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華社設立的智庫所發的『別讓李嘉誠跑了』?

近日,李嘉誠擬將長實地產在上海的地盤,以200億元出賣。這是李嘉誠撤離中國,財富轉移歐洲戰略部署的繼續。

  本來,商業如水流,逐利是資本的本性。李嘉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但是,鑒於李嘉誠最近二十年在中國獲取財富的性質,似乎不僅僅是商業那麼簡單。眾所周知,在中國,地產行業與權力走的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由此,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徹底的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別讓李嘉誠跑了。

  敏感如李嘉誠,絕不會感覺不到。在中國,經濟周期與政治周期密切相關,由此,一撤資,二撤資,三撤資,其商業帝國,在大陸欲上演金蟬脫殼之法。

  前年是李嘉誠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罷工浪潮,風起雲湧,後是在大陸的拋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議。就民間形象而言,李嘉誠從此前的商界領袖,教父級人物,轉變為長著獠牙的怪物。令人遺憾,李嘉誠本人應也比較傷心。

  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誠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低買高賣,確實是市場經濟,但是,地產、港口等產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沒有權力的扶助,哪裡來的機會?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

  香港富豪榜的前幾名竟然全部為地產商,顯示了香港產業的畸形。而這種畸形產業的背後,隱藏著香港社會結構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現,以及貧富分化的眼中,則嚴重危害了香港社會的活力。

  其實,李嘉誠只不過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響香江?能操控香港萬民福祉與未來者,國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滯後於現實發展,方才導致香港困局。未來需要改變思路,進一步造福香港萬民。

瞭望智庫:別讓李嘉誠跑了


這是原文嗎?那李嘉誠的事情待會兒再聊。先說說「買入時靠特權」到底怎麼回事。


淝水之戰

初,秦兵少卻,朱序在陳後呼曰:「秦兵敗矣!」眾遂大奔。

雖然羅國師這篇雄文里寫的很多東西真實反應了當下的政商關係,但你能不能留好最後一塊遮羞布啊?小姐都不會說自己是做雞的,要說自己是做靚女的,你比小姐要點臉可好?

我此刻無比希望有老幹部寫信給center,說羅國師「惡毒攻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惡毒攻擊一國兩制」。老幹部們,我求求你們別顧著審片了,趕緊看看這裡,扛著紅旗打紅旗呢!

實體經濟今年是稀爛。

國之支柱加工製造業,要訂單,歐美市場全萎了,美國這臭不要臉的還從客戶變成了同行;國內市場,中國人窮人居多,又被搞怕了,就那麼點錢攥在手裡不敢花;搞新產品,抄習慣了,現在沒得抄了;到外面買點,大學都是一群刷論文的,高校創新多數搞笑;自己做,沒有成熟成建制的技術工人,只有干三月就走的90後工人。

我就不說還有多少地方政府當年許諾低價地租,後來一看房價上漲就收回土地的;

也不說還有多少地方創新園區最後拿政策搞房地產的;

也不說還有多少地方銀行平時逼著你收錢有事第一個抽錢走人的;

甚至地方環保自己舉報自己檢查然後讓你停廠交錢的這種,我就把他們和地方消防這種歸一塊吧,懶得吐槽了。

你說我倒閉關廠不幹總行了吧?

不行!工人失業那是政治問題!要維穩!不能關!

這個節骨眼上,不求你同舟共濟,但求你高抬貴手不要折騰。結果一個兩個吸血吸得比以前還狠,生怕你死的太快沒的吸。

一邊吸,一邊瞪著早已預先高飛的那幾個,恨恨地說:媽的居然讓你跑了!

淝水之戰誕生了幾個成語,

投鞭斷流:我軍力牛逼你們都是渣渣,你懂的;

風聲鶴唳:一點消息就心驚肉跳,廣大中慘;

草木皆兵:時刻準備著,撤,資本家;

東山再起:都說了本質是防左,現在好了吧。


我怎麼覺得是打TG和ZF的臉呢?

「但是,鑒於李嘉誠最近二十年在中國獲取財富的性質,似乎不僅僅是商業那麼簡單。眾所周知,在中國,地產行業與權力走的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由此,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徹底的市場經濟,那就不能想走就走。」

「低買高賣,確實是市場經濟,但是,他的地產、港口等產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沒有權力的扶助和勾兌,哪裡來的機會?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唯我是利。」

嘿嘿,這位作者知道的太多了!


