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造就一个国家的富强?
澳洲为什么是发达国家呢?
如果说国家富强需要强大的制造业,澳洲制造业真的很好吗?如果说国家富强需要科技,澳洲建立时间这么短为什么就能用自己攒得很少的科技变成发达的国家?最令人困惑的是,英国是通过原始积累成为发达国家,而澳洲又没几年历史,为什么社会建设得也很好?墨尔本是淘金起来的,那么淘金会跟富强不富强有关吗?富强是跟人均gdp有关吗?澳洲人少所以拉高了生活水平?我们国家为什么一直不富裕呢?虽然这几年经济总量高点但是还是穷得不行。难道如果中国人口突然变成十分之一我们国家就富强了吗?(但是人口缩小我们又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了,真糟心…)国家的富强是否取决于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能产出货物的价钱呢?(听起来有些像贸易理论)如果一个国家产出的东西在国际市场不是那么值钱它的货币相对来说就不值钱,然后所有货币都被购买力调节使得国内物价与货币值对应?
知乎上关于澳洲的问题,怎么总是有股被各种误解和对于澳洲的缺乏了解却又在云山雾绕里得出奇怪结论的气氛纠缠着?如果稍微了解过澳洲历史与其工业化的历史,问题应该反倒是:澳洲为什么不是发达国家?
澳洲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国家,土澳也沿着自己清晰的农业/资源殖民,工业化,再到荷兰病去工业化,最后金融产业化与高科技再工业化这样清晰的社会经济发展脉络发展来的。建议讨论澳洲的发达现状之前,先找些关于澳洲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发展史的英文文献吧,哪怕翻墙用用wiki都不错
比如提几个关键时间节点:
澳洲的第一条铁路始建于1854年,联通维多利亚州首府以及南澳。这还是真正以需求而非实验为目的的跨洲层级,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例子。悉尼更是1849年就已经尝试修建铁路了。而天朝呢?第一条具有真正营运能力的标准轨路线是整整晚了27年之后的1881年,洋务派才艰难开通的唐胥线。而初期李鸿章为了弱化保守派的反对,用骡拉火车这样的黑历史不提也罢。再比如:
土澳偏居新世界的角落,通讯自然是最重要的。澳洲早在1872年就已经铺设了沟通至欧洲与亚洲的海底通信线路。而同期的大青果呢?1881年才由李鸿章力荐下,开设了国家层级的电报总局。1887年才铺设第一条海底电缆...由上便可窥见,面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看似还不是个国家的化外之地正在全力拥抱工业化。而因为鸦片战争才被裹挟进现代化的天朝反而一副愈迎还拒的样子,所以你说是谁握准了现代化的机会?而现在同是发达国家的日本,那时候才刚刚黑船来航,结束幕府锁国,开始明治维新。试问此时亚太范围内,谁的起点高?
再比如:
土澳的第一辆本土原产用汽油的汽车是1901年的塔兰特汽车,由哈利·塔兰特于墨尔本的工厂制造。澳洲国宝Holden更是始建于1919年,1923年便已达到年产1万2千的水平。所以,怎么会得出澳洲一直缺乏制造业的结论?仅以澳洲汽车的产量史为例(请参考同期的市场人口对比与时间,拿国产车现有产量来说事,那是耍流氓。怎么不对比对比同样的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呢?)再来谈谈科技好了。“这么短时间”,“自己攒得很少的科技”,题主真的确定这个假设吗?
