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體》系列和《球狀閃電》對中國科幻的意義?
對中國科幻的意義,這個太多人說了,我沒法說的更好了,其實這兩部小說和大劉本人對我個人來說,意義更多。
《球狀閃電》是我作為製片人道路上,迄今唯一一次購買的小說影視改編權。
當然,還有同樣回答本問題的張小北同志,也深入得被捲入了此事之中,還有一坨叫陳陳的師妹。總之,作為一個科幻電影迷,半個科幻小說迷,我跟上面提到的兩位,奮鬥了大概兩年的時間,雖然最後版權到期,沒有所謂的結果,但過程中收穫甚多。
過程中,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包括當時談的海外的資方,海外的導演,大綱被反覆修改。
前輩施援手,我得以第一次去美國,目的地就是六大studio之一,去跟製作老總pitch《球狀閃電》,難忘的經歷。
為了這個,我們把小說縮寫到兩萬字,然後全部翻譯成英文,在各個海外市場上尋找可能合作方、投資人。當時就想,最壞的情況,只是損失一筆錢而已,至少,又多了幾百個老外通過英文,知道了中國有這樣世界級的科幻作品,我至少做的都是有效一對一的傳播,也算是對中國科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跟大劉多年來,多次通電,那時經常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但有趣的事,幾年下來,迄今我從未跟他謀面。甚至不知為什麼,無論我多麼喜歡他的作品,我從來沒有激動的心情要去見他,彷彿生怕打擾了他在山西娘子關的埋頭創作。
至於《三體》,至少我自己腦海里目前還沒有想出能說服自己的一套改編影視的方案,不著急,慢慢想吧。大劉給中國電影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財富,他的作品必然會在未來影響到中國科幻電影和商業電影的創作,並可能帶來業內的重新洗牌。
——以上是2011年3月說的———
一晃3年過去了,《三體》也要拍電影了。從我個人來說,我覺得《三體》改編為電影對當下的中國電影行業來說,稍微有點超前了。從前期的項目開發環節開始,中國電影行業的能力就開始有點跟不上了。作為一個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愛好者,以及一個改編過《球狀閃電》的電影編劇,我覺得《三體》電影故事的改編是超高難度的。
《三體》第一部里就涉及了數量繁多的主線人物和主線故事,以及最少四條故事主線。同時故事的時間跨度和空間跨度之大,也遠遠超過了商業娛樂片的故事容量。如果不對原著故事做大的改動和改編,基本上無法用一部電影的量容納下整個故事。從改編角度來說,僅僅只是《三體》第一部小說,如果按照美劇的敘事節奏和劇情強度,就足以改編出60-70集(42分鐘/集)的故事。如果要改編電影,起碼對我來說是無法完成的。
而《球狀閃電》則不同。我曾經作為編劇改編過此小說,因此對整個故事和所有人物都做過仔細的分析。從電影改編角度來說,我到現在都認為,《球狀閃電》是目前最適合改編為電影的劉慈欣小說,沒有之一。
《球狀閃電》的改編思路非常明確,就是先不談科幻,而是從電影觀眾最容易接受的主流類型入手。做一個簡單的市場分析就可以知道,當下中國觀眾能接受的主流類型其實很單一,主要集中在:動作/愛情/喜劇/劇情/驚悚/戰爭/科幻 這幾大類。而《球狀閃電》的故事中天然地就含有 動作/戰爭/劇情/愛情/科幻 等主要類型,然後就可以根據中國市場的現狀,對以上類型做調整和雜糅,再去除掉可能無法通過審查的因素,基本就剩下:劇情/懸疑/愛情/動作/科幻 等幾個類型。剩下的就按照電影規律辦就行了。該咋整就咋整,先弄出一個通順流暢好看的商業類型故事出來,然後再去考慮科幻不科幻的事情。在大劉所有小說中,《球狀閃電》是最符合以上標準的小說,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改編出來的小說。南方都市報把《三體3》評為去年年度十大圖書之一,書評是我寫的,其中與中國科幻相關的兩個評價是:
看過這本書,你會發現,劉慈欣與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的距離,遠小於中國當下任何一位小說家與馬爾克斯、略薩的距離。
不管今後劉慈欣是否還會創作宇宙題材,《三體III:死神永生》的問世,使得中國擁有了一套完整的世界級科幻史詩作品。這對中國科幻迷來說,意義不下於《三體III:死神永生》的女主角程心從宇宙超膜上廣播的150萬種宇宙文明的語言中找到了漢語。作為硬科幻,大劉在用txt及各種數位載體傳播開後,紙質書還能銷售一空,已經說明一切。
中國人沒有想像力的帽子,被大劉低調地完美無瑕地摘掉了。
可以說是揚我國威的事情。
而且做硬科幻來說,大劉的完整宇宙觀,是讓人敬佩的。就像沒看到三體之前,霍金一直說,人類別向太空發射什麼信號,這是尋死啊……當時大家都笑霍金。但是,大劉拿出了黑暗森林的理論之後,誰敢笑了?
