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走上兵擊之路?會兵擊和會搏擊有什麼感受上的差異?


很小的時候就對這些打打殺殺和歷史很感興趣,畢竟度過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國演義……男孩子心中總是有一個戰陣的夢啊~然後我哥在初中的時候大概是12年告訴我說有個貼吧叫虎賁,裡面挺有意思的,還有各種大神,這時已經被我哥拉進騎砍的大坑無法自拔很久了,然後果斷關注一波。後來高中(14年)對百度貼吧(不是虎賁貼吧)印象很差就直接卸了到現在都沒上過。後來就沒啥關注,直到14年底LK95在湖南拉起湘軍(在這裡感謝團座的♂愛),在一個甲友群里被拉進去了,那時人還只有十幾個。但是因為學業繁忙的緣故很久沒去,實際上真正去還是等到了15年年中的時候,當時就覺得FEC是真的很好玩,非常擬真和實戰,再加上湖南這邊發展良好風氣清新,大家在技術上交流也很頻繁,所以進步很大,在這裡也認識了很多好兄弟 @王大衛 @琉球刺史某君 @SJFH @巡禮蝴蝶 @環列之尹 @真百合折 @粥菜 (不管是現實還是網上)。湘軍在這幾年裡面發展也很迅猛,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都成功地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活動。

這是去年十一舉辦的比賽

雙手組四強(meng)

以及去年暑假的遠征成都川軍

這些都讓我感到了兵擊的迷人之處~

至於和搏擊的區別……搏擊我了解不多就說說兵擊吧。兵擊在武器的種類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為此我們有讓分體制。而搏擊就不存在這麼一說。個人感覺兵擊也並不是如不了解的人心目中那樣神神道道,最核心且最簡單的攻擊方法無非就是劈砍和戳刺。就這樣輕微的跑了點題大家見諒~

最後如果湖南地區感興趣的可以加一下咱們的 企鵝群號 湖南湘軍預備役 436373091


不出意外在這個問題下看到了一些熟悉的ID,以及一些不熟悉但看回答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兵擊道路上摸索前行的同道。作為這個新興圈子的一員,很高興有更多的人逐漸關注和參與到這項方興未艾的運動中來。

雖然「兵擊」這個詞是近一年左右逐漸流傳開來的叫法,但兵擊運動本身沒大家想像的那麼神秘或者小眾,許多人小時候都玩過景區買的塑料劍、竹片劍,兩個小孩湊一起就能呼呼哈哈的打起來,從廣義上講這就是兵擊,用兵器格鬥的技擊方法或者運動。其實這也是為了和歐洲HEMA運動進入我國後,中世紀乃至文藝復興後的幾類劍的格鬥技法相區分,表明不僅僅是歐式劍,還有許多國內傳統兵器,如刀槍斧鉞勾叉的使用技法,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種對抗運動。也算是符合國情的提法。

說到兵擊,繞不開的是虎賁騎士團這個組織。從不管圈內部分人的立場如何,都必須得承認,國內的冷兵器對抗運動,在經歷了幾十年短兵運動發展而最終半死不活的情況下,在一零年前後開始被這樣一群人重新盤活,定義了對抗規則,摸索了武器護具,提高了活動質量,進而重現生機。現在國內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的兵擊團體,要麼是虎賁各地的分團,要麼是獨立劃分而去的團隊,最少也是長期交流分享經驗的組織。國內最大規模的兵擊愛好者聚會和比賽,也是由虎賁每年在各地舉辦,可謂冷兵器格鬥愛好者的一大盛會。

第一次接觸這個圈子時,才剛上大學,很榮幸是在虎賁這個組織剛建立不久的時候就加入進去。當時也屬於誤打誤撞,小時候短暫練過武術,一直沒有磨滅對刀槍棍棒的喜愛,有次在網上搜相關資料,湊巧點進了虎賁貼吧,從此開始了線下邀約對練的旅程,一晃度過了整個大學生涯,工作後則作為一項愛好繼續保持。

在這麼幾年參與兵擊對抗的經歷中,對這項運動也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搏擊運動相比,兩者本質上沒太大差別,都是對自身體魄和技藝的錘鍊,但對比來看,兵擊最大的一項優勢,是兵器的運用可以極大程度抹平身體素質上的差距。一個身高1米7,體重60公斤的人,和身高1米85,體重90公斤的人,在徒手格鬥中的結果基本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兵擊運動中,就會產生非常多的變數,這也是兵擊運動的魅力之一所在。

