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傳統製造業面臨大批裁人問題,很多兢兢業業的中年工程師面臨失業?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30 歲人生攻略 ,更多「30 歲」相關話題敬請關注討論,也歡迎進入知乎「真人圖書館」,借閱其他知友 30+ 的人生。

電力市場需求下降 通用電氣電力部門將全球裁員12000人

通過GE裁掉了一萬人大部分是中年工程師,大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我就是中年工程師,行業,民用雷達也算是傳統行業了,失業危機,暫時是沒有的,因為是國企。

假設我服務的公司瀕臨破產,首先解僱中年以上的人員,我會面臨什麼處境。

首先,我有房,車,已經無貸,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了,並沒有太多開銷,以n+1解僱我的話,就解僱金而言,至少可以支持現有生活水平兩年(省點應該有三年)。

我的勞動技能還在,即使沒有人願意全職僱傭一個資深程序員,那麼應該可以以電子工程師的身份兼職到一份設計工作,我是有車資深司機,可以滴滴拉活;滴滴要幹不了的,我至少可以乾電工,鍋爐工;要工人也當不了,我還可以嘗試一下小飯館,就算沒大廚的手藝也可做個江湖廚子謀口飯吃。要小飯館也謀生不了那就做個看門大叔。看門大叔也沒得做的話就去菜市場賣菜去。

總之,天無絕人之路,天要絕人,那麼主席說過,與天斗其樂無窮。


大家說這個頭是華為帶的我不認同,GE歷史比華為久遠多了。

這類問題其實受邀回答很多次了,還是我原來的回答:

我反對張口閉口「提升自我實力眼界」的言論,說得那麼輕巧,就好像前段時間的華為猝死員工、今天的中興跳樓員工包括現在傳統製造業裁人都是不努力一樣。

退一萬步說,假如今天所有員工都通過努力提升了一個檔次,那麼大家的議價能力不會有任何變化,因為供求關係依然如此。

收入和你能創造的絕對價值關係不大,而和你與其他人產出的相對價值差有關。

舉個例子:A是某品牌業務崗,一年能做1000萬業績,純利10%,不代表A的收入就應該是100萬,A的收入取決於同樣也能做到1000萬的B要價多少。

那麼問題來了,你現在的工作是在幫你建立這種優勢,還是像銼刀一樣,把你與其他人的差異慢慢磨平?

職業規劃這個話題太寬泛,我只說2點:

1.你現在的職位,從外面請一位新人需要多少錢,就可以做到並且做好?

2.這份工作除了給你收入以外,到底是在幫助你拓展資源,還僅僅只是在消耗你的人脈?

這兩句話同樣適用於IT技術崗位的各位,當大家經常為了項目推掉朋友的聚會,因為加班忽視了新技術的學習和提升,由於趕進度而失去了與其他部門同事的正常交流,請想明白這點:

即使是當前中國營收最高的民營企業華為——也只會用你到34歲,何況其他呢?

如果你的工作只能為當前的公司創造價值,而出了公司便再也無法帶來雙贏,這是真的很危險。

那說說怎麼辦?職場中年危機其實就是:

1.想留下但留不住

2.想跳槽也沒實力

當你覺得這份工作輕鬆舒服待遇也不差,只是日復一日比較枯燥的時候,就該警惕了,仔細想想找個白紙替代你需要多少時間,而你被掃地出門又能做什麼。

建議大家做一筆賬:

1.從HR和招聘網站各種渠道打聽下目前自己崗位新人平均薪資多少

2.估算一下一個新人完整培養到自己的水平花費大概有多少(培訓費、交接中項目延期的損失、試錯費用等等)

3.算算自己目前每月薪資與新人的差值,用【2】的花費除以【3】,看看有幾年?或者只是幾個月?

那麼怎麼辦呢?

我以前覺得,如果想長久留在公司,一定要找一個關鍵但是複雜的項目,混成最權威的老油條。

不少公司都有這種人:非關係戶但是資歷很老,帶新人時愛理不理,可就是沒人敢動,因為沒有領導知道他在以前的項目里挖了多少坑、坑有多深,只知道如果裁了這個人「會非常麻煩」,反倒是任務交接和帶新人上手勤勤懇懇有條有理的老員工,因為裁員成本是可以預估的,往往容易變成犧牲品。

但如果在全行業的衰落、整部門的裁員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其實是沒有用的。如果想跳槽的,請記住你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個任務,不再是給當前BOSS看,而是為下一份職位做鋪墊。

以我運營為例,現在有一套完整的產品選款、定位、發布上線、前期預熱、大促爆發的流程,與對接平台的關係好到要什麼資源給什麼,但請記住這給你公司而不是你的面子。在穩定運營期間,多嘗試新的活動、玩法、賣點打造,多試錯多經歷,而不是整天想著吹一份華麗麗的PPT去報喜邀功。當你利用大公司的資源,體驗過把某個問題做到極致的感覺,那麼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也不會有畏懼或者遲疑。

還有就是平時還算穩定的時候多不帶目的地結交些同行,是否已經是公司家庭兩點一線,很久沒有出去爬過山、釣過魚、看過漫展了?


身邊發生一個真實的故事:

A男士,84年985畢業,機械工程師非管理者,外企裁員,因為自己的領域偏小眾,找不到對口工作,所以現在到一家國內傳統企業做銷售,底薪低干不下去,上有老下有小,房貸,小孩教育、老人的醫療等經濟壓力讓他無法潛心下來學習進行轉型。現在就在這漩渦里掙扎。曾經外企的風光只是一場夢。

我安慰他:幸好是在34歲遭遇這件事,如果是44歲遭遇這件事,那真的就很棘手了。

以上是一個引子,也是我想寫這篇文章給到未來會步入中年的建議。

十幾年前,電信行業在中國發展的如火如荼,如果能進入中國移動,那簡直就是端上了「金飯碗」。但隨著行業的整合集中以及市場逐步飽和,中國移動的發展和待遇也逐年下降。對於那些依然有能力的人來說,他們要麼換到其他行業,要麼進入華為、騰訊這樣的公司繼續自己的職場生涯;而對於那些因為混日子而喪失競爭力的人來說,只能被動接受待遇下降的現實,還要成天祈禱不要被公司裁員。

在勞動力市場上,勞方和資方是永遠的矛盾。對於公司而言,招聘員工是為了能夠賺錢,而不是為了做慈善;對員工而言,公司需要的是你的價值而不是忠心,你需要的也不是「如家」一樣的保姆,而是能夠給你發展,給你Money,讓你能夠不斷前行的職場

