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影視節目那麼喜歡滿清?

難道忘了揚州十日和剃髮易服了嗎


我國基本上每個漢族政權都跟少數民族打過仗,或者跟執政者定義的少數民族打過仗(例如匈奴、契丹這些不應該算56個民族的或民族劃分有爭議的),審批部門為了烏紗帽而想了個圖省事的辦法。萬一哪個少民不高興來我單位鬧事怎麼辦?廣電又管不了民宗委,於是乎辦法就想出來了,涉及少數民族除非以其為絕對正面角色,不然不讓過。

有爭議就槍斃。不是審批問題了,壓根不許立項。

那麼古代史里最出名的、不犯政治忌諱的、既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反面描寫的歷史就剩下清朝歷史了。這就成了歷史劇萬能素材。

中央精神想強調兩岸關係了、想向藍營伸橄欖枝了、想改階級敘事為民族敘事了,就大規模上映同盟會反清的電視劇電影,但絕對不會出現「排滿」字樣。

想拍古裝戲了,就要描寫大清如天堂,君主都是聖人。想寫陰暗面?那就寫宮斗。反正不能說滿清政府不好。

設計反腐的那種多為借古諷今,也是政治需要。例如康熙微服私訪記,剝掉時代外衣照樣無影響,更加烘託了「腐敗問題不是你造反的理由,要等中央來解救你」這個執政者喜歡的主旋律。

說白了,對自己合法性都不自信了,就會在文化領域大搞政治運動。


是啊,就是忘了啊。


因為華誼是兩個滿族人開的,曾經的文化部長也滿族,最後,因為是少數民族朝代,不怕玻璃心民族鬧事


放心吧,就算不拍大清,歷史劇也會是清一色的漢唐,輪不到貴明。

每一種片子都要和對應的氣質定調,會有人想在宋朝里挑個君王拍雄才大略的帝王劇么?那你也得挑的出啊?

說到底現在古裝劇主要的收視率來自於群眾喜聞樂見的兩大板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還有一個主力軍就是後宮佳麗。

所以宋朝的歷史劇武戲賣點只剩下岳武穆,岳武穆和岳武穆,捎帶個迷之出名的狄青。

帝王戲最多的,大一統王朝里無非漢唐清,漢朝扎堆劉邦和漢武帝,唐朝扎堆唐太宗和噱頭十足的武則天,清朝無非就是康雍乾。

漢武帝暴打匈奴,開拓西域;唐太宗是游牧部落國民偶像,造就了無數精神李家人;康雍乾三代人進取滿蒙疆藏,踏平新興強權葛二蛋。

帝王戲為什麼老拍他們,你們心裡難道沒有點B叔么?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滿清是距離現在最近的封建王朝,有「歷史新鮮感」(自造的詞)

2、滿清動蕩巨大。有內憂,有外患,有文化衝擊,有可歌可泣的抗擊外來侵略的事迹,有膾炙人口的鬥智斗勇的文段。這麼刺激的橋段,誰看都會熱血沸騰。

3、滿清歷史保存較全,併流傳部分黑白照片,有實實在在的真實感。(跟第一條差不多)

4、出於對封建王朝的懷念。人都有反骨,滿足慾望方面都有個金字塔不是?所以啊,人很賤,好了傷疤忘了疼,越是富足越想喝小米粥,越是生活在新時代就越懷念舊時代的壓迫。(我也是對文革時期的動蕩十分感興趣,甚至到了激動的程度,雖然這樣很對不起廣大老一輩革命家)

5、出於對封建王朝階級統治的渴求。現在說是人人平等,實際還是有錢有權的人操控一切。以至於大家總在比,比不過家產比權位,比不過顏值比學歷,比不過同學比老婆。大家比得累了,但還是不服啊,怎麼辦?穿越!回到封建王朝,看萬人向自己跪拜,似乎自己的地位稍稍提高了,其實都是醜陋扭曲的階級心理作怪。


清朝是最接近我們現世的王朝,也是史料最為豐富的一個皇朝,也是記錄者最多的一個朝代,包括眾多西方人(清朝是中國與西方全面接觸和碰撞的時代,從清朝開始到清朝結束,這是明朝無法比擬的),例如清皇室御用西方畫師郎世寧,包括周邊國家,例如韓國現在還有不少清朝的歷史資料。在他們的記錄下,清朝有了比其他皇朝更為鮮活的形象,加上清朝接近300年跌宕起伏的歷史,使得以清朝為素材的文藝創作的空間變得相當廣闊。


你怕是沒看過漢武大帝 朱元璋 楊貴妃等等一系列古裝劇。就是宮斗的不還有羋月傳 還有個林心如演的講五代的那個么。強行就喜歡了,自己列個表看看比例ok?

自己不尊重歷史,非得過分吹明貶清就算了。還非得給自己找個「漢民族崛起」的口號當借口。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清朝離的近。

離的近好處太大了。史料上來說,清朝的史料比中國其他朝代史料加起來還要多!史料多故事也就多,能擴展下去的東西也就多,電視劇和電影內容才能豐滿。

除了史料多外,服裝、傢具、宮殿、飲食等等文化線索上的研究也多很多。你演個電視劇,除非戴手錶打手機,不然清朝電視劇還是很難穿幫的。漢朝唐朝的電視劇吃什麼都得想好了,辣椒、土豆什麼的堅決不能有吧;床在唐朝還主要指馬扎,就別說別的東西了,這台詞編起來得多走心?

