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問如何寫文獻綜述(語言學方面的)?


作者:管握堤

鏈接:論文寫作之文獻綜述 - 碩士畢業論文指導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讀博有一段時間了,感覺學會寫文獻綜述成了近來最大的收穫,在此寫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請各位「大牛」指點,共同學習進步。

文獻綜述考察的是以下幾個能力:一個是針對問題查找文獻的能力;二是歸納總結分類的能力;三是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一、查找文獻的能力。這一點聽起來好像很容易,現在網路資源這麼多,尤其是在武大,圖書館上的中外文資料多得不得了,但是要真正查到自己想要的資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在做老師給我的題目「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與國際化策略」的時候,可能一開始我對這個題目的理解不深,只是簡單地將它分成兩個部分,中小企業創新與中小企業國際化。在中國期刊網上搜索關鍵詞「企業創新」「中小企業國際化」,我發現出來的論文都比較次,大多只是一些空話套話,幾乎所有的文章都一樣,沒有什麼可借鑒的價值,由此思考中國的學術研究到底怎麼啦?如果要我們都看這些文章的話,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那麼我們要怎麼辦呢?有兩個辦法:首先是在搜出來的文章中找一篇雜誌好一點的,一般來說,好一點的雜誌他的論文會更有價值一些。然後看這篇雜誌後面的參考文獻都有哪些。被作為參考文獻的論文或者是書籍都還是可以的,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者是找出這個領域內比較權威的專家,然後看他的書或者文章。比如說在中小企業國際化方面的權威人士有:林漢川、趙優珍、魯桐等。第二個辦法是在外文文獻中尋求幫助,寫到這裡,又要感慨:怎麼國外的學術總是做得比較規範和有價值呢?昨天看劍橋大學網站的時候,發現劍橋大學的本科生從進來開始就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自己方向的理解。老師們上課也並不講很多,而是每次上課開出一系列的書單,讓學生去圖書館查資料,所以劍橋大學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圖書館度過,而不是在課堂上。正是因為這種培養方式,很多劍橋大學的學生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是某個研究領域的專家,能夠達到很高的學術造詣。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國內可借鑒的真的不是很多,一定要尋求外文期刊的幫助,但是目前在利用外文資料方面我還摸索得不是很清楚,再學習。

二、是歸納總結分類的能力。那麼多的文獻,到底哪些是對自己有幫助的呢?還有如何將他們歸類?文章可以有很多篇,但是我們要在看了之後再心裡分成幾個方面,大多數的文章都逃不過這幾個方面。比如說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文章,研究的比較多的就是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經濟學分析;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方式、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程度以及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策略等等。所以我們在看文獻的時候一定要心中有一根主線,你的思維會圍繞這根主線,一定要明白我為什麼要看這篇資料,這樣才不會在看文章的時候摸不著頭腦,才不會越看就感覺越迷茫;相反地,心中有數,那麼看文章會越看越清晰。而且可能在看得過程中你會有新的想法,會想到再去查其他方面的文章。我們在寫一篇論文的文獻綜述時,一定要明白文獻綜述他是為文章服務的,關於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研究角度那麼多,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方面都寫上去,時間篇幅都不允許,而且也沒有必要。看過那麼多文獻之後,你一定要形成自己對你所要寫的文章的整體認識,明白你打算再文章中寫那些方面。我看了中小企業創新和國際化的論文之後發現我還應該去查找一下關於中小企業國際化和創新的相互作用的論文,為什麼要把這兩樣東西放一塊來研究,他們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關係。

最後是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我們不是為了看文獻而看文獻,看文獻是為了了解,目前在這個領域都研究了些什麼,那些方面研究的很成熟了,那些方面還是新興的領域。此外,看文獻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發現別人研究的不足之處或者可以改進的地方。那麼這些不足之處就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地方。

此外下面的這段話是在別人的論文中看到的,對於我鑒別領域的發展程度和前景有一定的幫助:判斷一個研究領域是否成熟的三個標準:1)該領域已經存在大量的實證研究;2)這些研究已經形成了相當一致且具解釋力的結論;3)這些研究對於該領域重要關係性質的理解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


找相關文獻,提煉中心思想,歸類


推薦閱讀:

寫論文時文獻綜述主要寫什麼內容?
概率圖模型與深度學習能夠如何結合?

TAG:語言 | 英語 | 文獻綜述 | 英語專業 | 論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