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只有堅持長期投資的投資者才能迎來最後的成功?在中國這個結論成立嗎?

幾乎所有做投資的都說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但是股市不是一直都牛,還經常有熊市,往往一個熊市就把好幾年的收益賠光了。我想問的是,這種情況下堅持長期投資才能最終成功的說法也成立么?


堅持有價值,看這裡股票都換了幾波人了,我這還在呢。

把所有的虧都吃一遍,所有的套路都跟一遍,再吃虧起碼你就慢一步,等市場過幾年再瘋的時候,你才能有套路跟著市場最能忽悠的套路去忽悠別人。至於股票本身的研究,有的是人去做,這個精力不如拿來研究市場里的人更好。


謝謝邀請!

首先明確一下觀點:

1任何投資都需要和時間做朋友(我有一個朋友的名字就叫時間,並且從事投資諮詢工作,很有趣);

2,堅持長期投資不是把錢放在那裡不動,而是鼓勵投資不要投機,不要總想著快進快出,大多數時候,只有時間才能驗證答案。

-------------

說明:以下涉及的一些資料、數據一部分來自於我的工作筆記,還有一部分來自於網路,如涉及侵權,可私信我刪除!

--------------------------

題主重點提到了股市、資本市場,那就不說其他投資,類似股權投資是一定要堅持長期的,沒得選。其實資本市場也類似,所謂的價值投資,其實也在長期投資的範疇內。如果想知道資本市場是否適合長期投資,最好就是查看各類資產的大數據走勢。比如股票、債券、商品、外匯、衍生品等資產類別在最近幾十年,或十年、二十年的走勢及收益情況,也可以參考一些具體的案例。如此才能驗證堅持長期投資是否會迎來最後的成功,當然,期間也要對照國內外兩個市場,以獲取更優的參考樣本和結論。

先看看美國。目前,在美國的家庭資產配置中,金融類資產大概佔比60%,在金融類資產中,銀行儲蓄僅占約4%,大部分持有的是股票、基金、債券和其他託管類資產。資本市場很多年來一直在美國家庭財富體系中扮演著十分總要的角色。

美國的股市因建立較早,在經過長時期坎坷走勢後,目前變的非常成熟,呈現長期慢牛走勢。具體來看:

道瓊斯指數:

從1896年算起,道瓊斯指數的年均漲幅是5.3%;

如果從1932年大蕭條的最低點投資算起,年平均漲幅是7.65%;

如果從1973-1974年石油危機最低點投資算起,年平均漲幅是8.8%。

道瓊斯指數長期走勢

納斯達克指數 :

如果從1971年算起,年均漲幅是9.4%,因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都是新技術產業,而過去的幾十年,是新技術產業發展最快的年代,所以納指的年均漲幅會高很多;

如果從1971年開始算,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納指的第一次山頂位,年均漲幅高達14.5%。

從超長期看,股市的回報率是驚人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在過去的44年間,僅指數的漲幅就高達50倍!同時出現了增長上百倍甚至數百上千倍的超級大牛股,如MSFT(微軟)、ORCL(甲骨文)等。這裡插一句,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金融科技第一股宜人貸,開盤價10美元,上市之後連續破發,一度跌到4塊多,後來又一度飆升到40多塊,現在穩定在20多塊。如果你從最初堅定的持有,你大概用一年多的時間賺了1倍多,但你想快進快出的話,在10美元到4美元,在40多美元到20多美元的過程中,遭遇損失腰斬的幾率無比巨大,所以,再次證明,時間是最好的朋友,不要拋棄你的朋友。

納斯達克長期走勢

除了美國股市,日經指數長期增長幅度也是驚人的。

日經指數:

如果從1970年算起,日經指數的年均漲幅只有4.6%,這主要受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後長達20年的經濟衰退所拖累;

如果計算1970-1990年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20年,日經指數的年均漲幅高達15%。

日經指數長期走勢

香港恒生指數也比較成熟,表現也不錯,從1964年算起,恒生指數的年均漲幅為12.6%,這也和過去幾十年香港經濟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

香港恒生指數長期走勢

從國際主要重要股市走勢來看,長期都呈現增長趨勢,且收益很不錯。

那麼A股市場的走勢又如何呢?是否與國際股市長期走勢呈現共同的特徵?

上證指數從1990年開設股市以來,雖然經歷過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機時跌幅更是高達72.8%,2015年暴力去槓桿也幾近腰斬,但依然取得年均漲幅14.3%的好成績,讓人難以置信。

A股長期走勢

A股走勢一直給人以牛短熊長,暴漲暴跌的印象,讓人以為更適合短線交易,但事實並非如此。比如最近兩次出現的較大波動分別是2007年和2015年左右各出現一輪暴漲暴跌走勢,每一次巨大波動都造成了大量股民被深套,虧損嚴重。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缺乏專業投資能力的散戶股民懷著賭徒的心理,去進行所謂的「高拋低吸」,頻繁交易,結果卻弄巧成拙,成了高買低賣,做了反差。其實,A股的這種「不穩定」特徵,恰恰最適合長期投資,因為對大量散戶而言, 普遍缺乏對基本面、技術走勢以及市場信息的準確判斷或信息獲取能力,更多的是憑藉小道消息,跟風投資,主觀臆斷,甚至賭徒心理去操作,如此怎能不虧損?

