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正確的聽音觀?
首先另一位答主:賤兮兮的老楊,是圈子裡的高人。不過他給的那個文章是他自己在別的地方發文章的截圖,看不太清。想看的可以去百度搜索正確的聽音觀在音頻製作圈已經公認,為啥HIFI圈沒人信。
我個人表示百分百支持老楊的觀點——————————————
補充一個前提:其他許多答主表示不存在正確的聽音觀這回事,
然而耳機是還原聲音的硬體,只要存在「正確的聲音」就該存在 「正確的聽音觀」 。追求正確的聲音才是正確的聽音觀,別說耳機這種硬體了,就連文藝創作都絕對不是理性的、拍腦袋就能搞出來的。(表示樂理不用學就能玩音樂的,100%全是外行的臆想)那面對音樂工業中和理工學科聯繫更加緊密的:「音頻硬體」、「聲音工程」相關的東西,那麼多人有意識的反對理性,推崇隨心所欲,真的不是反智么?真的好么?————————下面是原答案————————謝邀,
因為我不僅僅是耳機愛好者,同時也有涉獵一些音樂創作以及簡單的混音知識。來回答聽音觀的問題相信還是有一些資格的。耳機,聽歌用的。不是買來當項鏈的~
所以,聽音觀就是對聲音的品位。那就要知道什麼是好聲音。雖然個別某些風格也許更適合那些不太準確的耳機來聆聽,但也至少要知道哪些方面的「變形」是好的、合適的,哪些方面是不合適的。
比如hip-hop音樂確實適合低音爆棚的耳機來聆聽,但是低音爆棚的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導致聲音嚴重的發悶,也並不一定意味著解析低下。總之,跑偏也別跑到一個合理範圍之外吧。所以,這篇文章,重點就是要講一下,評判耳機好壞的時候都要考慮哪些點。參考的點不跑偏的太多,聽音觀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一,三頻
人耳能聽到的頻率分高中低三頻,
其中:中頻是我們人最敏感的頻段,大多數音符都是在這個頻率範圍內的,中頻小了,吉他、人聲、小提琴什麼的都會有種軟弱無力的感覺。通常來講,再渣的耳機中頻的量感也不會小的,渣耳機通常會因為設計、技術問題導致高低頻兩端比較弱。低頻鼓聲、貝斯聲所在的頻段,節奏感、律動感強烈,少了會顯得音樂乾癟,多了會顯得泥濘沉悶。當然前面說了,街邊的五塊錢耳機通常都會因為頻響範圍比較窄而同時丟失高低頻。換了好耳機之後,突然有了低音會讓人覺得很爽~
高頻這一段要注意,有一些常見的誤解存在。首先,高頻不等於高音,兩個概念相連卻有著根本的區別。我們通常所說的高音,其實也還是屬於「中頻」範疇內的。甚至可以說,在確實高頻的時候,我們聽一首歌甚至不會比別人少聽到一些音符之類的。so……你會覺得我想說高頻沒啥用?這裡要引入一個泛音概念並且,泛音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被錯誤理解、使用的辭彙,哪怕是發燒友10個裡也有9個理解錯誤!簡單說來,我們通常聽到的任何單一樂器發出的聲音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正弦波。因為物體的形狀、材料不同,我們生活中遇到的絕大多數物體發出的聲音都是有著一個最明顯的,最響的聲音,叫做「基音」,而同時會產生聲音略小的,一大組不同音高的聲音,這些不同的音高都是以基音為基礎,翻著跟頭往上翻翻的。通常情況下(比如一根均勻的琴弦)發出的泛音將是基音頻率的2、3、4、5……倍,就是整數倍啦~因為是翻倍,哪怕一個頻率比較低的音符(比如400HZ,吉他低音,男聲低沉演唱~)也往往帶有幾千赫茲的泛音。而指甲劃黑板的那個刺耳聲音才只有6000HZ,放在音樂中以泛音形式少量的出現卻根本不會有人抱怨,因為他們是組合在一起出現的。這些泛音量的不同就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樂器的音色。
比如老式電話往往頻響範圍比較窄,泛音就被嚴重的削減,因此我們用老式電話講電話的時候往往聽不出對面是誰。通常來講,泛音和基音是同步的!很多發燒友誤把一個聲音後面拖的那個很有空間感的尾巴當成了泛音,這是錯誤的認識!那個東西叫混響,是一種類似回聲的東西,不是泛音!
