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暴風魔鏡3發布會?
昨天晚上暴風魔鏡3發布,最近火爆的暴風科技老大馮鑫主講並邀請天音、觸控科技、星美、松禾資本、孔二狗等站台,雖然魔鏡3看上去並不特別出挑,但幾個Demo還不錯。這些現有的合作夥伴令人感覺格局很大,所謂「開啟中國VR元年」。不知道這個發布會對於當前中國VR產業的影響如何,魔鏡3涉及到的演算法等技術與Oculus他們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
謝邀正好當天寫了個文:沒錯,妖股一飛衝天。但是,中國真的需要這樣的公司嗎?
今天是6月4日,一個特殊的日子。
嗯,對於在天安門旁邊開發布會的暴風來說,顯然也一樣。
幾周以前,某個朋友收到了這樣一封郵件:
不用想,很多同在虛擬現實行業奮戰的小夥伴們,也收到了這封郵件。即便你沒有收到這封郵件,想必也能在朋友圈裡看到各種暴風的軟文、廣告貼以及各種
拐彎抹角招聘的帖子,方式簡單粗暴,上來就說暴風製造了多少千萬富翁,相比起來上面這個郵件含蓄多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心動無比地加入了進去。
這是一個典型的資本為上的案例。如果看看我們周圍,可能早已沒人使用暴風的產品。但我記得,十年前暴風影音也算是裝機必備的播放器之一吧。在那個年代,能直接播放 rmvb,avi,wmv 格式的萬能播放器,連同當時還是良心軟體代表的迅雷,簡直是裝機的必備軟體。
而十年下來,我們還苦苦在迅雷里和失效種子做掙扎,但暴風早已不見其身影……了,嗎?
不。它還存在在多年未更新的機器里。即便中關村的組裝機電子賣場已經悄悄換成了各類孵化器,但預裝市場並未退卻。對於三線、四線城市來說,也許電腦城還會成為當地政府大力推廣的高科技商貿綜合體形式。
對於暴風,這就夠了。他們不需要再去在各個解碼器上下更多功夫,也沒有想著要靠在線流媒體取得成功(指著快播說:「哈哈老子早知道」),至於在播放
器內置網路視頻服務,順手一加,我管 IP 是什麼?足夠的裝機量,雖然在蘋果用戶、熟悉 IT
用戶面前毫無蹤影,但三四線比起一二線,怎樣也是要多不少。其實,也許那裡才是真實的世界。一個新浪的產品經理稱:「一二線城市的白領,會願意為多少你提
供的服務買單呢?但是在三四線城市,一群人下了班後,走進網吧可以把一半工資花在給主播買花上。」
習慣是恐怖的。看著巨頭們之前多次在各個入口上的爭奪,你就知道龐大的裝機量,能為暴風帶來多少收益。一個小小的網頁彈窗,就已經足夠暴風好好活了。儘管移動時代也沒有暴風什麼事,但頁游的火熱和其形式也和暴風的彈窗屬性正好匹配,也讓暴風在不需要對技術進行更多投入的情況下活得還算不錯。
暴風影音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廣告模式,核心收入來源通過向視頻用戶提供免費為主的綜合視頻服務,吸引廣告客戶在暴風影音投放廣告。投放廣告的方式主要通過貼片、彈窗、Tips、文字鏈等模式進行。
根據財報,暴風影音第一季度總營收9241萬元,相比去年7438萬元,同比增長24.24%;第一季度凈利321萬元,相比去年同期686.8萬元,同比減少146.7%。而暴風科技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928萬元、5585萬元、3854萬元和4186萬元。來源:Tech163
剩下的,只是馮鑫玩轉資本的時間。對於商人的他來說,技術不過是殼子,核心是故事、商業、資本、金融。
結果,我們也看到了。暴風一舉拿下了連續35個漲停板,到頂端時翻了29倍,被人稱之為「妖股」。但是,這個股價背後真的僅如馮鑫說的那樣,「作為A股唯一的互聯網平台企業,代表了廣大網民、用戶的呼聲與需求」嗎?