對於兵擊的認識,聽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兵擊對抗的雙方好比兩個人談話,我方做出一個攻擊動作,相當於發問,對方需要針對發問進行回答,如果回答慢了或者答錯,也就是對攻擊沒能及時反應或者防禦失誤,就算輸了,而如果快速且正確地進行了回答,相當於我方又向對方提問,這樣一輪一輪地進攻和拆招反攻,直至某方出現失誤被擊中為止。在這種認識中,套路動作的意義就是經典例句,可以幫助熟記,但在實際對抗中不能直接原樣照搬。

兵擊並不會過分強調身體素質的鍛煉(當然前提是身體素質水平能支撐起基本的兵器持握站架動作),作為專項素質訓練,更多的只是運使兵器所需相關的小肌群的強化,但真正決定水平高低的則是近乎無窮的攻防動作模式是否能流暢切換和對於對手動作變化的反應速度。不同於徒手搏擊,兵擊運動對戰中更多的時間是在對峙,試探,姿勢相剋而不斷動態調整,不像搏擊運動中說我抗擊打能力強,可以頂著對方的拳腳進去後再來一個重擊放倒對方,因為現行兵擊規則就是一鎚子買賣,兵器的特性導致只要被擊中一下就判定喪失戰鬥力,容錯率極低。並非徒手搏擊不需要戰術,但兵擊格鬥過程中腦力博弈的性質的確更濃,在進入距離之前就能通過對方的站架姿勢預判對手一步、兩步乃至三步之後的動作,自然容易克敵制勝,這也是兵擊高手和庸手的最大區別。

最後,平心而論,這裡各位回答者的答案,特別部分在圈內屬於爭議性人物的同志的答案,建議提問的同學能有甄別地客觀看待,別人的練習方式和認識經驗,包括我這裡所說的,都不一定適合你。只有自己找到當地的組織,頂盔戴甲,上手去練一練,才能真正體會到兵擊運動的樂趣,以及若有心在這條道路上前進,所應該努力的方向。

也放兩張自己的照片,藉機作為前後這幾年參與這項運動的一個短暫小結。祝諸君武運昌隆。


看見鐵器,我就硬了,以前只是xjb玩玩,後來系統地訓練和對抗開始就上癮了


我走上兵擊之路完全是因為喜歡裝備,如果國內能玩嗯哼哼我就不會主玩冷兵器。

沒打過搏擊擂台,只在少年時打過架。比較起來感覺在無甲冷兵器作戰時,體格、體能的差距相比肉搏會被縮小很多,男女老少混在一起切磋不是問題。


謝邀。

本人,無師承。沒玩過徒手,也沒接觸過器械。純小白入的門。基佬頭子一手教起來的。

想來也有近兩年的時間了。剛開始是在漢服群看到了廣告,我想這個有點意思,漢文化除了喝茶跳舞還有這麼「血性」的一面,以明代軍隊為原型,我得去瞅瞅。

然後發現這裡有全國各地的可愛的小夥伴,大家一起摸索中國自有的中式器械道路。

這條路走的不是那麼容易,一開始什麼都沒有,器械用的還是劍道的,護具用的85甲,頭盔用的擊劍頭盔,拼拼湊湊的居然也還湊合,只是這樣非常不利於品牌建設和推廣,說大白話就是沒逼格人家不鳥你。

到如今,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護具和器械,至少剛頭都是中式的,不容易被人誤解。說到這其實挺慚愧,對於裝備器械的設計生產也沒幫上多少,主力都是基佬頭子(在外面這麼稱呼是不是不太好2333)

現在隊伍越來越壯大,上海,北京,粵東,南京,蘇州,內蒙,銀川,武漢,遼寧,寧夏,宿遷,瓊州,連雲港,廣西(排名不分先後,想到哪裡寫到哪裡)都設有分堂。我們的木羽兵擊俱樂部也在2016年正式成立。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並不是這個畫風23333】

去年的暑期還在蘇州辦了集訓,全國小夥伴齊聚一堂。我記得窩晒黑了兩個度。 期待今年。

願望這條路越走越寬,有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加入我們~

附上最新規則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N-zONFltWSw9hSpur7aRsQ

最新棉甲~

2016全國集訓交流

平時訓練被砍視角2333

這時候已經有自己的雁翎刀了!

