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部分國人非要移民海外不可?其主因具體有哪些?

有條件移民的大多是富人,沒錢的平凡人也移不了,如果有錢的話,在國內就能活得非常滋潤,難道只有去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生活,才能活出人權來?沒錯,那些國家環境優美、福利較好、人的思想簡單,整體教育良好。但中國也有美麗風景、富人不會在乎那點福利,高素質的國人很多。是否只憑著一種感覺,或認為外國的月亮更圓?移民之前是否曾想過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偏見?出國的人就比國內的人更愛國?不惜一切要搞到綠卡和外籍,只因為他們太愛國了?而令人不解的是,很多國人拿到綠卡、外籍之後,卻返回中國來生活,外國這麼完美,又何必回到沒人權、沒福利的中國?


先以技術移民舉例吧,技術移民和回國創業或當國內私企高管,這是兩步而非一步,每一步都有自己的目標。我一直都很有興趣觀察移民和回國這兩步,也觀察技術人員從私企到外企然後再返回私企的過程,發現這兩者還是挺相似的。

我的觀點是,私企或中國是「君臣父子」模式,外企或發達國家是「偽君子」模式。上述兩步的第一步是從「君臣父子」模式的「子」轉移到「偽君子」模式,第二步則是再轉移回來但是這次要成為「君」。如果你身邊可以觀察到移民的人不多,你可以去觀察在私企和外企之間跳的人。一個人只要進入了外企,他就不可能再回來私企當一線員工,至少要是個管理者。最常見從外企進入私企的應該是高管了,外企的總監進入私企就是 VP,外企的高級經歷進私企就是總監。

對於「君臣父子」中的「子」來說,轉移到「偽君子」模式的誘惑力並不在於物質,而在於模式本身。儘管這個模式並非完美,但比「君臣父子」中的「子」要好。「君臣父子」模式規定了「君要臣死」,但是「偽君子」模式並不會如此。「偽君子」模式並非真的君子,但表面上要求做到很君子的樣子。這意味著美國人可以在心裡無限度歧視你,但不能做出任何真正傷害到你合法權益的事情來。因此,對於有能力但地位還相對底層的人來說,從私企跳槽到外企,從中國移民到發到國家,是必然的。

當一個人在「偽君子」模式的環境下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他總會遇到瓶頸。畢竟「偽君子」模式並非真正的君子,就算真的平等文化差異也會讓你在競爭高端職位時處於劣勢。舉例來說,中國內地人在 Microsoft 時頭頂上排除掉美國人和印度人後,還有台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就算只考慮華人晉陞高級職位,內地人都還處於劣勢。因為台灣人進入 Microsoft 的時間早,所以他們肯定優先幫助台灣人,其次才是華人。這時候人就會重新考慮「君臣父子」模式,只不過思考的角度由「獵物」轉變為「獵人」。

--

在理解上述觀點後,再看看投資移民也是類似的。投資移民其實還是要看投資者本身的地位:對於商人來說就算原本在國內很有錢,最多也就是「君臣父子」中的「臣」而已,「君要臣死」的話你還是會很沒有安全感,先移民到「偽君子」模式的發達國家很符合人趨利避害的本能,再回國的理由我就不重複解釋了。

至於原本就是國內特權階級的人,投資移民就真的是一種投資了,人並不會想要真的移民出去。發達國家的身份遠不如國內享受的特權重要,只是有機會為自己多留一條後路,這筆錢就當做是買保險的保費吧。只不過,投資移民也還是要去坐移民監的,所以你還會看到移民再回國的過程。本質上,特權階級已經是「君臣父子」中的「君」了,所以只要這個地位不變,人是一定盡量留在中國的。

--

最後,要回答你那一堆問題並不難:

&> 有條件移民的大多是富人,沒錢的平凡人也移不了,如果有錢的話,在國內就能活得非常滋潤,難道只有去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生活,才能活出人權來?