wiki上有整整一个页面来介绍澳洲发明史:Timeline of Australian inventions摘取几个闻名遐迩的吧1856年——James Harrison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运行的冰箱1902年——J.A. Birchall制造了我们一直沿用到现在的纸质笔记本1912年——南澳人Lance de Mole向英国战事办公室提交了关于坦克的设想,而大英帝国4年后才终于承认他是马克1型坦克的发明权1953年——我们现在常见太阳能热水器,由澳洲人Roger N Morse在澳洲发明1979年——墨尔本大学的Graeme Clark教授发明了助听器
1992年——澳洲发明家Ric Richardson注册了让世界上所有海盗党深恶痛绝的软件激活防伪制度同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明了数码时代的马斯洛的最低需求——Wifi所以,澳洲有清晰完善的工业与科技发展史,完全是建立在澳洲自己本身的发展上而来的。哪点看得出是按照以下剧本:“罪犯发配地”——“淘金潮”——“羊背上的国家”——“资源原材料出口国”=发达国家,这样基于极其抽象又对澳洲历史缺乏了解的典型stereotype所造就的逻辑链悖论呢?最后关于国家富强与否的问题,实在太复杂到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答案就解释清楚。假如信服了工业党随意拼凑的几句地摊文学就深以为然的话,那就实在缺乏critical thinking的思维了。建议好好的找本欧美经济学入门的大拿之作认真研读也比这闭门造车,却苦思而不得其解更有意义。结论:少刷知乎多读书!相对于人口来说,资源太多了。。。加拿大也是类似的国家,他们起步都很早,人少资源多,说不上引领世界,但也没掉队,这么多年积累下来,发展到发达国家并不难啊,人家是虽富不强,根本就没心思搞军事斗争。。
澳洲以前是有很齐全的制造业的,但是最近15年,倒闭的倒闭关门的关门,澳洲制造业现在已经完蛋了。虽然澳洲的国宝“霍顿holden”汽车厂2015宣布倒闭了,但是澳洲还有矿产呀!还有牛肉、羊肉、牛奶、旅游呀!更别提澳洲计划把每年的留学生数量提高到100万了,留学生就是现金奶牛呀!!2015年澳洲留学生有60万人。很可能到2020年就100万人了,澳洲政府也是这样打算的。人口就2000多万,资源丰富,文化政治承袭欧美,从欧美普世价值观来看,澳洲当然发达国家了。
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交换基于比较优势,特别是相对比较优势。没有交换,人类就不必谈经济了。比较优势哪里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可以让你提高比较差异并逼近别人,占据的比较优势越多,自己的发展越可能超越别人;创新可以推动双方增长,可以使整体财富增长。富强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有关,也就是说,关键是人。以英国的若干殖民地来看,白人为主的美国、澳洲、新西兰等地,初创时人的学习能力是超过大多数国家的(不局限于欧洲),学习带来的效率提升使得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其发展就快一些。学习能力包括但不局限于教育、社会自由度、社会机制的发展水平。明显的例子在于,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但过去三十年中国速度明显高于印度,就是因为国内教育水平在八十年代比印度领先太多了。而美国与澳洲在起步阶段人的知识水平差距也很大,我们看到结果差异了。但任何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创新就更重要。因为传统的产业模式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变成资源的重复堆积,很难不断突破,资源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造成增长速度的减弱。创新受知识水平的影响,但并不绝对。就像美国在石油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都走在了创新的前面,改变了美国的整体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钢铁大王、石油寡头、汽车大亨、电气巨头、互联网巨富一代代替代),推动了美国维持其增长和富强。
但创新是怎么来的确实原因复杂,没人说得清。
在我看来,目前我国推动创新和抑制创新的因素一样多且复杂,能否进一步突破谁也说不好。期望我们保持学习的能力,打造创新的能力,持续追索吧。科学问题请不要扯政治经济学。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就想到了梁启超先生这句话了~~~~
