 學習三年工作四年半

在一家中大型礦業公司工作

首先,澳洲職場完全就是個白澳社會 在正規職場中國人真的太少了 除非國內外派或者你在一個中資企業工作

再有,工作經驗及執業證書的要求遠高於你讀什麼碩士。公司幾百號澳洲人讀到碩士或者phd的寥寥無幾,反而是很多人秉承著"get your hands dirty"的原則高中畢業就工作了,打個比方你18工作 邊干邊讀書 商科三年你讀六年 到24 咱們中國人研究生畢業一天沒工作過 人家大學畢業有了六年工作經驗...

最後,澳洲的就業形勢太緊迫了,本國的,紐西蘭的有15-20年工作經驗的senior 一抓一把把的,很多人也只能當短期的contractor... 中國人競爭優勢太弱了...


2016.1.12更新

放棄了讀honor的計劃

得到了一個dream offer

現在在一家超級酷的公司全職工作啦

同事都很有趣 辦公室里有鞦韆 兩個大廚天天做好吃的 真的不能更幸福了

也是在沒pr的時候找到的

公司還offer了擔保

所以大家加油!!

--------------------------------------------

usyd馬上本科畢業

我學finance and accounting

三年的學位我兩年半就休完了

有讀summer school 也有做IPP

大二下硬是修了5門課!4門3開頭的專業課

結果那個學期有門課還拿了第一

每個學期我都有工作之類的還要花很多時間談戀愛

關於學習我只想說

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的

等到工作了就會發現學習里的各種due和考試根本不算事

馬上就要畢業了

還沒拿到pr

找到了兩份專業相關的工作

都是parttime

然後是很夠份量的reference

所以我有信心我想找full time的時候肯定能找到

我覺得真心看人

要是你英語好英語好英語好又夠努力

肯定找得到

英語好就是至少你可以流利用英文溝通

聽得懂玩笑會開玩笑

要是能沒有什麼口音就更好了

要是混混日子

端盤子都不一定端的好

滾去睡了

有空再來詳細寫


澳洲留學生要想在當地找工作,關鍵在於兩點:1、所學專業實用(比如IT類、商科 等);2、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最好是與當地人融合的社交圈子。

我在國內讀完本科課程之後就申請了澳洲的大學,在澳洲兩所「八大」分別讀完了碩士和博士。直到博士畢業時,我才不得不承認澳洲的科研領域真的沒有多少機會(我沒說一點兒也沒有;煩請在澳洲立足了的科研工作者莫要以反駁此論點的方式秀優越)。眼看著當年一塊兒申請碩士時候認識的人,尤其是那些學了IT、會計的,在碩士畢業後紛紛找到了工作、拿到了PR。至於他具體怎麼找到工作的我沒有去關心,因為我學的專業跟他們學的不沾邊;而且講真我本身也比較排斥那些面向大眾求職市場的實用工作。而那些當時沒有申請實用專業的小夥伴們,後來也紛紛轉專業或者去讀實用專業的TAFE了。沒辦法,對於很多留學澳洲的人來說,「即使死也要死在澳洲 」——所以,一切都要為找到工作、留在澳洲讓路。因此,題主如果對IT、會計之類的實用專業有所排斥的話,還是慎重考慮澳洲。對於澳洲的求職市場乃至移民來說,專業真的起到決定性作用。

(此處請學了非實用專業還在澳洲「成功」找到工作並且拿到PR的小夥伴慎重來秀優越,我這裡說的只是一般規律。我也知道有一些人學了比較冷門的專業,也在澳洲找到了工作、拿到了PR——但相對來講這只是個別現象。找工作本來就是偶然性很大的事件,沒準哪天偶爾跟誰聊起來,就正好找到了一個職位空缺呢。)

