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貴族學校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比如伊頓公學,哈羅公學等等


我在一個寄宿男女混合中學校上學,2007年畢業,在肯特郡的Sevenoaks (七橡樹)。雖然我的母校比起伊頓和哈羅沒有那麼高的聲望,但是歷史很悠久 (1432年成立了),並且成績很高,有許多」國際學生」,包括中國人。

七橡樹中學

這所中學校善於培育孩子的自信,並且為他們上大學和成年人生活做好準備。我很喜歡住在學校,所以當我上大學的時候,並沒有非常思鄉。因為我已經熟悉離家遠的生活 。在大學遇到了很多悶悶不樂的新生,他們都是第一次出家門。

在英國,貴族private school (私立學校)叫public school(公學校)。這種私立學校是昂貴的中學,state
school(州立學校)是免費的。Public
school學費都很貴,但是它們的質量算是非常高級。因為我的父母交了那麼多錢,所以我感到內疚,就努力學習,不想浪費他們的錢。

學生嘗試法國小吃

私立學校最好的特徵之一是高品質設施,每班學生人數很小 -- 初中班20個人,高中班10個人 -- 所以學生的學術成就很高,並且和聯課生活很活性。比如說,七橡樹的校園佔地610畝,有游泳館,幾個網球場,田徑跑道,橄欖球、足球比賽場等運動場所。飲食非常好,但是,因為有多樣餐的選擇,所以很容易發胖哈哈。每周二周六下午有體育(周六上午上課),每周四可以選擇參加CCF(軍校學員)培訓或者志願工作。第一年,大部分的孩子一般選擇加入軍校培訓,但是他們立刻後悔,第二年選擇志願工作哈哈。

七橡樹板球比賽場

如果你考慮去什麼英國public school,我就推薦選擇男女混合學校。許多單性別學校畢業生,比如說伊頓、哈羅(男),威克姆阿貝、切爾滕納姆
(女),他們在青春期不交異性朋友。他們遇到異性,但是不和男女混合學校學生一樣。他們到達18歲時,對異性了解不清楚。我認為這個情況是社會中性別歧視的因素。

另一個影響是英國人在約會的時候很尷尬......

我想提一個方面,是關於欺凌。在各國的學校里有孩子對待別的孩子很不好。我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人說在英國有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在一些社會部分有,但是這是沒有好教育的部分。我認為,因為英國public school里有很多」國際學生「,所以歧視比較少。當然有案件,但是,因為學生已經遇到了其他文化,他們就了解歧視的影響,長大的時候會好處世。

去貴族私立學校是一個很大的生活優勢,但是,也帶來個問題。去public school的學生從社會」斷開「。老師和父母不斷地告訴學生他們「很特別」,並且他們是國家的「前1%」。這樣的行為當然讓學生很驕傲,讓他們看不起州立學校生。因為大學中有各種不同的學生,所以大多這些public school生上大學的時候就停止這種思想方式,但是,有一些不會。他們只想跟私立學校畢業生做朋友,並且即使沒有好成績卻堅持把自己看成」百里挑一「。你在金融、政治、地產世界能發現這種人。

Wanker banker (英國的銀行家一般很討厭)

Boris Johnson
David Cameron
,兩個都在伊頓上學了

大體來說,我本人很喜歡去私立學校,很感謝有機會去七橡樹。我覺得很多好孩子去那裡,他們有有趣的夢想。這個學校因為很」國際「,所以讓學生了解國外的文化。另外,我覺得public school的孩子會獲得很忠實的朋友,我在七橡樹交的朋友的現在關係很密切。


謝邀。七年st Paul的男生來答一下。最近扁桃體發炎好久。

進st Paul大概十歲,一個人遠渡重洋開始新的生活。英國的學校,基本有名的私立都是男女分校,被稱為independent school。這其中的佼佼者被稱為public school,英國是一個等級制度非常嚴格的學校,接受的教育往往決定了未來的方向和圈子。男校的生活至今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

首先是課程選擇上,比絕大多數學校可以選的課程多一些,而且每一門課的教學質量真的沒話說。a level 和gcse甚至oxbridge的升學率都是在英國可以排到很前面。

運動方面,大量的sports可以選擇。我打過rugby,squash,shooting,rowing還有wallball。在那個階段,學校里最受歡迎的永遠是每項運動最強的那個人。

說說其他方面,由於是boarding school,所以和家人見面的時間很少,大量的時間都是集體生活,大家一起念上來可以建立起非常強的情感和聯繫,這種關係是大學裡沒有的。一直到今天,我身邊最親近的朋友依然是那個時候的朋友。

學校是教會學校,每周日都要做禮拜,聽charpel講bible.還要唱詩,曾經是唱詩班的成員。個人而言,宗教對於我的影響在於教會我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挫折和考驗。所以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不會那麼緊張。

還有學校對紳士的培養,這種從小開始就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們,後來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種習慣。 學校對於穿著以及行為舉止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一旦違反就是detention和suspension. 調皮搗蛋的孩子受到懲罰的不少,但是最後被開除的也有。

Aside:所謂貴族學校也好,高昂的學費並不意味著奢侈的生活方式。大家覺得貴族學校的生活就是很奢侈的,的確有人過著這樣的日子。但是這畢竟是極少數,多數孩子不敢說節儉但是都不會浪費或者浮誇。因為紳士的底蘊需要三代去培養。

至於缺點嘛,上大學以後見到女孩子會臉紅,然後也不太會和異性相處聊天,如果學的還是理工科的話,所以很多男生和我一樣讀了理工科,感覺從一個男校去了另一個男校。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playboy,我承認有 可是似乎並不是遍地都是。生活本來就是很平淡很簡單。而且也不喜歡太瘋狂和吵鬧,可能年紀大了。

吃完晚飯更新一下,看了前面的答案似乎乾貨不多,現在流行一句話叫做fake it until you don"t have to. 從一定程度上,這句話很有道理,有些東西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我並不覺得從public school畢業的男生在今天還會有很多優勢,用英國人的話說,如今的大英帝國已經分不出你究竟是什麼class了,除了極少數的幾份工作需要你走特定的道路比如說:public school-&>Oxbridge-&>top internship. 這樣的career path在法律和金融中特別多。但是除此之外的職業都不需要你有posh background。所以自己在閑余時間也可以了解一下他們文化,但是不用太羨慕。


突然覺得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不過就好像其他知友的回答一樣,伊頓的中國留學生真的太稀有了,這種拼爹拼家族的學校真的不是一般人能進的。

不過開始介紹之前,我想先聲明一句,我學校很犀利,但是本人並不犀利。

我來自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純粹靠自己考上私立混校裡面最有貴族氣息的一所中學:威斯敏斯特中學(Westminster School)。現在很少關注排名,不過大概常年保持全英前三的位置,有超過50%的牛津劍橋錄取率,經常跟女校St.Pauls和伊頓在排名榜和各種體育活動中相愛相殺。學校最大的特色是連著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就是凱特和威廉結婚的那個教堂,當然那個教堂還埋著從古到今所有重要的皇室成員和在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牛頓也在裡面),我們學校每周有三天早上的abbey service是在裡面進行的。遊客參觀全部禁止,每次出來都能看到長長的隊伍。如果沒有深刻體會的話,請想像一下北京有所學校每天在故宮裡面集會校長講話然後遊客全部在外面乾等,就是那種感覺。

