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bbc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你有神馬看法
中國的教育僅僅是一種選拔機制,並且是不太好的選拔機制,而不是真正的教育,英國的公立教育選拔機制也有了,也實現了真正的教育,就是缺一點嚴格,即使這樣仍然比中國的教育好。況且英國有培養精英嚴格管理的私立學校。 中國的教育,好的差的一鍋按照一個模式笨笨的來教,差的聽不懂,好的學著累贅,老師也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錄音機而已,反正照著大綱講唄。其實真正小孩領回家自己教,三年的東西,完全可以一年就全教會了,這都說的是理工科教育,文科就不說了,純xinao。懶得說 了 轉一下 我在別處回答的-----------------------------
本片關於中國的教育方式屬實,我小的時候更嚴厲一點,老師會打人,會刻意的羞辱看不慣的學生,至於中式教育,我個人的評價是:非常落後,需要改變,中國的教育沒有沒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沒有因材施教,沒有思維能力的培養,沒有品格德行的培養,中國的教育就是yumin教育,培養打工仔跟班的教育。中國的老師都是社會中競爭弱勢的人來教孩子,眾所周知,在中國,一流人才,出國工作留學,國內當官,外資大企業,大國企工作,二流的就去私企,中小企業,之後才是高中老師,初中老師,再差點就去當小學老師,幼兒園老師了。所謂的中國教育,就是老師在上面自顧自的念一遍知識後,全靠學生去自學。有些人會說中國人多,人窮落後,只能這麼整,大鍋飯,我說扯淡吧,中國一年教育經費多少,中國一年三公費用多少,國外可以把教育市場化,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教育品質的服務,為什麼中國不能,從這個層面講,國內所謂的精英高中,本質上其實不是學校教育有多牛,而只是招進來的學生牛,而在教育理念、教授方式方法的層面其實一線牛校和9線學校都一樣,都是按照教材大綱,和課程進度往下推而已,可笑的是,由於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麼教育,教育出來的學生,我覺得除了理工科思維能力方面有些層次外,格局眼界志向都是差不多的,無非大家都是為了高考服務,然後找個好工作,掙錢而已,所謂牛校差校,大多數的人,最後都是找個好工作混日子去了。這就不同於國外精英學校培養出那些很多有志於學術,有志於服務改變社會的人才。
相比之下,英國的公立學校教育,在國外雖然是服務於平民百姓的,儘管有學習時間不長和學習氛圍不足等的缺陷,但我個人覺得仍然優於中國的學校教育,學生按照興趣不同,能力不同,最後會分層次教學,給想學習的孩子機會去往上走,分層次小班施教,保證老師能照顧到每個孩子,鼓勵式和溝通式的教育讓每個孩子能都有一定的教育,幫助每個孩子尋找他的長處,發揮長處,並且讓孩子們的心靈健康不畸形,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成長,將來考試的時候,也可以一年考好幾次,選最好的一個成績報考,同時不光看分數,也要看其他方面的素質。而中國呢,就是一個分數,分數,分數。在中國,學校紀律是可以保持的,但是不學習的孩子,學校能管得到嗎?一樣管不到,課堂上老師管自己教完,課下那些跟不上的,落後的 老師會管嗎?多少學生學出來是靠自己的聰明、勤奮,或者校外輔導,家庭輔導。大家都是過來人仔細想一想,如果自己去當老師教自己的孩子,是比老師好還是比老師壞就知道了,視頻中楊老師說在中國,生存或死亡?這確實是中國教育的現實,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教育人該說的話和理念嗎?作為老師是一個個體,他可以無能為力,但是這句話就是教育決策者要反省的地方,我們國家的教育在服務高考的同時,一將功成萬骨枯,培養了多少loser,這和當下社會的不和諧和分裂直接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其實我一開始看本片的時候,就想到了小時候,那時候老師就跟我們說過,中國在六七十年代其實就到美國學習過國外的教育理念,回來後說國外的教育課堂紀律太不想話,學習氛圍也不好,中國不用多少年,就可以超過國外了,現在看看呢?誰才是一個笑話?隔壁的印度更不用提日本,都可以自己培養出諾貝爾獎,中國呢,49年後到現在,吃的都還是解放前的學者和海外學者回國的老本,本土培養的諾貝爾獎更是一個都沒。連發動機,晶元這些的都還在苦苦摸索中。本片只是講了公立的理科教育,再說說中國的文科教育,那才是真正更大的笑話了。至於有些同學認為這個視頻看不出什麼對比性,我建議大家百度找一下看看前幾年央視對話欄目出的一期中美高中生對話訪談的對比吧,網上我一下沒找到那個完整版的,奇怪中?被和諧了?這裡放一篇博客的鏈接吧,美中頂尖高中生對比令人震撼本片的出來,我個人猜測是歐美早就有學者呼籲改革自己的公立基礎教育,這也是人家發達國家願意自我反省,學習進步的表現,反觀很多國人的評論的不是把原因歸為不可抗力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儼然天朝上國人本性不改呀。。5名中國老師到英國漢普郡一所頂級中學,進行一個月的「中國式教學」,結果卻「水土不服」,老師把學生訓哭,學生也差點把老師逼瘋。BBC將此拍成紀錄片,由BBC2在英國時間8月4日播放。
