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機械的好多都轉行去做銷售和 IT 了?
題主本人也是機械系本科畢業,目前工作不到2年,對當前收入不滿意於是偶爾關注一些跳槽轉行之類的。
發現機械行業簡直是悲聲一片,「越老越值錢理論」=自我安慰。然後各種轉行去IT,或者乾脆干銷售。
今年室友研究生畢業,問他打算,貌似也是要去阿里之類的IT行業。
機械真的這麼沒前途嗎?
IT行業真的這麼好入行?不會出現30才入門,35歲就力不從心的窘狀嗎?
這個年齡這個時期題主真是迷茫,閱歷和經驗、眼光都不夠,希望有前輩來解惑。
PS:也許有人會回答「看你想幹什麼」,說真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想幹什麼,「既悠閑又賺錢的工作」我也知道不可能,所以只好期望一個自己乾的來又收入不錯的工作了。
===========
更新於2018.1.2
補充點題外話:
雖然才一年,恍如隔世,消息提醒我才發現這個問題竟然是我提的。
題主目前已經轉行當碼農一年了,提問後幾個月就辭職一心轉行了,至於方法選了最容易的就是培訓。總體來說轉行還是比較累的,並且轉行窮三年的說法確實有道理,雖然目前收入翻番了,但還沒有轉行前手頭寬裕,一線的開銷尤其是房價也讓人望洋興嘆。總體來說並不後悔這個決定。
我是個比較懶的人,當初選擇機械其實有一點相信越老越吃香的論調,以為可以悠閑的過活,結果現實打了臉,發現有些東西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衝突的,比如安逸和錢途……
轉行也是出於逼迫自己努力強迫自己逃出舒適圈的一種決定。
回到我是一個懶人這點,目前又進入了這種犯懶追求安逸的狀態,而碼農不去追求技術不去主動學習就相當於逆水行舟,很危險。可是以自己的毅力也不覺得能在技術的道路上走多遠,所以又開始了對未來的迷茫(無奈)。
說了許多廢話回到主題,我個人覺得機械轉行的很大因素就是收入吧,還有本身並不偏愛機械這個行業,只是把它當做一個工作。決定是否堅持一個行業的因素我覺得是愛好,收入,成就感,後兩者往往比一重要的多。
PS:個人關於轉行的建議,如果你剛工作不到1年,那麼隨意轉,試錯階段,找到那個有成績感擅長的職業。如果真的學歷不高,工作很多年,目前來說我個人不太建議轉行當程序員(技術類)。風口已過,門檻高了很多。我轉行還算順利的很大因素是因為有個好的學校背景。
作為一個較真的機械工程師……
1. 機械是一個行當,IT 是一個行當,銷售是一種分工…… IT 公司如果賣軟體也有銷售,機械公司如果賣產品也有銷售。所以,「做機械的轉去做 IT 或者銷售」 邏輯上總是感覺有點問題。如果你是說,做機械工程師的,轉去做 IT 工程師或者隨便什麼的銷售…… 那麼,是的,是因為錢的問題。什麼越老越值錢且不說對不對, 對不起,年輕人現在就需要錢。國內的生存壓力在那裡赤裸裸的擺著。
2. 為啥做機械的沒錢?這個問題其實要加一大串的限定語。做機械的沒錢?米國的機械工程師收入著實不低;國內隨便做一些什麼機械邊角件的供應商的老闆們,說一句衣食無憂也毫無問題;一些老的液壓工程師退休後被企業返聘的,收入也是笑而不語。而那些從各類技術院校畢業,學習開各種數控機床,叉車,材料無損檢測,尺寸檢驗什麼的,大多也沒有問題里提到的這種苦惱——老實說,對他們而言,和做其他行當的收入也差不太多嘛。
準確的說法是,為啥國內從各類高校的機械專業畢業的,做機械技術的,年輕人沒錢?
3. 這麼一說其實挺清楚了。國內企業我把它簡單粗暴的分成兩種:大公司和小公司。這裡的「大公司」,「小公司」不一定按照規模來區分,具體什麼意思,看下文。
小公司需要萬金油:小公司指那種做事比較粗糙,沒有具體的流程和分工,憑著經驗去解決所有問題的公司。設計畫圖查各種規範,編工藝搞工序懂各種機床機加工,乃至表面處理,金屬材料都得能一個人搞定,要是涉及到電控和液壓最好也能知道一些。實際上,這種人是在一個很具體的分工行當里慢慢熬出來的,這些東西,幾乎都不會是學校教的(工科重實踐的特性決定的),說是懂,也就懂接觸過的那麼一點點入門的東西。那麼,剛從學校里跑出來一身學生氣的年輕人,對做事的方法毫無概念,看著車間里的油污和工人的粗獷做派都覺得恍如隔世,當然沒法適應這種需要。反倒是從車間里一步步做上來的,等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和已經在車間混了五六年的這些人比較,分分鐘各方面全方位秒殺正常得很。
大公司需要螺絲釘和專家:大公司有明確的規範和分工,搞設計的專心搞設計,搞工藝的專心搞工藝,搞精益的專心搞精益,一切按流程辦事,各類文檔資料一應俱全,用上了 PDM 系統和 ERP 系統。 這種公司按道理是最需要高校畢業生的地方,高校生智力和情商都不錯,發展空間和潛力好,什麼崗位放上去都能很快學習適應,發揮作用,完了還能做報告和 PPT。剛畢業的進去做螺絲釘,正是去對了地方。但慘劇是,國內的機械教育,著實太水,如果在學校不是有一定的自制力和上進心,畢業了都圖紙看不懂都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即使進去了,也是依附大公司體制生存,行業里的大公司就那麼幾家,搞技術的搞的太專,想換個公司都很難,沒有通用的競爭力,脫離了市場競爭,價格也要不起來了。剩下的出路是就成為細分領域的業內專家,這也需要從螺絲釘一步步的熬上去。但這需要時間。
4. 特別遺憾的是,國內的大公司實在太少了。為什麼太少和問題關係不大,這裡不展開。簡單說,什麼時候國家對知識產權重視了,高校畢業的這撥人,發現不那麼容易下到各種盜版影視作品,百度文庫里找不到各種機械規範了,那個時候,這撥人的收入估計也就上去了,也不用跳去做什麼 IT 或者銷售了。
首先承認,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互聯網的工資的確是最高,機械專業被無情碾壓。
可是機械專業真的就如此不堪?不見得。
首先要扭轉一個觀念,機械這個行業到底是什麼。經過幾十年發展,難道機械行業還只是擰螺絲開機床設計結構件?難道機械工程師就只能在滿是油污的車間拿著圖紙調整設備?難道一提到機械你們只能想到重工和設備製造?
時代已經大不一樣了。答主來自某機械前三的學校,學院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級技術中心。一屆碩士大約三百人,其中搞純機械設計的有多少呢?不足五十人!其他人都在哪?數控中心,機器人,機械電子,測量儀器等等。這些方向的研究生平時每天主要做什麼呢?
