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頂層設計」?
為什麼這個工程學名詞要引入中國改革的討論中來,而且引起了很多的爭議?
謝邀。
顧名思義,頂層設計應該是建築學上的一個用語(請專業人士看是否有這麼一個說法),應該有兩層含義:最高一層的設計;控制性高度下的一個系統設計,如此樓最高建到九層,於是他的建築材料、基腳、互為支撐的結構,都要與這個九層的需要相適應。
現在這個詞,已被廣泛用於各個方面,一個人對自己,一家企業對未來的理性構想,都可以用,乃至被用於國家對未來的規劃中。這是在借用這個詞中包含的意思了。我想用時,至少包括了以下含義:
允許或者可能達到的某種高度;
追求這種高度時對可能產生的各種反向力的控制;
追求這種高度時可能導致的各種問題的邊界把握;總之是一句話,以設計實現對最佳目標值的預控。個人認為,有這麼一個設計,比沒有好,畢竟是個參照,是個指引,是個可以讓人清醒一下的提示。
但是,社會的發展是動態的、多因素的、甚至還會遭遇國際變動的影響,因此不能也不可能是像一座樓一樣,是一個死設計。如果按圖索驥,必遭刻舟求劍的惡果。這個詞的流行開來,可能和現實中的一些因素有關:在多元化、多變動、多取向的社會條件下,無論就個人或者來說,都會因一些局部的因素,一葉障木,不見泰山,丟掉了全局,丟掉了真正想要的,或者迷失了自己,需要防止。
就國家來說,經濟速度高了,許多資源破壞了,代價太高,想抵禦金融危機,猛增貸款投資,弄出了個通貨膨脹,想投資拉動,形成了龐大的原材料產業,結果稍微調控一下,鋼鐵、水泥、鋁等大量過剩,允許一部分富起來,結果又來了個貧富差距過大等等,不一而足。於是頂層設計就來了。
雖然有個指導比較好,但對於社會進程來說,10年前,不說頂層,目標設計還是有的,能構想出今天的情景嗎?以及這10年中的那些種種需要急於去應對的哪些事,10年後會怎樣?不妨把今天的構想留作存念,到時再比對一下吧。自改革開放到現在,雖然大有成效,但是到今天依然出現了許多問題
特別是開始是私有經濟成分的增量改革,現在需要動及國有經濟成分的存量改革而眾多的問題都是因為制度的遲滯而導致的,補充一篇吳敬璉文章:
「頂層設計」的流變現在大家都在很熱烈地討論頂層設計這個問題。我想為什麼要提出頂層設計問題。有些人認為它好像是新提出的問題,沒有注意到中共中央建議裡面說是要更加重視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為什麼會提出要更加重視呢?我想是針對性,這是我的一種猜測了。可能是兩個。一個就是其實我們過去是有頂層設計的,那時候不叫頂層設計,那個時候用的詞叫做我們改革的目標模式。大家知道,改革的目標模式經過多年的討論,到了1992年的十四次代表大會,確定了這個改革的目標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就是過去的頂層設計。但是這件事情現在很多人都遺忘了,我看到報刊好多人都說我們現在還在摸著石頭過河。這是一個改革初期的口號。這是一個八十年代上半期的口號。
八十年代下半期我們就做了很多探索,就是改革到底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最後,就是在1992年的十四次代表大會,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市場經濟。這就是當時的頂層設計。但是好像經過這些年,不大講這個改革了。或者是也講改革,也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是我們從來都有一種,我把它叫做數典忘祖,引喻失義,這種不好的習慣。就是一個口號,一個提法,經過討論,或者經過黨政領導的決定為大家所接受。這是有明確定義的。但是,過了些年以後,它的內容就不知道了。就是說市場經濟,我剛才說了,十四次代表大會給它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的基礎性作用。 全文:http://wujinglianblog.blog.sohu.com/209372264.html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八榮八恥頂層設計
你看多好啊?
