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的交互設計案例,並說明評價理由和判斷標準?
面試交互設計最長被問的問題,求最好的回答
個人認為回答方式是,案例介紹,理由至少三個,難的是判斷標準,總是把握不好。
設計這個職業,說到本質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說白了就是有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
第一點我們看,交互設計對用戶的需求滿足程度是怎麼樣的?
說到這裡,有一個概念,是東京理工大學提出的一個模型,將用戶的需求分成了三個等級,一個是基本型的需求,就是你的這個產品滿足了用戶的基本需要,第二個是期望型的需求,用戶可能希望在這個基礎上能達到更讓人為之一振的一些需求或者功能,第三個是興奮型需求,就是用戶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這樣的功能,用戶覺得這個讓人很興奮。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網易雲音樂,基本需求滿足了用戶找歌和聽歌的需求;再高一點的客戶期望型需求,就是有沒有一些別人的好歌能分享給我,然後它就有了一些別人的歌單分享,這個就是一個相對的期望型需求;再往高一點,它可以根據你的個人口味,根據你的個人分析,分析你可能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可能是你過去經常聽一些什麼歌,然後給你一個私人推薦,這個是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這個歌曲只推薦給你,這個就是一個相對的興奮點。
第二點,就是符合用戶的使用場景和操作習慣這件事情,我們和用戶打交道的話,是希望用戶能在他的場景中使用我們的產品特別順,或者使用起來沒有障礙,這個跟他的操作習慣也有關係。舉個例子,搜狐視頻,做了一次改版,在看視頻的時候,視頻上有一個鎖定按鈕,點擊了鎖定按鈕,你在手機界面上滑下滑,調整亮度,調音量都沒有反應。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很多用戶在看視頻的時候因為誤操作有一些不想要的功能出現,比如突然調了音量,突然按了暫停之類的,他根據這個開發出了這樣一個功能,這個就特別符合用戶的使用場景,他們一定是做了許多的用戶調研,看了許多用戶的使用場景之後,然後根據用戶的操作習慣做了這樣一個改版,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交互設計。
再說第三點,前兩點滿足用戶需求以及符合用戶使用場景和操作習慣,這兩點其實是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的,那麼第三點是達到商業目標,因為我們現在在職場中做交互設計,它不像我們在學校中只是做一個概念型設計,我們在職場中的交互設計它是要有一定的商業利益產生的,那這個時候,我們的交互設計能不能在這方面給商業上帶來一些盈利,這個也是需要去考量的一個標準。這個有一個例子,今年四月一號過愚人節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朋友圈的一些朋友刷屏,就是你會發現朋友圈一個現象,有人突然買了一個賓士,有人突然就去美國,去迪拜去旅遊,你發現他們右下角有一個二維碼,二維碼雖然很醜,但是他能放在那個地方,交互設計本身就考慮的是一些功能和信息放在什麼位置,放在某個頁面的什麼地方去,那把二維碼放在右下角不太影響畫面的美觀,但是用戶會自然而然地去長按圖片掃二維碼,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交互設計,他們用這個設計達到了很好的商業宣傳的目的。
簡單來說,看有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有沒有符合用戶的操作習慣,有沒有達到商業目標,這是評判一個交互設計是不是好的設計的一個評價標準。
謝謝!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認為回答這個問題有苦惱,那麼說明你缺乏交互設計的基礎知識。
建議你買一本《點石成金》來看。另外要學習一下尼爾森的可用性10準則。既然沒什麼人回答寫一條來拋磚引玉先:
一、鎚子便簽
喜歡的理由:1、擬物風格的界面設計,且不說其界面美觀與否這個各有所好,喜歡的是模擬夾子夾住便簽的效果,點擊操作的時候,夾子放開有操作回饋。2、右滑刪除,鎚子便簽中在右滑的時候,並沒有立馬刪除,而是在夾子和便簽中間出現紅色的刪除按鍵,通過按鍵刪除。3、生成圖片功能,便簽可以直接生成圖片發送,有自動的文字簡化排版。4、可以發送簡訊、郵件,也可以配合新浪微博的140字短微博限制和超過140字之後以長微博形式發送。5、跟小米便簽和其他便簽相比,鎚子的便簽去掉了圖片以及其他的添加附件、畫板等複雜功能,很簡單的文字操作。如果手寫、語音可以使用輸入法的配合操作。判斷標準:根據尼爾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則(當然也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來分析)來看,1符合狀態可見原則,在用戶的任何操作下有即時的回饋,即時是說,操作響應時間小於用戶能忍受的等待時間。2符合容錯原則,用戶很容易在使用軟體的過程中產生誤操作,尤其是這種側滑的常見式操作。3是創新點靈活原則,想像下實體的便簽就是寫完一張撕下來貼到合適的地方用以提醒或者是備忘,生成圖片的形式就是以生動的靈活展示其真實的操作,可以將這張圖片分享到朋友圈發送給朋友等形式