關於宇宙文明的發展不平衡,以及某個時段的科學爆炸式變加速發展,大劉也有非常深厚的了解。
多少人通過三體了解了膜宇宙的概念啊……高中讀的一百多本書里。《三體》三部曲我整個兒讀了三遍,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第一遍,為這本書的氣勢恢宏所深深折服。第一部將背景設定在文革那個狂熱的年代,當主流文學逐漸遠離了那個沉重的話題,劉慈欣卻從科幻的角度將它重新解讀,賦予塵封的歷史以一層神秘色彩,「用光年的尺度來重新衡量那永遠的傷痕」(嚴峰語)。第二部所設計四個面壁者的方案更是讓人拍案叫絕。第三部《死神永生》從純文學來說確實不如前兩部,但是大劉構想了一個宇宙的模型(有興趣的可以仔細研究一下),我覺得可以和阿西莫夫的《最後的問題》不分伯仲了。 第二遍讀是在高二的時候。剛剛從小高考的壓力中解脫出來,一下子思緒萬千,開始思考大劉想藉助這部作品表達什麼。雖然我生性駑鈍,花了很多時間也沒有得到什麼結果,但是在細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了許多有趣的發現,暫且不談。 第三遍是在高考倒計時一百天的時候。當生活被單調重複 的硬性任務所充斥,我開始尋找一種意義:我來做什麼?人類闖入這個世界做什麼?這個世界在做什麼?之前回答一個問題的時候我特地強調了自我這個概念。從人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三體》,一切豁然開朗(至少我覺得,可能略有點膚淺)。 說了那麼多廢話,下面是我真正想說的了。。。(Sigh。。。)
文化的意義必須放到群體和歷史的框架下才能有所體現。科幻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終究是給人看的,而不是外星人。所以我們在評判一部科幻小說的時候,不妨問自己,從這部小說里「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人類又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也許細心讀這本書的讀者會發現,《三體》自始至終沒有對外星人的直接描寫,就連智子也是以人類女性的形象出現的,為什麼? 其實,三體一直都是寫的人類自己,人類面對分裂,人類面對入侵,人類面對抉擇,人類面對災難等等。第一部中歷史留給個人(葉文潔)的傷害被外星文明的存在所放大,葉用太陽廣播的方式報復了人類。三體組織與人類的決裂、三體組織內部的分裂無不反映了人類自身存在的問題。到第三部中程心乘坐飛船在發射場所見有些人強行啟動飛船結果飛船尾焰將無辜的人「蒸發」的慘狀,都在昭示人類的醜陋一面。當然,也有美好的,比如在地球被二維化的那一瞬間相擁的情侶。 大劉在《三體》中還進行了一些意味深長的構想。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當一艘飛向宇宙深處的飛船已經明確得知地球已經毀滅,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去的時候,那麼這個集體會發生什麼變化(變異)。「出現一個最高長官進行獨裁」、「飛船相互開火只為求一個生存」,大劉的構想讓人脊背發涼。他們是誰?新人類?非人類?也許只有真正處在那個境地的人們才會真正知道。但是這段情節總是給人一種類似《1985》的黑色幽默的感覺。「從民主到集權只需要五分鐘。」這句話在我腦海里盤旋了很久,陰魂不散。 當然,還有羅輯的成長、程心的兩次抉擇等等都是饒有趣味,值得好好思考。 寫了這麼多,都是一家之言而已。但是我覺得好的科幻作品從來不是為我們展現最先進的科技、構建一個最貼近事實或者最fantastic的未來,而是讓人去反思現狀進而思考:我,我們,該走向何方?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句話,摘自復旦大學教授嚴峰為《死神永生》所作的序: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可人類如果不思考,上帝連發笑都不屑。」