編程,做電路,做機電一體化,做測試,做自動化(這裡的編程和測試不同於互聯網)數控中心的做數字加工系統,機器人的做視覺仿生,機械電子和儀器的做醫療儀器、嵌入式,還有做工程軟體二次開發的等等。好,那畢業找工作的大家都什麼去向呢?說我們班的情況(有偏差),60個人裡面,十個去了華為,兩個邁瑞,汽車整車廠去了八個左右,汽車零部件當面五個左右,軍工科研院所十個左右,西門子兩個,飛利浦兩個,中興兩個,騰訊一個,TI一個,大疆一個,證券公司兩個,剩下的其他記不清了。
至於待遇,當然沒辦法跟互聯網動不動二十三十萬比,但是真的很低么,總的來說機械畢業的出路已經算不錯的了?不過幾個去軍工所的或許可以爆互聯網,北京戶口,高福利高待遇,內部福利房,當然犧牲的就是一部分自由。是的,畢業的時候我也曾經為我這個行業這個專業苦惱過,當初高考我是打算去北郵計算機的,家裡不想讓我去北京,被留在了武漢。一碰到誰誰二十萬,心裡難受的不行,也是往互聯網企業拚命找啊,無奈簡歷都不能過。現在也想明白了,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發展的規律,每個人的收入也是和付出成正比的。
好,至於說越老越吃香。成天混日子做重複的工作,天天畫點圖,只搞傳統機械加工,還真的不如中專生搞幾年的經驗,那種在一線操作的工人,只要不笨又勤奮,多少都能總結出很多你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而機械加工這一塊的東西,還真不是書上學得來的。
學機械的仔細想想自己本科的課程設置。四年你都學的傳統機械?天天都是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工藝?。你沒學過電路數電模電?沒學過c語言資料庫和網路?沒學過數控技術計算機圖形學?這些課程給了很多可能性,找到自己喜歡的並堅持下去,你絕對不會差。
機械專業早就不是只有機械了,機械行業也早就不只有機械加工了。行業與行業的區別早就不如專業名稱差別那麼大。而機械專業(至少我校)的培養目的也早就不是培養機械加工人,而是培養做系統的人,那麼多專業課程設置不是無用的知識和分數,而是一個選擇。
知乎都說互聯網是大趨勢,的確,互聯網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可大家有沒有看到互聯網也在慢慢滲透實體?如果我們不能直接進入互聯網,那我們能不能積極擁抱互聯網?智能家電、無人駕駛、機器人,這些行業是不是或多或少都在被互聯網滲透了?記得在知乎看過一句話:編程在以後就和數學一樣重要。互聯網作為工具,越來越影響著實體,而每一個實體行業的人,只要有心,不停學習,難道不能用互聯網為工具改造實體?這難道不是機會?我就是搞機械的。前面說的不敢贊同。搞機械的主要講究的是「入世」。如果不懂這個道理,技術再精通也沒有用。
作為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工業生產。這是國家的支柱與脊樑。中國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現階段機械方面的缺口相當的大。很多私企開高工資招人而不得。
但是為什麼會發現並不好找工作呢?那是因為作為私企缺少的是真正可以快速反應的人員。具有綜合素質的人員。比如我們單位,一直在招人。從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碩士,一直到五十歲左右的老工程師。但是真正可以完整做一個小設計的不到1%。有些甚至不如車間的技工。說實在其實很可笑。因為工程師本來就不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工程師是需要極高綜合素質和發散型思維的人員絕非IT宅男那一類的碼農。
我們我們公司的面試的問題。1、直徑四十五的軸,裝軸承,標公差。2、十噸重物,要求十分鐘提升十米。需要多大電機。3、畫一個箱體,忽略中性層,忽略折彎r角。按規定加強筋大小折彎加強筋。唯一要求每塊展開不能超過一米五。
就這種問題,能回答出來的面試者不足百分之五。其實就是高中問題。能力甚至不如我們車間的技工。太可笑了。這就是應試教育的結果。上學學的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用。
就這樣,留下的百分之五,裡面有百分之七十毫無工作溝通能力。
其實一個全面的總工。在一個小企業就是副總。老闆都需要看你心情。你們認為這職業到底有沒有前途?
你做碼農,做銷售。什麼時候可以混到這個位置?拿年薪的機械工程師多了去了。
--------------------------------------------------------------------------------
回答評論的人。真沒想到這麼多人不同意我的觀點。
1、我沒有炫耀優越感,因為我是賺錢的。優越感沒有用。
2、不要人云亦云,要自己判斷為什麼做機械設計的越來越少?還有正要入行的和已經入行還是狗的人。我們首先確認傳統設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100年後也不可能不存在。還能確認工資的高低是和稀缺程度成關係成比例的。所以堅持做你自己就行。難道IT熱門都做IT。什麼熱門就轉什麼?那樣你選擇的永遠都是人員過剩的職業。那就不能怪出現軟體狗這種事情了。因為大家都去搞軟體了,所以你不值錢。你們上學時選熱門專業的教訓還不夠嗎??3、我得話只是對真正喜歡機械的人說的,因為機械真的佷難。如果太浮躁我建議也不要看我的答案。如果只是想找多賺錢的工作我建議直接創業。這樣死活都是自己的。4、不要提碼農好創業。這個毋庸置疑。機械的創業很難。因為搞機械專業的創業是碼農創業成本的幾十倍到幾百倍。你總的有設備吧,你總得有工人吧,總得有固定資產吧。難道你想搞個作坊?碼農有電腦和流動資金就行。5、搞機械的翻身真的是需要做管理與溝通。這就是我說的需要入世。別置身事外。很多時候從管理到生產走一遍你的設計才真的是實用的。你才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人看不起搞設計的。是我們原來真的高高在上了,設計的東西有的問題真的很多。也怪不得下面的人亂罵。老闆又是外行。所以只知道就是你不行。我說了,機械的出路就是總工和副總。要麼就做小單位的「僱傭軍」。一個項目一談,搞完拿錢就走人。
6、換個行業、換個企業就不行那隻能說明自己不行。很多都是相通的。換個行業你是能給別人帶來新思路,還是你原來照本宣科的工作在這不適應?這其實是看你的知識結構了。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知識。你在原單位照本宣科的時候有沒有搞明白為什麼這麼設計?為什麼不換個方法設計?為什麼沒人改原設計?原有設備哪裡可以改進?別再皮毛上改進,什麼減重、外觀等等。功率計算是不是偏大?設備性能是誰算的這是極限?自己驗算了嗎?如果這都沒考慮說實在的那真的是浪費了時間。也就必然換個行業就不行。7、告訴你們個事情。雜毛手冊上的計算公式很多都是假的。都是錯誤的,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設計的時候常常要加經驗驗證的係數。這係數就是你在這一行的資本,工程師對這數據看得都比較嚴。8、別當一輩子製圖員、工藝員、或者老闆說給這改大點、給那加厚點、設計個工裝、設計個夾具。照著別人設備給我測繪個圖。別干著這些工作就認為工程師沒前途了。這些工作本來就不是工程師乾的。你要干這些工作工資低很正常。要是還沒明白,舉個例子吧。希望能聽明白。
10年前認識了個鑄造工程師。和他閑聊。他大我十歲。當時他拿到年薪25萬。很高了。我們是三線城市。我問他你的工資為什麼這麼高?他說:「我上學的時候我們那一屆是最後一屆鑄造專業的。之後學校給這專業取消了。我們同學下海的下海,轉行的轉行。鑄造太髒了,進車間一圈脖子都是黑的。受不了都走了。我沒地方去,也沒錢,也不會別的。只能這麼干著。直到有一天老工程師和老技工都退休了、干不動了。但是這麼多的鑄造小企業總得有人搞這工作吧。老師傅都六十多了。經不起折騰。找我指導的人就多了,我的工資就高了。」看明白了嗎??