曾經的啪啪啪(指器械相撞的聲音)小樹林,那時候還沒自己的器械,護具也是85甲。

續更加圖( ̄? ̄)

上周末,我出關回歸活動,由於很久不練了於是理所當然被打了。

不知為啥是黃色的烏青塊 (出自新人達達之手)然後棉甲也更新了照片 超帥氣哦

帥不帥!


嘛,適當回憶一下吧。

兩三歲還是三四歲的時候有一根鬆緊帶,還有楊樹上落下來的很多樹枝,我發揮了孩童應有的想像力,有了彎刀和一把弓(笑,別人的弓是弓片蓄能,我的弓是鬆緊帶蓄能)。

後來聽說了劍道,那應該是上小學初中的時候,霍元甲還很火,記得裡面田中同學轉身跳步上前的瀟洒鏡頭,那時候就多少埋下了對雙手劍術的巨大熱情。但是劍道這種昂貴的事情顯然不屬於我這個階級,我也一直沒個機會搞這麼一個玩意——可是沒吃過豬肉還是想吃豬肉的。

後來自然也讀到過自己國家的雙手兵器,諸如苗刀之類,心裡也是痒痒。曾經有過一把弩,讓我對冷兵器的遐想更加旺盛,更不用說我玩的那些即時戰略古代戰爭遊戲給我的歷史想像了。

後來是一個好朋友,對星戰很感興趣,他手頭有兩個塑料劍,於是在我17,18歲的時候,我就開始了第一次的真人對打,哈哈哈。我清楚的記得我們打了一會之後莫名其妙,然後開始去youtube上搜,嘗試復刻其技術。從此就收不住了…

從那時起,我對「劍術」的憧憬就更強了,到處搜羅視頻,看見招拆招的古武術(同時對體育化的擊劍和劍道並不怎麼能欣賞),想弄清楚是怎麼一個意思,並且拿起一些棍子嘗試。因為文化遠近的緣故,肯定看的還是日本古武術為主的資料。看了很多,但打的很少,但是還是很喜歡這些技術。

19歲的時候和朋友用PVC管子和海綿還有膠水和膠帶做了好幾柄海綿劍,我還曾經被錘得鼻血直流(早知道戴頭盔了…可是當時很愚蠢,沒有辦法),這麼打了一年,基本上一些恐懼啊,一些距離的掌握啊,一些節奏的感覺啊,基本都熟悉了。

後來還射過一段時間的弓箭——老實說我並沒那個心境和熱情,水平很渣,退了坑。

等到了21歲的時候,我在一個party上認識了一個練HEMA的女生…我還記得當時我們怎麼怎麼聊到了武力和人生的難解難分,激動萬分,談到了HEMA談到了歐洲武術(我完全不懂,聽她教我),她邀請我周末和她一起去體驗體驗HEMA。從那個夏天開始,我就完全被長劍折服了。

在那以前我一直覺得最厲害的雙手劍肯定是日本刀啊…後來才發現,自己太愚蠢天真了,我還是覺得長劍更順手。跟了ARMA之後,購置了頭盔和木劍,從此也開始跟著ARMA一系學習長劍劍術。周末總是能聽到團里的學究邊打邊討論各種武器的源遠流長,各種技法的演變傳承。也對HEMA的知識越來越多,在youtube上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團體。

唉,當年和小夥伴春遊時一起呼在湖邊的沙灘上搏鬥的經歷是最美妙的,那天晚上我們躲著警察飛到最高討論著「舉手摘星晨」的人類精神。儘管好景不長,我沒能一直堅持下去,而我也逐漸遠離了這個對我很好的團體。後來我只是成為了一個比較邊緣化的票友,而水平則被勤學苦練的人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如今我則是翻看翻看歐洲的武術典籍,嘗試點開sword and buckler的技能點,我已經不打算打得很好了——但是能看到書本里的技術能被我用出來,我就很開心了。

嗨,說不希望能打的很好是騙人的,可這種競技啊,終究是要燃燒生命,時間,用意志做燃料,天賦和喜悅相輔相成的事情——而我有沒有這些?似乎已經打算知難而退了,至少完全不急了。自己以蝸牛龜速慢慢前進,也沒必要想太多了。

