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人認為讀書健身就是高大上,打遊戲就是屌絲?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讀書健身是一個逆流而上的事,需要有毅力督促自己,玩遊戲是一個順水而流的事,需要有毅力節制自己。

你看,截然相反。一般人都佩服能節制自身和有毅力去堅持的人。

所以本質上區分高低的因素並不是讀書健身玩遊戲本身,而是他們背後代表的意義。你堅持刻苦訓練,追求競技遊戲的巔峰,也是很高大上的。沉迷於三俗小說不能自拔也是很low的。


讀書,健身,和打遊戲一樣,只是種客觀行為,我們評價客觀行為,要麼是評價它的善與惡,這是對別人,對社會,這三件事都不害人,因此都沒有善惡之分。 要麼是評價它帶給我們自己什麼,

受益還是招損。

讀書的受益 是知識的提升,眼界的開闊,招損呢,如果你看爛書,比如什麼種馬文,總裁文,你的三觀就容易被帶溝里去,而且這些東西是大量的信息垃圾,很容易填充你的大腦讓學慢慢的變得不會主動思考。 即使是讀好書,如果時間太長,也會出現近視,駝背一類的損害。

健身的受益就是 體質,體能,體型的改善和提升,招損呢:如果你亂來,你可能會象上個月上海舒適堡的那位可憐的妹子一樣死掉。而且跑步傷膝,舉鐵傷腰傷肩的人還少么?

遊戲的受益呢:同樣,是知識的提升,眼界的開闊,還有心性的磨練。作為娛樂呢,本質上就是調節身心 舒緩壓力的作用。 招損 嘛,還是看你玩不玩爛遊戲,比如各類氪金頁游,手游,也看你遊戲時間是否過長,影響你正常生活和能力提升 。

看待事物,要客觀的看,辯證的看。


萬事多問一句助你逃離鄙視鏈泥沼。

讀書界你多問一句讀的什麼讀出什麼來,估計起點晉江,安妮寶貝郭敬明,成功學心靈雞巴湯各佔1/6-1/5,這類大學裡挺多見的,抬頭傷春悲秋仰望了愛情,低頭要奮鬥我一定行,技術乾貨屁大點沒有。

健身的朋友我也認識幾個,裡面門道多了去了,健身房有的是虛張聲勢or不得其法的,真走練塊路線的極其有限,有很多乾脆就是白領坐久了去解決一下心理負擔,當然健身界還有廣場舞甚至信息鍋這種玩意。

當然一定要有人說郭敬明不算書和信息鍋不算健身,

按照這個理論我一樣可以說網吧摳腳燙頭打CF的社會青年的不算遊戲了。

問別人有啥愛好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問出個名堂來。

我爹是教大學生的,經常一身正氣的教訓學生:

你們遊戲打得連我兒都不如就不要上課交頭接耳吹牛逼了。

學生:我不服,LOL幾區中單比試比試(大意,我不打101不知詳情。)

爹:也就是沒事寫一寫遊戲的心得攻略什麼的賺一點微小的稿費。

學生:胡扯,遊戲心得我也投稿過,怎麼沒有稿費。

爹:中文稿不收你可以寫日語稿啊。

學生:看來是有點水平,哪天過來我們討論一下。

爹:來不了了,遊戲公司工作忙得很。

學生:。

能靠讀書和健身安身立命養活自己的人很少的,比遊戲可能還少一些。

絕大多數自稱它們是愛好的人,你仔細問問,基本都是魚塘水平……………………


健身讀書都屬於一類需要毅力去堅持的,而喜歡這些興趣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

也要克服身體心理的反應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而遊戲恰恰相反,大部分遊戲都是通過對於大腦獎勵的及時性刺激來獲得持久的興奮的。甚至可能上癮。需要毅力去克服玩遊戲的慾望。

並且健身和讀書都需要付出一些東西,比如兩千一年的健身卡,每個月一百多的購書款。

而遊戲大部分人單次投資不是很多。

能接觸到健身和讀書的一般家境都還好,有一點定的文化底蘊,而遊戲是人都可以接觸到,倖存者偏差作用的效果。

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這問題得邀請@柔王丸 ,我同事,一個橫跨健身與遊戲兩大知乎話題的男人;一個在練硬拉的間歇,坐下來玩《輻射4》的男人;一個能結合著名遊戲人物講解健身解剖知識的男人。