中國留學生在澳洲的社交圈子,通常是從教會起步的——我當年也不例外。但我本身不是個sociable的人,所以在教會頂多就跟當地人踢踢球了。而我眼看著很多和我同時期的和比我晚去澳洲的中國留學生,通過教會認識了一大把當地人和其它國家的移民、留學生。於是再通過這些人,逐漸擴展自己的社交圈。在這個過程中,通常需要中國留學生去參加他們的派對;與他們一起去酒吧玩耍;平時也要關注他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比如誰搬了家、升了職等等,還要相應地送賀禮(倒是不需要貴重禮物,一瓶紅酒、一把漏勺足矣;但如果是捏著鼻子去送禮物,不管禮物輕重,總還是不好受)、說恭維話。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工作機會就會多很多。我認識的很多人,就是因為自己的社交圈子中的某個人的一句話而找到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工作,從而改變了一生。但同時,社交也是個很費時間、精力的事情——尤其是面對文化差異較大的當地人。比如即使面對一個自己不太感冒的人,也要裝作(至少我知道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裝)很關心對方生活的蠢萌模樣;而且當地人對於很多中國人感興趣的政治、軍事一般不感興趣(教會的人或許會對意識形態話題感興趣,但可能會和很多中國人產生觀點上的碰撞和衝突),反而很可能會就著很多中國人不太感興趣的瑣事(比如某家的葡萄酒釀造過程之類)侃侃而談。如果題主覺得自己在社交方面,尤其是面對西方人時的社交興趣和能力都還不錯,那去留學也就不會有啥大錯——不僅僅是澳洲。總結來說,中國和西方都要靠social network來拓展自己的職業機會。中國的social network是有門檻的,而且不同人群階層之間門檻分明;西方的social network雖然也是有門檻,但沒有那麼分明——除了富商或者高層精英群體有明顯的門檻之外(甚至有時這個門檻都並非不可逾越),中產階層及其它群體之間基本沒有什麼社交門檻,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時機,幾乎誰和誰都能搭上話。

總之,選擇以移民為目的的留學,基本就算是選擇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在做出選擇之前最好盡量能夠親身體驗一下那一種生活方式。澳洲很多方面都要比國內好;但同時你也會因為選擇澳洲而失去很多在國內看似自然的好處。澳洲的教育終歸是面向澳洲的——澳洲文憑拿到國內用,總體上肯定會有所貶值。除非你在國內萬事俱備,就差一個澳洲文憑;否則乾脆就徹底接受澳洲的三觀和市場要求,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合格的澳洲社會人。譬如,題主在問題中提到了「花一大筆錢拿到的文憑只能當211用……」。在此主觀臆斷一下題主的三觀里,恐怕還是大多數中國人認為的「學歷很重要;學校很重要;專業不算很重要」——985冷門專業的碩士、博士要比非985實用專業的學士要強。而在澳洲要想找工作就不能這麼想了——MQ、QUT、UTS、RMIT、Flinders、Griffith、UTas、Curtin、UoW這些非八大的實用專業畢業的學士,尤其是榮譽學士,通常比八大冷門專業畢業的碩士、博士更受招聘市場的歡迎。在澳洲人的三觀里,恰恰是「專業很重要;學歷和學校都不太重要」。同時,澳洲的招聘單位特別鼓勵一個人要外向、開朗、自信;很多中國人推崇的「少說話、多做事」、「內向沉穩」,反而在澳洲不受歡迎……題主要想留學澳洲,繼而留在澳洲工作、生活,這些三觀方面的變化都是需要最先了解的。了解了澳洲人的三觀,自然也會理解澳洲人的教育和人生規劃。等到領會並做到了這些,題主也就差不多成了一個合格的澳洲社會人——到時候PR和工作就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了。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與兩位最高票答主不同,我是一個剛剛從UNSW畢業半年的人,剛剛找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全職工作,是在NAB(澳洲國家銀行)。前排的朋友們都說的非常好,這裡我希望做一些補充,另外也把這個問題拉近到2017年中旬,給這個問題增加一些時效性。

找工作到底難不難呢?

我站在一個商科學生2017年的立場來說,還是比較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的前提是對於大部分普通的留學生來說,分析的人的群體不同,結論自然很不一樣了。另外,學習商科的人數比較多,因為專業的差異也會造成找工作難度不同。再者就是移民今年比去年難很多。當然,也是會有少數的人,可能因為英文好或者來讀書前有工作經驗等等的原因而非常順利輕鬆地找到工作的,這裡就不討論這種情況了。

但是,這是否代表了我們大部分人就找不到工作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還是會找到工作。可是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算是達到了大家心目中找到工作的目標呢?一定要與專業相關嘛?一定要是鬼佬的公司嘛?一定要一開始就是full-time 嘛?如果你的答案全都是yes,那確實是比較辛苦。

