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地牌照快車專車的封殺,是否會導致黑車回暖,監管反而更難?

多地都出台了「X 人 X 車」政策,一些平台也停止對外地車派單,這是否促成了黑車回暖?最近在馬路上看到的黑車越來越多了。


增加: 同志們,公共出行這個行業十分特殊,完全是底層人民服務於底層人民(特別是計程車和快車,刨去豪車這種特殊形式),完全應該用各種方式降低成本,任何形式的壟斷和限制進入都無異於在老百姓頭上吸血。這就需要引進新的服務方增加供給。當然應該規範化、應該監管,但這不等於收取高昂的份子錢。

計程車的份子錢佔了總收入的一半左右,而且是旱澇保交!滴滴呢,20%,而且是多跑多交少跑少交! 不管北方還是南方的計程車,每次坐車都會和師傅們聊天,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一樣的。根據比較老的記憶,大概12、13年,北京和廈門一個月一輛車要交6000-8000。深圳更高。

黑車真的黑嗎?黑車的黑是誰說的?在很多剛建好的大學城,如果沒有黑車,那些學生的四年會過得非常非常辛苦,你不知道我和我的同學們多感謝黑車。

只有市場供給不足的時候才有「黑車」啊,同志們。

有稅收、牌照,損害了供給者剩餘才會造成供給不足啊,同志們,拎拎清楚好伐?

只有上了計程車的牌照才不黑?那計程車公司又對計程車進行了哪些監管?要不是計程車公司高昂的份子錢,需要很高的業務量來支撐,很多地方早就有合法的計程車普及了。

經常去稍微偏一點的地方,計程車就要額外加價50,否則不去。一個計程車牌照炒到五十萬,每個月的份子錢佔總收入了一半以上。相比滴滴的份額,這才是赤裸裸的剝削,你說是滴滴黑,還是計程車黑,還是計程車司機頭頂上面的人黑?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你們的立場是廣大老百姓的立場嗎?出租、滴滴、黑車,每多一種選擇,就是增加這個行業的競爭,降低這個產品的價格,受益的是廣大民眾。怎麼我看到有的回答替壟斷者站台呢?

別忘了,政府的前身是匪徒,稅收的前身是保護費。除了房地產,還有很多行業人為的造成供給不足,以收取壟斷利潤,比如計程車。

要鼓勵滴滴的出現,並且要有更多的滴滴出現,對廣大民眾才是有好處的。出租、滴滴現在的問題,根本原因是競爭者還不夠多。你們千萬別讓人當槍使了,回到以前排隊打計程車的日子,哭都沒用。


可以這麼說,你至今為止打過的每一輛滴滴都是黑車。


謝邀。如果說某些司機脫了專車快車的外衣,就會變成黑車的話。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專車快車實質上是給黑車提供了「合法」的外衣?

更進一步的去思考。一個黑車司機,把他的黑車掛上滴滴優步這樣的平台,需要經過哪些「合法化」的流程?如果沒有的話,那麼憑什麼說只要上了滴滴優步這個平台,就不是「黑車」了?定義一個司機是不是合法運營,究竟是政府的許可權,還是平台的許可權?

有一種合法,叫做優步滴滴覺得你合法。

至於監管,請問優步或者滴滴,到底對司機進行了哪些監管?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優步當年可是披著高大上的外衣,正面懟過幾個監管部門的。這樣一些公然抵抗監管的機構,現在要論證他們對監管有積極作用,是不是難度太大了?


被邀請回答,心裡有個觀點不吐不快。

滴滴這家公司非常極其的無恥。

先說說當年為了避開非法營運這個問題,他們是怎麼說的,共享經濟,多餘的利用起來。

主要業務量都是專職做的好意思說共享經濟?!

如果一直這麼堅持宣傳也就算了,現在呢,動不動就是和計程車比,什麼春節期間打不到車啊,滴滴沒有了黑車變多啊,儼然把自己當做公共交通組成部分而自居。當要求本地牌照的時候又是怎麼說的,說外地司機賴以謀生的工作沒有了,共享經濟廢物利用什麼時候變工作了?!