我手底下也經常有開除的時候說:「又叫馬兒跑,又叫馬兒不吃草」。你只要能跑沒人攔得住,我這沒草別人那還有呢。你真的是千里馬還有豆子吃呢。是金子就發發光。你自己發不出光那就是打磨得不夠。真的以為吃了草就是千里馬了?你覺得工作壓力大是因為你不會。所以才有壓力。要是會了哪兒有那麼累呀。機械設計又不是編代碼(又黑碼農了)。思路順了到底有多大的工作量?特別我們做非標設備的。圖紙沒那麼細和嚴格。實用性沒問題就行了。之後的圖紙整理、細化與局部改動是繪圖員做的。
附我們技術部貼牆上的對工程師的定義:
添加
我說話可能有問題。因為個人習慣問題。感覺評論火藥味越來越濃了。先道歉。這也是我情商不高的表現。我在回答上又添加了點東西。自我感覺像是說明白了。對大家有幫助就好。沒幫助您一笑了之就行了。畢竟出發點是以我的經驗給迷茫的人提供點建議,不是命令與指導。如果對你有幫助我欣慰。如果對你沒有幫助我還是繼續吃我自己的飯,拿我自己的工資。教育別人的習慣又上來了。
你知道技術工作是怎麼拉開工資水平的嗎?要做別人不會的。你的工資就必然高。總是做著培訓2個月都能上手的工作。有大把替換人員。工資怎麼能高呢?用誰不是用?真當老闆都必須是慈善家?這種問題都不明白嗎?進入社會路就是自己走的了。沒老師沒家長強迫了。和剛出校門的拉不開檔次和距離那隻能怪自己了。不是說碼農不好。碼農知識的更新太快了。你就是幹個十年,可能還不如剛出校門的接受能力強。等你身體不好,學習能力減退時怎麼辦?二十年後呢?IT行業、編程行業經驗佔到多少比重?可是機械幾十年了有大變化嗎?經驗就是經驗。急不來。北大畢業的也得一步一步走,碩士研究生的也得一步一步來,一口一口吃。這就是你年齡的資本。就是越老越吃香的原因。要是沒積累經驗、就容易被年輕人頂掉。入門快,門檻低的行業也是競爭最厲害的行業。也必然是更換血液最快的行業。左右搖擺的人永遠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的。真正做事情的人其實都沒想過成功或利益。得到這些是偶然和附帶的。就是愛好。我做的每個設備我都開開,看看,重新測測數據,再驗算一下。真的沒條件,沒可能實測了還很傷心。
沒別的,就是高興,愛好。每個和我接觸的老闆也受我這愛好的影響。喜歡自主研發與改型了。不愛好就不該選這個專業。選個自己喜歡的唄。
———————Dd ddd的評論我覺得很好,也粘上來。很說明問題。想入行的一定的看看。有個心理準備。搞機械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如果冒犯了,請告知後刪除。———————————回復 曾志宇(作者):唉,你說的有些太理想化了,上面你說的經驗積累,不管怎麼樣,平台是最關鍵的。工程師要不要懂加工呢?確實要懂,不然你設計出來的零件能不能弄出來還是問題,但是你待在車間久了,也就是把加工這塊弄熟悉了,機械專業博大精深,涉及行業領域太多,合格的工程師需要了解許許多多的知識,光是本科開的課程就涉及到許多專業的知識。 一個機構,例如平面凸輪,涉及到的知識太多太多,如果你的凸輪機構不需要傳遞太大的功率,只需要滿足設備機構的運動需求,按手冊弄就行了,但是機械不是計算機,很多實際經驗不是你在電腦上就能求解的,真正做工程項目是要實戰的,機械專業是個工程專業,不是數學 物理那種純粹燒腦子的專業,機械玩的是積累,不是智商,大部分普通畢業生太缺一個平台了。 對於很多剛畢業的機械專業生,例如我,還沒畢業就被下放到車間, 現在很多本科教育低層次化,像我們這種二本 半桶水 回爐再造一下沒什麼不好,但是很多時候到車間幹活不是輪崗,很多時候就定崗在一線了,做著附加值最低的活,也許你會說 幹完數車 干加工中心 幹完三軸 干五軸,行行出狀元,在加工領域也能做出一番成績,但是這種工作以及職業發展環境太惡劣了,幹上2-5年,大學圍繞著機械設計這門課讀的 材料力學 理論力學 工程材料 金屬熱處理 等等 等 就都讀進狗身上了。 在實際工程應用領域,很多結構校核分析,是通過經驗公式來完成的(我們機械設計上面的那本書前言就說過了,書本上的公式僅作經驗參考,整本書是作為介紹機械設計來寫的),其中公式裡面的重點就是你說的係數,說白了係數是靠積累出來的,沒有平台就不可能有積累,這就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了,顯然機械行業(國內製造產業太低端,研究生干著本科生的活,搞得本科沒活可干)關鍵是行業本身能提供稍微高級一點的坑太少,不說我們這種二本,很多一本院校的學生也下工廠跟工人師傅競爭藍領崗位, 我們老師211 碩士畢業,大眾裝配工,最後正式簽約時,進廠前考慮了一下,跑到我們學校當輔導員老師了。 反觀IT,提供的高層次的崗位 例如 圖形圖像開發 遊戲引擎開發 軟體開發工具以及框架 大數據之類 ,這些東西的重要性 類似機械行業的工業母機,國內做這塊很少,提供的崗位極少,但是通過拿來主義 加工一下代碼 做一下軟體工業界下游鏈條上產品還是可以的,而且這些坑很多,例如APP開發 應用系統開發 企業ERP之類。————————————
Dd ddd說得對。平台很重要。沒有個讓你練手的地方是不行。不會有成長的。我們同學也是這樣說的。說我不了解他們的無奈。他們都轉行了。
千萬不敢安排到什麼崗位就一直幹了,不敢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要知道自己乾的目的。要不真的是白上學了。覺得自己了解了就撤。你是要了解,不是要精通或乾的與工人一樣好。我就是這樣,不會幹,但是知道怎麼干,也知道乾的對不對。工藝的順序。這就足夠了。
我是因為年輕時沒有生活壓力,所以按興趣找工作。因為天生膽大,什麼都敢做。禍害了不少作坊型小企業。因為喜歡,給別人小單位過實習費。之後自己還搞過企業,所以老師傅也不敢瞞我。只是自己搞企業太累,而且也不是這塊料。不賺錢。所以才把廠賣了,繼續打工了。
如果不是很缺錢生活,建議換點小單位練練手。
不過真不覺得編程有前途。精力不行了怎麼辦?會被剛出校門的小年輕拍在沙灘上的。
要經驗的要好平台。不要經驗的真的干不過年輕人。
———————————————————
同問:1.答主,對於我來說真是有幸,真心請教你裡面有個問題啊,
『』畫一個箱體,忽略中性層,忽略折彎r角。按規定加強筋大小折彎加強筋。『』裡面有個加強筋問題,比如鈑金折彎過後,那個折彎件的強度,受多大的力能使它彎曲,這個怎麼算的,2.有什麼可以推薦的書介紹下, 希望答主指點。————————————————————
有人對這個感興趣。我解釋一下。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在於計算強度。因為沒讓他算。只是讓他標出圖紙上缺少的尺寸。在外地,圖紙不在手邊。下次發給你們看看這個考題。
對設計有概念的絕對笑了。重點是怎麼盡量不裁1500mm得料。就是減少料的浪費。這是為檢測他的設計思路。會有這麼幾類人。1、簡圖看不懂,使勁地看。
這類人不用培養。沒有溝通能力。2、簡圖看不懂,問你。說了也不懂,接著問。還不懂。
這類人不用培養,沒有理解能力。工作時很熱情,但不注意就跑偏捅婁子。3、簡圖不知道看懂沒有,但檢查時什麼都沒畫。
這類人不用培養,會累死你的。用棍子都打不出來個屁。4、拿著計算器計算20分鐘,之後畫,信心滿滿來找你。但不對。
這類人沒方法,不聰明,少了嚴謹的態度,不檢查驗算。5、拿著計算機算,之後畫。最後對了。
這類人是沒機會,沒歷練過。6、不算。先畫中心線。和最大外形。加強筋按感覺放。之後驗算在圖上測量後一次調整到位。3分鐘時間。
這個毛圖不是考試,是看你簡歷是不是吹牛。
我見過畫了5個小時出不來的,我都快感動了。但還是讓他回家了。再說說上星期我讓剛來的新人設計一個小東西。牽扯到水管。給他定了壓強,定了流量。他兩天後問我該選多大的管子。說沒找到資料。說流速和阻力有關係。管子小了流速就快了。怎麼都能達到流量。但是也想到不能過細。那樣肯定不行。難為住自己了。大家當做遊戲考慮下這一題。
還有一題,權當遊戲。提升一個重物。我已經算了需要5.5kw。重物在一個軸上纏繞著。軸兩端軸承間距200。一端十字滑塊連軸節連接擺線針減速機。軸需多粗?軸承什麼型號?