目前,中國面臨很多問題,你打開web,滿眼都是讓你心痛的新聞,這裡不好那裡差。中國目前處於轉型時期。轉型後會變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這個頂層設計的概念,也是新近提出來的。原因是底層要發展和突破,社會上層就需要配合底層,引導底層,不然後果很難想像。所以才出現的這個概念。中南海都是理科生,搞了個建築學概念也不奇怪。如果把社會形態作為一個大的生態環境來說,在中國這個生態鏈條中位於金字塔頂尖的力量目前貌似在重新的組合和定位中:不同領域的結構系統利益的調整和分配需要設計,好像這個生態鏈中方圓多少區域內的獅子和老虎也要平衡的,無論是數量還是種群。過去的十年經濟在突飛猛進,但是市場經濟始終是在生物鏈條的中低端徘徊,始終是按照所謂頂層設計既定的方針框架發展。。。
題主問的改革,其實不是很全面,下面主要在企業的角度上來回答
一個企業要做強做大,一定要有一個做強做大的模式。很多企業做到一定階段就做不大了,為什麼?因為一開始就錯了,一開始的模式就註定做不到。所以企業需要頂層設計。也許你有一個很好的產品,但你未必有一個好的企業;很多企業是產品、技術很厲害,但是企業市場卻做得一塌糊塗。企業要想做強做大,有一點很關鍵,就是要讓產品及服務70%以上能夠標準化。
為什麼全世界最大的餐廳,都沒有廚師,因為沒有廚師才能標準化。世界上最大的餐廳是麥當勞,因為麥當勞沒有廚師。中國最大的餐廳是小肥羊,因為它也沒有廚師。所以在餐飲行業,好吃的往往做不大,能夠做大的餐飲企業,往往不好吃,好吃的程度最多70分。如果要讓好吃的程度從70分達到90分,成本至少增加1倍;如果要讓好吃的程度從90分達到100分,成本還要增加1倍。這完全沒有必要。世界上最好的汽車是勞斯萊斯,可是勞斯萊斯虧錢,因為它太完美了。全世界最大的茶企業是立頓,而立頓的茶,捫心自問,好喝嗎?不好喝,但也不難喝。中國有很多好喝的茶,鐵觀音、大紅袍,但是往往做不大。這就是規律。
為什麼中國能夠上市的服裝公司,幾乎都是男裝,而不是女裝。因為女裝意味著流行,而流行就難以標準化。
中餐如何標準化,如果不能在菜繫上標準化,就得在管理上標準化,在制度上標準化,把一部分菜標準化。企業標準化管理是需要標準化創新的,未來誰能在標準化上創新,誰就能迅速地顛覆整個行業。諮詢行業如何標準化?北大縱橫、和君創業算是中國較大的管理諮詢公司,但是它們永遠做不大,因為難以標準化。類似的諮詢企業,也有上市的,比如藍色游標、華誼嘉信,因為它們把諮詢最前端的產品服務標準化了。還有一家公司就是通路快件,他們把人才也標準化了。用三流的人才創造了一流的業績,像麥當勞一樣。所以未來的競爭也是標準化創新的競爭。
如何發現企業的高利潤區?一條珍珠項鏈,最有價值的不是每一顆珍珠,而是連接珍珠的那根線。我們企業有時候必須想想如何去做那根線。很多人以為,知名度高就可以讓你的企業成功,那是錯誤的。陽光衛視的楊瀾知名度非常高吧,但是陽光衛視依然陷入了困境;王菲的名氣也不小,可是她在上海的酒吧也沒有做成功;「非常靜距離」的主持人——李靜,名氣顯然不如楊瀾、王菲,可是她的節目很成功,為什麼?陽光衛視什麼人都去採訪,體育明星、政治明星、商業明星、學術明星,沒有聚集,付出了很多代價,而「非常靜距離」只採訪娛樂明星,結果不同凡響。
雪弗蘭的知名度很高吧,可是雪弗蘭這個企業並沒有什麼價值。全球100大最有價值的企業裡面,有11個汽車品牌,其中5個來自德國,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通用汽車有幾個汽車品牌上榜?一個都沒有。通用汽車的領導品牌是雪弗蘭,可是雪弗蘭這個汽車並沒有什麼價值。為什麼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什麼是雪弗蘭,雪弗蘭可以是大車,可以是小車,可以是卡車,可以是轎車,可以是貴的車,也可以是便宜的車。雪弗蘭把它的汽車品牌應用在所有的汽車上面,導致雪弗蘭這個品牌沒有價值,即使它的知名度很高。
所以一流的企業不是賣產品,也不是賣服務,而是賣你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也就是你的公司=什麼字眼。王老吉=「去火」,沃爾沃=「安全」,海飛絲=「去屑」,法拉利=「速度」,易中天=「三國專家」(實際上他是研究美學的,但是他現在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研究三國的);所以如果你的企業無法用一兩個字眼來形容,就很難持續發展。請問雪弗蘭=什麼字眼?我們都知道,寶馬=「駕駛的愉悅」,賓士=「尊貴」,沃爾沃=「安全」,豐田=「可靠的汽車」,雷克薩斯=「豪華轎車」,普銳斯=「年輕派」,塞恩=「混合驅動」。可是我們無法用一兩個字眼來形容雪弗蘭。
