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弓如何瞄準?


彈弓製作簡單,使用簡單。彈弓作為一種便攜、有一定殺傷力、合法的個人武器(玩具),有很大的群眾基礎。相信很多70後80後乃至前90後的男孩子們都玩過。

一、要想打好彈弓並不是一件易事。

由於常見的彈弓構造過於簡單,不像現代複合弓那樣,有瞄準刻度線,或者如狙擊木倉那樣,有精密的光學瞄準機構;

再加上皮筋的規格各異,皮筋新舊程度、氣溫、皮筋拉距等影響皮筋的回彈性能;

弓糧本身的重量會有不同的射出初速度,而弓糧本身的尺寸影響其在空中移動的風阻,從而影響其軌道。另外每個人的身高、臂展、臉型、眼睛的位置、手型手勢各有不同,激髮狀態各異,瞄準方式也都不相同,所以彈弓要想實現精準射擊,絕非易事。

二、刻苦練習和勤于思考能掌握精髓

然而,通過學習別人的經驗方法,結合自己的思考,嘗試,練習,結合自己身體各部位的尺寸測量以及理論推算,我發現一套可行的瞄準方法,現給大家分享一下。

這套方法源自我自己的身體結構條件以及我熟悉的彈弓弓型、皮筋型號,與你自己的身體結構條件、熟悉的彈弓系統肯定會有所不同,請根據這個思路(公式)結合自己的參數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瞄點和激發姿勢並多加練習,一定能做到精準射擊。

開始之前先放一下我找到狀態時的水平:5米打9mm彈子5中4-5;10米打礦泉水瓶蓋10中8-9,20米打易拉罐10中8-9,40米打礦泉水瓶,10中2-3,散布0.5米左右。

這在彈弓圈裡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做到,但是一個沒有經過科學方法練習者是絕對做不到的。

而經過一定訓練之後,實現10米打礦泉水瓶子10中10絕對沒有問題。

三、瞄打和估打

打彈弓其實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憑感覺或直覺去打,另一種是使用一定的參考點去瞄準後再打。

舉個例子,就像扔石頭砸別人家玻璃,眼睛盯住窗戶,撿起一塊石頭掄起胳膊一甩,哐啷一聲完事。
然而看是簡單的動作,其中大腦和眼睛以及你的肌肉全做了非常複雜的空間距離、動力學、運動學等複雜的運算,你不用去想太多,你的大腦已經幫你完成了。只是目標要足夠大,且距離不能太遠才行。

這種方式在打彈弓上一樣行得通,比如你面前兩三米的一棵直徑半米粗的大樹,用彈弓去打,沒怎麼練習過的一般也能打中。但是讓你打10米外的一個礦泉水瓶,目標可小多了,這種方式就不靈了。

但是如果經歷過瞄打且有大量練習的基礎上形成了肌肉記憶,也能做到遠距離小目標舉手就打的狀態。

四:瞄打的主流技術:橫握瞄打

這裡介紹一種有參考點的瞄準打法——橫握瞄打。

為神馬橫握,怎麼握才叫橫握,怎麼瞄,怎麼打?

下面聽我細細分析。

一般沒有彈弓經驗的人都認為彈弓應該豎直握,像一個「丫」字立著。

但是這裡要說的握法是橫握,指彈弓手柄處於水平狀態,兩叉一上一下,就像一個睡倒的「丫」字。

這樣整個弓體所處的平面處於豎直面上,切垂直於視線;另外上下皮筋就能處於同一豎直平面。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無論你是左手持弓還是右手持弓,請看下面左右兩幅圖畫的這個三坐標吧(左圖是左手持弓,右圖是右手持弓),x軸為通過彈弓手柄柄的中軸線,y軸為子彈射出時走過的軸線,Z軸為豎直方向,彈弓體位於xz豎直平面,皮筋位於yz豎直平面,彈弓位於x水平方向。

橫握的要點就是保證彈弓體和皮筋所在的豎直平面完全豎直。為什麼呢?

