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 cream」為什麼翻譯成「冰激凌」或「冰淇淋」?
01-15
最近突然想知道ice cream為什麼就翻譯成了「冰激凌」?網上查了查,有說是清朝來的歐洲來使,有說音譯,各種說法都有。請問到底為什麼?
「激凌」這一部分來自「麥激凌」,也就是 margarine 的音譯。Margarine 法語讀音與「麥激凌」接近,是法國人在奶油短缺時期發明出來的植物油脂替代品,現在仍舊常用於西式餐點。塊狀的麥激凌與冰激凌比較相似,所以「冰激凌」應該是類比而來的「借譯」,也就是從語言中找到既有的辭彙來翻譯外來語或其一部分,類似「紐西蘭」。
ice cream與冰淇淋對應的很好。
冰是意譯(ice),淇音譯(gi),淋音譯(lim)。淇淋對譯cream/krim/很完美。
這個翻譯應該來自南方方言,普通話gi變為qi,m尾與n,ng合併了。粵語中翻譯成忌廉(geilim)與淇淋讀音很近。如@濤吳所說,「激凌(giling)」可能來自「麥激凌」(個人依然傾向來自cream)。但是我不認為來自法語(與法語讀音差得太遠了),英語的可能性大些(希臘語、德語也有可能)。同樣由於分尖團,可能依然來自南方方言。
註:由於大多數漢語方言都已經沒有清濁對立,g實際是清音,對譯k可以理解。
1926年,美商在上海虹口開辦了海寧洋行,生產棒冰、冰淇淋等產品,商標為「美女牌」。1948年前,該廠轉售給國民政府後勤部(今益民食品一廠),又與英商怡和蛋廠合資開辦海和有限公司(簡稱海和洋行),仍生產冰淇淋等冷飲,1951 年改為益民食品三廠,商標為「光明牌」。冰淇淋一詞可以考據的來源應該是滬語。滬語「淇淋」與「cream」發音非常接近。
另外,上海現在還有「麥淇淋」的稱呼,指人造奶油「margarine」。至於兩個詞語的先後,暫時沒有考證。
還可以翻譯成「冰果」哦
宋高承《事物紀原》云:「《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
一百年前冰淇淋在英國叫Penny lick 音譯成冰淇淋
台灣是叫「霜淇淋」麽。
cream好像音譯成「忌廉」不知道二者有什麼聯繫
顯然是粵語音譯
推薦閱讀:
※想做TED的 voluntary translator ,英語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級別?知乎里有翻譯TED的嗎?
※約定俗成的譯名有誤時,是否應該另啟音譯?
※這句話怎麼翻譯才通順?
※三體該如何翻譯更有文學性?
※中東歷史上許多王朝的英文名後綴-id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