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時女真漢化很好,為啥明朝末年女真還是那麼落後?


主要是需要區分一下個體和全體的區別,以及部分和整體的區別。

簡單說來,金代女真上層漢化比較嚴重,但是同時,他們的上層都隨都居住為主,所以在金朝晚期,在戰亂中一部分悲劇了,一部分融入中原了,還有一些往東北退。

留在東北的,本身就是身份較低,文化也較低的,接跟著來的是蒙古統治,蒙古統治之下,東北應該又蒙古化了一下,而且蒙古化的還挺深,甚至把女真時期本身的一些習俗都變了,比如說女真人的左右似乎都反過來了……

所以就那個樣子了。

不過話說回來,明末女真三大部里,也相對有文化高或文化低的。比如說海西女真是公認的文化高,後金之初幾乎的大巴克什里,海西出身的居多,而且經常是通蒙、漢雙地文化。至於野人女真……大家說的很多……不吐槽了……

再舉兩個不大妥當的例子吧:

A例:你看清代旗人,北京的旗人漢化真好,一部分都不會說滿語了,生活習俗跟漢族相對接近,提籠架鳥看京劇。為啥你再看看東北個別城市裡的旗人,就覺得他們漢化程度就弱了很多?生活條件也落後很多?為啥你再看看東北個別屯子里的旗人,就覺得他們更加落後?為啥的為啥你再看看東北偏僻的一些旗人……

B例:你看看晚清民國時候的上海和天津的富貴人家,西洋化,進步化,那為啥同時候,當地的窮人過得那麼可怕,而內地的什麼村兒里的貧苦農民還只能伺候著地主老爺……

一樣的意思。


1、明朝的女真,也就是猛哥帖木兒的後代,和完顏家那一家子是不是一回事還說不清呢。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回事,至少雞肉蔬菜煎餅,啊不,皇太極是不承認的:

tere inenggi, han hendume musei gurun i gebu daqi manju、 hada、 ula、 yehe、hoifa kai. tere be ulhirakv niyalma juxen sembi. juxen serengge sibei qoo mergen i hvnqihin kai. tere muse de ai dalji. ereqi julesi yaya niyalma muse gurun i da manju sere gebu be hvla. juxen seme hvlaha de weile.

譯文:

是日,汗曰:我國原有之名為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其無知之人稱之為諸申(女真)。夫諸申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親誼,與我何干。此後所有人等稱我國原有之名滿洲,若稱諸申,罪之。

2、說實話,建州、海西女真真的不能算「落後」了,這群人躲在撫順關後面,掛著大明地方官的頭銜和大明貿易,有的還跑到明軍里參軍,基本上明朝在地方的典章制度還是馬馬虎虎學了點的,由於當兵的人多,軍制學的最好,這也就是明末滿洲軍在野戰中那麼克大明的主要原因——明軍非常依賴軍官/家將的勇猛帶動部隊的士氣,野豬皮每次都是找幾個射箭準的狙擊手把家將幹掉,明軍一下子就崩了。

3、至於野人女真……咳咳咳,野人女真演化至今即現在的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你去看看這幾個民族在21世紀的生活狀態,就知道無論元朝明朝清朝民國還是救苦救難的新中國,他們真的一直都那樣……赫哲族還好點,因為主要靠捕魚為生現在基本上都定居了,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這種主要靠馴鹿和打獵的現在還有好多住在林子里。

ps:我爹他們那時候去東北搞地質研究的時候嚮導就是鄂倫春人,汽車把給養運來搭好了活動板房以後他們盛情邀請鄂倫春嚮導同吃同住,嚮導拒絕了,意思是住在林子里舒服,住在活動板房裡他睡不著覺……


你可以拿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蒙元和達延汗復興的蒙古汗國做個比較……

有北元傳承,還有元順帝帶去的典章制度,達延汗好歹是有傳承的元朝皇室後裔,蒙古人的政治組織形式都能退化到如此地步。

更何況,我大金朝把各種跟完顏部交好的女真人遷徙中原,以猛安謀克制與漢人混居。留在東北的都被金朝忘掉的可憐同胞,別說文化傳承了,連金朝的漢化政策都沒有波及此地。

我韃清鼎盛萬年青,盛世一統開太平,吹的這麼牛逼。外東北的野人女真還一直是野人女真,狗拉雪橇馴個鹿、原始社會沒脫離,也沒見康麻子、血滴子、鄭少秋對他們有什麼同胞式的同情。