皮筋豎直為了保證彈道y位於皮筋所在的平面yz上,這樣只要將皮筋所在的平面對準目標,就可以不考慮左右瞄準的事了,目標必在皮筋所在的平面上。這時候只管調整持弓手的高低來實現遠近高低的調整,三個維度的瞄準此時只有一個了。這也是橫握瞄打的精髓所在。

為什麼要保證彈弓弓體所在的平面豎直?

這是為了使上下兩根皮筋的拉力相等,使射出的子彈彈道更加穩定,並避免打弓臂。

打弓臂還是小事,頂多毀一把弓,如果打到手上,立馬皮開肉綻,剩下的自己腦補吧。

五:瞄準的原理——彈道曲線與瞄準線的交叉和相切

通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是初中學的歐幾里得幾何學的公理。

木倉瞄準裝置有準星和缺口兩處,這兩點就確定了這條瞄準線,在對應距離上只要把目標放在這條線上就可以命中目標,這也就是所謂的三點一線。不同的射擊距離需要調整缺口或準星的高低位置改變這條瞄準直線的斜率以命中目標。

這三點中沒有眼睛,因為眼睛沒有參與定位,眼睛也要去這一套定位系統里找准自己的,瞄準的時候眼睛處於準星和缺口往後延長線的位置上。並在那個位置上看過去,把目標放在這條已經有的線上再射擊。

彈弓就不一樣了,彈弓的瞄準系統里沒有準星和缺口這倆東西,如果要說有,只有一個,可以把彈弓弓臂上一個點看做是缺口或者準星。這時候就要藉助於人體結構構建這個瞄準系統,包括眼睛,手臂,持弓手和這個弓上的參考點。眼睛和弓上的參考點之間確定了一條直線,這條直線作為瞄準線,這條直線向前指向的一定距離上的目標就會被命中。再根據目標的距離不同,調整弓上使用的參考點的高度即可。

這裡要說說為什麼要限定一定距離。

在有效射擊距離內,彈道曲線為一條近似於拋物線的曲線,只是曲線的近端更加平直,遠端由於空氣阻力加大,彎曲下垂越來越厲害。

上面我們提到彈弓的瞄準系統里由眼睛、瞄點確定了瞄準線這條直線的位置。

要想擊中目標,則目標必須同時在瞄準線和彈道曲線上——即目標在彈道曲線和瞄準線的交點上。一條通過位於但向彎曲曲線外部點(眼睛)的直線與單向彎曲的曲線(彈道)相交,必定只要1個切點,或者有2個交點。

這樣就清楚了,先找到曲線和直線的切點位置,這個點到彈弓的距離就是最高的瞄點,然後往近了遠了的目標,瞄點都會逐步降低,根據目標的遠近去微調瞄點相對最高點的高低就可以了。根據這個方法,在皮筋狀況、拉距、弓糧型號等條件確定的情況下,還可以測算出不同距離的準確瞄點比最高點低多少。

六、瞄準的微調

在彈弓的瞄準系統里,有兩種調整方法

1.
固定眼睛到射出彈道的距離(持彈手在臉上的定位相對於眼睛的高低,拇指貼緊嘴角、顴骨下、或者皮筋邊緣貼臉頰定位);

調整定瞄點到射出彈道的距離(就是橫握瞄打時以上弓臂上的不同點到弓門中點的距離作為瞄準點)來調整瞄準直線的傾斜角,以擊中不同距離目標。

2.
要麼固定瞄點到射出線的距離(就是橫握瞄打時以上弓臂到弓門中點的距離固定的點作為瞄準點);

調整射出線到眼睛的不同的距離(持彈手在臉上的定位相對於眼睛的距離,一般通過拇指貼緊嘴角、貼緊顴骨下凹處、或者皮筋邊緣貼臉頰固定點定位基礎上進行微調)來調整瞄準直線的傾斜角,以擊中不同距離目標。

第一種方法比較常見,而且我也比較推薦,因為射擊時後手(持彈手)手勢不變,只要在弓臂上參考不同的點,或者調整目標到參考點的距離就完成了不同距離射擊瞄準的調整。

第二種方法也有人用,微調的是後手,微調量靠面部皮膚的記憶來的,我自己的體驗是皮膚記憶不如眼睛盯著弓體上的參考點來得精確。

下面是百度百科「瞄準」欄目下關於彈弓瞄準的信息,這裡是用圓皮筋短拉距(後手貼臉定位)的打法,僅供參考:

彈弓

(1)找一個能清楚地看到靶心和彈落點的靶子。

(2)橫握,或斜握彈弓。確定姿勢,腳一前一後,挺直腰,不要彎,而且以後射擊時也不能改變姿勢,特別是別彎腰!

