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總價值超過 110 億元的儀器開放共享,會對大家的科研工作有多大的幫助?如何申請使用?

科學網今日報道稱:中科院超110億元儀器設備實現開放共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雖然號稱是科學網,但一些評論的理解和水平和黃易、搜狐、微博並無區別,

這個政策有一定的正面意義,我認為就是可以讓大家看看系統裡面有些什麼東西,自己可不可以用上,一些以前沒有的渠道可能可以建立

我上面已經說的算好聽的了,那我說實際情況,

自己做了那麼久的研究,在國內哪裡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己用得上的東西,

還需要一個資料庫系統來提示么,不應該早就建立關係了么,

況且以前都攀不上的合作,靠一個系統就能建立了?

換句話說,儀器從來就沒閑過,以前大家通過私下合作都用的好好的了...

我不一棒子全部打死的原因是,我確實見過一些甲方擺著儀器虛位以待,

對於這種,能把儀器用上也是不錯的了。

另一個層面,就是馬太效應;

好的儀器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要用,其實以前都排不上隊了,並不會因為有這個系統就能排上,資源總量是一定的;只是提供一個信息索引,並沒帶來增量

而爛的儀器,從來就是廢鐵,你再怎麼宣傳也沒人用...

『儀器共享是必須的,買儀器是國家花錢』

這種話小粉紅可以念叨念叨,

但是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那就是連體制運轉的門都還沒入,

不排除一部分經費是公共國家固定財政撥款,那部分公共基礎設施我覺得可以開放,

但是有極大一部分,是競爭性經費;這部分錢雖然也號稱是國家經費,但是別人辛苦去競爭到的錢,白拿白用?就算是合作也要經費劃分的...那大家還競爭個啥,直接用別的就好了...

我也算換了很多單位,也見過別人換了很多單位,

我覺得現在對資源浪費最大的,是資產歸屬問題,

現在無論是大學還是研究所,幾乎都是空手套白狼,

職工爭到的幾千萬幾億的資產,都變成單位的固定資產,

職工換單位的時候,也是很難帶走的,雖然固定資產量還在,大多數已經變成廢鐵,

接手的人有極少一部分會珍惜前任的儀器和資產,但更大部分都是當廢鐵閑置和浪費的,

而職工到了新的單位,基本又是重新再找國家要這些東西,是極大的浪費;不僅是資金的浪費,更是職工精力的浪費;

另一方面,會造成單位過於強勢,職工過於弱勢,

我有很簡單的想法,不說上述到財政部了,

哪怕就是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各自的經費,能在各自範圍內跟隨申請者隨動

都已經能極大的解決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固定資產上標籤的時候,

所有人:申請者

所屬單位:基金委

就完事了,職工調動的時候可以隨動到任何一家在基金委有註冊的單位...

只有這樣,單位才會重視職工為科研服務,否則職工流動,會造成極大的資產流逝...

當然了,我並不是主要針對的是單位和職工之間的關係,

其實,也只有這樣做,才能讓人員心裡有底、手裡有貨、積累起來、流動起來、才能讓環境好起來~

說實話,手裡拿著幾片paper,對你以後沒啥幫助;

真正有底氣的,是有自己的裝置,有自己隨動的裝置;

(你以為大家流動的時候擔心的是啥?很大的擔心就是要從頭再來、重建、不知道能不能起來、不知道支持能落實多少、捨不得之前所花的時間和心力;但是只要隨動,這些都不是問題~)


一直在用,確實很方便,針對題主的問題先簡單說下吧,回頭沒事再細說。

會有多大幫助?幫助很大,尤其是對於科研資源不是很強的研究所,或者說一些想要做交叉學科的課題組,比如我作為理化所的,如果有需要的話,甚至可以徵得老闆同意之後,去預約使用遙感所的紅外熱像儀或者中科大的低速風洞……

科學院的這個平台有些主要是所內共享,有些主要是院內共享,當然所謂的所內和院內都不絕對,只不過會有優先順序的問題,如果你提前了聯繫,還是可以去用的,另外,基本平台上的測試都會產生測試費,所以個人的話,應該沒辦法使用,至少我沒試過也沒聽說過,不過各高校、科研單位之類的都很隨意可以用,只要是聯繫了,對方說沒問題就可以。

如何申請?題主自己貼的那個鏈接就是答案,使用中科院的預約平台,首先需要有賬號,所以我才說,院外的沒有賬號的,需要提前和老師聯繫,看看怎麼處理,因為負責儀器的老師自己可以預約,或許他們會幫你預約上。院內的就沒問題了,直接用賬號就行,具體操作都很簡單,就不多說了。


作為相關利益者以及政策制定執行者,此處我有話說。

這件事兒目前來說是落實國務院2014年70號文件的要求,《國務院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也是我國科研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2017年9月,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因此,這件事目前已經有法可依,並且在未來幾年向全國科研單位和高校進一步落實。