以上都是歷史問題,算了不說了。就說經濟問題,滴滴就是標準的惡性競爭。

先貼一段惡性競爭的百度百科: 公司運用遠低於行業平均價格甚至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或使用非商業不正當手段來獲取市場份額的競爭方式。容易出現惡性競爭的行業多是進入門檻低、生產企業眾多、行業集中度不強同時需求又巨大的行業。

感覺每句都打在臉上。

互聯網企業燒錢搞規模已經不是新聞了,也有些確實是前期投入較大,所以需要把錢提到早期來用的案例,但滴滴是嗎?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業務能自己賺錢的企業才是良心企業,業務虧錢的企業,就是在破壞市場。

比如賣包子,包子成本5角,賣1塊的才是好企業,那是確實想掙錢,你要提高會不斷提升自己的企業。而那些賣5角的,就是要把其他賣包子的都虧死,然後通過降低自己質量(比如用病豬肉),拉低整個行業標準,從而達到盈利的企業。或者他們就是逼著想正正噹噹賣包子的收購自己,他們也能坐地起價。賣1塊的,是想賣包子也想掙錢的企業,而賣5角的,只想掙錢,並不想賣包子。

滴滴做到頭又能如何,不就是有互聯網撮合交易的計程車么?怎麼做到比計程車便宜?降低服務質量:不用車輛有營運資質;駕駛員只要有駕照過實習期就行;沒有乘客意外險;拒載、吞沒乘客財務無法處理;黑車還是黑車,發生猥褻、搶劫或其他事件也無法賠償。而且當滴滴越來越和計程車重合的時候,計程車的服務也只能向滴滴看齊,要不計程車沒有活路。這時候你還想要計程車的服務,沒有了。這不是破壞市場是什麼?

面向客戶的服務,新事物總是做的很好,因為這樣才能站住;但新事物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品控,這些並不直接面向消費者,有問題了市場反應也比較慢,掌握輿論又能大事化小。

而且,即使滴滴的服務已經這麼差了,還是無法盈利,所以還有一招絕招,流動的從業人員,一波波的從業人員就像韭菜一樣,割完一茬又一茬。滴滴賺的錢的大頭,就是從這一茬茬人上剝削下來的。我們把滴滴看作公司,把司機看作員工的話,就是這樣的:做這家公司的員工幾乎沒有準入門檻,誰都能做,做了這家公司先要給公司創造效益,公司再從盈利里給你提成,沒有職業發展,沒有職工福利,隨著年紀增大工作能力的衰退,賺錢只會越來越少。你覺得有多少職工願意長久地做?但公司也不會缺人,因為沒有準入門檻,但你覺得服務會有多少保證?

沒有準入門檻,現在還看不出差在哪裡,等時間長了,沒有準入門檻的地方,慢慢就只能比爛,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只有能接受更低收入的人能做,服務會越來越差(為什麼突然有種奮鬥逼既視感,突然覺得奮鬥逼也是一種劣幣啊,哈哈)。

滴滴也是一枚劣幣。

以前想的挺清楚,但今天說了半天,覺得自己語無倫次,大家也就將就著看吧。哈哈。

知乎上也許還是說事例管用,那我還是不用論述了,自己論述水平又差。

說說我的生活吧,坐標魔都,魔都的計程車有口皆碑,一個是收入過得去,一個是計程車公司管理嚴,拒載投訴很有用,車上掉東西,司機都送回來的(當然要付過來車費)。但滴滴出現了之後呢,拒載開始普遍起來,而且理由很充足,我滴滴接單了。而且計程車收入的降低,滴滴明明違法卻計程車公司無法取締它的結果導致,計程車公司無法像以前那樣硬氣地處罰司機了。

