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蘇格拉底反詰法(Elenchus)?
先開地圖炮。包括該問題下目前已有回答總結的在內,網上歸納的六點或幾點要麼是扯淡,要麼是完全沒有把握蘇格拉底式提問最核心的內涵。蘇格拉底式提問的本質,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代表的古希臘哲學家關於發現「存在/是」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也稱作「辯證法」(跟高中講的辯證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的內容如下:1)作為所有關於X的問題的起點,我們首先要問「X是什麼」。比如,你想問轉基因好不好,或中醫好不好,或社會主義好不好,蘇格拉底會認為,你首先要回答它們是什麼。例:《理想國》開篇是關於正義者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的討論,也就是「正義好不好」的討論。(因為在古希臘人看來,「好」東西就是給人帶來幸福的東西。)格勞孔和阿得依曼托斯說了很多話,來列舉一個裝作正義但實際上欺世盜名的人比一個實質正義但受盡誤解的人要幸福很多,他們問蘇格拉底如何解答這個問題。而在368c-368d中,蘇格拉底指出:一定要追究出正義和不正義各是什麼,以及它們真正的好處究竟在哪一邊。
(需要注意的是,蘇格拉底接下來提出的「小字放大法」不屬於辯證法,也不屬於蘇格拉底式提問。其實這很正常:並不是蘇格拉底所有的提問都屬於蘇格拉底式提問。他的某些提問就是詭辯術。)
2)要討論「X是什麼」,最基本的出發點是矛盾律。我們平常討論X是什麼,一般的方法就是先查字典,或者引權威書籍給定義。蘇格拉底那時候既沒有字典,在他面前也沒有權威。因此,當然也就不存在靠譜的定義。那麼,他認為該如何回答「X是什麼」這個問題呢?答案就是矛盾律。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把矛盾律表述為「「你不能同時聲稱某事物在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這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柏拉圖會說一個陀螺在轉,但它的中心卻是不轉的。那麼你說一個陀螺既轉又不轉,這就是不符合矛盾律的。你準確的做法應該是區分出它的軸和中心:這個陀螺的軸在轉,中心不轉。這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運用起來就很有意思了。比如《理想國》一開始,蘇格拉底請外邦商人克法洛斯談談老年的感受,克法洛斯說他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夠作為一個正義的人變老,既不欠別人的債,也不欠神明的債(祭獻)。蘇格拉底馬上就問:·那正義就是不欠別人的東西,或者欠了就要還嗎?克法洛斯點頭。·那我欠了朋友一把刀,這個朋友恰好發瘋了,我這個時候還給他,是正義嗎?克法洛斯搖頭。
·所以欠了就還不【一定】是正義。(因為按照矛盾律,正義不可能同時是欠債還錢又不是欠債還錢)克法洛斯同意。(331c-331d)然後克法洛斯的兒子接過話題: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正義是要給朋友利益,給敵人損害。蘇格拉底接著問:·如果正義是給朋友利益,給敵人損害,那醫學是什麼樣的技藝呢?是給身體藥品和健康的技藝。·烹飪呢?是給食品調料和好味道的技藝。·那朋友病了,你給他利益,是正義的人有用還是醫生有用?是醫生有用。
·所以給朋友利益的時候,醫生、舵手、廚師這些掌握技藝的人比正義的人有用。看起來是。·那正義的人有什麼用呢?正義的人可以替你保管錢財。·但最懂得保管錢財的人,也是最擅長把錢財偷走的人。(詭辯術)是。·所以你會像提防小偷一樣提防這種人。(詭辯術)哎呀我被你搞昏頭了。·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修正。正義的人是給正義的人利益,給不正義的人損害。你說的對。
·但有些人是看起來正義的,有些人是真正正義的。對。(331e-335a)·所以正義的人首先得區分看起來是正義的和真正是正義的。(非蘇格拉底原話,但到這裡可以推出來。之後就不列舉了,因為之後蘇格拉底運用的都是詭辯術。)這是《理想國》中一段非常有名的「蘇格拉底式詰難」,也非常典型地體現出「矛盾律」的作用。概言之,就是我們還無法知道X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先從日常觀點出發,提出一個關於X的定義,然後再來找這個X的定義有什麼不成立(使得它不是X)的地方。如果存在,說明這個定義還不是X的定義。這種思考方式其實我們今天還在運用,只是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他們發現並進行歸納之後,這已經成為人類知識體系最基本的內容,屬於人人「日用而不自知」的東西了。3)並不是蘇格拉底所有的提問都是在運用「矛盾律」。上文中蘇格拉底運用詭辯術的例子我已經點明了。詭辯術還包括不恰當類比、倒果為因、偷換概念等等。實際上,柏拉圖的大部分對話中,蘇格拉底式提問包含著這些內容,他自己也沒有能力完全辨別出來。但我們可以說,蘇格拉底總體上在最重要的對話邏輯鏈中是成功運用了「矛盾律」的。4)柏拉圖的許多答案並不完全是用「矛盾律」推出來的,但他的許多答案確實可以經受得起「矛盾律」的檢驗。比如《理想國》里對於正義的「大小字觀察法」,「大小字觀察法」就是一個類比,不是「矛盾律」,它是無法得到邏輯上的辯護的。但是,蘇格拉底利用「大小字觀察法」,就正義問題卻得到了一個能夠經受得起「矛盾律」檢驗的答案。
1、澄清疑問的提問方式
======================= 你是什麼意思? 你可以換一種方法嗎? 你認為主要問題是什麼? 可以給我們舉一個例子嗎? 你可以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嗎?2、對於第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
==============================這個問題為什麼很重要?