(3)皮兜拉到顴骨下嘴角上的某處(橫握),貼上膠布,拉弓時用大拇指的同一位置碰到膠布,這樣可以保證每次拉弓都在一點定位!(斜握拉到眼角附近)

(4)在靶子上畫一個不要超過10mm直徑的小點!距離靶子2.5~3米左右,皮筋延長線和靶心重合,皮兜拉到臉上膠布處射擊!

(5)射2發,察看是否落點基本重合。如果重合,證明你的姿勢正確!

(6)分析彈落點!如果射高了,把臉上膠布向上移一點。射低了,膠布下移,上下的調整很容易!

(9)你會發現可以通過後手細小的調節來控制彈落點!

(10)你可以每次都打中靶心的時候,就差不多已經熟悉你的彈弓了!退後幾步,到6-10米的時候,繼續打10mm的點,就會發現,又有稍微的變化,這時你通過微調來確定臉上膠布的位置。

(11)遠打時要計算拋物線,可以故意抬高前手估算!

七、瞄點

下面說說瞄,瞄哪裡。

橫握瞄打的第二個關鍵就是瞄點的選擇:在上述橫卧持弓手勢下,以上弓臂的某個點作為瞄準參考點,配合固定的射擊姿勢,眼睛向前看去,通過微調持弓手的位置使目標落在參考點上或參考點附近一定距離處就能實現準確射擊。

這句話比較繞口。怎麼理解?

要點只有三個:首先是瞄準參考點,其次是固定的擊發姿勢,最後是微調。三個點相輔相成,我們一點一點來。

這個瞄準參考點在不同的彈弓上都不一樣,但是最關鍵的,它要在你心裡,在你眼裡存在。最好是一個清晰而明確的特徵,如卡球弓上製作的瞄準準星缺口,指針,或者你自己在木弓上用小刀刻的刻痕,某個銹斑點,凸起點,弓臂尖角處等;最好不要使用太大的參考或不明確的位置,例如圓弧的處(圓弧不精確),皮筋節點處(節點太大),懸空的位於彈弓尖端線往上3mm的點……

注意,參考點可以是瞄點,但是大多數時候它不是,只是作為瞄點的一個參考,根據不同的俯仰角和距離,做上下左右微調才能命中,我們後面再細聊。

我就以我用的彈弓(我的彈弓是我自己做的木弓,買來的金屬弓用著不順手,都扔了或送人了)作為例子來講講瞄點的位置。

我用的是大弓寬/過頂/免綁/扁皮筋/木弓,按照橫握手勢,上下兩條扁皮筋位於豎直面內,由於扁皮筋在弓臂頂端,且弓臂頂端是平的,這個平面和扁皮筋就都在上面我們三坐標的yz面上。這時候,整個彈道曲線就在這個平面內。

從眼睛看過去,這個平面就是彈弓的頂平面所在的這條線,也就是鋼珠的落點在這條線上,俯仰角不同,距離不同,位於這條線上的高度也不同。

我的參考點在上弓臂頂平面的上尖角處。

練習的時候先選定一個設計距離,比如10米,將目標放在這個角上去打,重複幾次,就能發現實際散布和瞄點之間的距離,再調整目標瞄點那個的位置,進一步驗證。

一個距離驗證完成,再調整一個距離,記在腦子和肌肉里,漸漸地就能準確的打不同距離、高度的目標了。

最初的練習建議從10米開始,這個距離瞄打非常容易出效果,彈道下垂不明顯,找到一個準確的瞄點以後基本打個礦泉水瓶或紅牛罐完全沒問題。然後再練習15米、20米、30米、50米甚至更遠。