我還是很喜歡這些兵擊團體的——人們很友善,每個人都很有才,說話又好聽,我最喜歡這裡了。而且還有一種淡淡的同性交友的氛圍,這氛圍太完美了。


謝邀,

關於本人為什麼會走上兵擊之路,第一,愛好,第二,一個人的自身實力就好比一個國家的軍事基礎,所以身強技強既即可以與國強互為類比,對身可強身健體,對內可震懲國賊,對外可抵禦外辱,哈哈。

好了,回答主要的東西。

下面我從兵擊和徒手搏擊感受上的差異為切入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徒手搏擊力量基礎與兵器格鬥力量基礎的區別。

第二,如何訓練兵器格鬥力量基礎。

第三,在一定層面上,比基本功更重要的是什麼。

兵器格鬥所運用的力量與徒手搏擊運用的力量不完全一樣,因為各自需要鍛煉的力量不完全一樣,第一是兵器格鬥練習往往鍛煉的是小的肌肉群,第二是兵器格鬥中小幅度的發力動作往往比大幅度的發力動作實用,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更細膩的力量,第三就是使用兵器時的感受,可以理解為通過系統的冷兵器訓練,使你可以有效的將力量駕馭到兵器上而不是憋在身體里。因此在沒有系統的冷兵器訓練的前提下,身強力壯,體格佔優勢也並不代表可以更熟練的掌控兵器,單單肌肉男式的體格遠不足以讓一位武者靈活自如地使用史實兵器,唯獨經過系統的冷兵器訓練才能將身強力壯轉化為優勢,反之就是增加了自己的身體目標,讓自己挨刀。

想要用好一把真刀,用史實兵器進行系統的訓練是基礎中的基礎,越是勢大力沉的兵器就越需要更長的訓練周期方可合格的掌握。只是找個小孩子都能用的歡的木棍和劍片練來練去的,即使是訓練量再大,一輩子也都無法將真刀真槍運用的得心應手。例如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的校武藝篇甚至還提到過一點,就是士兵平日用比史實兵器還要重的兵器訓練。

對史實兵器功底考驗相對小很多的動作只有刺擊,除了直刺之外,其他一概不然,顯然,光練習刺擊是不足以鑄就一個人使用史實兵器的功底的,揮擊類的動作或者說格擋反擊類的技巧才可謂最考驗功底的,才是可以起到練習目的的,一些亦刺亦砍的技巧(評論中會有說明)甚至比起大砍大劈類的技巧更需要訓練,即便是化勁類的技巧也需建立在功底之上,四兩撥千斤不求你達到千斤之力但也需要你能應付的了千斤之力。

需要指出的是,練慣用的兵器適當的加重沒錯,但手感不能與真實兵器相差太多,過重同樣不可取,因為這樣很可能會練出不規範的攻防動作,不規範的動作比起規範的動作自然要花費更大的幅度,花費多於的動作,比起規範的動作自然是慢速而又低效的,造成的結果就是自己的攻防動作幅度變大,拖泥帶水,攻擊與方守反擊的速度也自然就會變慢,越是這樣就越容易讓對手判斷自己的出招,越有利於讓對手來抓住自己的空擋和有利於對手自身的時機。不標準的攻防動作如果比喻為徒手搏擊的話,那就好比徒手搏擊中的 大力王八拳。

所以說,系統的史實兵器練習不但是在練習駕馭兵器時的力量,更是在練慣用正確的發力技巧來駕馭兵器,最終使得發力動作快速而又高效,更好的駕馭兵器。

另外,對於國術而言,在以上的基礎之上,進行傳統拳術的訓練也必不可少。因為傳統拳術的發力方式與上述所說的,使用冷兵器的發力方式基本相通,而且除了可以進一步體會發力之外,傳統拳術中的功力練習對提升一個人的「內力」有著極大的幫助。

不論兵器還是徒手格鬥,光練習基本功還不夠,全接觸對抗訓練更加重要,全接觸對抗不同於講手拆招和隨便比劃幾下的切磋,更不同於套路演武,而是像綜合格鬥那樣,全速全力擊打,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隨意地出招,隨意使用任何一個技巧。