根究觀察身邊的人我發現,在剛畢業的第一年裡,很多留學生還沒有拿到綠卡,找到的工作主要是一些中介工作,包括房產中介,房貸中介和留學移民中介。然後也會有小部分人做一些會計的實習生然後轉正,但是轉正以後也還是part-time的工作。然後在這些工作之餘,大家去考雅思,PTE,naati,PY等一系列移民加分的項目。等到拿到了綠卡,會有一部分人向local大一些的公司進發。

所以這裡第一個想告訴大家的就是,在沒有拿到綠卡前不要把求職的目標定的太高,這樣會打擊自己的自信心而且也並沒有什麼意義。踏踏實實按步驟走,綠卡早晚會有的,這個工作也是暫時的,不用因為開始沒有找到特別符合自己出國前想像的工作就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哈哈~差點唱起來)。

我就是想一開始就做專業相關的工作,我該怎麼辦?

對於我剛才提到的這些剛畢業以後就有的職業選擇,我本身是認為沒有高下之分的,只要適合自己,都是很有前景的行業。但是有一些小夥伴可能會認為,我就是想要一份比較安穩的會計的工作,不然我就是很不舒服不開心。對於這樣的小夥伴我可以給一些很實在的小tips。

1.可以在Gumtree或者學校網站上搜索一下會計的實習機會,不必糾結於對於綠卡或者工作經驗的要求,也不要糾結於沒有薪水,就當作一個跳板。有了這個3-6個月的實習經驗,找正式工作會容易許多。而且有些實習本來就是可以轉正的,好好把握機會,工作時要認真積極,多和老闆交流溝通。

2.對於英文水平相對有待提高一點的小夥伴,不妨找一個付費提供實習工作的公司,在實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不要有心理壓力,覺得這種就是騙錢的啊,學到真本事拿到真經驗才是王道。畢竟自己英文水平上有點差距,沒必要因為死磕我說的第一種方法而浪費時間,錯過最好的提升機會。

3.和學校老師,已經工作的同學多social,尋找推薦機會。

我現在不急,那為了未來找到滿意的工作,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關於成績呢,我的意見是不要低於Credit。如果學習能力比較好,不用太全身心撲到學習上就可以拿Distinction,那麼就盡量去獲得Distinction。HD 倒是不必太過追求,特別是在會佔用實習和提高英文的時間的情況下。比較好的公司或崗位確實需要D的成績,但是鑒於大部分人因綠卡英文等原因無法進入Graduate Program,所以也就不涉及這一塊了。

2. 最好多參加學校的活動還有義工活動,別讓當服務員,sales這些工作佔用自己很多時間。在國外花錢很多,大家體諒父母的心我能理解,但是為了稍微長遠一點的職業規劃做考慮,還是盡量不要這樣做。

3. 多去參加social event,認識各種各樣的朋友和僱主。有很多network在不經意間建立起來。不必表現出太強的目的性,以一個大家都比較自然舒適的方式去交流。未必要直接獲得一個工作機會,獲得一些信息也是很好的。

4.讀書期間最好就為綠卡做準備,綠卡確實還是比較重要的。現在移民形式這麼緊張,大家就不要再去抱有僥倖心理。該加分的項目就去加分,不要讓拖延症害了自己。既然決定在這邊發展,就是該付出的就都按部就班付出就好了,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我看到好多人最後沒能成功移民,就是因為自己覺得PY不用讀,幹嘛多花那幾千刀。可是對自己的英文能力判斷又不準確,最後還是達不到分數。

5.找第一份工作可以在Yellow Page上一個公司一個公司地打電話或發郵件。即使它沒在招聘,你也還是可以爭取到一份實習機會,有些也是可以轉正的。老闆有時也只是說說而已,開始說沒位子,後來也還是可以有機會留下的。

咳咳,總結一下。

其實自我認知和定位挺重要的,只要我們對自己各方面條件認識清楚,總會有適合自己的路的。假如你善於社交,但是成績不好,就不要執著於通過Graduate Program進入大公司。完全可以利用社交獲得工作機會,未來再轉型。假如你英文好,但是沒什麼工作經驗,完全可以走local網站找實習或者老師推薦工作這條路。你看,都是有路可以走的。

