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引擎這個概念由來已久,為什麼至今都沒有一家獨立公司依此做大?


時機還不成熟,因為目前的推薦引擎的技術還不夠強到取代用戶主動搜索和基於關係的信息篩選。

門戶也好,搜索引擎也好,facebook或twitter也好,實際上都是改變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所以,推薦引擎要能獨立壯大,就必須是可以比前幾者更好篩選信息,尤其是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推薦,在此技術基礎上,才能討論具體的獨立產品形態的問題,才能討論用戶習慣如何遷移的問題。

我看好亞馬遜和facebook在這方面率先有所突破,不過也許他們依然只是開荒的烈士。

國內的豆瓣和淘寶不錯,但可惜豆瓣和淘寶的心思都在社區化上,也可能推薦引擎只是在暗處積累中。


做到多大算大?我覺得推薦引擎支持的豆瓣已經做得比較大了。


用戶的想法思維需求是多樣的,是多變的;

比如:今天,我想了解些互聯網的知識,晚上我了解了健康的知識,以後越來越多,網站通過記錄我的這種行為,在以後推薦內容給我。但是以前的搜索記錄並不代表著我下一次也會搜此類相關的東西。所以如果推薦引擎用在購物、電子小說等方面 不一定會很成功。

互聯網充滿人的整個生活,導致 一離開網路就活不下去,一有網路就不想幹什麼,漫無目的不想主動去獲取信息的。 對這些人來說 推薦引擎就有了它存在的意義。

所以,推薦引擎還是要看用在什麼方面

沒有公司因為推薦引擎做大的原因也並不是推薦引擎不好,推薦引擎實現的技術性不是很強,一般互聯網公司都有能力實現,並集成在自己的網站上面!但是要做好推薦引擎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做到的。


推薦引擎要圍繞具體業務展開,有人說,推薦引擎里的產品設計,比演算法更為重要。因此推薦一般都是自有團隊來做,沒看到過有獨立的第三方公司專門提供推薦引擎服務的。

即使對於很多推薦引擎起到至關重要的公司(Amazon、豆瓣等),推薦引擎也更多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碳。


因為推薦引擎不可能成為基礎服務,永遠是建立在某種服務之上的服務。

推薦引擎更像一種手段,不可能單獨存在

以及需求的複雜性,也不可能出第三方,或者通用的推薦引擎


誰說沒有的,國內百分點科技專門干這事的~~~


早期的玩聚網做的很不錯的,可惜被牆了


1. 技術門檻

2. 需要海量的數據和用戶行為

3. 需要數千個不同行業的客戶


  • 如果是基於個人先提供方向,系統再推薦,那麼推薦引擎和搜索引擎沒有區別。
  • 如果基於個人各種特徵和信息推薦,有能力做到的只有對你信息有無限獲知權的國家機器,你能接受嗎?
  • 至於垂直領域的推薦引擎,有做的很大的,只是可能有人不認為它是罷了。netflix應該算一個吧。


Zite算一個,基於你的google reader和twitter信息向你推薦資訊,已經被CNN收購。


有,stumbleupon


推薦服務是增值部分,亞馬遜的推薦做的很精準啊,對銷售額直接促進。而他的基礎部分是貨品成列和銷售服務本身。單就推薦引擎來說,做一家這方面的技術公司還是可能的,比如07年時有個叫麥路的推薦引擎服務,做通用型產品的。


(1)任何一種推薦引擎,都需要依託一個切入點。

(2)技術門檻高,對推薦的效果要求高,效果好,錦上添花,效果不好,畫蛇添足。


與綜合搜索引擎相比,沒有通用推薦演算法來支撐其發展!


推薦閱讀:

國外的計算機類教科書是否比國內的好?還是因人而異?
知乎大V有哪些不傷感情的變現方式?
銷售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怎麼看[在路上]團隊推出[淘在路上]?

TAG:互聯網 | 推薦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