最後還有就是清朝的疆土最「政治正確」。這倒也不是說就一定是怕審查之類的,但大疆土誰看都開心啊。從這個角度說,中國人真應該感謝清朝,文化上的泯滅是很荼毒,可是漢族至今文化不是恢復得不錯么?再說換了另一個漢族王朝在文化上一定不會「大革命」么?也不一定吧。但是領土可是真真的多了好多啊,准格爾不滅,我們今天西邊沒準就愛著個沙特這樣的穆斯林大國啊。。

所以這事跟審查其實真沒啥關係


基本上就是花痴追雍正,慈禧這麼厲害有故事的女人都沒人拍,八旗子弟也知道搞偉光正啊


想不到截圖又被舉報了。

那麼我說吧一切近代史都是現代史,不要指望人心,法統的變化。清朝即是天朝,天朝即是清朝。


對啊,皇漢,我確實忘了揚州十日和剃髮易服了!我真真切切忘了揚州十日和剃髮易服了!我忘了!我忘了!我忘了!我全部都忘了!為什麼影視節目那麼喜歡滿清?喜歡就是喜歡嘛,那有這麼多為什麼,人家清朝素材的電視劇就是受到導演喜歡,說白了就是火唄!你不喜歡?沒事兒啊,你可以不看啊,沒人強迫你去看啊!放心,沒人攔著你,你可以去看你自己想看的影視節目啊!去,快去!


清朝的皇帝都有一定的特點,八卦的東西很多,史料也多,康熙爺抓個腦殘各種吹捧,如何深謀遠慮如何不動聲色···在看司馬遷司馬光那個省墨····王立群在宋史花了3,4集講趙匡胤改革藩鎮,史書:杯酒釋兵權·····就5個字,編劇多費腦子,而且你拍出來觀眾不見得看得懂。儘管清朝入關就開始漢化但精髓幾乎都沒有吸收,宮斗這些到學習不少,清朝特別禁止後宮干政,可繼位的問題就毛病很多,導致比如拍爛的九子奪嫡,角色轉換一下和后妃宮斗一個意思,第三者,陰謀,哪個阿哥進讒言等等,光一個太子廢立兩次,後面還有幾十個·····康熙後半生基本都操心,觀眾就愛看這種古裝家庭倫理劇,漢唐宮廷政變那叫恐怖劇。

在看唐代,有次我老媽看神龍政變的時候很憤慨:都是一家人鬧什麼鬧,特別指出太平公主不像小棉襖·····、最後·毫無興趣走開了,繼續去客廳看甄嬛傳···· 至於貞觀之治玄武門的片段直接刪除···

所以老百姓看電視是娛樂放鬆,殺兄血腥政變,兒子逼老子讓位,藩王起兵反打中央這些題材樹立不好人生觀世界觀,反而清朝的就很好,比如乾隆退位當太上皇,繼續干政,嘉慶近40歲還每天在旁邊恭恭敬敬的,即使老爺子到後期話說不清楚或者字寫不好,他和其他大臣也能儘力的去猜想皇上的意思,這樣孝子賢臣更值得提倡,讓大家知道守自己規矩


現在中國人的氣質、行為、愛好仍接近晚清時期,而且細節比較清楚,拍那個時代的影視得心應手精氣神都對,再往前神韻就不像了,甚至連外形服飾規矩禮節之類細節都不像。


紫禁城在那裡,恭王府在那裡,頤和園在那裡,都是實物,可以參考。雖然不許拍內景,外景俯瞰一下總行吧。

然後橫店又仿了個故宮,以及幾條小街,多方便的影視拍攝基地,取景容易。

同理,為什麼影視劇拍民國的那麼多上海,因為有個上海影視城,方便。

如果不拍清朝的宮廷戲,那就得找個新的影視城,比如象山的秦王宮、桃園行宮。

CCTV的紀錄片《大明宮》用的全CG,被引用到不少隋唐劇中(外景和全景),但內景大家還是要自己搭,依舊要去影視城。

不過陳凱歌拍妖貓傳不是和當地協商搞了個唐城嗎,以後又有新的影視基地了。

還有,清朝離現在近,官服基本沒什麼異議,你看看其他朝代的官服,一部電視劇一個樣兒。


有個導演,叫陳家林,很有名的,特別擅長拍歷史劇。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

而且正是這個導演開了題主所深惡痛絕的滿清戲濫觴:那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努爾哈赤》。

後來他拍的滿清戲還有《末代皇后》、《甲午陸戰》、《康熙王朝》,當然也有其它民族的戲碼《賀蘭雪》,講西夏的。

這些韃子戲、奴才戲和異族戲,我想題主一定沒看過,並且也不屑去看的。

那麼以下這幾部戲題主應該肯定看過,如果沒看過也一定會去看的。《袁崇煥》《漢武帝》《唐明皇》《楊貴妃》《武則天》《漢宮飛燕》,全是實打實的漢家戲。

但是導演卻偏偏還是這個陳家林。

那問題來了,照題主想法,陳家林究竟應該是喜歡拍滿清戲多點還是漢家戲多點呢。

我看結論應該是題主已經走火入魔了。


推薦閱讀:

为什么会是奥地利成为了音乐之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請問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的生活是怎樣的?
唐朝崇尚道教, 武則天為了去李家王朝化才崇的佛教。 為何唐太宗時期要派三藏去西天取經? 有何政治背景?
如何看待戰雷論壇上的偽滿洲國塗裝(更新:塗裝已經被刪除)?
為什麼歐洲可以殖民北美,卻殖民不了中國?

TAG:歷史 | 影視 | 民族 | 揚州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