這些答案確實是太...除了關毛的還是不錯的,實話我還是很佩服他的,但是可能歷史知識薄弱點得的可能會看不太懂,所以我還是來科普下吧。比較了解的可以直接翻到講女真的部分。

簡單概括下,其實東北的「阿爾泰語系諸民族「一直都是開化一波,保守一波。開化的基本被同化成漢族,然後繼續被後來崛起野蠻同胞的吊打。

  • 東北最早在歷史的記載是一個在大興安嶺東邊黑龍江一帶的叫做「肅慎」的部落,其實這也不是個單一的部落,其實就是一群說著相似語言的部落聯盟。他們本來靠著捕魚採集打獵為生。在公元前19世紀(夏的時代)開始崛起,不斷地吞併了大興安嶺西邊的「東胡」他們說話也是一個語系,不過差異有點大,類似法語和德語,但是終歸還是淵源很深的。隨後這個肅慎又吞併了在吉林一帶的「惠漠」部落,惠漠一支併入肅慎,一支逃亡大海。這個「惠漠」可和肅慎可不是同族,之後會再說。還為了慶祝給他們弄了個地方叫「德惠」(得到惠漠的意思),這之後也就建立了政權雛形的「肅慎王國」(是不是聽起來想德棍口中的德國一樣,又嚴肅又謹慎~)

  • 然後呢,隨著氣候以及內部問題這個肅慎王國就衰落了,「惠漠」在自己的一個「扶余部」的帶領下,在德惠崛起,建立了「扶餘國」。那麼東胡也就逐漸獨立出來了。那麼剩下的肅慎部落只能回到山林,繼續過著採集捕魚的生活,自稱自己為「靺鞨」。(漢音mohe,經考證通古斯本音為mojie,森林裡的人的意思

  • 當時南邊的夏商不斷騷擾河套一帶(內蒙古)的羌人,所以這些亂七八糟的羌人跑到了寒冷乾燥的蒙古高原。寒冷的氣候造成了冷酷的性格(。?_?)/~~~這群人有事沒事騷擾下周邊的部落,直接把自己搞得越來越強大,漢人給起了個名字叫「匈奴」。

  • 由於蒙古高原東邊就是大興安嶺,崛起的匈奴和互相撕逼,最終匈奴將東胡滅掉,並且拆分為「鮮卑」「烏桓」兩個部落。

  • 之後也就是熟知的,匈奴東搞東胡,西並烏孫,給自己搞成了個龐然大物後,不斷挑釁漢,最後被吊打的故事,隨後漢將「烏桓」納為藩屬,遷往遼東。鮮卑佔領了整個東北那嘎達,還有蒙古高原,甚至更寒冷的地方,這個更寒冷的北方因此得名,「西伯利亞(鮮卑利亞)」。

  • 你看這時候無論是惠漠(扶余)還是東胡(鮮卑),都混得風生水起。只有這個代表著肅慎主體的「靺鞨」,衰落的不得了,還是打獵啊,躲在岩洞里...

  • 隨後惠漠系的扶餘人開始分裂,王子jumong(漢譯朱蒙,扶余文射手的意思)分裂扶餘國,在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高句麗」國,不是高麗重說三,和棒子沒關係。高句麗不斷膨脹,滅掉了母國扶余不說,還吞併了漢族人控制的朝鮮半島北部。

