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刀少年有紅色基因」,這個被網路媒體發掘出來的熱點該怎麼看待?
參考新聞 新華網:奪刀少年曾祖父系烈士 有"紅色基因"_網易新聞中心
在網路媒體看到這句話,本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於奪刀少年事件的過度炒作並且在普遍接受社會主義的無神論教育下,為什麼會時而會冒出冒出這種血統論。感覺最難以理解的是新聞下面的評論,是一片叫好聲
我對任何媒體過度宣揚個人善舉的行為,都感到噁心。
在媒體呆過的人,都應該知道,宣傳正面典型,那都是屬於雷打不動的宣傳任務。這種刻意的揚善,在我看來就是作惡,對提高社會道德水平沒有任何好處。他們揚善,不過是出於以下目的:
一個是轉移視線,把喪事當喜事辦。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的大眾傳媒「負面新聞正面做」已經是常態。發生災難了,我們首先就報道災難中捨己救人的事迹;發生案件了,我們首先報道的是勇斗歹徒的壯舉;可以不客氣地說,過分的揚善,就是在惡意的轉移公眾的注意力。就說這個奪刀少年的案子,近年來,這種單個惡人造成巨大傷亡的案件呈爆發態勢,我們的媒體從來沒有認真檢討這背後更深刻更複雜的社會根源,反而一味表彰奪刀的事情,是不是要我們人人都練就一手空手入白刃的功夫?人類能夠繁衍生息,就是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我們連錯誤都不敢談,民族豈能發展?
二是用偶發的善舉來掩蓋體制的惡。這一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各種捐資助學的消息,比如深圳的叢飛就曾被大肆宣傳。我對叢飛個人沒意見,但媒體宣傳這種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而搞慈善的行為真的妥當么?行善也要理性,也要量力而行。而如果我們看看感動中國的上榜人物,像叢飛那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但我就想不明白,我們國家有一個稅種就叫做「教育附加」,為何還要個人傾家蕩產來辦教育?當真是人民教育人民辦么?這樣的例子,我們在醫療領域也常見,媒體經常報道捐款治病的事, 卻對醫療資源分配問題閉口不談,我們經常弘揚未成年人照顧重病的父母,卻對未成年人在我國缺乏關照閉口不談。這樣下去,我們國家的好人倒是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多。
三是搭順風車,把個人的善舉說成是某個組織某個集團的普遍善行。明明就是兩個普通少年見義勇為,偏偏要說他們有紅色血統就是一例。再比如我們對孔繁森、焦裕祿的宣傳也是這樣。個人的善舉,永遠代表個人,把個人的善舉上升到某集團甚至全社會的高度,那說明這個人的善就被利用了,被消費了,甚至,這些人的善行,無非成為了讓更多人躲在後面作惡的遮羞布。
最後,我想說,對於社會道德的建設,我們一定要把姿態放矮,標準放低。與其教育人見義勇為,不如教育人不要犯罪,與其教育人們多捐款,不如教育人們按章納稅,與其教育幹部向焦裕祿學習,不如教育幹部遵紀守法。怎麼教育呢?那就是要以法治國,而不是以德治國。題主還是不會看網易新聞啊,網易在我看來就是網疫。他們選擇的東西從來不是從新聞價值出發,只是為了擾動社會,別有用心的選擇會引起非議的文章。網易總是選擇官方媒體中的旁枝末節的文章放放到顯著位置,讓人誤以為這就是官方的主旨,然後你會看到評論裡面的各種噴,於是他們的目的達到了。當然這則新聞比較特殊一些,你看到的都是好評,沒有一個噴的,其實他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看看反面評論都被屏蔽了,只有唱讚歌的,當然更多網易網民會覺得這些評論都是反話,可惜題主沒看出來,遺憾啊啊哈哈。其實這個新聞絕對是新華社每天千萬條新聞中很不起眼的小花邊,但網易這樣的網路媒體就喜歡去放大,再打上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字樣,你要是認真了你就中計了,他們就高興了。另外這個新聞本身沒啥值得噴的我覺得,就是採訪的時候記者得到的這麼個情況,紅色血統是加引號的你要是解讀成血統論我只能說這樣的人理解能力有問題,他指的是家教家風和革命傳統。可有些人就是讀不懂,或者不想讀懂。我現在只看手機新聞主要是個紙媒的新聞,基本你看網易這些新聞了,沒什麼價值,耽誤工夫。 http://view.inews.qq.com/q/WXN20140706016907031?refer=mobileqq 廣東18歲打工青年擒匪身亡 家屬獲30萬慰問金 這是qq剛推送的新聞,也是新華網的,不是紅色基因的,大家怎麼看,你們覺得qq為啥推這個新聞呢?很好的思考題哦
Bullshit
謝邀。
媒體的意思當然只是捧一下,但我個人覺得很多當年的革命者及其後代還是很有正氣的。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反對中國政治體制的「公知」始終熱衷為嚴重刑事犯罪分子喊「人道、悲憫、寬容、境界、拒絕暴戾、少殺寬刑、廢除死刑」的原因 —— 正所謂【物以類聚】。…應該說,本來孩子動機是好的…現在徹底被利用了,同情一下
奧吉爾維同志
推薦閱讀:
※汽車之家的閆闖為什麼那麼有錢?
※碎片化閱讀有效嗎?
※如何看待全面放開二胎前後網路輿論截然不同的兩種風向?
※如何評價網路劇《說的就是你》?
※手機只能用2G網路是一種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