留學在外,大家都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可以互幫互助,讓澳洲的華人群體越來越強。我的原則就是呢,既不潵雞湯,也不打壓大家,以一個相對比較平和客觀的方式互相交流吧。如果有什麼想問的,也可以私信我。或者有些要指正的,也很高興可以獲得更全面的信息~~~最後預祝大家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看有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地說什麼只要英文好成績好性格好找工作沒問題,那不是廢話么,足夠優秀當然在哪裡都能找到工作。

要對比的是,同樣的優秀程度,在國內比在澳洲找到好工作的幾率要大得多…得多得多。簡單的說英文吧,如果聽說讀寫沒問題,再按上面某位提到的還沒有口音,在國內單靠這一條已經可以殺四方了,而在澳洲這只是讓你和一個砌磚工人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最低標準。

年級第一的每年只有一個,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要在那邊暗自曬著優越感燒著雞湯把人往溝裡帶好么

我自認就是個中等靠著運氣或許還略偏點上的普通人。成績一般,雅思裸考就過了,一畢業直接拿了pr,但是找工作比起周圍自身條件差不多的本地學生還是特別不順利啊。

周圍的國際學生,10個有8個畢業後都在為pr奮鬥,一邊考雅思一邊打工做些體力活。正經找工作的,一半兒的男生去賣房子女生去做中介…哦差點忘了還有代購呢。

工作了小兩年覺得特別沒意思,往公司高層一看全是白人,下面苦哈哈的倒是有幾個中國人,還特別美滋滋地覺得自己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已經很厲害了。

現在回國半年多,錢沒以前多,常加班,而且思維上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的地方。但是覺得日子有活力有希望多了。

嗯,以上。


找工作的事情,可以說是我人生一來最感挫折的事情,沒有之一。

我的職業履歷挺多,談不上輝煌,但是絕對不差。

本科酒店管理系,大二就在本地大酒店裡面上班了,畢業後還幹了幾年酒店。

拿了綠卡以後,回國找(zuo)過(si)工作,甚至比在澳洲找工作感受到了更大的挫折。

我曾經以為在澳洲酒店裡干到過Manager級別的我回國可以在5星級大酒店順風順水的成為管理層。

事實卻打了我無數個響亮的耳光。

我遇見了一個讓我自己很崩潰的局面——

在澳洲年薪5,6萬澳幣(人民幣30萬),在澳洲談不上小資,卻也比很多Local拿的都多。

這樣的我,回國居然只被大酒店開了4.5K 一個月的工資。

對!

事實就是這麼殘酷。

找工作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澳洲你面臨著本地白人的競爭,他們說著一口好口語。

在國內你就沒競爭了?國內更是人才濟濟好嘛!

在澳洲相關的態度很重要,口語表達清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的Experience。

在國內可能不僅僅看這些,你的畢業院校,政治面貌,性別也是考察標準之一。

講真,在澳洲就別迷信八大不八大了。

好好找本地公司的實習/兼職機會吧。

澳洲就業,實踐為王。

在澳洲都找不到,回國我敢保證你一樣也找不到你心儀的。

因為國內比澳洲更難。


為什麼應屆留學生只限八大啦,我這個非八大的學生表示不服。

其實很多非八大的學校提供給留學生的就業資源完全不比八大差。就拿我在的昆士蘭州舉個栗子。

我所在的學校叫做 QUT,學校的招牌就是 a university for the real world。我是念會計的,在這個留學生泛濫的專業里,學校還給我們提供work placement,澳洲學生、國際學生均可申請。

這是我月初收到的郵件,work placement作為選修課程之一,只要你沒有掛科,就可以申請。經過初步的刪選和你的選擇意向,學校會進行面試。這時候只要你的英語足夠好,再加上gpa尚可,一般都是可以被match的。運氣好一點被送到大公司,運氣差一點就去偏遠一點的地方開始13天的全職實習。

所以來我大 QUT吧,只要你成績尚可,英語尚可,work placement真的是輕輕鬆鬆的一件事!