  • 東胡系的鮮卑更是不得了,他們趁著漢末三國兩晉漢人政權混得很差,鮮卑的拓跋部,慕容部,宇文部開始一股腦的入侵「中國」北方,結果眾所周知,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最後統一了北方,而另一支自己的同族,也是鮮卑拓跋部的族群,在之前就留在了大漠(蒙古高原西伯利亞)不願意南遷,這也就是後來的「柔然」
  • 所以題主說的這個問題,在這個時代就上演了,明明淵源頗深,結果漢化嚴重的「北魏」鮮卑人,不斷的和自己的同胞「柔然」開戰,儼然兩個民族。(花木蘭的故事就是北魏和柔然)
  • 文明總是被野蠻欺負的很慘,北魏也一樣,隨後衰落分裂。
  • 柔然呢,竟然被自己收養的塞種人(白種雅利安人)打鐵奴「阿史那部落」搞死了。阿史那趁著柔然北魏爭鬥,坐收漁利,由於吞併了東胡諸部落,語言也變成了東胡的話,他們用自己的故鄉「阿爾泰山」的名字「突厥」命名自己的新興國家,於是我前文說的「東胡」「肅慎」的語言,也被稱為「阿爾泰語系」
  • 所以剩餘的柔然人,逃亡到了東北地區,分成兩波,一波向北,改名「室韋」,一波向南,改名「契丹」,契丹比較有名,而室韋有一個部落,叫「蒙兀」也就是我們後來說的「蒙古」,想必更有名吧~
  • 此時中國已經迎來了隋的統一,隋煬帝楊堅本來就是個鮮卑漢人混血,之後的李世民也是,包括獨孤皇后啊,長孫無忌啊,全是鮮卑人。所以你看看,同樣是鮮卑人,這撥人可是冠冕堂皇的「關隴貴族」,柔然呢?變成了被突厥欺負的落水狗,回到東北地區繼續採集打漁,和當年的「肅慎」系的靺鞨人又愉快的相聚了,只不過,和1000年前沒什麼差別。
  • 前文說的高句麗這時候如日中天啊,隋煬帝攻打了它好幾次,怎麼都打不贏,還間接毀了國家。結果到了唐的時代,與朝鮮南部的「三韓民族」國家「新羅」(朝鮮韓國人的祖先)合作,一同滅掉了盤踞在吉林、遼寧、朝鮮的大國高句麗,瓜分高句麗領土,最後唐獲得東北平原,新羅獲得朝鮮半島北部,這也就是後來朝鮮王國的雛形。
  • 隨著高句麗的滅亡,扶餘人這下算是也衰落了。
  • 哦對了,史書記載,扶餘人說話和周邊的鮮卑啊,靺鞨啊,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經過現代語言學一調查.......竟然和日語是同源語言,也就是說,當年被肅慎打散的「惠漠」人里,逃到大海的那一幫就和日本人淵源頗深。

  • 高句麗一滅亡,靺鞨人的春天就來了,他們實在不願意躲在東北寒冷的深山老林採集打獵,於是一批生活在「粟末」河邊的靺鞨人,在首領「大祚榮」的帶領下崛起了,粟末河是毛...松花江啊

  • 大祚榮他爸乞乞仲象本來就是高句麗的將軍,高句麗壓迫了靺鞨人很多年,高句麗一滅亡。唐令扶餘人和靺鞨人內遷,所以大祚榮也就在遼東學習了很多姿勢,隨後大祚榮帶領殘部,建立了「震國」,割據一方。
  • 隨著唐對東北控制的衰弱,冊封震國為「渤海國」,渤海國基本控制了高句麗除朝鮮半島外的其他領土。渤海國是個靺鞨人主體包含扶餘人的多民族國家,並且極力和契丹保持良好關係。
  • 渤海國極力的漢化,漢化到幾乎和中原毫無區別的程度,這也鑄造了「海東盛國」的輝煌。

  • 但是.....剩下的靺鞨人,也就是原來和不願意和「粟末靺鞨」混的「黑水靺鞨」還在大森林裡和室韋人愉快的打獵,並且隨著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國南遷,他們開始逐漸分布到粟末靺鞨的老家松花江一帶。所以,同樣是一個民族,又走向了兩條道路,其實這條路,後來也重演了。

  • 圖 渤海國時期的東北情況我覺得百度百科這個圖還是不錯的
  • 所以說少數民族一漢化就很容易變成戰五渣,渤海國也難逃這個命運,926年,被耶律阿保機的契丹所滅,前文說了吧,這契丹也是鮮卑系的柔然後代啊,這時候仍然比較野蠻。
  • 耶律阿保機的老家產鐵,所以他兒子耶律德光在把國家穩定下來後,給契丹改了個名字「遼」(東胡語鐵的意思)。
  • 契丹的統治還是頗有部落習俗,它設了五個首都,並且對於其他民族只不過是令其臣服,所以渤海人和契丹人也不對付。隨著長年累月的和宋撕逼,契丹也開始越來越漢化,最後弄個檀淵之盟,宋年年大把大把送錢,遼也就慢慢的走上了戰五渣的老路。