泛音是判斷一個個聲音特點的重要元素,當我們聽不清泛音的時候,就會覺得聲音不清楚、霧蒙蒙的、悶。
因此高頻當然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但初燒卻往往因為地攤耳機根本沒低音,換了稍微入門點的耳機突然有了低音受到了震撼而認為低音越多越好。這就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聽音觀。
而高頻雖然很重要,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段音樂過分的拉高了高頻(比如女毒耳機)對於小提琴、女聲等音比較高,泛音更高的聲音來說可能會有著很好的表現,但整體上卻會顯得聲音像玻璃渣一樣干、脆……所以女毒也不能過分拔高高頻。對應適當的風格,適當拔高某個頻段是可以接受的行為,但最好還是先適應一個相對均衡耳機出來的聲音,畢竟絕大多數時候,歌曲的製作者都是用的相對均衡的耳機,把歌曲做成了藝術家要表達的樣子,如果你的耳機實在太不均衡,那就相當於經歷了一次新的母帶處理~混音師的心血付之一炬啊~
然後,如果一個人形成了對特定頻段的特殊愛好,聽hip hop 用低音爆棚的倒還沒事,聽上重金屬了還一味的嚷嚷要低音要低音,甚至聽小提琴曲都要低音要低音,那就是錯誤的聽音觀了……某B家的粉絲在這裡要注意一般我們認為,儘可能的均衡的聲音才是合理的、正確的聽音觀。
如果你使用的低端的耳機,很可能無法兼顧所有的頻段,這時候才會根據你聽歌的風格進行取捨。比如你只有100塊錢,那你喜歡聽hip hop 選個只有低頻的那很正常,因為這個價位3頻能做好1個就不錯了。但絕對不代表你花大幾千塊錢買個耳機,低頻還是嚴重蓋過了其他頻段就是好的。這裡點名批評Urbeats這款耳機,價格不便宜,結果除了低頻真的是其他什麼都沒有。中頻開始就很微弱且糊悶了,還是在國外的大電器城買的,保真的情況下出這種聲音。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有特點」了,已經是完全扭曲到連一般人都能明顯聽出不對來了。喜歡這耳塞聲音的人聽音觀就一定不正確。當然了,我說的三頻均衡,並不一定等於曲線平直,事實上不同的耳機因為振膜到耳膜的距離不同,聲音實際被人聽到的時候的在空氣中經歷的衰減也不同,耳機因為不像音箱那樣到耳朵距離那麼遠,所以如果平直曲線的話被人聽到之後則反而顯得高頻偏多~所以適當的低頻多一些反而是更均衡的~總之,是否均衡要麼通過計算,要麼通過經驗來聽來對比(比如金耳朵網站的給出過一個考慮高頻衰減之後的修正曲線,符合這個曲線的聲音才是比水平直線更均衡的聲音)
二,瞬態
這一部分沒什麼好講的。我舉個例子好了,你拿一個琴弦,彈一下,琴弦會響,並且持續震動一段時間。你的手就相當於線圈,琴弦就相當于振膜,除了按照音樂振該有的震動之外,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個慣性,這個振膜會持續的震動一段時間,也就是說不會馬上「收住」便會產生拖沓的感覺。事實上,在一些耳機測評網站除了頻響曲線,我們還能夠看到這個瀑布圖,就是來看聲音收得快慢的。反應到聲音上,比如鼓聲咚咚咚咚 的連續敲響(鼓也分軍鼓、底鼓等不同的音高的鼓)每一下的聲音和耳機所回放的聲音時間長度儘可能的接近自然就越好。否則,聲音就可能會渾濁和混亂。