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是否對上肢(除了手)有相關的鍛煉方法呢?

眾所周知的是,我國傳統武術普遍對於腰部以下的鍛煉十分重視,尤其重視站樁。但是相對的專門針對上肢的鍛煉就很少,除了鷹爪、鐵砂掌等鍛煉手,主要就是要求卸除拙力然後保持肩部放鬆,而較少提到具體鍛煉上肢肌肉。我想問的就是,傳統武術是否對於上肢,主要是肩膀、手臂、胸背有相對的鍛煉?


糾正一個錯誤,站樁不能說是專練下盤的,尤其內家的樁功,不是所有的樁都叫馬步樁,很多樁功都鍛煉上肢,另外鍛煉上肢的方法除了站樁之外,藉助器械的更多,很多,比如過去我們那邊的很多人拿石鎖練,現在我奶奶家還有一個石鎖,小時候在奶奶家還玩過大槍,也是過去人們鍛煉的工具,包括知名度最大的木人樁,對上肢鍛煉就很好啊。

講道理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寬泛

另外補充一下,先聲明一家之言不代表所有,我學的形意流派,三體式站樁時手上要做形意掌,而站樁時做形意掌對小臂力量要求很大,初練時做一小會兒小臂就要累脫了,

因為沒見別人說過這個,所以聲明一下不代表所有,萬一別人練的跟我家不一樣呢,傳武這東西一代師傅變一個樣,流傳越廣了各地練的區別越大


您說的站樁,主要是內家拳的講究

內家拳有自己的一套訓練體系 過去形意拳系統為什麼容易塑造高手,因為訓練體系科學 - 知乎專欄

您說的上肢訓練永遠不要缺少,同等訓練水平下

力量越大越佔優勢,這是一定的

需要知道古代高手,訓練力量也不少,非常刻苦的

例如:王子平,孫祿堂,尚雲祥等通過石鎖,抖杆子

但是呢,訓練力量時候需要注意:

1 可以用古傳器械,訓練靈活的力量:杆子,石鎖,鞭,大刀等

2 如果通過現代力量訓練方法,參考散打,拳擊等對抗性項目的力量訓練要求

這不同於健美訓練的要求,以速度力量為主才是可以的

八卦掌還有舉著石球,轉掌,這都是功力訓練,很多的

樓上說過了卧虎功啥的,很有用

實用形意 - 知乎專欄


肩膀的話,以前練太極、苗刀時。

老師教過基本的槍術練習

就是普通的扎刺,我覺得這個挺鍛煉手臂的_(:з」∠)_

……


過去主要劈槍抖棍耍大刀,制式石鎖之類的器械也很多,而且過去農活這類的勞動也很鍛煉人。


中國式俯卧撐 倒立 跪肘懸身 少林提桶功

提斤斤

提斤斤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石荸薺功。此種功夫,專練拇、中、食三指之捏勁,及臂部拎提之力,與鷹爪拔山等功相彷彿;惟著力處,全在拇、中、食三指 指面之上,而不及於指端、指側各部。南方技擊界盛行此功,凡稍稍涉獵武術者,莫不練之。以麻石鑿成圓椎形,上削下廣,略如帶芽荸薺之狀,小者十餘斤,最大者六七十斤。其底之對徑約七八寸,練者用拇、中、食三指,捏住其尖銳之一端。捏時中、食二指在外,拇指在內,指尖皆向下。石荸薺之頂,約居中、食二指之第三節,不可抵住手心,捏住之後 ,即向上提起,在入手之初,欲以三指豎提十餘斤之物,已屬極難之事。況此種石荸薺,由銳而廣,四周平削,毫無可以借力之處,其難固更甚也。故初時勢必不能應手提起,甚且略不動搖,非經過半年或一年之苦功不可,既能將石荸薺提起之後,又須練習持久,否則一提起,即放下,功勁亦至有限。故提起之後,宜環場而走,先時數步即脫手,功夫漸深,則愈能持久,由數步而數十步,由數十步而數百步,以至於能手提石荸薺,繞場走數十匝,亦不脫手,則可另易較重之石荸薺,依法練之矣。但斤兩之增加,不宜驟多,每更換時,以加重三斤為率,至多不得過五斤,蓋驟增加多斤以後,行功上固發生極大之阻礙,且影響及於全身,甚至受傷,故練功宜漸進而忌躐等也。循序而進,至能以拇、中、食三指,捏五六十斤之石荸薺,而任意提之持久,在一個時辰以上者,則功夫已登峰造極,捏人至傷,捏物洞穿。此種功夫,少則三年,多則五載,必可成就。就余所知者,《武術匯宗》作者萬籟聲君,即善此,能折二分之銅板雲。然技成與否,要在習者之恆心耳。