知乎專欄 關注科技前沿創新 http://zhuanlan.zhihu.com/guigumitan
1.企業的事業理論
我們的企業是什麼?代表著什麼?「我們的業務是什麼?」、「我們的客戶是誰?」、「客戶的認知價值是什麼?
是企業高層管理者的首要責任。
每一個組織,無論其是否為商業性的,都會形成自己的事業理論。應該說,一個具有清晰、一致和目標集中的特點的有效理論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德魯克)
一套清晰的事業理論應該至少包括以下的環境、使命及核心競爭力三大方向
1) 歐賽斯事業理論五大要素
1.1)企業的使命:企業為什麼而存在 (企業是什麼)
1.2)企業的願景:企業要到哪裡去
1.3)企業的價值觀:怎樣去
1.4)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核心判斷(事業機會及發展趨勢)
1.5)企業對核心競爭力核心設定(核心競爭力是完成企業使命的基石)
2) 事業理論要成功需具備的條件
2.1)環境、使命和核心競爭力的假設都必須是符合現實的
2.2)設計一套清晰、一貫和有效的事業理論可能意味著多年的艱苦工作、反覆思考和探索實踐,然而,任何組織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須擁有一套自己的事業理論;事業理論必須為整個組織內的成員所知曉和理解;任何一個事業理論必須具有自我革新的能力。
3) 事業理論對企業有巨大的價值
3.1)是企業思想領導力的核心組成部分
3.2)統一企業思想,把企業團隊建設成高效的價值觀共同體
4) 企業戰略的層次
5) 企業戰略的構成
歐賽斯渴望與眾不同。
歐賽斯渴望成為立意高遠、格局宏大、思維深邃、洞察深刻、商業敏銳,渾身上下又充滿了創新的氣息的公司。
歐賽斯研究的是新時代背景下,面向新消費者,在媒體環境下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1、泛90後消費群體崛起,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主權大幅度提升背景下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2、 品牌傳播發生深度變革,傳播主陣地從電視端向移動端轉型時代背景下的品
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3、 品牌傳播背景噪音指數級上升,消費者品牌接觸點大幅度增加的時代背景下
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一個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坍塌了,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到來了,世界的變化比想像得還要快,商業模式迭代的速度正在加速,一個通過新思維、新策略、新創意、新營銷用突破性的想法在新時代創造大品牌,成就新冠軍的時代到來了,這就是歐賽斯要做的所有事情。
歐賽斯不認為自己單純是一家策劃公司,或者說是一家創意公司,或者說是一家數字營銷公司,歐賽斯更願意認為自己是一家戰略與技術驅動型的品牌諮詢創意公司,歐賽斯認為當諮詢顧問懂得創意的時候是偉大的,歐賽斯認為當品牌開始擁抱數字化手段的時候是偉大的,歐賽斯是認為當嚴謹的商業邏輯與腦洞打開的創意發想相結合是偉大的,歐賽斯認為系統化的品牌諮詢與最前沿的技術相結合是偉大的;歐賽斯立志於用前瞻性的視野、時代發展的高度、對商業深刻的理解及洞察構築歐賽斯獨一無二的方法論體系。
歐賽斯渴望用領先的思想、正確的方法及多元化優秀的人才武裝自己,歐賽斯努力工作、深度學習,歐賽斯開放、共享、迭代、跨界,建立一個「以奮鬥者為本」的學習型組織,打造一個「不斷迭代、兼收並蓄」自我更新的知識管理體系。
歐賽斯認為要達到以上目的,需要實現統一及多元矛盾統一。統一即六大統一:價值觀統一、文化統一、方法論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財務統一;多元即人才多元、團隊多元、策略多元、創意多元、風格多元、設計多元。