所以,作為一名僱員,當你發現你在公司很舒服,很愜意的時候,你要下意識的感覺到如芒在背,要脫離開舒適區,去不斷挑戰自己,逼著自己前行。一旦你適應了這種按部就班,無所事事的「舒適生活」,你就成為溫水裡的青蛙,當水開的時候也就是你完蛋的時候。

我們父母那代經歷過下崗大潮的人里,混的最慘的就是毫無準備,以為可以端一輩子鐵飯碗的那些人。同樣的時代,同樣的機遇,依然有很多人能夠風生水起,靠的就是準備和能力。所以,當現在的你面對裁員或失業痛哭流淚時,只能去怪過去的你太過安逸,以至於讓自己沒有任何競爭力,除此之外怪不到任何人頭上。

很多朋友可能會說,那麼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中年危機呢?這裡我簡單提一點建議:

在你25歲左右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能剛剛工作不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在本公司和本行業的技術和業務知識。這樣可以讓自己在公司中有更好的發展,同時夯實自己的職業基礎。這個階段最忌諱好高騖遠;

在你30歲左右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在行業和公司內也有了比較紮實的基礎。這個時候你應該開始鍛煉自己的領導力,逐步開始能夠帶領團隊,能夠走向管理崗位。同時,因為你的位置有了一定的提升,這個時候你有機會接觸到比較高層的人,所以要特別注意積累自己的人脈。這個階段最忌諱安於現狀,感覺事情能做完就行,而不願意努力再進一步;

在你35歲左右的時候,你已經有了管理能力並有了一定的人脈。這個時候要做出一個選擇,就是未來自己發展的方向。如果繼續在現在的行業內發展,那麼你就要向更高的職位邁進;如果感覺行業發展不好,或者有更好的機會,那麼運用你的人脈和自己的管理能力,也能讓你在轉型時更佳容易。

但不管在哪個階段,你都需要為自己下一步做好打算,絕對不能陷入安逸區,固步自封。

為了讓未來的自己過的更加幸福,現在的你還是脫離安逸區,迎著苦難更佳堅定的前行吧。你所遭受的一切,都會在未來收穫更好的回報的!

(PS:不要想人到中年都累積大筆存款,以至於失業對他們衝擊不大,人到中年的存款能抵抗失業風險的在於少數)


我也中年失業了,創業失敗,被自己開除下崗,還欠了外債。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焦慮度過。

985本碩,工作6年,創業2年,沒任何積蓄,成了徹底的loser。

從企業角度,製造業人力成本高,產品市場疲軟時,只好裁部分非核心人員以求自保,如果市場大幅下滑,估計老總都得跑路; 對個人來說,到三四十被下崗,如果沒有積蓄,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真的很艱難的。

我曾在一家大企業見過形勢不好時一批工作二十來年的老員工被裁掉,而他們的技能只適用該企業,後期每隔一兩年換工作。

頻繁換工作弊端是技術專業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深入,但對冷門專業和技能來說,你對技術越深入,後續可走的路就越窄,以至於走進死胡同。

頻繁換工作的好處是知識廣度增加很多,以至於自己敢獨自一人從零開始在新行業創建公司、寫專利、研發測試產品、組織生產和推廣銷售,這對於在大公司做螺絲釘工作的人來說是比較難做到的。

但現在早已過了單闖天下能成功的時代,我的創業失敗也是必然的。

現在在自學轉型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所幸大學學過c語言,所幸大學學習基礎好,所幸能對擼代碼和數據分析感興趣,如今已較熟練用python、pandas和一些爬蟲。

然並卵,依然找不到數據類工作。就如 @空白白白白 所說的,python只是工具。

補充:

沒想到工作時間能得到這麼多贊,感謝大家關心!

站在未來看現在,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我依然相信未來會比現在好!

中年人,加油!

(艹,怎麼咋眼間就成大叔了呢?咋啥也沒幹成就成大叔了呢?

幸好哥曾努力過,曾為夢想折騰過,

不然哥還會補充:艹,咋啥也沒幹就成大叔了呢?)

祝大家年少有成!

要是不小心成為平凡中年人了,那就祝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爭取人生跑的更久些!


看到兢兢業業我就滾過來了,最一線,感觸最深了吧

我爹今年快六十了吧,80年代末西南交大柴油機畢業生,毫不意外進入了瀋陽車輛廠做了一線工程師,科威特戰爭時期外派到了科威特出勤,一起的同車輛廠宿舍的鄰居在外出買水的時候被流彈打死了,遂回國後跳槽到了世界最大的柴油機廠家卡特彼勒做東北區售後工程師

我爹為人方正,遇事不得馬虎,從小到大沒見他一天不學習的,至今還在苦練英語,抱著拿著厚厚的資料筆電記筆記,不進則退是他常告訴我的話。從小印象最深的天天出差,去礦場去海上油田去動車修理髮動機,國企出來的最討厭小圈子,新人工程師出差發票有問題都要打電話罵上幾小時,人緣混的極差,同時期跳槽的同事們都是代理的合伙人級別了,我爹還是要天天出差的工程師,但是從08年以後慢慢也安穩下來了,技術硬沒話說,慢慢資歷到中層管理人員。

但是今年17年,大幅度裁員,代理撤資的撤資散的散,環境也是越來越差了,重工業也是和經濟需求掛鉤的,國家經濟形勢不好,重工機械走著下坡路,徒呼奈何,我爹所在的卡特彼勒代理也賣給了德國和國內合資的代理商,由於整個行業的大幅度裁員,一線工程師短缺,我爹又回到了一個月二十天出差的日子,不同的是當年三十,今年六十。

相對於同期的國企外企重工機械工程師們,行業衰退的日子不好過但是還是能過好,有些歲數大了的走上街頭開飯店,賣著麻辣小龍蝦,有的年輕些的在國內國外尋找著機遇一展才華,不變的只有迷茫吧。

三駕馬車:互聯網,金融,房地產。真的不禁要問,這是強國路嗎??


瀉藥。

其實這不單單是傳統製造業中年工程師的危機,而是所有中年職場人士的危機,尤其是身處市場經濟大流中的職場人士,如何讓自己在職場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是最值得個人去思考和努力的。

為什麼是傳統製造業?

