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音樂的古典(Classical)時期在18世紀,而不像繪畫或者建築在15-16世紀?

文藝復興時的音樂聽起來總是不太像那個時期的繪畫和建築風格


繪畫,建築及其他學科的古典指的是古希臘古羅馬,而音樂里不可能有這種古典,因為古希臘古羅馬的音樂基本上沒有流傳下來,沒有作為古典的價值。但是繪畫、建築領域在18世紀後期也出現了新古典主義思潮,與音樂的古典風格屬於同一時期,兩者是有相互影響的。

所謂音樂的發展比其他藝術滯後,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在同樣的時空內,各種藝術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而不像科學技術可以有先後之分。


我認為這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樂器製造技術。二是美學與哲學發展的水平。

從製造技術的角度來講,由於冶金技術的落後,15、16世紀的樂器大量使用以木材為主的各種天然材料。這極大的限制了樂器的音量、音域、使用壽命等。而小提琴的鋼質琴弦、鋼琴的鑄鐵琴架、管樂器的各種複雜的機械結構等重要部件,都是伴隨著工業革命逐漸誕生的。這在技術上制約了音樂藝術的發展。

從思想的角度來講。15、16世紀正值宗教改革運動興起。而人們的美學思想也剛剛開始從中世紀解放。而音樂作為一種高度抽象的藝術形式,還無法被當時的人們所充分發揮。所以15、16世紀有非常發達的視覺藝術,但音樂還沒有真正得到發展。而到了18世紀,隨著思想的解放與美學的發展,音樂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不再拘泥於具體的形象,而開始關注形式上更加抽象的藝術。而這個趨勢在18世紀只是個苗頭,19世紀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在19世紀正是德國古典唯心哲學如日中天的年代。而這一時期的美學思想也認為,繪畫等藝術形式無法脫離具體的藝術形象,而音樂可以以其高度的抽象性,表達更加深刻思想內涵。


在文藝復興到古典主義後期貝多芬的到來音樂大多都是為宗教服務,或者特定場合的背景音樂。貝多芬中後期作曲家有獨立性變成所謂的獨立音樂人,所以到浪漫主義時期古典音樂到達頂峰。從另外一個視角音樂美學這方面入手浪漫主義之前,盧梭,像他這個流派的人覺得音樂是詩歌的附屬,所以音樂的獨立性並不高,音樂是為詩歌服務的。以前重視的都是歌劇,歌曲。只有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開始重視器樂。現在那麼多人喜歡聽流行歌曲他們的音樂美學觀其實就是在啟蒙運動時期的美學觀點,音樂只是抒發情感。


簡而言之,主要還是科技樹等級不夠。

音樂理論建立得晚,沒有平均律支撐,音樂畢竟太簡單。

樂器製造技術進步得晚,大部分現代樂器那個時候可能連個雛形都沒有,音樂基本靠吼。

光靠個人奮鬥,不講歷史進程,這不是耍流氓嗎?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在此妄論一下,可能多有謬誤,望見諒:

歐洲文藝復興後的音樂和視覺藝術與世界其它地域的顯著區別是二者都受了廣義數學的影響,視覺藝術方面是幾何學和力學,音樂方面是平均律、復調和和聲。由於幾何和力學希臘的先賢們肇始,文藝復興時期「復興」就比較簡單快捷;而平均律、復調和和聲是歐洲自己的發明,特別是復調和和聲,幾乎沒有受到其它文化的遺贈,所以興起比較晚。


古典時期開端應該是指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藝術吧,之後經歷了中世紀一千年黑暗時代的斷層,直到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才打破了教會的統治,被禁錮多年的古典文化重新被人們重視。

而文藝復興的原意正是"在古典規範的影響下,藝術和文學的復興"。

至少繪畫方面是這樣的,音樂方面坐等各位大大回答~


推薦閱讀:

請問為什麼現代仍然要用Bb移調型單簧管作為標準,而不是C調型?
最近迷上了爵士女聲,各位大神能否介紹一些好的女歌手?
參加 Jean Michel Jarre 1981 年上海音樂會是怎樣一番體驗?
波埃修斯 (Bo?thius) 將音樂分為「宇宙的音樂」、「人的音樂」、「樂器的音樂」,應該如何理解?

TAG:古典音樂 | 歐洲文化 | 音樂史 | 文藝復興 | 古典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