4、5人性化操作原則,便簽本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他不同於筆記,不需要複雜的操作,儘可能的簡化是便簽的使用意義,便簽也是一個交互的東西,他既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也可以用來提醒他人,這種簡化和分享方式符合人性化操作的原則。二、開眼APP
推薦頁是整個內容的card,切換的時候整體切換,體驗很流暢,在列表頁和推薦頁的切換時候,採用收縮的小card模式,僅將推薦頁的視頻圖展示,切換無縫對接判斷的理由,對於信息的整合和收縮的分別顯示而言,並沒用什麼特別之處,信息的整合展示無謂圖+文,大小card的顯示,收縮的list頁也是單列或雙列瀑布流、或整體card展示,但是兩者的相結合的動效銜接很流暢,帶給用戶獨特的體驗。
判斷的標準:對於APP本身的業務標準和用戶體驗的平衡,開眼是一個信息推送型的小而美的應用,其信息的展示給與用戶以更方便的查看和更快捷的查找。
以上完全原創,用來拋磚引玉。我的思考點在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到底是從競品分析的角度評價一個軟體的交互還是從一個軟體的某個好的交互點深入分析其背後設計的原因?敬請大神指點能主流起來,而且讓你用起來很自然的功能就是好案例了呀 ~ 所以,隨便主流產品挑一個功能認真去想一下為什麼這麼設計 。
比如最近很火的微信拜年紅包,想想為什麼要數字滾動的動畫: 對於收紅包的人來說,一打開看到這個動畫是不是有種等待抽獎的興奮和期待呢? 對於發的人來說,系統自動滾動隨機出來一個數,不用用戶選擇,直接幫用戶省了發多少的選擇問題 ,這些都是單從設計體驗的層面上理解的。
如果更想深一些,中國人送禮發紅包這類行為是有很深的學問的,很多人不送禮不對,但送禮送錯了就更不對了! 所以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這個動畫直接就消除了拜年紅包要給多少的高深問題! 對於發的人來說,會覺得這個紅包是多是少都是系統挑選隨機出來的,不是我要發這麼多,而且有個好彩頭,所以就發這個數,於是能大膽爽快的發紅包 ;對於收的人,也不會關注對方發給我的紅包會不會太小,因為他也會覺得這個是系統隨機出來的紅包 。
至於你說的判斷交互設計好壞的標準,我覺得用起來很自然,讓你的注意力關注於你當然要完成的任務而不是設計本身,就是個好的設計找工作投網易的時候,這是一道必答題,下面是我的答案,拋磚引玉一下。————————IOS中Safari在上滑操作時,頂部的地址搜索欄和下面的工具欄會自動隱藏;下滑操作是會立即出現(是不是IOS原創未考證)。即瀏覽信息時,與內容無關的元素自動隱藏,界面服務內容。目前許多APP也借鑒了這種信息瀏覽交互方式(知乎APP也有哦)。判斷標準:《簡約至上》一書中提到,簡化界面的四種策略:組織,刪除,轉移和隱藏。這個交互案例完美詮釋了恰當的隱藏可以帶來用戶體驗的提升。評價理由:搜索欄工具欄在瀏覽器中必不可少,但是在IOS的設計規範中,核心是內容,所有的交互都是為了更好的傳遞內容。上滑操作在Safari中對應的行為是瀏覽,為了充分利用屏幕來表達內容,幫助用戶集中注意力,隱藏在瀏覽過程中不必要的元素很有必要。而下滑操作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戶已經從瀏覽狀態中跳出來,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此時搜索欄工具欄有必要出現。上下滑動式移動操作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行為之一,對這個操作進行優化,即不增加學習成本,又提高了用戶體驗,很巧妙。
建議先看一眼《用戶體驗度量》,熟讀《about face 3》,採取競品分析對比的方式說某產品的一個亮點。後補分析。
正如《用戶體驗要素》中講到,用戶體驗的5個層級中結構層是交互設計與信息架構。那麼就從交互設計是否滿足以上兩個層級也就是戰略層(滿足用戶需求)和範圍層(功能需求)的要求,這和 @ling alba 所說的通過競品分析來對比相吻合,並且向下能夠結合框架層和表現層的需要,就像樓上 @山曉 為什麼把一部分視覺設計的內容拿來舉例一樣。能夠幫助 特定用戶群體在特定場景下自然地達成目標的交互就是好的交互。
好:網易系差:百度系
摘自《點石成金》:Krug 可用性第一定律:別讓我思考。Krug 可用性第二定律:點擊多少次沒有關係,只要每次點擊都是無序思考、明確無誤的選擇。Krug 可用性第三定律:去掉每個頁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後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推薦閱讀:
※怎樣在不降低用戶體驗的前提下,設計一個沒有地址欄的瀏覽器?
※有哪些靠譜的交互設計評估方法?
※怎麼使用Axure製作固定位置的組件?
※UI&UE設計師是怎麼開始系統學習UI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