謝邀。

怎麼告訴他們,李嘉誠已經逃走了,你們也快些走呢?

羅先生在房間里來回踱步,痛苦地抓著頭髮。

他想發出訊息,他想直抒胸臆,李嘉誠已經走了,但還有許多人來不及逃走,而大門即將關上,他想通知這些同志。可是他知道:

他寫出來的字,發出來的聲音,都會被過濾。他微弱的呼聲,無法傳向世界。

天頂有一對巨大的眼睛,閱讀著他的每一句話。

如何告訴世界,資本的千斤閘正在落下、李嘉誠們正在爭分奪秒破籠而出呢?如何用最委婉的方式,將殘忍的現狀告訴他們:合伙人已經要關門放狗、掀翻牌桌了呢?看著窗外的小路,羅先生一個恍惚,想到了一個小說。博爾赫斯的《小徑分岔的花園》:

一個間諜,為了將自己掌握的一個城市名字通知自己人,於是去殺了一個名字與該城市重名的學者,好讓自己與那學者的名字一起上報紙……是的,需要鬧一點動靜,將消息傳出去

可是,怎麼辦呢?

羅先生看了看寫字檯上的鏡子。疲憊,蒼老,嘴角下垂。他下意識地笑了笑。並不顯得愉悅,只有滑稽。

這就是我們這行人的宿命。他想。戴上不同的面具,說些我們自己並不十足相信的話,然後,哈哈,哈哈……

恍惚之間,羅先生抓住了這個詞。滑稽,嗯,滑稽……滑稽?上海滑稽戲,滑稽列傳……滑稽列傳?

《史記-滑稽列傳》?!

羅先生想起,《史記-滑稽列傳》里有一個故事。漢武帝有一位乳娘犯了事,被判流放。漢武帝身邊的郭舍人知道很難勸,於是用了這麼個法子。

乳娘去告辭漢武帝時,依依不捨;郭舍人罵道:

「老太婆,還不快滾!陛下已經長大了,哪裡還需要你的乳汁過日子!看什麼看!」

於是漢武帝忽然想起了乳娘的舊恩,心軟了,赦免了她。

用反話來罵人,藉此傳遞信息,如何?

羅先生坐下來,開始打字:

……

由此,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徹底的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別讓李嘉誠跑了。

敏感如李嘉誠,絕不會感覺不到。在中國,經濟周期與政治周期密切相關,由此,一撤資,二撤資,三撤資,其商業帝國,在大陸欲上演金蟬脫殼之法。

……

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誠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低買高賣,確實是市場經濟,但是,地產、港口等產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沒有權力的扶助,哪裡來的機會?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

……

……

文章發表之後,羅先生悠悠點了支煙,抬起頭看看夜空。裝瘋賣傻,用反話直抒胸臆是挺過癮的,雖然還是不夠爽快,但也夠了。天穹上的眼睛是否在看著我呢?他的目光是否真能穿透腦殼,照進我的大腦,知道我的真意么?

羅先生仰天哈哈笑了兩聲,又看了眼鏡子:鏡子里的臉,自己都認不出來,但好歹,可以用某種方式,說自己想說的話了。

給自己找一副滑稽面具戴著,還挺方便的。

以上當然是純屬虛構。


大家都是從文章內容角度發言,我就聊一下什麼是新華瞭望智庫吧,理解它的來龍去脈大概也能明白這篇文章為什麼會是這樣。

在介紹瞭望智庫之前,我先介紹一款基本上同類型同運作形式但方向不同的更早產品,人民輿情(人民在線)。

上過人民網的人都知道,其中有個子頻道叫輿情頻道,大家本能的都會以為這個頻道也屬於人民網運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個頻道來自於一個獨立運作的機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現在叫人民在線網路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屬於人民網控股,但完全是商業運作(基礎工作人員也不同於黨媒要求),它有兩個商業產品,一個是資料庫,就是這些各種各樣的專家輿情分析,另一個是本內參雜誌,叫《網路輿情》,這兩個產品加起來的銷售對象主要是各級人民政府,按年收費。

實際上,從成立運作開始,這個系統運作的輿情分析不功不過,其一因為中國的輿情檢測輿情分析公關形象的官方探索之前根本為零,甚至於互聯網的技術開發水平也偏低,那就造成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習慣於這個體系的宣傳風格的人與互聯網傳播有隔閡,而擅長於互聯網語言新媒體公關的人員黨性以及政治敏感性又不夠,所以,這款輿情產品真正發揮的作用並不突出,但它確實隔年就翻倍的銷量,來自於,這本內參,的確可以直達送到中南海。