學校在倫敦市中心的中心,斜對面就是國會議院和大本鐘,穿過一條僅對師生開放的密道就是大教堂,出門左拐就是Victoria St,右拐過一條橋就是倫敦眼,橋下面就是泰晤士河。遊客永遠不缺,經常會被拍照,而且因為學校大門太古老所以不明顯的原因,保安永遠多一個工作:攔著遊客不讓進學校參觀。每次進門都能看到斑駁染著黑色的牆壁,腳下踏的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校園裡一個巨丑的維多利亞女王的雕像已經在那裡站了七八百年(真的特別丑)。學校有幾個地方重修過,因為二戰德國的空彈炸掉了我們的大禮堂和教學樓。我是住校生,每天早上都能被大本鐘的鐘聲吵醒,上課望出去就是Westminster Abbey巨大的琉璃窗,周末出校門就能碰到國會議院前面的遊行示威,遇到女王去大教堂的時候學校會被整個防守起來,不過說到這裡女王還參加過我們學校體育館的開幕儀式。

在1179年就建立起來的學校有多老派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學校有一套Westminster Language,年級和某些學校的地名的表達方式跟普通中學完全不同,好像去大禮堂會說up school,體育活動時間是station,賽艇被稱為water,A2最後一年是remove,就像老師所說,將來單憑這個就能認出校友。學校除了校服與時俱進之外,平時早上的集會老師都要在外面披有代表自己house的顏色的外袍。

周二和周四的集會不在大教堂了,在我們學校的禮堂,用拉丁文唱歌做禱告。住校生還多了一個evening prayer,用最古老最基礎的幾個音唱拉丁文的告詞。

是的,我們學校還用著已經沒有人使用的語言來做禱告。

而且晚上的那個歌真的好難聽。

所以你可以想像我的同學都是些什麼人,非富即貴,不然怎麼能跟伊頓稱兄道弟。我們有外交部部長的女兒,selfriges co. CEO的女兒,德國貴族一個已經繼承了爵位的兒子,我們這一屆竟然還有蔣介石的一位重重重孫女,他們都是一個家族一個家族地在這所學校學習,經常可以聽到老師跟他們聊起他們的哥哥姐姐或者爸爸叔叔。我敢保證我們學校學生說的英語在倫敦是最有貴族腔的,說話方式特別有英國文化的精髓,謹慎克制中帶著幽默,嘲諷開得優雅又詼諧。而且他們每人基本平均會三門語言,兩門樂器。這個中學還有一個很古老又很歧視人的分院方式,就是把最聰明的人全部分進一個叫college的院,所以college的人在我們學校又是精英中的精英,事實也證明了他們基本都去了牛津劍橋,還有幾個去了耶魯哈佛。

每年聖誕的時候都會在abbey裡面舉行一個盛大的基督教Service,所有的學生和以前的學生以及家長們都可以參加,其中有一個環節是College的人身著長袍從教堂大殿捧著蠟燭排隊走向象徵著皇室的墓室,一邊用拉丁文唱歌。

我們學校對拉丁文還真是愛得深沉。

我們學校因為身處政治中心,再加上同學家裡不是有錢就是非常有錢,清一色的保守黨支持者。還記得有一次學校叫停了午間休息時的足球運動,我們的head boy,算是學生主席一職的人,號召全部學生在校長辦公室下面抗議。抗議了三天還真的起效了,又可以踢足球了。

我覺得我現在說起來,每一幕都栩栩如生,這每一個片段都構成我的感受和體會。身處這樣的一所學校,你所感受到的貴族氣滲透在每一點每一滴,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從眼神到站姿無不淬鍊得優雅得體,你會深刻地感受到英國一千年左右的文化滋養出來的人,就像弧度光滑美麗的騎士劍,節制卻優美,而出鞘的時候的鋒利足以讓人卻步。就用我爸媽參加完我畢業典禮之後說的一句話來收尾吧:

「你以後人生再也不會有比這更貴氣的學歷了。」

不過美國的沃頓商學院除外喲。


一個很跑題的回答!

—————————————————

我是女生,所以很遺憾的和伊頓哈羅說了再見,正在努力考上威克姆阿貝,希望明年的這個時候可以成功。

認識一個比我大幾歲的哥哥現在在哈羅讀書,已經是Alevel第二年,應該已經開始為考大學努力了。我所知道的他是周末一回家就瘋狂的打遊戲,聲稱工作日在學校里已經學太多了,懶得學了,回家就是要放鬆的。有個女朋友在曼城,還帶過同學來一起吃過飯,同學是個LL大法好的宅,其實大家都那樣了差不多一個意思(咳

認識另外一個哥哥,英國人,現在在牛津中文系讀書,他對他進入伊頓時的描述就是「要讓老師知道你有多全面發展」,他說他能進伊頓很多是靠從小堅持了水球和游泳。長得很可愛,看著gay gay的,也沒有女朋友,不知道是不是伊頓的錯。

我跟兩個人都不熟,所以只能大概描述一下我所認識的他們,感覺他們都是很普通的中國男生和英國男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拽拽的貴族氣息。

跑題跑得太厲害了,如果要說生活的話,其實英國的私校應該差距不大。描述一下我的學校希望對題主有點幫助,這個學校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好大,下課五分鐘時間都要快步走才能趕到下一個教室。電腦很多,每一個教學樓里都放著二十個筆記本可以隨便借。活動比電腦更多,下周又有九年級和十年級PK的才藝秀,又有4個學員之間的音樂比賽,周五還是不知道兩百多少年的校慶一整天都沒有課。基本每個學期都差不多是這樣。社團活動多的我都不想說,最近還開了一個馬術和一個笑死我的Chinese Kungfu,午休時間有放學有連早上都有…而且基本都是運動,歐美人真是太熱愛運動了…也有不少人會樂器,相比國內的清一色的鋼琴小提琴,這裡玩什麼的都有,我們學校的樂隊+合唱團還頗為成功,好像那了不少獎w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不會因為一個人數學不好大家就集體把她列為學渣,我們班還真的有個同學數學拿到60%物理拿到100%…白人黑人黃人印巴人之間也沒什麼歧視和互看不慣,也不存在我們普遍對歐美學校印象里的什麼校園欺凌,不過如果是男校的話可能有。個人覺得私校的人素質還是挺高的,當然伊頓哈羅的人素質會更高。

好像跑題跑得太厲害了…盡我所能了題主手下留情…

還有就是,我一直覺得青春期的女生在一起沒什麼問題,但是把一群青春期的男生關在一起關那麼久,怪不得英國每3個上過大學的男生里就有一個上過大學男生(…


不知道現在回復還有沒有幫助

———當初初中申請了三所英國比較好的女校,最想進的就是WAS-她神一樣的口碑(圈裡人還是很school pride地把wabbey稱為「全英第一女中」??),從未掉過前三的排名還有師資、環境、平台都是吸引我的理由。

去年九月份作為年紀唯一一名中國內地的入學(學校香港人倒是很多,基本就是每個國家都來一點,可能馬拉西亞的來三個、印度的來兩個、俄羅斯的來幾個這樣子,較國際化,沒有華人、非洲、英國一圈子一圈子一言,這也是我最喜歡這學校的一點,可能一張飯桌,有十個國籍在說說笑笑,都可以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國籍之間沒有距離)從此之後在這所學校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珍惜-如此大的校園,風景如畫,堪比海德公園一般美麗(什麼動物都有,有養馬,還有狐狸兔子狗貓等等)很多片森林,很多片操場,十一個宿舍樓等等,但最不凡的還是這裡的學生和老師。

女生不僅學術優秀(常年GCSE和ALEVEL全英國前三,每年入牛劍是全年級的1/3,全年級一般90個人,我們今年比較少,80個),才藝同樣出色(尤其是音樂和體育,戲劇和美術倒還好)大部分女生處處對自己要求嚴格。很多家境也非常好,不富即貴,畢竟學校還是有很濃厚的傳統英式elitist上流社會色彩,對接伊頓和哈羅。

這裡真的是一個可以讓學生更上一層樓的地方,一個向上的環境,每一個學生都對自己定下如此高的要求,學校老師也指望最優秀的結果-過了一段時間我便知道,在原來學校的「好」,和在WAS的「好」,不是在一個層面可談的。我記得我在這所學校剛開始寫歷史論文(我們學校歷史系很牛,前幾年全國第一名,資歷深),第一篇自認為很不錯的masterpiece長論文,歷史老師看過後就差沒說「我想撕它」,直到後來不停操練到如今23/25的成績。

學校給我們提供很多機會,也有很多獨家的渠道。大學申請經驗豐富,從很早就開始準備,每月都要更新我們的升學狀況,幾十年不停的把女生輸送到英國最好的大學-Oxford or Cambridge? Such a dilemma.

