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死後在墓碑上寫「漢故征西將軍曹候之墓」而不寫「魏王之墓」?他內心還是嚮往做一個治世能臣?


劉邦說,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朱元璋說,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馬雲說,我這輩子最失敗的就是創立阿里巴巴。

他說,我也不是謙虛,

牛人們花樣裝逼,偏偏有不長眼的當真了……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出自曹操的述志令,也就是讓縣自明本志令

這個文章寫於建安15年

曹操建安21年封的魏王

他是怎麼把六年後的逼給裝了的?

@小東


人的心態和野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是會變的。

也許曹操臨死前才意識到,我為什麼已經走到今天這步了?

曹操是大宦官的養子的孩子,他爹就是個暴發戶。

同樣劉備這個漢室宗親就是個從事賤業(賣草鞋)的遊俠兒;孫權就是個基層軍官的二兒子。

是那個時代給了他們這個機會,恰好他們把握住了。

曹操年輕的時候,鮮卑、西羌年年不消停。漢靈帝組織過一次大規模鮮卑遠征軍,結果被血虐了;涼州最亂的時候,朝廷甚至有放棄涼州的聲音。

那個時候的曹操一定把漢征西將軍當做自己一生的最求吧?

靈帝駕崩,董卓入京,十八路諸侯討董甚至官渡之戰之前曹操應該也沒有稱帝的野心吧。「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沮授給袁紹的建議,曹操迎獻帝的早期的政治意圖是「奉天子以討不臣。」

後來官渡贏了,袁紹病死了,袁家不團結,河北亂了。我想曹操的心態是劫後餘生吧。

身居領導者的地位,好多事就不是你說的算了的了。

河北亂了,我把河北拿下吧?有個自稱漢室宗親的野心家總想搞我,我逼死他吧?劉表死了,荊州也要亂我拿下荊州吧?江東人要搞事我得給他們點教訓。

再回頭一看,我靠,我這就要統一華夏了?我現在放權給皇帝?開什麼玩笑?這皇帝本來就想搞我覺得我礙眼,跟著我的員工和他們的家族怎麼辦?我的妻子孩子怎麼辦?我只能一點一點往上爬了,是我自己的野心也好,是被逼無奈也好。我稱帝是必須的了。

赤壁我輸了,漢中我也丟了,合肥我差點丟了。我稱帝的路看來還得再走一段時間啊。

好吧,我老了,我要死了。想我這樣的人竟然能善終,真不容易。看著自己那個野心勃勃的兒子和他身後的勢力,我知道他們要幹什麼。算了,我終於能歇歇了。我想起了那些被我幹掉的野心家們,那些被我殺死的政敵們,想起了我年輕時候的志願。

我到底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文末有彩蛋:《曹操的套路 ——無功不受祿的人臣典範》

曹操一直只是想當一個臣子?好吧,看看這條怎麼洗...

(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五月,作泮宮。六月,以軍師華歆為御史大夫。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曹操外姓稱公稱王就已經夠了,還來個天子旌旗。

我記得西漢梁孝王劉武因竇太后專寵得賜天子旌旗——最後梁孝王還打算繼漢景帝之位,幸好病死未果。

黃遵憲曾言:「至漢朝梁孝王 ,王出稱警,入稱蹕,降天子一等焉。」

人家劉武好歹是劉氏王族,你曹操一個外姓大臣,憑什麼敢接受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你說曹操到死沒打算當皇帝?都從魏公到魏王了,他不想當?我是不信的——他要是滅了劉備,鐵定稱帝了。

當年司馬昭伐蜀,稍微有點戰績就稱公了,滅了蜀就晉王了——曹操收了張魯為何急著跑回去,不就是因為要當魏王了么(?ω?)

什麼?你說天子旌旗是漢獻帝主動賜予曹操的?曹操是不敢違抗君命?請允許我在這呵呵一下(●—●)

——————————————————————————————

彩蛋:《曹操的套路 ——無功不受祿的人臣典範》

十五年冬十二月,曹操下《讓縣自明本志令》,內言: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

魏書曰:庚辰,天子報:減戶五千,分所讓三縣萬五千封三子,植為平原侯,據為范陽侯,豹為饒陽侯,食邑各五千戶。

(曹操讓出兩萬戶,又給兒子們弄到一萬五千戶加一個副丞相,賺了)

十六年秋七月,公西征…公乃與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

冬十月,軍自長安北征楊秋,圍安定。秋降,復其爵位,使留撫其民人。

十七年春正月,公還鄴。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曹操大破馬超韓遂等人,回來後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冬十月,公征孫權。

十八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詔書並十四州,復為九州。夏四月,至鄴。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