這意味著什麼,如果一旦有幸,裡面正面的案例報道被看到,或者負面被提及,對一個政府以及一個領導的決定性作用。

所以,你們該明白,這個產品里的其實大部分文章,他的閱讀主體並不是,人民!明白了嗎,它是上面與基層政府之間的一個官方收費橋樑,而這個錢,基層掏。

理解了這個共同的原理,我們再來看新華瞭望智庫,它成立的晚幾年,但它的運作方式以及盈利方式應該跟人民輿情大同小異(這個是我主觀猜測),但它的服務方向主要是經濟領域。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它是大企業和上面之間的橋樑。因為沒那麼多的涉及到政策,所以相對放的更寬,瞭望智庫早期建立應該也是為了賣產品本身,但是企業跟基層政府完全不同,每個企業以及企業老闆都有自己更擅長的模板,有的親政,有的重市場,所以到了後期,這個產品更大的作用是整合和舉辦各種各樣的經濟論壇,但無論它走的哪條路,都擺脫不了它其實目的還是要為了盈利的屬性,所以,它的的價值更多的還是橋樑作用。

這就註定了跟人民輿情一樣,運作產品內容的工作人員本身質素,並不那麼標準。

坦白講,從原理上來說,我覺得這篇文章幾乎剖析出了香港經濟衰退最核心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咱們國內一樣存在,這位羅先生寫的如此之透徹,赤裸,在建議時的文風語感姿態如此之七十年代風,只是因為他動筆立意呈現的對象,是往上而並非是往下普世。

而另外的機緣來自於選入智庫對外傳播的那位編輯,也許只是看了一個標題,也許政治性或者全局觀沒那麼敏感,總之,慣例的挑選轉載而已。

新華社肯定是沒這個態度的,根本不是一個運作體系,基本屬於同一個姓的沾親帶故的鄰居,它完全不能代表風向,但是,它可能代表楊修之死。

啊,這個也是主觀猜一猜啊。

——————

啊啊,老師說我瞎說話,我得來補充一句,其實那本網路輿情我還是經常看的,裡面有一個觀察員的文章我還挺喜歡。所以,他們是生產內容的,只不過,生產者另一波人啦。

普及個常識我幹嘛那麼拼!(???????????)


這位來自「瞭望智庫」的發表了「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的羅天昊,是一個什麼樣的智庫作者呢?

就說一點,此人曾經還發表過「國家應善待美女資源」「中國應勸朝鮮主動割讓出海口」「魯迅頭像應上人民幣」等論述。

至於這篇文章,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人借著聲討超人李的旗號,把權貴集團依託改革開放的「東風」,如何跑馬圈地,如何強取豪奪,如何搜刮民脂民膏的行徑全部抖了個乾乾淨淨。

這不就是打著紅旗反紅旗嘛!


我覺得這個智庫,挺有意思的。

難道這篇文章不是在警告還沒跑的富翁趕緊跑嗎?


老鄉,別跑,我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老鄉,別跑,我降息了

老鄉,別跑,我貶值了

老鄉,別跑,再跑我開槍了


首先,對於一些人不搞就事論事的分析,而是著力於深挖細查作者背景、發文動機的做法,我是不認同的。有些人口口聲聲在批判此文作者搞階級鬥爭,但自己滿腦子都是階級鬥爭,也只懂得階級鬥爭。

其實,要論作者的背景,公開身份即「國務院國資委商業科技質量中心研究員、智石經濟研究院中國城市戰略中心主任」。這個「商業科技質量中心」名義上掛靠在國資委,實際上只是中國商業聯合會代管的事業單位。這個「智石經濟研究院」,從介紹上看,總顧問是吳敬璉,學術顧問里甚至還有陳志武,根本看不出什麼左派背景,反而右派背景有不少。

所以,你搞個大新聞,說「新華社設立的智庫」如何如何,明天我也搞個大新聞,說「吳敬璉、張卓元、樊綱、陳志武、白重恩所在智庫」如何如何,這樣說話真的好嗎?