申明:作為一門elective,你是需要交學費的,最後的成績是你的報告和你的manager的報告綜合考量。


這個真的要看專業和個人水平

我接觸的教育專業(大部分幼教少部分小學教師),留學生佔3-4成吧,幾乎就沒有找不到工作的,只要想找,全職工作稍微努力一下不愁,casual那就更好找了,幾乎就是搶著要。學校還會不時幫忙發布招聘信息給我們。

但是其他熱門專業,會計金融這些就很難了。


瀉藥。PR根本不是問題,我申請的公司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concern過我的residency(哪怕我有),所以,如果你真的很努力了還找不到工作,那只有兩個原因: 1.你所就讀的專業確實連本地人都是低於兩位數的就業率 2.或者說你那連一句稍微長一些的、完整的英語句子都說不清楚的舌頭才是關鍵所在。

現在在上班路上,回頭有空更。

------------------------------------3月30日上午十一點更新------------------------------------

寫在前面:我只能分享找實習的經驗。不過你本地實習經驗都有了,full-time job還遠嗎?

在開始之前,我先說一下我找實習的大致經歷:

  • 14年新南威爾士州高考畢業。15年3月進入UNSW,專業是Computer Science/Advanced Mathematics,之後轉成了Comp Sci only。
  • 15年4月中旬,開學一個半月以後,我正式開始了找工作的長征路。可能很多國人不理解「你才第一年誒,找什麼工作?」但是其實,周圍厲害些的澳洲人基本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找的。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比較大的把握在第一年畢業secure一份跟自己major相關的internship。
  • 第一個申請的是Google的STEP。嗯,進入面試後被刷。
  • 之後開始不斷的申請。基本上看到一個收first year的program就投一個,效率低下,全軍覆沒。
  • 第一個轉折點出現在7月份。那時候在學校的Careers and Employment page上看到學校內部一個部門正在招收Intern Data Analyst/Administrator。不假思索投了簡歷,拿到了offer。這是我的第一份實習,運氣成分佔很大部分。
  • 這份工作其實是很無聊的,說是data analysis,其實主要就是文件歸檔,複印機的維修和使用等等。不過在裡面,我碰到了一個來做實習的留學生。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學到了不少找工作的tricks,對我後面的申請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值得一提的是,他是通過學校里一個專門為留學生開設的program上來的,不過之後我詢問了一圈中國朋友,發現根本沒有人聽說過。這個我之後會著重講。
  • 八月,實習結束後,進入了低谷期。開始申請還接受實習生的公司,最後只拿到了PwC一個program的網上視頻面試。然而很不幸,又悲劇了。
  • 也是在八月,加入了Enactus Business Development Team。後面才知道,如果簡歷上沒有實習之類的話,這種有規模的學生社團的管理層也是對你很加分的。
  • 十一月,final結束後,因為閑著沒事,一邊在家旁邊的倉庫打工,一邊申請了一個在Sydney Girls High School教Python的voluntary opportunity。教了五個禮拜,一直教到高中放假。
  • 今年一月17日,通過朋友的內推,到了現在的公司實習。這是一家主要做網路應用和信息/市場解決方案開發的的公司,總共在悉尼和墨爾本有兩個辦公室。其悉尼辦公室所在的創業孵化器號稱澳洲最大,我之前也關注過。內推我的人來澳洲一年都沒有,我們就叫他M吧。此人是神一樣的存在,有機會的話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經過同悉尼辦公室主管近一小時的面試,成功拿到職位。在面試期間,主管問我有沒有和不懂coding的人解釋代碼的經驗,我立馬搬出之前在中學教小朋友寫代碼的經歷。所以說,什麼事情都要去嘗試做一下,不然你永遠不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幫到你。
  • 大學第二年,我一邊實習,一邊開始著手準備年底的Summer Internship的各種申請工作。目前正在準備Microsoft北美辦公室年底的軟工實習一面。Palantir Online Coding Challenge上星期剛做完,難度頗大,估計是進不了二面了。總的來說,現在又再次進入了低谷期。

下面分享一些找實習方面的乾貨:

1. 一定要經常用學校的career hub。這個遠比什麼seek有效多了。在上面投工作的都不是agent,而是公司正兒八經的HR,換句話說,他們也知道你是學生,知道你缺乏經驗,知道你的各種限制。在career hub上投簡歷,絕對是成功率最大的之一。而且上面可能會有面向外國人的program。據我所知,很多中國人都不用學校的career hub,所以最後白白miss掉很多機會,甚至是在本地找工作的敲門磚。

2. 一定要關注幾個特定的,和自己專業有關的target company,然後關注他們的官網。官網上的careers page一般都會放出各種信息,比如他們的各種graduate/student opportunity,或者很多時候直接給一個HR的email。這時候你可以直接給HR發一個email,問他們接不接受實習生,一般情況下,他們會很直接的拒絕,不過也有不小的幾率,他們會這麼回:

3. 如何找到你的target company呢?很簡單,我之前用的是一個土辦法——查黃曆和翻ASX200上的公司。黃曆就不說了,這裡說一下ASX200。ASX200上的公司,用我們國內的話來說,就是上市公司。一般公司到了上市的level肯定規模不會小,那也更有可能會接受實習生。還有比如在google 上輸入關鍵字,一些注重SEO的公司網站會直接pop up。

4. Choose indeed over seek. 相比seek,indeed上關於實習生的信息明顯更多。

5. GradConnection是一個check各大公司的application deadline的好工具。而且上面根據行業條目都為你分好類了,也可以用來找target company。

5. 另外推薦一個找工作的網站,99 interns。上面都是一些創業公司里的實習。我有兩個朋友的就是在上面找到的。一個朋友在上面找到了finance相關的,另一個找到了web development相關的。

6. 多參加networking session。國外的後門叫connection,不過有一點比中國的後門好——不看你爹是誰,也不看你是什麼官,你可以自己build自己的後門。數據顯示,澳洲絕大多數工作都是通過內推的。認識一個管事的,遠遠強過千軍萬馬投簡歷。

7. 活用Linkedin。這個不說了,我之前有一個中意的公司,但是一直找不到他們的internship在哪裡申請,於是我直接上Linkedin,找到了一個在裡面上班的校友,然後直接問來了管intern的HR的email。

8. 失敗一兩次,不要氣餒。現在全球就業形勢不好,不管火星人地球人,大家工作都難找。只要你一次次投下去,不要嫌懶,不要嫌煩,總是能找到的。學校里任何機會都不要放棄,花十分鐘申請換來的可能是你職業生涯的第一份經驗。

9. 以上這些事情,花時間嗎?並不,我每天或者每幾天睡覺前大概花三十分鐘瀏覽一下indeed,學校careers hub,幾個target company的careers page和99 interns,如果有新的東西出來,再多花半小時申請。其他時候,該吃吃,該睡睡,該讀書讀書,該玩玩,該幹嘛幹嘛。

先更新到這裡吧,有空再以我自身經歷說說怎麼面試中要注意的,還有簡歷的問題。

---------------------------4月2日更新,給大家看看所謂南半球最大創業孵化器(有多小)---------------------------

最後一張我工作中的照片——其實根本在做和工作沒關係的事情

————————————————————————————————————

6月5日更新。

4月28日從上一個單位離職,現在加入一家對沖基金做量化交易策略和工具開發。

以上。

————————————————————————————————————

9月7日更新

成功的得到了一家英國公司在悉尼分部的offer。辦公室的環境布置超級贊,有機會的話給大家拍照片。這家公司原本是不找intern的,我是直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他們career page上HR的email,然後直接把簡歷發過去,問他們要不要intern。

過了一個禮拜,他們的Executive Technical Director親自回的郵件,說看了我的github和簡歷,要不要去他們公司談談心喝個茶。就這樣,我成為了這家公司歷史上(至少悉尼分部)的第一名intern。

Anyways,現在的offer的title是Developer Intern。另外還在application process的公司現在有兩家: 福布斯30大30歲以下創業者,澳洲華裔Jane創立的Showpo(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rn),以及納斯達克悉尼分部(很奇怪,還沒告訴我title,不過是是system ops team里的職位,估計是DevOps)。

我兩個商科的朋友,一個現在是UNSW Finance Department的intern,一個進了APP Securities(澳洲最大的股票券商)當Intern Analyst。

我一位前輩在埃森哲,現在已是senior,帶領小組裡七八個人做project。他工作3年。

在ING上班的姐夫,Risk Analysis職位,下一年要做VP了。今年他工作第四年。

所以實名反對某答案。請不要給你自己的無能找借口,謝謝。

——————————每次的分割線都不一樣系列——————————

9月29日更新,target firm offer到手,納斯達克悉尼分部的Summer Intern。

——————————這次的分割線終於一樣了系列——————————

2017年4月24日更新。

我在納斯達克的實習結束了。拿到了一份verbal return offer。

我上文提到的在UNSW Finance Department做intern的朋友,在上個假期回國在Deloitte做了Enterprise Risk Advisory Intern,現在是Allianz悉尼分部的Pricing Analyst Intern。