我們先來看看資本對他們的初始估計:
公司募投項目著眼於強化固有技術優勢、
來源:豐華財經
投入相對不足的內容儲備及移動產品開發,兼顧公司經營特點及行業趨勢,態勢積極。擬發行 3000 萬股,加上發行費用合計募集 21441 萬元,
基於當前發行機制我們預計發行價為 7.14元;結合行業趨勢、公司態勢、發行市值以及市場風格,相對中性原則下我們認為合理估值為 2014 年凈利潤
40-60 倍,合理定價區間為 14-21 元。
而現在,暴風市值達到300億以上,為其剛上市時券商分析師對其估值的15倍多。如果我們仔細翻看其上市以來的證券市場表現,能發現一些更有意思的
點。從上市開始到預估的20左右,花了大概一周時間,而到20元之後日成交額也第一次提升到了百萬以上,但第二天馬上又回落了,接著繼續上漲;到4月23
日,交易額為600多萬,但到4月24日,交易額一下子提升到了接近五千萬。那一天暴風公布了第一季度營收狀況,凈虧損320萬。合乎邏輯嗎?頂著這份虧
損的財報,暴風交易流量竟然上翻了七八倍。那種情況下你敢買嗎?我是不敢。你敢嗎?如果大家都不敢,那又是哪些勇士如此深謀遠略呢?
後面的事不深究了,但這麼大的盤子,靠什麼故事來撐?單靠播放器?別開玩笑了,放在幾年前還有得一聊,現在的暴風播放器對比其它家沒有任何競爭力,為降低成本而不在內容層面做支出,更是連講故事的空間都沒有了。大家看來看去,只看到一個暴風魔鏡。
如果我們僅看其 VR 的部分,暴風魔鏡本身不過是把 Google 去年年中發布的成本幾塊錢的 Cardboard
做成了塑料的,然後參考三星 Gear VR 的工業設計,外觀看起來是那麼回事,實際體驗頂天了不過是兩個放大鏡放在前面而已 – Google
已經用紙板明明白白的告訴了你這個東西的核心價值的價格。當然,暴風是有 app
的,每周也更新「內容」,可惜並不是所有內容都可以叫內容的。3D電影不是VR,360°的平面環視放在方框的暴風魔鏡里,一點沉浸感也沒有,內容無篩
選,只為數量生塞硬套。暴風拿出了「並非招聘,而是招合伙人」的招聘廣告,但所有行為不過是在走馬圈地。沒有核心技術門檻,如同魔鏡的祖宗紙板盒子一樣,
一捅就破。
對於 VR 來說,Oculus 無疑是最準確的風向標。從2012年8月開始上 Kickstarter 進行眾籌到去年3月被
Facebook 收購,儘管中間發布了兩個開發版,但消費者版明年年初才會正式發貨;而直接對位手機這一塊的當屬和三星合作的 Gear VR
了。Oculus 的技術總監 John Carmack 是打造了 3D 遊戲的男人(毀滅戰士DOOM為其代表作,後來的
顯卡 VOODOO
系列也是為了其遊戲雷神之錘打造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他你玩到的遊戲都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在今年的某次演講中談到去年(2014)3月份的時候把自己
的一些成果,運行在三星 S5 上的 Gear VR 給三星相關負責人看的時候,三星當即就想產品化這個東西,然而最後 Oculus 把控節奏,壓到
Note4 發布時才提出來,同時避免大張旗鼓的宣布,並強行為產品加上一個後綴 Innovator
Edition(探險者版,因為三星沒有開發者版的產品),只是因為產品還處於 VR 這個概念的及格線邊緣,內容也並未充足。那什麼是 VR
產品的及格線呢?很簡單:
一、必須有臨在感,感覺你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假如沒有,那麼你不過是在腦袋面前綁一個顯示器而已,「虛擬現實」這四個字也就毫無意義了。這一般是
由大的可視角度來決定的,暴風一、二在這一點上是完全不做處理的,可視角度比不上普通的 Google
紙盒。而在今天發布的暴風魔鏡三里,他們倒是提到了這一點,但這也是很難調和的點:當你擴大可視角度(也就是增加鏡片的放大倍數),勢必帶來強烈的畸變以
及色差。解決也不是沒有辦法,但必須針對每種專門的屏幕來定製。如果訂製,兼容、平台化的故事可就不好講了。同時,追蹤要精確,這點暴風目前沒有任何能力