基本功再好,實戰對抗經歷為0的武者,水平甚至還不如打過架的小混混,因為與只練基本功的武者相比小混混是具備對抗經驗的人。但如果基本功好的武者打過兩到三次對抗,那麼幹掉一個靠欺負手無寸鐵的常人而身經百戰的小混混顯然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全接觸對抗訓練第一是練習實戰中的距離感,這是最最重要的根本,第二是在此基礎之上,練習對隨機距離,隨機方向的隨機技巧的出招進行攻防應對,以練習在基本功練習環節學得的技巧如何正確運用於實戰,第三是練習虛實出招,以及如何判斷和應對對手的虛實出招,以上這些都是在講手喂招訓練中所練習不到的。

冷兵器實戰格鬥的全接觸對抗訓練環節,採用的規則必須開放,對抗兵器的手感要儘可能貼近史實兵器,記點方式必須符合實戰情況,既要反對為了搶先得點而不計發生互中之後中招後果的技巧,也要反對喪失作戰能力部位為擊中卻仍然堅持攻擊對方的技巧。這樣才能起到完全模擬實戰的作用。

總之,冷兵器實戰格鬥在訓練方面,一定的實戰對抗經驗是根基,而基本功則意味著一位武者最大的提高空間,頻繁的實戰對抗和對戰後的思考是加上對新技術的學習是挖掘和提高一位武者實戰水平的唯一手段。


一開始是喜歡刀,想學怎麼去用刀,而刃長超過20cm的刀在日常生活中難得見到,所以玩的都是短刀,從此走上了捅人爛仔的道路。。。從剛開始練習泰拳到現在也有三年了,中間斷過一年多沒訓練,現在差不多是從頭開始學。。。

就短刀來說,刀劍棍棒都是手腳的延伸,感覺徒手技術和用短刀沒啥太多差別:1.距離感差不了太多

2.徒手的步伐能和持短刀的步伐完美銜接

3.在對方進攻之前都能通過肩膀、胯部的變化識破對手要做啥動作

ps:附上裝備圖一張


謝邀

我覺得男人對於武器的喜愛是銘刻在DNA之中的,很少有男生像女生一樣對所有武器毫無興趣,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興趣,只是區別在於興趣大小和喜歡什麼樣的武器。有的人喜歡刀劍有的人喜歡槍械有的人喜歡坦克艦船,但無論如何,我還沒有見過對任何武器都表示毫無興趣的男生。這樣的女生倒是多了去了。我就是喜歡冷兵器的那一類人。

打小就喜歡舞刀弄劍,但是小時候自然是沒有什麼條件玩真刀,甚至於木刀都沒有,頂多拿個木棍瞎玩,聽聞小盆友誰誰家裡家長還給他削個木劍,那會都羨慕的不得了。一把鉛筆刀我都能玩半天,經常把手割的都是血口子。後來再大點,玩短刀匕首,然後就發現甭管對方塊頭多大,手裡多把小刀就能拉近很大的體重劣勢。徒手去打比自己高半個頭,人高馬大的孩子,大多是自取其辱。但是一亮刀,結果就不一樣了。從此對徒手搏擊的興緻就不大了。

後來接觸武術,倒是也沒有想很多,根本沒指望學功夫打誰,那會打架已經罕遇敵手,真有本事的一般也犯不著跟人街上打群架去,一般愛好打架的人里,我基本上也很少吃大虧了。習武只是為了滿足一下兒時的嚮往。對徒手套路興緻也不大,學要學習的都是器械套路。當思就真的只是當個愛好在玩。

直到09年,出現了一起比較大的治安事件。這邊玩冷兵器的,有一多半都是那年以後開始玩的。然後感覺這東西不能丟,但是想找人對抗並不容易。只是加強了練習,數年後,才找到願意一起對抗的人。可以說這幾年沒人對抗專心練習給我打了不小的基礎,如果當時就開始直接對抗,或許走的還不會這麼遠。努力練習基本功打好基礎以後再去進行對抗的話,其實會效果更好。這是我想對廣大兵擊愛好者說的。

兵擊和搏擊感受上最大的差異就是徒手搏擊對先天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所有的搏擊運動員也都是千挑萬選出來有先天優勢的好苗子進行培養的。並且現代搏擊是按公斤級稱體重來進行比賽的,他們面對的都是身高體重跟自己相近的對手。所以訓練模式是可以很規範的,挑選身體素質好的苗子,對抗同級別的對手,都是按照規則打。那麼用一樣的訓練方法訓練毫無問題。但是傳武出現的目的不是為了比賽,是為了防身。那麼現代搏擊可以說你這種條件不適合學搏擊,去好好讀書以後當個律師或者醫生吧。但是傳統武術不能說你這麼瘦小,還體弱多病,就別想著防身了,自己去死吧,人生重來算了。