你們覺得應該怎麼算?問那個折彎需要多大壓力的你覺得呢?
答案下次公布。歡迎大家回答。
現在回答同問的那個問題。我也不會算,我從來不算。我只是拿起手冊參考下角鋼的數據,再加個安全係數。就完了。算那麼細緻幹什麼。有時還為了好看,對稱多折幾個筋。廢不了多少料。算清楚了你省的料還不夠你的工資呢。一個項目下來好幾百噸材料。你看看設計院設計的鋼結構房子。你看看設計院的圖冊。你就笑了。
設計有一個很重要的驗算方法,類比法。和相近的比一比。直接用。
我是搞非標的。主要考慮以下問題。
1、主要考慮能不能用,功率夠不夠,是不是浪費了電,水,汽。這是比別人設計的強的地方。2、最快的速度完成。3、如果我設計出問題,問題會在哪兒?其實自己心裡都明白,有時候是懷疑資料,為了驗證一下。有時是為了利潤冒個險。4、再預留個位置真出問題了好加設備。^_^OK 完美了。
在外地,閑著沒事。再給大家提個建議。多畫一畫工藝流程圖。自己廠的。見過的自動線的。分支在哪兒?篩選返回在哪兒?如何運轉。對大局思維有好處。就像思維導圖。決策樹一樣。
另再說說我為什麼黑編程的。
我87年接觸計算機。好像叫ls301。國企進口設備時帶的。家人拿回來給我玩。接上綠顯。我會編鬧鐘。沒硬碟,沒趣軟盤。關機就沒。什麼語言忘了。90年中華學習機。固話basic。logo。會編小遊戲。5寸盤。
不說小霸王了。
94年左右,第一台pc機電腦。dos系統。3寸盤。
忘了什麼時候學的彙編能用冰島軟體解密需註冊的軟體。
都是無聊的時候學著玩的。但是現在我沒看懂有什麼用。變化太快了。短短几年呀。很怕人的。這行業就是不停地學,不停的更新。不停的重學。不停地淘汰。這發展太迅速和跳躍了。
以上是猜的,沒興趣研究了。開電腦就是玩遊戲。我那時候的時間還不如做模型玩呢。還不如泡妹子呢。原來學的吉他現在還能在兒子面前炫炫。dos和basic呢?齒輪,電機和連桿總不會拋棄我吧。看到有個留言說他同學2本。學編程。出校門就拿20萬。
我只想說你不是招生辦的就是計算gdp的磚家。怪不得這麼多人都覺得拉了國家的後腿。額?這樣寫會把這個回答搞成什麼樣呢?能不能印刷了賣點錢錢呢?
—————————————梁士達
你們單位對機械工程師的定義蠻有意思的,尤其是最後一條——————————————————
最後一條最重要了。別人不認同,你去哪兒領錢?說服不了設計院那幫人你就等著他們挑刺吧。說服不了業主技術部和監理你就等著工期無限拉長吧。不只不改,還要他們認為你說得對。給你講個例子。我們平台通道做完了。業主不願意。說用料小。不符合圖冊。
我問他需要符合誰的圖冊?圖冊是國家標準嗎?圖冊是給你參考的。不是標準。這種設備上人行走的通道只要符合國標就行了。國產有規定,投影面積載荷不能低於多少。我們可以做實驗。我做的沒錯。退一萬步說,這通道是我設計的。就算實驗不過關。我立馬給這樓梯做的斜度再大一點。這樣投影面積就小了。就過關了。
呵呵,結果沒人說話了。就加強了一下算了。要不的重做。知識就是金錢呀。
—————————————————
學會了回複評論,評論里還有大量內容。不在這貼了。既然看了就看完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另外我不是大牛。牛人都算不上。我是大學肄業,原本學的還是計算機應用。
我會,而且必然會有說錯的地方。如果有,請指出。無論是觀點上的,還是技能上的。
我會虛心接受,畢竟這裡是網路,我也最多在手機後面臉紅一下。沒什麼關係的。我能接受。當面指責我才會翻臉^_^。
沒想到這麼多人關注這帖子,心裡有點虛。本來只是說兩句而已。
關注人一多不免就起爭勝之心。把上面的話放到這。擺底自己,以便放棄得不到實際利益的虛榮。
有利益兩說^_^。
這話一說心就不虛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牛們也來吧。歡迎交流。
————————————————
怕別人黑?其實就是搞機械的因為偏重點不一樣,也是互黑的。
你還沒見過搞總工藝設計的,搞機械設計的,搞電氣自動化的,管車間的,圖紙會審時罵起來。互罵sb。互相看不起。每次都是面紅耳赤。還是同一個公司的。
罵完之後接著配合。都是罵聲中相互交流的。
就連搞大傢伙的和搞小玩意的也是互相看不起。他們覺得我們太粗放了。我們覺得他們太磨嘰。著眼點不同。
看來我們搞非標、重工的就是比較粗野。
突然想起我有些話說的不對。我並不知道有時候訓問的人是幹什麼的。下意識的想成是我的同行。所以說的東西有時候並不一定適合你。講的例子也是。希望大家有甄別的看待。
—————————————最後一次啰嗦
回復 gear guan :不是戾氣,是怨氣。
知乎上都在黑傳統的機械工程師。真的待遇那麼差?也總見本職業自黑的。換個機械行業的論壇又是另一番氣象了。本來這問題各種人回答都不會一致,各說各的。有人真心喜愛。有人行業自豪。不會有it業的認同我。更不會有在機械行業滾了一身傷痕的肯定我。這我早就知道了。只是多了一種聲音,一點建議,一點看法,一點牢騷而已。
機械裡面,很多人將它等同於技工。現實中分不清這兩者差別。其實就是在這一行混的人,很多也是按技工擺的位置。這能怪社會,怪企業?怪企業按技工標準招人、開工資和安排崗位?
