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太溫柔會讓他心理承受能力變弱嗎?

各位,新年好,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我兒子現在27個月,我一直是溫柔對待,不說氣話重話,大聲說都很少,他做錯事我都是蹲下與他慢慢說。

我父母卻認為這樣小朋友承受能力會變弱,不可能所有人都會溫柔對待,所以他外公甚至會刻意吼他凶他。

我覺得這樣不好,可是我也矛盾。

我鄰居家小女孩,大概三周歲,父母經常大聲訓斥,她從不怕,馬上會立刻反駁;

我兒子的堂弟21個月,他媽媽脾氣也是比較燥,經常對他大喊大叫。如果有人對他大聲,他就立刻不滿得大叫,大家都說他凶,但是這樣有出息。

而我兒子如果有人訓斥他,他就會愣住,覺得委屈想哭。

請問,真的因我太溫柔,而讓他變脆弱了嗎?

我兒子不怕陌生人,到新的地方看到新的事物都是很快能適應能融入,就是怕大人吼他,真的要適當吼吼他讓他對吼叫增強承受力嗎?

很迷惑,請指教!謝謝!

1.5補充:很感謝大家,我明白了。我本身是個柔弱甚至懦弱的人,但是為母則剛,我一直在他面前都表現得很勇敢,就是之前對這件事一直沒想明白,現在有你們堅定我的信心,我一定會堅定溫柔對待他,更會在別人粗暴對待他時站在他面前保護他。再次謝謝大家,謝謝!


題主你好,你這樣做是對的,你不需要吼孩子。

你之所以會覺得疑惑,是因為你還不是很了解,幼兒到兒童的成長過程。

大多數三四歲的幼兒,其實都是有一點「粘糊」的,怎麼說呢?就是如果有人對他大吼大叫,用大灰狼嚇他,或者做一些不太友善的事情,他會覺得害怕。

這是一個幼兒的正常狀態,因為他力量很弱,是這樣的。

我們幼兒園有一個小男孩,這個特質非常明顯。

他父母都非常溫柔。

他三四歲的時候,看到陌生人,會躲到爸爸媽媽身後,偷偷地觀察別人。

跟人有矛盾了或者有什麼不開心,他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撲到我懷裡。

當然,他也很溫和,跟很多小朋友關係都很好。

猜猜他六歲變成了什麼樣?

他六歲時,非常愛「打架」,就是跟其他男孩子摔跤玩,然後從很高的地方跳下來。

遇到有什麼大人開他玩笑,他就理直氣壯地頂回去。

大人如果有什麼事情沒做好,他還很有理地問你「你為什麼做不到」?

以前幼兒園來了個有點暴力的孩子,那個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他就去緊緊地抱住他。即使被打了,他也是更緊地抱住。

所以說,三四歲的孩子,多數本身就是會有點像甜美的小天使,男孩也一樣。再加上你很溫柔,你的孩子柔和一些,被大吼大叫了覺得委屈,這是正常的。

等他到了六七歲,跟男孩子玩得多了,多去山上跑跑,多和男孩子玩玩打架的遊戲,性格就不會這麼柔了。會強硬些,但也不會大吼大叫。

那為什麼你的鄰居的小女孩,還有你堂弟的兒子,不過三歲,就敢沖大人大吼大叫?

這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孩子本身個性很強。

孩子本身個性很強,會表現出膽子特別大,一點不害怕陌生人,大人有什麼要求,他覺得要遵守,就遵守,他不想要遵守,就會很強硬。

這種孩子,如果規則感建立起來的話,其實吼叫的次數非常少。

還有一種情況是,大人自己的內心缺乏力量。越是沒有力量的人,越習慣大吼大叫,或者用各種暴力來控制別人。

很多時候,大聲地吼叫,辱罵,或者故意用暴力傷害他人,其實是在掩飾自己的軟弱和無助。

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軟弱和無助,所以通過吼叫或者暴力,那種看上去好像很強的方式,來麻痹自己和對方。

你看見那個三歲的小女孩,是在和媽媽對吼,好像很膽大很厲害的樣子。

我恰好也認識一個常跟媽媽吵架的四歲女孩。

媽媽吼她:「你這個小孩怎麼這樣啊!」

她也吼媽媽:「你這個媽媽怎麼這樣啊!」

我感覺到,她的脆弱和無助,惶恐和不安。

「媽媽真的愛我嗎?我是不是很差勁啊?媽媽會不要我嗎?」

這個孩子,很難長時間地獨自畫畫或者玩遊戲,無論做什麼,好像總是要去引起別人的注意。坐不住,難靜下來,做事的專註度不夠高。

其實,孩子有沒有安全感,長大以後抗挫折能力強不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夠不夠愛孩子,父母本身是否是溫柔的人。