1、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的步伐在加快,尤其是隨著工業4.0,工業互聯網的大力推行與發展,自動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高度融合,機器人技術的廣泛應用,死的傳統的製造業面臨著從業人員結構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從業人員的數量上,更體現在就業的崗位和職能上,傳統製造業的再一次洗牌已經是正在進行時。

2、 傳統製造業大多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無論是在產品的生產過程,還是產品的營銷過程都牽涉到大量的人力配備,而互聯網和自動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從根本上顛覆了這種生產和銷售模式,很多崗位和渠道都因為科技的發展變得簡單化和便捷化,從而產生了大量的就業過剩人員,這些人不僅不能為企業產生利潤,反而會成為企業的負擔,他們面臨失業的危險也就毋庸置疑了,與其說他們是企業甩掉的包袱,不如說他們是科技改革的犧牲品,這種犧牲在前幾次工業革命的升級過程中也屢見不鮮,時代的進步總歸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有人為勝利而舉杯歡慶,就一定有人為失敗的痛哭流涕。

3、 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更加容易引起人們的一種危機共鳴,因為中國目前還存在很多所謂的國企、央企,因為有國家在「兜底」,他們就算是已經苟延殘喘了,也絲毫沒有失業的危機,更有甚者因為政策和資源的壟斷性經營,他們很多時候的生活過得比大多數人要滋潤得多,他們擁有所謂的鐵飯碗,雖然不至於讓他們大富大貴,但是在解決溫飽之餘,奔個小康是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同處一樣的競爭環節的民營企業就困難很多,不僅沒有國家的政策扶持,更要面對激烈的競爭環節,大部分企業都是過著今天活得戰戰兢兢,明天不知死在何處的悲催日子,而身處其中的就業者自然也如履薄冰。

為什麼是中年工程師?

1、 最重要的原因是拿得多了,幹得少了,無論是多麼強調能力為王的企業,從普遍的薪酬來看,資深的工程師都會比大部分新人拿得多很多,但是他們乾的活並不見得就真的比新人牛很多,甚至他們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還不如新人,或者說他們的性價比不如新人高。這在傳統的製造業是普遍存在的,而絕大部分中年工程師失業的終極原因就是——「性價比不高」。

2、 職業態度差,老油條思想嚴重,很多中年工程師自持有一定的技術和資歷就盲目的妄自尊大,甚至不將主管領導放在眼裡,更別說將他們的工作落實到實處了,這就導致了很多後來人或者年輕人主持的項目不願意用中年工程師,因為推進一個項目的落地,看的不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是看整個團隊的執行能力,對於那些不能「為我所用」的所謂人才,對於團隊領導者而言就是「廢材」,甚至是團隊前進的「絆腳石」,所以很多人寧願重新招募新人組隊,也不去招惹那些資深的工程師,其實這是每一個中年職場人士最應該反省的地方,也是最應該去規避的地方,否則你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很多人抱怨說領導喜歡用奴才,不喜歡用人才,那是因為奴才隨差,至少能為我所用,人才雖好但沒有執行力,甚至會對團隊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樣的人才如何能用?

3、 中年工程師學習意願和能力低下,很多人將自己的不願意學習歸結於年齡大了,其實這都是借口,本質上還是他們自己拒絕再成長,畢竟改變是需要勇氣和努力的,而安逸的生活已經消耗掉了他們所有的激情,但是每次時代變革的浪潮來襲都是建立推陳出新的基礎上的,跟不上節奏的人自然會被淘汰,這是一個自然現象,誰都沒有資格抱怨。

4、 企業別無選擇,每個企業的裁員都是一種迫不得已行為,企業永遠都是以創造利潤為前提的,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創造利潤,那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作為企業中的一員,無論是企業的領導者,還是技術工程師,亦或者是一線工人都相應的沒有了利用價值,而中年工程師的再就業有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同時他們在這個社會上又具有一定的發聲的渠道,所以他們失業的聲音會被放大,難道那些一線的工人失業了就不痛苦嗎?就不難過嗎?

中年工程師如何應對職場的中年危機?

1、 對任何企業都不要有「從一而終」的傻逼思想,因為企業是不可靠的,無論是市場經濟大流中的民營企業,還是具有壟斷地位的國企、央企,相對一個人近40年的職業生涯而言,任何可能都有可能,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裡,那種想在一個企業干到退休的思想已經嚴重落伍了,甚至是非常危險的,即使企業不會主動拋棄你,但是企業也難免有自身難保的時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都揭不開鍋了,你的碗里還能有多少吃的。

2、 永遠為自己打工,你和任何企業都是一種合作關係,你在企業唯一能做就是利用企業提供的資源和平台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利用自己的努力進一步成就企業的輝煌,一旦有一天你被迫或者主動離開,你和企業都不會因為「被利用」而抱怨,你們之間應該是一場和平而友好的分手,再見亦是朋友。

3、 不要甘於做企業的「一顆螺絲釘」,否則你就真的剩一顆螺絲釘的價值了,因為螺絲釘對於有的產品來說可能不可或缺,但是對於有的產品來說就是個「垃圾」,你存在的價值太單一,那就一定決定了你能走的路很狹窄,能力有多大,價值就有多大,實力才能決定格局,所以要學習做一把萬能鑰匙,這天下沒有你開不了的鎖,這才是真正的鐵飯碗,套用一句很俗的話:所謂的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永遠有飯吃,而是走到哪裡都能有飯吃,而且都還能吃得不錯。

4、 工程師職業的從業者,我們雖然有著理工科人獨有的邏輯嚴謹,舉止有度,但是我們也有著理工科人最大的缺點——固執而呆板,很容易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單純的定位在技術這一條路線上,我們篤信「有技術走遍天下」,但是我們忘記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我們跳舞的舞台,況且任何技術都有落伍淘汰的一天,尤其是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任何資源與信息都極大的對稱,這不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時代,這不再是一個敝帚自珍的時代,技術也不再是一條真的能讓你依靠到底的職場技能,如果你的能力唯有技術,那你難免會經歷企業「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看到舊人哭」的尷尬,技術一定要好,但是這遠遠是不夠的,成功大部分來自於技術之外。

5、 多為自己挖幾口喝水的井,在這個多元而高度奮進的時代,任何人都會面對多次的就業與跳槽,甚至失業與落魄,任何組織和企業都是不可靠的,你也不能將自己的未來賭注壓在一個「莊家」身上,學會把雞蛋分開放,多打造點自己職業以外的生財之道,也不至於讓自己有窮途末路的一天,畢竟東方不亮西方亮,獨木橋走不通了,就走另一條陽光道,換個馬甲又是一條好漢。

當然,就算真的失敗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只不過是換個方式從頭再來而已,想想哇哈哈的宗慶後同志,四十多歲開始拉板車創業,再想想姜太公同志,七八十歲了才直鉤釣得周文王,不用擔心,存在就一定有意義。