移民的不一定都是富人,技術移民的就很可能是不太富裕的人。此外,富裕可能等於滋潤,但不等於有安全感。

&> 沒錯,那些國家環境優美、福利較好、人的思想簡單,整體教育良好。但中國也有美麗風景、富人不會在乎那點福利,高素質的國人很多。是否只憑著一種感覺,或認為外國的月亮更圓?

國外的月亮並非更圓,但圓的時候大家一起圓,缺的時候大家一起缺。中國的月亮,對於少數特權階級來說永遠是圓的,因為他們偷走了別人的月亮,使得大多數人的月亮一直是缺的。

&> 移民之前是否曾想過西方人對中國人的蔑視和偏見?

我相信不少人是考慮過的,但在中國地位不高的人理性權衡之下還是會選擇移民。「君臣父子」模式的歧視可以直接傷害到你,「偽君子」模式的歧視只能存在於人的心中。

&> 出國的人就比國內的人更愛國?不惜一切要搞到綠卡和外籍,只因為他們太愛國了?而令人不解的是,很多國人拿到綠卡、外籍之後,卻返回中國來生活,外國這麼完美,又何必回到沒人權、沒福利的中國?

不愛國,愛利益。這才是正常人。


社會環境是沒辦法買的。你在國內再有錢,買不來街上人人對你微笑、每個人彼此的信任。更不用提和各種「公僕」打交道了。國內往往默認人是不可信的,國外別人會假設你是可信的。很多時候不需要給出原因、證據別人就會信服你。自然環境就更不用說了,你再有錢能買了北方城市一天沒有灰土么?

房價便宜。以荷蘭為例,一套房子價錢大概幾百萬人民幣,這雖然也不少,但是同樣的價錢,你只能在北京買套公寓,何況國外收入更高。

國外雖然稅高,但是有各種減稅條款,納稅同時你也獲得福利。再已荷蘭為例。外國人工作的前幾年可以減稅或配偶上大學的費用按歐洲公民待遇,也可以用來減稅。政府在失業的時候繼續發若干個月工資等等。

外國政府不保護公民的現象是很少的。而且在國外很多時候沒人要傷害你。也不需要什麼保護。很驚訝 yoshiyoshi 說的移民要找中國大使館幫助。中國不承認雙國籍,移民了中國使館沒有義務保護你。根據留學生們的經驗是,你是中國人,中國使館都不一定保護、幫助你。他們既不想也沒足夠的人力、物力、能力。荷蘭有一名留學生走失,父母立即開始尋找,但是跨國尋找非常困難。多年後才找到屍體,大使館如果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悲劇。

均等豐富的教育資源,不會出現每個省大學錄取分數線不同的情況。雖然國外不是人人可以上哈佛、耶魯但是實際上在西方國家進入頂尖大學,遠遠易於中國人進入清華、北大。

實際上在國內被「歧視」(不是官員、不愛炫富的人)可能性要遠遠高於,在國外因為是中國人,而被歧視的可能性。移民當然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國外也沒有國內那麼多美食、歸屬感。但這都因人而異,所以也不是每個能移民的人,都移民。


不知道國外是什麼樣的人,以為國外什麼都好。

去了國外才知道,民生什麼的都好,就是沒中國好吃好玩

知道這些還往國外跑,其實就為一點,不想當孫子

所以拿了綠卡回來玩。必要時候,想不當孫子就可以不當孫子。


你去過發達國家之後就會知道國外的空氣有多清新,即使美國號稱空氣污染第一嚴重的洛杉磯,晚上都是滿天星斗。

移民,其實是為了多活幾年啊……


題目解釋裡面,「有錢的話,在國內就能活得非常滋潤」,是部分錯誤的假設。

有點小錢,買個夠大的公寓,唱KTV,養寵物,每年能出國玩一兩次,在中國是可以的。食品安全、空氣質量等給大家的焦慮其實沒有那麼大。

但是,如果你是個 millionaire 或 billionaire,在中國的生活方式(lifestyle)和在發達國家能得到的,有天壤之別,比如說:

- 有產權(包括一大片地)的房子;

- 駕駛或乘坐私人飛機、遊艇(中國個別超富的公司和個人有噴氣機、遊艇,但在歐美,只要小富就可以像玩跑車一樣玩這些);

- 自由僱傭來自菲律賓、墨西哥等地傭人;

- 能自由來去的護照;

- 給富人提供的各種服務:理財、孩子的教育、針對房產/車/體育愛好的服務、保安(有錢人社區的警力高不止一個檔次,香港、美國都是全球警察密度、培訓水平最高的地方);

- 紐約、倫敦這樣真正的大都市的文化生活(演出、社交圈);

但對普通人總的來講,讀書和工作以後回國機會比較多。比如這兩天的新聞,HSBC在全球不賺錢的市場裁員3萬,但同時在亞洲和南美招15000人。

所以,努力賺錢和/或成名吧,然後適彼樂土,看看人家鳳姐。

【補充:這是2011年8月的回答,現在新興經濟體也不景氣,企業也國內也不怎麼招人了。現在非常多海歸朋友在討論(或即將完成)「二次出國」。沒什麼說的,再次佩服鳳姐眼光!】


發達國家(北約國家)的人對於這種問題想的就是:「移民到哪裡是你自己的選擇,你當然有你自己的原因 。」就是這樣一種普遍心態:大度、包容、有心胸。

如果一個法國人要移民到美國,周圍人最多說一句,不是去紐約吧?聽說那裡治安不好啊!而絕不會說:「你認為美國的月亮更圓?」 什麼愛國啊,月亮圓啊。請問你的一舉一動牽動國家利益嗎?如果不是,這是你該操心的嗎?

1)能移民的人有很多是在國內經濟條件一般的人,憑著一技之長或是到了美國之後學到一技之長生活下來的。

2)西方人是不是蔑視你,要從執法上來看。在美國,當一個英語不是母語的第一代移民和勞工部的人站在一起時,在美國人眼裡,一個是納稅人,另一個是公僕。

3)有了綠卡和海外國籍,我就是想去哪裡都很方便啊。至於生活的地方,當然沒有一個地方是完美的,所以要到處走動一下,包括回國。

我還可以賣乖地說,就是因為我愛國,才移民海外呢。當年有記者問鄧小平:「這麼多在國內培養的大學生出國了(那時候大學學費不高),他們不回來了,那不是我們的損失嗎?」鄧小平說:「他們在海外學習了先進的經驗,只要每十個這樣的人,能回來一個,我們就賺了!」

心胸啊,有的人一輩子學不來。

我希望移民國外的中國人越多越好,佔領全世界,這樣中國人走到哪裡都能吃中餐、有中國導遊服務、用中文交流了解當地的文化、規則。而且還能緩解國內的人口壓力。


小李要移民到美國,領導問他:「你對你的工資不滿意嗎?」

小李說:「滿意。」 「對你的住房不滿意?」 「滿意」 「那是上網環境不滿意?」 「也滿意」 「對醫療,孩子上學都不滿意?」 「都滿意!」 「既然你都滿意為什麼還要移民?」 「因為那裡允許有不滿意!」


我身邊移民的朋友,考慮更多的是福利,醫療、教育、生活環境和其他社會保障,在國內並非是有錢就能夠享受類似程度的待遇。

另外,移民只是個人選擇,沒必要賦予太過沉重的意義。


單純的談論好於壞都是暫時的,關鍵在於你要看它的基本發展趨勢,是否是真心的要去福利人民,要去消除特權。如果是,沒問題人民承受苦難,抱著對未來的希望隱忍,如果不是那就是絕望,並思考一個有利的變動。

