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發射是如何被瞬間偵察到的?

常常有軍迷們說:對方針對A國的彈道導彈發生點火15秒內就會被A國發現。。。。

請問這個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所謂「A國」是指美帝,那麼可以嘗試回答一下

首先要明確一點:「點火15秒就被發現」這樣的效果,絕對不是一種手段、一個瞬間就能做到的事情,而是憑藉全面的偵察體系,進行長期的監控,從而得以實現。下面分階段分析之:

一、平時。在沒有彈道導彈發射的平靜日子裡,美帝的情報部門並沒有閑著,針對其他國家的彈道導彈發射,他們起碼有兩件事可以做:1、積累關於他國導彈發射基地的基礎資料。比如位置,比如配備了什麼樣的導彈,等等。至於積累的方法可以有多種,尤其是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你偶爾拍一張家門口的軍營圖片,說不定就無形中幫了美帝;2、不間斷的監控這些已知的導彈基地。監控的手段主要是衛星偵照,大家都玩過google earth,民用的東西解析度都已經那麼高,何況是軍用的。順便科普一下美軍的光電偵照衛星主要是「鎖孔(Keyhole,簡稱KH)」系列,1976年就發射了第一顆KH-11,現在都不知道發射了多少個了,有興趣可以移步維基百科: KH-11 Kennan(這裡面講了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大家都知道美國有「51區」,而美軍的間諜衛星圖像判讀中心在「58區」)這些衛星基本上隔一段時間就會從朝鮮的舞水端、天朝的XX和XX等地上空飛過,有個風吹草動早就發現了。除了衛星偵照之外,人力偵察也是一個重要的監控手段,在天朝的諸多軍事禁區周邊,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來路不明的人在活動,或者是遊客,或者是商販,可能是外國人,更可能是中國人,所以,偶爾大家會看到這樣的新聞:4日本人擅闖中國軍事禁區被抓——這種事兒日本人乾的最多,老美的一個厲害之處是它從來不單打獨鬥,而是和日、韓、英、法等一大堆盟友搞情報共享,一雙眼睛看著你還不夠,還要叫上小弟。

二、發現發射徵候。有了你的基地位置並且牢牢看死之後,美帝情報部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發現發射徵候了。彈道導彈這種玩意兒,把彈頭卸了裝個衛星就是運載火箭,大家沒見過打導彈總見過放衛星,這麼大個玩意兒,前前後後得準備很久,又是支發射架又是運燃料(當然導彈發射會採取偽裝,但總歸會有痕迹),或者基地門口的眼線忽然發現這兩天基地人多了、緊張起來了,這些東西都是「發射徵候」,可能發射前十好幾天就引起老美的注意了,具體的事例請看這裡:美國衛星監測朝鮮基地 稱朝將試射洲際導彈——裡面提到:「衛星畫面顯示,舞水端里發射基地的火箭發射架正組裝新設備

三、進行應對。既然已經發現你有發射的跡象,作為世界頭號強國自然不能無動於衷,來應對一下吧:首先間諜衛星要比往常更密集的拍拍拍,此外還有平時不會拿出來的、更精準、更實時的玩意兒也要出動了——「眼鏡蛇計劃(Cobra program)」。眼鏡蛇這種動物可以靠紅外熱源探測獵物的位置,所以美軍就把自己監控他國導彈發射和太空活動的一套體系稱為「眼鏡蛇計劃」。這套體系包括陸、海、空基三種雷達,都以眼鏡蛇命名,具體來說就是阿拉斯加的COBRA DANE(眼鏡蛇迪恩)陸基雷達,海上的AN/SPQ-11(cobra judy眼鏡蛇朱迪)觀察島號彈道飛彈觀測艦,以及天上飛的「cobra ball 眼鏡蛇球」Boeing RC-135(RC-135S型飛機)。

每當朝鮮和天朝、俄羅斯出現了導彈發射的徵候,上面說的觀察島號觀測艦、RC-135型飛機就開始不分晝夜的活動在相關國家的周邊——所謂的「15秒就被發現」主要就是這些傢伙的功勞,它們搭載的相控陣雷達具有相當強大的探測能力,可以迅速的發現遠距離空中目標並進行跟蹤(具體的原理、數據我說不上來,期待理工科大神來介紹)。而且,與衛星可能一天只能從頭頂飛過一次相比,這些艦船、飛機基本可以保持24小時的監控——知道你最近要出門了,在你家門口蹲上十天半個月,當然能15秒就發現你~~~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你發個導彈美帝也就監控一下,採集一些彈道數據拿回去做研究,如果是在戰時或者兩邊撕破臉了,那麼跟在觀測艦、偵察機後面的可就是宙斯盾艦了,一旦導彈發射,觀測艦和觀測機把數據傳給宙斯盾,宙斯盾就可以把導彈給打下來——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宙斯盾就部署在日本,更更重要的是,美國從來不單打獨鬥,日本和韓國也都有自己的宙斯盾(韓國的世宗大王、日本的金剛號等等,事例:日本"金剛號"宙斯盾艦成功試射海基攔截導彈(圖)_中國網)。