還有在很多煽情軟文里的那些靠滴滴養家糊口的人們(這些人倒是真實的),這些人原來不會來上海的,現在被滴滴騙到了上海,卻成為了滴滴和政府談判的籌碼。而且我剛才說過,這些人就是被滴滴剝削的,這些沒有任何員工保障的員工,就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滴滴不像想像中能賺錢,又沒有別的謀生手段,不去違法亂紀就是慢慢在滴滴和政策里被熬死,幾年過後就發現,雖說每月有收入,但等到當年借錢買的車的錢被還清,自己還是身無分文,帶著自己借錢買的車,白給滴滴打幾年工。

現在本地車牌的規定一來,這些人就只能做黑車了,只是,原本這些人都不會來上海的。大概從這個角度來看,黑車確實變多了吧。

現在,如果沒有滴滴,你發現路上打不到車,計程車還拒載,黑車變多,治安環境變差;

但當初,如果沒有滴滴,你會發現路上車不多但打得到,計程車不敢拒載,黑車在管理下正在越來越少。

這就是破壞市場的罪惡,明明是它的出現造成的這些問題,它卻好像成為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你什麼時候產生了用打車軟體的車不是黑車的幻覺?

只是他們背靠資本主義財團TG一開始不願意管而已,現在出台規定,意思就是TG要弄死你他媽的不聽話的財團。


個人認為

封殺外地牌照快車專車,從數量上對專車快車市場起到了限制作用

使快車專車市場更便於管理

管理好轉,會提升快車專車的市場認可度,吸引更多消費者

從而擠壓了黑車市場

不排除有人專門為了開專車買了外地牌照的車子,制度修改後使這批人失去了一個經營機會

但是這批人並不會全部轉移到黑車市場

因為他們當初選擇快車市場本身就是為了不去承擔開黑車的風險

客觀說,黑車市場仍然會出現一定幅度的增長

但是連專車市場都因為外地牌照車輛的進入而導致管理難度增加,從而損失了部分用戶

更遑論黑車市場里的外地牌照黑車了

經營空間的縮水,勢必會使黑車市場逐步縮小

因此

個人認為

封殺外地牌照快車專車,在長遠角度上不僅不會導致黑車回暖,還會強有力地衝擊黑車市場,從而使車輛運營監管難度大幅度下降。


不會。因為黑車被共享單車打垮了。尤其是在春季夏季。


兄弟,外地車牌才是黑車好么。。。雖然黑車的定義有很多種,但外地車牌在本地接活兒,於情於理都是黑車。封殺外地車跑活兒,本身可以理解成對黑車的一種治理。

至於外溢效應,我覺得還好,至少在北京市區,我說的是真正的市區,還是鮮見純粹的黑車的(不走網約車平台,車上掛燈籠那種)。


謝邀

上海的封殺都是假的,牌照第一個中文字改一下,照樣接單。


兩派網友都消停吧。我從來沒見過靠是非決定的社會秩序。社會秩序從來都是博弈決定的。然後秩序產生價值觀,價值觀判斷是非。

所以討論網約車,黑不黑,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只要討論它是否有利於經濟發展,是否安全。


有需求就有市場,只能這麼說……


謝邀

不單網約車這一個事件,在國家政策對市場的干預上,相信能看到的類似事件已經非常多了,在一些規章制度的設定上,有時會忽略一些調研的過程,就成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態,根源的問題沒有解決最終還是會以其他方式爆發,限制了網約車的牌照,出行的需求沒有滿足,黑車的市場就回暖了,房地產,教育,醫療,養老這樣的政策干預導致的一些社會問題,其實要去挖能挖到不少,網約車這樣的限制措施已經比上面說的幾個項目小了很多了,網約車的干預表明一些政策對市場的干預正在越來越細緻化,這點我個人認為不是什麼好事。其實政府更多應該把重心放在建立公平環境上,讓市場實現相對自由的競爭狀態,就拿網約車的事件來說,限制了牌照後勢必會創造之前已經快被網約車吞噬的黑車的生存空間,限制牌照是為了減少擁堵和減少外地牌照車的不安全因素,卻增加了黑車和人們開私家車的幾率,期望的結果沒達成,卻把原來的老問題揪出來了。當然這是表面上能看的到的,是否希望通過打擊網約車來給自己的親生兒子換條財路當老百姓的就無法知道了。