今年年底就要畢業了,我現在在爭取把納斯達克的verbal offer變成一張正式offer,同時也在投其他幾家公司(Google,Atlassian,Amazon,etc)。我還在申請一份日本樂天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工程相關的實習。

我想這個答案應該也不會繼續更新了。這個答案從最開始動筆寫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年有餘。我只想向大家說明一點:在澳洲找工作,遠遠沒有那麼難。

以上。

————————————真的是最後一次更新啦~————————————

聯繫了之前在Nasdaq時候的老闆,已經得到了正式的offer,並且問我能不能在畢業前先回去做part-time。Contract正在來的路上。

另外有一個小夥伴通過research時候導師的關係進了Challenger Limited的risk team。各位成績好的朋友不妨也走這個路子( ̄? ̄)。

以上(真的不會再更新了)。


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啊

不論國內外 找工作

核心就是專業

熱門的 符合當下的 總是比較好找

就像90年代初的 國際貿易 2000年初的 計算機 現在的 數據分析

但我們在人家國家 那就是老外

外國人對我們多少會有想法

打個比方 你在北京開個公司 來個巴鐵面試 大鬍子 捲髮 英姿颯爽的

你也不一定會聘用 民族問題 國家問題(沒有歧視 敵視 舉個例子)

還有身份問題 各種綜合因素吧

但要是有熟人介紹 說這個巴鐵小哥 清華畢業的 漢語很流利

人緣特別好 熱情 勤快

最重要的 不計較薪資 喜歡加班

那就另說了 有熟人啊 感覺放心 靠譜啊

面試試試 還不錯 就錄用了

在國外也是這樣

所以個人粗淺的認知 讀個 就業好的專業 護理 獸醫等等吧

多多認識一些當地人 咱在人家地方工作 總的有點當地朋友

工作不工作的兩說 遇到事情 人家還能多少幫一下

積累人脈嘛

祝各位 一切順利


留學僧同志們啊,留學也就是為了提高未來的就業競爭力對吧。

目標還是為了找個好工作。

但是留學生找工作,沒綠卡的。想在澳洲當地找到好工作要付出的努力要比local多很多。

比如投行,雅思四個8。慘絕人寰的低比例能夠達到這個標準。

如果只是找服務類的或者體力活,有力氣就行。澳洲勞力賺錢,這個毋庸置疑。藍領的起薪比白領要高很多。你可能剛畢業一周800刀,人家做清潔的一周1600。很正常,是事實。

有人問如果我努力了就能找到工作了嗎?

這個就要看專業了。比如會計,需求相對飽和,尤其的初級會計。但是學marketing的,就業面和行業就很廣,努力的話會有回報的。另外要努力對方向,比如畢業前就積累工作經驗,而不是只注重成績。這樣說吧,你要有目標的知道自己未來就業規劃在哪,那個目標需要你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搞定!那麼就需要你提前去努力了。

我認識很多人沒綠卡畢業照樣有好工作,因為一畢業就能上手工作。否則免費實習都不一定有人要。

對!重點就在於你是不是能馬上上手工作。別以為你是去人家公司學習的,你壓根沒交學費!我公司招人也一直在看個人能力和潛力,有潛力的雖然我喜歡!但是肯定更喜歡馬上能上手的!培養新人的成本很高!耗不起!

找工作吧,其實在國內也一樣的。你要競爭掉很多人很多人。每年40萬海歸裡面有一大部分你的潛在對手。

未雨綢繆吧留學寶寶們。


我來吐槽下吧。難,很難,特別是在我們這種所謂金飯碗醫學專業畢業的。別的專業還有私人公司,你認識正確的高層的人就能獲得職位,我們被這種電腦分配專門把人分為三六九的系統歧視真的很困難

14年Monash拿的醫學學位,Honours,成績大概在本屆學生中前30%,所有本地學生都是保證工作,不管你有多垃圾,工作不申請都可以送工作你,因為沒有第一年工作就沒有General medical registration,醫學學位如同一張廢紙。