解決,因為這意味著手機廠商必須向暴風開放底層,原因在下面這點中也會提到。
二、必須保證在普通使用情況下不會暈。這是鐵律。試想,你拿暴風魔鏡玩個遊戲玩了一會然後難受很久,這又如何讓人接受呢?提高在線時長更無處談起。
讓人暈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設備的,也有可能是內容的。內容方面就是不要太過刺激 –
比如你在現實中坐過山車、海盜船也可能暈,那麼虛擬現實中不暈的話反倒要看看是不是臨在感做得不夠好了……而設備方面,也是 Oculus
和三星如此合作的原因,屏幕響應速度要快,因此必須用 OLED(三星的手機屏 OLED
是目前最好的),然後追蹤要精確,也就是手機內部的慣性感測器要足夠精確,一般的手機是做不到的這點的(也完全不需要,手機要那麼精確的重力感應幹什麼,
徒增功耗),所以 Gear VR 外置了慣性感測器,需要通過 USB
和手機連接。這就涉及到了安卓底層的優化、硬體驅動等等,技術門檻就被這麼確立了起來 – 即便如此,Gear VR
目前也只敢稱為探險者版,而非三星或者 Oculus 大肆宣傳的產品,因為他們有自己心目中的標尺,Gear VR 還差那麼一點。直到今年9月伴隨著
Note5 上市,Gear VR 才會正式成為消費版。反觀暴風,軟體方面毫不設門檻,3D 也往 VR
上套,各種無沉浸感或者讓人暈的內容;硬體方面魔鏡3樣子和 Gear VR 的接近程度倒是上了個台階,但是核心的東西一點也沒有,還是 Google
的 Cardboard。
目前,純粹 Cardboard 類改成塑料盒的產品,在淘寶上一搜少說也有幾十種,還有很多京東眾籌的產品等等。論硬體,目前沒有門檻,論軟體,60分以下的東西再多,又有何用呢?
對任何公司來說,健康的情況是資本僅應為助力,而非主菜;但暴風魔鏡,是完全以資本為出發點的對暴風股價的一次助推,這大概也是馮鑫從當年拆
VIE 構架準備回國內上 A
股就準備好的。當然,這個點本來也不一定是暴風魔鏡,在某個平行宇宙里,可能是暴風表,暴風無人機,暴風家居……總之,是一個代表了接下來互聯網某個方向
的概念。也就是說雖然對外稱暴風魔鏡是新的創業項目,但實際上,是一個新的故事情節,以此來支撐一個資本籌碼,本質上不過是資本市場的一個玩具而已。至於
這個玩具什麼時候玩膩,資本什麼時候收手,那就看他們心情了。至於買單的人是誰,反正不會是他們。
對於國家來說,希望吸引更多的公司回國上市,願望是好的,但這不是一個好榜樣。國家希望的是真材實料的科技或者互聯網公司,而不是拼資本的公司;這
樣吸引回來的並不是因為國內有更好的環境,而是有更大的套利和投機空間。這樣的話還叫什麼科技公司,直接叫金融公司就好了。當國外科技公司 CEO
在採訪中談的是火箭、超高速列車、電池技術、人工智慧的時候,我們看的是股價、資本、商業運作。當我們的科技公司 CEO 開始標榜自己辦公室里沒有 PC,我們要去反省一下,國內的科技/互聯網公司走的路歪得有多遠。
股價遊戲?
我知道你是打廣告的 可是你提問能寫認真點嗎
差距有一百個蟻視那麼大
話說觸控為啥出現在裡面,cocos2dx 也要進軍 VR?
不要小看迭代的力量,每一代的進步程度可能微乎其微,但只要堅持迭代下去,等到暴風墨鏡7、8、9時,可能就會成為不可忽視的優秀產品了。
謝邀,一切看起來像頭盔一樣的智能眼鏡都無法普及。不信你自己在家裡戴一個頭盔體驗一下。以上
並沒有什麼卵用。
缺的是概念上的突破,這一次明顯沒有突破,所以沒有用。
反而讓我有種「吹那麼大,肯定不靠譜」的感覺。我只想說
幾個不看好VR的人體驗了新月灣一個反饋是:要嚇出人命一個反饋是:瞬間跪了
偏題了。。2017年4月1日,北京知識法院判決北京包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利侵權案敗訴,賠付原告98億人民幣,3個月內到賬。
創業者起訴包風魔鏡抄襲侵犯專利 法院已受理
趙山山VS包風魔鏡 互撕的這一年都撕了些什麼
主審法官表示,被告自2005年成立以來,累計侵權他人知識產權達300次以上。包括其創業之初侵犯realplayer軟體著作權,可以說是打娘胎里出來就一直在踐踏他人權利。