這情況其實是教育改革,擴招後才有的現象。學校很少告訴你哪不行,只告訴你哪行。」學吧,沒看誰誰誰混得怎麼怎麼好,出校門就能拿高工資。」
有開學的時候就說」工程師不接觸實際屁都做不了的嗎」?所以理想太高,現實太低。這麼多落差太大的揣著上墳的心進入這職業,搞的一說學機械的人人都搖頭。培訓是有成本的,企業花了成本培訓,1年不到,人家辭職自己去賣煎餅果子了。我都見了很多。和他們談了很多。但是沒用。現在一面試老總就問我,」你覺得這個人著調嗎?有培養前途嗎?能幹長嗎?」問多了我也不願用新手了。布置,檢查。有時候比自己設計還難。新手太容易犯錯誤了。就像前面的題,我一分鐘。新手搞一天。還不對。
而且還不能一上來就給他正確方法。你不給他一天的迷糊時間,不讓他先走走彎路,不等他黔驢技窮,一開始就教正確的。他會質疑你。」這方法不精確,老師不是這樣教的。」所以我都只能等他們撞了南牆請教我時再教。真的很難。孔子說好:「沒有最強的職業,只有最強的玩家」。遊戲一樣,生活亦然。你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個刺客搶個毛dps。遊戲的職業平衡是開發商,現實的職業平衡是供需關係。最後一次回復了。很累。明白就明白,我儘力了。看不起自己也不要怪別人看不起。自己擺不正誰都給你擺不正。猶豫去賣煎餅果子的早點去。別讓別人指責機械工程師。作為一個機械行業的創業者對於曾志宇所提的幾個面試問題的看法。
他的原話是:"1、直徑四十五的軸,裝軸承,標公差。2、十噸重物,要求十分鐘提升十米。需要多大電機。3、畫一個箱體,忽略中性層,忽略折彎r角。按規定加強筋大小折彎加強筋。唯一要求每塊展開不能超過一米五。"第一個問題,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軸的材料不清楚,不給具體要求 ,不給工況,不給加工條件,不給裝配工藝,答案就不是唯一。 像我們的要配合 軸承的都用熱處理後磨小1絲,裝起來很輕鬆。要求不高的車加工小1-3絲。 工況比較 惡劣的,軸先調質,軸承位高頻處理後磨大1-2絲,安裝用壓機或加熱法安裝,拆卸也 先加熱軸承後用拉馬拉。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有點經驗的設計師會回答這種問題?第二個問題, 就是機械設計電機選型的問題,這個也是條件非常不明確的問題。
首先是傳動機構是怎麼樣的,軸承是什麼,用什麼固定重物,是室外還是室內。這些 都不清楚讓人怎麼回答和計算。 電機選型最重要的問題克服啟動力矩,啟動力矩=負載的最大加速度的力的微分+整 個傳動系統里的動態摩擦力矩 。 電機的控制方式都沒有如何知道加速時間是多少, 如果是三相電機,我們就要查廠家手冊轉速,功率,加速時間,最大輸出力矩。如何 加上變頻器控制,完全又不同,變頻可以多段數的調整加速時間,還可以加大輸出電 壓,增大力矩。如果是用伺服電機控制,伺服的選型和控制又完全不同,伺服電機的有很大的瞬間過 載能 力。一般都是從經濟性的考慮不用伺服電機。但是要做到精確控制用伺服電機是 的不得不用的。
實際上現實中我們也很少去計算用什麼電機的,計算出來的電機比實際選用的小很多 的。 1: 實際計算里會少了很多因素和條件,計算出來一般也會乘一個安全係數。
2:電機非常便宜1kw的三相電機和5kw,一般的國產品牌相差幾百塊錢。 如何是做單台設備,算出來是1kw,實際用10kw的也沒差多少錢,根本沒必要花很多 時間計算,批量生產的話,就用一台大功率的電機帶動負載反覆測試最大電流值從而 算出來實際需要多大功率電機, 現實中最快的方法是參考比較別人的設備工況和負載差不多情況用的多大電機,不放 心的話再乘一個係數。第三個問題,實際上一個鈑金的問題,做機械設計的一般不需要很精通冷作的知識但是也要懂一點 的重點要求的。實際生產中很少去關心材料用了和浪費多少材料,如何是批量很大就 有意義了,那是專門做鈑金的需要考慮的。機械設計更需要考慮如何簡化鈑金設計的 ,如何讓鈑金件在最少工序的條件下,做出來結實,好看。
如何是單台設備這些也沒必要考慮,直接出圖給鈑金廠,他們分分鐘搞定。我認為一個機械設計師最大的能力,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是他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當然提前是他需要了很多必要的要素,有的工作經驗20年的設計師,能力很強,各種標準都不用看書,直接信手拈來,但是創新能力不信,不能解決問題,這種人在機械行業比比皆是。在現在的職場中競爭力就會被逐漸下降。面試機械設計最好就是看做過的案例,把他做的案例圖拿過來分析,問幾個點,問他是如何想到,為什麼用這種機構和結構。好點的機械設計都會被很多同行挖走,開出價格2倍以上現在的待遇,來面試的水平能力都是偏低的。有人轉行去IT行業很好理解,傳統製造業內混了幾年,我最終想明白了一個道理,最終能夠顛覆性提高傳統機械行業生產力水平的,必將是IT信息技術,之所以顛覆性改變還沒有產生,只不過因為信息技術還有很多工作沒有來得及完成罷了。
我以為我最熟悉的CNC數控加工中心為例,說明IT可以影響機械製造的方向。
CNC數控加工中心採用一套相對簡單的數控程序語言(G-code),天然就具有網路化控制的基礎設備。CNC數控中心的早期發展基本與計算機技術同步,從最早數控程序被記錄在紙帶上,到數字化儲存,再到DNC網路傳輸程序控制機床,這個過程實際上世紀70年代已經完成發展和定型。遺憾的是,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這個系統並沒有很大的開拓性發展,現在的大部分中低端控制器,依然停留在只能跑G-code的水平上,記憶體也才幾十到幾百K。(可惜我國搞了那麼多年連個我這裡提到的中低端控制器系統都自主研發不好。。。)用著八十年代水平的機器,生產21世紀水平的零件,這就是我們這個行業。難道這40年內我們人類是真的沒有技術發展么?當然不是,其實在這個方面我們大有可為,尤其是最近的3年。我現在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可以用手機指揮一個智能喂貓器逗我家的貓玩,為什麼他娘的每一架CNC數控加工中心還需要一個工人守著伺候操作?!!
