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各國陸軍有哪些傳奇故事?

相似問題

二戰期間各國空軍有那些傳奇故事? - 軍事


1944年,日本陸軍的馬鹿們找到了《每日新聞》的記者新名丈夫。

打算把他送到硫磺島前線,去對抗米英鬼畜。

而問題是,新名丈夫生於1906年——這時候他已經38歲了,而且還是近視。

這個記者很無奈:我也不是謙虛,我一個奔四的記者,怎麼就要被送去硫磺島上打(song)仗(si)呢?

陸軍馬鹿告訴他:東條英機已經決定了。

這事兒得從哪兒說起呢?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美國開始暴兵。

面對美軍的幻影海以及光棱海(劃掉),日本有點兒頂不住了。

竹槍精神,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多。

1944年2月23日,《每日新聞》的頭條,隆重報道了首相東條英機的《非常時期宣言》。

在宣言中,東條首相強調,「皇國正處在存亡的關鍵時刻」,日本人民要發揚勇猛無比的「竹槍精神」,抗擊鬼畜,保家衛國。

然而……就在同一天,報紙上還刊登了新名丈夫的一篇稿子……

標題是《勝利還是滅亡,戰局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竹槍已經用不上了,要用飛機,要用海軍航空兵》

還不止這些,同日的社論還表示:

「我們很清楚要阻止敵人的進攻就只能送出只相當於敵人擁有量的數分之一的飛機和鐵,可是,這並不能滿足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戰局的需要。這是怎麼回事呢?光靠必勝的信念是不能在戰爭中取勝的。」

我靠,不帶這樣打首相臉的。

然而,為啥他敢這麼打臉呢?

因為他是海軍的記者。

在成為海軍記者以後,他一直跟著主力戰艦四處轉進,並目睹了日本連戰連敗的真實處境,以及陸軍扣押了海軍30萬噸硬鋁的大部分等內幕。

(PS:此處待查……30萬噸硬鋁似乎也太多了……)

「日本的滅亡就在眼前了,可國民卻不知道海陸軍之間醜陋的內爭,現在是言論機關站出來的時候了。」他向上級要求。上級同意了。

可能你要問,日本不是有新聞審查嗎?這篇稿子為啥能發出來呢?

負責海軍的記者,只需要接受海軍的審查就可以了。而且,如果是黑潮會(海軍省的記者俱樂部)領導者撰寫的稿件,可以不接受審查。

而新名丈夫正好是黑潮會的領導人物。

於是,這篇稿子就發了出來。

當天下午,在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會議上,東條英機看到陸軍報道部部長松村透逸少將,怒斥了一頓。

「你看了今天早上的《每日新聞》嗎?」

東條首相希望將《每日新聞》停刊。

不過,情報局方面表示,《每日新聞》的影響力太大了,如果這事兒鬧到這一步,全世界都會看日本的笑話。

於是,《每日新聞》活了下來。

不過,新名記者,你就別想逃了。

圍繞著這名記者,日本陸軍、海軍展開了明爭暗鬥。

首先,陸軍省強召新名記者入伍。

但海軍省隨後表示,他們已經決定了,要把他作為報道班成員派到帛琉群島,要求陸軍省的徵兵延期。

陸軍部拒絕了這一提議。

但是海軍省的運作還在繼續,徵兵決定還是取消了。

然而陸軍總部不肯放過這名記者,下了死命令:「絕對不可以讓新名回去!」

隨後新名再次被徵召。為了讓這次徵召顯得合情合理,大正時代免除兵役的250人被一同徵召了

而且這幫人將要被派往沖繩、硫磺島。

不過三個月之後,新名就退伍了——知情者說,「從海軍以及軍令部來了好幾次人為他說情。我們就用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式來對待他。」

為了防止陸軍繼續徵召這名記者,海軍火速把他編入報道班,將他送到了菲律賓。

戰爭結束了。新名丈夫活到了1981年。

而之前被派往硫磺島的250人,全部玉碎了。

========================================

本文內容基本照搬前坂俊之《太平洋戰爭與日本新聞》。


很多人寫的都是大家熟悉的,我來說一個很少被人關注的國家,波蘭。

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Edward Rydz-?mig?y,波蘭元帥(1919-1939的波蘭第二共和國總共三個元帥,畢蘇斯基是獨裁者,福煦的元帥是致謝不能指望著法國人來常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是波軍司令。

1939宣傳海報一張

波軍被德軍擊敗後,1939年9月他越境到達羅馬尼亞,並被扣留。在羅馬尼亞,他首先辭去了波蘭軍隊總司令的職務,隨後逃脫了羅馬尼亞人(或許並不那麼嚴格)的看守,先跑到匈牙利,取道斯洛伐克輾轉潛回華沙。在這裡他放棄軍銜、放棄職務,更名改姓(化名Adam Zawisza亞當·扎維沙),以普通一兵的身份,重新加入抵抗運動。不過回到華沙5周,1941年12月,他就因心臟病而死。墓碑上的名字也一直是他的化名,直到1991年才改正過來。

平心而論,雷茲-希米格維完全不是一個「好人」。從軍事方面,他沒有足夠的能力擔任一個國家的統帥,最多算是一名驍勇善戰的戰將,波蘭軍隊在1939年的慘重失敗,他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責任人。在政治舞台,他同樣不是善茬,不僅是軍隊總司令,還是波蘭政治舞台的二號人物,除了政治上打擊對手,還大搞個人崇拜和對自己的吹噓,試圖給自己帶上「共和國第一士兵」以及畢蘇斯基繼承人的光環。外交上,波蘭和德國的親近,特別是對切欣地區的瓜分,他也有不小的責任。

但是話說回來,戰爭失敗後,這位敗軍之帥放棄職務,放棄軍銜,甚至放棄了名字,潛回被佔領的國家,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參加抵抗運動。他的舉動雖然他這一切無從補救自己的錯誤,更無法挽救國家滅亡的命運,但是不得不說,他的決心和勇氣仍然令人感慨和尊敬。

真的挺爺們的。


美軍442團——一支由日裔組成的軍隊

以日裔美國人組成的第442步兵團。編製只有3800人的第442團在整個二戰共獲得7次總統部隊嘉獎(101空降師也只獲得2次、陸戰1師3 次)、21枚榮譽勳章(其中20枚為戰後追授,整個二戰包括戰後追授美軍榮譽勳章總共只頒發464枚)、52枚優秀服役十字勳章(包括19枚後來轉為榮譽勳章,美軍整個二戰共頒發5千枚優秀服役十字勳章)、1枚優秀服役勳章、560枚銀星勳章、22枚軍團優異勳章、15枚士兵勳章、4000枚銅星勳章(包括1枚後來轉為榮譽勳章)、9486枚紫星勳章等。442步兵團的第100步兵營則被譽為「紫星營」。

「當他們的國家拋棄了他們的時候,他們卻沒有拋棄國家而是義無反顧地為其奮鬥,他們現在可以理直氣壯地對世人說「我們是真正美國人。」

在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上下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氣氛中無法自拔,當美國人開始向日本帝國進行報復之前,日裔美國人卻成為了復仇的對象。高達12萬日裔美國人被強迫離開家園,而被關押在了集中營里包括了老人和孩子。在事件之前,許多第二代日裔美國人(Nisei)服務於夏威夷第298和299國民警衛步兵營。當然,在美日戰爭爆發後,美軍當局也當然地判定這些人絕對不適宜繼續逗留在夏威夷地區。按當時美軍動聽的說法,「我們並不是歧視他們,而是這裡不僅不適合他們,也難以想像他們如何去在這個戰場去戰鬥。」這些在第298和299國民警衛步兵營服役的日裔士兵們隨即被掃除出了這兩個部隊,而被調派到了匆匆成立的「夏威夷臨時步兵營」(Hawaiian Provisional Infantry Battalion)。軍方對些日裔士兵的處理頗感頭痛,一方面表示了對他們的極度不信任,一方面又不敢將他們遣散,因為當時不少人認為將這些熟悉美軍內部事務又有很強軍事能力的日裔士兵放出軍營的危險太大。思前想後,陸軍部最後決定把他們派往歐洲戰場。1942年7月,夏威夷臨時步兵營的士兵們在奧克蘭登陸,在那裡他們又被改編成了「第100獨立步兵營」(100th Infantry Battalion Separate)。他們同時在那裡接受歐戰的戰鬥訓練,直到1943年2月。