謝邀。

這三者並不衝突,你可以讀讀書健健身然後打遊戲放鬆放鬆。讀書和健身首先都是有收穫的,讀書可以提升知識儲備,即便是小說你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健身更不用說了,你獲得一個健壯的身體,而且出門亮一身腱子肉,諸邪辟易。相比之下遊戲只能放鬆一下,沒什麼很大的實質性收穫。

在不沉迷遊戲的前提下,即便不去讀書健身,在做點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之餘,打打遊戲放鬆下並不屌絲。

但是沉迷遊戲的情況下,確實很屌絲。沉迷遊戲的人我見得多了,作息無規律,打遊戲到天亮然後睡到下午,隨便吃點什麼墊吧墊吧就繼續打遊戲,屋子也不收拾,跟豬圈一樣。這種情況下絕對是有害身心的。這不算屌絲什麼算屌絲?


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別人所謂「健身、讀書」意義有多低;很多人更不知道認真玩遊戲意義有多高;

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們自己認為的「健身」,只能算是「活動」:

--我們身邊一定見過很多人每天走兩步就敢說自己堅持健走;

--也見過每天做30個仰卧起坐也膽敢說自己正在練腹肌;

--周末爬個香山還就說是大運動量了,朋友圈3張在山上、6張在回來吃烤串「犒勞自己」。

--HIIT訓練,40分鐘insanity不成,改30分鐘鄭多燕,又覺得太累開始每天4分鐘TABATA,然後朋友圈Po些穿著衣服,連汗都沒有的照片。

健身,是一項門檻非常高,需要專業知識的活動。如果不認真、如果沒有專業指導,是會受傷的。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們自己認為的「讀書」,只能算是「看」且很多時候不是「書」

--很多把讀書號稱自己「愛好」的朋友,不算網路小說,讀書量少了一半;

--不算成功學雞湯和廁所讀物,讀書量又少了四分之一;

--一天看一本的人太多;一本看十遍的太少;

--手機看書的太多;動筆墨讀書的太少;

讀書,是一項門檻也非常高,需要專業方法的活動。按照看電視劇的方法看書,得到的還不如電視劇鮮活;

更多人不知道的或者知道不願意承認的是,遊戲的過程不僅僅是「游」和「戲」

--我見過在THU上學堅持每天4小時訓練的系裡同學;

--也見過玩文明5把所有國家的歷史都學了一遍的朋友;

--即時戰略是兵法和人性的結合;設計是團隊配合與個人技術的結晶;

--超級瑪麗夠休閑么?有多少人真正一命通關?魂斗羅有多少不用秘籍?

遊戲,就想健身和讀書一樣,認真起來收穫無窮:

它是人類活動的抽象,還是現實社會的延伸;

它承載了人類對歷史的思考,也寄託了對未來的想像;

它可以在極致的現實場景中盡顯荒誕,又能在虛幻環境中洞見真實;

它可以光耀身邊的世界,更可以照亮我們的內心。

對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來說,無論是遊戲、健身還是讀書,都於人生有益;對不認真的人來說,不管是遊戲、健身或是讀書,全是浪費時間。

很多人認為玩遊戲的就是屌絲,讀書和健身就是高大上:這種思路的人既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玩遊戲」,更不知道哪個叫「讀書、健身」。


開玩笑!

老夫健身卡一年才2000塊。每個月補劑不到一千塊。

我弟弟玩遊戲一年花十幾萬。

我們健身的才是屌絲。

lol或者守望先鋒玩的好的才是大爺。


謝邀。

·

這些觀念都有其背後的社會邏輯性。

1,讀書高大上,是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觀念。這點想來你也不會否認。

2,健身者確實不符合屌絲的特徵。

你看他們,生活有規律,吃得比養生的還科學,健身計劃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每個練習動作都有其道理。

有不少健身者很善於學習,研究,還互相研討(還到知乎上看文章,哈哈)。不少健身者花大錢請私教。

這些行為,怎麼看都不屌絲啊。

所以就算不是高大上,也自然脫離了屌絲。

·

3,至於對玩遊戲者的觀念。

遊戲啊,是項娛樂,在玩的項目里,應該是成本比較低的(如果你不想費錢,完全可以不花)。

而中國的傳統觀念里,就看不得人玩,所謂,玩物喪志

然後確實有些念書的孩子因為沉迷遊戲,父母又不會引導,就怪罪到遊戲上

所以將他們被聯繫在一起,看成屌絲行為,也有其邏輯性了。

·

然而,我們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獨立思維。

大眾的思維如此,我們可以理解。

你自己該如何看呢?需要自己去體會和認識。

·

元芳,你怎麼看?

