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BIM這麼火為什麼你還不會?


我也不知道BIM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迅速火起來的,我只記得我在2012年開始接觸的時候,周邊還沒有多少人知道,等我拿著模型給別人看的時候,我說這是BIM模型,很多人的反應是:你說錯了吧 ,是IBM吧。在那個時候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但是BIM在2012年的時候已經開始在國內逐步的發展,已經有不少的先驅開始在深入的研究這個技術了,只不過大多數的建築行業的從業人員還沒有接觸到。2014年的時候中國建築業協會的質量分會和綠色施工分會舉辦首屆BIM應用大賽,我當時所在公司的兩個作品參與本次大賽,一個是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工程,這個是為了評魯班獎,所以…….(大家都懂得),另一個是我所在項目的工程,當時也比較尷尬,我們項目應用BIM技術,純粹是因為我個人的興趣,其他人都不懂,不過我將BIM技術和我平時的工作結合起來,確實起到很不錯的效果。我記得那個時候報獎,領導沒有給我一分錢的資助。所有的PPT都是我自己做的,圖片也是模型裡面的截圖,現場的照片也是我用我的黑莓手機拍的,至於配音就更粗糙了,是我半夜十二點,一遍又一遍的自己錄製的。我當時在想,評委會不會一聽我這帶著壩上口音的普通話,就不繼續看了。後來我們這兩個項目都獲得了獎,鳳凰項目得獎那是必須得,怎麼說也是當年北京的重點形象工程,現在鳳凰國際大樓也是地標性的建築啊。我自己做的那個小項目,五星級酒店的管道綜合單項應用,也獲得了一個三等獎。那時候我去領獎,看很多項目的展示,各式各樣的,做的都非常的漂亮,應用深度也達到了一定的級別。那時候才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自己的那些小成就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浮雲罷了,不值得一提,能讓我獲獎,我覺得八成是當年參與BIM大賽的作品沒有那麼多。

但是在2014年我明顯的感覺到了了解BIM的人越來越多了,可以說2014年是BIM技術發展,井噴的一年。BIM一下子成了建築業里頻次最高的辭彙。也許是和2014年政府和地方建委的促進發展文件有關係。到了2015年,中國建築業協會的BIM大賽合併到一起舉辦了,各個分會不在單獨舉辦了。2015年我當時所在的公司也開始大力的發展BIM技術,在BIM大賽上有很多項目報獎,但是獲獎的確實很少,因為整個大賽報獎項目真的是太多了,竟然比2014年多了一倍,一年的時間突然這麼多的項目開始應用BIM了?那BIM這項技術推廣的也太快了吧,其中的貓膩,我想親身參與頒獎大會的朋友都會知道吧。從2015年之後我就沒有在參與過這樣的大賽。

自2015年之後BIM對於建築行業從業人員來說再也不可能是個陌生的辭彙了,從2015年之後,國家部委、地方建委連續的發文促進BIM的發展,促進BIM的應用。各個施工單位、設計院也相繼的成立BIM團隊,用來發展BIM。新註冊的BIM創業公司也如雨後春筍似的冒了出來,具不可靠消息稱,北京上海一年BIM相關註冊公司就達到了200多家。BIM培訓考證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BIM。

按照這樣的形勢發展,按道理說到了今天,也就是2017年的年中,建築行業的人員應該大部分都掌握了BIM技術,或者是建模技術。但是從現在BIM應用現狀來看,遠遠還沒有達到這個數量級。那麼BIM這麼火,為什麼你還沒有學會呢?其實我覺得BIM這幾年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導向。那這兩個原因裡面那個的比重更大呢,我覺得只要是在建築行業有些經驗的人都知道答案。沒有市場需求的事物,如果靠這個這個事物自由的發展,那必然是緩慢的,甲方、設計院、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還沒有人清楚這個東西具體的應用好處,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BIM的發展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現在的萬達,BIM應用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等級,他們已經從BIM中獲得了很多的收益,前段時間我有幸在國內領先的一家建築軟體公司工作一段時間,見到了萬達的BIM管理平台,做的非常好,雖然現在還不是特別的完善,但是發展方向、定位都是沒有問題的,之前我也或多或少的產參與過萬達的項目,覺得他們真是走在了BIM發展的前沿。BIM能帶來多少效益,誰用誰知道。如果以後萬科、綠城等等甲方都開始真真的把BIM落到實處了,而不是擺個花架子。那我相信這樣的市場需求比政府文件促進作用要強很多。