我早期做的木弓寬是8.5cm的樣子,這樣,彈弓中軸線到這個尖角的距離在4.75mm左右。

3.5米和15米的瞄點是這個點,8米附近瞄點最高,在外弓門尖角上3mm附近,往遠、近都會逐漸降低,近處降低更快,遠了慢點。

你問我這個數據是怎麼得到的,那是幾十斤幾十斤的子彈喂出來的。

當然後來做了些計算,從理論上驗證了這些經驗的正確性。

八、理論拋物線計算

這裡計算是以按照理論拋物線平拋計算,沒有考慮空氣阻力和俯仰角度的影響。

各參數以我自己的臉型、臂長為標準做的。我身高175,體重65公斤,採用大拉距貼顴骨定位瞄準的方式打的。

梯形扁皮筋22mm/12mm/0.65mm/250mm,鋼珠8mm,反手(手心向外)拉到耳後25cm附近激發。

整個計算的目的是得到瞄點到彈弓中軸線的距離X,每個人的已知a,b都是固定的,距離L是需要預估的,初速度v因鋼珠、皮筋和拉距等因素各有不同,也是需要預估或計算,作為一個輸入條件。

具體如下:

a為瞳孔到彈弓中軸線(鋼珠在離開彈弓之前這一階段的內彈道線)的距離,a=0.06m.

b為眼睛到弓臂的距離,b=0.72m

L為目標距離弓的距離,這個需要自己預估,這個是整個計算的輸入參數,正確的估計距離才能選擇合適的瞄點

h為拋物線的下降距離,這個是個中間參數,用自由落體公式來計算下落時間

初速度V是一個變數,不同的初速度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彈道,進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瞄點。

這裡需要指出,拉力大的皮筋不一定能獲得更高的初速度,比如一些很粗的圓皮筋,由於自身比較硬,切自身重量較大,再加上拉力比較大,不易實現大拉距打法,其回彈的能量很大一部分用來給自身的重量加速了,因此最大速度就不會太大,這樣打小鋼珠就不見得能打出力(動能)來。而扁皮筋小拉力大拉距能有更長的加速距離,反倒能實現高速。這就像坦克和摩托車一起帶著一個1噸的的東西看誰跑得快,肯定是坦克,但是帶著100斤的人賽跑,摩托車反而更快。粗細皮筋的原理也是如此。

好了,看看計算過程吧。

拋物線的運動學過物理的應該知道,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垂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水平方向:有了預估距離L和初速度v,計算得到下降的時間t=L/v

垂直方向:可得h=0.5*g*t^2,帶入t=L/v,h=0.5*9.8*(L/v)^2

由相似三角形原理得:x/a
=(x+h)/ (a+h),x=ah/(a+h)帶入h即得到瞄點到彈弓中軸線的距離x了。

具體過程就不贅述了,來看看我的計算結果吧,這裡算了三種初速度(60/80/100米每秒)不同距離下的瞄點高x的變化曲線:

橫軸為目標距離,單位為

縱軸為瞄點到內彈道的高度,單位為毫米

這裡說說從這個曲線圖上可以得到的結論:

1.
速度越高,瞄點越高。三根線代表不同的速度,高速的在最上面。自始至終都是高速在上面。

2.
瞄點在特別近距離下是比較低的,隨著距離的增加,這個瞄點快速抬高,在5-10米附近達到最高點。初速度越快,最高瞄點越高,且這個瞄點對應的目標距離約遠。反之,速度低,最高瞄點越低,最高瞄點對應的目標距離也越近。這個比較簡單,速度高,鋼珠很快就能達到目標處,下降的很少,瞄點自然就高。