歐賽斯認為思想是戰略、策略、創意及設計背後的根本源動力,思想產品及成功案例是歐賽斯的追求目標,也是本質。
歐賽斯如何做事
1. 以始為終:目標為導向
2. 三大思維基石:戰略思維(Strategic Thinking)、創意思維(Design Thinking)、數字思維(Digital Thinking)
3. 銷售力:短期、中期、長期的盈利能力
4. 一件事:頂層設計只能有一個主腦,每一個驅動引擎都需要系統化打造, 一體化成型。
5. 做正確的事,把正確的事做好:一個是頂層設計,一個是執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6. 跨界及融合:創意能力最強的品牌戰略公司及營銷能力最強的數字創意公司。
7. 開放及迭代:開放能打敗封閉,快速迭代將會打敗一成不變,這個是我們的做事方式,甚至是我們的信仰。
8. 正道誠信、真知灼見:思考、說話、做事的出發點是純粹善良的;真知灼見;至誠勝於至巧。
一、品牌的頂層設計到底是什麼?
答案就是:CIS。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業形象識別系統。
CIS直譯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意譯為企業形象設計。CIS是指企業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自己企業的各種特徵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使公眾在市場環境中對某一個特定的企業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並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品牌的頂層設計與企業的頂層設計關係?
CIS一般分為三個方面,即:
(1)企業的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MI)
企業理念,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企業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準則和文化觀念,以及由企業價值準則和文化觀念決定的企業經營方向、經營思想和經營戰略目標。
(2)企業的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BI)
企業行為識別是企業理念的行為表現,包括在理念指導下的企業員工對內和對外的各種行為,以及企業的各種生產經營行為。
(3)企業的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VI)
企業視覺識別是企業理念的視覺化,通過企業形象廣告、標識、商標、品牌、產品包裝、企業內部環境布局和廠容廠貌等媒體及方式向大眾表現、傳達企業理念。CI的核心目的是通過企業行為識別和企業視覺識別傳達企業理念,樹立企業形象。
企業的頂層設計:
最高維度——使命、願景、目標;
其次維度——股東結構、資本性質、企業形式等;
三級維度——組織架構、商業模式、關鍵業務流程、薪酬績效、主營業務、核心產品、商標品牌等等。
通常,再往下面細分,就不能稱為頂層設計了。
由上可見:
(1)品牌的頂層設計中的MI部分,基本可以和企業頂層設計中的「使命、願景、目標」對應。換言之,我們從企業的最高維度頂層設計中,抽象出品牌設計的MI部分。
(2)品牌的頂層設計中的BI部分,基本可以和企業頂層設計中的「其次維度」和「三級維度」中的標誌性「行為」所對應;
(3)品牌的頂層設計中的VI部分,則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對應企業頂層設計中的「商標品牌」等視覺部分,尤其是VI的視覺應用部分。一套VI系統,由於VI的核心元素就那麼幾項,而VI的應用(如:名片、店頭、指示牌等等)則可以十分龐大。
三、品牌與文化一樣,最後是消費者對你的感知
當你的品牌頂層設計完成之後,你就需要對大眾(潛在消費者)進行宣貫推廣。無論是品牌,還是上述的文化,都需要「落實」和「落地」,都是來自於消費者(對你的品牌)和員工(對你的文化)的感知。
四、誰來操刀企業品牌的頂層設計?