說幾點宏觀的,大抵也就是可以照見個人的微觀了。

一.你該得不給你

咱們偉大祖國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著較強的競爭力,且門檻又高到其他人無法進入來參與競爭攤薄利潤的,於是可以做的就是搞加工,那麼你可以考慮這是一個門檻很低的,面對的競爭是全球化的,通過這種方式賺得錢越多只能說勞動力被賣的越賤,要保持這種比較優勢就必須把勞動力逼迫到能夠接受這種極低待遇的地步,如何做大家有目共睹。但凡掙錢的都有特權壟斷,激烈競爭的地方才甩給人民。

二.你的投資無回報

市場的本質是要把資源配置給勞動生產率更優的企業,他們可以是最勤勞的,最有能力的,最節儉的,但我們的市場是如何配置的?大量的資源配置給了壟斷特權,而壟斷是滋生惰性的,假如你懶懶散散還能大把大把的拿票子,你會考慮兢兢業業去賺取更多的一點錢嗎?

房地產這幾年的爆棚對實體經濟是毀滅性的,是想一個企業主累死累活幹了1年還不如炒房1年的回報的幾分之一,那麼誰還干實業,而房地產的對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並無助益。

於是普通人民的投資只有三個渠道了,股票、房子、銀行儲蓄。

股票,在信息不對等的基礎下,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提款機,另一部分是被提的

房子,自08到10翻翻帶拐彎,裡面有多少泡沫消費者自己可以掂量。

銀行,利率永遠跑不過通脹,還是統計絕公布的通脹,差額你可以叫它國家抽取的通脹稅。借著低利率,特權企業可以在銀行拿到天量的低息貸款,這本是就是在把財富向這些大型特權企業的輸送。

三.你所有的要奪取

醫療、教育、交通(高速收費)、各類不正當稅收(比如高速收費與燃油費,購房的土地使用與將要實行的房產稅),中石油、石化對油價的壟斷(將低效的勞動生產率,不正當的資金使用——三公消費、中飽私囊、粗放或錯誤投資等,通過油價轉嫁給消費者)……

另外1998年,2004年兩次對於銀行的救助,天文數字的國家財政被消耗掉了,這些本該用於提高福利的財富。

諸如此類極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成本,於是消費拉不起來也可想而知,被配置資源的企業又不能創造應有的財富,勞動生產率高的企業的產品又沒不出去只能破產,最後惡性循環。

最要命的是沒有一個變化的趨勢,有決策權的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已經被它所裹挾,這就好像與虎謀皮,它瘋了才會改。

如此也就回答了上面的問題,所有人對未來沒有一個好的預期,這就像好像銀行擠兌,都希望能夠把錢拿出來早點上岸(拿出來,且要避免通脹稅),但少數人可以通過特權進行提款,剩下的大多數只有無奈。


以及: 《一個中國公民回國辦身份證的屈辱與煎煎熬》

本人早年自費留學,根據當時的出入境政策,出國前上海戶口被註銷了。這次(2016年1月)回國辦事,發覺沒有身份證,國內寸步難行,而試圖在上海恢復戶口辦身份證的過程則備受屈辱和煎熬。


這個問題我真的只想給你一個口型,《勇敢的心》看過沒有?梅爾吉布森吶喊的鏡頭看過沒有?

就那個詞!

--------------------------Freedom!!!


兩個英文單詞總結

quality

respect


安全因素。

說不定哪天我房子沒了,只是因為政府需要拆遷。

說不定哪天我爺爺奶奶墳沒了,只是因為政府又要賣地了?

說不定哪天我失蹤了,只是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貼了不該貼的,即使這些都是大實話。

說不定哪天我家門口公園沒了,只是因為某某書記決定在這裡建個化工廠?

說不定哪天我病了,然後需要到處找關係才能進醫院找到一個靠譜點的醫生。

說不定哪天我要找政府辦事了,結果那些靠著我稅金過活的人,待我如狗,我還得舔著臉塞錢。

說不定將來哪天我小孩奮鬥幾年,卻還不如一混混,只是人家爸爸是個官。

所以,這麼多不安全因素,我幹嘛不用腳投票早點跑路?