同年3月,第100獨立步兵營參加了北非作戰,在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登陸。就在這些日裔士兵踏上北非土地的時候為他們的國家而戰的時候,他們之中大部人的家屬仍被扣留在集中營過著近乎囚犯的生活。在北非,第100獨立步兵營並沒有遭遇什麼大的戰鬥,到了9月第100獨立步兵營被劃歸第34步兵師的第113步兵團。很明顯同師的其他部隊並不怎麼歡迎這群美國人中的「異類」,很快就為他們起了一個外號「土撥鼠營」,平日也是屢屢受到刁難。同月22日,第100獨立步兵營參加了對義大利薩拉莫的作為34師的一部分參加了登陸戰,這也是他們遇到的第一次激烈戰鬥。當日的一等兵Shizuya Hayashi回憶道「敵人的岸防炮火如此猛烈,好幾次炮彈就在我的身邊爆炸,之後自己如同是被埋在土裡一樣。」然而這只是第100獨立步兵營血腥戰鬥的開始,在從薩拉莫到羅馬推進的戰役中,他們開始飽嘗戰爭的殘酷尤其是在卡斯諾戰役(Cassino)中,他們被派往作為突擊部隊,第100獨立步兵營的在進行了2次突擊後,成功撕裂了敵方防線。然而他們之中陣亡48人,重傷144人,另有75人輕傷。在薩拉莫登陸的時候第100獨立步兵營為1300人整編,而在到達羅馬後只剩下了521人還能夠繼續戰鬥,成為了34步兵師中傷亡比率最高的部隊。隨著他們的英勇戰鬥,他們也開始贏得了尊重獲得另一個新的外號「紫星營」。到了1944年4月,由全部日裔組成的第442步兵團編成並抵達了歐洲戰場,第100獨立步兵營被調往其下。

100步兵營在密西西比的西爾菲營地集訓時,442團就成立了,時間好像是1943年1月,成立442團是羅斯福的主意,羅斯福宣布這個命令的時候說了一句很膾炙人口的話:「美國精神不是,也永遠不是種族主義和血統論的溫床。(Americanism is not, and never was, a mater of race or ancestry)」

442團和100步兵營在一起的時候不長,兩個部隊中的成員分為兩派,來自夏威夷的為一派,來自美國大陸的「二世」為一派,二世們稱夏威夷來的為「說蹩足英語的豬腦袋」,而夏威夷來的則回敬「二世」們是「死腦筋」,兩派人為此沒少在營地里打架。

第442步兵團可能是二戰中最為著名的日裔戰鬥團體,下轄第522炮兵營,第232戰鬥工兵連及另外三個步兵營,以及之後加入的第100獨立步兵營。

1944年5月,第442步兵團到達了義大利戰場,成為了克拉克將軍的第5軍的一部分。他們中的大部分在薩維托(Suvereto)接受了首次炮火洗禮,做出了堅強的戰鬥,頗為引人注目。之後他們開始與德國山地部隊在義大利的山丘地帶展開了持續2個月的拉鋸戰鬥,最終成功地將德國人驅趕到了亞諾河以北。這群小個子士兵的戰鬥力,讓德軍吃驚不小。

同年10月至11月,第442步兵團被派往轉戰法國東北部,被劃歸第36步兵師。當他們剛到達就加入了瓦斯傑斯戰役(Vosges),他們為了拯救遭到大批德軍包圍200名來自德克薩斯步兵的時候,付出了將近700人的傷亡,把這些被凍得發僵的德州牛仔硬是從鬼門關救了出來。按Yeiki Kobashigawa少尉的說法,「我們幾乎是用三條人命救出了每一個人。」之後,第442步兵團事後被叫作「德克薩斯的拯救者」。第442團的士兵們大膽發起「萬歲衝鋒」(banzai charge),也就是美軍不敢嘗試的自殺式衝鋒一舉突破德軍防線。1945年4月,第442步兵團又被調回了義大利戰場,被命令去進攻德軍的哥特防線(German Gothic Line),這條防線足足抵擋了盟軍的6個月的進攻。然而在這些由日裔組成的第442步兵團的迅猛攻擊下,不到一天他們就已經滲透了德軍的這條防線。之後的三個禮拜中,一路把德軍驅趕到了波河流域(Po Valley),讓克拉克將軍看得目瞪口呆。到了5月2日,滿臉疑惑的德軍向這群長著黃種人面孔,平均身高矮他們一頭的少見的美軍士兵正式投降繳械。

在二戰結束後,第442步兵團成為第五軍最出色的部隊之一,被選派到了華盛頓特區參加了1946獨立日的閱兵儀式。當日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很有感觸地對些士兵說到「你們不僅僅要和殘酷的敵人作戰,還要面對友軍的歧視,然而你們戰勝了這一切。」

摘自百度百科,侵刪


轉自百度百科

在1933年初春,中國吉林省汪清縣大梨樹溝,周保中領導的「抗日救國游擊軍」在馬家屯與日本關東軍鱉剛村一旅團數千敵軍遭遇戰的戰鬥間歇,收集敵軍戰死者的彈藥的時候,意外地在嘎呀河邊的一處隱蔽的松林中,發現一輛滿載子彈、發動機被破壞了的日本軍車,在河邊同時發現一具日本士兵的屍體,還有一張紙條用日語寫道: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們:

我看到你們撒在山溝里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

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

我很想和你們會面,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走投無路,我決定自殺。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關東軍間島日本輜重隊

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1933年的清明節,抗日游擊軍和馬家屯的群眾把伊田助男的遺體和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抗日游擊軍烈士合葬一處,並在墓前隆重追悼。會上倡議把馬家屯小學更名為「伊田小學」,「伊田助男」的名字,也傳到了共產國際的大會上。

「伊田助男事件」使得關東軍上層極為惱怒,鱉剛村一少將因此被解職,鱉剛村一旅團全體日軍官兵被集中進行「思想整訓」,不久被撤銷建制。


不是陸軍,是海軍陸戰隊,但堪稱傳奇。

瓜島戰役。

1942年10月24日,美國士兵巴斯隆所在班在Lunga地區的陣地遭到了近3000日軍的攻擊。日軍頂著美軍的重機槍,發起一波波的衝鋒。

在接下來的48小時里,全班15個人12亡,只剩巴斯隆和另外兩個傷號戰友。巴斯隆用兩挺機槍和手槍頂住了日軍持續的衝鋒。其中一挺機槍出了故障,還是巴斯隆親手修好的。

從24日一直到25日凌晨援軍到來的這段時間裡,巴斯隆不得不親自穿越火線到處搜羅彈藥以頂住攻擊,日軍死傷慘重。

因為用的是水冷式機槍,所以在增援部隊找到他時,巴斯隆的雙手已經露出白骨。

這場戰役結束後,巴斯隆回到美國,作為戰爭英雄,宣傳戰爭債券,有了自己的專列,每天都有各種美女明星陪著他。

但是他覺得不快樂,也並不享受這種生活。

他想念軍營的日子,和戰爭中死去的戰友,而後多次提交返回部隊的報告,按照規定,獲得過榮譽勳章的戰士不能再上戰場。但在數次拒絕諸如教導員等職務,並再次強烈要求重返戰場後,陸戰隊最終批准了他的請求。