當然了,適當的拖沓也可能讓人覺得溫暖飽滿。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我們說低音好的時候,指的通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低音內斂凝練、有彈性。一種是低音量感很大(參見三頻部分)但卻拖沓,從而帶來一種肥厚的感覺。當然了,最好的情況是低音量感適中,且有彈性。肥厚的那種低音相當於本來低音就做得不好還儘可能的暴露缺點,給人感覺二二的~
有彈性(也就是瞬態好)的聲音,實際上會帶來更精準的節奏感,而對於快節奏的歌曲,這一點將表現得更加明顯。比如當一串非常快的鼓聲,誇張點說瞬態不好就可能會變成一條新的bass旋律,那真正的貝斯本來就沒存在感,這麼一搞就更沒人聽了……或者,在比較快節奏的金屬風格中,比如死亡金屬,一秒鐘節奏吉他很可能就要演奏16次甚至更快(在連續十六分音符並且速度達到240的情況下)而這快速的吉他片段,恰巧是這個風格重要的欣賞點。耳機中頻瞬態不好的話就很難聽清吉他的每一次演奏,聽起來就會是亂糟糟的。所以,一部分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聽金屬樂甚至死亡金屬,理由之一有可能就是他們耳機實在太爛。瞬態這點,其實和風格關聯比較大,有些風格就對耳機瞬態要求非常高,有些就不那麼高。但是絕對不可以認為瞬態很差是好事~
三、人聲、樂器是否貼耳。
影響耳機聲場的因素很多,但是這一段,影響人聲遠近的主要因素,其實說到底還是和三頻有關。人聲在中頻,而一段音樂所用的樂器及其泛音則往往佔據高中低三頻,尤其是高頻、中頻偏上、和低頻,總之不會完全和人聲堆在同一個頻段範圍內。有些人會要求人聲貼耳,有些人會注意樂器,實際也是三頻的區別。但是總要在一個差不多的範圍內來追求這個,不論人聲太遠還是太近 都意味著三頻過於扭曲。許多沒接觸過好耳機,第一次接觸反而還會覺得不那麼好的人,其實就是因為爛耳機只能回放好人聲,自然顯得人聲貼耳。突然聽到了樂器,他接受不過來~這種實際上也是一定程度上的聽音觀不正確。四、解析
解析,就是精細程度,自然越高越好。但這一段依然有得可寫,因為問題不是出在有人會認為解析低才好(好吧,這樣的奇葩可能也是有的)而是出現在很多人無法正確的聽出什麼才是高解析的聲音,如果對解析理解錯誤的話,很可能會形成一些錯誤的聽音觀。我們聽到的任何聲音都可以拆解成大大小小的正弦波,而人的實際聽力範圍其實能到18000HZ就不錯了。那麼大體上我們可以認為,當一段音樂能夠正確的表達出20000HZ……哦不,比兩萬還高的,我們有22050HZ的時候,這些震動就都是可以組合成各種波形的,也就夠用了。而如果耳機無法準確表達如此精細快速的小震動,那麼就會導致相應頻率的聲音失真、甚至根本發不出來。而那些音調比較高的聲音,本身就有著比較高的頻率,再加上他們的泛音(好吧,你們管他叫諧波)就更是有著高的離譜的頻率了,如果解析力不夠的話,就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到這些高頻聲音的音質。高頻會顯得渣,不順暢,毛刺。