富强要看标准,理论上强大的军事,可以支撑强军事战争长达数年的经济和稳定的内部环境和政治局面。从这一点中国前两点还有所欠缺,后一点目前来看中国的像香港的sb青年还是挺少的,正常人挺多。支撑一个国家强大的指标太多了,时机,政权的稳定,社会舆论的导向,科技,教育,人口,资源。一个国家想富还想强是很困难的。
当然答案应该是,富于商业精神的人群
逻辑上而言即是如此,为什么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总也无法真正地富强,现代化之路如此之长,这个古老文明什么都不缺,人才、资源、智慧,于是历史上始终缺乏并积极压制的商业精神,肯定是主要怀疑对象。
反过来即是,一个不毛之地,原有的原始文明上万年里连起码的耕作业都进化不出来,何以在三百年不到的时间里建成了人间天堂?那些最早来到的人们,以及他们始终倡导与保护的是些啥?商业精神而已。
首先,得有核弹,不然你说啥都白搭。其次,得有远程导弹,不然你只能自杀。最后,得学朝鲜,不然你就真不算强国。
文化,制度,这个现在已经很明显了。因为这两样吸引的人才,靠资源禀赋的都是低级货
首先你要明白,“富”和“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历史上的国家中既不乏非常有钱却被虐成狗的(威尼斯),也不乏穷的一笔却吊打周边国家的(蒙元和满清);相反古代历史上“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现象屡见不鲜,“富而不强”,“强而不富”一般才是主流情形。这一部分等下面讨论“强”的时候再说。
——————————————————————————————————————————先说“富”要说富,咱们得先看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任何一个国家,其经济内容都可以归结为两种:货币和实物我们来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吧。
假如有个国家,叫甲国,刚刚建立,只有两个公民,分别为A和B。现在A有100公斤粮食,B有50公斤肉,此时,这100公斤粮食和50公斤肉就是甲国的全部国内财富。有一天,C进入甲国,靠着一把斧子甲国境内的一棵树砍倒了,制成了一把木质长矛。此时甲国国内财富就由“100公斤粮食和50公斤肉”变成了“100公斤粮食和50公斤肉外加一根长矛”。但是C本身用不上这把长矛,但B用得上啊,可以用这把长矛来狩猎从而获得更多的肉啊于是C和B达成协议,B用5公斤肉换得了A手上的长矛一旁的A也询问C能不能为他做一把爬犁,这样他耕地也更方便了。C欣然应允,很快制作出一把爬犁,A用10公斤粮食换得了这把爬犁。此时甲国的国内财富就变成了“100公斤粮食和50公斤肉外加一根长矛一把爬犁”过了几个月,A农田获得丰收,B打猎也收货不小,于是甲国此时的国内财富就变成了“200公斤粮食和100公斤肉外加一根长矛一把爬犁”此时A要从B那里换肉,又要从C那里换农具;B和C也类似所以三个人约定,不要搞以物易物了,我们专门找个东西用来交换如何?比如……贝壳怎么样?此时,贝壳就成了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
此时,如果每公斤粮食值1个贝壳,那么每公斤肉类就值2个贝壳,长矛和爬犁就值10个贝壳。而现在开始,甲国国内财富的表述方式,就从“200公斤粮食和100公斤肉外加一根长矛一把爬犁”变成了“420个贝壳”——放在今天,这就叫“国内生产总值”,又名“GDP”但是你要注意,甲国最早的时候,国内财富可是只有“100公斤粮食和50公斤肉”也就是“200个贝壳”的哦。这说明,通过生产,甲国的国内财富增加了。事实上,这个方式,就是世界自古以来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起来的方式,即通过生产更多产品来增加国内财富。但是,还有另一种富起来的方式,就是产出货币。
想象一下,假如甲国旁边出现了一个乙国,而乙国的特产刚好是贝类……事实上,贝币当年就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被终结的,取而代之的是金银之类的贵金属。之所以叫做“贵金属”,就是因为你拼死了找也找不出多少,对经济的影响波动很小;而由于我国缺铜的特殊国情,铜币也成为了流通货币。历史上有没有这么干的“富国”呢?有!历史上的西班牙帝国,富裕起来的方式就是从南美抢夺了大量黄金,然后跑到全欧洲去买买买;至于现在的美国,干脆黄金都不用了,直接印美钞从全世界买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美国的命根子的缘故,如果美元没有世界购买力,就凭美国国内那点儿破烂制造业,十有八九满足不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啊。总而言之,要想富,你要么有更多商品,要么你掌握更多货币
而后一点,直接和“强”挂钩——————————————————————————————————————————先说“富”,等有空再说“强”终于有时间更新“强”了…辛苦诸位久等……