他先是去往加利福利亞的海軍陸戰隊訓練營訓練新兵,在這裡,他和一個義大利後裔女兵相愛,結婚。他沒有選擇明星美女,而且選擇了一個普通的預備役女兵。

後來他被分配到了陸戰5師27團1營C連,參加硫磺島戰役。

1945年2月19日,硫磺島登陸戰硫磺島戰役開始。

巴斯隆作為排長,帶領戰友進攻紅色二號海灘。日軍在硫磺島上修築了大量精良工事,強大的火力壓制住了美軍的攻勢。

他獨身突進,摧毀了一座日軍碉堡,並率隊朝一號機場進發。途中他還幫助一輛陷入日軍雷地的坦克重返安全場所。

在接近一號機場邊緣的時候,巴斯隆不幸被迫擊炮擊中陣亡。

他是二戰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的海軍陸戰隊戰士。

美國很多地方至今還有他端著機槍掃射的雕像。

他是最純粹的軍人,為戰場生,在戰場死。


在1941年德軍入侵希臘期間,希臘軍雖節節敗退,但仍然發生了讓人難忘的一幕:1941年4月27日,德軍進入雅典,登上衛城,並命令護旗的年青希臘軍人埃夫佐尼孔斯坦蒂諾斯·庫基季斯取下希臘國旗換上納粹卐字旗。這位軍人照做了,但卻拒絕將國旗轉交給德國人,而是以國旗裹身從衛城高處縱身躍下而死。

*評論區吵得不可開交,已刪除部分評論。


國軍與坦克的故事:

淞滬首戰:不是馬鹿們打的好 而是國軍表現實在太爛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8月19日中國軍戰車部隊投入作戰(戰車營1連「虎」:16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2連「龍」:16輛維克斯3.5噸兩棲輕型坦克)。戰車營1連連長郭恆健提出,坦克進攻前需要準備時間,但遭到87師師長王敬久斥責其怕死。不得已,在未偵查地形敵情和未對坦克進行檢修的情況下貿然出擊。。。。。

國軍坦克剛抵達前沿陣地,步兵就催促戰車單獨進發,戰車兵要求與步兵配合協同,步兵口頭答應但實際卻沒有執行。戰鬥初始,6輛戰車沿四川北路輕鬆突入上海楊樹浦一帶日軍陣地,沿途連續摧毀日軍設置的機槍火力點,一直打到匯山碼頭日軍司令部附近。坦克在那裡等待步兵足足2個小時,卻沒來1個人。無奈之下只好派1輛戰車去聯絡步兵,但步兵不允許該戰車通過前沿陣地,結果等了5、6個小時,步兵仍不見蹤影。此時前方孤守的坦克需要補給,連長郭恆健只好徒步下車親自去和步兵指揮官接洽,結果在途中被日軍射殺。。。。

2連連長鄭邵炎指揮戰鬥。隨後,日軍集中4門反坦克炮和數門野戰炮向突入的中國坦克射擊,日軍軍艦也以艦炮轟擊,鄭邵炎座車被擊中,其人陣亡。隨後的戰鬥也以步坦缺乏配合而失利告終。。。。。

這裡心疼一下鄭連長,剛剛新婚不久蜜月都沒渡完,就投入了抗日的戰場。犧牲的戰車裡,還放著準備送給妻子的禮物(冷冰冰的傷亡數字背後,是無數的悲劇)。。。。。。

此戰國軍戰車部隊陣亡2連長,士兵損失五分之二,戰車5輛被擊毀,8輛被擊傷。

1937年12月8日拂曉,國軍裝甲兵團戰車營第三連(2、3排)共6輛德制戰車協同36師補充2團由復興橋向滯留在大胡山隘口的日軍步兵第9聯隊主力發起突襲,戰至上午10點,擊退日軍一部並佔領馬基山高地。中午,日軍第16師團增援,日軍全線反攻,由獨立輕裝甲車第8中隊(中隊長福田林治)的5輛」九四「式輕裝甲車提供掩護,日軍猛烈進攻,戰車三連損失Pz.1/A坦克2輛,其中一輛為擲彈筒所擊毀。36師補充2團大部被殲,且拒絕掩護友軍裝甲兵搶修坦克。。。。。

12月15日戰車營第3連(即I號連)撤到南京下關,準備渡江時與第36步兵師發生爭執,渡船或飄走或被搶或沉沒,總之,戰車全部損失。。。

1938年 國軍悲催的蘭封會戰

此戰國軍戰車部隊的行動幾乎成為淞滬會戰行動的翻版。第200師第1150團的10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和義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進攻圈頭村,在1個小時的戰鬥中 只推進了5公里。好不容易佔領圈頭村的坦克原地等待步兵4個小時 結果步兵還沒來,戰車不得不撤退,日軍重新奪迴圈頭村。。。。

次日,1150團的5輛坦克再次進攻,步兵再次未能跟進,坦克被日軍擊毀4輛。5月20日,1150團其餘坦克配合步兵進攻東西祥符營村,戰鬥1小時就佔領東西祥符營村附近5、6個村莊,但當戰車後撤進行補給時,國軍步兵卻以「保護戰車」為由也跟著撤退了,此時日軍突然反撲,國軍撤退變成了潰敗。。。。。。。。。

5月23日,1150團剩餘坦克由陳留口撤退時,守衛陳留口的國軍步兵營以為是日軍坦克,結果全營潰逃。。。。。。

自此,國軍在戰前重金打造的坦克部隊,基本退出歷史舞台。。。。。。。。。


二戰盟軍登陸諾曼底抓獲的第一批德軍戰俘是朝鮮人,這些亞洲面孔的經歷堪稱傳奇。

作為朝鮮人加入關東軍,1939年諾門坎之戰被蘇軍俘虜,蘇德戰爭爆發後被蘇軍強征入伍對德作戰,又被德軍俘虜。強編入德軍派往大西洋壁壘。1944年6月6日在猶他海灘被美軍俘虜(韓國電影《登陸之日》真實再現這一傳奇事迹)


關於二戰期間各國陸軍中的傳奇故事,校長我要說說二戰時期德軍的「印度軍團」。

  • 希特勒的「自由印度軍團」什麼鬼??

接下來聊一聊二戰德軍中的「自由印度軍團」,也許有的朋友比較好奇,就是當年視「雅利安人血統」為純正血統的希特勒,怎麼會和印度三哥扯上關係呢?

具體情況是這樣,二戰剛剛爆發,英國當即宣布其殖民地印度為交戰國。此舉,引起了印度政治家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h Chandra Bose)的強烈不滿。由於領導反英運動,鮑斯在1940年被英殖民當局逮捕。出獄後,他受到嚴密監視,在1941年初悄悄離開印度。為使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鮑斯很認同「敵人的敵就是朋友」這個政治定理,它輾轉來到歐洲,會見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希望藉助法西斯的力量抗擊英國。不出意料,納粹黨魁希特勒對他抗英的行為很感興趣。

1941年底,希特勒正式承認鮑斯建立的「自由印度中心」為流亡「印度臨時政府」。他還幫助鮑斯「自由印度軍團」,為其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讓印度人反抗英國。1942年8月,「自由印度軍團」舉行隆重典禮,宣誓效忠德國及元首希特勒,並在鮑斯的領導下為印度而戰。

這支軍團的人員主要是來自北非戰線的印度籍英軍戰俘。

1942年5月29日希特勒同鮑斯握手

「自由印度軍團」雖然已經組建,但沒過多長時間,鮑斯的想法就和希特勒出現了很大偏差。這主要集中在鮑斯對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行為非常不滿,他認為這對印度的獨立大業毫無幫助。到了戰爭中期,鮑斯似乎意識到,希特勒只是把他當作對外宣傳工具中的一顆棋子,借德國人之力趕走英殖民者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事實上,「自由印度軍團」的戰鬥意志並不強,甚至在德軍其他部隊眼中,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軍隊中瀰漫著悲觀、困惑的情緒。特別是,在獲悉德軍將把他們部署到荷蘭時,居然有軍人試圖嘩變,理由是他們要回印度…

1944年隆美爾元帥視察大西洋壁壘防線中的印度軍團

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底登陸後,「自由印度軍團」驚慌失措,被迫隨同其他德國軍隊一起穿越法國,向德國本土逃竄。德國在戰敗後,絕大多數「自由印度軍團」士兵被遣回印度。這支起初要驅趕英殖民者、實現印度獨立的軍隊,就此畫上了句號。

總結一句話——在特殊的歷史節點上,各國出於自身利益,將敵人的敵人作為朋友

-------------------------------------------------------------

喜歡就點贊,討厭就吐槽。

關注蔣校長,乾貨不斷!