何況就算專業的投資機構,縱橫資本市場幾十年的老股民也很難拿捏的准某隻股票的準確走勢及進場出場的精確時點。我們身邊也確實存在個別賺錢的老股民,但只要了解下他們的炒股歷史,不難發現,幾乎個個經歷過慘痛的教訓,前期誰沒有交過巨額學費,歷經過多次或爆倉,或重創,甚至血本無歸?儘管最後憑藉堅強的毅力、煎熬歷練以及良好的運氣走出了陰影,不過面對億兆股民,這樣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說比中五百萬頭獎還要難也不誇張。

但是,若保持長期投資的心態和操作就不一樣了,避開A股暴漲暴跌的特徵不看,從長期走勢來看,其依然屬於成長型的資本市場,非常具備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基礎。當然,長期投資的核心是要保持價值投資,選擇性價比高,成長潛力大的白馬股、績優股、優質藍籌股等是不錯的選擇,這比判斷一隻股票某個時段的準確走勢相對容易的多了,尤其對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而言。而且優質股票的作用,不僅是成長空間大,長期收益高,同時在股市出現大幅波動的時候,也起到抗跌、避險的巨大作用。下面我們可以看些A股中具體的股票例子。

20年間的A股,其實不乏表現十分優異的個股和大牛股,這與人們印象中牛短熊長的整體A股形象完全不同。以2006年6月-2016年6月十年周期為例,因其貫穿了兩個比較完整的牛熊周期,比較具有代表性。此間,上證指數從1600點左右的低點經過兩次牛市後到2600多點的最低點,累計漲幅63%。期中,表現較好的個股有恒生電子、金證股份、平潭發展、康美葯業、長春高新、通化東寶、格力電器、上海萊士等股票,在過去十年中這些股票平均市值增長超過27倍,其中恒生電子漲幅近50倍,格力電器上漲20倍。

2006-2016年A股表現優異的10大個股

自上證在2007年10月創下歷史高點6124後飛流直下,雖然至今未能超越,但以上提到的這些股票儘管期間也歷經回撤現象,但大多在2009年下半年的反彈行情中超越前期高點,這就是牛股的魅力所在。而這些股票的成長曆程也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如果你當初持有這些股票中的哪怕一隻,所獲得的收益都遠遠超過其他類資產,這說明什麼?說明股市的投資價值很高,說明堅持長期投資才是正確的投資策略。此外,有研究還發現,即使投資者只投資一年,投資組合的虧損比例也只在30%左右,相反盈利的比例達到70%左右。

因此,如果一個國家能夠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股票作為權益類產品的投資,從長期來看,不僅能跑贏通脹,甚至可以跑贏其他大多數資產,就算與過去房地產存在的20年黃金髮展周期對比,股市的年化回報也相對較高(房地產年化回報在12-15%區間,不過房地產有槓桿,區域差別也大)。為什麼呢?因為股市從長期來看仍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長期投資股市會讓你享受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收益,所以,只要對國家經濟未來有信心,你就要對股市有信心。

不過,如果你在股市的高位買入,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儘管隨著經濟增長,最後基本都會解套,但你的年化收益率就會變得非常低,甚至可能因缺乏高拋低吸的技術和炒股能力而導致最終虧錢,因此,對於普通的投資者而言,要想不虧錢,要不你就制定長遠的投資計劃,要不就永遠不要在任何高位買入任何資產。

儘管資本市場的投資理念很清晰,但事實表明,國內大多數投資者長期以來依然是虧錢的。而資本市場往往是虧錢容易,賺錢難。如果有100塊錢,只要下跌50%就成了50塊,而50塊想再翻本變成100塊,要上漲100%才行。知易行難,大多數股民都熟讀巴菲特的每一句話,但卻沒有人能真正學習巴菲特去操作,因為當那些看起來很誘人的「機會」出現時,以個人的判斷力和抗壓能力,往往上無法抵禦的。

雖然人人都聽過長期投資理論,但是能做到的人很少。已經有太多的文章和人論證過,大多數人在資本市場虧錢都是因為短線交易,過於頻繁的交易。這一點網路隨便一搜有太多的血淋淋的案例了,我就不詳細說了,因為這是人性,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突破人性,結果還是陷進去了。就像吸毒一樣。真正能克服人性的很少。