假如父母本身溫柔好脾氣,加上有原則,那麼孩子不會長成軟弱的大人的。

反之,如果父母脾氣暴躁,自控能力很差,經常吼孩子打孩子,那麼小孩倒是很可能長成看上去很強勢,骨子裡卻惶恐而不安的大人。

你看,那個父母非常溫柔的男孩,長到六歲,面對暴力的小朋友,會緊緊地抱住,不讓其他人受傷害。

而那個從小和媽媽吵架的小女孩,卻很沒安全感。

所以,請你繼續溫柔地對待你兒子吧,也請告訴你父親,不要吼孩子,不要徒增幼兒的恐懼。

我幫你未來的兒媳婦,感謝你一下。

願你更溫柔,但有原則。

如果你對育兒感興趣,歡迎移步我的另一個回答,主要講訴什麼是溫和而堅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不是非常必要? - 一念的回答


該弱的時候讓他弱,該強的時候自然會強。

小的時候不被允許做一個小孩,那麼長大了也不會變成一個成人。

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島,讓他知道遇到危險隨時都可以回到安全島上來,他才有可能離開父母去探索外部世界。不怕陌生人,在新環境很容易融入,都是擁有安全父母的良好結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安全島會內化,成為他走到哪裡都不會遺失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受到保護到擁有穩定自我的發展過程。

如果連父母都是可怕的存在,那麼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時候會非常不安,又無處可回,漸漸地只能發展出一些極端的防禦方式,在當時能夠給孩子自身提供保護,而長遠來看,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束縛。

那個鄰居家的小女孩,被父母大聲訓斥就會立刻反駁。這個表現非常讓人心疼。

沒有更多的信息,具體的原因不做推測。從這個表現來說,她和父母之間可能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對抗。大人攻擊、否定孩子,孩子奮起保護自我,可能是她的家庭常見的一組行為模式。

良好的相處模式中,大聲訓斥和立刻反駁都不會是常見行為。

如果從小就沒有穩定安全的父母,孩子長大後很難擁有安全穩定的自我,他可能會耗費一生去尋找一個缺失了的安全島。與他人的關係中,也經常會存在著對抗、孤立、索取、過度奉獻等問題之一或多,因此很難擁有美好而長期的關係。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他未來將要面對外界的惡意,就提前把這種惡意加在他身上。

父母要為孩子積蓄面對全世界的能量,而不是提前去消耗他尚不豐富的能量。

但是,作為父母:

  1. 要注意充足的愛過分控制的區別。

  2. 要注意溫柔的保護無原則順從的區別。

  • 更多注意孩子的需求,而不是養育者的心理需求

忽視孩子的需求而滿足養育者需求的例子:

你哭我慌,所以你哭就是錯的,不準哭

我覺得冷,所以我給孩子穿成球

「聽話!」

這都是過分控制的表現。

  • 容納孩子的情緒,並幫孩子理解他自己的情緒

不帶評價地觀察和感受,並向孩子解釋【你所理解到的他的感受】,對此進行溝通直到確認

  • 解決孩子的無能為力

當孩子愣了、慌了、害怕了,你要去解決:容納、解釋、平復孩子的情緒。如果這個情況以後還會發生,那麼最好指導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不要單純放著,不要寄希望於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孩子忘掉。真正造成心理障礙的,不是創傷本身,而是創傷的未解決。

(有人吼他就會愣住,這就是孩子內心遇到了衝突,不知道該怎麼做的表現)

  • 不帶否定和貶低地堅持原則

糾正孩子的時候應該傳達給孩子的是【你的做法不對】,而不是【你是壞的】


首先先給個結論:不要像外公那樣做無謂的事情。

你的孩子的天生性格,放在那個女孩家裡或者堂弟家裡,一樣還是會這樣,可能她家裡的教育法還會加劇這個特徵。

同樣的,那個女孩和堂弟,要是生在你家裡。也是一樣會這樣「凶」,這是他們的天生的氣質特徵。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要你兒子真的和那幾個還在一樣,你會覺得:"這樣就剛剛好。"么?