這個問題是容易還是難回答? 你為什麼這樣認為? 根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進行什麼樣的假設? 這個問題會不會引起其他的問題?3、對假設問題的提問
============================ 為什麼有人會做這樣的設想? 在這裡 _______ 假設的是什麼? 我們用什麼假設來替代? 你似乎正在假設_________.我是否正確理解你的意思了?
4、用來引出理由、證據的問題
=============================== 可以用什麼來舉例? 你為什麼相信這是真的? 我們還需要什麼信息? 能解釋一下原因嗎? 你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 是否有理由懷疑這一結果? 是什麼讓你相信的?5、有關起源的問題
=========================== 是什麼讓你有這樣的想法的? 是什麼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聽別人說的? 你總是有這樣的感覺嗎? 你的觀點是否受到了某人或某事的影響?6、對暗示、結論的提問
============================= 那會有什麼結果?那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可供選擇的辦法是什麼? 你說那話是什麼意思? 如果那樣的話,還有可能發生其他的什麼事?為什麼?7、詢問觀點的問題
================================ 其他的小組會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樣的反應?為什麼? 你如何解決因________造成的困難? 相信 _____ 的人可能會有什麼看法? 什麼是可供選擇的辦法? ____ 和 ____的觀點在哪些地方一致?哪些地方不一致? 引用自網路。
蘇格拉底提問法也叫做詰問式提問法或者叫究底式提問法,就是通過就一個問題不停地追問,類似於易中天所說的「追問動機」式的提問,也可以看作是思辨訓練的一種好方法。
蘇格拉底強調不強迫別人相信自己的判斷,而是引導別人自願地說出他想說的話,他把自己的這種方法稱之為精神的"助產術"。即助產婆只能支持孕婦生孩子,而不能代替她生孩子。
主要方法如下:
1.如果可能,試著去理解一種見解或看法的根本基礎,並在以後的問題中遵循這些基礎有可能產生的涵義。(比如,「你的信念依據是什麼?你能更解釋自己的思想,讓我更好地理解你的觀點嗎?」)
2.一種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共同形成一個網路時,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應該把所有的主張都當作引發更多思考的聯結點,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繫。(比如,「如果你所說的屬實,那X或Y不也如此嗎?」)3.所有的思想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你能詳細說明你所說的話,讓我更好地理解嗎?」)4.所有的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問題時,也不要忘了它們會引發的其他問題。(比如,「要回答這個複雜問題,還需要回答哪些相關問題?」) 由上述可知,做一個蘇格拉底式的提問者,你才能卓有成效地對任何人和任何事提出問題,你才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展開並檢驗我們對事物的理解。也可以說,這是做學問必須具備的方法能力。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用「對話」(提問)進行教育活動。他用討論問題的方式與人交談,但不把結論直接教給別人,而是指出問題所在,並一步步引導人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方法被後人稱之為「蘇格拉底方法」或稱「產婆術」。 一位名叫歐諦德謨的青年,一心想當政治家,為幫助這位青年認清正義與非正義問題,蘇格拉底運用啟發式方法和這位青年進行了下面的對話(以下皆是蘇問,歐答): 問:虛偽應歸於哪一類? 答:應歸入非正義類。 問:偷盜、欺騙、奴役等應歸入哪一類? 答:非正義類。 問:如果一個將軍懲罰哪些極大地損害了其國家利益的敵人,並對他們加以奴役這能說是非正義嗎? 答:不能。 問:如果他偷走了敵人的財物或在作戰中欺騙了敵人,這種行為該怎麼看呢? 答:這當然正確,但我指的是欺騙朋友。 蘇格拉底:那好吧,我們就專門討論朋友間的問題。假如一位將軍所統帥的軍隊已經喪失了士氣,精神面臨崩潰,他欺騙自己士兵說援軍馬上就到,從而鼓舞起鬥志取得勝利,這種行為該如何理解? 答:應算是正義的。 問:如果一個孩子有病不肯吃藥,父親騙他說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結果治好了病,這種行為該屬於哪一類呢? 答:應屬於正義類。 蘇格拉底仍不罷休又問:如果一個人發了瘋,他的朋友怕他自殺,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這種偷盜行為是正義的嗎? 答:是,他們也應屬於這一類。 問:你不是認為朋友之間不能欺騙嗎? 歐諦德謨:請允許我收回我剛才說過的話。 從這一段生動的對話可以看出,蘇格拉底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抓住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矛盾,啟發誘導,層層分析,步步深入,最後導出正確的結論。 再例如:蘇格拉底與一個士兵討論「什麼是勇敢」時這樣提問蘇:什麼是勇敢兵:勇敢就是在情況變得艱難時能堅守陣地蘇:但是,假如戰略要求撤退呢兵:假如這樣的話,就不要使事情變得愚蠢。蘇:那麼,你同意勇敢既不是堅守陣地也不是撤退兵:我猜是這樣,但是,我不知道蘇:我也不知道。或許它正好可以開動你的腦筋。對此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兵:是的,可以開動我的腦筋,這就是我要說的。蘇: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嘗試地說,勇敢是在艱難困苦的時候的鎮定--正確的判斷——轉自——蘇格拉底提問法http://addiwang.blog.163.com/blog/static/11813077201083104952898/
你說一句話,比如,人長大了該結婚。然後我就開始問你:人為什麼大了才結婚,小時候可以嗎?老了之後呢?大了是多大?為什麼有的人十幾歲就結婚?婚姻是什麼?人必須結婚嗎?不結婚不行嗎?結婚了好嗎?不結婚不好嗎?結婚好的話為什麼還要離婚,既然離婚人為什麼還要結婚?結婚是為了自己嗎?為了愛情嗎?為了父母嗎?為了孩子嗎?。。。。。。等你用異樣的眼光看我,覺得我是SB的時候我就完成了一次蘇格拉底式的詰問。蘇格拉底有顆女人心