大人,我覺得應該給個贊。


謝邀,

別人我不知道,我也不覺得打遊戲屌絲健身讀書高大上。

我把重心放在健身而不是遊戲上,只是為了掩蓋自己打遊戲太爛,畢竟我是一個玩LOL一周人機因為系統判定我故意送人頭而被封號三天的人。

玩人機我故意送你大爺的人頭啊!


高大上和屌絲,關鍵就在,你是否願意為未來的十分幸福,犧牲現在一分快樂的衝動。

「果汁軟糖」是心理學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實驗。由米舍爾教授於上世紀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學裡一間幼兒園進行。

實驗非常簡單。米舍爾教授在幼兒園裡找來幾十個孩子,每人發一塊果汁軟糖。他告訴他們,糖可以現在吃。但如果能忍耐十分鐘不吃,那麼教授可以再發給孩子一塊額外的軟糖。說完,教授便走出教室15分鐘。

有約三分之一的孩子馬上就開始吃,還有三分之一則一直等米舍爾回來得到另外一塊糖再吃,還有三分之一兒童開始想忍耐,但後來卻放棄等待。

14年後,米舍爾教授繼續著他的研究。當年的孩子已經升入高校或開始工作。當年馬上開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缺乏自信,社交能力較弱。忍耐到最後才吃糖果的孩子則社交能力強,有主見,且考試成績比「缺乏忍耐者」平均高出200分。

羅素曾經寫過。人類的文明與野蠻,其差異在你是否願意為著自己的未來而犧牲自己的目前。

文明人做事情,是為了將來的快樂,哪怕這種將來的快樂是相當遙遠的。他也願意忍受目前的痛苦。

而動物和野蠻人,則缺乏忍耐和深謀遠慮,他只有一種直接行動和享受的衝動。

唯有當一個人去做事並不是因為受當下慾望的驅使,而是因為理性的指導,深刻體驗到將來他會因此而受益的時候,這時候才出現了真正的深謀遠慮和文明。

羅素寫到,打獵不需要深謀遠慮,因為那是愉快的;但耕種土地是一種勞動,而並不是出於自發的衝動就可以做得到的事。相對而言,農業比打獵更文明。

同理,打遊戲是很愉快的,他受到當下慾望的驅使。你當下也沒有任何犧牲和忍耐。

而讀書和健身的過程是相對痛苦的,甚至對遠期的收益缺乏敏捷的反饋和交互。但做這些事的人卻知道雖然過程很艱難,但為了可能到來的幸福和快樂,這些事情一定要去做。(這也是為什麼讀漫畫書、網路小說並不被大家認為高大上,因為他們也是被當下快樂衝動驅使的行為。)

我們且不說這兩種行為到底哪種是對的,不過在文明人類社會,第二種相對更受理性的推崇。有些抑制衝動行為甚至會形成法律、習慣、道德與宗教。


我來唱個反調:我不認為打遊戲就是屌絲,但如果花費的時間精力超過了一定量級,那麼繼續玩遊戲確實不如去看書健身,因為前者的門檻不如後者高,而且獲得的收益最少

作為一個最近半年基本沒有健過身、畢業之後也沒怎麼讀書、最近都宅在家裡打遊戲的前遊戲從業者,我看到@柔王丸的答案時第一反應心裡其實挺美的——我玩的遊戲雖然不說多高大上,但肯定不是垃圾頁游手游,那這麼說我這副鬼樣子也算是人生贏家了嘿嘿嘿?

我心裡清楚,並不是這樣的。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玩遊戲就是消遣,而且還是所需努力最少的消遣,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自己算了筆賬,對我來說,三者的成本如下:

遊戲——時間+金錢+體力+少量思考+少量操作

讀書——時間+金錢+體力+定力+大量思考

健身——時間+金錢+體力+耐力+大量操作

對我來說的收益:

遊戲——愉悅+遊戲常識+操作熟練度+微量附帶收益(英語/歷史/文學/心理學……)

讀書——知識+技能/三觀+視野+自我肯定

健身——體能+身材+健康+自我肯定

經過對比,我得出以下結論:

1、我玩遊戲雖然付出金錢有限,但時間量是巨大的

2、我缺少耐力和定力

3、我玩遊戲雖然可以學到一定知識,但效率遠遠不如讀書高

4、我玩遊戲付出了體力,卻反而損害了健康

5、長期玩遊戲,我會因為缺乏自我肯定而陷入自卑

結論很簡單:我在明知讀書健身收益更高的情況下,仍然把時間金錢都投入在遊戲上,就是因為我懶惰,而且遊戲給我帶來的愉悅程度最高。

什麼你問我為什麼道理清楚還這麼干?因為我在休假啊:)

這樣的日子再過一個月,我就要抑鬱了,所幸也沒有幾天了。

————————————問題已經答完了,還有些題外話————————————

題主在問題標籤上加了「人生意義」,我覺得很有意思。有的人沉迷遊戲,真的就是覺得人生已經失去了意義——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我的餘生只可能這樣平庸而乏味地度過,無論我怎樣讀書健身都不可能有所起色了。那我為什麼不趁這個時間,在我力所能及範圍內讓自己快樂呢?所以,廉價的遊戲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這種情況,我之前做策劃時在玩家群里卧底時聽的太多太多了……十六七歲的孩子沉迷遊戲,可以算是少不更事;然而很多三十多歲的人還跟這幫孩子一起天天泡在遊戲里,連正事都不幹了,其實是件挺悲傷的事。

更悲傷的是,他們一邊通宵刷著本,一邊卻在YY里勸那些孩子:回家去吧,寫作業去吧,快高考了好好讀書,你們不要跟我學,叔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他們無奈而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處境,只能儘力勸一勸後輩,不要踏上他們的老路。

作為一個剛入行沒多久的小策劃,我聽到這些心裡極度難受。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們在遊戲里挖的每一個坑,設計的每一個玩法,終極目的都是想留住玩家,讓他們在這個世界裡消耗更多的時間與金錢。

遊戲從業者們沒有錯:於理,我們要吃飯,要營收;於情,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遊戲足夠吸引人。

只是可憐了那些從未仔細思考過自己未來的孩子們,他們在遊戲中耗盡了青春之後才知道後悔。其中的佼佼者可以奮起直追,以成倍的代價去彌補自己年輕時欠下的債。然而大多數都變成了屏幕前默默抽煙的大叔,只有在老婆怒吼的時候才不情願地摘下耳機去給孩子換塊尿布。

哦對了,差點忘了,還有那麼一小撮人,就成了遊戲策劃:)

遊戲會是我終身的愛好。我不愛淘寶不愛逛街不愛買包包,對美食的興趣也一般,我以後非生活必需的最大花費,肯定是花在買遊戲和更新配置上。

可是我會嚴格地把它控制在一個限度,因為我心裡總會有一個聲音在問自己:你甘不甘心這輩子就這樣了?

我不甘心。

——————————————

更新補充一下:

有些人覺得我瞧不起遊戲和玩家,也是我之前有點表述不清。我更新了下開頭,明確了下我的觀點。

其實我之前就答過一個類似的題:快三十歲的人了,還執著於dota,有沒什麼辦法能徹底淡忘,並投入到工作中?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那位題主說他打Dota沒有影響工作,只是純粹覺得三十多歲的人玩遊戲很不好意思。我認為,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遊戲作為愛好絕對沒錯。相反,適度玩優質遊戲是一種很酷的愛好。

我之所以寫下這篇回答,是因為真的熱愛遊戲,也真的心疼很多玩家。

遊戲當然沒有問題,只是任何娛樂活動都要掌握一個度。如果你像我一樣,缺乏強大的自控能力,那麼適當給自己壓力,壓縮自己的遊戲時間,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還有,遊戲作為職業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並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如果有需要,再開篇另講吧。

說來說去就是這麼個道理:

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掌握。

你過得是否開心滿意,你自己心裡最清楚。

看到本文覺得刺痛了,把我罵一頓或把答案踩下去,帶給你的成就感還不如贏一把父子局。

而你的生活依舊,如同一隻扎在沙堆中的鴕鳥。


讀書,如果不是讀的量大質高

很少有人敢於說,我喜歡讀書。

健身,如果不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最多也就是說句「有時會去健身房『』

敢說我喜歡健身的,很少。

但打遊戲可不一樣了

只要他有個賬號,甭管LOL Dota2 OW還是什麼,也甭管什麼分段什麼水平

都敢說

我喜歡打遊戲,膽肥一點的還敢說我打的是電子競技


這問題有意思

我每天去的健身房,大家閑聊的話題不是lol就是dota……

休息的時候會看到教練以及常去的人湊在一起看dota2的比賽

我也是其中一個。

你們問有沒有玩ow的?我們這裡一個fps迷,就是我的教練,但是我只看別人玩過ow,充其量就是知道猩猩打源爸爸打兒子,所以我跟他只聊過三角洲特種部隊……


健身和讀書,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

差別是,懂得升值和懂得升級。


曾經一度認為網上的東西都是騙人的那些三姑六婆,你看現在是不是都在刷朋友圈?!