=====================================昏鴿線=====================================補充一下:最近有在聽三體的非官方OST,為了避免廣告之嫌就不貼鏈接了,知友們可以自行豆瓣之,確實不錯,尤其是庄顏和維德的Theme~~~~~~個人覺得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很贊成那句「大劉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拉到了世界的高度」。(記不清原文了,可能小有出入吧)具體地說,《三體》第一部是可以投稿給科幻世界雜誌的銀河獎徵文並且拿最高獎的科幻小說,《球狀閃電》和《三體》第二部是可以在大眾中流行的科幻小說,《三體》第三部,雖然在我看來是因為編輯催稿而在完成度上實有遺憾的作品,仍然是中國自有科幻以來最優秀的小說,沒有之一。比起《深淵上的火》、《基地》系列等亦不遑多讓吧。
劉慈欣小說的重大作用,不僅僅是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更能推進中國本土的科幻創作進程。
————————————
從市場的眼光來說,科幻只要分好看和不好看就行。
要我說,科幻在中國,劉慈欣的小說是最好看的,最爽最過癮的。我非常喜歡知友 @鄒小櫻的一句話,「 中國人沒有想像力的帽子,被大劉低調、完美無瑕地摘掉了。可以說是揚我國威的事情。 」那麼,我們就不妨以劉慈欣的特色為榜樣進行學習,先從模仿開始創作科幻。
鄭重聲明!這並不是讓科幻寫手給自己架拐棍,而是叫他們活學活用,隨前人的步伐踏出自己的路!!
劉慈欣何許人?敢稱第二,就沒人敢稱前十的人!中國就這麼一個!
黃佬、何夕諸筆,難續久力;
夏笳、葉嬸之流,啁吒嚶嚶!僅存劉慈欣,揮灑萬千,單槍匹馬,劍指比鄰!正因為劉慈欣對於其他的中文作者來說是虐殺式的,所以新人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建樹,就必須面對他的成功!
對前人優異作品進行深刻的解剖學習,是所有藝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三川
要不斷的琢磨推敲劉慈欣科幻,提煉劉慈欣的創作技巧,領會他的創作意圖,去思考為什麼他的故事會這麼有趣。
說得重些,如果現在的創作者連劉慈欣的科幻都不去好好學習,中國科幻還妄圖談什麼推廣和發展,根本就是逃避現實!!(現在「中國科幻」是什麼熊樣,可以說中國科幻十分天下,劉佔七分,外國的佔兩分,其餘華人蠶食剩下最後一分!)
總而言之,現在中國的科幻楷模實在是太少,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如果急於求成,反倒不達。(對於中國科幻創作低潮的現狀的成因,可以看看我在其他問題中的回答。)
情緒激奮,言辭有失,暴露腦殘粉之實,引八方見笑,恭請雅涵。。我讀國產科幻有限,但目之所及,大劉是對弦理論等物理理論玩的最純屬的。
這不是很有趣嗎?我們最好的科幻小說家的知識結構是圍繞理論物理展開創作的,雖然我們是網路大國,中國科幻小說作家還沒在 cyberpunk 領域寫出名著。
呃……怎麼說呢,我在SFW上追《三體I》的時候,周遭沒一個人談起這部小說。看了大概一半,才有一個同學跟我借SFW來專門看《三體I》。差不多五年後,微博上、豆瓣上、辦公室里,突然出現一群人討論地球往事三部曲。而我反倒成了落後者。
所以,地球往事三部曲最大,或者說唯一的意義是,把科幻文學推送到主流人群的眼前。
而我在讀完三體後的感覺就是:這是一部匯總了大劉之前所有中短篇作品的合集……《三體》在中國的地位可以比肩《魔戒》在魔幻小說領域的地位。《三體》真正描述了中國在科幻世界裡的未來形態,而且在書中的編年裡有大段空白,可以供其他作者發揮。
手機怒答,求摺疊,希望能找到一部能和三體媲美的國外科幻小說。三體,宏達的命題,完整的情節,無疑可以列為中國科幻的經典史詩。科幻再科幻,技術都是其次,想像力的爆發加上爾虞我詐的人物衝突才是最為重要的。三體中伊恩斯人物的設定以及三體中人物的最終使命,其思想境界都到了哲思和人類或民族整體命運的高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從小我看了很多科幻小說。大概因為我爸爸年輕的時候也迷過,所以我是從他當時的年代一直看到九十年代末。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科幻小說在中國是有過一些小高潮的。但在當時,這些小說如果涉及科普,才會有很廣大的讀者群,也有《飛向人馬座》《珊瑚島上的死光》這樣的流行作品。但他們的受眾層面肯定是不及《三體》的。