謝邀。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對於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製造業的企業需要通過創造力來保證基業的延續性,浮躁的資本炒作時代對於需要大量成本的製造型或者創造型企業實際上是很不友好的。中年人創造力會下降,其家庭狀態決定了他們不能像二十齣頭的小年輕那麼敢想敢闖,或者是五十開外的擁有比較珍貴的資源和積累。前陣子看了陳道明早期作品一地雞毛,陳的那個角色正是典型的中年人狀態,人到這個時候,很多話就不能說,很多事也就不敢去做了,處於一種非常保守的狀態。不過一地雞毛裡面的陳道明是在體制內,沒有被裁的危險,而且體制相對於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本身就是更僵化的,他不需要每天思考創新。因此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很典型,是典型的企業為了自己的存活甩包袱的現象。很正常,也很冷血。


其一,要有危機意識。

其二,注意自我價值的提升。

工作十幾年,經歷過幾次裁員。

有些人,還沒裁員的時候,就有其他部門想要挖過去。

有些人,平時就有危機意識,一旦遇到裁員,也不會措手不及。

有些人,只管今天不管明天,一旦遇到裁員,就蒙了。

最後這類人,平時工作可能缺乏主動性,你吩咐什麼他就做什麼,缺乏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意識。而且,一旦要開始找工作,連一份像樣的簡歷都沒有。


烏魯木齊的冬天寒風刺骨,街道兩旁的店面,也變得愈加冷清。

上周末,我約兩位好友出來吃飯,本來是約了三位的,有一位因為周末值班不能前來。

這裡就稱這兩位好友為小A和小B吧。

周六的時候,我給小A打電話,告訴他我前段時間準備的那項考試通過了,所以想請大家吃個飯。

小A向我表示祝賀,並問我是什麼考試通過了,我告訴他是關於金融的一個資質考試,馬上就能拿證了。

他聽我說到金融,於是問我現在學財務怎麼樣,他準備學會計呢,這會兒正準備去書店買這方面的書。

聽他說要學會計,我感到很驚奇,因為這似乎和他不搭調。

小A畢業後就去了一家通信公司工作,到現在已經快七年了,他是標準的理工男,大學學的是CS專業,這麼多年一直在通信公司里做項目,那麼他為什麼突然想學會計呢?

他告訴我工作這麼多年了,自己一直都沒有主動規划過未來,現在是要好好規劃一下方向了,就想著能學個過硬不過時的技能。

聽他這麼說,原來是想重新做職業規划了,三十齣頭的年紀,說早已經不早了,說晚還不算太晚,三十歲重新做規劃,總比四十歲再做要強,畢竟二十多歲的時光已經抓不回來了,努力做好現在才是最現實的事情。

晚上的時候,我們還是到了老地方吃飯,點了幾個我們經常吃的菜。

我和小B先到,小A過了十分鐘才到。

我認識小B還是通過小A介紹的,第一次見面就覺得很能聊得來,後面也就經常一起出來玩了。

小B在一家醫院工作,之前也考上了執業藥師,現在在學中醫呢,按他的話說,國家現在越來越重視中醫,在不遠的將來,中醫將會是醫院的主流。

對於中醫,我一直持中性態度,未來中醫會否成為主流,我還真不知道,但既然他這樣說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吧。

服務員把菜剛上來,小A就到了,這段時間實在太忙,上次見小A已是很久以前了。

小A之前也在複習考研,然而複習的並不好,第一天考完後,第二天就沒去考了。

工作後複習考研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對於一個三十歲的已婚男人,工作上的事情要處理,家裡的事情也要兼顧,能留給學習的時間就已經非常少了,大多數身處這個階段的人,考研都以失敗告終。

我們一邊吃著喝著,一邊聊著工作生活上的那些事兒。

小A告訴我們,他想換個行業了,通信行業已經越來越沒「錢途」了,他準備去學工程造價,聽人說學工程造價得把會計學好,所以他準備先學會計。

原來他學會計的目的是為了給學工程造價做準備,我還以為他是想考註冊會計師呢,但通信行業怎麼就沒錢途了呢?他之前也乾的挺好的啊。

他告訴我通信行業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了,而且這一行的知識技能更新換代太快,以前是十年換一個標準,現在是五年換一個標準,等於說你十年前學的那些,現在基本全都用不上了,想要上手新的工作,那還得重新學。

這時小B插了一句,現在學廚師也挺好的,學這個手藝到哪都能吃上飯,就是累一些,他都想學廚師呢。

廚師這個手藝,現在的確是越來越吃香了,即使是在那些小的飯館,工資也都在7000+,但這份工作真的很累,從早忙到晚,每個星期基本只能休一天,勞動強度大加上每天聞油煙,長年累月下去都是一身病,一般人做個幾年要麼轉行,要麼就自己開飯館當老闆了。

小A對學廚師不看好,他想開個超市,按他的說法,現在開超市穩賺不賠,尤其是在小區里開的那種超市,每天都有穩定的客源。

他給我們舉了賣煙的例子,一般人每兩天得買一包煙吧,小區里的人那麼多,一個月光是賣煙的收入就有不少。

聽他這麼說,好像是這個道理,但是仔細想想,似乎又不是這麼回事。

要是小區里的住戶都在這一家超市買東西,開超市肯定會大賺特賺,就像大學時宿舍對面的小賣部一樣,雖然地方不大,但幾乎整個宿舍樓的學生都在這裡買東西,小賣部一年凈賺個幾十萬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是小區里的超市就不一定了,一般人都會在購物中心把東西買好帶回家,畢竟購物中心的商品種類多還便宜,至於小區超市,一般都是隨手買一些小東西。

小A很看好開超市這個項目,在他眼裡,現在開超市租個場地就行,地段要選好,鋪貨的事情完全不用自己操心,自己每天收錢就行了。

聽小A說的這麼輕鬆簡單,小B有話要說。

小B有兩個同學,前段時間辭職去內地開超市,他們事先也考察過一些地方,最終選擇去一個旅遊城市開超市。

就在幾天前,小B那個開超市的同學打電話問他借錢,小B心想他們是不是開超市出現了資金周轉問題,準備問他借個幾萬塊錢周轉用呢,小B就問他借多少錢。

「結果,你猜他問我借多少錢?」

我和小A都用好奇的目光看著小B。

「他問我借一千塊錢。」

一千塊錢,估計已經是快吃不上飯了,小B看和他同學一場,也就給他借了,錢的數目也不大,小B也做好了他還不上的準備,他可能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聽完小B講的這些,小A一口咬定那是他們自己不行,開店沒選對地方,自己開超市絕對能賺上錢。

對於小A的這種自信,其實是一種對未知事物不了解的盲目自大,開店這種事,向來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喜的少,愁的多。