這個時候,前文說的那群「未開化」的「黑水靺鞨」的春天就來了。

  • 一個從「高麗」來的渤海人,完顏函普,改變了這些靺鞨土人的命運。(注意這個時候的高麗已經和高句麗沒關係了,這是新羅的後代王建建立的一個政權,借用了輝煌的扶餘人政權高句麗的名字,也符合棒子的一貫特點,這個也真是「自古以來」。)
  • 完顏函普本來就是個渤海的靺鞨人,因為國破逃到高麗,這個時候已經60多歲了,孤身一人逃難到了松花江一帶一個靺鞨人小部落,作為一個長者,告訴了他們一些人生的經驗。結果被這群土人奉為神明,成了部落首領,從此靺鞨的「完顏部」走向了崛起。
  • 隨著完顏家族的世代經營,不斷戲耍越來越腐朽的遼,終於用幾千人滅掉了幾十萬大軍的,曾經把北宋虐成渣的「大遼」。所以啊,遼滅掉了靺鞨人的「海東盛國」渤海國,卻自己葬身語於留在江邊打獵的靺鞨土人部落。
  • 這個時候的靺鞨首領完顏阿骨打,因為想到了自己祖先輝煌的「肅慎」部落自稱為「女真(古音相同)」,並且自認「金」比遼的「鐵」高貴,建立金帝國。隨後他弟弟完顏吳乞買用了不到兩年就吊打了北宋,用「靖康之恥」結束了漢人在北方的統治。一個蠻族滅亡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用了區區不到15年。
  • 所以你看,題主說的問題,在這個時代早就上演了一次了,也就是說同為女真(靺鞨)的渤海人漢化的更早,但是崛起的確是它們野蠻的同胞完顏部。
  • 金的崛起也離不開渤海國遺民的支持,畢竟一奶同胞,但是渤海人沒想到如此漢化「文明」的自己,竟然需要自己當年看不起的蠻族同胞來雪恥。

  • 很神奇的是,金的漢化,比他的同胞和敵人們更快,金迅速的從一個漁獵蠻族變成了一個漢化國家,儒學盛行,設立漢人的政治制度,就連漢人特色的窩裡斗也是學的非常徹底(完顏內訌),早就沒有了當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搭幾個大瓦房和自己的老鄉們光屁股洗澡的天然呆了。
  • 金也很快的從寒冷的上京(哈爾濱阿城區)遷都到了燕京(北京),所以留在東北的女真人,很快的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
  • 大家沒忘吧,當年那個也和他們一起摸魚的「室韋」,也就是當年那個柔然逃難回東北的小部落,開始不斷被金鄙視。室韋的「蒙兀」部逐漸強大,帶著部族跑到了斡難河,建立「大蒙古部」。中間的不多說了,金也是不斷地暗算人家憨厚的蒙古大叔們,比如蒙古的「俺巴孩汗」,就是被金暗算釘在木驢上處死了。
  • 隨著童年有陰影的鐵木真同學不斷整合蒙古部落,並且收拾了草原上的諸多突厥,和金的清算也就開始了。
  • 金這個剛剛漢化不久的蠻族,開始被蒙古人追著屁股打,非常有金當年追著遼的天祚皇帝到處打的架勢,這也是一種循環啊。但是鐵木真的蒙古野心比金還要大,眾所周知...速不台哲別大軍,把哥特的騎士們虐成了渣。
  • 金這個時候已經和漢人毫無區別了,就包括當時的著名道士,跑到印度河給成吉思汗當人生導師的「丘處機」,就是個金國人啊,而且人家對什麼靖康之恥毫無感覺。
  • 所以可以說完顏部的女真人,這個時候已經成了漢人的一部分,隨著蒙古的入侵,整個東北老家失手,最後是一直在河南山東一帶龜縮的。
  • 總之,一切都被摧毀在大蒙古國的鐵蹄下。
  • 這個時候,殘留在東北的女真人,被蒙古以自己的「萬戶」制度統治,也就是使這個時候蒙古人開始和女真人融合,這些女真人繼續回到了他們祖先的生活狀態,當然,還融合了一些蒙古人的生活狀態,也好不到哪裡去。
  • 而中原的金朝遺民,不論女真還是漢人,都是被蒙古稱為四個階級里的「漢人」的。
  • 隨著明朝滅亡了蒙元,元貴族逃亡自己老家,建立「北元」,後來分裂又演變為「瓦剌」和「韃靼」,東北的女真人被明朝的「奴兒干都司」控制,但是控制了和沒控制一樣,因為明連自己的問題都處理不過來,和瓦剌的戰爭也非常不順,甚至發生了「土木堡之變」(自己谷歌)。
  • 當時的女真,有一群最野蠻的在烏蘇里江黑龍江一帶的「野人女真」,野人女真還是保持著最原始的靺鞨生存習慣(鄂溫克,赫哲族祖先),而海西女真就是那群等金南遷之後,跑到它們老家的「野人女真」(是不是和渤海國時代很像)。由於有金朝的底子,是漢化一點點的,但是和完顏們可真是比不了。
  • 而由於這個時候元已經滅亡,海西女真成了上層是蒙古人,下層是女真人的一個情況,北元不斷騷擾他們,自己的同胞「野人女真」也騷擾自己。於是阿哈出、猛哥帖木兒這兩個萬戶首領,帶著自己的女真部落,從黑龍江依蘭一帶,南下進入吉林,明政府為了拉攏他們抵抗北元,任命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指揮使」,這也就是——「建州女真」,建州女真隨著不斷遷往距離北京較近的遼東一帶,其實也是不斷漢化的,但是明也總拿他們當槍用,所以也沒法完全漢化,戰鬥民族特性保留的很明顯。
  • 在加上隨著明朝衰落,猛哥帖木兒的後代努爾哈赤合併海西女真的野人女真,野蠻指數直線上漲,皇太極並和了蒙古漠南部落(內蒙的蒙古部落),而且此女真也不是當年完顏那個女真了,就從名字來看,尤其是建州女真,上層全是蒙古血統,所以這些混血女真人怕有人說「你也配姓趙」,於是皇太極又搬出了自己祖先用的名字,「滿洲」(也是靺鞨,勿吉的另一種音譯)。
  • 其實現在解釋的也差不多了。
  • 先睡了,太累了...