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廟。天子聘公三女為貴人,少者待年於國。

(曹操征孫權,雖然其實沒多大功績,回來後復九州,稱魏公,並把三個女兒嫁給了獻帝,女兒里年輕的先在家待著)

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討超,梟其妻子,超奔漢中。

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曹操將馬超趕進漢中,天子說,以後你的魏公比王都大,這已經是要稱王的節奏了啊)

秋七月,公征孫權。

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公自合肥還。

十一月,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雲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醜惡,發聞,後廢黜死,兄弟皆伏法。

十二月,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頭,宮殿設鍾虡。

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為皇后。

(曹操再次征孫權,無功而返。西北屠枹罕,朝中殺伏後。獻帝老婆死了,還得給曹操置旄頭,宮殿設鍾虡,接著立曹節為皇后)

三月,公西征張魯。

七月,公至陽平…大破之,斬其將楊任,進攻韂,韂等夜遁,魯潰奔巴

中。公軍入南鄭,盡得魯府庫珍寶。巴、漢皆降。

十一月,魯自巴中將其餘觿降。封魯及五子皆為列侯。劉備襲劉璋,取益州,遂據巴中;遣張合擊之。

十二月,公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

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三月壬寅,公親耕籍田。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

(收了張魯,得隴不望蜀,只因為回來先耕田與民同樂,然後稱魏王)

冬十月,治兵,遂征孫權,十一月至譙。

二十二年春正月,王軍居巢,二月,進軍屯江西郝溪。權在濡須口築城拒守,遂逼攻之,權退走。三月,王引軍還,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五月,作泮宮。六月,以軍師華歆為御史大夫。

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又征孫權,相持不下,不過孫權呵呵的退走了。曹操回來,獻帝讓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曹丕為魏太子。

——————————————————————————————————

然後有人告訴我,曹操不想稱帝?那只是時候沒到,功績未成,你讓他滅了劉備試試?

(其實剿滅關羽的功績也很可以,可惜關羽死了沒幾天,曹操也歸西了,來不及搞動作)

見曹操已經加官進爵位極人臣,如今又滅了關羽。

獻帝表示:老曹啊,我已經沒啥能賜給您的了,要不這個皇位禪讓給您吧!

曹操:這怎麼可以呢?

獻帝:您還跟我客氣個啥子?

如此三次。

曹操: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獻帝:我去收拾收拾。


謝謝邀請。 最高贊答案是在抖機靈么?

更新: 我才看明白題目,但是題主問得就是錯的啊,曹操墓裡面的東西都是魏武王啊?!我想是指曹操自述《讓縣自明本志令》裡面說的吧。我下面寫的答案是針對曹操為什麼這麼說。

----------

自漢高祖殺白馬盟誓以來,漢家異姓不封王,中間短暫的有過諸呂的僭越,後來也被斬草除根了。所以侯就是人臣的最高爵位。無論是有大功者如衛青、霍去病,還是權勢滔天能夠毒殺皇帝的梁冀,爵位都是侯而已。再立功怎麼辦,就把兒子孫子也封侯,但是自己是不會再高了。

別說王了,就是曹操後來當的那個魏公,其實就已經很不正常了,公者賓於漢,已經是獨立於漢朝,有自己的封地和政府微型政權了,一般就是給前朝的鳳子龍孫傳承社稷的保留地。

曹操之前,普通人(非前朝血統,非宗室)封公的就只有王莽和王家宗族了,這個人……不用解釋吧。

所以如果自己說自己要當王,在漢朝本身就是有不臣之心的意思啊。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說的是自己年輕的志向,在曹操的時代,意氣風發的年輕官二代,想要在邊疆立功封侯,這基本上就是人生的頂點了。也是當時在曹操所屬的這一批小團體裡面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東漢重邊功,這也是為什麼王夫之說「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的原因之一。


曹操墓不是已經被挖出來了?

出土了 魏武王專用顱骨。。。。。錯了,魏武王常用慰項石。

-----

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一詞出自《讓縣自明本志令》,寫於建安十五年。

當時,赤壁之戰剛結束,曹操還沒有加封魏公。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說的不過是當年的理想罷了。

孤聞介推之避晉封,申胥之逃楚賞,未嘗不舍書而嘆,有以自省也。奉國威靈,仗鉞征伐,推弱以克強,處小而禽大。意之所圖,動無違事,心之所慮,何向不濟,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謂天助漢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這才是他的真實表達。


哪有人的心態和心情是一成不變的,是石頭雕的心,是編好的機器程序嗎?