很多店鋪的倒閉,都不是因為盈利出了問題而倒閉,而是現金流管理出了問題,尤其是那種擴張快速的店鋪,一旦資金鏈斷裂,那麼現在開的那幾家分店可能同時都會出問題。

一開始都是做小本生意,然後順風順水賺了點小錢,然而時間久了不會再甘心賺這點小錢,於是開始擴張生意規模,然而規模擴張了,自己的管理卻跟不上,尤其是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危機已在慢慢滋生,最後樓塌了。

對於小A開超市的想法,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我是不支持的,因為現在的經濟環境真的不好。

我家臨街的那幾家店鋪,近一年來平均每家都要換兩次招牌,這家上半年是賣衣服的,下半年就變成賣手機的了;那家上半年是賣快餐的,下半年就變成賣糕點的了,就路頭的那家照相館和眼鏡店還在一直開著,而且已經開了十幾年了。

如果真的想開超市,那也至少得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可以先去超市打工一段時間,了解超市基本的運營管理方式,然後再學一些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後,再去開超市。

畢竟現在的生意那麼難做,並且創業用的都是自己之前上班攢下的辛苦錢,開前多準備,開後少踩坑。

小A雖然才三十齣頭,但已經提前感受到了中年危機,尤其是對於他現在所處的行業,他現在必須得做出一些改變。

他給自己想了兩條路,一條是學習別的專業技能,比如工程造價,然後轉行;另一條是自己創業做生意,比如開個超市。

他想學那種能夠有持續積累的專業技能,也就是做的時間越長越吃香的那種,他有親戚是做工程造價的,年收入很豐厚,他就想跟著親戚學這個,學成後直接轉行。

如果實在是學不出來,他就準備自己開個超市,如果開起來了,以後再搞成連鎖的。

他問我的建議是什麼,我當然不會建議他開超市,工程造價我了解的不多,但我也知道這個是很難學出來的。

我這個同學,平時為人仗義,做事實打實幹,但就是缺少了一份毅力,他的想法很多,但都堅持不下去,就是三分鐘熱度,學習是這樣,健身是這樣,對於這樣的人,創業是會讓他栽到坑裡幾年都出不來的,然而讓他學精一項技能,他也是很難堅持學下去的。

最後我就建議他先學會計方面的知識吧,萬丈高樓平地起,還是先從最基礎的方面學起吧。

我還有一個同學沒來吃飯,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周末值班的同學,這裡就叫他小C吧。

小C學的也是通信專業,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也不錯,然而在工作第三年的時候,他毅然辭職去考了公務員,在公務員隊伍里也已經工作了快兩年了。

按他的說法,雖然在外企工資收入很不錯,工作環境也好,但總是缺乏一種安全感和穩定感,尤其是在烏魯木齊這樣的城市。我和小B都是在體制內工作的,他很羨慕我們的工作狀態,於是他也緊跟我們的腳步,考到體制內了。

我是在國企銀行工作,小B是在醫院工作,在小C眼裡,我們倆的工作是非常穩定的,他很害怕三十多歲的時候會在外企失業,所以他要及早跳出那個環境,找一份不會失業的工作。

連考了兩年,他終於如願以償,考到體制內當了公務員,基本上這就是他最後一份工作了,他不會再跳槽了。

之前在外企工作經常加班,現在當了公務員還要經常值班,但他覺得這都沒什麼,這份工作至少給了他安全感,那是外企無法給予他的。

在經濟發展方面,新疆和內地的差距是比較大的,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首府,大中型公司都非常少,更別說名企、上市公司了,基本上吸收大多數就業崗位的都是一些風雲飄搖的小公司,在這些公司工作很不穩定,有的今年還開著呢,明年就有可能倒閉了,然後你就又得重新找工作了。

所以烏魯木齊人大都對工作選擇有一種執念,只有公家單位的工作才叫工作,小私企的工作不叫工作。

我們四個好朋友里,現在也只有小A不在體制內,我們三個都是在體制內工作的,銀行、醫院、公務員,之前小A對體制內的工作不感冒,因為他喜歡自由,而現在他又該重新規劃職業方向了。

對於職業方向的規劃,我們其實也都在做,我在銀行工作,考FRM、CFA是我這幾年的規劃;小B在醫院工作,考職業藥師、學中醫是他這幾年的規劃;小C在政府部門工作,明年他準備下鄉駐村,回來能提拔一下,這也是他的規劃。

我們三個的規劃,基本還是在體制內的規劃,為未來的發展做個準備,小A不在體制內,他也就不必受限於體制的約束,因此他的規劃可以是轉行,也可以是創業。

對於體制外的行業,無論是傳統製造業,還是新興互聯網產業,無一例外都會遇到裁員問題,尤其是對於那些四十歲左右的中年員工,上有老下有小,情況就變得更加困難。

有些行業的知識更新慢,比如那些傳統行業;有些行業知識更新快,比如互聯網行業,但無論是哪種行業,都避免不了老人被新人替代的命運,對於企業來講,他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當一個新員工比老員工便宜而且乾的更好,那麼企業自然會用新員工替掉老員工,比如華為就是這樣的公司。

這也就是為什麼老一輩的家長都會勸他們的孩子考公務員、進國企,因為作為親眼見證改革開放的一代人,他們太清楚那些私企員工是怎樣的工作狀態了。

而在公家單位里,只要你不犯根本性的錯誤,即使你的工作效率很低,領導也不能隨意開除你,因為你的領導沒有直接人事權,但在私企里,可能你的直接領導就因為看你不順眼,然後給老闆打個電話,你第二天就得收拾箱子走人了。

在世紀之交的那幾年,大學生畢業後還是更願意去外企、大型私企,而不是去公家單位工作,因為外企、大型私企那時給的工資很高,有些好的企業給的工資能高出公家單位好幾倍,基本上工作幾年就能買房。

十幾年之後,當年風光無限的那批人開始步入中年,然後遭遇了中年危機、企業裁員,新工作也能找到,但是收入直線降低,而肩上的擔子卻越來越重。

而當年進入公家單位的那些人,雖然也步入了中年,但是工資卻隨著工齡逐年上漲,他們不用擔憂裁員的壓力,只需每天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就行,回家後也有時間陪陪老婆孩子。

那麼,對於今天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一切呢?