你是怎麼活的,就帶著他怎麼活。不要做無謂的矯正。

關於孩子的天生氣質的問題,可以參見我的回答:

優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的嗎,還是天生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另外可以看這一段

對於評論中提到的關於家庭的教育模式對於孩子的影響,這個問題其實我以前也一直抱有教育決定一切的想法,但書看多了就知道,各種統計不支持唯教育論,基因的影響可能遠大多於我們的想像,這裡我並不是要否定教育方法的好壞問題,我想要強調的是題主有試圖扭轉和改變孩子天生氣質的意圖,這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同樣,至於鄰家女孩和堂弟的例子,也是一種教育上無意識的將孩子的天生氣質往負面的方向帶,但孩子在面對這種教育的時候,選擇抵抗還是迴避,這更多是天生的氣質。教育只是一種助長作用。

======================================================================

評論的看法也讓我覺得有些內容還得補充一下:

環境不完全造就人,但環境激發人。比如你在同一個環境裡面被激發出的就是「凶」而且這個環境會強化你這個特徵。但對於另外一個人,在同一個環境裡面一樣被
激發,但未必是「凶」,可能就是怕事和退縮,而且這同樣也可以被強化。所以,題主所說的三個例子,可能很大程度上孩子天生氣質決定了基調。而後天不過是激
發和強化的過程。

至於教育的差別更多的是合理的適當的激發和強化,但不是強制性的改變。比如:「凶」的變得更有擔當,更能夠將這種強勢用在合理的地方。「弱」的能有內在的穩定和專註,而不是強按牛頭吃草。


於題主會有,我柔和,所以孩子弱,人家強硬所以孩子強,這種其實有點孕婦效應,可能題主並沒有注意到那些家人強硬,孩子變得很懦弱的類型,或者說這種類型
本身就不顯眼。同樣的,還有家人弱勢,孩子非常強硬的。這樣的例子也很多的。是題主自己對自己的懷疑,加強了這種選擇性的「看見」


太不可理喻了…自己從小被父母凶大,以致於現在看到皮克斯里父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睡前kiss goodnight就開始淚崩,這個問題簡直致命一擊。

多大仇啊,沒有人不想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特別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就是整個世界啊。


受不了了又要怒答了。題主你的家人不是在教育你的孩子而是在傷害你的孩子你知道嗎?

心理承受能力強不強跟平時周圍的人跟孩子說話的語氣並沒有直接關係。

你父母,外公這種希望通過吼叫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跟掩耳盜鈴刻舟求劍沒什麼兩樣。這種教育的方式,太粗暴太表面。

心理承受能力強不強,是跟每個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關的。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強。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自信心,那麼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會讓他崩潰。

作為一個27個月的小孩子,正是建立基礎安全感的時候。他身邊所熟悉的人,都對他大吼大叫,你覺得你的兒子會有安全感嗎?他們這樣做,是在毀壞你兒子的安全感啊。題主你,對孩子說話溫柔,這個很贊,可是在你的家人吼你的兒子的時候,你有沒有站出來擋在兒子身前阻止他們?恐怕沒有。所以,你兒子安全感缺得厲害,這才是為什麼你的兒子一旦有人斥責他,他就愣住並委屈得想哭。你家人的粗暴教育是罪魁禍首,而你卻沒能阻止。

鄰家小女孩,三歲,父母經常訓斥,她會馬上反駁,這說明她安全感方面是夠的。可是你也只看到她父母經常訓斥她的這個表面現象而已。她安全感足夠,可能家裡老人家寵著她幫著她,可能她在外面遇到什麼狀況的時候她的爸媽會挺身而出保護她等。可是,她爸媽駁斥她,她會大聲反駁根本就不能說明這樣子的教育方式是對的,她心裡一定會對父母有怨恨,請問這是否是作為家長的你們所樂意見到的?

你兒子的堂弟,更不用說了,有人對他大聲說話他就不滿大叫,這被認為是有出色,這種畸形的教育觀我無話可說。

吼吼吼並不能增強你兒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給他足夠的愛(但不是溺愛),自信心,安全感,才能從根本上增強你兒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為了讓寶寶將來能適應黑暗,就提前演練黑暗嗎?

還是和世界溫柔相對才是對抗未來黑暗洪流的利器,讓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控制情緒的能力,讓孩子無論身處何時何境都知道有家可會,而遠離崩潰的邊緣。讓孩子明白,溫柔也是一種力量,以暴制暴不是有出息,不是不挨欺負,而不過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

給孩子留一條通往紳士淑女的道路,讓他們了解高雅的魅力,身正氣潔的人難道不是更能對抗黑暗嗎?是,世界上的其他人不能一直像我們一樣溫柔待他,那麼請你先讓孩子心裡灑滿陽光。


come on,被父母大聲訓斥馬上反駁是有出息的表現?這其中的邏輯是什麼?