第一次,我為頂著自己學校的頭街感到驕傲,記得當陌生人聽到我是來自WAS時的驚嘆,和自己心中的喜悅。學校也資金雄厚,伙食好得不得了(我爸表示要天天來我們學校吃自助餐……)組織很多免費的周末活動,辦各種大場面(color run色彩馬拉松啊、把一整個遊樂場搬過來啊),讓我看著很驚嘆也更為珍惜在這裡的時光,哪怕只有短短几年。

最後想用學校名言結尾-Wycombe Abbey,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度娘幾張介紹

今年the guardian英國衛報給學校評了個the best of the best,蹭蹭WAS的aura:)

最後彩蛋放點memes哈哈:


我要來搶答搶答啦啦啦!

?───O(≧?≦)O────?

嘻嘻嘻(^O^)我在九大公學之一的切特豪斯公學讀書,這也是一所男校,但和伊頓哈羅不同的是,高中最後兩年招收女生(≧?≦)。我們一周上六天課( ̄Д ̄) !有很多自己古老的公學辭彙(o_o),比如,我們不說作業homework而說banco,不說晚餐dinner而說homebill,不說點名registration而說adsum/jibs,點名時不回答yes sir/ miss而說sum,不說老師teacher而說beak,不說期中假halfterm而說exeat,不說學期term而說quarter,等等。(???)

先發一張度娘的介紹

☆*:.?. o(≧▽≦)o .?.:*☆

其實本人感覺有點點過了…哈羅公學肯定是比我們學校更加有名很多。不過我認識兩個同年級的男生,他倆都是同時被哈羅和切特豪斯錄取,選擇了後者,還有一個比我高一級的學長,九到十一年級都是在哈羅讀的,高中最後兩年轉來我們學校。而他們的原因都很簡單,哈羅很好啊…可是…我們學校有女孩子。

先發一張照片來鎮樓

☆*:.?. o(≧▽≦)o .?.:*☆

第一張這個是我在網上搜到的…

主校樓的old houses

這是old music school的走廊(舍友拍的哈哈)

學校的校道 (舍友拍的嘻嘻)

學校的校道 (我拍的嘻嘻)

學校的運動服校服就是頭像

去年學校chapel choir聖誕節前在學校教堂里的演出,可惜我那天沒去看,我在facebook上偷的圖哈哈(^O^)

九月份的時候跟學校去森林公園遠足(*^?^*)。是愛丁堡公爵金獎的practice trip…(u_u)我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學業壓力太大(>_<),周末訓練的時間太多。如果沒有放棄的話暑假會去芬蘭進行為期五天的探險(學生組團看地圖無老師陪同)。

昨天晚上的charity dinner,同年級的一個女同學的母親近期因為癌症去世了…好可憐…她一個人很厲害的舉行了昨天晚上的活動喔,所有受益全部捐去了癌症研究中心。

去年九月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們學校兩百名學生實名簽名反校長,還上了telegraph的頭條。其實答主是很喜歡這位校長的(o^^o)。

因為答主剛下飛機,換了衣服,就去參加校長邀請新生去他家花園的聚餐,當時整個人還是睡朦朦的。結果上台階時一腳踩空…把餐刀掉地上了…好尷尬

(;゜0゜)結果校長走過來親自蹲下來幫我撿起餐具,和我握手說歡迎我來到charterhouse,因為我的到來,今天晚上的聚餐更加完美了…很感激他溫暖的話解除了我的不安和尷尬。


作為一個在英國讀了高中的妹子,我只想說: 就好像每天活在沒有魔法的霍格沃茲中啊 真的不誇張,說到底,顏值高,美景好,到處鬱鬱蔥蔥,人少,每天都覺得很美好。
答此題讓我回憶滿滿啊,慢慢的來補充細節吧,最近final季沒法安心好好碼字
放張我學校的圖吧 之後考慮要不要放張有自己的~

分割線----

對不起大家樓主好懶噢 在香港上學超級intense就一直沒有更新 可能也是挺想念英國的 偶爾也會想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po個自己的照片好啦 完全沒修過的圖 手機拍的嘻嘻 當時才十八哈哈 放兩天就刪,更多照片移步我instagram好嘛 么么噠 我保證過年期間更!!
ins: susuinparis

更新:

作為一個少女心爆棚


-

謝 @阿爾的太陽邀。

我沒有在英國學校讀過書,在香港某英童學校的六年時間算是我和英式教育僅有的一點聯繫。

就我所知(的一點點東西),他們基本上所有東西都不會按它本來的名字叫,比如房間要被稱為 digs 。另外,據某人透露,他們有解決性衝動的方法。

-


看到許多英國私校的人來回答,我只想說,私校不代表是貴族學校,連學術都排不上英國前二十的就別來回答了。

自認為勉強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在英國排名前幾的一所位於倫敦的學校,同學中有BBC CEO的女兒、金融界大鱷的女兒、Boris Johnson的兒子等等,更不要說那些哈羅和伊頓公學的學生了,我認識的一個男生即將繼承父親的爵位。所以第一點是:在貴族學校的學生資源夠強大。

我是MUNer,在學術交流時也認識了一些哈羅、聖保羅男校和伊頓的人,其中有中國人也有英國人,這些學校只要參與國際模聯就會拿下各大獎項。他們目標明確,學習刻苦,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什麼時候該取捨。他們精通體育和音樂,比如馬術(這在英國其實稀鬆平常,不需要自家有很大的場地,也不需要自己有馬)、曲棍球、擊劍、射箭、空手道和划船。但他們和國內的一些體育生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他們不僅僅在體育生有成就,在學術上也非常努力,在辯論賽、經濟類比賽(因為我是學經濟的,所以對這個可能關注的更多一些)、MUN等等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也是我很佩服他們的一點。

往往這些學校的人都是小學開始學習拉丁文或者希臘文還有一些普遍的小語種,比如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等等,而且學校會對學生在語言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這些精英往往自信、優秀、富有人格魅力、資源充足,所以我也一直在向他們學習,在英國,混圈子和社交能夠給你帶來很大的幫助。

最後,放上來張party的圖吧,知道你們想看,為保護個人隱私,已打碼。順便說句,照片裡面的同學都是17歲。


致那位完全靠自己進入威斯敏斯特中學的答主:


最近剛在網易公開課上看了個紀錄片《我的生活:伊頓公學》,看台標是BBC拍的,不知道是哪一年拍的,應該是近年拍的吧,講的是三個拿到獎學金的小男孩(黃種人,白人,黑人各一)初到伊頓的生活,講得挺簡單的,不過看了之後對英國貴族學校會有比較直觀的印象吧。

以下為劇透:

1.伊頓一年所需的費用大概是33000英鎊~

2.伊頓大概有3000名學生,其中250名是靠獎學金進去的,紀錄片拍攝時的伊頓校長當年就是靠獎學金進伊頓的

3.每個學生住的都是單間~具體的宿舍制度看紀錄片吧

4.每天上課要穿正裝,燕尾服那種,忘了帶領結扣還是領帶扣之類的要回宿舍去帶好才能進教室;所以便裝日被玩瘋了

5.每天上課要在不同課室間走啊走啊走啊,累死

6.每棟宿舍要在學期放假前表演一個合唱給校長聽,有比賽性質,表演的禮堂太小,唱完的隊伍要馬上出來回宿舍等待比賽結果,不能看其他隊伍的表演

7.吃的很好很好很好

8.體育課可選項目真是多

9.學業真是重,記錄片里那個黃種人boy要修法語和西班牙語,還有伊頓的必修課拉丁語

10.競爭無處不在,好學生都很看重競爭和名次

11.考完試,拿到成績要跟舍監一對一見面彙報成績,三個小男孩還要跟校長彙報,導師制運用得很好啊

12.老師好辛苦,片子里老師下了課還要花很多時間批改作業批改作業批改作業

13..各種伊頓術語,比如exam,在伊頓要說trial,不過各地學校應該都有差不多的習慣吧

來自評論區:

望晴

無意中在他們作業本上的日期上看到是2013年,所以差不多就是那時拍的


三令五申禁止轉載,可是還是攔不住大把中介隨意盜用我的內容,甚至篡改。不是不能給中介用,但是用前至少說一聲吧?尊重一點版權好嗎??在此順便聲明,目前除了知乎上這篇,任何其他地方出現的類似內容的文字均屬非法盜用!---------------------------

眾所周知,英國的基礎教育很出名,根據1868年法案,政府最初只承認七所公學,外加兩所非寄宿學校(Merchant Taylor和St.Paul),而被稱為貴族學校的,一般就是這九所。這九所里當時最著名的既不是是哈羅也不是伊頓,而是拉格比。拉格比當時還聯合了其他幾所學校形成了一派叫rugby group的學校(成員包括哈羅,溫切斯特等)來表明自己的地位,幾年後,伊頓為了與之抗衡而形成了另一派叫eton group的學校。至今,伊頓得校歌中仍有一句是「雖然拉格比比我們更聰明」。

這九所學校基本壟斷了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的統治階層,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優秀的學校出現(比如說我前女友上的Cheltenham Ladies),九大公學的光環也日漸衰落(westminster和st.paul還保持著當年的水準,剩下的都有下降),其中,衰落最慘的就是rugby school和shrewsbury school。我著重說一下我的學校,rugby。

Rugby school在英國的名聲還是很大的,作為橄欖球的發源地,可謂人盡皆知。但是學校學的學術水平是逐年下降,自從老校長14年離開學校去westminster當校長以後,學校陷入了最低谷,去年,僅僅有5個同學考上oxbridge,簡直慘不忍睹,今年也僅僅提高到了11個而已,不說和學校十九世紀的水平比,就是和本世紀初每年25+的oxbridge錄取率比,也是下降了太多。原因呢?問題並不在師資,論師資,有盡一半的老師都是oxbridge畢業,就我個人而言,我的兩個數學老師,一個是eton+劍橋畢業,一個是牛津。劍橋畢業的老師更是作用上億資產,在當老師消遣之前在city管理過數十億英鎊的基金。我的兩個物理老師也都是博士學位,其中一位之前是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哲學老師也非常厲害,兩位都是博士,其中一位是edexcel epq項目的主考官,牛津理論物理和哲學系畢業,另外一位老師也不遜色,於九月份離開我們學校去華威大學當教授去了。今年新招的哲學老師是牛津畢業的,哈羅跳槽過來的,教過某瓜,她對我的評價是,在沒見到瓜之前,她以為中國學生都是很勤奮的,但是見到我之後,她才真正知道一個學生可以有多懶…那麼如果不是師資,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問題是學校的招生標準,在其他幾所公學至少要求GCSE6個A的情況下,我們學校僅僅要求3個A和3個B。包括我在內,有不少非常水的學生莫名其妙的得到了學術獎學金,其中一位甚至掛科留級了一年。當然招生標準低不代表錄取的所有人都水。

學校並不是沒有大神,下圖就是一個。

其他方面,學校的校友資源還是很好的,我的同班同學的爸爸是Barclays銀行的coo,舍友的爸爸是kpmg高級合伙人,非洲區負責人。

社團也很豐富:太極拳俱樂部,蘇格蘭舞俱樂部,冷笑話俱樂部,小品俱樂部等等,高端的有古典文學俱樂部,哲學俱樂部,政治俱樂部…基本可以滿足你一切需求。

高年級課程設置相對輕鬆,主要靠自己,每周六天課,其中2346半天,1357上午要去教堂。在學校的低年級,拉丁文是必修的,現在每天午餐結束後,老師仍然會說一句拉丁語的prayer。學校的校歌也是用拉丁文唱的。

就我個人而言,基本很少寫作業,高二時一周在課外花在寫作業的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但是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樣在被劍橋面試以後殘忍的拒掉,你最好還是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

不要理所當然的以為英國的數學很簡單,誠然,A-level普通數學非常簡單,但是Pre-U Further Maths是另外一回事。以我自己舉例,雖然我UKMT senior maths challenge 兩年連續學校第一,全國前300,但是因為平常不做作業不複習,第二年FMaths只能勉強及格,甚至拿到過U,所以不刷題是不可能考好的,況且其中很多內容是國內和美國大學才會涉及到的內容(如group theory)。a

學校校服是一大特色,詳見下圖。不過可惜不是燕尾服,我們的校服以土出名,時刻提醒著我在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要忘了自己貧農的出身,一切為了黨,一切為了人民。不過「學生理事會」(levee)的成員有他們自己更獨特的校服,雙排扣海軍藍夾克。

在學校還有很多只有在這裡上過學的人才知道的俗語,比如在學校6th form稱為XX,因為最一開始學校高年級只有20個人,還有很多但是現在已經有沒人用了。

國際生是學校重要的一個團體,除了歐洲來的白人,學校也有一部分黑人,應該是公學裡最多的吧,紐約時報前不久還報道過說我們學校資助貧困黑人學生上學……到我這屆為止,中國人都很少,我年級就只有兩個,但是因為新校長喜歡國際學生,所以從下屆開始會擴招很多,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當年是diy申請的,可以提供有償申請幫助。

圖片是學校的圖書館,圖書館基本可以做到有求必應,不論再貴的書,只要你有需要,學校就會替你訂。另外圖書館裡還有一個木乃伊。

作為橄欖球的發源地,去年橄欖球世界盃期間基本每天都有兩三個旅遊大巴停在學校門口來參觀,據說有五十多個電視台來報道。學校的唱詩班也因此有幸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演唱。

這個門叫女王門,因為是女王來開的。門背後是學校的禮堂,是由原來的英國國王授權建造的,平常校長講話或者音樂會之類的就在這裡,裡面大概是這樣。

這是學校的數學和英語教學樓。學校最老的是拉丁語和希臘語的教學樓,教室是木質的,裡面有很多人刻在牆上的話,著名的人有前英國首相張伯倫和寫愛麗絲漫遊仙境的劉易斯卡羅。

http://www.etoncollege.com/userfiles/files/Boating%20Song4.pdf (校歌連接)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ugby_Group (rugby group wiki)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ton_Group (eton group wiki)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480664.htm? 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844buid=0pu=usm@2,sz@1320_2001,ta@iphone_1_9.3_3_601bd_page_type=1baiduid=269E9116CCF1FD5923C876AA438E4941tj=Xv_1_0_10_title (百度百科 公學)

http://mobile.nytimes.com/2016/03/06/world/europe/britains-exclusive-schools-try-to-be-a-little-less-so.html?referer=_r=0

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35028


那些上了個英國私立,還有什麼國內的國際高中的可以不要來這裡亂答嗎 ?

回答也要看基本法


每周要去學校的教堂做三次禮拜,跟著老外唱聖歌,連調子都找不到,卻發現同學們幾乎每首都會唱??