“强”这个概念比较简单,实质上就是影响别人及不被别人影响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我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以及“我可以对你说不”的权利。
而这种能力的核心,还是军事力量
因为在两国冲突中,如果A消灭了B,就意味着A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而B国家如果军事上打不过A,那么不管B有再多的财富或是再先进的文化,都是白搭。
看看南宋被蒙元征服就知道了。
人与人之间不能随便通过打架甚至人身消灭来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个人头上还有一个国家,而国家有执法机关,你要搞人身消灭,就要小心顶上的暴力机关人身消灭你。
但是,在国联成立之前,国家之上,再无更高的秩序可言。
因此国与国之间,武力胜利,就是最终的胜利。而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大概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兵源,将领,装备,后勤兵源,即一线作战的军人的单兵作战能力;
将领,即负责指挥的军官的指挥能力;装备,即军队的武器装备的实力和质量,既包括单兵装备,也包括各种技术装备,比如火炮、坦克、飞机等;后勤,想必不需要我多说了吧那么,富的国家一定就强吗?换言之,越有钱的国家军事实力就越强吗?
在古代来说,并非如此。
在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条不完全线性,甚至可能会有反复的近似的规律:
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进,兵源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装备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其实也好理解,冷兵器时代,叶问这样的高手一个人可以打十个;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你再能打,还能打得过飞机坦克么?
然而,有这么一条非普适原理:一个国家越有钱,其兵源的平均战斗力就越低。
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群越有钱,其平均战斗意愿就越低,因为越是有钱人,就越不想死。
其原理类似“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穷得活不下去了,还不如拿这条命去搏一搏,说不定还能换个富贵;我自己富得流油了,干嘛还要去玩命?还不如花点钱,权当是破财消灾了。说实话这点我很难举出实例来证明,因为历史上的战争胜败向来不是某一点决定的。
但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国家的国防主要靠雇佣兵,满清入关后八旗军战斗力急速缩水和二战时期大阪兵团战斗力奇低这三件事,应该可以作为我的说法的注解。
当然,我就不吐槽拿着全套美械却连也门都打不过的沙特军队了,比起他们的IS兄弟来说真心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古代很多国家,比如罗马,在穷的时候战斗力强大得一笔,有钱了以后反而战斗力越发差了,就是这么个原因。
然而,从三十年战争后期近代军队建立开始,军事上的强大越来越跟是否富有挂钩了。
之前说过,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进,装备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装备的上升,就意味着对于后勤的要求越来越高古代打仗,后勤只管运粮
近代打仗,后勤除了粮食,还要管弹丸,火药,药品等二战时期,除了以上,还要加上燃油,香烟以及各种零件到了现代,啧啧啧……更关键的是,就地取得补给越来越难了。
粮食可以通用不假,虽然口味不一定合适自己但总比没有强;燃料努努力也能用,顶多自己再提纯一把;如果你和敌人的弹药规格不一样,你怎么从敌人那里补充?更不要说各种坦克等技术装备的零件了,那是基本不可能在敌人的地盘获得补给的,一切都得靠自己生产和运输了。当年蒙古骑兵“马吃草,人喝马奶”的补给方式再也不可能重现了。
这个时候,你说是不是谁生产的东西多谁牛逼?
生产的东西多,不就是“富”嘛?当然,你很有钱,但你不建设军队,也是白搭
所以,现代国家,富的不一定强,但强的一定富。不然你军队战斗力再牛逼,你也撑不了几天的。推薦閱讀:
※從國內去澳大利亞如何刷卡消費?
※為什麼移民後有的人更加恨中國??
※悉尼有哪些平價的日式料理/快餐?最好附上地址?
※移民到國外的人真的過得幸福么?
※在澳洲,如何融入上流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