由上可見,品牌的頂層設計,當然是企業的最高負責人牽頭,尤其是創始人,他的初心,他的情懷,他頭腦里或清晰或模糊的「使命、願景、目標」。
當然,公司的相關部門,如品牌部、HR部門等等負責人,則需要協助BOSS,將品牌的頂層設計,甚至企業文化的頂層設計,進行一級一級分解或宣貫執行,從而使之得到豐滿和傳承。
頂層設計英文叫top-down design,是至上而下的設計。站得高看得遠,站在高處,能更好地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正確的方向。通過統一規劃、協調發展可讓基層力往一處使,避免資源浪費,更快更好地實現遠期願景。
近兩年頂層設計這個詞幾乎都被說爛了,各個單位都在搞所謂的「頂層設計』。好長一段時間,我對於什麼是「頂層設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如果了解中國的改革史的話,這個問題就too simple了!改革之初的相當長一段時間,改革主要是強調摸著石頭過河,讓各地與百姓(主要在經濟領域)大膽闖、大膽試,即「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自下而上的,最典型的如安徽的小崗村率先自發搞家庭承包,後來被高層認可。但到後來,高層認識到,改革到了今天,需要強調自上而下的理性設計和規劃。就這樣。看來,我們都需要多學習啊,而不僅是記者。
把「頂層」當成主語就看懂了
你們都是零件,社會是個機器,領導是工程師呀。
如果你說的是企業頂層設計,可以往下看看,如果不是請忽略。。
企管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 我們生活中一個意義深遠的轉型期,變革空前而徹底,現在的管理學思想沿用20世紀的哪些基本假設,很少有人去注意它們是不是事實」,而事實上,當前很多中國企業應對新常態下劇烈變化,其變革進度也越來越顯得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
雖然地球上地區衝突、霸權主義、恐怖主義仍不時出現,和平發展與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共識而成為時代潮流的主基調,將企業置於整個人類活動來看,它原就是社會運作下所產生的一種機制,正如《第五項修鍊》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所言,企業是當今最有力量改變世界,創造公平正義社會的組織力量,所以,對於企業而言,在這樣一個巨變中的世界局面,是危機,也是轉機,各行業領先的企業正值此轉型的時刻,借互聯網和經濟全球化的東風,廣泛聯合上、中、下游產業和直接、間接消費者,以求生存並創造最大的利益。
當企業越來越多地打破部門分割的隔閡乃至拆掉原來自我保護的組織圍牆,越來越謀求建立更多的內外鏈接的時候,更加開放和透明的企業治理和運營機制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基本假設,而與此同時,影響企業行為的內外利益涉眾群體也越來越大,關係也越來越複雜,誠如《第五項修鍊》中所揭示的,由於傳統企業生產分工和組織結構造成的片段而局部的思考方式,及其所產生的各自為政的行動,它們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觀念,使企業各部分喪失了與主體間的一體感。於是,今天我們要了解一個企業全貌的時候,就像試圖拼湊一面被打破鏡子的所有碎片,試著重園此破鏡而得到完好鏡子中清晰的圖像一樣費勁。這就是導致在變局中的企業各種令人困惑的所謂「組織智障」,因此個體的智力難以整合成幫助企業形成合力應對挑戰的「群體智力」,毫無疑問,組織智障妨礙了企業的學習和成長,久而久之也催生了企業員工普遍對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組織惰性,這樣的企業又如何有生機和活力來應對挑戰和完成變革呢?佛山網路推廣公司有不少是注重頂層設計方案,可以帶動企業進入新台階。
企業架構理論的出現,無疑給了此破鏡重圓一個可能的福音。企業架構最早的思想雛形來自企業建模領域。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幾乎只有學術界對企業再造或企業建模的思想感興趣,但使用的理論和模型通常被限於某個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還是IBM員工的約翰.扎克曼(JohnZachman)率先提出了「信息系統架構框架」的概念,從信息、流程、網路、人員、時間、基本原理等6個透視角度來分析企業,也提供了與這些視角每個相對應的6個模型,包括語義、概念、邏輯、物理、構件和功能等模型。