資本市場是存在嚴格的二八定律的,即80%的投資人都是虧錢的,只有20%賺錢。通過相關統計研究,這20%一般都是機構投資者。為什麼是機構投資者?雖然誰都無法精確的去判斷某隻股票的準確走勢和漲跌時點,但顯而易見,在選擇優質股,挖掘價值股,分析上市公司業績及經營能力、帥選和獲取市場有用信息方面等,機構投資者比個人投資者具備天然和明顯的優勢。即使在股災發生的時候,機構投資者也因專業能力強,團隊及技術優勢有助克服個人人性缺點、資本實力雄厚等特點具備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所以對於個人來說,找到專業的機構,解決人性問題,才能有更大的機會戰勝資本市場,同時也能讓資本市場回歸理性,回歸平靜,這也是監管層一直在鼓勵推動的工作。

個人通過機構去進行長期投資於資本市場,一般有幾種選擇,買公募和買私募。公募被很多人認為不靠譜,其實公募基金經理也是被投資者「害了」,因為公募的「隨進隨出」屬性,導致公募基金經理在市場需要的時候面臨投資者撤資的風險,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又面臨投資者「加碼」而錢必須找到出處的風險,為何總是相反的?就是因為個人投資者對市場判斷不準確。

私募相對好一些,一般都有一個封閉期,基金經理在封閉期內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進行操作,減少一些受到投資者決策的影響。對於初期接觸私募的投資者,推薦FOF也就是母基金,簡單的說就是投資於多支基金的基金,風險更加分散。

數顯顯示,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大盤下跌34.06%,而股票型公募基金也平均下跌超過40%,部分甚至被清盤。然而,母基金在這期間卻表現良好。在整個2015年,資本市場中有77.97%的母基金取得正收益。

2015年A股大幅波動期間母基金表現

從我們的統計數據來看,不管是二級資本市場還是一級股權市場,母基金都表現很好,也非常受客戶歡迎。

母基金的明顯優勢是通過不同的投資策略、投資風格、區域市場選擇、投資周期制定,以及專業的經理人,構建一個好的組合,使投資者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都能實現「風險可控、回報可期。儘管資產有周期走勢,有鐘擺現象,但這同樣說明沒有哪一類資產能夠持續表現強勢,也沒有哪一類資產會持續位於谷底。通過「跨資產類別」的科學布局,不僅可抓住當下表現優異的資產,也可提前布局被低估的品種。同時,基於資產的有機組合,能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實現穿越市場、穩健上行的回報。同時,母基金利用科學的投資布局,能夠全面升級「長期投資」,提高抗風險、獲收益的能力。

回到題主的問題,不管從哪個維度來看,堅持長期投資的機構投資者明顯回報更好,A股也不例外,而那些執拗於短期炒作、且缺乏專業性的個人投資者恐怕一直處於被割韭菜的境地,但是即使碰的頭破血流,他們也樂此不疲。人性如此,所以大多數人選擇專業機構,專業產品一定會好於自己操作的。


長期的價值投資,這件事吧,一般都是拿美股說事。

要知道,一戰和二戰,老美可是美滋滋。如果當年老美被擼掉了呢?

另外,股市的發展,離不開長期的和平,和平這事是跟「堅持長期投資」一樣可以堅持的么?

還有,同樣也離不開優勝國長期在全球範圍內的擼羊毛。

還有,需要相對穩定的制度規範,不能依心情來喊話監管。出台的法規、政策要過腦……

國內的話,大小非的問題還懸著呢,定增等超低成本持股之類的炸彈還沒鏟呢,這些亂七八糟的,要是減持一半,你價值一個給我看看?價值完之後,你再堅持一個給我看看?然後國內的最大的號稱長期資金入市後,本該維護市場穩定、減少對市場的不必要干預,現在反而天天做波段玩高拋低吸,搞得大把人沒招只能選擇跟他們團抱、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乾涸的比性冷淡的女人還要干,你價值一個給我看看?

從操作的角度來看,價值投資的核心在於價格最終能體現出價值,價格會回歸價值。但是,這個時間是未知的。首先,這會導致帶有(相對高的)時間成本的資金很難進行此類操作。其次,在價格回歸價值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出現錯殺,這個時候,如果虧損幅度達到止損線,但是企業的價值面依然沒有變化,這時,是低位加倉還是被風控砍倉?對於非自有資金而言, 這就涉及到企業內部的博弈問題,這會變成政治鬥爭,而不是投資理念的問題。

從預期的角度來看,通過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批量分析,可以很輕鬆的選出業績穩定、有規模優勢、價格被低估的股票,這樣的股票,大概每年的預期回報是15%以上。但是,有幾個參與A股市場的投資人,能滿足於15%的年化收益???不滿足的話,大家就容易進行波段操作,一旦時機沒選好,15%基本就保不住,而且大概率會變成年度內虧損。

還有一個很搞笑的點在於,投資的「價值」該如何定義,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各說各話,這時又很容易陷入爭奪名詞定義權的紛爭。

所以,難啊。


我仔細看了你的問題,其實你的問題包含三個方面,一個是長期投資會虧么;二是如果會虧,為什麼大家倡導長期投資;三是怎麼正確的做長期投資。

那我就這三方面簡單說兩句(看這句話就短不了)

第一個部分:長期投資會虧么?