我倒相信曹操當時說這話是發自內心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路歷程和發展變化,誰心裡還沒曾經有過情懷?誰還沒曾經有過大義?不過當時的一片忠肝義膽清心善腸,未必在將來時局變化之後,不變成我家天下。

翻翻民國以來的,我共建國以來的歷史,還不明白嗎?

另外不友善一下,強行膜哈,真是很難看。


田餘慶先生說,曹操是一個把皇袍當襯衫,穿在裡面的人。


我實在是不想吐槽

答主你看明白《讓縣自明本志令》么?

「漢故征西將軍曹候之墓」這是曹操最初的理想

他當年就是個普通軍官,自然是想做一個揮斥方遒的大將軍有問題?

後來發現天下大亂,阿貓阿狗都敢稱王稱帝

憑啥老曹就不能有點其他想法?

人都是會變的

能有幾個腦後有反骨的野心家天天想著天下大亂然後自己做皇帝?

在座的各位loser有這種想法么?

大家一樣想著老婆還熱炕頭


早年曹操是心向大漢的,這點看過三國志的應該異議不大。但他知道自己回不了頭了,董昭說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那麼」有今日之功」的周亞夫結果還算好的,霍光呢?況且你政治血債都還了嗎?不建魏國的下場嘛,死了的挫骨揚灰,活著的變成死的挫骨揚灰。


「文若啊。。這一路走來,真是謝謝你了」

「現在,人人都以為是我殺了你」

「奉孝走了,你也走了」

「誰還能阻止他們讓我稱帝啊。。。」

----------------------------------------------------------------------

曹操從來沒有想過稱帝

一是沒必要,權利頂端的人不一定要當總統,二是祖宗不行,所以曹丕硬生生把祖先顓頊改到黃帝,三是避嫌

真正想讓曹操稱帝的是他的謀臣悍將們

最高答案的文筆也能高贊,只能顯示出貴乎用戶也是越來越浮躁了


生前不稱帝,死後稱帝不是自毀名聲嘛。


不知有多少人看錯了他,他也不怕被人看錯。千年以來,他仍然是他。


當初只想當征西將軍,可環境變了,野心也長出來了。臨死回首,丫的劉備,孫權尚未收拾,哎嘆數聲,想想,「要是子孫牛,皇帝跑不了,要是渣渣,被剝奪帝號,多丟臉啊!為千秋計,現在還是低調點吧。」


這問題提的有問題,曹操是曾經希望死後墓上刻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但是他死的時候是魏王,理論上還是要刻漢故魏武王。他年輕的時候不能說開始就沖著稱王稱帝去的,也是有匡扶漢室的心思,後來逐漸野心膨脹,如果他長壽的話,稱帝也不是沒有可能。


寫魏王就不是臣了?


無論曹操是不能稱帝,還是本不願稱帝,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我個人認為:當最後的結果已成定局,人們往往傾向於把結局合理化,並歸因於對自己最有利的解釋,從而實現自己跟自己命運的和解。

而和解的方式,無非就是歸因於外,或是歸因於內。 我們仔細權衡這兩個選擇對曹操的利弊:

選擇歸因於外,則意味著:

1. 自己奮鬥了一輩子的事業,離稱帝一步之遙而功敗垂成,big loser!

2. 坐實了別人罵了他一輩子主要罵名:篡位奸臣!

選擇歸因於內,則意味著:

1. 自小立志於此,高風亮節一輩子,自己求仁得仁,人生立功立德二不朽,excited!

2. 罵名更是小人之心,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哼,你們都是想搞大新聞!

利弊如此明顯,傻子才不選後者。誰願意沒偷到腥還惹一身騷?誰願意自己給自己貼上小人,壞人的標籤?誰願意自己一輩子白忙活?

不信,你看看演義里的周公瑾,到死還在怨老天「既生瑜,何生亮」,好像都是命運的捉弄,壓根沒自己什麼毛病。


我記得有一年GQ評選男人最性感職業,寡頭排名倒數第一…


我本無心求富貴,誰知富貴迫人來


因為這是詩人魏武帝的浪漫啊。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我並不否認少年曹操是公忠體國的忠臣,但是當他慢慢發現在這個亂世中每個人都各懷私心,而與漢室關係最淺的自己卻是最想拯救這個王朝的人時,那個少年曹操就已經死了。

即使寫下了「白骨露於野」這樣的詩,魏武帝不還是從早年的徐州屠到了晚年的宛城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司馬防?
三國中潁川系的士族,特別是兩大家陳家和荀家究竟對三國進程有多大的影響?
郭嘉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大致該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在正史中,張遼的個人戰力和領兵能力分別能排多少,綜合起來能排多少?
張遼的武力和智謀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水平?

TAG:三國 | 曹操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