這其中的邏輯是什麼?

嚴厲,或者溫柔,都應該以」是否犯錯「這個條件為前提。他錯了,就批評,他對了,就表揚。錯了捨不得批評和對了捨不得表揚都有問題。(p.s.被批評了想哭這個太正常了,關鍵是他為什麼委屈。)莫名其妙地大吼大叫或者程度混亂的大聲訓斥只會讓小孩子搞不清楚他到底在做對的還是錯的事。

另:我覺得小男生應該培養男子氣息,而這個任務應該交給爸爸去做。學會男生式的對人處事。完全可以機智地讓爸爸唱黑臉讓媽媽唱紅臉呀^-^

再另:我覺得培養心理承受能力,完全可以換種方式,這種把世界的惡意糊孩子一臉是怎麼回事?家長發飆超可怕的好么!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都接受不了自己爸媽在那裡大吼大叫好不好?這個是更年期毛病吧!培養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讓小男生去參加一些男生的運動,多摔跤多和小朋友玩耍吵架,都很好呀。


看到題主最後的回答,感覺已經看到滿意的答案蓋棺定論了,不知道我這篇回答題主還有沒有興趣看。

看了題主最後的補充有些傷感,覺得題主在對待兒子這件事情上有些跑偏了。

首先,你的孩子已經出現了你最不期望出現的性格特質-軟弱,不知道題主是否有意識到,你用另一個極端的對待方式,本以為能彌補自己小時候造成的性格缺憾,不讓兒子再沒安全感,不要像自己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這麼懦弱,但沒想到殊途同歸了。

你過度關注了小孩子的性格,但是每個孩子都有他長大的一天,都不說成人進社會,就是在幼兒園開始他其實就已經進入一個人員交往的小社會了,你無法24小時保護他,所以你需要去鍛煉他,讓他有更多的韌性和承受力去面對紛繁的世界,不然你這1-2年對他的全然呵護就是害他,一個人沒有能力面對外面的挫折,他這一生都會不停面對挫敗感而不知道原因出在哪裡,你期望這樣一個兒子嗎?

同時,我非常佩服題主對兒子深沉的愛,你兒子有這樣的媽媽很幸福。

但是不要因為別人家的極端你就要走另外一個極端。

教育孩子不應該只有全然呵護或大吼大叫兩種方式。

現在的小孩子智商發育比我們以前早多了,所以你不要只拿他當不懂事的娃娃對待,你如果期望你兒子發育良好,自信健康,你就要拿他當小大人對待,凡事要和他

多溝通、講原則,明是非。

多溝通、講原則,明是非。

多溝通、講原則,明是非。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而且可以沒事多看一些育兒的書,也多領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去找外面的小朋友交往。通過觀察講道理,但是不要幫他解決問題。事後和他講明到了給他個擁抱,告訴他媽媽很為他高興,因為他遇到困難不哭鼻子了,是個堅強的小男子漢了,媽媽沒有幫助他解決是因為相信他自己解決的會更好。然後給個擁抱。不然題主以前那麼溺愛,現在突然撒手孩子也接受不了。

你兒子現在的問題你要及時引導幫他更好地發展,而不是一味的選邊站。


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才有足夠的勇氣對抗世界的惡意。

幼兒的世界就是父母親人,因為親人愛他所以他才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這樣的孩子會在幼年獲得足夠的心理穩定度,會具有一種很多很多成人都沒有的東西——絕對的從容。當「我是被世界寵愛的、是安全的」的這個意識植根於他心靈最深處後,面對困難,他的反應就不會是否定自己的存在價值。所以無論如何強調對孩子的愛都不為過,這在心理學中的精神分析流派、人本主義流派中講的很多很多了。

就具體問題說幾句。

孩子的小環境並不是只有父母,有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作用甚至可以一樣大。當你和父母能同時施加影響且方式不同後,孩子的世界就變成由幾塊成分構成且互相衝突了。當同一個行為在世界前獲得了完全不同的反應時,他會無所適從,阻止安全感的形成。

至於你父親,仔細想想他邏輯的前提 :「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所以我要防患於未然」。什麼樣的人會製造危險來應對危險?被恐懼驅趕的人。誰能和這個世界更好相處呢,害怕它的人還是愛它的人?