長期投資是會虧的,原因包括採用了錯誤的方法,在錯誤的時機,投資了錯誤的資產等。錯誤的時機比如在日本房價最泡沫的時候買入房產,那麼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也沒法回本。錯誤的資產比如買了快倒閉的公司的股票,採用錯誤的方法比如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增加了風險)。

第二個部分:如果會虧,為什麼大家倡導長期投資?

以股市為例,在發展向上的國家,長期來看,股市投資的收益比存銀行,買債券等高多了。以飽受投資者詬病的中國股市為例,2005年前成立的71個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到2017年6月平均年化收益是13.3%,也就是10年能翻3倍多。(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這個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科技和生產力總是進步,經濟增長背後就是公司的成長。但是投資這種資產是有風險的,如果時間短,虧本的概率很高,時間越長,長期向上的特性越好發揮。

基於上面的原因,長期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是能夠獲得遠超債券等固定收益的最好方法。(劃重點)

第三個部分:如何正確的做長期投資?

關於這個問題,肯定無法說出肯定賺錢的辦法,只能說幾個點來減少虧錢的概率:

1. 長期投資並不簡單等於買入並持有。因為股票或基金波動較大,下跌大的時候,普通用戶可能承受不了,做出不理性的操作。

2. 分散投資有助於降低風險,這樣可以避免所有資產都買入一個爛資產而無法自拔。比如可以買點中國的基金,買點美國的基金(QDII)。這樣中國基金跌的時候美國基金漲,看著賬戶心情會好些,更容易堅持下去,長期看都是向上的。

3.如果沒有很大精力研究股票,買指數基金比較好。當然指數基金不止一個,比如中國有大盤的滬深300,中證500,還有很多行業基金。這也是為什麼看起來大盤漲得不多,但是剛才我說2005年成立的股票型基金都收入頗豐的原因--中國還有很多中小板的股票,它們成長很快。

4.如果能夠稍微了解一下估值,盡量不要在泡沫頂點買入,就最好了。這個市場上有很多人在研究,比如「ETF拯救世界」,比如「銀行螺絲釘」

5.對每個月發工資的普通用戶來說,建議定投,這樣能夠更容易客服人性的弱點,堅持長期投資。我比較推薦能夠遵循一些策略來定投,比如價值定投,或者定投像「二八輪動」這樣的策略。

最後,歡迎來「且慢」進行長期投資。


幾個方面回答你的問題。

1,中國市場適合,但需要熊市努力研究並做投資,牛市實現收益,在幾個比較重要的底部,比如04年,08年,10到12年的熊市階段,能夠布局優質股的,後期都有很好的收益

2,即便完全持股不動,長牛優質股不會跌穿前期底部,很簡單的邏輯,因為指數都不破前期低點,那麼優質股更加不可能破,比如998沒破,1664沒破,後面的低點逐步往上抬的,近期的是2800多點,沒破,這個還是主要因為經濟是螺旋形往上的

3,如果完全按照持優質股,不管牛熊的方法可不可以,我覺得可以,但一般行業要研究的深,特別是消費股,包括家電,食品飲料,醫藥,製造業獨特龍頭空間也很大,比如之前的浮耀玻璃,他家的壁壘其實很高,汽車玻璃不是哪家隨便進得去,包括東方雨虹,海康威視,都是龍頭,這類行業,個股容易穿越周期

注意,穿越周期不是股價不跌,股價和公司價值是一體兩面,穿越指的是公司價值受經濟波動影響小,即使影響了,行業壁壘加上優秀的管理層,企業總體還是螺旋向上發展,股價在熊市階段下跌就是巴菲特講的應該用臉盆接金子的概念,低位布局

比如茅台,現在買就不如塑化劑後期買,價位買高了,即便好公司也能套很久,也就是高價值的好公司也要買的合適,不是追高買,包括我上面講的公司

4,選股難,找買點難,但是最難是持股,下跌,或者不漲,或者跑不贏大盤,你還拿得住嗎?所以這種投資方法要求對於公司,行業的理解非常深,能至少堅定持有三到五年為止,當然前提是企業基本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另外不管是基本面的反應還是企業的發展都是要時間的,市場的認知也是要時間的,本質上你賺的是提前市場看到未來公司發展的錢,這個必須要時間體現的,來不得拔苗助長,極端的說,即便市場關閉幾年也無所謂,因為市場只是一個流動性變現的場所,不影響企業價值