3.
無論射速是60,80,還是100,採用貼顴骨定位的打法,其最高瞄點都在50mm附近(48-52)。如果這個點是位於彈弓上的實體點的話,彈弓上的瞄點參考點最寬處設計在100mm左右較為合理。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彈弓寬度多在80mm左右。這樣,在打5-10米的目標時,瞄點往往高於弓體以上50-(80/2)=10mm的樣子,難道不是有點太高了么?其實這也是設計者考慮了便攜、成本、易用性等多種因素妥協的結果。在沒有這些限制的複雜狙擊弓上就可以見到這種超寬的弓門設計。

4.
過了最高瞄點,隨著距離的增加瞄點漸漸降低,初速度快的,瞄點降低的趨勢越緩慢;初速度慢的,瞄點降低的越快。

5.
目標能落在最高瞄點對應的距離附近,對瞄準和估距的要求都更低些。因為這一段的曲線最為平緩,距離變化(X軸)很大,瞄點高低(Y軸)變化很少。

由此可以推論,調校彈弓和打法時,通過調整擴大a眼睛到內彈道的距離和x瞄點到內彈道的距離,使得最高瞄點對應的目標距離可以提高

6.
在適度瞄準誤差範圍(比如2mm)內,初速度快的由於曲線更平緩,單位誤差範圍內,命中目標的距離範圍更長,速度慢的距離短。這樣提高射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射擊更準確。

比如以最高瞄點x(0/-2)這個公差範圍為例:

60m/s的最高瞄點x=48mm,x-2到x為46-48,對應的目標約為3.5-11m,6.5m

80m/s的最高瞄點x=51mm,x-2到x為49-51,對應的目標約為4-17m,13m

100m/s的最高瞄點x=53mm,x-2到x為50.5-52.5,對應的目標約為5-22m,17m

由此可以推論,高射速一定程度上可以更方便瞄準、打准。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實測一下自己的弓門寬,弓眼距、瞳道距、初速度計算一下自己的理論瞄點在弓上的什麼地方吧。

九、理論計算對弓形設計製作的指導

基於上面的一些數據,以及我在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在弓的製作上,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問題:

如果為了瞄準舒服(瞄準點在弓體上有實體點可供參考),將弓門做到100mm,則弓體過大攜帶不易;

如果為了便攜將弓體做得太小,常用距離(25米以內)的瞄點大多在弓體上方的虛擬點。

人體構造決定,持弓手橫握是非常不舒服的,斜一些更舒服

大多數弓體外寬在80-85之間,這樣瞄點與體積協調得比較平衡。

解決辦法:

弓臂與弓頂的皮筋平面呈一定夾角,持弓時手臂夾角更舒服。

持弓手虎口及手心處豐滿,中指握持處凹陷,更容易握緊,拇指與食指處較寬且有對應凹陷,握持更穩定。

將弓臂設計成非對稱的,由於我左手持弓,左弓臂在上,是瞄點,左側弓臂寬度4cm,右側2cm,弓門2.5cm,這樣弓門外寬8.5cm,彈道到瞄點的距離就是5.25cm,可以實現10.5cm寬的對稱結構弓具備的瞄點高度。保證射速100m/s時最高瞄點仍然在弓上有實體點可用。

下面是草圖

這是按照這個設計做出了的一個作品,桑木的。

在長弓臂上刻一些刻度用於目光等比例三角測距及標定不同距離的瞄點用。刻度是眼到持弓手距離的1/100,也就是狙擊步槍里的10個密位(1/1000)。抽空再細聊測距的事。

當然,這弓的製作並不容易,我有一套曲線鋸,台鉗,木雕刀,木銼,砂紙等工具,修型和打磨需要極大的耐心。這是製作現場和打磨過程的圖。

下面這個是前面放的那個弓的背面

十、延長線打法的合理性探討

這裡不得不提網上廣為流傳的所謂的「延長線打法」:

1. 為什麼他的瞄點在弓體上找不到實體點,而要弄個延長線呢?

因為他的弓門寬度不夠100mm,如果弓體只有80mm,在打5-10m距離的目標時,瞄點就在弓門外輪廓上方10mm附近。

2.延長線具體延長多少呢?