目前,已經由科技部平台中心牽頭,將該網站製作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國家網路管理平台,並且部屬科研單位及中央高校已經將全部儀器設施接入平台,僅少量涉密、軍工並未接入。相關教育部、中科院等部位也相應建立符合自身的平台,各地科技主管部門也制定適合本地的平台,未來隨著科技部倡導的軍民融合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部分不涉密的軍工儀器設施也會接入。未來該平台將會成為整個這項工作的核心和重點。

正是隨著開放共享的機制進一步完善,對大家的科研工作將有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儀器設施相對完善先進區域的科研人員,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使用先進精密儀器設備,提升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但是在大好形式面前,也應該發現目前尚存的不足,比如各地差異較大,部分地區並未跟得上;比如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並未深刻落實70號文,將開放工作流於形式;比如部分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相對素質和業務能力較低,不利於儀器設備的使用。

因此,前景是美好的,過程是曲折的。


這個應該是很好的事情吧,世界上很多大型科研設備、平台或者數據都是採用這種共享的方式來向其他科研團組開放(很多是只向特定的幾家合作單位開放,而且價格不菲)。這樣一些比較窮的科研團組也有機會用上高昂的儀器。就像MIT,斯坦福,哈佛這種名校的公開課使普通學生也能受益匪淺。

其他領域不太清楚,但是我接觸過的天文領域和網路領域很多大型設備或平台都是這種共享的方式讓用戶申請使用。

大型的射電望遠鏡比如GBT,VLA,VLBA等觀測時間都是對外開放的,當然你要想申請觀測要有非常好的proposal才行。

在網路研究方面,有GENI(有線)和ORBIT(無線) 這樣的共享測試平台,GENI是由美國很多高校的網路節點組成,賬戶也共享給這些學校的科研人員。單個科研單位或者公司再有錢也不可能建這麼大一個網路測試的平台的。

GENI節點分布


其實我是唱衰的……

1.我上學的時候自己都約不上本所的熱門儀器,因為基本儀器都是組內所有,肯定優先本組或者本研究部使用

2.課題組其實是不願意看到儀器開放的,說真的用壞了誰賠?

3.就算約上了,估計也是很久遠的事情了,類似的可以參考上海光源,你的實驗能等得了嗎?

我給大家指條路,直接去網站上看看這個儀器的負責老師是誰,採用私人的方式聯繫測試(??ω??)

我研究生期間所有的xps數據都是這麼出來的(′?_?`),數據又快又好,還不需要排隊,最後跟負責老師熟悉了以後每次還免費附贈幾個樣品哈哈哈

利益相關:前cas研究生


開放了也用不起。。

我院公用平台一直對外單位公開服務的,定價為對中科院本院其他研究所價格翻倍,其他單位3-4倍。

我以前做顯微延時攝影,所內價格一個小時才300塊(不知道記錯了沒有),我那個課題也就做了10次,每次5天。當然我是內測用戶,平台沒有收我錢,不然我就被老闆從樓上扔下去了。

這還是小型儀器。

一般來說,會做這些東西的基本上都是組間合作解決了。


這東西聽起來很美,其實很多比較複雜的儀器真要大範圍共享,非常考驗管理水平…

用的人一多,管理沒跟上,基本儀器就要三天兩頭出謎之狀況最後坑的主要用戶也用不來…

我們做質譜的有一句話,公用儀器就像公共廁所,掃是掃不幹凈的…

所以我們組的QTOF大家隨便用,orbi所有東西必須經我或者跟我的RA的手,絕對不允許自己去用,外組來求儀器使用訓練都不給…

這樣起碼樣品有問題能知道是誰的問題…


沒屁用。

好的儀器肯定是優先本組、本院、本校使用,然後才輪到合作單位,最後才是那些沒什麼關係的外院項目。

你試試去其他學校借熱門儀器,只能用MMP形容。

如果算上價格,連MMP都無法形容我心情的萬分之一……


如果真是從科學院層面來推動這件事的話,還是挺好的。

不過存在不小的難度。

1. 很多儀器都是課題組自己的,自己的不夠用,如何拿出來共享;

2.資源永遠是不夠用的。特別是有些儀器很貴,數量少,是非常稀缺的,如果開放共享,說不定預約到明年。比如有些動不動就上千萬的大傢伙,搞材料的掃描電鏡,半導體的電子束光刻機,MOCVD等。


看了科學網該新聞下的幾條評論,都想當然的說買儀器花的是國家的錢,共享是應該的。真替中科院感到不值!對,這些設備的所有權是歸國家的,但使用權是各儀器所有的課題組啊。這些實驗儀器,科研平台是中科院一代一代人辛辛苦苦掙來的,評論者一句「都是國家的」把中科院的功勞抹掉了。你家的地雖然使用權歸你,但所有權還是歸國家的呢!要是你辛辛苦苦把一塊荒地開墾成黑土地,你把這塊地貢獻出來,閑時給有需要的人使用(雖然收費)。現在要使用的人不感謝你,還罵你提供的地不夠,覺得你是這麼做是應該的。你會怎麼想?

我是學校儀器共享平台的受益者,非常感謝各位大牛的儀器共享。


科研界提前步入共產主義啦!