工作是澳洲政府分配的,也是擇優錄取的嚴格來說,好學生去好醫院。我的工作是不保證的,在維多利亞我是二等畢業生,也就是說一等畢業生(綠卡公民)的學生先挑工作,他們都拿到了剩下來的我才可以拿 (在新州我是三等畢業生,前面還有一個非本地訓練的澳洲公民/綠卡),這個沒商量的,電腦系統matching,沒有綠卡沒有資格獲得first round offer。比起本地學生只要申請幾個醫院或者完全不用申請,我申請了6個州總計200多家醫院,申請寫的手都要斷掉,再想想很多身邊成績很差的學生未來會在比我好的崗位上害人性命,心裡很不平衡,差點一口氣憋死

我們這一屆的國際學生基本都很好命,全部都找到了工作,包括我也找到了比較好的市區三級醫院的工作 (雖然我們一屆吊車尾的也和我一個系統工作)。我下面一屆,只有不到30%的國際學生找到了工作,今年一屆,更是少的可憐,沒有第一年工作,幾乎沒有什麼西方大國認你的學位,像英國什麼的也不認,這麼多年辛苦學習就成了一坨廢紙。而且沒有第一年工作綠卡你也別想拿,綠卡需要General registration

----------------------------------

對比一下有綠卡的申請職位吧,今年我去英國工作學習了一段時間,回國,網上申請了兩個外科住院醫生的職位,遞上去一個工作日就給我回復了,要求我面試,我說我在中國,他們看了下我的簡歷,說,你不用來面試了,就等個Referee report就可以了,你是我們醫院臨床醫學院出去的學生,簡歷很好,又有綠卡,說很好的英語,我們相信你能是一個非常好的住院醫生,從申請到口頭offer共用時1個工作日,10天後上班

就是這麼簡單

---------------------------------

商科的話,我內人是倫敦政經1st class honours本科畢業,劍橋Finance碩士畢業,從小到大一路都是獎學金鋪成,學術一路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理應是畢業前就受人爭搶的人才,沒有綠卡,畢業一個多月了至今依然待業,幾乎所有網申沒有綠卡看都不看你的簡歷

「澳洲最有用的學位證書或許就是綠卡吧」

各種無奈和磨難,也就只能匯成這一句話了


找工作是個系統工程,個人覺得從開始讀書的時候就要上心,畢業了以後抓瞎肯定不行,澳洲近幾年經濟不咋地,工作也難找,加上還有好多kiwi和uk移民也來找工作,競爭更大。真心覺得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浪費讀書的時間,大學真的是一個很resourceful的地方,只要留心,能夠給你的機會其實是很多的,其實放國內也是一樣的,好多學生讀書時參加各種社團,實習,活動甚至入黨,很多都是為了以後找工作能有個拿得出手的簡歷。

讀書的時候多鍛煉英語,別老混在中國人圈子裡,見過好幾個碩士畢業雅思連4個7也考不到的還得回國內讀班。

讀書的時候多參加學校舉辦的相關活動,講座或者社團,好多學校都有類似career link或者help program,多留心上面的內容,多上上招聘網站,看看大多數僱主都招什麼樣的人,有什麼要求,再看看自身差距和努力方向。參加活動或專業社團也是networking opportunity,認識一些已經工作的或正在找工作的人,聊聊他們的經驗和教訓。

利用所有可能的實習機會,好好學,好好討教經驗,好好觀察前輩,看看自己的差距。

看看能否申請graduation program,畢業前2個月就可以開始投簡歷,簡歷和cover letter好好琢磨,如果有了面試機會好好表現就算不成功別忘了email HR討教經驗。

擺正心態,個人覺得好工作可遇不可求,找工作周期在幾個月到大半年都是正常的,不要眼高手低,挑肥揀瘦。有些工作是偏遠地區,別先說不,衡量一下,有時候先入行最重要。

至於有些必須靠工作sponsor才能在澳洲留下來,在幾個月內必須找到工作的孩子,我只能說good luck……突然想起好多淘寶賣家喜歡說的一句話.....不接急件


推薦閱讀:

澳大利亞經濟真的不行了嗎?
選擇喜歡的專業還是移民的專業?
32歲,單身女,IT行業,想移民澳洲或紐西蘭,難度大嗎?
如果知乎用戶曹豐澤移民澳洲,會發生什麼?
快38了,想移民澳洲或加拿大,有什麼好的建議?

TAG:澳大利亞移民 | 澳大利亞 | 留學澳大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