改換思想,讓我們做一個夢,假設我賊牛,會做機械又會做硬體開發,那麼我一定要開發一個具備以下功能的CNC智能附件(其實都不用封閉開發,用樹梅派都行)- 和CNC具備傳輸交換信息,獲取實時指令和狀態的功能(實測用linux做DNC直接傳輸程序給CNC可以,CNC也可用PRNT命令輸出部分數據,更多功能的介面需要CNC controller硬體支持)
- 具備網路通信和控制功能,工程師可遠程傳送更改CNC程序。(區域網傳輸方式已經較多,但真正的無限距離傳輸仍然會有穩定性的問題)
- 刀具機身實測,以及和刀庫交互提供監控的功能。(刀具實測可實現,刀庫交互屬於空白)
- 與外置機械臂交互並協作,以實現自動裝料,夾具更換和機外換刀的功能。(自動裝料的有,但多是車床的,能換夾具和換刀具也有,但就是比較少了)
- 機內尺寸測量和自動刀補的功能。(已經有很多硬體和控制器可實現,實際應用有一定局限)
- 可視化CAM編程和程序微調
- 總之是不計成本的話能把可以機械化自動化的設備都集中控制了的一體式微電腦,有了這個基礎系統,物流網才能更好的向外延伸。
這個系統必須是開源的並吸引更多的開放商加入進來。工業自動化集成系統的封閉式系統並不是沒有企業在做,比如德國的GROB;但是在亞洲,我們並沒有歐洲那樣完善的工業技術積澱(亞洲的優勢是便宜的人力,可惜因為人力的技術水平低下,這些廉價人力只能算作勞力,不能算作資源。)這40年來這個領域的智能化和自動化一直因為商家的四分五裂各種奇葩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們的工廠得雇好多工程師和工人解決每個生產環節的對接問題,很多可以機器做的事情我們還在用人做,做的人都接二連三的跳樓了,這真的是,太罪過了。當德國提出要進軍工業4.0以及物流網的時候,我亞洲工業3.0都沒實現,實在是一個悲劇。
--------------------------------睜眼看看世界,這才是工業3.0系統-----------------------------------
國內不少外行看DMG五軸聯動機床雕刻一個工件就能high好久,羨慕人家機床好。睜眼看看更大的世界吧,下圖是GROB 的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建成於2012年,3架卧式機床公用一個刀庫,3D效果圖左後方的是自動化裝料系統,一共只要兩個工人操作,一個人管裝夾一個人管刀具,這個系統根據需求生產上百種GROB機床的零件,不間斷生產,這才叫自動化好不好!!!這才是人家說的工業3.0!!!我們就是造出媲美日德美的機床,那也不過是機器上了2.0,實現這個程度的自動化,我覺得才能談得上工業3.0(看人家這樣的系統,再看看zhihu上那些侃侃而談工業4.0隻要5年就能完成的豪放派,怎一個眼高手低了得。。。)----------------------------------------------------------------------------------------------------------------------------為啥機械設計行業沒什麼可談的?因為顛覆性提高「機械設計」的生產效率的也是IT業,是CAD,不過這個顛覆已經基本走到頭了,機械設計的工作流程已經解決完善了。現在的輔助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提,更接近計算機模擬機械的流體力學,熱力學,動態穩定性等具體的問題編輯吧,主觀意識太強了。
2017.4.10答主已經轉行,做了互聯網運營,馬上就要入職了。 機械還是不錯,不過不適合我而已。不得不說互聯網工資就是高啊。理想工資填太低,hr直接同意,感覺自己被套路了。哈哈,努力吧,成為一個優秀的運營狗。本人就是機械專業畢業本科生一枚,正在機械行業混第七個年頭,現在職位生產副總,工資7000塊,年底獎金,年薪10萬的樣子,地點為某二線城市,公司為普通私企。在這個行業我做過一線機械裝配工,電器裝配工,技術畫圖員,質檢員,生產調度等職位。機械行業應該還有很多細分,我們公司生產設備是自己設計,零件採購,公司只有裝配,設計和採購三個大業務,單個產品附加值比那些純零件製造的企業要高很多。我所知道的現狀是,這個行業懶人是賺不到錢的,純工資10多萬的年薪,基本到頭了,你想收入再提高,只有一條路——承包。裝配承包,採購承包,設計承包,銷售承包。當然公司在承包規則的設計上要符合雙贏的大前提。公司通過承包制度,減少管理環節,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相對成本。承包頭通過承包制度賺更多的錢。對承包頭來說,你就是個小老闆,一個經理人,你賺更多錢的前提是全年無休,花更多的心思,承擔更多的壓力。也就意味著你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家人,孩子生病,只能靠你老婆了,孩子周末想去動物園,不好意思廠里忙著呢。要賺錢。每天做夢也在想工藝怎麼改一下,可以省不少錢,不少時間或不少人力。要發工資了,你要做財務和你的客戶去對賬,其實就是你老闆。下面工人不小心手指頭斷了,我的天。老闆先借我幾萬,我去下醫院。沒錢?我真的很急啦!本人7000多這點工資,在二線城市買不起房和車,可現在都有了,沒錯父母資助了點。本人又是懶人一個,周末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陪女兒到處玩,所以轉行已經在我的計劃中。
看了這麼多答案,怎麼感覺大多數人一說機械就是非標?要不就是車銑刨磨削。其實機械行業很大的,尤其是現在,國內越來越多大的機械製造集團,裡面崗位應有盡有 ,想幹啥找不到位置?你要是自忖智商還行,幹嘛非要要去干那種阿甘智商的人磨個十年八年積累經驗就能上手的活兒?說白了人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很多人離開機械行業也不僅僅是因為工資低,而是根本沒興趣。另一方面,工資低的崗位是有工資低的理由的,一個崗位給你一個月五千,說明這個崗位需要的水平就值五千塊,你要是覺得自己能力更強,就盡量往想去的地方去唄,很簡單的事情。我一向覺得這世界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有多大能耐拿多少錢,以前倒爺賺錢多來錢快,但你不要覺得倒爺就沒能耐,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得好的。貼膜的月入兩萬也有它道理,一般人你能受得了月入兩萬的貼膜那種苦嗎?這世界上人人都這麼聰明,真有一個行業門檻又低待遇又好,早就被人擠爆了。打比方說,很多行業有些資格證書,考出來掛靠在一些單位,分分鐘每年多幾十萬外快。於是好考的大家紛紛去考完了,價格也就降下來了,難考的不僅不降還水漲船高。中國人口這麼多,再小的行業都有很多人去做,阿拉伯語波斯語這種小語種都有不知道多少人在學。所以歸根到底,不喜歡就找喜歡的,總有喜歡這一行的人在。嫌錢少就找錢多的,因為崗位開多少錢它就值多少錢,要是覺得你值更多的錢,說明這崗位不適合你,而不是你不適合這個崗位。
再說了,別拿汽車廠不當機械行業啊,實在不行來搞汽車嘛,很好玩的。上班路上手機碼字,思維比較發散,木有排版,對不住大家了。開始以為很酷,結果是很苦
為什麼一提機械行業就是傳統製造業呢?為什麼就只有機械設計和畫圖呢?機械博大精深,設計,製造與工藝,流體,傳熱,材料,自動化與控制,機器人,都算機械呀,而且這裡面有很多新興行業,如果在傳統機械行業待著不爽,就嘗試一下新興製造業唄。本人還沒畢業,勿噴,不過本人機械本科背景,現在做穿戴式機器人研究,做起生物力學和機器人控制系統來,也沒覺得比學生物醫學工程或者學自動化的同學要差呀。機械是個古老的產業,但是也在發展,新東西層出不窮,新型的創業公司也很多,我個人覺得在機械的新天地里有很大的嘗試空間,幹嘛要轉碼農呢?(不過得強調,會寫代碼是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能力)
我在群里常看到討論這個問題,也有一些疑問,這篇不算回答,權當問題補充算了。