所以傳統武術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徒弟每個都不一樣,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悟最適合自己的技法。從小體弱多病怕養不活送去習武結果成為一代宗師的人也不少。而徒手打兵器顯然是極度吃虧的,所以傳統武術大多都要再學幾樣器械。這樣即便身材瘦小的人,在有武器的情況下擊敗身材高大的人也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徒手搏擊一力降十會,但是兵擊中力量大已經不足以成為決定性的優勢了。我覺得這也是兵擊的魅力所在。在經過艱辛的訓練後,你完全可以擊敗身體先天條件比自己好很多的大塊頭。

------------------------------------------前排廣告位-----------------------------------------------

合作媒體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活動門檻不高,加之以前就對冷兵器感興趣。


早年學徒手搏擊,後來轉傳武,發現練好傳武需要器械對戰的理念,於是學擊劍,然後發現擊劍不能很好體現各派傳武的核心,於是開始搞異種兵器對戰。

數年後,終於明白了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道理。


_(:з」∠)_

學武術不能打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然後我學的武術主要都是講器械的

然後就這樣了|?ω?`)

器械和徒手的差別啊……因為我徒手以前學的是太極現在學的是柔術和合氣道。講的都是貼著對方揉來揉去。

器械的話,以前學苗刀和現在學劍術強調的都是從遠距離打入的攻防?(技藝不精,個人愚見)


就這徒手練了一下兵器,但是沒對戰過總覺得怪怪的,於是就在他人慫恿下走上兵擊之路嗯。

兵擊和搏擊在感受上的差異。。。兵擊感覺更重策略性和技術。。。搏擊可以互相換拳,但是兵擊是沒法互相換刀的。。。


從小就喜歡兵器了

貌似4,5歲就纏著我爸媽給我買玩具刀劍了 還都打斷了哈哈哈

小學四年級暑假 我的堂哥給我削了一把竹片劍(雖然後來因為打鬧都被我爺爺折了ORZ)

後來在練跆拳道時 因為教練 又第一次接觸了太極劍 和日本刀

一直都對刀劍類武器有著十足的熱愛

後來 我就想著入一把自己的刀/劍

於是著 入了人生第一把刀

一把日本打刀

在看刀劍的時候 又萌生出了我也要會用它的想法

然後,就自己在網上找刀法劍譜的資料 視頻

經人介紹 知道了HEMA 虎賁騎士團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兵擊的

在看了不少視頻後 我決定 我也要加入兵擊

當時,我最中意的武器的是歐洲長劍

一直在看的資料 也多是長劍的資料 (現在也是在用也只會用長劍2333 )

自己也照著裡面的內容 開始自己瞎摸索

後來考上大學 來了湖南長沙 加入了湖南湘軍傭兵團 正式開始了對練 和各種各樣的人認識了 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很高興能認識他們 也覺得自己很幸運

我要打兵擊打到自己老到再也打不動為止233399

目前在鑽研如何讓自己能更進一步


為了約的一手好架


喜歡中世紀騎士文化,再加上我的宗教信仰,自然就走上了兵擊的道路。


綠色和平……

是我堅持的原因。

日俄戰爭實錄……

是我感興趣的來源…

怕流血,不怕死人,所以其它的都丟了,也沒怎麼學。現在就練一個,刺刀。

不過還是想要移動靶對抗,雖然平時不需要。


我是因為迷上了龍族的楚子航,而擅長劍道的楚子航讓我對劍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學長帶著我進入了劍道的大門。從此,學校6點操場出現了一個不停揮劍的孤獨而倔強的少年


本來是想綁著自己鍛煉,後來發現很有意思,可以滿足本人愛琢磨的癖好。


嘖,看來像我這種從兵擊之路叛逃的,不多啊……


推薦閱讀:

一個有短兵器的青壯年與格鬥技巧豐富熟練的人誰更有優勢?
練格鬥有什麼用?
感覺詠春的步伐轉換騰挪不是很方便,是功夫不到家,還是實戰技巧沒學?
射來的箭可以挑開嗎?
請簡單談談羅馬武術?

TAG:搏擊項目 | 武術 | 冷兵器 | 真實格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