我是女的 2個男校肯定無緣了。但是有認識的小朋友在哈羅。其實學費不算太貴,但是入學很難。要經過多輪考試面試,不只是對學生本人,還有對家長的面試。

說幾個趣事,50贊後再更。

1. 小朋友全家坐頭等艙去了英國,開學後,小朋友想得瑟下,就問同學,你坐到什麼倉?

同學一臉懵逼:沒聽懂……我坐的私人飛機來。

從此小朋友好好學習再不裝逼……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愛裝逼了!

2. 周末球類運動,不說啥了……旁邊停著救護車。斷手斷腳經常有。

3.和伊頓打比賽,哈羅狂噓伊噸,你們穿成這樣是去圖書館的吧!雖然都是名校,一個貴族學校,一個軍校。差別其實很大。


很多人對貴族中學的態度是很微妙的,一方面覺得其中的人很精英,和自己的世界差的很遠;一方面又覺得這樣的中學,從名字上就透著橫流的物慾氣息。貴族,除了少數還保留著皇室體制的國家,其他所謂的「貴族」不就是砸錢自我貼金么。

我們家也沒什麼背景,沒有x幾代的光芒加持,也沒感受過揮金如土,天天逛街買買買的女生幻想。

只能說經濟上比較寬鬆的小康家庭吧,爸媽在教育上思想很傳統的,一定要特別重視,不窮教。吃苦鍛煉也要趁早。出去之前我也是萬萬沒想到貴族中學這個詞能和自己相關。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讓我有時蠻尷尬。在國內,就像我上面說的這些誤解,甚至在國外,都讀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 之後,也發現承認自己中學來自於英國貴族學校實際上成為了我交友上的一個障礙。

其實我們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管理,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只不過越好的學校,越豐盛的是在學術之外的活動安排。學校每年12月都會開展話劇節,學校還定期開展音樂節、運動會等,都很正式,鼓勵每個學生積极參与。

就好像我們校長說的那樣,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爆發戶精神,它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而是有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這樣學校的學費自然不低,但很多人也都是自己燙裙子,縫鈕扣,不隨便到外面看電影,把每一筆開支都記在小本子上,特節約,但到向社會捐贈的時候,才能看出他們的慷慨。

所有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要實行嚴格的管理和艱苦的訓練,我們每天早上都要早起,著正裝去教堂,以端莊的形象迎接一天的開始,冬天也要在寒風中晨跑。

我也聽過在國內念書的表妹給我吐槽她們被逼晨跑的心煩,也給我開開心心講一些如何逃跑偷懶的小趣事竅門。我們聊起來也像所有女生,嘰嘰喳喳的笑嘻嘻,但等真回到了學校,那一股子端莊嚴肅的感覺真的是叫油然而生。

也不是光是錢的事,一個下崗的三輪車夫,靠自己的微薄收入,養活了幾十個孤兒,一個一個送他們去上學,這就是貴族精神啊。

貴族精神並不必然地為貴族所壟斷,我等平民只要不斷努力學習堅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狀態,同樣是具有貴族精神的貴族,我們所要強調的是精神的貴族化。我想我從在中學受的教育得到最大的收穫,就是一個平民怎麼成為一位貴族:

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

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區與國家的責任。

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我的公眾號「商務范」最近發過一篇中國有錢人為什麼喜歡把孩子送英國上貴族學校?,可以參考。

范主說:與首相做校友~

(商務范出品,轉載請註明)

*范主友情提示:今天的文章很長,看完算你本事!o(^▽^)o

在古代,貴族的頭銜代表了身份和社會地位。而現今,范主看到,國內很多有錢人希望將孩子送去英國上貴族學校,去享受悠閑奢華的生活,養成貴族的習慣,從而擁有貴族范兒。

但是,有錢人與貴族,根本不是一回事。

真正去到英國神秘、頂尖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裡,眼前的景象可能會讓土豪們大失所望,與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沒有皇家的奢華感,也沒有像城堡版的建築物。學生們在老氣橫秋的百年教學樓里,吃著普通的食物,在簡陋的宿舍里,日復一日刻苦的學習。

字面意義的貴或奢華,並不代表就是貴族,一定是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自制能力,注重的是氣度和品格。

范主簡而言之,貴族不只是物質上的攀比,更多是精神上的一種習慣。這是一種從小在大環境里培養的習慣與氣質,不是能「裝「來的,而是「習慣了」。

那麼今天范主也來看一看,500年來,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文明世界的伊頓公學,是如何培養貴族的?這所學校造就了20位英國首相,頂級政界精英和能觸及世界的才子,他們在學校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

那麼,為毛世界名流、皇室,以及國內的有錢人,都爭相想讓自己的孩子進入伊頓公學?

一 | 上伊頓公學,孩子從小擁有強大的朋友圈

伊頓公學在1440年由亨利六世創辦,坐落在溫莎小鎮,與英國女王的溫莎城堡隔岸相望。這裡可以說是王室成員,政界精英的培養地,可愛的女王也親自來勘察...畢竟這裡也是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的母校...

稚嫩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

(范主看到流傳說:哈利王子入校時成績不夠格...校方沒同意..最後女王親自去說情,校長才默許哈利進去伊頓的...)

小威廉第一天進入伊頓..

威廉擁有特殊的馬甲...國旗...此等特殊的榮譽爾等甘拜下風吧..

范主來上兩張同學照...

這張照片 ↑ 裡面不止有威廉王子和影帝小雀斑(左上角兩人),還有男爵Sir Henry Aubrey-Fletcher之子Harry Aubrey-Fletcher(威廉正下方),Harry右邊的白白的少年是男爵Charles Mark Garmondsway Wrightson之子 Jamie Wrightson,他的曾外祖父是George V(英國國王,溫莎王朝的開創者)的醫生Bertrand Dawson 等眾人...基本上從伊頓畢業都去了牛津,劍橋等頂級學府.. 單這張照片中的人就有律師,JPMorgan金融人,傑出大提琴家,影帝,貴族皇室後裔..

不僅有這些權貴之子...伊頓還出過20位英國首相..范主試問和首相做校友,什麼感覺?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

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

范主想了一下還是放一張他正常的照片吧...想要看這位全球最逗逼的倫敦市長的日常請自行Google圖片..

當然...范主是不會忘記你們的抖森...

還有范主剛剛扒過的——鄧文迪的鮮肉小提琴王子Charlie Seim...

國外孩子哲學課必看的&<&<1984&>&>的作者George Orwell

曾經流傳一個事迹:他曾經想體驗監獄生活。於是故意裝醉漢攻擊一個警察,結果警察一聽他的伊頓口音就知道這是一個上流社會出身的小夥子,於是禮貌地勸走了他。

還有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爾..編中國富豪榜的胡潤等等..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學生。

二 | 這一部分,范主給你揭秘在伊頓上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1. 從小就穿定製,一看衣服就知道你level高低~(但這可不僅僅是炫富哦,更多的是培養他們穿衣的禮儀、以及競爭的意識)

雖然伊頓稱為公學,表示可以公開招生,一開始亨利六世建立伊頓公學是為了給平困學生提供教育,作為進入劍橋大學的預備學校。後來伊頓逐漸成為貴族子弟爭相想要進入學習的地方,使校內形成一種高貴的氣氛,滿滿的遠離貧窮者,從而伊頓慢慢變成貴族子弟不可忽視的頂尖公學。

剛入學的boy們就會有專人幫忙量身定製自己的校服.. 范主看了一下,貌似700-1000英鎊左右..