加一點,和其他的答案不同,我認為散戶憑藉自己認真研究,其實可以做的很好,那些以月或者季度來出的行業數據或者經濟數據屬於高頻數據,噪音的成分比較大,研究透一個公司,以十年為期去投資,這些噪音數據看或者不看,影響不大,我本身就在基金行業,可以說過於關注細節數據而忽略本質的公司經濟面,是舍本求末,關鍵在於公司的基本面能研究的有多透,比如說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保險公司就是賣保險靠集資投資來賺錢,本質是個金融類公司,但是你研究的比較深入,起碼在我看,優質的保險公司並不過於依賴投資,人家其實本質是消費類的公司,向風險厭惡者提供平滑風險的一種工具,基業根基是大數定律,所以這是保險公司的根本價值,而不是投資,保險公司的價值按照保單的貼現值取精算假設(壽險)做加總可以估出來,所以保險就看獨特的經濟價值而非看靜態的PE或者PB,年初大概算過平安如果按照現在的業績(16年年報),即便沒有增長,十年期經濟價值翻倍也是大概率事件,年化收益超過10個點,很好了不是?經濟周期,宏觀環境,政策影響嗎?影響,但是我覺得企業本身的基本面是決定性的,你仔細聽一下他家網頁上掛的投資者開放日的會議錄音,多看看他家的年報,連續五年的,就會覺得牛逼的企業確實是有他獨特的地方。長期持有的底氣就是從吃透公司來的

懂得越多,研究越深,越敢大倉位,長久期的持股,特別是敢於在低點不停吃進,芒格一直就是這麼乾的,你看他早年管理組合的時候,業績雖然波動大,但是長期業績非常好,現在這位大師也就長期持有三個標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好市多,李錄的私募基金份額,巴菲特是後期經芒格調教轉向這種投資方法的。

短期投資即便選中的好的標的,看到上漲了20個點,30個點,就賣了,本質上是因為根本不懂這個標的的經濟價值,也不知道能去到多高的位置,就和下次再買一個,跌10個點就「止損」了是一個道理。所以題主講的熊市把牛市賺的錢賠光了本質是根本不懂買的是什麼,不懂自己在幹什麼,就和拋硬幣,押大小一樣,這樣的話,其實無論是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投資,都是危險的,最好及早離開。


謝邀!

大家都知道,我一寫投資類話題,內容的篇幅都會比較長,如果看不到大段文字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結論。

-------------------以下為正文------------------

中國證券市場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而且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暴漲暴跌、牛短熊長。

回顧一下A股歷史數據,比如以上證綜指來看,

自1990年12月開市以來到2016年初,A股一共經歷了7次牛市和8次熊市。

A股熊市平均持續27.8個月,

牛市平均持續12.1個月,

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的2.3倍,

呈典型的牛短熊長。

熊市時,上證綜指平均跌幅為56.4%,

牛市時,上證綜指的平均漲幅217.2%,

呈典型的暴漲暴跌。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讓很多人以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不適合做長期投資,只能做短線交易。不過我的認識恰恰相反,在資本市場堅持長期投資理念才是正確的,這不僅適用歐美成熟市場,同樣適用國內的資本市場。

因工作原因,我和券商和基金業的同事和朋友經常探討這方面的話題,他們普遍認為,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及牛短熊長的特徵與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尚不完善,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短有關,除了這些宏觀性的因素之外,A股市場的現狀和我國投資主體以散戶為主的結構有很大關係,甚至一些人士還提到了這與中國人普遍存在的投機心理強、愛賭博的文化有關。但是對歸結到國民性這種說法我持保留意見,因為歐美成熟市場的發展初期也有過類似A股市場目前的情況,所以把問題歸結到國民性上,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提法。

但中國A股市場中散戶佔比高是個不爭的事實,而散戶交易的最大特點就是頻繁的買進賣出,即頻繁交易導致缺乏專業性的個人投資者很難抓住合適時機進行波段操作獲取盈利,同時,散戶的短視、羊群效應和非理性特徵也非常明顯,在選股和分散風險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與專業知識。因此,即使A股的價值長期是是增長的,也無法避免因眾多散戶喜歡頻繁短期交易而最終造成虧損的事實。

我們也可以從投資者數據上看出些端倪,

比如2013年的時候,一般法人佔A股市值的63.6%,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但因為一般法人中很大一部分持股是國有股份,其實質是基本不流通的,一般法人佔比僅僅是虛高,不能決定投資風格。

因此,考察A股市場的交易佔比, A股基本就成為了散戶主導的市場,雖然散戶的交易佔比自2007年處於下降趨勢,但是截止2016年,個人投資者佔比仍達80%以上,一般法人交易佔比僅2.5%,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專業機構佔比15.3%,散戶交易佔比處於絕對主力的狀態。