當然,因為是耳機本身能力的不足,所以雖然對低頻影響比較小,但絕對不能認為解析不足的時候隻影響高頻,只是對高頻影響比較大。舉個例子,我們有磚頭和水泥兩種材料,分別使用其中一種去蓋一個水塔,都能蓋出水塔的外形來,但是水泥那個塔頂的蓋子上可以做出細小的波浪,各種花形。磚頭卻太大了,做不出那些細節來。但兩者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這個。水泥做的水塔可以是非常非常圓的形狀,而磚頭堆的那個,你細看其實能發現他實際上是一個多邊形(當然了,這只是例子,實際生活中肯定是多種材料組合蓋水塔啦)
意思就是說,低頻,就像是塔身,看起來都差不多,但細節也絕對不是沒區別~極高頻,就像是雕花,那就是有和沒有的區別了。誤解來了:
本質上,解析影響的是準不準、好不好,順滑不順滑,只是對高頻影響更大一些罷了,所以解析好的往往聽起來更加通透。但通透卻並不一定意味著解析更好!前面說均衡的那一段說過,只要提高一些整個高頻部分,雖然不夠順滑,卻因為高頻的量更多了而顯得更加透亮,甚至當兩副耳機解析本身差不太多、並且都不錯的情況下,提高高頻是能夠給人聽起來解析更強的感覺的。有些人會受這種錯覺影響而開始追求高頻被過分拔高的產品,殊不知這種耳機實際上是一股「玻璃碴」味,同樣也是不正確的聲音。P.S 人耳極限是兩萬赫茲,實際上人可能還聽不到那麼高的聲音,金耳朵也聽不到,拔高一萬三四的頻段提升同樣會給人感覺更通透~
P.S2 但是我們的聲音文件使用的採樣率是44100赫茲,理論上能夠表達22050hz的頻率,理論上是絕對夠用了。實際上卻因為描繪一個波形的時候所用的點太少的時候,會把一個高頻的聲音錯誤的描繪成一個更低頻的,本不該存在的聲音,從而污染了可以被人聽到的低頻。實際上在訂立標準的時候就有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哪怕大多數人的聽力在16000,20000是整個人類的極限(因為隨著年齡提升聽力一定會受損,當然損傷之後通常也還是夠用的),我們的採樣率所能實現的最高頻率還是比極限高了10%,就是為了儘可能讓接近極限的那部分噪音處在一個人聽不到的頻段,就顯得沒有這個污染了~
你要還不滿意怎麼辦?人類技術發展之後當然會追求更高的採樣率啊~根據樓下董逸凡Digifan同學的補充,ps2內容學名叫做混疊,而我上面說的採樣率比人類聽覺極限高10%的情況被稱作過採樣,就是為了防止混疊的。他在樓下給出了許多詳細的資料,大家快去評論區看好啦~五、定位和空間感
耳機為什麼會有空間感,為什麼有的還能聽出某個樂器的位置來?首先,空間感以及距離遠近,是因為聲音發出來之後,聲音並不是全部直接飛進耳朵的。而是會在空間中不斷反射、分批次進入耳朵,如果空間不是很大,每一次到達耳朵的時間間隔小於20毫秒,人就感覺不到是回聲,但原來的聲音確實會被拉得更長、更渾厚,從而被人感知到並下意識的感覺到聲音的距離以及房間的大小。這個叫混響。
混響的那一組聲音分別的音量大小、時間間隔都會帶來不同的空間感而一個聲音到達兩支耳朵的時間先後順序、左右兩邊的音量差等因素也都對空間位置有影響。不僅如此,聲音在反射過程中,高頻會衰減比較嚴重,所以能聽到的泛音往往也指明了聲音源的具體位置(方位感),而越低的信號衰減越小,在空間中反射幾次之後進入耳朵,更多的表明了空間感和距離感。
方位感和距離感結合之後,人就真的能聽清樂器的具體位置和聲場大小。總結一下:
1.我們要聽清20ms以內一組聲音的具體間隔(不是直接聽出來,而是讓人下意識感受到,就好像你看到紅色的時候並不會直接看到紅色的頻率大小而是感覺到他的顏色),解析必須夠強,否則空間感受到影響。2.要聽清這一組聲音每個的大小差別,哪怕音量差得很小也要反映出來,這個算是耳機動態的一個考驗。3.我們聽到的不同頻率的聲音,甚至包括根本聽不清音符的超高頻和超低頻,都對方位感和空間感有著意義,因此其實最早講的「三頻」也對空間感有影響。綜上,對定位和空間感由耳機的許多方面影響,包括調音和耳機的素質。改動任何一點都會引發空間和方位感的變化。但只有當聲音最接近於最原始的聲音的時候,這些空間和方位的信息才是準確的,你聽到的才是真實的聲場。如果過度追求某一個感覺,你聽到的空間感就很可能是虛假而扭曲的,那麼這就是一種錯誤的聽音觀。
另外,當耳機線材更換的時候,會帶來調音上的變化,比如換了銀線,超高頻會得到提升,定位感就一定會更好。這種調節如果是順滑的、細微的、補償性的,那麼完全可以理解,這算不上是聽音觀的問題。但是如果出現了過渡的追求就要當心了,有時候空間感和定位不是越多越好。
順便提一下,實際上換線帶來的,歸根結底是三頻上的變化,從而導致了定位感變化(以及顯得解析更高)。許多東西是我們細心調節EQ就能夠達到的,不要神話更換線材的作用,當然,好的線材因為能帶來更合理均衡的三頻,而且比起大多數播放器上的調節來說是更加細緻平滑的,所以換線也確實有他的意義,但是千萬不要神話換線的作用。尤其是,當一副耳機聲音已經足夠均衡的時候,還刻意追求換了線的聲音,那麼你的追求很可能就是被奸商忽悠了的,甚至徹底是錯誤的聽音觀。六,音染
所謂音染,就是對聲音的任何不準確的還原。當然人類沒有技術做到讓一切聲音都完美還原。受限於設備的物理結構也會出現種種我上面提到的和沒提到的問題而產生許多有意思的聲學現象而產生音染,另外,哪怕三頻大體分布一致,不同頻響曲線的曲折程度不同也會導致聲音的變化。現階段人類還無法消除音染,但一方面可以盡量減小音染,另一方面可以把不得已產生的音染安排在合適的位置,讓他反而顯得更好聽。但是,每一首流行歌都會在發布之前經歷混音師的調教,達到藝術家們認為最好聽以及最能表達藝術思想的狀態(是的,混音也可以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最終母帶師完成的那一瞬間,他所聽到的聲音就是唯一真實的這個藝術作品該有的聲音。而作為專業人士,他們所使用的設備通常是通用的,音染小曲線直的監聽設備(包括監聽音箱和監聽耳機)理論上,當你使用和你所聽的音樂的混音師、母帶師所使用的完全相同的設備的時候,你將會聽到最正確的聲音。而這聲音已經是經過調教的了,不會也不該會難聽(否則就是混音師母帶師的失職)
而顯然,刻意追求音染巨大的耳機,通常來說不是一個正確的聽音觀。而真正的高端的混音監聽耳機(比如各家的參考級監聽)也絕對不會如傳說的那樣乾澀難聽。而這些耳機,實際上也確實被HIFI 發燒友所追捧,只是很多嘴上說監聽難聽的人沒有意識到這些其實也是監聽耳機罷了比如 akg K701 森海HD600 HD650 HD800 拜亞DT880Pro等……結語:耳機是用來聽聲音的,能否正確的還原音頻文件所記錄的信息自然就是評判耳機好壞的標準。而把差的、不真實、不準確的聲音當成好的,這自然也就是錯誤的聽音觀。聽音觀是有著實實在在的正確錯誤之分的。一篇老文章
能廣泛接納各色音樂,並能挖掘出其閃光點
備份:我寫下這個回答的此時,這個問題有兩個標籤,「音樂」和「耳機」, 問題是「什麼是正確的聽音觀?」