圖上畫的是根據一張照片拍攝時的透視效果做單點透視延長線畫出了的。這個點理論上位於無窮遠,但實際上不同的目標距離,這個延長線段的長度是不同的。如果足夠遠,這個點不但到不了延長線上,反而有可能在皮筋本身內部或者下方。

3.延長線打法有沒有其合理之處?

答案是有,但是局限在一定距離的範圍內。比如80m/s初速度下,如果弓門外寬在80mm下,3-35米內,瞄點都在延長線上(X&>40mm)。但是如果按照某教程上所示,延長線所延長的距離,這個距離如果碰巧在最高瞄點附近,那麼在一定瞄準誤差下(比如2mm),一段距離內還是能夠命中目標的,且如果射速比較高,比如達到100m/s或以上,在較遠的距離上瞄點距離那個最高點都不太遠。而彈弓的最有效的距離也就25米以內,所以從實踐上講,如果足夠幸運,碰巧那個使用的弓型和你採用的延長距離合適,能在有效距離內實現一定的準確度。

十一、關於測距

玩彈弓瞄打瞄點的估計跟估計距離有直接聯繫,不同距離下瞄點高度相差非常大,前面都說了。

這裡說的測距實際上是不藉助專業測量設備去估距,要求快速,大體上準確,精度要求不高,誤差能在15%以內就行了。

有幾種方法算是比較常用的,

1,量步法

提前測量好你的步長(腳尖到腳尖),建議測5步或10步然後求平均值,有了這個基礎值,就可以這個值為基礎測量了。

這種方式最簡單,到戶外平坦地面,且可以步行過去接近的地方,設置靶場打靶的時候,直接走兩步乘一下就行了。

2,跳眼法

你看一戰或抗戰片時,有些製作細緻的片子可能會有這種方法的應用。

方法非常簡單:

伸出你的右手(或者左手),握拳,大拇指向上豎起,胳膊伸直,拳頭放在面前,面對測距目標,

閉上左眼,從右眼看拇指的左邊緣對應的目標附近的點,記住這個點

然後閉上右眼,從左眼看拇指左邊緣對應的位置,這個點與上面提到的右眼看到的點是不重合的,他們之間左右錯開個距離。

試著估計這兩點之間的距離,這裡的距離乘以10就是你到目標的距離。

為什麼是乘以10呢?

因為上帝造人的時候是按照臂長等於瞳距的10倍造的,有初中幾何基礎的應該能看懂下面這個相似三角形原理:

a/A=b/B=1/10

B=10b

這個方法的優勢是無法接近的物體也可以進行測量,比如小河對面的物體,樹上的物體。

但是它有個限定條件,就是在目標附近要有你熟悉尺寸的物體作為參照物來估計那個跳距,比如遠處的汽車,房子,行人等。

你需要建立起一套你自己的尺寸系統,就能應付很多場景了,比如樓層3米,車長4米,人高1.7米,電線杆距離50米,欄杆高1.2米,礦泉水瓶25厘米,紅牛罐10厘米,斑鳩27厘米,麻雀12厘米,梧桐葉20厘米等等。

3,刻度法

使用手指跳眼法測距它的換算倍率為10倍,實際上這個跳動距離在視野中占的比例還是很大的,當你要測距的目標,如果參考物體的比例很小的時候,經常無法準確估計出這個跳距,進而也無法估計出你到目標的距離。

這再介紹一種我自己琢磨出來的估距方法,暫且叫它刻度法吧。

實施方法如下面簡圖所示:

找一個標尺,在上面刻上刻度,刻度間距按理說可以隨意定,但是為了方便我使用了持弓手和瞄準眼之間距離(70cm)的1/100,即大約7mm作為一格刻度。這樣一格對應的參考物的尺寸就是距離的1/100。

玩彈弓時攜帶任何多餘的器材都是一種負擔,這裡我就直接在彈弓的瞄準弓臂上做了這個刻度。

由圖可知,

a/b=A/B

這裡n表示刻度數量,L表示一個刻度的長度,a=nL,L=7mm=0.007m,A=0.7m

B=Ab/nL=100b/n

這樣直接將參照物體的尺寸以厘米為單位計量,再除以這個刻度數就可以得到以米為單位的距離了,因為厘米和米之間的換算關係剛好是100倍。

比如遠處一瓶礦泉水的高高度佔了3格,它的高度是25厘米左右,25/3=8,大約是8米。8米的瞄點比較高,下壓弓門,去打,但是由於瓶子已經佔了3格了,隨變瞄一下就能打中。