我們可以通過對比美國的資本市場進行一些深入分析,美國股票市場的顯著特徵是牛長熊短。

為了清晰劃分牛熊市和進行比較,我們將美國股市熊市定義為標普500指數下跌至少20%,牛市為標普500指數至少上漲20%。

通過回顧歷史數據我們發現,

自1929年開始,美國股市一共經歷了25次熊市和25次牛市。

美國熊市平均持續10個月,牛市持續時間更長平均約為32個月,牛市持續時間是熊市的3.2倍,呈現明顯的牛長熊短特徵。

熊市時,標普500的平均跌幅為35.4%,牛市時,標普500的平均漲幅106.9%,呈漲多跌少特徵。

那麼美國的股市為什麼會呈現牛長熊短的特徵呢?我們知道,美國資本市場經歷過200多年的淬鍊,最終形成了以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為核心要求的證券法規體系和完善的管理體系。一句話,美國的資本市場已變的非常成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國股市形成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交易市場,使得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成為美國股票市場參與者的首選,美國股市也成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

從數據方面來看,

美國個人投資者市值佔比由1950年的90.1%一路下滑至2010年的36.8%才逐步穩定,2014年的佔比為36.7%。

至少自2005年起美國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市值佔比更大,達47.3%,而個人投資者當年的佔比為38.9%,此後機構投資者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美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價值化、長期化。比如自養老基金、共同基金,FOF母基金等主體先後被引進股市以後,因其長期和低風險偏好的投資特徵,對穩定市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那麼相比之下,我們為什麼還要說牛短熊長的A股市場同樣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呢?

從A股誕生後的整個發展歷程和周期來看,其指數和市值都是增長的,同時,中國近幾十年來一直是一個增長型的經濟體,在這種情況下要做成長型的投資,實際上價值投資的回報很高,因此完全可以認為,A股市場是適合長期投資的。

具體來看,首先,近兩年來A股市場監管力度在不斷的加強,對市場投機心理起到抑制作用,長期投資的理念逐漸復甦。其次,從未來的發展取向來看,推動註冊制的改革以及加大退市制度的執行力度,是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長期目標,這將使得股市資金配置更加合理,優質企業資金吸引力增強;此外,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市場兼并重組、避險工具完善和國際化程度加強,都在促使A股向價值回歸。也就是說A股是在不斷的變好的,雖然有點慢,甚至過程中有很多艱難曲折,但是大趨勢不變。

當然,其中有一點我要重點拿出來說,就是A股一直在推動機構投資者佔比上升,這也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美國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收益水平都遠遠高於個人投資者,尤其面對A股市場目前仍存在牛短熊長、市場波動大這種特徵,顯然等待大多數個人及散戶投資者的結果很可能是繼續虧損。機構投資者則不同,他們具有先天的優勢,比如獲取市場信息的資源和工具之豐富是普通投資者所不具備的;機構可以每年花費幾十萬元訂購各個行業的資料庫,及時了解各主要產品的價格、產量、出貨、進出口變化;可以在第一時間裡得到可能影響市場變化的國內外財經信息;擁有完善的財務預測、估值和財務及市場分析軟體和模型;此外還有內部和外部研究員的支持,以及圈內的交流機會;由於有資金保障,機構投資者可以隨時走訪感興趣的上市公司,了解第一手資料;他們還可以花錢邀請行業專家甚至政策制定者來講解行業發展趨勢。

這也是我之前在討論A股市場時經常說的一個話題,就是機構投資者是擁有資金體量優勢和信息渠道優勢的,要市場進一步合理和健康的話,「去散戶化」是一個必須要經過的歷程,這也是歐美成熟市場發展的今天都經歷過的一個階段。

如果想做投資,有精力時間有限的話,肯定還是選一些專業機構或者專業產品比較好。市場上的產品很多,省時間省精力的,且適合超長期投資的話,我覺得首推母基金FoF(Fund of Fund),根據近年我們觀察和總結的經驗來看,母基金有三個優點:

1、適合經驗不是特別豐富,不太專業的投資者,省心省事;

2、母基金因為是組合投資,相對風險更低一些;

3、歷史表現來看,無論牛熊市,母基金都還不錯。

以前國內關於母基金的信息比較少,從國內開始有母基金時我們就開始關注,尤其是2015年的股災開始之後,我們重點注意了一批新的投資產品類型,母基金就是其中之一,後來回顧了一下這類產品的變現,發現母基金居然在股災期間表現非常不錯,至少比其他個人及機構類投資者要好。

還拿A股市場舉例,在2015年A股大幅波動的時期,母基金以其優異的戰績成功跨越了股災的影響。這一年,滬深300全年漲幅只有5.58%。而同期卻有77.97%的資本市場母基金取得正收益,最高收益達158.33%。當然,目前更多的母基金不是在二級市場,而是在股權投資市場,國內資本市場的一二級市場價差是目前來看還是一個富礦,這裡鑒於篇幅就不展開說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將來有時間我們也會重點寫一些相關的內容)國內做這塊的專業機構很多,像樓上知友提到的的宜信財富就是典型代表,現在也在開始嘗試資本市場的FOF基金。