並不是因為我們過得不好。而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生活狀況越來越好了,於是他們想要並且有能力追求在中國的環境下得不到的東西。這是件好事。在那麼多真正水深火熱,真正需要改變生存環境的地方,人們還顧不上有移民的想法。


"又何必回到沒人權、沒福利的中國?"

-------------------------------

東亞是一個非常自閉的文化區, 東亞人和外部世界文化隔離嚴重, 在中國社會可行的生活, 工作方式超出東亞後你國人就十分陌生, 這點比美歐嚴重很多


首先,中國和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是明顯的。中國剛剛發展了三十年,而美國在二戰的時候就實現了家裡有汽車、有熱水和國內叫別墅的住宅,差距是巨大的。北京上海雖然在高樓大廈等方面不比國外差,但在醫療、環境、交通、教育等方面距離國外差距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國內的人口密度決定了很多資源在國內是稀缺的,無論是有多少錢。比如說山清水秀的公園,美國一個幾十萬人的城市就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這樣的公園,人很少,去呆著很舒服。國內就算是北京這樣的城市,這樣的公園能有幾個,就算有也人滿為患了。

中國的老話是「人往高處走」,無論這個人在哪,總嚮往更好的地方。村裡的有錢人搬到縣裡去住,縣裡有錢人會去市裡買房子,市裡的人又回去省會置業,省會的人總想著去地區中心(比如說東北人願意去大連住),全中國的有錢人就相聚北京上海。當他們去了國外,對國外更優越的環境產生了嚮往,移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當然,他們還是要在中國掙錢的,就像很多山西煤老闆,生意在山西,人住在北京。

還有一種,在國內混得一般,除了國外更好的環境,也很嚮往國外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把房子一賣就移民了,這樣的人也不少。


我覺得移民對於中國現在的商業和文化精英來說,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在國內一是沒有完善的法律和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企業的開拓創新空間不足。要想大的發展,就必須要按照潛規則辦事。同時對於文化精英來說,國外更加優越的生活環境和研究環境,在文化領域更多的自由和多樣性更適合他們的創作。

最根本的是,人需要自由和有尊嚴的活。尤其是社會的精英階層。


我是浙江人,據我了解浙江有點錢的富人都在辦移民或者讓兒女去讀書。

其根本原因是為了防止未來時間不可預期的國內政治動蕩的風險。


本質就是有了盈餘後的風險對沖,倒也不必大驚小怪。這個問題我贊同高利明老師的看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90c1250100v30e.html

富人移民只是又一種消費升級,是對法律服務、金融服務、教育服務等的消費升級。

意味者消費者可以對法律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等做更寬質量頻譜的選擇——消費者得到了改善,而不是惡化。


我是一枚基層公務員,我想移民是因為我發現:來辦事的人都得看我同事們和我的眼色。還有頗有資產的老闆對我也很客氣。我可以以各種借口拖著不辦一些事情。我在有限的權力範圍內上下其手。

但是我一點都不高興,因為我知道這意味著,我去其他地方辦事情也一樣要看別人的眼色,我在其他地方辦的事情也一樣會被用各種借口拖著。我為了得到正當的利益一樣需要送禮。我的領導對我來說就是皇帝,因為一切的權力都是他賦予我的,沒了這身皮,我什麼都不是,大街上討飯都沒人給。我害怕他。

於是,我想去一個不需要被人威脅也不威脅別人的地方,做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君臣父子,我不喜歡。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珍藏多年的好看的壁纸?
如何評價某上海女生對快餐店服務員說「在上海做服務業要會說上海話」的熱門微博?
為什麼中國網路上黑印度的新聞和段子層出不窮?
自己擁有一間餐廳或者咖啡館是怎樣一種體驗?
你见过哪些你觉得特别好看的logo?

TAG:調查類問題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