樹上一隻麻雀佔了大概半格,麻雀長度12/0.5=24米。這個距離彈道已經有明顯下垂,考慮到仰射彈道會進一步下下垂,將弓門上抬,屏氣凝神好好瞄準,算了別打了,YY一下吧,一個活蹦亂跳的生命。。。

其實是我很難打中了。。。

經過大量實踐驗證,我的射擊精度也就距離的1/200,也就是說10米5cm,20米10cm,40米20cm的目標可以相對穩定地打中,再小就非常困難了。

4,直覺估

這個只要你經過有心的練習,看一眼就能估算出大概的距離了。當估算距離成為一種直覺時,瞄準調整發射這些一氣呵成,如同邊走路邊說話,你既不會摔倒也不會結巴一樣,這已經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了。


初學用橫握,皮筋和弓成直角最好。上下皮筋重合,皮筋再和目標重合,這樣左右就瞄好了,打樹榦百發百中,難得是上下調,得多聯繫總結,距離不同上下偏移不同


@limager

只要將皮筋所在的平面對準目標,就可以不考慮左右瞄準的事了,目標必在皮筋所在的平面上。.。。。。。

你這個怎麼保證皮筋平面對著目標呢?

如果把子彈拉開放到眼睛處:是好瞄準,但是不太安全。

如果拉到腮處又怎麼保證一定在一個平面上?子彈和眼睛至少還有2--3厘米啊

其實問題的本質還是眼睛---子彈---目標物,三點一線。

但是因為手臂長度有限,另外拉開皮筋子彈放眼睛不安全,(彈弓缺陷)

所以拉開皮筋到腮部練習:

盡量每次做到一個姿勢,拉開後放到一個位置,(這是前提),發出去之後,觀察子彈的位置來調整下一次的射擊。

---突然想到一個快捷的練習方法,

拉開之後、讓旁人順著子彈-彈弓準星看過去,看和你的目標差異,再調整,記住這個距離。

~~更新

先不考慮長距離彈弓打出去的自由落體這種情況。

如果是短距離把打出去的子彈軌跡看成直線。

分三種情況看看:平射、仰射、俯射。

第一種平射,如下圖:

若把子彈移到眼睛下方10厘米處,在保持目標、頭部不變的情況下,用弓眼上方的9厘米對準目標。

結論:若把子彈移到眼睛正下方y厘米,目標、頭部不變的話,需要用弓眼上方偏移出個距離對準目標,而這個距離是y*(目標距離/目標距離+拉弓長度)


打個二十斤泥丸就准了吧…


不要聽太多的分析,彈弓不像槍,是缺口準星目標三點一線,這個東西就圖個便捷,所以,沒有什麼計算,各位小題大做了。打的準的要點:前手一定要穩,後手位置不動,以弓門為基本瞄點,撒放要快,做到這幾點之後,然後照著15斤珠子打,泥珠陶珠鋼珠都沒關係。瞄打差不多了再練估打,最後希望,不要殺生


最近迷上無架


我爸爸自己手做的,用那個小眼就能瞄準


百度延長線橫握瞄打

這幾乎是最容易上手的打法了

一次不要打太久,稍微有點累就要休息,累了動作就變形,然後你做的就是無用功了


要想打的准,鋼0喂出來


最簡單的辦法,順著皮筋瞄。


百度:延長線打法


推薦閱讀:

古代連弩用於民間械鬥會很趁手嗎?
為什麼只有澳大利亞的原住民發明了飛去來器(迴旋鏢)?
與《孫子兵法》相比《武經總要》在古代軍事著作中地位如何?為什麼遠沒有前者出名?
古代戰爭如何 約好在哪打?

TAG:冷兵器 | 弓箭 | 瞄準 | 弓單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