其實類似由政府某部門代管的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在北京一抓能有一大把,更不用說各部委辦局都還有自己直屬的研究機構,底下成天混事又不甘於寂寞的體制內學者同樣一抓一大把。刊登這篇文章的所謂「瞭望智庫」,從自我介紹看,只是新華社下屬的瞭望雜誌社下屬的《財經國家周刊》下屬的一個網站,和新華社的關係可見一斑。簡單說,這就是體制內邊緣機構邊緣學者發的一篇很邊緣的評論文章而已。

如果真要說用心,我看就是一些人故意找出靶子,好組織文章,以批判的名義,搞個大新聞。在此文刊發後僅兩天,批判文章已經鋪天蓋地,從紙媒到網路,李嘉誠的媒體6關注度一周內飆升了6390%,這與瞭望智庫的地位和影響力完全不成正比。

從效果來看,至少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借這樣的低水平文章,以批判的名義兜售觀點;二是通過將羅天昊這樣的低水平作者捧起來,達到噁心對手,屏蔽對方真知灼見的效果。

=======================================================

以上,是學習一些人開口就談動機的習慣,談一談動機。其實這種做法純粹就是選邊站隊,搞個投票就好了,用得著來這裡碼字嗎?

就文章本身而言,上面說過了,水平很低。但既然引發了大討論,不妨就涉及的兩個主要問題談一談:

1,文章提及的李嘉誠等商人藉助權力拿地的問題,在大陸是公開的秘密。不知道有什麼好批判的:只要是價值觀正常的人都應該知道,借權力低價拿地,肯定是違法的。既然是違法所得,那麼這篇文章呼籲政府追究,哪裡說錯了?

這同公有化的打土豪完全是兩碼事,即使是任何一個旨在保護私有財產的資產階級政府,也絕不會公開保護非法所得。現在不法商人帶著非法所得跑路,作者寫文章呼籲政府別讓他跑了,哪裡說錯了?當然,如果李嘉誠覺得自己在大陸商業活動完全依法合規,那麼可以去法院起訴羅天昊誹謗,賠他個傾家蕩產,也算是推動了中國法治化進程。

2,文章提及的香港財富集中和社會失衡也是客觀存在的,指出了「對於富商階層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會結構失去了平衡,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中產階層日益弱小」。哪裡說錯了?這實際上也說明了中央政府對港工作部門及駐港機構對於香港近年來發生的動亂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話,哪句不是大家想聽卻不敢說的?現在有人替你們說出來,還罵人家,真以為自己是趙家人了?

然後指出來,說要「再造大眾社會,重塑平民精神」,要「在政治上,推動社會階層的扁平化」,這和佔中分子的觀點並無本質衝突。實際上都是把矛頭指向了香港當前的資產階級專政(香港當前的選舉制度對得起這六個字),這明明是在為老百姓說話,哪裡說錯了?

歸根結底,作者由於水平所限,在表述上大而化之,但批判的是官商勾結和寡頭統治,在立場上完全是站在趙家人的對立面。在平均月薪2w以上的知乎,想必是沒幾個真五毛的,而這個點還在這裡刷知乎的,這輩子基本上也就告別趙家了。明明自己不姓趙,還成天站在趙家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有人指著趙老爺的鼻子罵了幾句還說人家是S13,這究竟是什麼精神?


看到此文十分心寒。

首先單純從李嘉誠撤資而言。李嘉誠對於趨勢的把握,無出其右,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李嘉誠撤離中國樓市,當時所有人,包括地產界的人都在批評李嘉誠。現在看看,大家都要佩服李嘉誠的精明和洞察,因為這之後,中國的房地產很快進入衰敗,而他是在大陸房地產泡沫最頂峰退出大陸市場的。這次撤出,也足見大陸經濟形勢有多嚴峻。股市崩盤,資金外流嚴重,同時人民幣極有可能暴跌。李嘉誠作為一介小商人,晚年做出這麼大的舉動,定會讓政府難堪。冒著撕破臉的危險,也要撤資,看來大陸經濟政治環境並不利於李氏家族長久發展。

其二,文中直指李家暴富緣由,特權與商人結合,這些人控制香港經濟命脈,並試圖將特權代代相傳。壟斷太過,政府太過縱容,不顧升斗小民之利,難怪在香港不得人心。 如今,紅頂商人離去,御用文人替主人罵戰,極盡醜態。

其三,文章暗示左派抬頭。中國事實上已經進入到改革、文革、革命賽跑的3G時代。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瀰漫。思想文化界萬馬齊喑,卻讓此跳樑小丑喧囂,實在難堪。