一些細節

父母愛孩子和其他人不一定愛他並不矛盾。但當父母成為孩子的全世界並一直愛他的時候,其他人不愛他就不會再讓他迷惑了。所以重要的是你的猶豫而非你父母的態度。

父母承諾會永遠愛孩子和這個世界有危險一點都不矛盾。對孩子來說,有一個絕對安全的愛的世界正是征服新世界的重要保障。

至於你一些鄰居孩子的所謂強,我舉個極端點的例子——狼孩。一個被狼帶大的幼兒的生存能力比正常養大的孩子怎麼樣?遠遠超出。但狼孩為此付出了什麼呢,這些他們為了對抗惡意而在幼年就不得不付出的東西恰恰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東西。畢竟,生而為人,僅僅活著絕不應該是我們的目標。


苦難並不會使我們堅強,愛才能讓人擁有面對逆境的勇氣。


呵呵……那你知不知道大多數人都是錯的?

如果大多數人是對的,那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就不會越來越大,而且也不會有二八定律。

所以你需要很清楚地知道,你不可能永遠溫柔地對待他,更不可能永遠「在別人粗暴對待他時站在他面前保護他」,你會死的,他必須要獨立的,明白嗎?你必須要教會他適應社會,適應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各種溝通方式。

你的兒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其實正是因為當有人吼他的時候,你在旁邊為他伸冤,為他鳴不平,你的溫柔讓他覺得自己更冤,更委屈,所以其實你以為你在保護他,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你會看到你甚至是在禍害他,甚至是在扼殺他成長的動力。

作為一個母親,你需要知道的是,壓力也會帶來成長的動力,也會讓生命力變得更強。如果你不能永遠保護他,如果你不想培養一個極「娘」的,甚至是一個狡詐的孩子,而你自己又不願意給他壓力,那麼就要學會觀察和等待,學會在人有替你教育的時候保持沉默。

另外,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他不是做錯了事,正常來講也不會有人吼他,你的阻攔會導致他不懂得改過,所以他的錯誤會不斷地犯下去,以至於導致腦神經通路固化,隨著年紀的增長,你會越來越多地發展他將累積各種各樣不良習慣,並且難以改正,而且一但有人批評他,一但有外界壓力出現,他就會逃避責任,就會尋求你的幫助,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你,那意思說「媽媽你幫我」,你覺得你能永遠幫他嗎?你覺得他不會長大嗎?所以你必須要明白,這種思維模式會延續到成年,以至於嚴重影響他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他會把他的朋友、同學、配偶、甚至是領導當成完美的母親來要求,以對母親的方式來要求所有身邊的人給予他包容和溫柔的懷抱,你覺得這樣的孩子,他還能夠獨立的生活嗎?你覺得他能夠健康地生活嗎?你覺得他有幸福的可能嗎?如果你把你的領導當媽,你的領導會理你嗎?所以你覺得他在事業上會有貴人相助嗎?

呵呵……不要再把他當布娃娃,不要再把他當玩具,好好反省你的教育方式,不要害了自己的孩子。


我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和樓主一樣曾經為此問題困惑過,畢竟是新手媽媽,而我和先生雙方的父輩給我們的體驗感又很差,只好一邊自己摸索一邊養育孩子。我們全程夫妻兩人自己帶孩子,正如樓主做的那樣,我們對孩子也很溫和,每天把愛掛在嘴上,努力去觀察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非常怕生,看見有人從對面走來就緊緊躲在我們身後,為此我也焦慮過,我先生對此的看法是:「幼年的孩子如果溫柔和愛都不能使她成年後更強大,那我更不相信粗暴能使她強大」。上幼兒園後孩子膽子大了許多,在幼兒園性格非常溫和,規則意識強,生活自理能力進步飛快,做手工安靜而專心。當然,在我們的視線之內,也從未讓她被別人粗暴的對待過。我也無法為樓主提供答案這樣做是對的,我只想讓樓主知道你不孤獨,如果我們都不能給孩子溫柔和愛,孩子將來又怎麼會成為一個溫柔善良的人,她又如何會感受幸福和愛呢?那些說社會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人,首先,愛難道不是最強大的嗎?其次,我們真的是如野獸般生活在叢林嗎?


反對獨步清涼: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他不是做錯了事,正常來講也不會有人吼他。

這個結論真是讓我懷疑你是不是真的是心理諮詢師。那麼多孩子無緣無故遭受家長老師陌生人暴力導致心裡創傷的案例。你難道一個這樣的諮詢者都沒遇見過?