如果你在公有制單位工作,比如行政事業單位,大型國企央企,那麼你的失業壓力會小很多,但這並不代表你不需要早做準備。

上個世紀末的下崗大潮還歷歷在目,那些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的人頓時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而那些已經有準備的人依然能夠有條不紊的工作生活。

在公有制單位工作,你很容易被磨成一顆螺絲丁,數十年如一日地管著自己的那一小塊工作,在這種工作狀態下,即使你已工作了十幾年,也不能說你是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你只是一個經驗用了十幾年。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隨波逐流,跟著環境走,那麼你只能成為一顆螺絲丁,一旦環境有變,你這顆螺絲丁有可能只能成為一塊不起眼的廢鐵。

要改變這種境況,你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能,一技傍身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對於銀行業來說,如果你能把FRM、CFA、CPA都考出來,那麼無論環境怎麼變,都有你的一席之地。

如果你在體制外的公司工作,比如外企私企、互聯網公司,那麼你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如果你不能在四十歲之前積攢下不錯的收入,那麼之後的生活將會變得很困難。

不像體制內的單位那樣,員工的收入隨工齡的增長而增長,在體制外的公司工作,員工的收入隨著工齡的增長會達到一個峰值,然後就會下降,這個峰值通常在四十歲左右。

但在此之前,如果你能獲得不錯的收入,請別先顧著享受,一定要及早做好理財規劃,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即使四十歲之後環境有變,也不至於手足無措。

在這裡要特彆強調一句,投資不是賭博,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那些能讓人一夜暴富的投資,同樣能讓你一夜返貧,如果你不是那種能夠承受很大風險的人,請選擇穩健型的投資理財產品。

無論是在體制內,還是在體制外,都要保持一種持續學習的狀態,當你忘記危機的時候,危機將會降臨在你面前。

裁員向來就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有些時候,裁員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一聲令下,乾淨利落,很多時候,裁員是一個逐漸緊逼的過程,最終你自己會受不了然後主動離職。

比如借故把你調崗降薪,比如借故把你調往海外艱苦地區,比如借故給你增加考核指標,理由不重要,目的才重要,對於公司來說,就是他不再需要你了,希望你趕快走人騰位置給新人。

對於年輕人來說,應對中年危機的方法就這以下三條:

第一:保持一種持續學習的能力,要有一技傍身,用硬實力應對中年危機。

第二:考入體制內的單位,最好是考上公務員,消除中年危機。

第三:及早做好理財規劃,讓財富保值增值,對沖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在危機來臨之前你絲毫沒有察覺,更遑論提前做好準備。

那天飯後,我的同學小A開始了他的會計學習之路,希望他能堅持下去。

-

--

公眾號:呵呵的小書屋


第一份工作是公司搬遷導致自己離職,第二份工作外企辦事處撤銷,又一次失業,不過越找越好,因為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幸福生活會和公司掛鉤,在哪裡都是給自己打工罷了,能積累到什麼,能否有時間自我充電等等都是工作中需要考慮的。試想一下,人到中年(雖然我也快了),有現場經驗,懂機械設計、電氣等,懂編程,精通英語,日常德語會話郵件沒問題,日語在學,在企業除了本職工作以外還擔當新產品導入、價值銷售、談判技巧等課程的講師...說實話,真沒感到什麼壓力。很多人畢業後是不會讀書和學習的,持之以恆的學習習慣是超越別人以及保持競爭力的根本。企圖靠工作經驗的還是算了吧,工作了就會有經驗...


再來補一條實在的:

跟年輕人比,如果知識儲備量和能力都不行,那起碼身體狀況不能落後吧?如果中年的你看上去就像中年,一臉暮氣的樣子、身體發福、過於油膩、亞健康...那如何跟年輕人去競爭呢?

所以,如果你沒時間學習和提升自我,各項數值都很平均,那麼最最起碼的是,平日保持運動的好習慣,不是說練出肌肉,而是精神面貌和體力會變好。


原因很簡單:GE目前最需要的是現金和利潤。

因此未來只會保留帶來增長的、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以及存量偏大的業務。這意味著,GE一定會丟棄一些盈利困難的業務,如油氣、照明和交通,那裁員就不可避免了。

從愛迪生髮明的第一個燈泡開始,GE就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巨頭,媒體、能源、金融、航空、交通、化工的巨無霸。但這將要成為過去式了,未來,GE將變得更小更專註,甚至可能小到只有三個部門組成——能源、航空和醫療。

時代的變遷和快速發展,讓這家百年老店不得不尋求新的發展道路。

從行業大背景來講,中國的經濟市場,每十年就會有一次比較大的迭代和變革。

近些年互聯網行業的興起,對傳統企業的衝擊不可謂不劇烈,整個中國市場,產品,渠道,營銷,正面臨一次全新的考驗,即使強如娃哈哈、蘇寧電器這樣的大企業,也不得不面臨巨大的市場挑戰。

回過頭來再看看多數的傳統企業,有時公司做出的很多決策,作為執行層,是無法改變的,不管公司高層做出的這個決策是否正確,只能是硬著頭皮往上沖。尤其是很多老一輩的工作者,想法和觀念都跟不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採用過去的舊思維、老方法來處理問題,顯然是行不通的。

這讓我聯想起了一個故事:

1860年,北京到天津之間的平原上,效忠清廷的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看著前面排成整齊方陣的8000英法聯軍,他決定今天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他的核心部隊,一萬多蒙古騎兵,外加一萬多支援的八旗和綠營騎兵今天都已經集結完畢,還有兩萬步兵在背後支援。

他今天要重演五年前的輝煌,那一年,他從蒙古緊急帥兵來京勤王,面對幾萬北伐的太平軍,那個比今天英法聯軍規模大得多的對手,他用成吉思汗先祖留下來的傳統戰法,一舉將他們擊潰。徹底斷絕了太平軍北伐的念想。

他把他的騎兵分成了五列,前面兩列是手持長矛的破陣騎兵,後面三列是裝備弓箭的弓騎兵。他的戰法說起來很簡單,手持長矛的破陣騎兵排成緊密的隊形,和後面的裝備弓箭的騎射兵間隔30米,然後一起衝鋒。

當前方的騎兵距離敵陣百步之遙的時候,後方間隔30米的弓騎兵以45度角,一起發箭,密集的箭雨越過前方騎兵的頭頂,射向敵陣,干擾敵陣用火槍射擊前方的持矛騎兵,就在對方躲避箭雨之際,持矛騎兵已經衝到面前,直接衝破方陣,後面的弓騎兵,抽出馬刀,砍殺潰散的敵兵,他就是用這個辦法連破了北伐的太平軍十幾個大陣,殺得他們片甲不留。

按照他的估計,英法聯軍的火炮,會在300到200米的距離上殺傷他一千多名騎兵,然後衝到一百米左右的時候,敵人的排槍射擊,可能會打倒他一兩千名騎兵,但是他們只有一次射擊機會,剩下他的一萬多騎兵就可以沖入大陣,殺他們個片甲不留了。