李氏撤資,確實十分不義,罵其小商人並不為過。但這背後的種種,令人深思。希望畢業了,還有口好飯吃。


原來五毛們常說的「看中國不爽你移民啊」的意思是你人可以走,錢得留下。


哦,腐敗還有理了,自己定的規矩還玩不過李嘉誠,有什麼好說的。


一句話:如果有辦法,早點跑路吧。


看到一篇頂好的關於此事的評:

不論有意無意,羅天昊在瞭望智庫發表的《不讓李嘉誠跑了》,幾乎擊中了中國人所有的歷史痛點,所以今天才在網上激起了規模浩大的口誅筆伐。該文大意講,李嘉誠利用中國政府的政策優惠在內地和香港賺了這麼多錢,必須把錢留下來,不能讓他跑了。已經有太多文章進行了逐條駁斥,本文講講羅天昊擊中了哪些歷史痛點。中國人講以史為鑒,主要是因為歷史留下了太多的傷痛,不能讓歷史重演。

歷史痛點之一,羅文很自然讓人想起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民營資本公有化。對於私人財產的剝奪,堪稱共和國歷史最沉重的傷痛之一,一方面它造成公有制的浪費和低效率,另一方面它造成個人自由的最終喪失,在接下來的歷次運動中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個人財產安全是公民個人自由的基石,幾乎沒有任何權利能夠與財產安全權相提並論。而對個人財產的剝奪,將使得公民完全依附於剝奪者,不再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甚至連用腳投票都成為不可能。為什麼知識分子建國後完全失去了抵抗意志,根本在於他們失去了個人財產。羅文明確要求李嘉誠「共享」他的財產,準確地擊中了中國人最大的歷史痛點。

歷史痛點之二,羅文令人聯想起文革大字報,他的行文邏輯和遣詞造句的粗野專橫,與文革大字報幾乎一脈相承。今天我們知道,第一張文革大字報背後的指使和驅動,並由此掀起滔天巨浪。因此今天的人們不難聯想到,作為新華社機構的瞭望智庫為什麼會發表這樣一篇文章,它的背後是不是還有什麼力量?50歲以上的人應該都還記得,當年「兩報一刊」文章的威力,及其風向標意義。那個恐怖的年代,從放探空氣球,到官方媒體定調,到全民發動,這套運作機制的不可抵擋的威力,恐怕依然記憶猶新。因此,羅文在網上和民眾中激起了極大的恐懼。固然,現在沒有任何信息暗示羅背後有人,但是我認為瞭望智庫有必要站出來給予澄清,還民眾以免於恐懼的自由。

歷史痛點之三,在歷史深處,大規模的民眾運動甚至動蕩,一般都是由格言警句、民謠民諺發端,例如「大楚興陳勝王」、「石人一隻眼」等等。而「不讓李嘉誠跑了」,非常符合這類警句的特徵,節奏短促、郎朗上口、指向明確、挑動情緒。我們知道,歷史上這類警句歌謠往往由民間知識分子創造,而羅天昊已經被網友起底,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他以籍籍無名之身輾轉於媒體和機構之間,談論的卻都是嚇死人的大話題,像「中國應該引進一億亞非青年」、「中國應開徵美女稅」、「俄羅斯應主動歸還海參崴」等等。更重要的,他和古代那些編造歌謠的民間知識分子一樣,有著不凡的理想和報復,他本人還以國師自居。歷史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危險,一旦好風憑藉力,足以攪個天翻地覆。幸運的是,羅還是蹦出來得太早了,讓我們有時間有機會識破他。

歷史痛點之四,羅文用自己的邏輯和解讀,幾乎破掉了一國兩制50年不動搖的承諾。他等於說,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從頭到尾都是錯誤的,因為李嘉誠為代表的一批香港寡頭的崛起,是中央政府培養少數權貴剝奪香港民眾消滅香港活力的結果。無疑這是一個很大的痛點,我這裡不打算做自己的解釋。但是羅文使用這樣的邏輯,無疑使批駁他的人大大鬆了一口氣,羅把話說得這麼滿這麼絕對,背後肯定沒人了,否則決不會容許。

人民日報前評論員馬立誠最近在一次採訪中警告,左的勢力不但重新抬頭,而且有佔上風的趨勢。馬立誠話音未落,羅天昊文章即告出爐,真是莫道言之不豫也。鄧小平20多年前的話今天依然振聾發聵:反右,但主要是防左!