兩波人有沒關係,至今都沒定論,他們自稱後金


因為明末的女真都是當初留在老家的那波人,他們來中原買不起房。


宋代完顏女真自黑水靺鞨而來,被契丹統治者稱為「女真」,此後史料中就一直稱他們為女真人。這一時期的女真族,是真正的女真族。女真人佔領了中原,幾乎全族南下,遼河流域本就有許多漢人生活,但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長白山北部一帶則出現真空,來自更北的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地區(今俄羅斯貝加爾湖西北)不斷有處於原始社會狀態的氏族部落向東南遷移,融合當地未被女真吞併的靺鞨部落,逐漸填補了女真人南下後,今東北地區留下的真空。先後南下的通古斯人並非出自同一個種族,通古斯人是西伯利亞地區無數不同種族部落的統稱。


安森垚兄談的比較詳細了,我只進行補充。唯一不贊同的是新石器後期民族融合,所謂民族國家,不過是以首領部落的民族構成決定的,並不準確,就好比蒙古帝國,上層是蒙古族,但是主體卻是韃靼文化的民族和突厥文化的民族。所謂什麼系一脈相承只是一種源流,其實在傳承的過程中已經與別的文化融合的基本與原本大相徑庭了。

東北亞上古史,不能不提及周朝初年的箕子朝鮮,以及日本的構成。

1萬1千年前最後的大冰河期結束後,逃到南方的黃種人(平均身高1米7)裹挾南方土著矮黑人(平均身高1米3)沿廣東福建浙江北返。在福建有一批矮黑人脫離了大隊沿大陸橋去了台灣琉球到達日本九州,日本人稱為繩紋人。而其他的矮黑人與黃種人沿著浙江江蘇山東遼東繁衍。矮黑人是先夏和夏朝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史記》記載了舜的「摻沙子」民族大遷徙: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夏朝初年有一個小冰河期,導致十二州的北三州被廢棄,考古學上此時期北方遺迹全被廢棄,隨後我認為屬於殷商的姻親的部落重回東北方居住。夏朝後期氣溫回暖,東北人口又開始恢復。肅慎就是在此時期把惠漠趕到了朝鮮(成為三韓)和日本(成為蝦夷,也就是夏人),日本人認為蝦夷人和繩紋人基因和文化相同,不願承認蝦夷人的存在,只承認秦朝時期遷徙來的彌生人(東胡人)是上古唯一與中國的人口文化融合,但其實蝦夷人是接受了中國文化熏陶的矮黑人,此一時期遍布浙江、山東、遼東、朝鮮、日本的特殊石棺墓葬形式就是鐵證,日本文化不可能獨自在此時發生巨大變化。商朝初期定都鄭州附近,依靠的主要是湖北江西的銅礦,後來盤龍城主幹涉商朝王室內政,斷絕銅礦供應,導致盤庚遷殷,最後定都殷墟,這裡位於古代黃河的支流,可以一直連通遼東銅礦的水運,此時商朝恢復了北方的幽州和營州,建立起孤竹國等親殷商的小國,依靠遼東的銅礦,殷商再次興盛。紂王滅亡後,箕子帶5000殷民北上依附孤竹等國,建立商文化的朝鮮,把夏文化的三韓逼迫到半島南方,但是兩國主體都還是惠漠人。此時舜的「摻沙子」效果達到了極致,東胡分裂為外來的「鮮卑」和土著的「烏桓」兩個部落。鮮卑一度是箕子朝鮮的奴婢民族。高句麗和百濟都是惠漠扶餘人建立的國家,新羅則是惠漠三韓人與東胡人結合的國家。