蘇軍上校軍長彼得羅夫斯基,烏克蘭頓涅茨克人,早年參與十月革命與國內戰爭,大清洗時期遭到不公正對待發配西伯利亞勞改。二戰開始後重新回到部隊,蘇德戰爭時任第63步兵軍上校軍長,為保護重鎮斯摩棱斯克,在蘇軍防線崩潰的情況下強渡第聶伯河孤軍打進德軍縱深數十公里,使得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戰績被斯大林跳級提升為中將軍銜並調任第21集團軍司令,彼得羅夫斯基在包圍圈中謝絕任命並要求和自己的部隊待在一起,最終飛機僅運走第63步兵軍的傷員。突圍時彼得羅夫斯基本已衝出德軍包圍圈,但又調頭指揮後衛部隊,不幸在帶隊突圍時頭部中彈陣亡,被德軍埋葬,蘇軍反攻時得到蘇軍的重新安葬。

流星將軍盧金,拯救了莫斯科和蘇聯的維亞濟馬的英雄。蘇德戰爭初期任第16集團軍中將司令,赴任途中發現軍事重地舍佩托夫卡處於無防備狀態,自作主張依靠手頭的少量部隊和收攏殘軍的方式守住了本應該丟失的重要防線,這隻部隊也被稱為「盧金集群」。隨後率領不滿編的第16集團軍頑強守衛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拖延了德軍的進攻腳步,令名將古德里安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第16集團軍撤到莫斯科西部維亞濟馬地區時由於統帥部指揮問題被德軍包圍,盧金在斷絕補給的情況下率部抵抗德軍重兵集團達三周之久,為莫斯科保衛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使得反擊所需的兵力集結到莫斯科地區,讓朱可夫擁有了與德軍作戰的資本。盧金將軍遭到炮擊,雙腿重傷被俘,挺過了死亡集中營,戰後以英雄的身份重返蘇軍,任敖德薩軍區副司令員。

不過蘇軍我最喜歡的還是布柳赫爾元帥。一戰老兵,在太平間里活過來,拖著傷殘的身體打國內戰爭,被包圍在距主力部隊1500km的敵後就帶著部隊一路打回去,曾用步兵師打敗機械化軍,就連紅旗勳章都是為他而設立的。國民革命軍北伐的總指揮,中東路事件和張鼓峰事件的蘇軍指揮官,遠東軍魂。只可惜布帥死在了大清洗中,不然在二戰的表現恐怕更精彩。

——————————————————————

再添一個法國的。盟軍諾曼底登陸開闢西線戰場之後的作戰計劃是跳過巴黎城直接打擊德軍縱深,這樣成為一座孤城的巴黎也會不攻自破。這時候自由法國法蘭西第二裝甲師師長勒克萊爾主動脫離盟軍建制,領兵攻打巴黎,不但解放了巴黎還活捉了德軍的巴黎城防司令,請來戴高樂將軍辦起了閱兵式,法國第二裝甲師在穩定巴黎局勢之後又重新回歸盟軍建制加入對德作戰。勒克萊爾本人在戰後奔忙於北非法軍建設,因天氣原因墜機身亡,少將軍銜的勒克萊爾將軍被連跳多級追授為元帥。

這麼想想法國人還是很浪漫又是很有尊嚴的,我的首都必須由我親手解放,我的軍隊只為我的人民而戰。


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

抗戰時期,延安八路軍的體育活動非常豐富,有門球、乒乓球、籃球、網球、排球、藝術體操、水球、游泳、、跳水、跳遠、百米賽跑、廣播體操等活動.....但是沒有大規模的足球運動。但是呢.......瑞金時代蘇區卻他喵的有足球比賽的冠亞軍照片....一支陸軍卻開展這麼多種體育運動也算是傳奇了吧PS:幸好足球沒繼續搞下去~手動滑稽


奧迪墨菲(美國隊長原型)

墨菲於1924年6月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個有愛爾蘭血統的農民家庭,1942年墨菲報名參軍。由於他身高僅1.65米、體重49公斤,他的努力只換來旁人的冷眼嘲笑。歷經周折,墨菲才加入了陸軍。

在戰爭中,墨菲卻屢創輝煌戰果,曾一人射殺了240名德軍,從而被譽為「史上最強的士兵」。

由於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墨菲幾乎被授予了所有一個人可能被頒贈的勳章——33枚美國勳章、5枚法國的和1枚比利時的。墨菲獲得了所有的美國戰時勳章,這也讓他成為美國「獲得最多勳章的軍人」。

退役後,墨菲的傳奇故事被改編成劇本。1971年,墨菲不幸墜機身亡,結束了47年的傳奇人生。

1942年當奧迪申請加入海軍戰隊時他身高165公分,體重49公斤,大家指著他的臉嘲笑他。

最好朋友的犧牲,讓病弱士兵變身超級英雄。

1944年奧迪被派往法國南端作戰,他與他同隊上的好朋友遇到了一組德軍的機槍小隊。敵軍假裝要向他們投降,就在他們靠近敵軍時,敵方無情地開火射殺了他最好的朋友。

奧迪暴怒之下,一人衝進敵軍,殺光了射殺他朋友的那支小隊。隨後他架起敵軍的機槍,殺光了一百碼內所有的敵人。這其中包括了另外兩隻機槍小隊及數名狙擊手。

這個事件讓他被美軍頒贈「傑出服役十字勳章」,也讓部隊上的弟兄再也不敢叫他矮冬瓜了。

奧迪與他的連隊持續作戰半年後,他們被派往Colmar Pocket, Holtzwihr駐防,一個位於法國的重要軍事據點。儘管此時他們的連隊已只剩下19人(原本有128人)和兩輛M10坦克殲擊車,他們還是被交代了這個任務

德軍對他們防守的據點展開了猛烈的攻勢,派出大量的士兵和六輛坦克。面對占多數優勢的德軍,他一邊使用M1卡賓槍朝著德軍開火,一邊指示其他弟兄先躲到後方。

就在耗盡彈藥之時,這個身高165,得了瘧疾還一腿中彈的小子爬上了一輛著了火的M10坦克殲擊車車。

無畏於充滿汽油的坦克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他用坦克上的白朗寧M2重機槍擊斃周圍所有的敵軍(其中包括一整隊已爬到他身旁30公尺內的德軍)。

他在機槍彈藥用光時逃出了這輛坦克,坦克在他逃離後也因高溫而爆炸。他持續一人與敵方整連的部隊作戰將近一小時,過程中他還找到空檔來使用電話請求炮兵支援。

在炮兵的火力支援下,他指揮著剩餘的弟兄與他一起展開反攻,敵方被他們殺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

奧迪幾乎被授與了所有一個人可能被頒贈的勳章(共33個,其中有五個是法國頒贈的,一個是比利時頒贈的),其中包括了「美國國會榮譽勳章」。

人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地問他為什麽有這膽量一人對抗一整連的德軍。

『誰叫他們殺了我的朋友!』奧迪回答

退役後奧迪曾因為過度服用抗抑鬱藥物而上癮,但是他強到不需要靠醫生就能戒掉毒癮,他直接把自己鎖在一間旅館中度過禁斷期。


我覺得應該有狼牙山五壯士,5個人打退了3500名日偽軍的4次衝鋒,斃傷敵軍90餘人,後跳崖自殺,還活下來兩個。很傳奇。


看到@晴嵐質疑了,本著科學的精神我還是查了一番。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裡面提到過一句,打死日軍大佐以下1300人。