然而BBC網站率先發出的一篇採訪文章《中國式教育會在英國孩子身上有效果嗎》讓這部紀錄片未播先熱,引發中英主流媒體和網友對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8月4日,英國《衛報》刊登特約專欄作家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的評論文章《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為何英國卻要效仿?》。詹金斯是重量級媒體人、學者和作家,歷任《泰晤士報》和《倫敦晚旗報》總編。他以犀利的言辭質疑中國的教育方式,稱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中國已逐漸意識到「超前教育」(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為培養智力超群人才而對幼兒進行超前培養)的愚蠢之處,為何英國政府卻下決心效仿這種教育方式?
《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為何英國卻要效仿?》全文:
今晚,BBC將向觀眾宣揚一大迷思:中國教育比英國教育「好」。一部比較英國漢普郡某中學中國教師和英國教師的紀錄片,將展示中國教師如何震驚於英國學生的搞怪、難以管理和懶惰。言外之意,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學生的國際測試成績遠好於英國學生的原因。
然而,這只是考試而已。只有考試推銷員和英國白廳官員相信這與教育有關。由經合組織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其全球數學成績排行榜一直以來讓其名譽掃地,最近則受到中國教育專家趙勇的質疑(編者註:趙勇系美國俄勒岡大學教授,他於去年五月與數十位歐美教育家一起,向「PISA之父」Andreas Schleicher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表示PISA正在摧毀全球的教育和學術,要求廢止考試)。PISA將英美兩國15歲學生的數學成績,與中國最富裕城市上海、以及香港和新加坡那些「考試工廠」的學生數學成績作比較。這種比較根本稱不上比較。
此外,PISA排行榜曝光最多的是數學成績。很顯然,因為數學是機械式學習。英國學生在PISA的這場大慘敗堪稱經典案例,說明應該讓可以計量的東西變得重要,而不是讓重要的東西變得可以計量。然而,BBC和英國政府仍然在大量炮製PISA的數據。
我們不知道這些孩子以後表現如何,多大程度上過上更忙、更富有、更幸福、更安全和更充實的生活。評分的人並不關心這些。我們知道的是,半個世紀以來,雖然美國和英國在這些排名榜上始終表現差勁,卻在學術研究、科學專利、發明創新、繁榮、創造力等方面引領全球。對他們來說,民主活力很重要。在我看來,中國教育和俄羅斯教育一樣,擅長製造機器人。為什麼這對英國的部長們如此有吸引力呢?
諷刺的是,正如趙勇所寫,中國正朝著相反的方向大邁進。他們想知道,為什麼中國學生擅長反覆練習式的學習,看起來卻缺乏活力。中國家長對建立在中國的英國私立學校趨之若鶩。中國的學生也前仆後繼地去英美大學深造。
他們可以看到,從長遠來看,在一個有活力的國家和有批判性精神的開放社會,強迫而機械的競爭教育無法引領學生擁有創造力、挑戰力和幸福。
當今社會,把教育建立在考試之上是愚蠢的,正如狄更斯在《艱難時世》中嘲諷的一樣。然而,它對英國政府卻擁有致命的吸引力—從洛德·貝克時代(Lord Baker,前英國教育部長)到邁克爾·戈夫時代(Michael Gove,前英國教育部長)。原因很簡單:它讓政府掌握了最簡單的中央控制手段。這是對數字的獨裁。中國正在意識到這一點,但是英國沒有。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得人能夠很輕鬆就取得好成績呢?
※一詞多義的英文單詞該如何記憶?
※為什麼成績很好的人總是喜歡說自己考得很差?
※一個沒有樂理基礎天賦又不夠的人要學音樂及編曲可行嗎?
※學習成績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