那麼就拿設計院的BIM發展來說吧,設計院的BIM發展比不是施工單位的BIM發展早的。其實原因很多設計師也明白,第一設計周期短;第二傳統的設計思維方式不容易改變;第三設計費的問題。前幾天我做了一個針對設計院人員BIM技術掌握情況的調研,其中的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設計院發展BIM技術的困難是什麼?選擇第二個原因的人數佔到了60%。其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現在設計院的BIM還有沒有到那個份上,也就是說現在的市場環境仍然還是,「沒有也行,有更好」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到「沒有不行「的狀態,那麼沒有不行的狀態什麼時候會到來呢,我覺得不會太遠了,去年四川成都已經發文設計院審圖必須有BIM模型了,要不不給審圖蓋章。這個消息無疑是促進BIM在設計院發展的有力的助推器,無論是翻模還是正向設計,設計院都得有。那就逼著設計院去用這個東西。這是國家政策的原因。那麼從設計院自身的應用的角度來說,設計院應用BIM技術有沒有好處?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我不是BIM無用論的支持者,我一直相信的生產工具決定生產效率,BIM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工具,肯定會帶動設計院的生產效率提高。當然應用BIM技術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三維協同設計提供高質量的施工圖,提升設計院的社會競爭力,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實施起來也是有難度的,困難原因剛才也說到了。前幾天我和幾個設計院的大學同學一起吃飯,他們都知道我在BIM圈裡混,我也問他們你們設計院在用BIM技術了嗎,他們說沒有用的,但是院里在組織培訓,他雖然學習了,但是還是不會。我說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好好學習一下啊,BIM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尤其是設計院。他說BIM就一個專業用是用不起來的,建築專業不用,我們暖通肯定也就不用了,培訓的知識時間長了就忘了。再說了現在用BIM(revit)畫圖,效率低不說,甲方也不多給設計費啊。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BIM是應該多專業協調,但是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我們為什麼不能主動地去使用revit來繪圖呢,比如制冷機房,我們經常畫完平面,還得想像著剖面,特別費勁,如果用revit畫完平面以後就可以出任意剖面了,當年我在做暖通設計的時候,所有的機房我都是用這種方式來做的,非常容易。別人的機房大樣圖就一個剖面,我的機房大樣好幾個剖面,還要附帶一個三維圖。當然了很多暖通專業的人會用revit做機電的,但是不會做建築結構的,這就是我培訓的時候為什麼要求機電專業的必須參加建築結構的建模學習。建築專業最難的剖面也許就是樓梯了,如果revit平面繪製正確了,樓梯的剖面、三維大樣也就都出來了。另一個問題,我們用revit甲方不會多給我們設計費,那麼甲方為什麼要多給我們設計費呢?難道我們因為使用了BIM提高了施工圖的質量?難道我們為甲方提供一套高質量的施工圖不是應該的嗎?有哪個甲方願意花錢買個殘次品。也許現在我們會revit懂BIM在找工作的時候有優勢,相同經驗下這類人會多拿到很多薪水。但是過幾年,就沒有這種優勢了,BIM已經是一種基本工具了,就像現在去找工作。

「你會AUTOCAD嗎?」

「不會。」

「對不起我們不需要你。」

所以現在的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有種緊迫感,不要等到到了「沒有不行」的階段再去學習,那就太被動了。作為一個企業也是一樣的,人無我有,那才叫競爭力。

BIM這麼火為什麼你還不會?

因為你沒有看到未來。


bim確實現在在國內屬於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但是revit不能說是一個適合設計時用的軟體,比起cad,su很多國內的建築設計都不會使用revit,而且學校也不會主動安排這個課程,所以bim火的其實在國外,而且他們的軟體開發都是適合國外的建築 與中國實際不符合,就導致bim其實需要國內自己開發配套的軟體來配合結構,造價,建築。

bim的前景之所以在國內算好正因如此


推薦閱讀:

在Revit建模中布置支吊架有什麼方便的方法嗎?
哪些 Revit 插件讓你感覺眼前一亮?
revit的forge雲平台怎麼進入?如何做表達式圖,就是爆炸圖。
2016年是BIM概念牛皮徹底吹破的一年么?
從事Revit二次開發的工程師一般是學什麼出身的?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