但是只是提到了一句大佐以下,而沒說是哪個。

經過上網篩選一個叫植田大佐進入視線。

在昭和十年的現役將校名錄並未找到一名叫植田的大佐

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因為那個作戰是12軍的,所以我又去找日軍12軍資料。

在這裡我找到了一個名字

軍人軍閥総合スレ

陸軍戸山學校

 鶴田國衛 池田早苗 石川寛一 植田稔 伊藤知四郎

而在這裡我又找到了另一個資料—¤?R?」『à?I?ê』u北支那方面軍

第12軍高級副官 植田 稔中佐 41期

在小田島董 - サクラタロウDB這裡有新發現。

氏名

おだじま    ただす

小田島 董

階級

陸軍中佐

主な補職 第12軍高級副官

出身校 士候28

兵科 歩兵

生沒年

出身地

経歴[編集] 大正5年5月26日 陸軍士官學校卒業(第28期) 大正5年12月26日 陸軍歩兵少尉 昭和15年12月2日 第12軍高級副官

植田稔昭和13年就任,14年突然沒了,中間不詳,15年小田島接任。

隨後我又找到這個。

第41期卒業 昭和4年 49名

中將 昭和22?10?31法務死 歩兵大中佐近藤 新八 第130師団長   28期  

歩兵中佐 昭和13?10?12戦死 歩兵大尉 成富 政一 第106師団參謀   29期  

少將   砲兵大尉 北川 潔水 第55航空師団長   29期  

中將 昭和18?5?20戦病死 砲兵大尉 守屋 精爾 タイ駐屯軍參謀長   29期  

少將   砲兵大尉 塩島 荘夫 南方軍野戦鉄道司令部附   29期  

中將 昭和20?5?21戦死 輜重兵大尉 高田 清秀 ビルマ方面軍兵站監   29期  

少將   歩兵中佐 植田 稔 第12軍高級副官  29期  

少將   歩兵大尉 玉置 溫和 第52軍參謀長   29期  

大佐   歩兵大尉 門脇 幹衛 支那派遣軍司令部附   29期  

少將   歩兵大尉 淺海 喜久雄 汪政権軍事顧問   29期  

少將   工兵大尉 岡田 元治 陸軍工兵學校校長   30期  

少將   歩兵大尉 大本 四郎 北支那方面軍司令部附 支 30期  

少將   歩兵大尉 馬淵 逸雄 獨立混成第27旅団長   30期  

大佐   砲兵大尉 原 亮三 第12方面軍司令部附   30期  

少將 昭和19?8?21戦死 歩兵大尉 吉田 栄治郎 第32師団參謀長   30期  

少將   歩兵大尉 中村 三郎 獨立混成第66旅団長   30期  

少將   砲兵大尉 川目 太郎 第34軍參謀長   30期  

少將   歩兵大尉 鈴木 敬司 第5船舶輸送司令官   30期  

少將   歩兵大尉 加治 武雄 獨立混成第120旅団長   30期  

中將 昭和19?7?26戦死 騎兵大尉 岡部 英一 第29師団參謀長   31期  

大佐   砲兵大尉 土屋 治男 関東軍補給監部附   31期  

少將   砲兵大尉 星駒 太郎 北部軍參謀副長   31期  

少將   砲兵大尉 梅津 広吉 第29軍軍監部総務部長   31期  

少將   歩兵大尉 岡田 重一 支那派遣軍參謀副長   31期  

少將   歩兵大尉 中村 忠英 第94歩兵団長   31期  

中將 昭和18?8?29戦死 砲兵大尉 有末 次 第8方面軍參謀副長 英 31期  

少將   歩兵大尉 志村 文雄 第7方面軍參謀副長   31期  

少將   歩兵大尉 立石 方亮 トルコ駐在武官 ソ 31期 優等

少將   工兵大尉 徳永 鹿之助 第36軍參謀長 仏 32期  

少將   歩兵大尉 西村 敏雄 中央特情部長 ソ 32期 首席

少將   歩兵大尉 林 太平 ハンガリー駐在武官   32期  

少將   歩兵大尉 中山 源夫 第12軍參謀長   32期  

少將   歩兵大尉 林 勇蔵 獨立混成第126旅団長 仏 32期  

少將   騎兵大尉 福富 伴蔵 第6方面軍參謀副長   32期  

少將   砲兵中尉 友近 美晴 第35軍參謀長 獨 32期  

少將   砲兵中尉 山本 敏 陸軍中野學校校長   32期  

少將   歩兵中尉 福島 久作 第16方面軍參謀副長   32期  

少將   歩兵中尉 浜田 弘 第94師団參謀長   32期  

少將   歩兵中尉 寺倉 小四郎 第55軍參謀長   32期  

少將   歩兵中尉 中山 寧人 燃料本廠総務部長 米 33期 優等

少將   工兵中尉 池谷 半二郎 第3軍參謀長 ソ 33期 優等

航空兵大佐 昭和14?7?3戦死 航空兵中尉 島貫 忠正 第2飛行集団參謀 ソ 33期  

少將   砲兵中尉 小野打 寛 第53軍參謀長   33期  

少將   航空兵中尉 谷川 一男 大本営參謀 ソ 33期  

中佐 昭和13?8?13死去 歩兵中尉 若松 七郎 陸軍大臣秘書官 ソ 34期 優等

大佐   歩兵中尉 二神 力 參謀本部課長   34期  

大佐   砲兵中尉 安藤 尚志 第5方面軍參謀   34期  

大佐   歩兵中尉 八原 博通 第32軍參謀 米 35期 優等

上面找到了植田稔。

個人推測植田稔38年就任,39年死了,40年底小田島接任。

有興趣的可以在出典[編集]

外山操?森松俊夫編著『帝國陸軍編制総覧』(芙蓉書房出版、昭和62年)(672頁)和陸軍現役將校同相當官実役停年名簿. 昭和11年9月1日調查一下,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所以我推斷擊斃的很可能是植田稔中佐,至於陸房一戰擊斃大佐一事中共方面說的很籠統 只說擊斃大佐以下1300人,因為這是突圍戰,擊斃高級軍官這種戰果即便後來是證實誤傳,但起碼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只是可能搞錯了而已。PLA這方面戰果統計還是比較嚴謹 ,能寫進戰史的都應當有根有據。

至於第二個坦克被炸彈炸的事情我是摘自薩蘇的《國破山河在》,而在鳳凰網中也有過該專題抗戰真實的地雷戰:被八路軍炸毀日軍坦克

而且7月10日的天井關之戰是有戰史詳細記載的,至於第8戰車聯隊的編成確實是在38年,但不是7月而是年中,應該是5.6月份,第8戰車聯隊的前身是33年組建的第2戰車聯隊一部擴編的,而第2戰車聯隊餘下的那一部分後來在日本千葉縣津天沼擴編成了第17戰車聯隊。

另外說一句,你的書能不能多照幾頁,就這幾頁和網上舊書場上面正好都吻合了。

------分割線------

我們八路軍傳奇故事太多了,就說幾個大家不怎麼了解的吧。

1,陸房戰鬥:1938年5月初,日軍第12軍司令官尾高龜藏從泰安、肥城、東平、汶上、寧陽等17個城鎮,調集日偽軍8000餘人,坦克、汽車百餘輛,火炮百餘門,分9路圍攻泰西抗日根據地,企圖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除山東縱隊第6支隊順利突圍外,115師師部、第686團、津浦支隊和地方黨政機關共3000餘人未能突出包圍圈,被迫在陸房周圍縱橫各約10公里的山區,憑險據守,趁著夜色突圍。此次戰鬥,八路軍共斃傷日偽軍大佐聯隊長以下1300餘人;八路軍傷亡300人。

2,八路軍擊毀日軍坦克

上圖是土門周平《人物戰車隊物語》和伊東述的《大陸戰車隊——獅子奮迅的突擊》里的真實照片配圖,戰鬥時間是

1938年7月,地點在山西晉城天井關附近,日軍為陸軍第八戰車聯隊一部,對手是八路軍386旅(小鬼子對八路番號的記載有誤,實際為344旅688團),八路軍通過從底部起爆山炮炮彈起到了反坦克的目的。

3,在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的時候,有一個穿越者,用18口農村土造的陶水缸建起三座反應塔,塔與塔之間用陶管連接,成功製造出硫酸。因為最初生產出的硫酸濃度不夠,又用陶盆建起階梯式濃縮裝置。最終生產出可供生產炸藥的硫酸。整個過程只用了17天。

這個聽起來像穿越故事的是這件事卻是真實發生過的,就發生在膠東。1944年,根據許世友將軍的命令,膠東軍區後勤部政委高達三派人組織了一個20多人的試製小組,這個小組的領導者,或者說我們真實歷史中的那位「穿越者」名叫王旭九。