我們通過總結髮現,母基金之所以技高一籌,是因為它可以通過多策略、多市場、多資產和多管理人等方式,幫助投資者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實現收益最大化。比如,通過把股票多頭、量化對沖、CTA、固定收益、宏觀主題等不同的策略組合起來,就可以有效應對市場波動,把握趨勢,增加新的多樣化的策略,進而獲得增量回報。而在地域上,母基金可以同時布局國內A股,港股,歐美資本市場,藉助市場的分散,降低系統性風險。還有一點,資本市場的範圍其實是比股市寬泛的,母基金不僅可以投資於股市,也可以投資商品、債券、外匯等其他市場,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分散了投資風險,保障收益。當然,作為機構投資者,母基金還擁有專業的投資管理人,這也是優勢之一。

---------------------結論分割線----------------------

上面說了這麼多,總結下來有這麼幾點:

第一、在A股做長期投資完全可行,且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長期投資收益遠超過短線頻繁交易;

第二、盡量不做散戶,尤其做為工作繁忙的人群或者高凈值人群,平時沒關注市場短期變化的時間有限,更是要選擇合適的理財機構和合適的產品類型;

第三、機構投資是大勢所趨,母基金可做為經驗不多的投資者的一個入門選擇,適合長線投資;

第四、堅守原則不動搖,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取得長久的成功。


成立。先立數據,無數據不信服。

中國上證指數從1991年成立初100點計算到2017年現在的3348點,年複合收益率高達14.5%。西格爾統計了過去200年能夠統計到的國家的股市,長期而言本國股市都能高於本國長期債券3.3%的年化收益率,大幅跑贏通貨膨脹。

我想這個數據應該是驚到不少人的。不是說的股市7虧2平1賺么?身邊不少人進了股市都在虧錢啊?為什麼啥都不幹每年的收益率竟然都能有14.5%?!

金融的本質是一場概率。如果你還抱著7虧2平1賺的世界觀,方法論在進行著股市的搏殺,別人虧錢你賺錢,別人賺錢你虧錢,這種零和甚至負和博弈,那我還是勸大部分人快快及早收手,概率太低了!1賺如此低的概率還有什麼投資價值或者投機價值呢?

但是如果換一種角度呢?以價值的方式來看股市。股價由兩個點所支撐,一個是它的資產,一個是它的估值也就是溢價。

打個比方,就好像一家公司,資產值100萬,每年在以10%的速度增長,我現在花200萬收購它。那它的資產是100萬,我花了2倍的溢價200萬收購了它。如果過了1年呢?它的資產是多少?100萬×10%=110萬,那我原來200萬買的對應的溢價是多少?200/110=1.81,對應的溢價估值是不是只有1.81倍了?

所以為什麼股市長期能不斷創新高,能長期比長期債券高出3.3%的年化收益率明白了么?就是因為經濟在不斷發展,資產在不斷增長,但是溢價估值總是在一個區間範圍波動。

這也是為什麼長期而言股市是最好的投資品種的原因,因為它能最直接的分享到國家經濟的發展,企業利潤資產的不斷增長。


成立。但有前提。

第一是好公司。不然拿著它退市了。

什麼是好公司,分析很多。

比如護城河成長性定價權等等。

第二是好價格。比如48的中石油現在估計還套著。

又如700的茅台跟120的茅台。

所以要看年線


首先,你研究股票的角度糾錯了。熊市或者牛市一般指的是股票的溢價,就是凈資產和總市值之間的差距,或者說是泡沫。而公司經營跟溢價是無關的,經營可以改變投資者預期,從而改變溢價。但是溢價是無法改變公司經營的。牛熊轉換隻是溢價的增加和減少,倘若公司一直都運行的很好,ROE保持高速穩定增長,這家公司的估值就有底線,大部分時候絕對不可能跌破這個底線的。這意味著我們買入這家公司,如果長期基本面能夠持續不改變,依靠分紅就能獲得不菲的收益。這個收益和其他投資品之間存在一個平衡,通常來說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在各個投資品之間是適用的。某股票跌破了這個估值底,低估了,就會有投資者大量買入,迅速填平這個坑。所以,只要公司經營的好,利潤穩定增長,ROE合適,這家公司的股價只會緩慢增長,牛市增長的快一些,熊市慢一些,一般不存在虧錢的問題。長期投資就可以分享這個公司的成長收益,獲得成功。