包瘋影音侵權RealPlayer被判賠20萬元_網易科技
被告2014年利用不正當手段從原告處非法獲取技術機密,並且自2014年到2017年一直實施此技術機密,造成侵犯原告至少3項技術專利的犯罪事實,理應重罰。
被告幾乎所有的包瘋魔鏡系列產品,雖然代號一直在變,但是大部分都是產自其自原告處非法獲得的專利技術。法院已經查明:
「趙山山2014年帶著自己的技術去找包風馮金。希望能夠和他進行合作。當時雙方聊的非常盡興,當場拍板決定投資2000萬進行合作。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中,趙山山一面忙著新公司的籌備;一面把自己的技術全部教給包風科技的副總裁崔天隆和技術總監偉嬋媛。這個技術總裁和技術總監在了解到和掌握了相關的技術之後,覺得這個沒有什麼難的,於是就帶著趙山山第一代的設計推出了包風魔鏡第一代的產品。然而這個產品只是趙山山用來測試用的。而趙山山是近視眼,375°左右,所以這個產品的設計也是按照375°左右的。正常視力的人佩戴,會造成視力傷害。
趙山山發現被騙之後,立刻推出了自己的產品GLASOO,帶有視力的調節裝置,這樣就可以適應不同視力的用戶佩戴了。包風的人發現了之後立刻抄襲了一款包風魔鏡二代,也是帶有這樣的視力調節裝置。但是包風的人沒發現的是,趙山山第一代並沒有參和申請任何專利,但是第二代申請了專利。這就叫吃一塹長一智嘛。而且第一代沒有申請專利的原因是因為不準備推出第一代產品,因為他是有傷害的,是不能夠推出給消費者的。
從那之後,包風又有多個產品幾乎是全部抄襲和侵權趙山山的專利。被趙山山5次告上法庭。從2014年到現在2017年了,這個案子還沒有結束。可笑的是,包風魔鏡二代早已經不賣了。可包風魔鏡一代還在賣。侵權了趙山山設計的包風魔鏡小d,換了個名字叫做包風魔鏡小M。
2017年,包瘋魔鏡小M又換了個代號,叫做包瘋魔鏡小Q。而包瘋魔鏡二代也換了個代號,叫做包瘋魔鏡s1。以上產品全部,無一例外的侵犯了原告的知識產權。
」
我院對於這種累犯,知法犯法,不知悔改,重複侵權的犯罪主體,必然會採取最嚴厲的處罰。
按照 處罰必須起到阻止犯罪的法則,
「
麥當娜曾對一老太太臉吐一口痰,聯邦法院判她賠償該老太太500萬美金。法官說,如此判決,並不是一口痰對老太太帶來多大傷害,而是對於麥當娜這麼有錢的人來說,判她賠償5萬,她出門也許還會對10個路人造成傷害。法律判案不是從被害人遭受傷害程度來判,而是阻止罪犯的角度。
」
本院查明被告擁有將近500億資產,如果按照原告要求只賠1萬加上道歉,那麼被告可以侵權5000000次他人的知識產權。
綜上所述,判決被告賠付98億元人民幣,以儆效尤。
此致
北京知識法院
2017.04.01
大眾不知道vr是什麼 大眾不知道國外vr什麼水平 大眾看到股價漲了 大眾看到好多廣告 大眾為了跟其他大眾有得聊 所以也許會有不少人交點智商稅
確實可以自己做,外觀可能不好看
在暴風魔鏡3發布之後,我從來沒有用過暴風魔鏡1.2。
股權遊戲!給投資人作秀,低端版Gear VR
為他即將跌停的股票講個故事而已。股民愛聽故事啊。根本不用買東西。
【松禾資本】2015年跟暴風科技組團投資暴風魔鏡,當時估值3億多,此輪中信資本領投,估值14.3億元,「不到一年,翻四倍」,而且有中信及眾多上市公司接盤,可見圈子和眼光很重要。體驗了同事買的暴風魔鏡,感覺很新奇,刷新了新視角,顛覆了傳統的感官體驗,能夠看視頻玩遊戲,很逼真。其實這個產業很龐大,有行業專家預言甚至可能會「代替手機」拭目以待~松禾資本本次擬投(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虛擬現實、互聯網金融反欺詐、企業saas服務等),這些項目未來如何顛覆,倒是可以考慮參與下~Ms 邱
其實沒什麼卵用,發布會上強推的自家遊戲《極樂王國》居然走的國產免費手游的路子,當時笑得都站不住了,你這都請來的什麼策劃團隊啊另外從外形看魔鏡3高仿Gear VR,應該是找到了代工廠直接用原模具做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