4,當年炸死阿部規秀,陳正湘的炮兵連用的迫擊炮數量為四發,這也許是歷史上最高效率的一炮。

5,膠東軍區的通信是全山東最好的,擁有馬可尼的50瓦收發報機,據一位老偵察參謀回憶,這些電台有可能是從東北或者香港走私過來的。

突然理解為啥少林寺和尚能這麼做買賣了,許世友上將當年也只是一個普通和尚就能把生意做到偽滿洲國了,現在渠道這麼多,不奇怪。


大名鼎鼎的「敗不怕」第四師團:

[ 轉自鐵血社區 日本最搞笑的部隊 ]

在很多人印象中,二戰中的日本軍隊個個都是亡命徒。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日軍中有一支以戰鬥力差而聞名的另類部隊,它就是號稱「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大阪第四師團。日本歷史學家關幸輔在文章《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中,曾詳細描述了第四師團的各種佚事。有意思的是,這支著名的「弱旅」在戰後竟保留了自己的番號,直到今天,日本陸上自衛隊中仍編有第四師團這支部隊。

大戰前官兵集體裝病,暴怒指揮官坐鎮醫務室。

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走商組成,是日軍中的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這支部隊下轄四個聯隊,配備了一流的武器裝備,堪稱日軍「精銳」。然而它成立沒多久,「窩囊廢」的名聲就傳遍了整個日軍。尤其是第四師團的核心部隊——第八聯隊,因為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獲得了「敗不怕的八聯隊」綽號。

此後,直到抗日戰爭爆發,第四師團再沒上過前線。不過,這並不等於它沒有表現「勇敢」精神的機會。1933年,第四師團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闖紅燈,結果和警察發生衝突,師團長寺內壽一為了「維護大日本皇軍的尊嚴」,毅然帶兵砸了警察所,史稱「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師團在日本國內的「武勇」可見一斑。

1937年,因駐華日軍兵力吃緊,日軍大本營將第四師團調到中國東北,劃歸關東軍序列。怎樣才能讓這支部隊煥發戰鬥精神呢?日軍大本營著實費了一番心思,結論是指揮官對於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於是日軍大本營先後調來幾位名將整訓該師團,例如綽號「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擔任過師團長,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師團沒辦法。

精訓兩年後,第四師團終於有了露臉的機會。1939年,蘇聯與日本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地區發生戰爭,關東軍下令駐紮在偽滿洲國北部的大阪、仙台兩師團緊急動員,增援前線。仙台師團(即第二師團)接到命令後,強行軍4天從海拉爾趕到諾門坎,抵達戰場當天就投入戰鬥,但很快就被蘇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與此相反,第四師團的出動命令雖然下達,卻遲遲不動。原因是動員令下達後,師團內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滿營都是因為五花八門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動的日軍聯隊長在狂怒之下,親自坐鎮醫務室參加診斷,這才勉強組織好部隊向前線進發,「聯隊長改行當大夫」的笑話也就此在日軍中流傳開來。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第四師團的士兵們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極怠工。從海拉爾到諾門坎,第二師團走了4天,第四師團卻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員掉隊。湊巧的是,第四師團先遣隊到達前線的當天,蘇日宣布停戰。消息傳來,掉隊的第四師團官兵彷彿吃了大力丸一樣迅速跟了上來,連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帶病」趕赴前線,一邊還在萬分懊喪地抱怨居然沒有機會打上一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時候,齊裝滿員、精神飽滿的第四師團,成了日軍中最威武的部隊,而率先趕到戰場的第二師團卻丟盔卸甲、傷兵滿營。關東軍負責新聞宣傳的軍官實在看不過去,提起筆把日軍報紙呈上審查的《我無敵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新聞標題改了一個字,變成了《我無傷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拐彎抹角地嘲諷了這支「軟蛋」部隊。

儘管出盡了洋相,但第四師團運氣卻相當好,因為當時侵略華中地區日軍戰事吃緊,急需增援,日本軍部只好放棄追究第四師團,急調其南下增援。第四師團搖身一變,又成了日軍精銳的第十一軍中的一員。

「有第四師團參戰,本來能打贏的仗,也會打輸……」

其實,第四師團的名聲,中國軍隊早有耳聞,早在徐州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就遇到過一支「奇怪的日軍」。當時,面對日軍合圍,李宗仁指揮四十萬大軍巧妙地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但中國軍隊突圍後已是人困馬乏,重裝備也丟失了很多,戰鬥力銳減。在過魯蘇皖邊境一條公路的時候,疲憊的中國軍隊忽然發現路上出現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

因為部隊已十分疲憊,中國軍隊發現敵軍後驚惶失措,混亂地離開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區。奇怪的是,過了很久都沒有日軍追來,中國軍隊的指揮官驚奇之餘派人打探,卻見那支日軍絲毫沒有追擊的意思,相反,日軍還在公路兩側堂而皇之地燒起飯來。這支奇怪的日軍部隊正是第四師團的南進支隊。

由於剛剛跳出日軍包圍,形勢仍十分危險,中國軍隊只好橫下一條心,硬著頭皮橫穿公路而走,結果竟一路平安。事後,南進支隊的部隊長卻以「嚴格遵守作戰紀律」為由向上級解釋道:「沒有得到對中國軍隊進行截擊的命令。」

消息傳到中國軍隊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會打仗」的說法就流行開來。每次戰鬥,中國軍隊一聽對手是「大阪師團」,往往士氣大增,搶著和第四師團交戰。剛到前線的第四師團猝不及防,接連吃了幾個窩囊的敗仗,甚至牽連了友軍,以至於友鄰部隊向十一軍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師團參戰,本來能打贏的仗,因為敵軍士氣大振,也會打輸……」

自此,日軍第十一軍指揮官只好讓第四師團專心在後方「待機」了。曾有一次,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幾不信邪,派第四師團在長沙會戰中打主攻,結果第四師團一進長沙就被趕了出來,全線潰敗。守長沙的國民黨軍隊是薛岳所部精銳,也只有阿南這種榆木腦袋會用第四師團當主攻。

鑒於長沙會戰中的表現,第四師團成了日軍的「喪門星」,哪個軍都不要它,大本營只好將其改為直轄部隊。這下第四師團的兵有的吹了:「老子當兵就在甲種師團,開戰時屬於關東軍——精銳,仗打起來在十一軍——還是精銳,最後十一軍裝不下我們了,只好改大本營直轄……」

「保命最重要」成時髦道別語,投降後在美軍營前擺地攤

第四師團雖說窩囊,但畢竟是甲種師團,老兵多。由於日軍作戰損失很大,急需補充老兵,便不時抽調第四師團官兵補充到其他師團。當時,日軍各部的臨別緻詞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師團,戰況較好時就說「武運長久」;情況不妙時就說「九段坂見」(靖國神社在東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師團的官兵告別時,卻常說「御身大切」,翻譯過來,即「保重貴體」、「身體第一」,或者乾脆就是「保命最重要」。

後來,日軍在進攻衡陽和芷江時遇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戰鬥一開始,來自第四師團的老兵又故伎重演,從軍官、士官到老兵紛紛入院,消極但合理地拒絕作戰。當負傷的日軍士兵到醫院的時候,那些「養病」的第四師團「前輩」們還要問:「你為什麼要這樣玩命啊?」當被問到自己為何不願意參戰時,這些「病號」卻豪氣衝天地說:「聽說這次出擊我們是擔任佯攻的,這很沒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嘍。」

1942年4月,第四師團被調往菲律賓,參加對科雷吉多爾要塞的最後攻擊。這一仗第四師團一反常態地進展順利,圓滿完成任務,最終在巴丹半島的美菲軍全部投降。事後才知道這並不是第四師團的功勞,而是菲律賓的美菲軍已被切斷補給多日,靠「鹽和青菜」活著已經好幾個月了,一觸即潰一點兒也不新鮮。此後,第四師團在日軍戰線後方不斷調轉,始終沒有再參加大的戰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第四師團正在泰國的曼谷附近休整。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命運的日軍部隊不同,第四師團的投降與回國進行得異常順利。當全體面色紅潤、身體健康的第四師團官兵出現在日本港口時,本土那些營養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驚。統計下來,第四師團是日軍南方軍中戰死最少、裝備物資保留最完整的部隊。美軍對這個師團的評價是「愛好和平」。而第四師團回國後,也馬上體現出這一特點來,回國後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軍兵營前,整齊地擺開攤位,兜售起戰爭紀念品來。