所以說,如果天朝真的如憤青所願,發射陸基彈道導彈攻擊美國本土,那麼很可能還沒飛過日本,就被美、日、韓三國的一堆宙斯盾給打下來~~

所以說你理解天朝為什麼要努力的發展潛艇,搞海基發射了吧~~

國家的強大真心不是在網上罵娘罵出來的,科技的差距才是硬道理,理工宅男們,你們才是祖國的未來


偵查發射的彈道導彈,就是彈道導彈預警,主要分為:探測、驗證、虛警解除三個階段。下面我來一一做簡單介紹。

首先是探測階段,主要依靠雷達、衛星所組成的綜合預警體系來完成。

雷達主要是遠程雷達,這種雷達一般波長在半米左右,優點是作用距離遠,缺點是跟蹤精度差,不能提供製級別的數據,所以用作警戒雷達,以美國雷神公司的AN/FPS-115「鋪路爪」遠程預警雷為例,這種採用雙面陣天線的雷達,所有設備安裝在一座32米高的多層建築物內,工作頻率420~450兆赫,探測距離一般為4800公里。

但是,這裡的4800km,不是指這個距離上的導彈一經發射就會被偵測到,一般需要導彈到達幾千米的高度才會被偵測到,也就是說,由於地球曲率和雷達自身的特點,這種雷達具有低空盲區,不能在導彈發射僅十幾秒就被它偵測到。

順便多說一句,我國也在上世紀70年代開展過類似的遠程預警雷達的設計。今天,你在北京北部的群山中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工程遺迹,就是當年640工程的7010雷達。這個以山坡為基礎的巨大雷達陣面對著北方,目標是強大的蘇修可能扔過來的核導彈。

下圖為前蘇聯著名的頓河雷達。

然後是預警衛星偵測體系,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國防支援計劃衛星(DSP),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已經發射了超過20顆DSP衛星。

預警衛星藉助高敏度紅外探測器通過探測彈道導彈發射時的尾焰來探測彈道導彈,但缺點是虛警率比較高,對陽光、隕石、大火、火山爆發等自然現象識別能力低。現在普遍對紅外探測設備進行程序升級,濾掉大範圍、低熱量、短時間的紅外信號,以降低虛警率,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當今的軍事強國如中國和俄羅斯也開發出了新的彈道導彈火箭發動機和燃料,具有快燃、低溫等特性,來降低預警衛星的預警時間。理論上講,如果一個衛星網持續監視一個導彈發射場,那麼一旦有導彈發射,就會被偵測到。

基於上述缺點美國人對DSP進行了升級,增加了電離探測器,其原理是,當彈道導彈進入電離層時,其尾焰會引發電離層的擾動,通過偵測這個物理現象,就可以有效地印證這個物體就是彈道導彈,缺點是此次已經接近於彈道導彈的發射中段了。

綜上所述,美帝對於已經掌握並已經實施監視的我國彈道導彈發射場,是能做到發射十幾秒即可發現的,戰時通過增發衛星,加大監控密度,也是可以實現對機動彈道導彈的早期預警的。


紅外線遙感衛星 時刻關注地球各個角落 到火箭及彈道導彈級別的熱能會很容易偵測到 冷戰時期的技術了


可以去看看美國MD系統的資料

點火段靠天基紅外遙感衛星SBIRS系統探測尾焰

中段靠預警雷達探測

然後通過攔截蛋攔截

具體這事不能說太細


簡單說, 彈道導彈發射後並不能被瞬間偵查到.

以美國的DSP預警為例, 衛星在太空自旋, 掃描窗口每次掃過地球時, 會檢查視野內是否有紅外目標出現, 並記錄其位置. 地球表面會有很多點狀的紅外目標(山火, 油井可燃氣體燃燒, 衝突地區的彈藥爆炸等等), 顯然不可能每發現一個紅外目標就認為是導彈發射進行告警. 所以預警衛星要繼續掃描. 在接下來的多個掃描周期內, 對發現的紅外目標進行特徵識別和軌跡擬合, 以便濾除大多數的虛警目標. 比如前述的山火, 油井, 因為是不動的, 就不認為有威脅. 而彈道導彈是移動目標, 所以在地球背景上會畫出一條軌跡來, 也只有當目標被描繪出這樣一條軌跡, 並估算其速度射向滿足告警條件時才會告警, 決策部門再結合其他的手段(雷達)加以證實(或證偽).


紅外衛星可以迅速偵查到,但紅外衛星沒法精確測距啊,只能多個組網估測,把信息傳給大型預警雷達。最終還是靠大型預警雷達實現精確跟蹤,不過這時候距發射肯定已經有挺長時間了。


推薦閱讀:

炮管根部包裹的布有什麼用?
近代陸軍光靠冷兵器就能完虐古代精銳陸軍么?
為何黑社會械鬥都很低端?
什麼樣的攻擊才能從外部擊破三體裡面的水滴?
美軍最新的超級戰艦DDG-1000船頭向下傾斜有什麼好處?

TAG:軍事 | 武器 | 雷達 | 導彈 | 彈道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