黑色燕尾服,白襯衫,黑色馬甲,黑色西褲,黑色英式傳統皮鞋,黑襪子,當然不會忘了有名的伊頓領(就是最初的伊頓校服襯衫領)。

嚴格的著裝是伊頓必不可少的特殊點。范主有時可在伊頓見到帶著黑色披風的少年,這些是國王獎學金獲得者的標誌。穿不同顏色馬甲的(還記得威廉王子與同學們那張圖嗎),是伊頓即將畢業的「明日之星」,是所有獲獎者中選出來的,中國俗話叫「尖子生」。

若是校服的waistcoat配有銀色扣子,則代表最高級別的優秀生..這些都是在無形之間分化了level高低,光從著裝上就能讓這些特別的男孩與眾不同,享受這種特殊感,榮譽感,也更增加了boy們之間的競爭度..

2. 嚴格寄宿生活,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貴」

男孩們被確認入學伊頓後,學校會為boys和他們家人面談然後參見宿舍,確保一切舒適.. 范主話說伊頓功效的大門口是這樣的...↓

每一個House有50個boys住在裡面,這將是他們之後五年內的家..宿舍是這樣的..↓

(來自BBC紀錄片)

廚房是這樣的..很樸素吧...當然..也幾乎沒人用..

洗手間...

樓梯...

可能比較不同的是..伊頓有靴室..↓

和專門放燕尾服的地方...

范主知道你們最想看男孩們的房間....喏 ↓

這個boy的房間走凌亂風...

卧室都是單人間,boy們說住在這裡感覺比較自由,也感受到尊重,可以讓你自由支配,學會合理控制時間。住的久了會自然而然融入到伊頓的生活,更輕鬆自如的習慣這裡...要問想不想爸媽? Boy們表示:學業太忙,所以根本沒空想念爸媽.._(:зゝ∠)_

每一個House都有Master和Dame看管。早上7:30 Dame會準時叫他們起床,晚上9:30睡覺。

一定要穿戴整齊(是的,整套燕尾服)去學校餐廳用餐。因為英國餐桌禮儀:不穿在整齊是不能上餐桌的。

雖然是男校但餐廳還是有小美女的..↓ (這是范主在伊頓公學官網看到的視頻想看小美女的自行手動吧)

你們以為在伊頓公學每天都吃皇室菜肴嗎, 其實平時的boy們吃的和普通人一樣..早餐就是一些麵包,番茄,土豆...也許比較特殊的是,在伊頓,每天都有會茶。

(純手控私心福利)

每個House的Dame每天早上會和少年們一起吃飯,就像媽媽一樣...

當然也有不需要去餐廳的孩子們,就在自己的House里用餐,這時可以不用穿那麼正式啦...當然...還是要最基本的配備:襯衫,西褲。

學生也會輪班在早上7點起床,整理來自世界各地的報紙,發放報紙。

偷偷告訴你們這個紀錄片里有隻boy早上來不及刷牙就會先去上課...回來再刷...懶癌者日常嗎_(:зゝ∠)_

所有學生的衣服都會自己收拾拿去送洗... 然後Dame會幫男孩們整理下衣物..

話說...每個宿舍都有boy『s maid...簡直是男孩們的救世主,會幫忙稍微整理一下房間...至少看起不那麼亂...但是當maid不在的時候...就只能自己整理了..._(:зゝ∠)_

總之...現在都是同學,但可能許多年後...他們之一就變成首相了...畢竟他們也曾經住在這裡...

3. 不管你多牛逼,你還是需要考試

伊頓公學的魅力之大,讓不少名門貴族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進入伊頓讀書,在孩子出生後,便向學校排隊報名入學申請。國外的學生也大多是來自各國皇室.. 畢竟這裡是世界公認的頂尖學府..

這裡只接受13~18歲的少年,而大部分在這裡上學的boys都是從私立學校來的,如果不是的話就會被分在最低等的班級。然後根據每次考試表現,分班等級會有變化...就算他們拿了獎學金,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來證明自己。 要考試和面試...很多中國人的孩子過了筆試可是敗在了面試...

一般來說伊頓一年花費超過3.3萬英鎊,但如果拿了講學金,伊頓將會幫你付學費這筆錢,而且連校服都不用花錢啦 (?????)

? 你來自哪個階級,都會被學校按照背景分級

無論你來自哪裡,有什麼背景身份,你們都會被分階級,比如即使在頂層的人之中..仍然會按背景分級。 在Eton也是如此,優秀的學生會有光環一直傳承到大學去。而據說從這裡畢業的人將有70多名進入牛津,劍橋,70%則進入世界名校。

伊頓培養人在於培養他們的性格魅力,自信上進,以及懂得在政治互動或社交場合游刃自如的態度。若是伊頓中學出現在你的簡歷上,將會是點睛之筆~

三 | 神秘的伊頓公學,不一樣的地方

好啦..范主知道你們好奇的來了..

1. Eton style

范主話說.. 貴族學校都喜歡搞特殊,自己都有自己的那一套..當然...伊頓也有自己的Eton style..

? 伊頓有自己的語言

9年級就叫F Block,課不叫Lessons叫DIVS,作業不叫Homeworks叫EW...考試不叫exams叫TRIALS...

BBC紀錄片里boy 說自己最享受的就是下午點心時間..好奇他的點心嗎.. ↓ 麵包+Nutella..吃得津津有味

當然也有沒時間吃,認真趕作業的boy..

? 在伊頓沒有人拿書包

在伊頓見不到書包..可以看到的畫風,就是boy們都是抱著文件夾去上課的...

因為學校不允許把文件帶入教堂或者餐廳,所以boys們都把文件夾什麼的放在外面...柜子上...

地上...

夾在欄杆上....

出來後能再找到自己的文件夾也不容易..

...反正伊頓都是抱著書走來走去的,所以經常能看到書丟了或者下雨把書毀了之類的

_(:зゝ∠)_

? 坐在走廊吃東西

坐在走廊吃東西,憋問為什麼...這叫Eton style..好啦其實很多國外學校孩子們都喜歡坐在走廊上...

2. 緊張的學業(即使是貴族學校,一分鐘也沒有閑的時候)

早上都要去教堂做小禮拜...當然有時因為功課忙是會不去的...

Eton有15個分班等級,不過會根據每次考試升級有所調整..所以每次考試學生們都會全力以赴..

一天7節課,每節課40分鐘。也有Latin,俄語,法語和德語..這裡的每個人都很努力, 如果不努力就會感覺到落後了。

范主看紀錄片里的boy表示:當兩個同樣很努力的人在一起,看到對方也很努力,自己就會更努力一些。

可以有課外輔導,嗯...在課外輔導的時候就可以穿自己想穿的啦 (?????)

也經常互幫互助, 順手一說..他用的是lamy 恆星鋼筆 (●?ω?●)

有時候文章沒寫完就帶出來趴在教室門口寫...也會互相抽紙條幫助複習什麼的.. ↓

..再來看一下學校平面地圖...↓

最多學生無奈的就是...每天光是上課就要走5mile..每節課差不多要走10分鐘..每天就在碩大的校園轉悠.. 怪不得這些boy普遍不胖..= =

上課是絕對不能遲到的,遲到會有懲罰,而且一定要穿戴整齊...

..偶爾他們的領結也會不見..所以也常常出現到處找同學借領子的狀況.. 還有這位小哥 ↓ 忘記戴領結.. 被老師指出.. 只好跑回宿舍穿戴好再過來..._(:зゝ∠)_

一切都以紳士般來要求所有學生,當然..在伊頓..老師們也是必備的西裝..

3. 各種活動

辯論,運動,唱歌..就讀貴族學校比你還忙,根本沒時間打網遊.. 每隔一天運動,每晚有議會制辯論 debating society,還有每個人都必須參加日常的活動:唱歌

男孩們和自己宿舍里的Master一起練習曲子..

一群穿馬甲襯衫西褲皮鞋的小boys正跳舞跳的飛起..