大阪商販蔑視皇權,不願充當戰爭炮灰

第四師團為什麼在日軍中這樣獨樹一幟呢?作家司馬遼太郎認為,這是大阪的獨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會結構是農民依附於擁有土地的諸侯(即大名),而諸侯服從於天皇。這種長期不變的社會結構導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級關係嚴格,富有服從精神的文化特點,也是二戰中日本軍隊普遍狂熱「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礎。

然而大阪卻有些不同,這個地方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居民多與商業有關,對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圍繞著苛捐雜稅等問題,大阪人幾百年如一日,不斷和大名鬥智斗勇、討價還價,所謂忠誠,那就更談不上了。於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與其他地方不大一樣。雖然在二戰中,出身於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軍國主義的蠱惑,然而大阪人卻不會急著去「為天皇而死,為大日本帝國而死」,能不死還是不死。看待上級命令,出身於大阪的官兵也習慣「討價還價」、「斤斤計較」,不會像其他部隊那樣閉著眼睛執行到底。甚至第四師團內部還制訂了所謂「無益的犧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戰鬥不要參加」、「窮途的敵軍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則。

日本歷史學家關幸輔在《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的最後部分,對第四師團做了一小段總結,說得真是有幾分道理,「如果日本的軍隊都像第四師團這樣,大概中日之間也就不會發生戰爭了吧?要是這樣,也就不會有日本的戰敗了吧……」

一個野芬號傳奇已經被闢謠,就不貼了。


別人跟我說的 當年毛子打關東軍 一個排三台t34 迷路了 不知不覺開進了鬼子一個95戰車中隊伏擊圈,一開始毛子也是嚇到了 趕緊掛倒檔死命往回跑 小鬼子當然也跟著追 到最後毛子也不跑了,媽蛋老紙也是東線浪過的 結果。。。。。原來鬼子95式比二號還好打


蘇聯炮手尼古拉.西羅濟寧,部隊撤退時留下他一人和一門反坦克炮殿後,在獨自擊毀11輛坦克,6輛裝甲車後陣亡。


Gunnery Sergeant John Basilone(1916年11月4日 –1945年2月),通譯約翰·巴斯隆/約翰·巴斯龍,是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傳奇戰鬥英雄。他在1942年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中,獲得榮譽勳章;在1945年的硫磺島戰役中陣亡,獲得海軍十字勳章。巴斯隆是二戰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的海軍陸戰隊戰士。

約翰·巴斯隆於1916年11月4日出生於紐約州布法羅市。家中有十個孩子,他排行老六。他的父親,Salvatore Basilone,在1903年19歲的時候,從義大利那不勒斯移民至新澤西的Manville。他的母親Dora Bengivenga於1889年出生於Manville,但她的父母也是來自那不勒斯的義大利移民。巴斯隆15歲初中畢業後,就中斷學業了。

在加入美國陸軍之前,巴斯隆在一家鄉村高爾夫俱樂部做球童。1934年參軍之後,他在菲律賓服了三年役。在那兒,巴斯隆是一個著名的冠軍拳擊手。退役之後,他在馬里蘭州的Reisters鎮做了一個卡車司機。幹了幾個月後,他又回到馬尼拉,然後覺得海軍陸戰隊會比陸軍更適合他的發展。於是在1940年7月,巴斯隆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港加入了海軍陸戰隊,並先後在匡蒂科陸戰隊基地、帕里斯島海軍陸戰隊新兵站和勒瓊營(當時叫「新河」)接受訓練。之後被派往古巴的關塔那摩基地服役,1942年10月又隨軍前往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的瓜達卡納爾島,作為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第七團第一營C連機槍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中的關鍵戰役之一——瓜島戰役。

在瓜達卡納爾,巴斯隆因過去的菲律賓服役經歷,而被戰友戲稱為「馬尼拉的約翰」。1942年10月24日,巴斯隆所在班在Lunga地區的陣地遭到了近3000日軍的攻擊。日軍頂著美軍的重機槍,發起一波波的衝鋒。在接下來的48小時里,全班15個人12亡,只剩巴斯隆和另外兩個傷號戰友。巴斯隆用兩挺機槍和手槍頂住了日軍持續的衝鋒。其中一挺機槍出了故障,還是巴斯隆親手修好的。從24日一直到25日凌晨援軍到來的這段時間裡,巴斯隆不得不親自穿越火線到處搜羅彈藥以頂住攻擊,日軍死傷慘重。巴斯隆遂一戰成名。瓜島戰役結束後,巴斯隆被授予美國軍方最高榮譽:榮譽勳章。他是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海軍陸戰隊隊員。

在獲得榮譽勳章後,巴斯隆返回美國,並參加了戰爭債券募集活動。他的英勇戰績廣為流傳,故鄉小鎮在他回來時,還為他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歡迎慶典,數千民眾、政府官員、演員以及媒體參加了在1943年9月19日舉行的這次慶典。生活雜誌,福克斯新聞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全國範圍的報道。儘管巴斯隆在國內獲得了莫大的榮譽,但他仍想念他的陸戰隊戰友,並請求重返戰場。陸戰隊拒絕了他的請求,因為按照規定,獲得過榮譽勳章的戰士不能再上戰場。但在數次拒絕諸如教導員等職務,並再次強烈要求重返戰場後,陸戰隊最終批准了他的請求。1943年12月27日,巴斯隆在加利福尼亞州的Pendleton營地進行訓練。在此期間,巴斯隆遇到了她未來的妻子,Lena Mae Riggi,一個海軍陸戰隊的預備役女兵。1944年7月10日,他們結婚了,並在Lena父母位於波特蘭的洋蔥農場度過了蜜月。

巴斯隆重返陸戰隊後,被分配到了陸戰5師27團1營C連,參加了硫磺島戰役。1945年2月19日,硫磺島登陸戰硫磺島戰役開始。巴斯隆作為排長,帶領戰友進攻紅色二號海灘。日軍在硫磺島上修築了大量精良工事,強大的火力壓制住了美軍的攻勢。巴斯隆獨身突進,摧毀了一座日軍碉堡,並率隊朝一號機場進發。途中他還幫助一輛陷入日軍雷地的坦克重返安全場所。在接近一號機場邊緣的時候,巴斯隆不幸被迫擊炮擊中陣亡。鑒於巴斯隆在硫磺島戰役中的出色表現,他被追授陸戰隊第二高的榮譽:海軍十字勳章。

巴斯隆被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他的墓穴位置在12區384號Y/Z 23.5。

巴斯隆逝世後,被授予多項榮譽。美國海軍1949年將一艘Gearing級驅逐艦命名為 USS Basilone。該艦於1945年7月7日下水,12月21日正式服役。巴斯隆的遺孀Lena Mae Basilone進行了剪綵。巴斯隆的名字被用於很多陸戰隊的基地,比如通往Pendleton營地的巴斯隆路。2005年,美國郵政發布了一套郵票,用於紀念海軍陸戰隊的英雄,其中就有巴斯隆。


轉自網路,侵刪

————————

二戰神跡:10人佔領貝爾格萊德

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縱橫歐洲,佔領了許多國家的首都,華沙、哥本哈根、奧斯陸、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和巴黎,但沒有一座首都像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那樣,因為一名軍官的大膽行動而兵不血刃地被征服,這名軍官就是武裝黨衛軍 帝國 師摩托化偵察營的黨衛軍上尉弗立茨-克林根伯格。

克林根伯格於1912年12月17日出生於梅克倫堡的羅維爾沙根,父親是一名奶牛場的場主。1930年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取了羅斯托克大學,主修理工和歷史。1931年克林根伯格放棄了未完成的學業加入了衝鋒隊,1932年11月又加入了黨衛隊,在黨衛隊第22旗隊第4大隊第3突擊隊服役。克林根伯格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用納粹的所謂種族標準來衡量是純正的雅利安人,加上他先前受過良好的教育,反應機敏,因此特別引人注目,很快被調到黨衛隊中的精英單位 警衛旗隊 。1934年,克林根伯格成為黨衛隊第一所軍官學校巴特特爾茨軍官學校的學員,開始接受正規的軍事教育。1935年4月20日,克林根伯格從軍官學校畢業,獲得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銜,並前往黨衛隊 德意志 旗隊接受進一步的武器培訓。1936年1月15日到當年的12月7日,克林根伯格一直擔任 日爾曼尼亞 團第2營副官。