0如果是在本專業水平一般,其他水平一般,轉行的話,面試能過嗎?1轉行了工資就會一定高嗎?付出加上創造價值和收入是否成比例?2轉行你的能力和人家科班出身的比怎麼樣?應該是和人家比不了的吧?銷售的話可能是看天賦多一點。可以轉行的人們說一下具體情況。3相比轉行,是在本行業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會更有水平還是轉行後從零開始積累更有水平?4學科交叉算不算轉行?想到再補充越老越吃香是騙人的,這主要看你在什麼平台了。一個浮躁的企業,靠山寨生存,什麼掙錢幹什麼,你要在這公司里,干再多年也只是畫圖狗,畫圖能把人累死,天天畫圖改圖,天天加班,你連玩兒的心情都木有了,那還有心情學習?不學習,哪能越老越吃香?等你畫不動了,一腳踢開!做機械設計,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你忙活半天,領導說把那個廢料用了,你就要從頭再來。結構上隨便找個人都會指手畫腳,都能挑點毛病,你會不會很沒成就感?另外往往一個人搞一個機器,那麼多圖,三維二維,那麼多尺寸,一不小心錯一個,等著被扇臉吧!整天提心弔膽的,工資也低,誰特么願意干?。。。。。當然,有追求,抗打擊,熱愛機械的,那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以下是2015.04.12增加。。。個人建議,可能不夠成熟,只希望對菜鳥有點幫助,其實我也好不到哪去,哈哈。。。。。。。。。。。。。。。。。。。。。。。。。。。。。。想掙錢快,掙錢多別考慮機械設計這個行當!。。。。。。。。。。。。。。。。。喜歡機械,有心干機械設計,特別非標機械設計的,要想活的滋潤,一定要培養自己專業以外能力,比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當然還有與老闆客戶周旋的能力,不然,單做畫圖狗,一台主機成百上千個零件,三維搞完搞二維,等著你累死,也別想有出息,你渾身都是鐵能打幾個釘?最好能在一個尊重創新的企業,組建帶個團隊,不是單打獨鬥的偽團隊,不是各干各的偽團隊,而是真正1+1大於二的團隊,這就需要上面說的專業以外的能力了,其實就是領導能力。還有,當你在一個公司里沒有上升空間,只是被當做畫圖狗來溜的話,那你畫的差不多了,就趕快跳,跳一次能力要長一次,跳兩三次你可能從狗變成獅了。。。。。。。。。。。。。。。。。。。對於已經入行的朋友,不要灰心喪氣,當你被垃圾平台折磨的痛不欲生時,想想建立這個垃圾平台的老闆,他們的日子要比你滋潤點,但是他們沒有技術,哈哈,沒技術,沒管理都可以當老闆,你有技術,再悟悟管理的門道,學學精益管理思想,等你機會成熟了,你也是老闆,肯定比你現在老闆厲害,你說是不?這也算是一個出路。
讀了車輛工程,去了汽車銷售,不知道是否符合題主要求?說說我的想法好了。放棄製造行業的想法要從生產實習開始說起。去年九月去了十堰實習,很漲姿勢,但是環境非常讓我失望,雖然那裡已經很有歷史,但是先不說車間環境,連廠區位置都是在偏遠地區,這是所有製造業的特點,我年紀輕輕的我沒多少見識,更不想在這種環境里每天過同樣的日子。收入水平很捉急,我知道這樣說很浮躁,但是年輕這幾年是最缺錢的,這種行業偏偏頭幾年就是不能出頭,不懂情懷的人很可能就是我未來的女朋友、丈母娘,那時候我該怎麼辦?當初高考一起的小夥伴們走向了市場走向了公司,開始建立自己的圈子跟事業的時候,我卻要忍著多方壓力對著外面的世界乾瞪眼么?遂,放棄。當然我也知道其實很多整車廠比這家都要規範,乾淨,但是畢竟工作環境都是偏,生活都單調,能吃苦智商高的人到處都是,我思量再三決定把專業當做情懷了,而且我的情懷只夠這四年的。引用樓上的一句:人被逼到一個份上,總會去做沒辦法的事情。我渴望的,跟製造業的路漸行漸遠了,所以我放棄了。很遺憾,但不後悔。
作為一個今年成功轉行的機械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我想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順便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我是在一所普通大學讀的機械專業,當時高考完也沒有想太多,就報了一個相對比較熱門的專業,然後大學的前三年就很閑魚的過去了,雖然拿過什麼比賽的獎,但至少成績上還過得去,但是到了大四的時候,開始在各個工廠實習,第一次真正體會機械專業的工作,大家知道工廠車間的環境都比較惡劣,比如下圖。
而我們當時去的是洛陽一拖,一拖相信學機械的應該大部分聽過,去了以後在那裡的軸承廠實習,去了其中一個車間,在進車間之前就能聽到裡面發出的巨大的噪音,一進到車間裡面,一股惡臭的氣息嗆得我差點吐出來。看到車間的工人每天承受這些,我不禁有點恐懼,我將來也會變成這樣嗎?
然後我又一想機械行業不熬一定的資歷肯定是上不去,而且路線也很窄,基本上限定的很死,瞬間恐懼又加深了一層,那些高贊的說機械也能發展好的,說實話真的是鳳毛菱角,它需要你對機械真正的熱愛才行,但是我對機械的熱情不足,能預想到我將來在熬資歷的過程中肯定會痛苦無比。
我帶著這個焦慮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我就想著從小到大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做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到最後要找工作了如果再不試一把好像就永遠沒有機會了,我自己平常對各行業包括互聯網的動向都很高的興趣,同時看著互聯網快速的發展心裡很嚮往互聯網相關的工作,但是就如之前的高贊回復所說,進入每個行業都是有門檻的,不可能那麼輕易就轉行。
不過我也沒那麼快就死心,那段時間我在網上瘋狂的搜索,想要找到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才真正了解到互聯網行業並不都是程序員,有這麼一批人,他們寫著吸引人的文案,策劃著有趣的活動,每天跟用戶打交道,又是每一個互聯網公司都不可或缺的,他們就是互聯網運營人。
我開始對互聯網運營產生了興趣,開始找這方面的學習資料,然後我就發現運營相比程序員更是一個適合轉行人員進入的領域,因為其門檻很低,重思維不重技能,但是一個人孤零零的摸索肯定效率很低,我就想找一些培訓的機構或者是社群,這時候我就在知乎上發現了謝小小轉行群。然後我看了介紹之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加入了,然後我就發現課程設計的很合理,然後還有實操鞏固知識,期間我還讀了《運營之光》和《從零開始做運營》,再加上這個轉行群的幫助,我畢業就成功轉行到互聯網運營了。
轉行之後我回顧自己的轉行歷程,對我幫助最大的一個是《運營之光》這本書,另一個就是轉行群了,在群里不僅解決了我得一些困惑,還讓我認識了很多想要轉行的朋友,很有歸屬感。在群中跟大家一起學習了一個月不到,正好趕上我來北京,然後面試兩家公司都拿到了offer。
轉行之後的感受呢,我自己是挺滿意的,但是狀態好不好還是得用對比才能看出來。
我的很多同學,包括我的舍友,現在都處於比較煎熬的階段,每天都是重複性的工作,沒有挑戰,每次有項目進來,都得加班加點的做,每次跟我聊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不到前方的希望。
而我自己的狀態是,每天都有全新的東西等待我探索,每天接觸的都是時代最前沿的東西,這種感覺真的很棒。薪資也比我的大部分同學高,當然作為一個剛入行的菜鳥,比起運營大牛差的還是很多,但是能夠看到前方五彩繽紛的路,很有奔頭。
大家都說轉行窮三年、苦三年,但是目前來看我算是還可以,大家如果也處於迷茫期,不妨也多去嘗試下新鮮的領域,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這裡附上謝小小轉行的鏈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說不定可以幫到你。
覺得有共鳴不妨點個贊哦~反正又不會掉塊肉
想交流的同學也可以加我的微信psjfzzf
互相交流更容易進步
你到車間里看看 有單身適齡妹子嗎 你到廠區看看 周圍十公里 有妹子嗎 不轉行難道 搞基??