於是他揮動了黃旗,兩萬多騎兵同時發動了衝鋒。但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敵人的火槍兵,不是在一百米左右才開始射擊,是在四五百米外就開始了齊射。他不知道英法聯軍使用的並不是老式的滑膛槍,而是先進的線膛槍和米尼彈。而且由於使用了火帽技術,裝填速度加快,每次齊射的間隔只有七八秒鐘。這意味著他的騎兵衝到對方陣前,要遭遇對方十幾輪齊射,而不是想像中的一兩輪齊射。

那一天,所有的持矛騎兵都還沒有衝到對方陣前,全部被射落下馬,而剩下的弓騎兵,面對著對方的刺刀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紛紛被對方刺落和射落馬下。

當日清軍大敗,折損了將近兩萬人,而英法聯軍只損失了幾十個人。僧格林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將是清軍歷史上,最後一個發動全線衝鋒的將領,從此以後,清軍徹底放棄衝鋒戰術,沒人再會去拚命。

此次事件,讓北京洞開,圓明園被燒,咸豐皇帝跑到熱河病死,兩宮皇太后掌權,所有的大臣把戰敗的責任,都推給了僧格林沁。他被擄去了一切封號,雖然保留了欽差大臣,但從風光無限,到從此不再受朝廷待見,一切都是因為他失去了他自己的軍隊,蒙古騎兵。後來不久,他被強迫用他的殘存騎兵,去進行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最後戰死在沙場。

僧格林沁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而且從當時的條件來說,他所做的都是正確的。但是他的失敗也是理所當然的,他敗給了時代的變化和保守的思維。

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始,也是一個大時代的謝幕,我們身處一個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所有人都是螻蟻。特別喜歡一句話:時勢造英雄,個人英雄再怎麼厲害,也要尊重商業規律,把握大勢。而且作為個體,如果不能夠看清楚行業的發展趨勢,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成為被社會淘汰的犧牲品。

而且我們的國情很多人也知道,即使真的爆發大規模的失業潮,為了社會穩定,媒體多半也會壓著不報。直到這股浪潮逐漸席捲而來,把你沖走的時候,你才會明白為時已晚。到時別指望國家能救你,即使出台相關政策,你也不一定能分到一杯羹。

所以要改變思維,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努力提高自身價值,不要讓自己被分配到高風險的崗位上去。

跟著榜樣學習,才是最好不過的!


謝邀(惡俗的表示自己不是亂入)。這個問題很大,角度也很多,格局也可大可小。

還是來一發故事吧,幾年前,我還在一個香港公司的時候,我們當時最大的客戶是德國的一家有歷史但不很大的企業,這家企業後來被奧地利的一個貴族後代的企業兼并了。

我們這些工廠內部的人員和海外客戶接觸的機會,最緊要就是客戶看廠了。那年,客戶派來的一個中年偏長,頭髮斑白的德國工程師來看廠。一切順利。(所謂看廠說得比較輕鬆,內容其實是查廠、驗廠、審廠)

後面的故事就不是我親眼看到,而是總經理說的。他說,那個德國人要回德國以前,懇請我們的總經理寫一封感謝信,感謝他在中國工廠的出色的工作和專業的指導。總經理自然是寫了。

至於這個德國中年工程師如此低聲下氣討要「表揚」的動機其實很簡單,他收到風聲,公司有一個大裁員的計劃大約會在他回去德國以後實施,名單上很大的機會有他的名字。


在知乎逛久了,會以為只有程序員才會中年被裁,其他行業都是越老越吃香。。。。。。。。。


又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人還是太多,在中國人口紅利還是一種可以隨便揮霍的資源,遑論國外企業人家來中國開公司就是來消費你低價值勞動力的,國內企業恨不得把35的員工當做53歲的老頭一處理,在中國誰都默認中國的人力資源像是天上掉下來,是無限的是取之不竭的,每個企業都想把平均年齡壓在28,幾乎沒有企業考慮員工退休的問題,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國家整體就是處於寅吃卯糧、爽一把就死的狀態,另外某些有幸在風口行業風口專業賺到一點小錢的90後小朋友,真不用出來教做人,不用覺得自己寫兩句代碼把統計學包裝成大數據就牛逼得一塌糊塗看不起傳統行業的工程師,他們被裁就是運氣不好,覆巢之下無完卵,一群80、70就算被裁員大部分也早早買房置業了,他們房子付的全款比你們的首付還低,未來人口下降消費力降低帶來的系統性萎縮進而出現的破產潮失業潮,你們才是最該擔心未來的人。

另外給你們分享下人口普查數據:80後人口2.2億,90後人口1.7億,00後人口1.4億。90後比80後少了一個韓國的人口,00後比90後少了一個澳大利亞的人口。


我就說句大實話,我身邊很多中年工程師,幾十年如一日做的工作毫無技術含量。無長進混吃等死坐等退休,既不鑽研技術也不開闢第二職業,連個業餘投資都沒有,市場好的時候混日子可以,市場一變差先砍這一大批拿高薪還不干事的老屁股,薪水的2/3分分鐘找個new grad培訓半年毫無障礙獨擋一面。

好了,罵完了。問我怎麼看。不怎麼看,Houston石油業這幾年重組裁員簡直如同家常便飯,被裁了拿著賠償找下一家就是了。多裁幾回就習慣了,想不被裁,聞風而動自己主動跳槽唄。房貸學費壓著,不找下家難道坐家裡哭?

工程師的老婆們也別覺得老公賺得多就安心在家當少奶奶了,好歹找個工作對沖一下風險不至於一人被裁全家喝西北風吧。


豈止是傳統製造業?

萬達電商、華為、蘋果、HP……互聯網高科技行業一樣裁員啊!

所以別讓產業政策背鍋。

說到政策,我就想到在知乎上被黑出翔來的「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國家鼓勵的「雙創」活動。這事兒到了知乎,下面就一堆什麼「我D大忽悠」「創業九死一生」「黃鼠狼在下面熬了一鍋雞湯」……各種智商優越秀。

知乎的政治正確是「看不起創業」(其實除了「高學歷」「大公司」以外他們什麼都看不起,所以一天到晚就是讀書讀書),此外,噴「黑心資本家」那是一個接一個的高潮。

你覺得人家開公司,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不,you can you up?

不!創業的更是傻逼,low逼!