恐怕步子大了還是要扯蛋。。。精密儀器沒有專業技術員培訓使用、保養和校準,鬼才信那裡的數據呢。


官網各種評論略外行…只是說可以共享,但具體機制也沒有詳細說明! 實驗室不是圈外人想像的那樣! 相較冷門實驗室的儀器一般會拿來共享,熱門實驗室的儀器基本業務排隊都排到了三五個月以後! 畢竟這些實驗室的數據章含金量比較高,國外權威科研機構和刊物都認這類實驗室出的數據的… 再從經費方面說,比方說一台做地質的質譜儀,機器全年無休工作所消耗的氣體(耗材)就要100萬左右,還得有課題組的工程師負責操作… 院里一個A級院重點實驗室一年的財政撥款不超200萬,這類實驗室至少也有六七台儀器外加四五個工程師,這些耗材和工資消費靠實驗室每年撥款的經費根本支持不下去,而且這些支出都只能走實驗室經費,不能走其他課題的…所以實驗室多數都是自力更生,需要收費實驗的,不然根本運行不下去!當然了,以上只是相對主要的兩個因素,還有些其他的,比如保密、安全之類的。

發這些只是讓群眾了解多一些實驗室的情況和科研人員的艱辛, 大家既要搞自己的學術,還要兼顧養活下邊的工程師和儀器設備! 看到很多人啥都不了解就大放厥詞好像做科研的拿了國家的錢做事很容易似的…

其實院里能做到儀器共享已經很不容易了,經常還有外邊的學生來做實驗,因為不了解操作流程而發生安全事故的,最後相關責任和維修費用也都是各實驗室自己承擔。

簡而言之,一個學術單位在各實驗室工作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拿出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去為社會做服務,我覺得這非常值得大家點贊的


作為一個在科院學習過得人,我說下自己的觀點,本單位不同課題組之間想用下彼此的設備都不順暢,各個實驗室之間就更不必說了。可想而知外單位的來用會受到什麼待遇。儀器共享平台確實建立了,但給不給你用就另說。


給大家的幫助就是:

原來一遍的實驗,現在要做五遍還成功不了,質控數據壓根都不在控了。

原來一個設備管理員,現在三五個人都搞不清哪裡出了問題,更有甚者連一天幾個人用過都不清楚。

原來一年的項目,做了一年半,好歹過半之後發現數據廢了。。。漂移了。。。。從頭開始。

以上情況不是瞎編,是我們對一些「簡單易用」設備,在各部門之間開放後的親身經歷。最後還是回歸到所有人交樣品給同一個人操作,最大的好處就是操作儀器的女生特別暢銷,操作儀器的男生特別滯銷。

估計這個政策對於推進研發費用增長和科研GDP很有好處吧,政績啊。

理想都是很豐滿的,可是現實很骨感啊。

就更不要提一些敏感項目,我拿著別人的廢液分析一下成分,都能坐地賺錢。

以及不要太高的估計人性,儀器搞壞了悄悄走開的大有人在。

參加實驗室認可的單位,對於設備的適用範圍,操作人甚至運行參數,每日運行時段都有嚴格規定,基本都沒法共用。甚至一個實驗室內,為了數據的準確性都得買幾台,分別用於不同用途。

很多設備,不同系列的配件搭配不同類型的樣品,一個配件頭幾十萬,誰出錢呢。

這樣排除之後,真正能夠共享的儀器不多。


說的能排的上隊一樣,也就蒙一蒙外行,利用下報廢設備


不看好。我所其他組的儀器,借用起來都吭哧吭哧的。能排著隊說明還有戲,更多的是用各種理由推諉的。主任一開彙報會,說的比唱的好聽,手頭有多少新進的高精尖,參數各種牛逼,大家都來用啊……一到我發郵件聯繫,郵件系統顯示已閱讀,就是不回信。


同步輻射是一個神奇的表徵

從預約到做上要4個月到半年不等

做完了到拿到數據在一再催促的情況下還要4個月(數據都需要那邊給處理)

…………


大型儀器拿出來共享,實在是好事,也是情理之中。

就像幾億的萬達廣場,你不是也可以進去買購物嗎?

(這麼一說大家就明白了)

貴的不是萬達廣場,是顧客。貴的不是百億的儀器,而是大量的實驗數據。

這樣的儀器,就算是不能得出什麼重要的科學結果,哪怕是提升了大家對科學的興趣,也是划算的,現在科學最需要的就是支持和理解。

這篇報道,你可以理解成,中科院終於明白,全民參與才是科學研究的根本,量變到質變才能讓科學進步,出現一隻黑天鵝,就能夠顛覆以前的結論。

我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在沙灘上拾貝殼的孩子。


推薦閱讀:

北宋王安石變法為什麼失敗了?變法失敗是導致北宋滅亡得更本原因么?
為什麼蘇聯改革失敗了(試與中國改革開放比較)?
怎樣看待暫住證改為居住證?
如何看待吳起,商鞅,張居正等人的下場?

TAG:大學 | 科研 | 政策 | 改革 | 中國科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