最後會有各個House的歌唱比賽....在期中考試之前一晚,一群正太在一個屋裡合唱..(范主可以表示完全聽不出音調_(:зゝ∠)_)

贏了會有獎盃...這個boy很old school..↑

然而在伊頓,不只是學習,還可以嘗試各種各樣的活動,隔天下午都要去做運動.. (多圖預警)

足球..

跑步..

水球..

網球..

壁球..(嗎)

Wall Ball.. (著名牆古老的運動..學生們會坐在牆上觀賽..)

蘇格蘭表演..

話劇..

音樂團..

宿舍里可以玩乒乓...

撞球...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活動..范主就不一一說明了...主要是圖太多又要讓你們刷刷刷了..._(:зゝ∠)_

四 | 伊頓小趣事

? 無制服日

無制服日意味著不用穿學校校服~

一般都是穿普通的日常,或隨意的衣服吧.. 但伊頓的無制服日你可能不太懂...坐在你對面吃早餐的天線寶寶拉拉 ↓

拿餐點的香蕉們..↓

一定要縮成一團...嗯..

身後驚現修女姐姐...懷孕的...↓

SAW..↓

狼人..↓

...

.

..在大街上的香蕉..↓

伊頓的無制服日...確定不是..萬聖節么....

? Halloween

而真正的萬聖節夜晚是...一群小正太圍在一起...在電腦里看鬼片...

當然...面具怪客又出現了...↓

髮型風騷

要糖果還是搗蛋 (●?ω?●)

這些都是外界所看到的,有本書叫「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ton」,是一位伊頓舊生Nick Fraser寫的。 講述了那些年在伊頓生活讀書的日子。[一家幾百年來,堅持要求學生每天穿燕尾服的學校,不僅代表著守舊呆板的傳統,而是滲出一種英國特質(The Britishness)]。

當然.. 也聽說過不少傳聞,伊頓的黑暗面.. 比如:有體罰,鞭打,不給飯...又或是學長制度,身份制度.. 以家族地位或學業年級去欺負其他人.. 更有說學校的霸陵,男校的風氣等...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喬治·奧威爾.. 傳聞他進入伊頓公學後,因窮學生的背景被人欺負,年少時經歷了這些苦難,使他對極權主義有了深入的想法。其實不少Old Etonians 後來都有回憶在伊頓的時光,也有些人寫了書或文章,有興趣的范友們可以去看看...許多裡面描述了當時在伊頓生活時經歷的各種壓力,權貴鬥爭,又或是男校戀情,你們懂的.

外界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總會津津樂道的去討論,去談說,去滿足自己的幻想。對於伊頓公學,從這所世界上頂尖的學校走出來的男孩們,是舉手投足是富有魅力的,堅強而自信的品格,強大的精神力量,從而成為自己所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商務范 | bfaner

微信第一風尚自媒體。商務金領裝逼手冊,日常生活、出差旅行即刻搞定。終有一天,彪悍人生無須演戲!搜微信公眾號:bfaner

每日逼格養成計劃請長按此二維碼:

http://weixin.qq.com/r/3nQeBt3EE4BsrZll9yHM (二維碼自動識別)


sorry跑個題,俺在土澳上的高中。我在perth所謂的最好貴族學校讀的高中之一。是私立女中,一年rmb也差不多30萬,好像低年級稍微便宜點。(我家裡經濟條件沒那麼富裕,在南京和奶茶meimei同校大一屆,家人平時其實從小不怎麼給我花錢但是學校一定都是上的最好的)感覺是同學都好有家室,比如家裡自己有直升飛機,爺爺專門有座美術館紀念他,自己是印尼小姐,媽媽是馬來西亞香奈兒一把手,我記得有一年chanel紋身很火,她媽還寄給她她還送給我們。總之就是這個人際關係太太太重要了。許多好朋友都成了藝術家,讀法律什麼的,覺得好像都挺厲害的。我當時去是學校唯一一個中國人,但是有挺多印尼泰國的朋友,很難混入超級富豪的local圈,她們從小一起長大,而且我也蠻內向滴不太敢和陌生人講話,所以就認識並沒有成為很好的盆友。現在俺在墨爾本上碩士,決定以後女兒一定也要送到類似的學校,因為不管你擅長藝術還是烹飪,音樂還是體育,最頂尖的學校資源真的非常非常好,鼓勵你精湛你所擅長的東西。反正在高中時候我們學校很多人自己就是國家體操運動員啊,模特啊,參加選美啊,去英國表演唱歌啊,參演電影啥的,任何方面的師資都超厲害。比如我的日語老師就是西澳默多克大學的語言學院的dean,就是最高負責人。校服很繁瑣,全年頭髮要綁藍絲帶,每個季節襪子顏色材質都不同,夏天要戴草帽,冬天有學校配套的手套,圍巾,貝雷帽。任何一項體育運動有專門的校服。騎馬的,有用的,網球的,足球的,做禮拜衣服也有校服,年紀長大樣式也都會變。會經常和兄弟學校social,同年級local玩的也超hi,那時候就開party喝酒抽大麻啥的俺沒參加過 給大家看我的校服照片還有舞會的吧。

其實原來在那個學校有小小滴自卑啦~而且我是個從小到大就在上名校的學渣,大家應該可以從混亂的邏輯中看出。而且我在趕論文,今晚交,以前沒在知乎上答過,為了拖延寫論文來答一下。


i知乎第一答,

如果說以上答案能夠滿足大家對貴族學校的幻想,那麼我要多給大家一些現實的東西。

答主曾就讀於一所當地澳洲私立女校讀高中。答主是普通人,父母比較重視教育,再加上答主實際上初中就是在一所外國語學校,出國順理成章,只是早晚的問題。答主初中曾想可不可以不要等高中畢業出國,想更早的自由,逃避中考和高中學習(雖然我的學校是六年一貫制的,不需要中考),但是講真,國外的高中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我的首選是米國的精英高中Emma Willard 或是英國的學校,可是現實殘酷,由於很多因素我最終去了澳洲的 St Margaret Anglican Girl School. 我個人當時收到通知書到上飛機都是絕望的,因為很不看好澳洲。事實上我真的很蠢,也許我不知福,很好的機會卻沒有完全珍惜。

答主對不起大家了,幾年前剛入學時照的,年齡小拍照水平太差也不會P圖,湊活看,希望有頸椎病的朋友能被我的照片治好(照片都是歪的),忽然發現學上了幾年竟然沒有幾張拿得出手的照片,真是失敗。找了一下,我手頭竟然木有主樓和dinning hall, chapel, boardinghouse artcenter 的 照片。