1939年春,克林根伯格因為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任命為保羅-豪塞爾的副官,這對他今後的軍事生涯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後者給予了他很多有益的教導,並幫助他在軍人道路上不斷取得成功。1940年5月的法國戰役中,克林根伯格作為豪塞爾的副官,本可以很安全地呆在師部,但他還是爭取到最前沿指揮一個排,並且因為英勇表現獲得了二級和一級鐵十字勳章。

擔任豪塞爾的副官時的克林根伯格

1941年3月26日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發生了反法西斯政變,親德政府被推翻。惱羞成怒的希特勒命令德軍統帥部制定全面入侵南斯拉夫的計劃,這個計劃中德軍準備投入5個師的兵力,進攻準備在4月6日開始,計劃在4月20日後攻佔貝爾格萊德,但是黨衛軍上尉克林根伯格的驚人之舉讓所有攻佔這座城市的計劃都變成了廢紙一張。4月6日,德軍開始進攻,時任 帝國 師摩托化偵察營第2連連長的克林根伯格率領部下先於裝甲部隊主力出發,偵察沿途敵軍活動,奪取橋樑。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國空軍對貝爾格萊德進行了持續兩天的空襲,造成17000人死亡,50000多人受傷。不得不說這樣的轟炸即使是處在戰爭狀態下也有點殘忍。

經過連續行軍,克林根伯格的小分隊已經接近貝爾格萊德了。4月12日清晨,克林根伯格在貝爾格萊德附近的多瑙河北岸偵察時,發現多瑙河南岸根本無人防守,但他們的前景並不樂觀,河面上的大橋已經被南斯拉夫軍隊爆破了。這時德國人在河邊找到一條被遺棄的摩托艇。克林根伯格命令檢查小艇的狀況,並讓部下作好渡河準備。黨衛軍 帝國 師師長豪塞爾接到克林根伯格的報告後,考慮到師主力還在路上,就命令他在主力未到之前不要貿然行動。可是克林根伯格已經開始行動了,下午他不再等待上級的命令,下令渡河。此時正值多瑙河泛濫的季節,超載的摩托艇在濁浪翻滾的河裡艱難的航行著,大約1小時後這支突擊小組奇蹟般地到達南岸,克林根伯格派了兩名士兵駕船回去等待增援部隊,可是小艇在回程中撞到障礙物沉沒了。現在克林根伯格和他的小分隊被徹底孤立在南岸。他手下只有10個人,2挺輕機槍和5支衝鋒槍,而且補給和彈藥都不充足。

是固守待援,還是繼續前進?克林根伯格選擇了後者,這支小分隊梢作休整後徒步向貝爾格萊德市區前進,由於德國空軍已經 光臨 過貝爾格萊德,他們在街道上沒有看到幾個市民。進城後不久,德國人遇到一隊軍車,經過短暫的交火後乘坐3輛汽車的20名塞爾維亞士兵就投降了。隨後克林根伯格讓手下換上南斯拉夫軍服,押著俘虜,乘坐繳獲的車輛駛向市區。所有貝爾格萊德市的守軍都以為在連續的轟炸後,德軍一定會長期圍困這座城市,根本想不到會有一個膽大包天的黨衛隊軍官就帶著10個人,大搖大擺地衝進城裡。事實上,在佔領城市的整個過程中,這個小分隊的唯一損失是一名列兵不慎跌倒而扭傷了手腕。市中心的平民越來越多了,只要德軍不轟炸,市民們還是要為每天的生計而奔波。克林根伯格的小車隊一直開到市中心的南斯拉夫國防部才停下,這座建築物已經在空襲中被毀壞了,而且空無一人。克林根伯格讓部下在國防部大門口架上機槍,稍後取下國防部大樓上的南斯拉夫國旗,升起第三帝國的旗幟。這時周圍的平民才發現有些異常,他們圍攏過來,用驚訝和困惑的目光打量著這些彷彿從天上掉下來的德國士兵,然後不知所措地四下散開了。#p#分頁標題#e#

從國防部出來後,克林根伯格趕往德國大使館。在大使館的地下室,他受到德國駐南斯拉夫武官圖森上校的熱烈迎接。下午17時,德國大使館升起了一面納粹旗,德國人用這種方式來表明德國已佔領了這座城市。18時30分,貝爾格萊德市長及隨從人員抵達大使館,克林根伯格盛氣凌人的告訴市長,好幾個黨衛軍裝甲師已經在城外待命,如果不投降,他就通過無線電召喚德國空軍將全城夷為平地,而且在空襲後將是大規模的炮擊和步坦聯合進攻,到時城內將不留活口。黨衛軍士兵們看著說得信誓旦旦的上司以為他發瘋了,要知道他們的電台已經壞了,只能收不能發。德軍主力部隊也離城市還有一段距離,而他們實際上只有11個人。不過市長顯然被恐嚇住了,他表示同意投降。

根據市長的命令,城內的南軍士兵和民兵都集中到中心廣場,當著克林根伯格和市長的面放下武器,然後被押到城裡最大的四家旅館裡。駐守在城外的南軍士兵不知道城內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只是服從長官的命令,放下武器到旅館報到,就這樣11名黨衛軍官兵總共抓獲了1300名俘虜。克林根伯格鎮定自若的玩著這危險的遊戲:貝爾格萊德警察局長被要求提供一份城內在押犯人的詳細材料,他還宣布醫院為中立地帶,正常開業;所有學校在次日正常上課,對白天的商業活動也不加限制;同時在晚8時以後實行宵禁,只有持有他本人簽名的特別證件的平民才能在街上活動。

4月13日上午, 帝國 師和其他第41摩托化軍的部隊陸續進入貝爾格萊德,不走運的貝爾格萊德市長在明白真實情況後羞憤地自殺了。德軍預計攻佔貝爾格萊德要付出10000-15000人受傷,2000人陣亡的代價,而因此造成的平民傷亡可能是這個數字的10倍。由於克林根伯格的大膽行動和詭計,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他在1941年5月14日獲得騎士十字勳章,而且是由希特勒親手頒發的。通常來說,只有橡葉以上的騎士十字勳章才由希特勒親自頒發,這對克林根伯格來說是一份特殊的榮耀。

1943年,克林根伯格回到巴特特爾茨,並在12月21日晉陞為中校。1944年3月15日,克林根伯格被任命為巴特特爾茨軍官學校校長,他也是唯一從該校畢業後又回來擔任校長的人。4月28日獲得了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1944年12月21日克林根伯格晉陞為上校。進入1945年,德軍部隊在前線的巨大損失急需補充大批有經驗的指揮官,越來越多的軍校教官重返前線。克林根伯格也在1945年1月12日被任命為黨衛軍第17 古茨-馮-伯利欣根 裝甲擲彈兵師師長,指揮該師在西線與美軍展開血腥的戰鬥,並且最終像一名普通戰士一樣死在了戰壕里。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指揮官,黨衛軍第37裝甲擲彈兵團被任命為 克林根伯格 團。

(弗立茨-克林根伯格,貝爾格萊德的征服者,由元首親自授予其騎士十字勳章)


在攻下南京後,日軍京都第16師團第20聯隊的中隊長四方藤造用白漆在中山門城門上寫下「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時十分大野部隊佔領」的字,下城牆的時候,踩響了中國的地雷,當場炸死(查了一下,修改一下原來的描述)


推薦閱讀:

舊日本海軍的《大海令》是什麼?同期的英美海軍也有類似的東西嗎?
具備現代坦克設計知識的設計師,在二戰條件下,能設計出多強的坦克?
怎麼樣把宿舍裝修成二戰美軍風格?
二戰時美軍很少把頭盔的安全帶繫上有什麼原因?
美國對於「美奸」是怎麼處理的?

TAG:歷史 | 戰爭 | 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