謝邀。

不知道其他城市的情況怎麼樣,北京除了長安街和二環路以外,幾乎見不到交警的身影。這導致了那些闖綠燈的、逆行的、亂調頭的、違章停車的、非法載客的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黑車的肆意泛濫。

都說黑車難管,取證困難,那黑摩的總好管吧,扣車罰款關拘留,這些本該成為管理常態的手段,現在反而成了正面宣傳的典型案例,見:「抓」黑摩的。如果長期採取這樣的高壓態勢,用不著小黃車們來趕走黑摩的吧。

黑車,也是一樣,只要想管,就能管。

關鍵看,想不想。


單純作為一個用戶,我覺得滴滴給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原來計程車挑客、拒載、隨意拼車還少嗎,原來黑車發生各種刑事案件還少嗎,滴滴雖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它很多時候還是順應消費者的訴求去改進的。在各種限制政策出來後我打車變得很麻煩,在沒有地鐵的地方我甚至不敢再去了因為我怕有去無回,沒法打到車。最後滴滴公司既能順應國家政策也能方便群眾。


一個只出平台運營成本,司機乘客兩頭搜刮的所謂的互聯網公司。。。出行產品的核心是車輛和駕駛員,這兩個都不是滴滴自己的,他如何做大做強?

絕對會倒閉~


之前你感覺黑車少,是因為黑車註冊了個專車,你不把這些黑車當黑車罷了。

專車不許開了,這些「專車」就變回了黑車。

開黑車的人,開的黑車,可和前面大家喜歡的「專車」是一樣一樣的哦。


說的好像滴滴優步不是黑車一樣。

本質上滴滴優步都不是營運車輛,不具備營運屬性(未納入統一監管、未納稅、未繳納相應保險、甚至駕駛員無犯罪證明都不能保障),只是遊走在法律邊界而已。


嚴格執行後,和滴滴沒監管政策時相比…肯定會增加…尤其是大城市郊區這種根本沒計程車的地方…

和有滴滴之前?那肯定少多啦…能打到滴滴的時候,誰搭黑車…


謝邀,我覺得滴滴的客戶需要的包括低價和方便兩大要素,而目前滴滴還有人坐說明方便佔了更重要的作用。網約車方便這個因素在用戶心裡的作用應該是大於黑車的便宜的。另外話說回來,黑車很多時候由於缺乏監管,隨意定價,以及繞路等問題,反而會單價更高。所以我覺得結論是網約車受到重創,黑車繼續半死不活,二者互相影響不是很大


現在你覺得趕走老龍的新龍沒有帶來什麼改變了?

當年跟著收錢的酒館詩人的節奏,在王都合唱老龍不是東西,新龍互聯思維的那幫金魚呢?


任何有關社會公眾的決定,都會像是一把雙刃劍。

對於外地牌照快車專車的封殺,對於網約車管理這一塊來說,絕對是有利於建立更好的網約車秩序,方便統一規範管理,也是對乘坐網約車公民的一種負責,尤其是在一線城市。

網約車限外牌照,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市民出行乘車的需求,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確實會滋生黑車市場回暖的局面。不過,黑車存在的原因並非只是網約車限外牌照,還與當地市民的出行安全意識;當地政府機關的管理模式和決心有關。

網約車牌照限外,對於網約車秩序的維護是可以看得到的好處。而對於黑車市場的回暖,只是一個可能的因素,但是,解決黑車市場的問題,我們卻可以從社會的很多方面入手。所以說,對外地牌照快車專車的封殺,從管理的決策面來講,是一件正確的事!


推薦閱讀:

馬云為什麼此刻拋出打車軟體「應該坐下來喝杯茶」的建議?
有那麼多打車軟體,如何使用最合理省錢?
為什麼政策上存在許多有風險的灰色地帶,BAT 仍然義無反顧地殺進移動商務用車市場?
如何評價Uber在其APP中新增的內置客服功能?
首汽約車的競爭力如何?運營方式與現有的打車類應用有何不同?

TAG:黑車 | 滴滴出行 | 出行O2O |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