少林鷹翼功

操作

鷹翼功專練兩臂肘關節向上鳧托之力。肘部力量比拳掌力量大,在近身短打中非常實用。

練鷹翼功先在地面置兩木樁,高出地面一丈,樁端用橫木連接成架。橫木上裝兩隻滑輪,滑輪間距略寬於肩。另備沙包兩隻,沙包每個重十五斤。然後用繩系著沙包,吊在滑輪上,這樣沙包離地的高度可以自由調整。初練時一般沙包離地三尺,當然練者可以視自己的身髙調整。練者在架下馬步站立,把沙包調至肩下五寸處。然後兩肘將沙包抬起與肩平,兩拳置乳上側,拳面相對。然後用臂肘之力極力將沙包上抬,使其不受長繩牽引。練至兩臂酸痛無力時,可稍事休息後再練。每日晨夕各練一次,每次以三十次為度。沙包重量宜逐漸加重,每月增加兩斤,一年後沙包就已增至四十斤。雙肘支頂沙包的時間也會由一分鐘漸增至六十分鐘。之後可改練梟鳥之力。練者馬步站立,雙肘頂起沙包後,以肘臂之力把沙包上拋,初時用二十斤沙包,以後逐步增加重量。開始時只能將沙包拋起一二寸,以後能一下上拋二尺高。沙包落下後用肘頂著再拋,沙包每一階段加重五斤,直到能將五十斤重沙包上拋二尺,一氣連續拋五十次,則大功告成。鷹翼功分為頂和抬兩步,這兩步可一起練習,也可分開先後練習c

鷹翼功練成之後,其臂肘之力如鷹之翼,如著人身,能將人擲出丈外,其功效不亞於紙蓬功。以鷹翼功擲人,其力為活力,不致使人重傷,故較一指禪等絕手功更為可取。

可百度少林72絕技 這他媽的誰說是騙人,就自己練練看看,


武術是技術,類比一下,就是中層建築,一棟樓從下到上,下面是基礎,基礎就是人的力氣啊、耐力這些,所謂一力降十會,就是說你力氣夠大了,一個力氣和你差距較大的人,光靠技術其實是打不贏你的,就好像一個女的,練柔道,就算技術再好,遇到人高馬大的壯漢,也使不上勁。

力氣肯定是和體型成正比,再輔以相應的鍛煉,比如最經常的就是石鎖。

有了力氣,再談拳術,最後是實戰技巧,都搞定了,一棟樓才算蓋成了。


有的。首先卧虎功就是對整體的強化,其次有專門的訓練方法會強化四肢的硬度和胸腹的抗擊打能力。刀法和劍法的訓練也能很好地訓練上肢力量,尤其是擰裹的力。相傳紅拳有抓黃土球雲手的方法,不光強化了上肢力量,更增加了腰腹和全身協調性。現在太極依舊保留著揉石球的訓練方法。內家拳也有抖大桿的方法能迅速增加力量。但是要強調的是任何一門格鬥技都必須十分重視力量,只不過傳統武術強調整體力,一般不會單獨地訓練局部的力量。


親身體會。

城裡有座小山,八百多級台階直到山頂。

連爬四天。

沒事站樁的時候,輕鬆了許多。

比站死樁強多了。


世界上所有武術腰腿鍛煉都是重中之重。


你可以練通背拳 我練的是祁家通背拳(跟正宗的祁家傳人學的 但是因為要以學業為主 沒練太久) 祁家通背拳有八把活臂法 還有活腕八法 這兩種是通背拳最為基礎的兩個部分 正所謂活臂活腕通背一半 都是為後續的操手做準備 其實要練上肢主要是形意拳(這裡的形意拳是泛指 不是針對單一的形意拳這一門 其中六合拳通背拳都算)形意拳里站樁只是為上肢的訓練做準備 底下穩 上邊才能做各種訓練 形意拳講究腿不過腰 腿抬高了全是破綻 所以主練上肢 我所知有限 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大家見諒


當然有,而且不少,比如八極拳的基本功,三靠臂,還有著名的鐵山靠,都是專門訓練上肢的練法。


推薦閱讀:

看了很多動則談功夫就說上擂台比比的說法,那麼,我們學功夫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如何看徐曉冬直播完後刪微博?
跟這樣的師父練傳武有何利弊?
傳統武術離實戰差距到底有多遠?

TAG:劍術 | 肌肉 | 傳統武術 |