而正如Zachman所指出的,「為了避免企業分崩離析,信息系統架構已經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企業的必需」,雖然當時,Zachman還並沒有明確的使用「企業架構」的概念,但由於其傑出的開創性工作成果,Zachman被公認為是企業架構領域的開拓者。從那時起,Zachman的企業架構理論就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它現已成為許多大公司用來理解、表述企業信息基礎設施的一個直觀模型, 企業頂層設計為企業現在的以及未來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藍圖和架構。
- 「企業」(Enterprise)是指由一整套可識別的、互為作用的業務功能構成的商業組織。 它有能力作為獨立實體經營運作。 根據這一定義,它意味著企業架構框架也包括了企業與外部實體的相互關係。 例如: 供應商、商業夥伴和客戶。
- 「架構」(Architecture)提供基礎框架, 它定義和描述了企業實現經營目的和商業願景的平台。 「架構」可以被具體定義為: 與企業經營戰略、信息需求緊密相連的一整套原則、方針、政策、模型、標準以及流程,它結合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為企業各項解決方案的設計、選擇和執行提供指導。
從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和示範作用來看,企業架構的採納和推行,是經濟、社會、商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以及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可以樂觀的預計,未來企業架構在我國的政府部門/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企業頂層設計是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對某項任務或者某個項目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統籌規劃,以集中有效資源,高效快捷地實現戰略目標。「頂層設計」字面含義是自高端開始的總體戰略構想,系統思考的精神與許多中國古聖先賢的思想不謀而合,中國古訓里有「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而謀萬世與全局也是從若干的謀一時是從若干的謀一時、謀一域中科學抽象出來的,所以有效的「頂層設計」不是閉門造車和曲高和寡,自上而下的謀劃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動力加以呼應,例如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恰好是「頂層設計」呼應了來自基層的強大發展衝動。
頂層設計工作需要通過各個利益群體的互動,讓各種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建立對未來發展的共識。從這個層面,企業架構就是頂層設計成果得到直觀呈現和有效溝通的企業共識建構方法,是能把企業原來切割而破碎的企業各種理解復原成一個整體的組織透視鏡,頂層設計工作所指引的方向、所描繪的藍圖、所勾勒的路線,都要企業架構中對未來企業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能力、資源和要素的發展目標界定和可行實施方案的系統性陳述中得到完整體現,而最關鍵的是企業架構的設計是凝結了企業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集體智慧和共識意願而形成的,這才是企業頂層設計的戰略得以貫徹和執行的關鍵。
企業頂層設計其實就是戰略問題,沒必要搞出那麼多花樣。詳見:http://www.beianzixun.com
集權;憲政;分權;任命制和選舉制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權力產生、運行和監督結構;有效自治結構……
這些都算頂層設計,但——要看人民與執政者的觀念與能力
就是四大行限額,就是行政壟斷
頂層設計其實很多時候是在底層又站在統治者立場的人對上層的幻想和自我麻醉而已。上層雖然沒有改革的動力和願望,不過還是會間歇性的做一些姿態配合這些為他們搖旗吶喊的嘍啰。
一百年不動搖,這個不僅頂層,而且頂長。
你說的是居然之家頂層設計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