這個問題太大了。那麼我不妄言「正確」,就圍繞這兩個標籤說說我認可的聽音觀:一是尊重自己的感覺。對音樂的好惡是非常主觀的事;個人的好惡也隨著聽音經歷的增長而變化,辨別聲音的能力也隨之增長。不人云亦云——現在聽不出來的區別,就是聽不出來,不因為有更高水平的人說有區別,就騙自己說有區別;覺得難聽的聲音,就坦然地認為它難聽,不因為其他人的說法而動搖。二是尊重技術,遠離玄學。音樂固然有其無法量化的藝術性,但聲音的產生與回放是有詳盡的技術指數(可量化)來衡量的。在尊重自己主觀感覺的基礎上,以技術指標為客觀標準進行判斷、提升自己,而不是以抓不住摸不著的、缺乏客觀參照的對聲音的文學性描述為標準。不去評價別人的音樂品味,
不去評價別人聽的歌曲。音樂沒有好聽與不好聽一說,只有你喜不喜歡,愛不愛聽。至於耳機,只要你明白你聽到的聲音是接近真實的就夠了。並不是追求hifi就是正確聽音觀 儘管togo334音染很重 它依然是我最喜歡的塞子之一
謝邀
沒有所謂正確不正確 只要聲音自己喜歡就行 耳朵收貨HiFi類的問題能不歸類到音樂話題下么?光聽試音碟的強迫症患者們你們真的懂音樂?(白眼)
答題的一堆說沒有什麼正確聽音觀的,你只是做個不求甚解的吃瓜群眾沒問題,如果是音頻從業者也這麼想甚至用這一套忽悠人那就過分了。音頻不是很懂,說說圖像質量吧,iphone代代在更新,拍照一直在升級,這是在折騰啥呢,沒有正確的評價體系,怎麼提升?天天找一幫人舉牌子打分嗎?怎麼樣把人主觀的感覺用客觀參數準確的量化--用圖像解析度,動態範圍,信噪比,色彩飽和度等等來表示--這就是大部分評測機構手機廠商相機廠商在做的事。客觀,準確,可量化,才是一個科學的態度
1.了解耳機相關的基本知識。2.明確自己的購買能力和需求。3.燒耳機和愛音樂不是完全一致的,搞清楚你是喜歡燒耳機,還是愛音樂。就我個人而言,不會上台、買膽機、玩黑膠之類的,喜歡便攜的音樂播放器,選擇大牌(基本就是鐵三角,森海塞爾,AKG,歌德,拜亞動力,舒爾這幾個裡面挑,其他的大牌像索尼不想買了)的耳塞、便攜大耳(K701除外),不買國產或者diy。
謝邀
我覺得沒有正確不正確,只有喜歡不喜歡但是當你走到一定發燒的程度的話 還是去研究一些基本知識比較好 所以我也不懂所以我不亂說哈哈~真的自己喜歡就好 雖然是有點不喜歡貼吧某些聽過一些低音塞啥的就出來夸夸其談的火電水電風電要根據音樂類型來選擇,必要情況下自家建電廠,至少要自備發電機;另外,上流社會的聽音觀http://v.qq.com/page/i/5/t/i0195bzjt5t.html
好聽未必HIFI。HIFI未必符合個人口味。正確的聽音觀應該是在聽遍林林種種之後找到自己喜歡的。
你自己喜歡的聽樂感覺就是正確的聽音觀,拿你喜歡的音樂,在不同設備上去聽去比較,得出最愛的感覺,這就是你的正確聽音觀,這部分可能和那些資深的燒友有相同或不同,但這都沒關係,因為這就是你的聽音愛好。。。。。。。。。。。。。。。。。。
無非就是忠實於自己的耳朵,不吹不黑,自己聽到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畢竟這個東西還是有主觀成分在裡面的
推薦閱讀:
※SXSW 是如何從一個音樂節發展成集音樂、電影、科技的盛會的?
※如何看待《我是歌手》GAI的滄海一聲笑?
※如何評論ALt-J?
※搖滾樂到底應該側重於搖滾精神和樂曲所表達的內涵與觀點,還是應該更側重於其音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