什麼是哲學?憑什麼要分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又該怎麼想?我想蘇格拉底上身的效果大概如此,無數自命不凡的人都被他的問題搞得暈頭轉向。我比較好奇的是,這個被譽為「西方孔子」的男人哪來這麼多問題?
研究蘇格拉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這個謎一樣的男人沒有留下一星半點的著作,即便是他的弟子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記載也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我們不妨先試著相信,畢竟人本身就是矛盾的。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雖然之前也有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等自然哲學領域的大師,但真正把哲學作為人類面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體系,蘇格拉底是第一個。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
這位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的身世倒並不複雜,原生家庭屬於中產階級,母親是個產婆,父親是個石匠,他自己好像從來就沒有一份正而八經的工作,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在高談闊論中度過。比他的身世更被人熟識的,是他彪悍的老婆。
1.悍妻
蘇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醜陋,據說長得像頭獅子,但娶了一個漂亮潑辣的女人,動不動就會遭她無禮的謾罵。
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老婆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又出去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肯定要炸了,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雨。」
正因為他老婆總在家裡發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遊走於雅典的大街小巷與人辯論,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麼個老婆,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的女人,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但蘇格拉底卻告訴他的學生色諾芬說:「我勸你,當你看到一個美人兒的時候,趕快拚命跑開。」為什麼呢?他接著說:「青春美貌的這種動物比毒蜘蛛還可怕得多!」
好的婚姻僅給你帶來幸福,不好的婚姻則可使你成為一位哲學家。-蘇格拉底
2.蘋果
一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如何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之後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聞空氣中的氣味。然後,回到講台,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道?」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蘇格拉底又問:「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蘇格拉底再次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聞一聞空氣中的氣味。」回到講台上後,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
過了一會兒,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聞一聞蘋果。回到講台後,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舉起了手。他的神態,引起了一陣笑聲。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麼味兒?」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認識,即它已存在;信心,即運用它。-蘇格拉底
3.道德
有一回,蘇格拉底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人人都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麼?」
那人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
蘇格拉底問:「但為什麼和敵人作戰時,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呢?」
那人回答:「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
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於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
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葯,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
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
蘇格拉底並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它呢?」
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於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
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珍寶,那就是知識,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罪惡,那就是無知。-蘇格拉底