而一篇文章竟然能夠同時擊中這麼多的歷史痛點,也實在令我們心驚。

個人原蠢見:

我確實有點忍不住了···近來是不是精神病院的圍牆倒了?怎麼官媒出來搖旗吶喊的都是這種水平的貨色? 用溫克堅先生的話來說:

這篇文章雖然揭示了一些不方便的真相,但這種嘩眾取寵的標題以及充滿威脅的惡語句,顯得很缺乏教養,只能說明惡劣輿論生態下低劣的言說品質,本來完全不值得當真。不過這篇文章被官媒轉載,因而引起更廣泛的討論,使得李嘉誠撤資事件再次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原文中說

文章直指,地產的財富並非來自完全市場經濟,而要得到官方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的大力扶持。在中國,地產、港口等產業,剛好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李嘉誠等「一介小商人」,絕不能買入時靠特權,賣出時就說這是市場經濟。

官方真是這樣的濫好人嗎?當時扶持人家,並不存著從李身上獲利的企圖嗎?當時的「這筆交易」,

只是你國聖母心爆發一心給李做嫁衣裳嗎?我也奉勸,不要賣出時你情我願,對方跑了就開啟道德審判。退一萬步說,即使李確實無恥,過河拆橋;商業交鋒中,難道你國不應該留一手或有其他條款以保障自身正當權益嗎?一個這麼大的機構,卻把不被坑的希望寄託於對方的人品道德上,說出來不嫌丟人嗎?

現時,香港已經主權移交多時,這些大商人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甚至變成改革的最大阻力。中國現在要做的是打壓富豪,收買底層,擴大政權根基。

失去了利用價值就兔死狗烹,過河拆橋的到底是誰啊?長者沒教你們悶聲發大財咩?不要臉可以,還公然跳出來表示自己確實就是不要臉,不得不服。

and,改革的最大阻力?我想應該不是這些大商人,而是你國當政者中的廣大既得利益者,今天中國政府網還轉載新華社的評論文章說呢:

改革決不能把國有企業改沒了、改垮了,而是要更好體現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當前,必須增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必須要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精神和要求上來,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私有化、「去國有企業」等錯誤觀點,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努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最後,有事就說事,搞人身攻擊或醜化這一種:

當然,作者可能亦了解中國未必能阻止李嘉誠,因此就批評對方從以前的商界領袖,教父級人物,轉變為今日「長著獠牙的怪物」,令人遺憾。

是我所知道的時評文章中,最低級最難看的手法。

且你國的那些惡毒無恥行徑,早已成為我們知道,但我們清楚的明白自己不該知道的」房間里的大象「,還有什麼資格指責李嘉誠是長著獠牙的怪物?


TG你這麼直接讓自干五們怎麼洗地?


這位大師真是腦洞清奇……

不讓李嘉誠跑了的羅天昊 是什麼樣的「國師」


沒看到原文的我貼在後面了

新華社 人民日報 環球時報 是著名的三大高級黑,政治鬥爭時尤其能看出風向。

這三家媒體一旦確定風向,指向之明顯,立場之堅定,措辭之嚴厲,全球媒體無出其右。

這篇為例,咬牙切齒,跳起來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之腳的革命形象,簡直躍紙而出啊。

我就想知道,有誰看到「。。。地產的財富並非來自完全市場經濟。。。」這句話時就開始微笑了。。。

而看到「。。。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這句話時震驚了。。。」

靜觀怎麼才能別讓李嘉誠跑了,真能不讓李生跑了,我要對你國重新認識,這種國家還有什麼事能做不成?我哪兒都不去了,就準備老死在這強大的國家裡了。

第一件事我就要滿倉抄底股市!

。。。等下。。。呃,忽然想起我已經是滿倉了。。。

很多人沒看到原文,從隔壁偷來貼上


證明我們和香港廣大勞工群眾打成一片:

證明我們和亞非拉同胞心連心反對地主壓迫:

證明說一套,做一套是普世價值: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大明王朝1566》裡面有個商人叫做沈一石

我看他就是李一石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劇變後,東歐諸國要去掉國名中「人民(的)」修飾詞?
我們經常可以在各類場合看見「資本主義強國」,那麼相應的,所謂「資本主義弱國」是指哪些國家呢?
這條新聞《九一八事變84周年 竟有人在網上為偽滿洲國洗地》說明什麼現象?

TAG:政治 | 經濟 | 移民 | 市場經濟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