金朝時女真總體上沒有漢化,看金史,直到金末女真貴族仍然知道自己是女真人,不會把自己國人與契丹漢人等混為一談,同樣的當時的所謂漢人也同樣視女真為異族。留在中原的女真人真正漢化是在元明時期女真失去特權以後。


首先,女真完顏部和後金愛新覺羅部不是一撥人。

其次,我92年,太爺爺會滿語,爺爺不會,因為沒有了滿蒙學堂,而是上小學⊙_⊙

即是說清末的東北,滿城漢化也不是很嚴重。


金人確實是漢化得很好了,所以其中活到元朝的,大部分留在華北地區的,都被元朝算作「漢人」了(就是所謂「四等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里那個)。

少部分退回東北的,因為典章制度、組織結構都不存在了,生產力和生活條件又一下子差到原始叢林狀態,還要受到蒙古、明朝、甚至朝鮮的欺負,所以那些在艱苦條件下不實用的文化,很快就被遺忘了。

而且明末女真里,和金朝有明確關係的還真不多,大部分都還是金代時就留在東北老林子里沒去中原的那些部落族群。

滿洲前身的明末女真,比金朝女真,更「北方」,這一點在金代女真語、滿語、東北各族語言的研究中,也有反映。


因為主基地爆了,得重新攀科技樹。。。


所謂女真,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用《錦衣當國》裡面李如松的話說,遼鎮這邊,還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至於更往北的地方,兀良哈,朵顏,還有那些誰知道什麼人的。都被叫做女真。長城以內的漢人都叫漢族。蘇州杭州富庶。陝西貧瘠。連互相說話都不一定聽懂。長城以外蒙古高原,都叫蒙古人。其實也是分什麼科爾沁,察哈爾。


金朝的女真人在被蒙古團滅後都被算進漢人了。


金末的那些女真早都跟漢人融合了,清朝的那些女真是東北的野生品種。


克洛維大帝是在哪裡受洗的?巴黎~馬扎爾人在哪裡受洗的?匈牙利~羅斯人又是怎麼變成基督徒的?還不是在自己的首都基輔。

所以對比西方歷史上這些曾經的野蠻人的進化過程,中國北方的游牧民和漁獵民最大的問題在於沒辦法就地漢化和文明化,唯一能在不入侵中原的前提下在本土建立文明國家的渤海,簡直就是個bug一樣的存在。


只需要一句話,努爾哈赤其實是【蒙古-哈薩克】後裔。


等等?這兩股女真完全不一樣啊。努爾哈赤一支來自於西伯利亞,是通古斯人種,當年被哥薩克吊打逃到中國。可以從語言上看出來。英國的大百科全書是這麼寫的。


女真歸女真,但和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不一樣。鐵木真沒有統一蒙古各部的話,蒙古各部也不一樣。在那個年代,也就是地圖上隨便一划給個名字,像是南方,不是苗便是蠻,但苗與苗之間差距可大了。


應該不是一回事~

就軍事來說,金擅長的是騎兵,而建奴擅長的是重步兵!雙方的弓箭也因此有很大的不同!大家可養搜或去博物館看


推薦閱讀:

為何中國古人沒有建造金字塔?
《荊軻刺秦王》裡面荊軻遲遲不發等的那個人是誰?

TAG:歷史 | 少數民族 | 古代 | 滿族 | 世界古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