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到底要機會公平還是實質公平?
01-15
我覺得要追求的是機會公平。。—————————————————
給你講個故事,有個小女孩,出生在山東的農村,有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在六歲的時候,她上學了。可不幸的是,她所在的那個教學點只有一個破教室,連桌子也沒有,所有的小學生都在地上寫字。。大概在兩三年後,父親入伍,小女孩隨軍遷到了鎮上,鎮上的那所完小低年級一個班,高年級一個班,她就和高年級的孩子一起呆在一個班裡一起學習,她第一次見到有桌子的教室
大概又過了幾年,她父親被調到浙江,她再一次隨軍遷徙,在浙江上學,在那裡的學校,每個年級都有好幾個班,學校的感覺和她之前見到的都不一樣,無論是老師的教學還是學校的設施,在這裡,她度過了她的初中時代。到了高一結束的時候,她的父親被調往上海,在大上海,她又看到了許多不同的風景,兩年後,她報考了師範,成為了一名師範類中文系的學生。本科畢業後,她進入了上海一所中學任教十五年後,她成為了這所學校的校長,現在她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十多年了
這個當年來自農村的女孩子現在就是我高中的校長,當時我記得她給我講起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同學拜託我去問她是哪兒人的時候,她講了這個故事,講完以後,她對我說,教育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而教育公平是什麼?就是讓不同家庭背景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經濟狀況的孩子從小能儘可能地受一樣的教育,這樣,他們所得到的機會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如果當年她沒能離開那個村子,就在那裡生活下去,也許她現在只是一個普通的村婦或者為了生存外出打工大軍中的一員。
雖然這只是她的理想,但她也的的確確在她能做到的範圍里努力著。在我們高中(我今年畢業),她一向不是只求升學率,,她讓老師努力的培養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不放棄任何一個所謂的差生,因為她知道,在這個「差生」的背後不一定只有努力程度的差異,可能還和他得到的教育資源和父母重視程度等因素有關。比起一些學校為了升學率把這些所謂的差生強行轉校退學,這樣的做法真的很了不起。對了,她還是我們這的黨代表,她也一直積極聽取各方意見,寫提案。實質公平肯定做不到,因為追求實質公平的做法是違反客觀規律的,人生而不同,在單一的教育體制下,必定會有部分人因為先天稟賦而學習優秀,還有部分人因為家庭條件而更容易獲得優質教育資源,如果拒絕正視這種差異,實行實質公平的政策,最終的結果不但不能實現公平,還有扭曲教育制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小學劃片區入學政策,
教育的公平是最大意義的公平。所謂的教育,本質是教人獲取資源的能力。古代是權利,現在基本表現形式就是錢。資源的向權利有錢人聚集,是最最大的潮流,要過得資源富足,必然要有錢或者有權。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錢,本來屬於你的資源都將被剝奪。這是一個經濟社會,大眾物質精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富足。這並沒有錯,在衣食住行上的富足,所有人都從中受益。可是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富足環境下為何還是有那麼多的人過得不開心不幸福?
恰恰是因為教育的普及,我國現狀是教育普及卻不公平,但是足以讓大部分人識字在精神上有所覺醒。
患不均並不是國人的特性,而是人類的共性,差異在於不均有沒有被認知,結果在於有沒有去吶喊反抗。實際上我們享有資源的差距梯度比任何時候都要高,貧富差距比任何時候都大。 生活可以粗茶淡飯,但是不能沒有愛情。 社會最大的不均要數擇偶權利的不均。在重男輕女的陋習下,必然導致了擇偶危機。城市裡找不到配偶的有錢人可以找普通人,城裡找不到配偶的普通人可以找鄉下的,發達地區找不到配偶的鄉下人可以找不發達地區的鄉下人, 這是金錢導致的不均,實際上跟教育千絲萬縷。這個共同危機的壓力默默的扣在了低收入群體的肩上。 伴隨著媒體頻頻爆出的教育問題, 醫療問題, 養老問題,在這個糟糕的社會保障系統下, 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叫人如何能洒脫,如何敢輕視錢的威力, 重重束縛下,沒錢如何能洒脫起來? 所以所謂的財富自由,其實應該是每個人的人生追求的基礎,個人都該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學習如何賺錢,是每個人人生的使命。 賺錢意味著生命大部分意義的實現。兩個都要。但現實中,很難做到,只能先在機會上公平,再不斷追求實質公平。
教育公平就算是機會公平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還是會有不公平
推薦閱讀:
※在國外比如美國,窮人家的孩子上名牌大學的幾率有多大?和我國比起來誰相對公平?
※如何看待17名研究生轉學事件中暴露的問題?
※如何看待新聞「高校尖子生保研失敗 只因本科非211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