說實話,我沒覺得我們學校有什麼太大不同,沒有英國貴族學校逼格高,可能是大家低調。學生普遍家庭富裕,無論走讀還是住校生。走讀生學費不詳,不過因為在最貴的富人區,走讀生都是這個區的人來這所學校,所以不會差。這個區的房子真的很漂亮,有很現代的玻璃建的,也有很古老,很大像個古堡一樣,標配都是巨大花園,很高的牆,和院子里的豪車跑車。一到放學接孩子,就發現超跑太常見,幾乎沒有不是豪車,家長很閑的嘛,每天下午三點放學親自接孩子,回家陪孩子,不用上班的嗎,不懂啊。我是住宿生,一年學費5萬澳元,如果沒漲價現在應該還是這個價。boarder 中幾乎全部是家族有企業,有大規模資產實業,家中有大莊園牧場的佔百分之八十。我們學校組織Camping 的時候,我們在延著海岸線走了五天。每天除了在帳篷睡覺幾個小時,吃飯就是走。沒有火,自己生火,把米蔬菜水睡袋帳篷背在在身上,足有二十斤,還要不停的走,真是累成狗了,如果沒有那幾次camping我可能不會知道自己的意志力耐力有多大。第四天,有個和我同組的女生扛不住了,要回去,但是重點是我們在remote area, 一邊是海,一邊是叢林,勉強隊伍過得去,但是車真進不來,沒有路。如果回去還要走太遠才有小鎮,結果那女生就堅持走到信號好的地方給家裡打電話要叫直升機,家裡讓她堅持,最後不了了之。我以為她是作,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了,她家真的有直升機。回來的路上,幾個boarder沒有進入昆士蘭州就下車了,後來才知道這些人的牧場就在這,州與州交匯的大片地都是她們家的,所以說那一帶都是自己家的,究竟多大不知道,我和這些有錢的本土人只做到了以禮相待在一起談兩句無關痛癢的沒問題,但是沒有成為交心的好朋友,我也從來沒有想過沒有意識到要去努力迎合融入她們的圈子,所以分開後也沒什麼交集。說實話,貴族學校畢業在本地的確是可以為你帶來光環的,它象徵了你最基礎的家庭情況以及出身,以後在任何社交場合提及會有作用,讓人高看一眼,校友資源也非常豐富。你的基礎教育把你歸成一類,日後當你遇到與你同一類人時,談到感嘆(吹噓)自己的學習生涯,會心一笑,哈哈我們是一類人,不論她後來是誰,瞬間有了共鳴,親切感。只要努力它可以幫助你上一所好的大學,昆士蘭大學幾乎都能上,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上的人不多。基礎教育和小時候接觸的人是重要的,對後期有影響,但也沒有那麼大的影響。真的真的不要誇大貴族學校的作用,起碼在澳洲,作用以上已經陳述請楚了,你是誰就還是誰,屬於哪個圈子就是哪個圈子,我知道人呢要靠機會要有人把你捧到一定位置,但是差距還是有的,真的貴族學校只能算作經歷,不會改變出身,不會對原有的人生軌跡有改變,想通過學校洗心革面進入更高級的圈子很難,也不建議,不要神化了這種學校,傳授知識考大學是無論哪種學校最基本的準則,也是我門學生的首要目的。

除了這些,我想說我真的沒有覺得周圍的人強一點是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幫助,所有都要靠自己。這種學校種族歧視是存在的,不好意思,這是事實。這種學校人普遍富裕,但什麼全國首富,大勛爵還是太誇張我沒有遇到。我那屆除了我只有兩個大陸的,兩個韓國人,剩下就都是歪果仁了,一屆只有不到100個學生。我當時在所有課程中選擇了economics accounting law business management math. 很多選課,還有什麼號稱培養太太氣質的,學做飯,時裝,潮流,攝影,插花 我呵呵沒選。老師很關照,心理諮詢師經常疏導,談話。healthcenter 幾乎二十四小時。教學老師很敬業,凌晨發郵件秒回,不會的會在下班後給你講到很晚,很有耐心。吃的不錯,早中晚上午茶下午茶夜宵,全部以自助餐的形式,各種飲料,咖啡,蛋糕甜品,冷盤菜,熱菜,湯品,餅乾,水果,酸奶神馬的。沒有了讓廚師給你立刻做,有什麼需求就與廚師說。那個廚師團隊有一個馬來人,會關照我們國際生口味做。每周日晚做Anglican禮拜。周一到周四全部 formal dinner,座位排好了,必須去。吃飯期間要與左右交流,有housemother坐在每一桌最前面觀察。如果氣氛不對就會找談心,哎。

學校管的太嚴了,比如你去個網球場健身房,都要在網上的個人動態中籤到,或者通知你的 housemother 我經常忘記,老師就會滿學校找你,有時我在露台或是美術館下層的dramaroom,老師可能沒找到就會很生氣。學校挺多個大大小小的樓,老師也不容易。我不會丟的,haha 。周六周日,沒有家長的郵件批准,寄宿校長的簽字 (需要提前三天申請),長了翅膀也別想出大門。聯誼與同級別學校,打球打比賽,去GoldCoast,MovieWorld,找幾個DJ 組個party 在禮堂,去燒烤,什麼的,實際上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有意思。周末學校不提倡回家,所以不光是我們國際學生,本地學生也只能放長假才能回家,我也只能這時候回國。一放假真的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又可以回國了。好再澳洲一年四次長假,所以大家也沒有那麼想家。

學校泳池

吃的東西

學校重視體育,經常參加划船,皮划艇,板球,長短曲棍球的同級別學校的聯賽。還每周組織去黃金海岸 旅遊勝地哈哈(離我們不遠)訓練 Sailing什麼的。沒怎麼參加過,答主一般都傻看,也沒太注意拍個照什麼的,手頭也沒什麼照片。就這樣吧。


就讀25大public school的lancing college.匿名。

lancing college是距離布萊頓很近的學校,但是肯定沒有brighton college那麼牛逼(我們弱爆了)。公學之間會互相來往,每一棟宿舍有自己特殊的名字和color.一般都會開啟house比賽之類的. 學校是coed(混合性別學校),比較漂亮,學校建立在山上,距離brighon火車十分鐘,和roedean之類的學校里的很近。 成績還好吧, 有一個特別有名的chapel, 是當地的有名景點。

學校有錢任性,每個人ipad一台為了看schedule之類的東西,sixth form是單間, 可以自己安靜的學習,廁所共用。還有牧場和cs活動,如果你不爽可以去喂馬看看小動物。

學校在山上晚上比較冷,每周六天課, 基本沒時間下山。小鎮很美很安靜,沒什麼人來。

public school最有名的就是九大公學,牛逼屌炸天全部基本都用pre-u 課程(劍橋大學自己研發的新 grade,課程比較先進有趣, 我們學校只有攝影學是pre-u,還是堅持使用alevel。 preu最好的等級d1=a**, 可以更加明顯的區分優秀的學生)

公學一般都有教會背景和宗教信仰, 自己一般都有chapel,每周固定時間禱告,無論你是國際生還是local都必須遵從。

學校admission很好,考試的時候很溫和, 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出來(在這裡黑某25公學之一的學校考試時間比較緊張,6個小時除了一頓午飯其他的都不管,來到學校五分鐘被拉去圖書館考試,一點都不和藹可親.....)

2014年到現在一直都在翻新宿舍, 裝修完的宿舍好好看啊,我選擇的宿舍還沒有裝修好。

總之有啥事情都去看官網吧,google搜lancng college包你滿意。

中國人有點多,但是去年學校開除了很多成績不好的人。其實我覺得還好,但是大部分中國人選擇chinese form( math ,further math, biology, chemistry, economic, business studies,)建議如果你喜歡其他科目也可以學習一些其他的科目。

我們學校體育活動還是很牛的(肌肉發達腦萎縮, 新生有一個14km的trip,走的累到你趴下。

d of e 如果是低年級建議去吧,高年級更多時間好好學習。

其實說句實話大家一般只知道九大公學........(悲傷臉)

但是25大成績都是中等偏上,也可以信任的學校的啦。

學校建設的沒其他幾個公學早,18xx年建立的。公學一般都是一開始收男生,後來逐漸接受女生, 但是還是有一些學校不接受女孩子比如dulwich school, merchant taylor"school.eton和哈羅就不做評論了。

其實個人最喜歡的學校還是西敏,但是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學校啊哈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海軍艦隊通過英吉利海峽?
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為什麼敢於和首相叫板,脫歐對他有什麼好處,如果脫歐成功,這將是他的政治資本嗎?
中國從蘇格蘭獨立公投的過程和結果中能得到什麼啟示?
英國人對美國的後來居上有沒有失落感?
英國Tier5簽證怎麼申請?

TAG:英國 | 教育 | 歐洲貴族文化 | 名校就讀體驗 | 中學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