很多時候,家長會把自己的焦慮和怨氣轉嫁在孩子身上。你就判斷孩子被吼就是孩子的錯?

孩子才兩歲,根本沒有社會性,完全還是世界即我的階段。有些行為根本就是人格發育的過程,不能算錯。即便是真錯了,兩歲的孩子沒有理性和抽象思維能力,吼他也不會有任何作用。而且這個時候人格還沒有形成,談什麼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啊。

只能說如果這就是國家二級諮詢師的水平,這個資格也真是太水了。

想諮詢心理問題,請去正規醫院,真正的心理醫生需要有臨床醫學背景,再繼續精神和心理醫學的專業研究培養。那個心理諮詢師考試就是個笑話。大家就不要輕信所謂的心理諮詢師了。


二十多年來我母親對我一直很溫柔,而我內心也比較強大,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必然的因果聯繫,孩子的內心塑造不是單一元素造成的。

重要的是你愛他。


樓主你好,我也是你兒子那樣的性格,不管誰對我嚴厲說話我都會受不了想哭,但其實我父母對我沒有特別溫柔啊,小時候還會經常打我什麼的...

其實我是很羨慕那些父母很溫柔對待孩子的,我覺得那樣的父母就是很愛很愛自己的孩子。像我們高中一個女生,父母對她說話一直都是孩子的語氣,把她保護的很好,讓她覺得這個世界都是很美好的。說真的,她的性格確實很好

比如說一個宿舍中午有人生病了咳嗽一中午,我們會很煩躁……然後有天她住在我們宿舍,我咳嗽一中午(愧疚,但忍不住),下午上課起床,她就很誠懇的說親愛的你咳嗽了一中午,我去給你買點葯吧……

當時覺得她是天使一樣啊

所以我以後一定要這樣對我的孩子,讓他心地善良,不要動不動吼別人,那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我覺得樓主教育的挺好,繼續努力!

還有關於懦弱的擔心,我覺得多帶他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多給他自信心,應該就沒問題,做一個溫柔的人,沒什麼不好


不是吧,說一下本人的經歷,爸媽對我一直比較嚴厲,從小到大在學習上要求很高,目前我的情況是:表面上對人比較冷漠自立堅強而內心實際上很脆弱很敏感,當然我想說一下性格構成有多個因素,有基因決定的那部分,後天父母的教育也很重要,父母的說話做事方式會對一個人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

還有軟弱並不一定就是不堅強,老子的話很有道理:柔弱勝剛強。兵強則弱,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身邊有那種例子,有的女生看上去很柔弱,但是內心強大到無法想像

所以說,真正的強大並不是表面上的強硬,很多人看上去柔弱,但是卻是另一種更高明的堅強


怒答!!!!

我就是那種在家長長期威壓下生活的獨生廢柴一枚,現在總算明白為啥小時候非常容易哭了!一哭父母還要罵要吼還不給哭這是人幹事?反正罵了吼了還是無助於解決問題不是?我倒是感覺自己越來越沒自信和安全感....恩直到今天也是。

最關鍵的是,父母根本意識不到錯在哪裡,只會罵你太脆弱給她們丟臉,而每次一哭我就會想起之前也這麼哭過..然後如何丟臉然後我又哭了又丟臉...無限惡性循環...

而且在我和家長攤牌式溝通互相理解前,我是在外工作到家不想回的。回去和找罵沒差別。

希望題主重視吧……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


三歲之前最重要的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好嘛多溫柔都不過分

溫柔不好嘛

呵呵噠


我爸媽對我一點都稱不上溫柔 我心理承受能力照樣很弱啊。


我覺得教會孩子溫柔、善良、有教養總不會是一件錯誤的事。

凶就是有出息,這樣粗線條的結論確實很容易被認同,因為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剛強、自信,起碼不被別人欺負。但是,有時候沉默和迴避並不是懦弱,兇狠和強勢也並不意味著內心真的強大。

這個世界是複雜而微妙的,人的際遇也如此。所以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與周遭相處,既不是躲避,更不是對抗。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爸爸去哪兒3》劉燁三次說諾一在與人對話時的不良習慣?
1-6歲的孩子會問什麼有趣的問題?你怎麼回答?
小朋友看到王詩齡有那麼好看的衣服會不會想攀比?
怎樣教小孩子學攝影?
如何理解爸爸去哪兒4第六期中阿拉蕾選擇自己喜歡的禮物這一行為?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