我想《三體》之所以重要,就是告訴了出版社,編輯和讀者,科幻小說一樣可以很流行,一樣可以有很廣大的受眾。我想對後來創作科幻小說的人,是一種莫大的鼓勵。而創作環境越來越自由,現在的科幻作者已經沒有了以前的作家的一些包袱,這也值得高興。
但如果要說《三體》是不是最好的科幻小說,是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想並不是這樣。當然,高估,捧殺一件事,實在是太流行了。三體的第一部最先是在科幻世界上連載,有相當的篇幅是涉及信仰和歷史方面的解讀,這樣的一個基礎背景一度以為三體三部曲會在科幻的基色上一點點的噴繪上對於人性、命運和道德的反思,科幻的成分也許不是最為重要的書寫。當然並非是指這部小說開始帶上軟科幻的影子。(在這裡要多說的一句就是,相對於其他的科幻作家,不管大劉的描寫重點在哪裡,都會給人一種宏闊和遒勁,何夕是文人式的書寫關於落跖江湖的臆想和微妙的遐思,以及「順帶抒發自己面對時間這個永恆命題時的迷惑」,王晉康的筆下則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生命的探尋與哲思,而大劉的作品總是可以在開始便帶了著宏大的想像,極具氣場。)但是黑暗森林的誕生讓我感覺到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樣的酣暢包括於在硬科幻的基礎上不曾衰減的追溯和質疑,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文字並不因為閱讀者的理論知識而產生阻滯。作為一個文科生真的不能完全的弄明白那些物理知識,(也許在理科生看來是在小說之外另一種美妙的構架,)但是其中的寄予卻能有所明白,言近旨遠,寄意遙深。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對於理論的貧乏,我所看到的只是自我滿足的一點,但是至少從側面反映了一部好的作品可能是所有人的樂園。
切,看了上面的評論,我就覺得沒有大的作用,為啥,基本都是說三體怎麼好,但球形閃電呢,基本都沒看過吧,說白了,都不是喜歡科幻小說的,或者喜歡這個作家的,你如果喜歡這個類型文學或者這個作家,基本這個類型或者他寫的代表作總要翻翻過過眼吧,所以對科幻小說來說沒啥意義,看的人還是不多的,而且球形閃電這種大段理論描寫的,看了絕對費腦子,我看沒幾個人會仔細讀的下來,
一直期待三體能像冰與火之歌一樣翻拍成電視劇。。。不過希望不是由國內製作局來翻拍。。
我看到三體第三部的時候,數次感覺開始有點史詩的味道,尤其那種孤獨無助的感覺,配上瓦格納的歌劇一定不錯。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遼遠,深沉。看完想了很久。
劉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使中國科幻界有了一部能夠位居世界最優秀科幻小說行列的作品。遺憾的是,迄今也僅僅只此一部而已。
大劉的《三體》寫的還是比較有想法的,筆法之恢弘也已經有點「宇宙歌劇」的初步味道了。其對於《宇宙叢林法則》的思考、以及對於預知末世到來後人類社會的描繪是很令人回味的。
對於中國科幻的意義這不好評價。總體感覺中國科幻作家的人群太少,視野寬廣、功底深厚、思維狂野的就更少了。在整體狀況如此的情況下,一個人的作品改變不了太多。
不過,他的《三體》、《流浪地球》等作品,算是國內寫「大時代、大科幻」能寫出味道和氣度的第一代典範了。我本來從不看科幻 但是三體 球狀閃電都看了 而且看迷了 三體最後一本都捨不得看完了 這算是科幻走進非科幻迷的生活的成功例子嗎 這也算是意義吧
三體是我不看《科幻世界》之後看到的最好的科幻小說,雖然前半部讓我覺得不過那般,但越看越覺得神奇壯觀。看到末了,對於作者的宇宙觀和宏大敘事喜歡的不得了,大劉是在中國科幻掀起了一陣三體風,但是否能延續、傳承、創新~~我對中國科幻圈不抱有樂觀情緒~~米有氛圍~~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劉慈欣稱「《三體》英文版因女權主義刪改」?
※關於《三體》和劉慈欣,你有哪些難忘的回憶?
※《三體》中「有罪死刑,無罪釋放」的法律制度有何優缺點?
※如何評價三體中的葉文潔?
※劉慈欣抱著怎樣的態度寫羅輯庄顏,雲天明程心之間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