說到底還是缺乏同理心。從媒體大肆炒作「電子海洛因」那時候開始,遊戲玩家的名聲就不怎麼樣,近年來反而有所緩和,起碼只是認為你是屌絲,沒說你是網癮。所以,你要是指望一時半刻怎麼去徹底改變根深蒂固的偏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咱作為玩家能做的只有合理控制好自己花銷在遊戲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就像對待其他的日常娛樂活動一樣。

總之,中國有句話說得好,叫做「抵制不良遊戲,拒絕盜版遊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上當受騙。適度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這是墜好的!


那我這種又特么健身讀書又特么打遊戲的怎麼說?

我現在在知乎基本只答兩個板塊的問題,遊戲和健身,雖然姿勢水平不夠經常強答也沒多少贊。我只是講一下這倆我都愛。

讀書收益高,這我認可,我愛讀也常讀。

但要說健身收益比打遊戲高,

講真,這倆在我這都是個愛好,我從它們身上獲得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單純的快樂而已。

健身這麼久,我也沒覺得身體倍兒棒了,該生病還是生病。

說白了,你們覺得健身和讀書都屬於吃苦,能做下來的人高大上,遊戲只是單純的享受,貪圖享受的人很low。

但其實呢,這人屌絲不屌絲和他愛幹嘛啥關係沒有,還得看他干不幹正事兒,這仨作為愛好沒有高低之分,但是要是特么天天不努力,只為了開心而就知道讀書,就知道舉鐵,就知道打遊戲的,

都是廢物。


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是因為讀書健身,別人不好評價他厲害不厲害,但是打遊戲,分分鐘就知道他牛逼不牛逼了。

畢竟看著現在出版的那些書,我覺得所謂的讀書的人,讀的實在是不怎麼地。


以前出書有門檻,即使是流行的快餐的書也是開卷有益的;

健身只要備足了知識和計劃總是有益的;

中國目前的主流遊戲(坑錢的網遊、手游)除了玩個爽約個炮,對個人無論是修養還是功利真的毫無益處。

這種情況會變化的,如今的讀書跟遊戲一樣,膚淺無腦坑錢越來越多。

遊戲隨著索尼微軟入華希望能越來越好,現在流行的遊戲大作比國內流行的各種書各種劇品質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無論是藝術還是娛樂方面。

我以前喜歡讀書,只讀經典;後來喜歡遊戲,只玩單機;健身還沒有過興趣。

PSN:Elan_Misaka_HK


首先我同意這個說法過於片面極端,而且傾向於「過程導向」。我認為評判高貴和屌絲與否,以結果導向更為客觀——如果你事業人際兩成功,家庭和諧收入過人,你隨便打什麼遊戲也沒人說你屌絲。

而且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現代社會也越來越接受多元化。遊戲本身也成為一項媒體和產業,刻板地將遊戲視為玩物喪志的思想早已經過時。

但是對自己來說應該實事求是的明白,如果你想在放鬆和娛樂的同時,以相同的時間和精力的代價,擴大自身視野,提高自身涵養,改善健康水平和精神狀態的話:

有目的、有思考的讀書 + 科學性、規律性的健身對提高自我的收穫和效率 用任何方法玩任何遊戲

句號。我不認為會有什麼異議。

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別人無權議論我的生活方式和所進行的活動。但是讀書健身和玩遊戲相比,哪一個是自我成長提高的主因,自己應該有個判斷。

成功受歡迎的人也有經常打遊戲的;

但是成功受歡迎的人幾乎沒有不讀書健身的。

包括正在創業的Sky也是如此。


推薦閱讀:

讀過印象最深刻或者對你人生最有指導意義的書是哪一本?讀後感是什麼?
为什么有些书要刻意揭示人性恶的一面?
不看新聞的原理是正確的嗎?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難道讀小說譬如世界名著小說就毫無意義嗎?
為什麼老師要求多看名著,少看網路流行小說?

TAG:遊戲 | 健身 | 讀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