好好好,你不行,你覺得創業九死一生,風險太高,那國家出點小政策,甚至就只是輿論鼓勵一下創業,你就又馬上跳出來,拿數據扔圖表苦口婆心的告訴人家「這事干不得」,凡是勸你創業的,「不是蠢就是壞」……

那你說該咋整呢?!

這特么不人格分裂么?

自己不敢幹,還不準別人干,關鍵是別人乾的活還是有利於自個兒的!

同學,你說你讀了那麼多書,那用你的大腳拇指想一想:

只有創業才能產生企業家,

只有企業家才能創造就業崗位啊

工作崗位就那麼多,不裁中年人,那就只有不招年輕人。中年人好歹還有點積蓄有點人脈有點資歷,要是大批大批的年輕人沒法就業,這個社會就完蛋了呀!再來一次「上山下鄉」啊?

包括什麼學習提升都是「空了吹」,不實打實的創造就業崗位,始終解決不了問題。

對創業者、對企業家,稍稍表示一點點的善意吧!

是他們擔著風險,落著埋怨,一路拼一路闖,才有了你的飯碗。

++++++++++++

大河蟹鎮著,有些話不能多說,別被什麼「剝削」啊「剩餘價值」啊洗了腦,不然為什麼改革開放要把以前趕跑了的「資本家」請回來,不然為什麼人家裁員了不「剝削」你了不要你的「剩餘價值」了,害怕的是你?

++++++++++++

收藏進:作死掉粉,知乎非主流 。

媽蛋,以後這種文章,真的要少寫,得戒了。


在你被失業之前,請來思考幾個問題?

A 為什麼打敗QQ的只能是微信,只能是騰訊自己?為什麼不是飛信,為什麼不是網易泡泡,為什麼不是旺旺、千牛、釘釘?

B 為什麼大眾汽車賣的這麼好?是豐田、本田質量不行,不夠省油嗎?是長城、長安、吉利賣的太貴嗎?

C 在中央八項規定剛出台的時候,各大酒廠銷量紛紛下跌,如今雖然經濟沒有回暖,但茅台酒股票卻接連上漲?是什麼力量促使它上漲?

頭兩年流行一句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而這句話不僅僅適合軟體行業,也適合每個工程師,適合每一個職業。因為對於每個人而言,自己就是你自己創造的一個產品,一個可以在人力資源市場里有交換價值的產品。問題是如何去構建自己這個產品。

對於工程師而言,也是一樣的。從你加入一個公司第一天起就要意識到,公司每一天都有可能用一個更年輕、工資更低的人來替換掉你。很多人在就業的時候總覺得研發崗位有技術含量,銷售崗位沒有技術含量,但是到了35歲,很多人從研發崗位上被失業。知乎上已經提了很多問題,基本上問的都是35歲的工程師失業,而為什麼不是35歲的銷售失業?

騰訊的核心技術並不僅僅是即時通信,而是掌握了每個用戶的關係網;大眾汽車並不只是結實耐用省油,幾乎中國每個城市走幾公里就會有一個大眾4S店,無論多偏遠也沒有一個修理廠不能修理大眾汽車,無形的售後服務網路才是打敗各種合資和國產車企的獨門秘籍;如果讓任何一個中國人說出三個知名的白酒品牌,恐怕不會有人漏掉茅台,對品牌的認知才是其股價持續上漲的源動力。

其實,35歲的銷售也會失業。但35歲失業的銷售經過了多年的磨練,心理不會像工程師這麼脆弱,而且35歲的銷售早就給自己建好了這樣的關係網、服務網,和客戶對自己的認知。很多NB的企業都是35歲失業的銷售創立的。

所以,當你離開學校大門的第一天,是否有想過自己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處理問題時是冷靜還是魯莽,對於新知識更喜歡探究清楚並動手實踐還是喜歡淺嘗輒止,並且因勢利導,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對於工程師和一般開發人員來說,一般有幾條路:成為技術大拿,未來的CTO;走上管理崗位,未來的CEO;轉讓技術支持和市場,未來的COO。每條路都是可行的,並且有無數人實踐過。

當你的同事研究國內沒有人用過的開源框架和語言的時候,你在和漂亮的小姑娘談情說愛;當和你一起入職的市場人員拿著底薪啃著煎餅在風雨里構建自己的關係網的時候,你在吹著空調的房間里王者榮耀;當你身邊的朋友經過了通宵達旦的學習都拿到了MBA證書、職稱證書、PMP、系統分析師的認證的時候,你在呼呼大睡;當你的同學已經開始頻繁參加各大網站採訪、出入各類活動現場開始訪談和演講的時候,你在屏幕另一端負責點贊。當這些事情出現的時候,如果有一天你面臨失業,你說我兢兢業業這麼多年。。。。。。

不要當被溫水煮死的青蛙。

就像我之前的一個回答里,劉品傑:有哪些現在薪資高,卻很快會衰落的行業?很多人都很贊同最後一句話。21世紀是變革的世紀。未來所有行業都可能會是衰落的行業。而人唯一能做的是,不斷地學習。


其實企業在需要你的時候,說你是人才,要把公司當家,當企業不需要你的時候,把你踢走,說你跟不上步伐,那麼,反過來,我腳步快了,企業落後了,我開除企業也是應該,但是為什麼還裝逼得問我為什麼離職,說我對企業不忠誠,你們又何曾對員工忠誠


人到中年,如果還沒在公司到達中層、高管或者老闆的位置,將必然面臨收入下滑的現實。

外企、互聯網類企業尤其如此。

這會就能看出體制內或國企的好了,大部分還是非常穩定的。


不光是傳統製作業吧?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去了一家當時挺有規模的網站,當時代我的師傅就說,這個行業三十歲以後就干不下去了,或者你自己覺得不行了,或者公司不要你了。

現在想想,三十歲,雖然不到中年,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穩定的時候,結果卻必須重新打拚。

為什麼會這樣?

從個人角度來看,畢業多年了,如果不繼續充電,往往知識結構就落後了。這點傳統製作業也一樣,並不是說傳統製造業,在技術上就是一成不變的,具體到GE,這二十年,技術進步了多少,懂行的都有數。

從公司角度來說,永遠不要幻想資本家是溫情脈脈的,一個資深員工的收入必然比新員工收入高,如果這個資深員工不能創造和自己薪水成正比的利潤,結果是什麼就可想而知了。


推薦閱讀:

電容器是隔直流的,但為什麼電池(直流)的確可以為電容器充電呢?
環形熒光燈關閉後閃爍?
怎麼提前預習模電?
如何學好大學課程《電磁場與電磁波》?
為什麼去掉RS485匹配電阻後通訊恢復正常?

TAG:製造業 | 職業發展 | 機械 | 工程師 | 電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