就像我表哥說的那樣「人被逼到一個份上,總會去做沒辦法的事情」
我表哥在西安,剛畢業的時候搞設計一個月800,幹了3個月就跳槽了,然後繼續干設計2k,幹了2年,面臨著結婚,家裡資助買房,一個月光房貸還1500,房租500,2k的工資還要家裡救助才能活下去,被逼的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去搞銷售了,基本上全國各地飛,現在幹了幾年已經準備買車了。 許多人轉行不是不喜歡這個工作,是因為這份工作的微薄工資實在無法在現有的消費水平下活著,也是無奈之舉。 現在在的汽車行業,算是機械行業裡面的好的,就這樣工作2年也才5k,5年能有1w都算不錯的,真心沒有IT和銷售,那樣來錢快,剛畢業就是1w起步的。說實話,自己還是蠻喜歡設計的,但是說不定哪天被逼的沒辦法也去轉行。利益相關:我是車輛工程畢業,現在做汽車內飾設計,我哥以前搞醫療機械,現在外資做醫療銷售。IT也是越老越值錢的~
黑機械的也沒啥好寫的,真正讀這專業的也了解的很清楚,除非你四年純混過來的。
再談談機械起步的重要性,從學校剛出來的學生,你跟他說 材料力學,他肯定懂,什麼 極限應力 扭矩 扭轉 交變荷載 xxx 這些都是非常基礎性的常識,但是我們現在的本科教育已經很低端化,絕大部分學生接觸的只不過機械的皮毛而已,像 凸輪 液壓 這東西單獨開一個學期的課 來講都沒問題,但教育講究是全面,而不是每個部分都去深入,拿材料力學後半部分來講,已經是很高深的科學研究跟理論假設推演,但機械專業了解材料力學的常用概念以及公式推導的結論 就行了,但是把這些基礎的東西運用到各種實際情況中就太需要鍛煉了,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如果能遇到樓上那樣的老司機帶一把讓你入門,在實際非標自動化設備開發中,讓你摸 讓你搞 讓你折騰,這樣的鍛煉 至少能避免你少走5年的彎路。
-- -- -- -- --
2018年1月6日
把之前的東西補充一下,搞工程的不管怎麼樣,平台是最關鍵的,平台真的是重中之重,你去了一個垃圾平台,天天把你拖到生產線上搞加工,那無論如何都是成長不起來的,因為你的附加值就擺在那裡,你的天花板就那麼高,所以各位學弟學妹們如果想在社會上找個好點的崗位混口飯吃,要估摸下自己所學專業的行業發展趨勢跟國內目前的發展水平。
人啊 固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我轉到IT這邊做開發工程師,同樣意識到這個問題,你如果天天做一些ERP系統,業務邏輯簡單,產品的需求跟屎一樣,作為工程師 梳理需求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每天簡單的增刪改查,這響應需求的速度得不到提升,規劃整個模塊的能力跟不上業務需求,時間長了 ,競爭力就下去了。
但是好在 做軟體開發,從工程的角度來講,開發工程師的實力是分兩塊的,
一塊是計算機科學知識 這個是可以自學的,資料非常多,即使沒有項目,也可以自己創造環境進行實戰學習,當然比在企業實戰中得來的經驗要差上不只一個檔次,(開源界的那些大佬就不提了,大多都是神人,底子非常好,即使不進入企業,自己開個項目也能搞出一番事業來)
另一塊就是工程應用能力, 一個是需求分析 一個是對軟體開發整體規劃的能力,這個要工程中去實踐才能漲知識,好在國內軟體開發的坑還比較多,進了一個好的項目的團隊,還是能學到很多的。
另外我們就來講機械,對機械畢業的學生來說,最大痛點就是工作實踐成本太高,打過遊戲都知道的,你不打怪 或者不跟別人PK 是漲不了經驗的,無論是哪個行業,做工程的講的就是手把手把東西弄出來 獲得客戶的認可,而機械本科畢業生 一開始能進入哪些層次工作呢?
就我身邊認識的人來講:
普通本科 二三本最慘,據我所知,但凡還留在機械行業從事技術相關的,大多停留在
加工 質量 工藝 繪圖 售後維護 等附加值 偏低的崗位。 畢業2-3年 依舊沒有起色。
很多搞了一兩年加工的,都調到銷售等方向了。從事研發工作崗位的屈指可數,當然還有一大批兄弟跟我一樣當了逃兵。
一本重本的 都是考驗過去的兄弟姐妹,大多的都是打算混進學校教書的朋友,接觸的案例比較少不好評價。
---------------以下是我去年在富士康做機床維護跟加工時的一些看法:
各位機械的學弟學妹可以參考下我當時的心態,當時是心態真的要爆炸,畢業出來跟初中小學畢業的人混在一起工作,做一樣的事情 照圖紙加工零件 做一些維修機床的工作,維修的機床大多都是普通機床 還不是數控的,收入捉襟見肘,加上本科畢業的學校就那樣,干100年都看不到出路啊,你要是211 985畢業 我無話可說,這些兄弟在機械行業大抵還是能混得上一個體面的崗位,但是我們這種普通二本院校的兄弟們就慘了。
我個人好在編程這手藝一直都沒荒廢,下定決心痛定思痛,怒轉 IT搬磚工, 收入翻翻,工作環境好上不只一點半點, 加上以前對這塊研究的比較多,學習成長的速度也是相當快,雖然也是搬磚,至少姿勢 動作還是比以前優雅多了。
機械工程師要不要懂加工呢?確實要懂,不然你設計出來的零件能不能弄出來還是問題,但是你待在車間久了,也就是把加工這塊弄熟悉了,機械專業博大精深,涉及行業領域太多,合格的工程師需要了解許許多多的知識,光是本科開的課程就涉及到許多專業的知識。
一個機構,例如平面凸輪,涉及到的知識太多太多,如果你的凸輪機構不需要傳遞太大的功率,只需要滿足設備機構的運動需求,按手冊弄就行了,但是機械不是計算機,很多實際經驗不是你在電腦上就能求解的,真正做工程項目是要實戰的,機械專業是個工程專業,不是數學 物理那種純粹燒腦子的專業,機械玩的是積累,不是智商,大部分普通畢業生太缺一個平台了。
對於很多剛畢業的機械專業生,例如我,還沒畢業就被下放到車間, 現在很多本科教育低層次化,像我們這種二本 半桶水 回爐再造一下沒什麼不好,但是很多時候到車間幹活不是輪崗,很多時候就定崗在一線了,做著附加值最低的活,也許你會說 幹完數車 干加工中心 幹完三軸 干五軸,行行出狀元,在加工領域也能做出一番成績,但是這種工作以及職業發展環境太惡劣了,幹上2-5年,大學圍繞著機械設計這門課讀的 材料力學 理論力學 工程材料 金屬熱處理 等等 等 就都讀進狗身上了。
在實際工程應用領域,很多結構校核分析,是通過經驗公式來完成的(我們機械設計上面的那本書前言就說過了,書本上的公式僅作經驗參考,整本書是作為介紹機械設計來寫的),其中公式裡面的重點就是你說的係數,說白了係數是靠積累出來的,沒有平台就不可能有積累,這就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了,顯然機械行業(國內製造產業太低端,研究生干著本科生的活,搞得本科沒活可干)關鍵是行業本身能提供稍微高級一點的坑太少,不說我們這種二本,很多一本院校的學生也下工廠跟工人師傅競爭藍領崗位, 我們老師211 碩士畢業,大眾裝配工,最後正式簽約時,進廠前考慮了一下,跑到我們學校當輔導員老師了。
反觀IT,提供的高層次的崗位 例如 圖形圖像開發 遊戲引擎開發 軟體開發工具以及框架 大數據之類 ,這些東西的重要性 類似機械行業的工業母機,國內做這塊很少,提供的崗位極少,但是通過拿來主義 加工一下代碼 做一下軟體工業界下游鏈條上產品還是可以的,而且這些坑很多,例如APP開發 應用系統開發 企業ERP之類。
謝邀。 @潛水小白簡單說下自己從技術轉為銷售的原因。以前做機械設計,每天在工廠與圖紙零件打交道,部門裡唯一的姑娘是個博士。所以,唯一的風景只剩下辦公室窗外的梧桐樹了。看葉子綠了,又漸漸泛黃,凋落滿地。想到未來幾十年可能一直這樣循環往複,頓時感到索然無味。薪水低得令人髮指,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於是堅持了一年半,辭職。後來又做過多種職業。目前從事銷售工作,也是機械產品。到處旅行的工作,比枯對梧桐好多了。技術,不是什麼人都能從事得了。首先,智商和天賦都得夠,還要足夠熱愛。我必須承認自己在這幾個方面都不能勝任。所以做了逃兵。
學的多工作累賺的少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是你你願意一直醬?
推薦閱讀:
※哪一種元素的缺失會導致現代科技停留在蒸汽時代?
※有關於下圖並沒有什麼卵用的一個小東西?
※結構的安全係數與可靠度是什麼關係?
※Tesla Model S 近期兩次撞擊起火事件是設計原因所致嗎?
※潛水艇螺旋槳驅動軸是如何密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