其實這個市場到最後比的就是人心;對自己內心的拷問,和對市場中其他人的內心的把握和解讀。

這個市場是很殘酷的。只有把要虧的錢、該虧的錢虧過之後,建立起了穩定的系統,才能迎來最後的成功。

無論你是做技術分析的,還是做趨勢投資的,還是做基本面投資的,都要建立起自己的系統。


買點錯了一切都是瞎逼逼。

尤其是那些用別人錢的基金經理。

再好的牛股買錯了位置,跌去個六七成,看好有個毛用?大部分基金這個時候都跌破清盤線了。當你清盤了股票多牛都跟你無關。

那些個牛逼的價值投資高人,高位吹噓價值投資勝利,低位砍倉止損,追高再買回來這種逗逼事也不是一個兩個

早些年,也就是07-08年有過贏富數據好像是叫這個還是叫什麼的,交易所出的,挺貴,但是牛逼之處在於公布了各種基金席位當日交易的詳細數據.

這個直接就把各種機構底牌全揭開了, 雖然沒有公布名稱,但是可以根據蛛絲馬跡少量公開信息推測出某幾個席位屬於誰.

嘴上說一套,做法另一套的多了去了,各種逗比交易完全暴露.甚至可以發現很多可疑老鼠倉似的操作,機構怨聲載道,很快這個產品就被封殺了


因為到了熊市了,大家都套住了,可能套的挺深,割肉的話,浮虧就變成實虧。大多數人不肯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於是大家就說只有長期投資的投資者才能迎來最後的成功,來進行自我安慰。然後就不看賬戶,安心做鴕鳥,這樣心裡就好受多了。

不要問我為啥知道?淚奔。


牛短熊長才能買夠籌碼。

最噁心的市場就是慢牛閃崩。

你們覺得現在是慢牛,閃崩的時候就懂了。


不成立

跑個題先:

----------------------------------------------------------------

第1天:你拿著10萬塊炒股,算是「最後」么?

第2天:股票跌成了5萬塊,算是「最後」么?

第3天:股票漲成了15萬塊,算是「最後」么?

……

第n天:股票變成x萬元,算是「最後」么?

首先,自己給出「最後」是什麼的定義,再講「最後的成功」吧。

----------------------------------------------------------------

以下內容請摒棄自己的好惡來閱讀:

解釋幾個詞

投資:並非褒義詞,而是銷售用詞,銷售人員、股評大神們讓人相信自己沒有像SB一樣投錢。

投機:並非貶義詞。指承擔風險,獲取承擔風險的利潤。正常的市場行為。

價值投資:所以其實是價值投機,投機於公司價值而已。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投資者或多或少能影響公司,投機者不能。投資與投機都不能正確區分的話,只有被收割的份。

以上內容不友善,因為,如果不能正視問題,那就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

真正的賭徒都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就是個賭徒,這是第一步。

----------------------------------------------------------------

回到問題

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投機者。

然後,原問題中"只有堅持長期投資的投資者才能迎來最後的成功"的這類連問題都不能正視的人,能賺錢么?

PS:

股票是零和遊戲【賺錢 + 賠錢 = 0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賺錢,你就一定會賠錢

不存在僥倖

不存在僥倖

不存在僥倖

堅持也沒用,堅持到最後也沒用


只有低買高賣才是投資的真理,其他的都是為了尋找低買高賣的機會,時間也不例外。


這句話根本就是無法證偽的文字遊戲,5年不成功他就說長期是10年,10年不成功還可以說長期是50年,反正到"最後"總會成功的。什麼,你堅持了70年還不成功?哈哈,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到"最後",投資還不夠長期。


很多人根本就不懂什麼叫價值投資,很多自詡價值投資的,以為買了業績好股票就能賺錢,很顯然是荒謬的,中國散戶是全球換手率第一,可見一斑。也難怪說A股是世界上最大的賭場。選擇一支好股票是第一步,買入時間點是第二步 你別告訴我牛市你玩價值投資 開玩笑 最後一步就是分批建倉 耐心持有


不一定只有堅持長期投資的投資者才能迎來最後的成功。只是堅持長期投資的人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也有少量做短期投機的人最終成功了,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短期的得失,而是是否能夠做到長久穩定盈利並且最終把錢留下來。 堅持長期投資更容易成功的核心也許是更少的與自己的人性做鬥爭。


長期投資一個差不多的公司(不用特別出類拔萃的)就是別人給你打工,來回進出就是你給交易所和券商打工。結論很顯然


要看股票吧,茅台萬科美的這種,當然值得長期投資,值得長線持有;新都博元欣泰這種,長期持有,虧得毛都沒有了


推薦閱讀:

什么是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
財政存量資金是如何形成的?
你最長的一隻股票拿了多長時間,收益怎麼樣?
為什麼證監會和中金所在最近股災表現昏招不斷?
如何解讀 2017 年 3 月 24 日港股輝山乳業下跌 85%?

TAG:投資 | 股票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