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要素和消費產品的配置和使用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到底孰優孰劣?


這個問題太大了,作為一個本科生,我不揣冒昧,說說自己的認識。

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學科。這個定義流傳了很久了。到現在,這種配置資源的方式,演變成「政府」和「市場」的地位及其關係的問題。

我覺得如果引申很早的那個定義,我們可以說,現代經濟學是研究政府和市場的地位及其關係的學科。

微觀經濟學通過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論、分配論、博弈論證明了「看不見的手」原理。那就是,如果每個人是理性自利的,信息是完全的,那麼社會就能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

隨著發展,學者們發現市場往往並不是這樣的狀態,於是提出了很多市場失靈理論:信息不完全、壟斷、公共物品、外部性。斯德格利茨認為政府所應該做的,就是這一塊兒。當然這是財政學的範圍了。

但是以主流自居的凱恩斯學派是主張政府積極干預經濟,逆風向行事來燙平經濟周期,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實現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就業增加,國際收支平衡四個目標。凱恩斯之後有新劍橋學派、新古典綜合派、新凱恩斯主義(薩繆爾森和曼昆都是),他們有很多新的提法,但是思想大體還是凱恩斯的思想。另外贊成政府干預的是瑞典學派,他們的理論也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但是持另一種觀點的人就不一樣了。這一個陣營大師輩出,哈耶克從凱恩斯主義出現就開始罵,後來看到大勢已定,就不說什麼了,後來70年代滯脹的時候,他已經年事已高,只能做些整理工作了。哈耶克、張五常他們是制度經濟學派。另外還有弗萊堡學派、貨幣學派(弗里德曼)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

他們認為,經濟的運行有其自己的規律,政府不應該去干預,政府只應作為一個守夜人的角色。這就有點類似微觀經濟學所想要證明的觀點了。

——————————————————————————————————————————

斯德格利茨認為市場不能做好的就交給政府去做,但是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好。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政府的決策不一定是對的,並且有時滯,再加上公眾有時會對付政府,有時候政策也會失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了這麼多,都是西方經濟學。但是我覺得這是個引入,沒和個前提,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哪個好我覺得就沒有準繩。

計劃經濟最大的壞處就是人起了最大的作用。資源為誰生產、怎麼生產、生產多少、怎麼分配,都是由計劃經濟的操盤手們定的。這可能類似於西方經濟學裡的規範分析,價值取嚮往往比客觀規律更受重視。這無疑是把西方經濟學裡政府的弊端發揮的最大了。他的好處有兩個,一個是「公平」,一個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但是這種絕對的公平會導致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了,無法解決激勵問題。

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只能代替資本積累的原始階段,不能代替整個資本主義的歷史

市場經濟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為誰生產、怎麼生產、生產多少、怎麼分配,以及消費多少都是根據市場情況的預期。這樣就會形成供不應求、供過於求的情況,這樣經濟就有波動,有時造成嚴重的後果。

但是市場的好處是,通過「價格」的作用,資源能迅速流向需求大於供給的地方,流向邊際價值高的行業、地區,從而達到資源在可能條件下最有效利用

雖然各有利弊,但是現實中,政府有自己的小算盤,再加上我們國家歷史悠久,積累下來的條條框框多,計劃經濟往往政府權力大,阻礙社會各方面進步(想想清朝三百年是怎麼落後於世界的吧),計劃經濟實際上絕對是比市場經濟差的資源配置方式。

北京大學曹和平教授來我們學校講座的時候說:市場的力量是你不可想像的。我自己深以為然,限於知識不夠,期待大神。


自願的交易是會使雙方效用都提高的,這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但是市場經濟有交易成本(獲取信息的成本),市場太過細碎繁瑣的時候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的效率。


計劃經濟沒有交易費,組織內部運用資源和信息高效,但是有組織成本,管理人員需要成本,制度不合理會有尋租侵蝕經濟成果。


一個經濟體資源分配和利用的最優模式,就在市場交易邊際成本與組織的管理邊際成本的比較之中,確定市場和計劃經濟體的邊界。


現在問題是,計劃經濟體按分析應該縮減規模,把更大空間留給市場,但是由於種種勢力的政治博弈,大大阻礙了這一點。醫療市場就是一個例子。


推薦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到底有利於科技進步還是阻礙科技進步?到底是不是阻礙人類總體生活水平的提高?
對於無人超市的出現提高了失業率,你怎麼看?
如何證明只有一套房子的前提下房子的增值是有意義的?
計劃經濟時代有食品安全問題嗎?
品牌個性對於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有什麼對比比較鮮明的實證?

TAG:經濟學 | 市場經濟 | 計劃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