遺憾的是,蘇格拉底最後死在了自己終生捍衛的「正義」之下,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論和腐蝕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他的學生克里托策划了一場周密的越獄計劃,但蘇格拉底還是拒絕了,即使是為了在他認為是不公正的判決下救他的命,他也不願破壞法律。死前的最後遺言是:「克里托,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藥師)一隻雞。」
一位哲學先驅的生命就此隕落,回顧他的一生,好像一直在問同一個問題:你確定你的回答沒有問題嗎?這裡我倒是有一個問題:這難道不應該是女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嗎?到此為止,我竟然莫名覺得蘇格拉底的「助產術」和「反詰法」的靈感統統來源於女人,他的母親和妻子也許在不知不覺中都成為了他的陪練。
蘇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賜給雅典人的一個禮物,一隻牛虻,一個肩負著神的使命助人從善愛智的使者。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並不是靠軍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過理性,對人的生命作透徹的了解,從而引導出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即他所主張的「自知無知」命題的深刻含義。
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提出的問題以及自己挑起的問題「從來不給一個直截了當,無懈可擊的回答。……相反,他總是剛把他們引入問題的迷宮,便中止談話,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出處同上)這是蘇格拉底與一些霸氣側露,顧盼自雄,儼然以人生導師或心靈雞湯提供者面目出現的牛人的最大區別,後者其實是叫得歡的蠢貨。
不確定性,開放性,過程性,模糊性,未完成性,乃是思想真正發生的特性。確定性是思維的僵死。像蘇格拉底的思維,那種無止境的設問,追問,懷疑(其實也是自疑),旨在祛除認識中的迷信,突破知識構建時的邊界——自設的樊籬。過度追求確定性就是固守邊界,就是自我設限,就是圍圈思想,就是「定」義迷戀。過度追求確定性是思想開始懶惰的表現,出於那種尋求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思維慣性。真理是一直生成,不是現成的。追求真理是無窮的事業,不奢求確定性就是一個人擁有原發性精神活力的明證。
蘇格拉底只是通過反問去逼迫那些提出見解的人去深入思考他們的結論,讓他們將結論建立在精確定義和嚴密推理的基礎上而不是直覺上。蘇格拉底式提問重要是對當時存在的 樸素真理一元論的思辨。
當時很多 學派主張自己的理論一定是對的,反對任何有可能與自己學派理論有衝突的概念。(參見無理數的發現歷史)但實際上 人類的認知是逐步深入的,很多理論只是在部分條件下才能成立,或者僅僅是因為在 普遍接觸的條件下( 常識依然也是有邊界的)得出的理論,當達到條件邊界時,就會發生謬誤。(參見 經典物理 到相對論, 到量子力學)而蘇格拉底 的提問,往往 會觸及到這個條件邊界,被認為詭辯術,實際是 樸素的真理多元論。
可以讀讀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尼爾.布朗 斯圖爾特.基利 和《批判性思維工具》這兩本書
蘇格拉底式提問和窮思竭慮有什麼區別?
Socratic questioning (or Socratic maieutics)[1] is disciplined questioning that can be used to pursue thought in many directions and for many purposes, including: to explore complex ideas, to get to the truth of things, to open up issues and problems, to uncover assumptions, to analyze concepts, to distinguish what we know from what we don"t know, to follow out 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ought or to control the discussion. The key to distinguishing Socratic questioning from questioning per se is that Socratic questioning is systematic, disciplined, deep and usually focuses on fundamental concepts, principles, theories, issues or problems.Socratic questioning is referred to in teaching, and has gained currency as a concept in educ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citation needed] Teachers, students, or anyone interested in probing thinking at a deep level can construct Socratic questions and engage in these questions.[2] Socratic questioning and its variants have also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psychotherapy.蘇格拉底大部分都是詭辯,偷換概念,轉換話題,很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知道了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那你接下來要怎麼辦?要行動起來,去學習去了解你所未知的事情。否則,然並卵。
蘇格拉底式提問讓一個人認清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提問才能讓別人特別想聊下去?
※如何提出一些有水準的問題以避免讓人心裡覺得「又一個傻逼」?
※提問有什麼好處?
※你覺得有什麼問題是不該提出來問的?
※論壇上,為什麼總是會有一些話都說不利索的人,問一些不知所云的問題?
TAG:思維方式 | 提問技巧 | 蘇格拉底Socr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